《插画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基于 OBE 教学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以《插画》课程为例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插画教学的现状,解决学生学习内容与企业的岗位能力需求相脱节的问题,揭示插画设计课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人才培养的目标为依据,结合课程培养的目标以及插画课程的特点,基于OBE的教学理念,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改革线上线下插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法,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同时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能力也能得到更好地提高。
关键词:成果导向插画混合式教学改革引言OBE 即“成果导向教育”,是让学生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前提下,掌握相关能力的教育理念,学生的相关能力培养要按照就业市场要求来制定。
插画课程应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建立合理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可以使学生就业时具备强有力的竞争力,能够迎合市场对插画设计师的需求。
插画课程的改革应当结合当前社会对插画设计人才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插画设计专业可以调整人才培养的重点,培养数字媒体技术的全面应用型人才。
一、OBE理念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相关性分析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类在线教学平台发展迅速,如高校搭建的SPOC教学平台、学习通、MOOC等。
线上有着丰富的学习资源,并且在学习方式上有着更多地灵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习惯灵活地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线上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传统的知识传授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好的成为了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线下的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再结合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可以提高,同时,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沟通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得到提升。
2018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职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的发布实施,为以成果导向教育为理念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提出至今已有40年。
“目标共定、课程共建、过程共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作者:杨晓敏来源:《职业教育研究》2013年第08期摘要: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经贸分院不断创新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将校企合作覆盖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了学校与企业“目标共定、课程共建、过程共管”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并且对培养模式的内涵、构建与运行以及在实践中的具体成效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8-0027-04为了进一步深化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认真总结并广泛深入地开展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对于推动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和五年制高职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近年来,我校在积极推行“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办学模式的同时,不断创新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将校企合作覆盖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了学校与企业“目标共定、课程共建、过程共管”的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目标共定、课程共建、过程共管”培养模式的内涵“目标共定、课程共建、过程共管”的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就是在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指导下,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学校为主体,通过校企之间不断融合,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共同进行专业课程设计,共同实施教学及评价过程,实现人才培养形式与过程的最优化。
其主要特点是:以学校为主体,将校企之间的全方位融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即由学校和企业共定人才培养目标,共谋专业课程结构,共推循环式教学实施过程。
“目标共定、课程共建、过程共管”培养模式的构建与运行“目标共定、课程共建、过程共管”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在专业人才培养上突出学校与企业的紧密联系。
因此,在模式构建上必须体现学校与企业的互动关系,即以学校为主体,由校企共同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企业参与专业通识延展式、主辅课程式、平行链式等形式的课程结构的构建,学校与企业一并实施“人才需求剖析—岗位能力对接—课程体系优化—职业能力培养—顶岗实习跟踪”五个教学要素的循环。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插图改进分析随着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学资源的丰富和更新也成为了教学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其内容及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作为初中语文教材的部编版,其插图作为教学辅助资源的一部分,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插图进行改进分析,探讨如何通过改进插图来提升教材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现有教材插图存在的问题1. 缺乏多样性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插图一般以简笔画或素描的形式呈现,缺乏多样性。
这种单一的表现形式往往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而且也不能很好地补充文字内容,从而影响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吸收。
2. 画面内容单一现有插图在内容上往往只能表现故事的某一瞬间,缺乏整体性的展现。
这样的插图难以帮助学生构建对故事情节的整体理解,也难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3. 与现代教学理念不符现有插图与现代教学理念相比存在一定的脱节。
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跨学科的能力,而简单的插图形式往往难以满足这一需求,无法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联想。
二、插图改进的建议1. 多样性对于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插图,可以尝试引入更多样的表现形式,比如彩色插画、数字绘画、水彩画等,增加插图的多样性。
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能够更好地补充文字内容,提升教材的吸引力,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改进后的插图带来的好处1. 提升教材的吸引力改进后的插图会呈现更多样化的形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教材内容。
2. 辅助教学改进后的插图能够更好地辅助文字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故事情节和情感表达,提升教材的教学效果。
3.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改进后的插图不仅在形式上更加多样,而且在内容上更加全面,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跨学科的能力。
四、结语改进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插图,对提升教材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插画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
本课程在我系数字化教学中已有近四年的教学实践,在系主任、教研室以及教师的共同研讨下,经历了不断的实践、修订、改革的反复过程,逐步形成现在的教学框架。
1、突破了传统插画单一观念的局限,拓宽了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容量,成为使用多种数字技术的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将其广泛应用于动画设计、电子游戏设计、漫画创作、书籍插图、插画创作等领域。
2、提高了学生在数字插画创作中实际应用与创作的能力。
2010年至今,师生作品在国际国内大赛中获得一些奖。
如:
2011级学生谷亚峰,其作品“洛阳印象”获得2011中国大学生动漫作品大赛优秀奖。
2013年杨建宏老师获得“创新洛阳”文化创意大赛产品类金奖
2013年李中雪老师作品“得劲洛阳”获得“创新洛阳”文化创意大赛视觉设计类铜奖
3、教师发表论文有“插画的创作意图与表现”、论文。
课程设计的思想及课程目标
1、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强调学生既动脑又动手。
课程设计的思想是通过命题作业与自选题目的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具有熟练并有创意地进行数字插画创作的能力,针对“数字插画创作”的行业规范培养出专业素质的“插画设计师”。
2、引入企业项目,增加实践机会。
由于教师将数字插画创作的一些项目引入课堂且作为命题作业,学生能够边学习边参与艺术实践,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进行数字插画创作的兴趣。
所以每位同学都能较好地完成作业练习,通过本课程的练习,不少同学创作的作品都在很多专业的比赛中获奖或者成为出版物出版发行,从而提高了学习的热情。
3、课程目标:通过系统地学习数字插画创作的规律、方法与技巧,为将来独立从事“数字插画创作”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方法上以理论讲授与课堂辅导相结合,同时鼓励学生课外作大量练习,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启发讲解、阶段评讲、结束总结。
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讨论共同分析典型作业、讨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以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
教师根据课程进度进行示范演示,结合欣赏解析名家大师优秀作品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1、课堂示范: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创作思路,让学生明确作业的具体要求及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2、课堂讨论与总结:有效地让“教与学”进行互动,打破传统的“你教我学”的教学陈规与理念。
3、赏析名作:观摩解析国内外优秀名家范画,深层次的分析能开扩学生眼界并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让学生们了解并掌握数字插画创作的规律及方法。
4、互动式教学:在教学进程中,让学生与教师共同探讨教学案例、分析作业、交流艺术实践心得,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5、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在教学中的所有主讲教师都能熟练使用多
媒体技术进行电子课件的制作、编辑,在电子课件中引入视频技术,制作动态课件,能熟练操作多媒体技术进行现代化教学。
这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6、将企业项目引入教学:将数字插画创作的一些项目引入课堂且作为命题作业,学生能够边学习边参与艺术实践,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进行数字插画创作的兴趣,同时积累“数字插画创作”的实战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