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swot分析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1.78 MB
- 文档页数:36
上汽集团战略SWOT分析一.上汽集团的优势(S)1.上海国资委控股的汽车企业。
作为一个国有企业,特别是汽车这样受政策导向明显的产业来说。
上汽集团可以第一时间捕捉到政策动向,摸透政策导向,及时调整公司战略,把握市场先机。
2.完全继承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的衣钵,技术积累较为深厚。
追溯上汽历史,堪称辉煌,曾连续二十多年领导国内轿车市场。
从一个汽车修理和零配件企业发展到今天拥有汽车全系列产品以及核心零部件在内,产业链完整的国内销量最大的汽车企业集团,上汽经过了六十多年的发展,技术储备丰厚。
3.较早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且后续投资巨大。
早在2005年,上汽集团就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与高校及其他同类型企业合作研发新能源汽车。
截止2012年,上汽在新能源汽车的基础建设方面已投入20亿元,后续还将投入60亿元,以保证新能源投入的持续性。
二.上汽集团的劣势(W)1.在发动机等核心技术上缺乏自主研发能力。
截止到2013年11月,上汽集团才推出3款新能源汽车,分别为荣威旗下的750,E50,550 Plug in。
2.品牌美誉度不够,受累自主品牌低端定位的思维定式。
因为国内汽车起步较晚,且发展受限,国有自主品牌美誉度在消费者中普遍偏低。
三.上汽集团的机遇(O)1.受惠政策倾斜。
随着“863”计划的深入开展,中国政府在“十五”,“十一五”,“十二五”中的资金投入巨大,上汽集团等汽车企业都获得了政府的政策扶持。
这对于上汽集团来说是重大机遇,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拥有长三角为中心辐射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巨大市场。
上汽集团位于中国经济中心,倚靠长三角经济圈,辐射长江流域,市场巨大,潜力无限。
且非洲,南美,东南亚等新兴市场需求活跃。
四.上汽集团面临的威胁(T)1.来自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优秀代表的巨大挑战。
比亚迪从发展初期开始迅速控制了动力电池核心技术,并拥有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的技术和条件。
而上汽集团目前只推出了3款新能源汽车,与比亚迪差距巨大。
上汽集团SWOT分析报告专业: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国际营销学生:倪帆张宙李明柯杨青雷晨杨文伟宗鹏飞解丞彬朱昊吴晓焱二OO六年四月目录第1编公司简介........................................... .. (3)1.1公司成立发展 (3)1.2主要经营业务 (3)1.3产品图表展示 (3)1.4上汽集团资质 (3)第2编内部优势 (4)2.1生产多元发展 (4)2.2研发体系建设 (4)2.3营销渠道建设 (4)2.4全新经营思路 (4)2.5人才培养储备 (5)第3编内部劣势 (6)3.1缺乏自主开发 (6)3.2缺乏整车生产 (6)3.3缺乏技术体系 (6)3.4缺乏自主品牌 (6)3.5科技投入上足 (6)3.6组织协调性差 (6)3.7财务指标走弱 (6)第4编外部机遇 (7)4.1产业高速增长 (7)4.2法律规范出台 (7)4.3巨头投资合作 (7)4.4产品结构调整 (7)4.5产业重组整合 (7)第5编外部威胁 (8)5.1国外对手抢摊 (8)5.2研发能力偏弱 (8)5.3竞争形势激烈 (8)5.4行政垄断残存 (8)5.5汽车信贷限制 (8)5.6用车费用上涨 (8)5.7供需矛盾凸现 (8)第6编战略建议................................................9(未完待续)1公司简介1.1公司成立发展1.1.1公司是由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独家发起。
1.1.2上汽集团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先后与德国大众、美国通用成立了合资企业。
20年来,集团获得了较快发展。
1.1.3在重组后的上海汽车有限公司基础上采用社会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1.2主要经营业务生产、经营轿车、重型车、拖拉机变速器、汽车悬架弹簧、发动机气门弹簧、汽车水箱散热器、汽车底盘总成、传动轴、车灯、转向机等。
1.3产品图表展示经营状况及主要产品产量年度2003 2002 2001工业总产值(万元)15783201.7 10044413.5 7309791.2销售收入(万元)9729364 7119620 5509810出口创汇(万美元)34916.9 25732 17172乘用车合计(辆)612216 390508 288824微型车合计(辆)180018 149368 —15吨载重车合计(辆)1011 519 312客车合计(辆)1535 829 878摩托车合计(台)42061 25590 22976大中型拖拉机合计(台)6922 10125 6147改装车(辆)196 172 5101.4上汽集团资质1.4.1公司2000年通过了上海高新技术企业的评审;1.4.2获上海市工商局免检企业证书;1.4.3获上海市A类纳税人证书;1.4.4通过上海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AAA级资信等级评估;1.4.5还被评为1999年度全国上市公司50强之一;1.4.6在1999年各项经济指标综合吊列上海上市公司第三吊。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国外设立多种形式的组织,对全球生产要素进行配置,从国内经营走向国际化经营。
上海汽车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汽车企业集团,它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的成功将对其他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因此研究它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就显得十分必要。
上海汽车集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企业实力逐渐壮大,积极的开展国际化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国际化经营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其国际化之路依然存在缺乏海外营销渠道、经销商选择不合理、品牌定位不清晰、本土化优势难以发挥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上海汽车集团国际化经营的步伐。
本文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分析上汽集团国际化经营的宏观、微观环境、经营优势和不足,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以期对上海汽车集团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上汽集团;国际化;经营战略;自主品牌The strategic analysis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SAIC Abstract:As the degre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deepens, more and more foreign companies set up in various forms of organization of global production configuration elements, from domestic to international business operations. Shanghai Automotive Group, China's largest auto groups, success of it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y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other companies will play a very good role in guiding operations, and therefore the study of it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y, it is very necessary. Shanghai Automotive Group after several years of development, enterprise strength gradually grow, and actively carry out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duction and sales,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but the international road still exists a lack of overseas marketing channels, select dealers unreasonable, brand positioning is not clear, it is difficult to play the advantages of localization, which seriously hindered the Shanghai Automotive Group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pace. Aiming at the above problems, the analysis of macro and micro environment, business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SAIC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to find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in order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Automotive Group'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y.Keywords: SAIC, Internationalization, Business strategy, Independent brand目录1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内外部环境及SWOT分析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内外部环境及SWOT分析成立于1985年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大众)是一家中德合资企业,双方投资比例各为50%。
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安亭国际汽车城,占地面积3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年生产能力超过45万辆,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轿车生产基地之一。
基于大众、斯柯达两大品牌,公司目前拥有帕萨特、波罗、途安、LAVIDA朗逸、TIGUAN途观和Octavia明锐、Fabia 晶锐、Superb昊锐等十大系列产品,覆盖A0级、A级、B级、SUV等不同细分市场。
一、外部环境分析(一)宏观环境1、政治环境分析(1)小排量汽车解禁2006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取消一切针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行驶路线和出租车运营等方面的限制。
这直接促进了小排量汽车的销售,在2006年一季度,使得奇瑞等厂家取得了不错的销量,其中二月份奇瑞的销量达到了两万多辆,在乘用车市场上首次超过一汽大众。
对本土汽车企业而言,有生产小型车的经验,可以充分利用包括政府等各种资源,在成本的控制上有一定的优势。
(2)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汽车作为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对国民经济有强大的拉动作用,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一批国有和民营汽车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也积累了一定的人才和经验,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在十一五规划中自主创新做为国家战略提出,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合资和引进使中国汽车产业大开眼界。
通过消化和吸收,在产品档次、生产管理水平、设备改进、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积累和掌握了一些与世界汽车制造水平同步或者接近的经验,为国内各大汽车集团自主创新奠定了很好的墓础;同时,中国汽车企业可以纵观全球整车、零部件制造巨头来选择合作伙伴,站在巨人的臂膀上高水平起步。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分析报告1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析报告行业分析一、现有竞争者的威胁从最近新车上市的价格集中度来看,8—15万元已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最为惨烈的阶段。
由于汽车行业对技术要求高,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在这种情况下,汽车行业遭受降价的损失。
二、新进入者的威胁新进入者加入该行业,会带来生产能力的扩大,带来对市场占有率的要求,这必然引起与现有企业的激烈竞争,使产品价格下跌;另一方面,新加入者要获得资源进行生产,从而可能使得行业生产成本升高,这两方面都会导致行业的获利能力下降。
主要趋势:产品开发、全球化、水平整合为策略方向:各大汽车厂商都在竞相开发新型、新款式、新技术的汽车以争夺新的市场,渗透现有市场,并且都以速度、低成本、高附加值为基础。
以速度和低成本竞争基础:各厂商都因为固定成本高,要通过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产量和规模来降低成本,以提高竞争力,使汽车市场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的现象。
以合并与联盟为最重要的方式:各大厂商为追求规模经济,扩大市场的占有率,共享资源以取得竞争优势,竞相寻求合并与联盟。
三、替代品的威胁全球汽车业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研发价格合适且款式吸引人的环保型汽车。
中国人口密集,道路日趋拥挤,城市速度加快,大部分城市力建轻轨和地铁,并不断扩宽其路线。
面对日益增长的购车、保险、停车等费用,再加上轻轨和地铁方便快捷的特点,部分人会选择使用轻轨和地铁样的公共交通工具。
四、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对汽车产业而言,供应商的产品对买方来说是很重要的生产投入元素,这种投和对买方的制造过程和产品质量有很大影响,这样使得供应商有很强的讨价还价能力。
汽车行业对技术要求很高,供应商的产品是有差别的,购买者具有较高的转化成本,这样供应商就具有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
五、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五大影响购买的首要因素;价格、品牌、燃油经济、外观造型、售后服务。
在消费者的购买中,安全、技术、品质、售后服务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品牌的忠诚度将决定未来的购买。
上海汽车集团案例分析简介: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汽集团”,股票代码为600104)是国内A股市场最大的汽车上市公司,截至2012年底,上汽集团总股本达到110亿股。
目前,上汽集团主要业务涵盖整车(包括乘用车、商用车)、零部件(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动力传动、底盘、内外饰、电子电器等)的研发、生产、销售,物流、车载信息、二手车等汽车服务贸易业务,以及汽车金融业务。
上汽集团所属主要整车企业包括乘用车公司、商用车公司、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南京依维柯、上汽依维柯红岩、上海申沃等。
2012年,上汽集团整车销量达到449万辆,同比增长12%,继续保持国内汽车市场领先优势,并以上一年度672.54亿美元的合并销售收入,第八次入选《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名第130位,比2011年上升了21位。
背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自主创新是国家发展战略,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现实来看,目前“最大”的自主创新无疑就是自主品牌的创立与培育。
在奇瑞、吉利等汽车企业高举“自主品牌”大旗实现快速发展以后,以“三大”为代表的“国家队”也开始集体发力,纷纷高调宣布其自主品牌战略。
其中,上汽公布的自主品牌发展思路“创造性地整合国际国内优势资源,高起点打造中国人拥有的国际汽车品牌”颇为引人瞩目。
2006年10月12日,上汽正式对外宣布,其自主品牌定名为“荣威(Roewe)”,取意“创新殊荣、威仪四海”。
荣威的品牌口号为“创新传塑经典”,表达了上汽以国际化的视野、创新的理念传承国际汽车的先进技术,打造国际品牌新经典的决心和信心战略与前景1,全球化战略1994年11月,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合资成立上海延锋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1995年7月,通过由上汽集团控制的中联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与德国罗伯特·博世公司合资成立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1997年5月,上海大众第80万辆车下线,上汽集团和德国大众高层领导握手庆贺。
1999《财富》全球论坛上海年会期间,上汽集团和美国通用高层领导接受中央电视台《财富对话》特别节目的采访报道。
上汽集团SWOT分析报告上汽集团SWOT 分析报告专业: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国际营销学生:倪帆张宙李明柯杨青雷晨杨文伟宗鹏飞解丞彬朱昊吴晓焱二OO六年四月关键词:上汽集团 SWOT分析目录第1编公司简介........................................... .....3 1.1公司成立发展.. (3)1.2主要经营业务........................................................3 1.3产品图表展示.. (3)1.4上汽集团资质 (3)第2编内部优势 (4)2.1生产多元发展........................................................4 2.2研发体系建设........................................................4 2.3营销渠道建设........................................................4 2.4全新经营思路........................................................4 2.5人才培养储备.. (5)第3编内部劣势 (6)3.1缺乏自主开发........................................................6 3.2缺乏整车生产........................................................6 3.3缺乏技术体系........................................................6 3.4缺乏自主品牌........................................................6 3.5科技投入不足........................................................6 3.6组织协调性差........................................................6 3.7财务指标走弱.. (6)第4编外部机遇 (7)4.1产业高速增长........................................................7 4.2法律规范出台........................................................7 4.3巨头投资合作........................................................7 4.4产品结构调整........................................................7 4.5产业重组整合.. (7)第5编外部威胁 (8)5.1国外对手抢摊........................................................8 5.2研发能力偏弱........................................................8 5.3竞争形势激烈........................................................8 5.4行政垄断残存........................................................8 5.5汽车信贷限制........................................................8 5.6用车费用上涨........................................................8 5.7供需矛盾凸现.. (8)第6编战略建议................................................9(未完待续)1公司简介1.1公司成立发展1.1.1公司是由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独家发起。
Operations Research and Fuzziology 运筹与模糊学, 2023, 13(5), 4525-4530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orfhttps:///10.12677/orf.2023.135453基于SWOT分析的上汽新能源汽车发展策略研究李雪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收稿日期:2023年7月16日;录用日期:2023年9月22日;发布日期:2023年9月28日摘要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提出,新能源汽车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各汽车集团也开始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本文基于SWOT分析,对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进行战略分析,指出具有可行性的实施策略,并为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提出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完善售后服务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SWOT分析,上汽集团Research on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SAICNew Energy Vehicles Based on SWOTAnalysisXue LiSchool of Management,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ShanghaiReceived: Jul. 16th, 2023; accepted: Sep. 22nd, 2023; published: Sep. 28th, 2023AbstractWith the proposal of the strategic goal of “reaching the peak of carbon and carbon neutrality”, new energy vehicles have begun to enter people’s vision, and automobile groups have also begu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vehicles. Based on SWOT analysis, this paper makes a strategic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new energy vehicles of SAIC, points out feasible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de-李雪velopment of new energy vehicles of SAIC to actively explore overseas markets, increas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fforts, and improve after-sales service.KeywordsNew Energy Vehicles, SWOT Analysis, SAIC Array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随着全球变暖、能源耗竭等世界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与恶化,世界各地环保意识逐步增强,交通行业是重点改革领域。
上汽集团战略分析1、背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自主创新是国家发展战略,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现实来看,目前“最大”的自主创新无疑就是自主品牌的创立与培育。
在奇瑞、吉利等汽车企业高举“自主品牌”大旗实现快速发展以后,以“三大”为代表的“国家队”也开始集体发力,纷纷高调宣布其自主品牌战略。
其中,上汽公布的自主品牌发展思路“创造性地整合国际国优势资源,高起点打造中国人拥有的国际汽车品牌”颇为引人瞩目。
2006 年 10 月 12 日,上汽正式对外宣布,其自主品牌定名为“荣威(Roewe)”,取意“创新殊荣、威仪四海”。
荣威的品牌口号为“创新传塑经典”,表达了上汽以国际化的视野、创新的理念传承国际汽车的先进技术,打造国际品牌新经典的决心和信心。
在上汽自主品牌的发展思路中,“高起点”和“国际化”是其主题词。
在其对外公布的海外营销网络与市场规划时间表中,2007 年,上汽将在英国设立独立的销售公司;2008 年,进入英伦市场;2009 年,拓展整个欧盟市场……从中可以看出上汽国际市场营销的决心和雄心,但是,毕竟上汽的自主品牌刚刚起步,与跨国汽车公司相比,还存在种种不足。
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和我国加入 WTO 后,上汽面临着种种新的机遇和挑战。
因此,有必要对上汽自主品牌汽车的国际市场营销进行优势、劣势、机遇、威胁(SWOT)分析,为今后的发展道路提供一定的借鉴。
2009 年,我国汽车产业继续落实加入 WTO 的各项承诺,汽车整车关税已从下降到 25%。
2008 年的国际金融风暴,我国汽车产业不但没有被冲垮,反而在压力下获得新的发展动力。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地位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
我国汽车产业进入发展新阶段的特征更加清晰化。
汽车产业的发展由“市场拉动型”向“市场拉动型”和“创新推动型”的双驱动转变,由满足国市场向出口和“走出去”的国际化发展方向转变。
中国汽车产业从已有开始发展到今天,可以说是取得很大的成就。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我国汽车行业及SWOT上汽集团分析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汽车行业我国汽车市场的连续快速增长和总规模的不断扩大,使我国汽车市场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我国汽车市场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市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汽车销量占全球汽车总销量的比例,已经由2001年的4.3%提升到2004年的8.1%,2005年全年汽车总需求达到575万辆左右,中国已成为与日本相比的全球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进一步提升到8.7%。
全球每年汽车销量的增量中我国占25%左右,2010年已成为世界汽车最多的国家,我国已经成为推动全球汽车市场增长的主要力量。
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
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波特五力分析属于外部环境分析中的微观环境分析,主要用来分析本行业的企业竞争格局以及本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关系。
根据波特(M.E.Porter)的观点,一个行业中的竞争,不止是在原有竞争对手中进行,而是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替代品的竞争、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以及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及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从而决定着行业中最终的获利潜力以及资本向本行业的流向程度,这一切最终决定着企业保持高收益的能力。
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波特的竞争力模型的意义在于,五种竞争力量的抗争中蕴含着三类成功的战略思想,那就是大家熟知的: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
下面用五力分析模型来分析下汽车行业及其领域内的战略方针。
1.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许多汽车够加大了中国市场战略部署,例如:福特汽车公司未来在中国将不断加强投入与合作力度,争取取得轿车市场10%的占有率,生产能力将实现从原有的四万辆达到40万辆的巨大转变,并实现大部分车辆生产本地化。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外部环境分析一、公司简介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年11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600104,公司简称"上海汽车".2006 年经过重组,上海汽车成为目前国内A 股市场最大的整车上市公司,截止2008年12月31 日,公司总股本为65.5 亿股,合并总资产1078.6 亿元,职工总数超过6 万人,公司目前控股股东为上海汽车工业(集团) 总公司. 公司主营业务:汽车整车(包括乘用车,商用车),与整车开发紧密相关的零部件(包括动力传动,底盘,电子电器等)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与汽车业务密切相关的汽车金融. 公司下属主要企业:乘用车分公司,南京名爵(MG),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海申沃,上汽通用五菱等整车企业;上汽变速器,联合汽车电子等与整车开发紧密相关的零部件企业;以及上汽财务公司等汽车金融企业. 公司是目前国内领先的乘用车制造商,最大的微型车制造商和销量最大的汽车制造商,2008 年度整车销量达到182.6 万辆,继续居全国汽车大集团之首.二、汽车行业宏观环境分析(PEST 分析)宏观环境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对宏观环境的正确把握不仅会影响到企业发展的一般性问题,更是影响着企业发展方向的战略问题.(一).政治环境分析1. 小排量汽车解禁. 2006 年1 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出通知, 要求取消一切针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行驶路线和出租车运营等方面的限制.这直接促进了小排量汽车的销售,在2006 年一季度,使得奇瑞等厂家取得了不错的销量,其中二月份奇瑞的销量达到了两万多辆,在乘用车市场上首次超过一汽大众.对本土汽车企业而言,有生产小型车的经验,可以充分利用包括政府等各种资源,在成本的控制上有一定的优势. 2. 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汽车作为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对国民经济有强大的拉动作用,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一批国有和民营汽车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也积累了一定的人才和经验,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 在十一五规划中自主创新做为国家战略提出,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以来,合资和引进使中国汽车产业大开眼界.通过消化和吸收, 在产品档次,生产管理水平,设备改进,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积累和掌握了一些与世界汽车制造水平同步或者接近的经验,为国内各大汽车集团自主创新奠定了很好的墓础;同时,中国汽车企业可以纵观全球整车,零部件制造巨头来选择合作伙伴,站在巨人的臂膀上高水平起步.我国汽车产业正面临着第二次重大的转型,让更节能,更环保的车型进人中国的家庭是我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围绕这一目标,各种与汽车消费相关的政策正在调整,这也正是国内汽车企业搞自主创新需要利用的后发优势. 4. 公路等公共设施的建设是国家投入重点. 十一五规划国家提出投入1000 亿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十一五末基本实现全国所有乡镇,东中部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沥青路或水泥路,西部地区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并且重点建设国家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国家高速公路网骨架.继续完善国道,省道干线公路网络,打通省际间通道,发挥路网整体效率.公路总里程达到230 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6.5 万公里.各等级公路网发展和完善必将促进汽车市场的扩大. 5. 国家的其他政策. 鼓励轿车的国产化率,新的消费税的实施,促进汽车消费的健康发展.相关政策文件有《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二手车市场管理办法》《汽车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等. 这些政策的支持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上汽集团的国内市场,有利于其国际化战略的推进.(二).经济环境分析1. GDP 及其增长速度改革开放后我国的GDP 一直保持着平稳高速的增长. 因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8 年我国的GDP 跌落到了个位数,社科院对09 年的GDP 预期也降至8%左右. 具体会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数值, 要从国际国内两重因素来看. 首先就是国际因素, 从美国开始蔓延的金融危机还会不会再有恶化?第二就是我国政府的扩大内需等一系列拉动经济的政策实现的程度.但是无论怎样,宏观环境的不景气这已基本成为事实.不景气的宏观经济必然对汽车行业的发展构成不利影响,也必然影响上汽集团的发展. 2. 城乡人民收入发展现状与轿车保有量从全国范围来看,2003 年我国人均GDP 已经达到1000 美元,居民消费结构正在从万元级向10 万元级过渡,主要的消费品是汽车,住房以及通讯,教育等. 随着经济的增长,可以预计的是居民的购买力还将不断增强.消费主体成排浪式地扩张.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内生性,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内需将会进一步扩大,消费政策,消费体制,消费环境也会得到进一步改善,这些都将为汽车消费增长带来巨大潜力. 3.市场国际化我国汽车产业面对着巨大的全球市场.2005 年全球汽车销量4000 多万辆, 而中国出口的汽车仅17 万辆,在国际市场上占的份额极少,国家鼓励汽车我国汽车企业走出去.随着汽车市场的日益放开,我国汽车产业正在以积极的姿态融入国际市场. 上汽集团作为我国最大的汽车集团之一, 能够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 但是由于全球汽车市场的低迷,特别是美国底特律的汽车公司的危机,使的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对各大汽车公司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中国市场的竞争已经是全球竞争焦点,各大公司加快了在中国新产品新车型推出的速度.这对我国的汽车行业以及上汽集团提出了极大的考验. 4. 资本市场的发展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不断完善,使的汽车企业有了更多的资金的可能来源.不少企业在谋求上市融资,外资也增资中国市场.在国际汽车市场上,各汽车产业集团一致看好中国汽车市场的诱人前景,纷纷从各自的全球战略角度出发,在对中国市场进行战略布局的基础上,积极地,加速地展开有效的进入和竞争策略. 东风与日产,一汽与大众,华晨与宝马,通用与上汽,长安与福特等等的合资与合作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5. 汽车信贷的落后我国目前汽车购买者大部分是现款, 发达国家汽车销量70%是靠信贷售出的, 我国的比例不足20%.汽车金融公司和国内金融机构的汽车信贷发展缓慢,一方面,金融机构的汽车消费信贷的呆坏帐率高达40%,由于国内个人信用制度的不完善,规定商用车贷款首付比例不低于30%,自用车首付比例不低于20%,期限都不得超过五年,这抑制了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另一方面,国家批准的汽车金融公司要么是外资要么是合资,这使的本土汽车企业在这个领域又处于不利的落后位置.因此,上汽集团更应该凭借其国有企业及合资的优势,扩大规模发展. 6. 能源供应及油价化石燃料成为我国能源供应所面临的主要挑战:过度依赖化石燃料,对资源的可持续供应造成压力.我国人均能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石油开采储量只有约 2.6 吨,人均天然气可采储量1074 立方米,人均煤炭可采储量90 吨,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11.1%,4.3%和55.4%.而目前的能源结构以化石燃料为主导,将对能源的可持续供应造成的压力.从长远看,石油短缺将成为发展汽车工业必须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 7.钢材价格及其对汽车行业的影响08 年各种钢材的价格都出现了大的波动,进入09 年,随着我国投资和基建规模的加大,对于钢铁的需求大幅增加,我国钢铁的产量也会进一步增加.但是受世界经济发展放缓,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铁矿石行业投资的暴增等原因的影响,国际铁矿石的价格在09 年将保持基本稳定,甚至略有回落.受此双重因素的影响,09 年钢铁价格不会有大幅波动.具体的涨跌要视国家的调控政策的力度而定.而汽车作为钢铁行业的消费大户,价格的稳定对其成本的维持至关重要. 8. 橡胶制品的供求影响汽车轮胎成本天然橡胶消费量最大的就是汽车工业(约占天然橡胶消费总量的65%),它的发展情况直接关系到轮胎的产量,从而影响轮胎价格.供求情况是影响天然橡胶期货价格最根本的因素.伴随着合成橡胶工业的不断发展,其价格也越来越具有竞争性.当天然橡胶供给紧张或价格上涨时,许多生产厂商会选择使用合成橡胶,两者的互补性将会越来越强.同时,由于合成橡胶属于石化类产品,自然而然,其价格受其上游产品――石油的影响.而事实上,石油价格一直是不断波动的,因此,石油价格的波动也会通过影响合成橡胶的价格而作用于天然橡胶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