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 格式:ppt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7
房屋建筑学讲义教学内容建筑总论民用建筑构造民用建筑设计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参考资料:教材:邢双军,房屋建筑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3。
参考书:王崇杰等,房屋建筑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6。
杨金择等,房屋建筑构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2。
毛家华等,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
赵研,房屋建筑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
第一章建筑总论•了解学科性质•了解建筑发展简史•掌握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掌握建筑的分级分类第一节概述1 建筑的含义定义:是指人工创造的供人们进行日常生活、生产、工作活动的空间环境。
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
建筑物:供人们使用的建筑。
(房屋)构筑物:为工程所使用、不直接为人们所使用的建筑。
(桥梁)2 建筑的特性▪建筑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实用性:依靠技术物质条件,运用科学规律创造的社会物质产品。
▪艺术性:反映时代特征、思想意识和特色。
第二节建筑发展简史❖人类建筑史是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的,解决生存居住问题❖最早的建筑从“构木为巢”开始❖最早的建筑结构是“构造式结构”❖木构架框架:柱、梁、枋、檩、椽随着建筑工艺、建筑技术的不断改进,建筑被赋予身份、地位、权力的象征,形成各种各样的建筑风格世界建筑体系:❖中国建筑❖西亚巴比伦建筑❖南亚印度建筑❖欧洲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古埃及建筑❖古印第安文化美洲建筑❖古代城市首建于东方,《圣经》中关于城市的定义为:有墙和大门的镇❖中国古文字“城”:防御性设施,“市”:交易场所。
城与市合称为:具有商业交换职能的有防御设施的居民点❖西周:《周礼.考工记》所述最早的城市规划理论:“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第三节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建筑构成的三大基本要素:使用功能建筑材料和技术建筑形象与艺术第四节建筑的分级分类一建筑分类1按功能分❖民用建筑:居住和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生产及生产辅助用房❖农业建筑:农业用房2按材料分❖砖木结构:砖墙+木楼层+木屋架❖砖混结构:砖墙+钢筋混凝土楼层+钢筋混凝土屋面❖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承重构件(梁、板、柱)均用钢筋混凝土制作❖钢结构:主要承重构件(梁、板、柱)均用钢材3按规模和数量分❖大量性建筑:数量多、规模不大、分布广的建筑(住宅、学校)❖大型性建筑:规模大、耗资大、造价高、数量不多的建筑(体育馆、火车站)4 按建筑层数分住宅建筑❖低层建筑:1-3层❖多层建筑:4-6层❖高层建筑:7-9层公共建筑❖非高层:高度小于24米❖高层:层数2层以上且高度24以上5按结构分❖梁板结构(砖混结构)---承重构件:砖墙、梁板围护构件:砖墙、梁板❖骨架结构(框架结构)---承重构件:梁、柱、基础围护构件:砖墙❖剪力墙结构----承重和围护构件:梁、柱、基础和剪力墙❖大跨度结构(大空间结构)二建筑的分级1按建筑的耐久性(年限)分: 分四级:❖一级/ >100年/ 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二级/ 50-100年/ 一般性建筑❖三级/ 25-50年/ 次要性建筑❖四级/<20年/ 临时建筑2 按建筑耐火性分: 分四级建筑物主要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划分❖耐火极限: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至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止的时间(H)。
第一章绪论一、建筑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答:建筑是一个通称,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
建筑物是供人们在其内部生产、生活或进行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
构筑物是为某种工程目的而建造的、人们一般不直接在其内部进行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建筑物。
二、构成建筑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正确认识三者的关系?答:三要素是:1、建筑功能;2建筑技术;3建筑形象。
三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不能分割,但又有主次之分。
第一是建筑功能,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第二是建筑技术,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技术对功能有约束开促进作用;第三是建筑形象,是功能和技术的反映,如果充分发挥设计者的主观作用,在一定功能和技术条件下,可以把建筑设计得更加美观。
三、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建筑方针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答:1、适用:在设计中恰当地确定建筑物的面积和体积大小;对建空间进行合理的布局;建筑物内拥有必需的各项设施;应具有良好的卫生条件和良好的声、光、热环境地。
2、安全: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度;防火的安全度;满足紧急状况下疏散及报警能力;满足建筑物的耐久和使用寿命。
3经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4美观:应注重单体美更要注重环境美。
四、什么叫大量性建筑和大型性建筑?答:大量性建筑是指量大面广,与人们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建筑,如住宅、幼儿园、学校、商店、医院、中小型厂房等。
大型性建筑是指规模宏大的建筑,如大型办公楼、大型剧院、大型火车站、等。
五、低层、多层、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划分界限是什么?答:1低层建筑:指1~3层的住宅。
2多层建筑:指4~6层的住宅。
3高层建筑:指7~9层的住宅。
4超高层建筑:指10层及以上的建筑。
六、建筑设计阶段是如何划分的?分别适用于什么工程?答:建筑设计分二段设计和三阶段设计。
1通常按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进行。
2凡重大、复杂项目都必须进行三阶段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
七、建筑设计的依据有哪些?答:建筑设计的论据有:1人体尺度及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2家具尺度;3气候条件;4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第一章建筑构造概述1、建筑的含义是什么?建筑是指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
是人工创造的空间坏境。
直接供人使用的叫建筑物。
2、建筑的耐久等级是如何划分的?按建筑设计的使用年限分为四类。
1类:设计年限5年,适用于临时性建筑。
2类:设计年限25年,易于替换结构构件的建筑。
3类:设计年限50年,普通建筑与构筑物。
4类:设计年限100年,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
3、什么是耐火等级?耐火性能的指标有两个:一是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二是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耐火极限指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这段时间。
建筑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4、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如何正确认识其相互关系?建筑功能、物质技术条件及建筑形象这三个要素相互对立又相互制约,其运动变化贯穿于整个建筑发展的历史,也由此推动了建筑历史的发展。
5、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建筑方针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适用是指根据建筑功能的需要,确定面积,合理布局拥有必要设施,良好卫生条件,满足保温,隔热隔声等条件安全是指结构的安全度、防火及疏散的安全度、建筑的耐久性、使用寿命经济是指建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美观是指在适用、安全、经济的前提下,把建筑美与环境美列为设计的重要内容6、房屋建筑学研究问题主要是什么?建筑构造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学习建筑构造的目的何在?房屋建筑学是适合土木工程类专业人员了解和研究建筑设计的思路和过程、建筑物的构成和细部构造以及它们与其它相关专业,特别是与结构专业之间密切联系的一门专业基础学科。
构造设计是研究建筑的主要构造组成,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满足建筑的舒适、安全、美观等方面的要求,满足建筑空间的功能要求。
例如建筑的防水问题方面,用什么材料,构造方法如何等等。
7、建筑按照使用功能不同有哪些类型?生产性建筑: 根据其生产内容的区别划分为工业建筑、农业建筑等等不同的类别非生产性建筑: 统称为民用建筑,又分为公共建筑、居住建筑8、建筑物的结构类型有哪些?什么叫墙承重结构、框架结构?各有什么特点?骨架承重有哪些类型?墙体承重结构体系、骨架结构体系、空间结构体系墙体承重结构体系——以部分或全部建筑外墙以及若干固定不变的建筑内墙作为垂直支承系统的一种体系框架结构是骨架结构的一种骨架承重有:框架结构体系框剪、框筒等体系、板柱体系、单层刚架、拱、排架9、建筑防火设计规范是如何规定高层建筑的?公共建筑>24m(除单层)住宅建筑≥10层10、实行《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的意义何在?什么叫建筑模数?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和分模数?什么叫模数数列?模数是选定的标准尺度单位,作为尺度协调中的增值单位,也是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材料与制品,等各部门进行尺度协调的基础。
一、问答题:1、建筑的含义是什么?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是什么?答:建筑是指建筑物与构建筑的总称。
建筑物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利用技术手段,在科学规律与美学法则上的支配下为创造的生活环境,构建筑物是指人一般不直接在其内部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建筑,如水塔、烟囱、堤坝等。
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形象。
2、实行建筑模数协调统一的意义何在?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的含义和适用范围是什么?答:意义:使构配件安装吻合,并有互换性。
基本模数:基本模数的数值规定为100mm,符号位M,即1M=100m。
建筑物和建筑物部件以及建筑组合件的模数化尺寸,应是基本模数的倍数,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采用100m为基本模数值。
扩大模数:是指基本模数的整倍数,扩大的基数为3M,6M,12M,15M,30M,60M共6个,其相应的尺寸为300、600、1200、1500、3000、6000mm。
分模数是指整数除基数模数的数值,分模数的基数为M/10,M/5,M/2共三个,其相应的尺寸为10、20、50mm。
3、确定房间面积大小时应考虑哪些因素?试举例分析。
答:应考虑容纳人数和家具设备及人们使用活动面积。
譬如,一个家庭人口较多的当然要选择面积大一点的房间,在面积一定时也要考虑内部的交通面积,在摆放家具的时候尽量多留一些活动空间。
4、影响平面组合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运用功能分析法进行平面组合?答:因素:使用功能,结构类型,设备管线,建筑造型。
功能分析组合:A、各区之间相互联系的要求。
B、各区相对独立与分隔的要求。
C、室内用房与室外场地的关系。
5、建筑空间组合有哪几种处理方式?试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答:A、重复小空间的组合。
B、大小、高低相差悬殊的空间组合。
C、错层式空间组合。
D、台阶式空间组合。
6、建筑构图中的统一与变化、均衡与稳定、韵律、对比、比例、尺度等的含义是什么?并用图例加以说明。
答:统一与变化:统一可以说是整齐规则,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形式美法则,统一给人和谐宁静的秩序美感,但是过于整齐划显得刻板单调,缺少变化的生动。
华工继续教育学院2019-2020年第二学期房屋建筑学作业1.简述建筑的含义和建筑的构成要素?(5′)答:建筑的含义:一方面是指修建、建造、建立;另一方面是指建筑物。
建筑的构成要素:1)建筑功能:是指建筑物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必须满足的使用要求;2)建筑技术:包括建筑材料技术、结构技术、施工技术;3)建筑形象:是功能与技术的综合反映。
2.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的含义和适用范围是什么?(5′)答:1)基本模数是建筑物及其构件(或组合件)选定的标准尺寸单位,并作为尺度协调中的增值单位,成为建筑模数单位。
目前世界各国均采用100mm为基本模数值,其符号为M,即1M=100mm。
2)扩大模数是指基本模数的整数倍。
水平扩大模数的基数为3M、6M12M、15M、30、60M等6个,其相应的尺寸分别300mm、600mm、1200mm、1500mm、3000mm、6000mm;竖向扩大模数的基数为3M和6M,其相应的尺寸为300mm和600mm。
3)分模数是基本模数的分数值,其基数为1/10M、1/5M、1/2M等3个,其相应的尺寸为10mm、20mm。
3.房间的尺寸指的是什么?确定房间尺寸应考虑哪些因素?(5′)答:房间尺寸指房间的面宽和进深,而面宽常常是由一个或多个开间组成;房间的平面尺寸一般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综合考虑:(1)满足家具设备布置及人们的活动要求;(2)满足视听要求;(3)有合适的比例;(4)有良好的天然采光;(5)结构布置经济合理;(6)符合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4.影响平面组合的因素有哪些?平面组合的形式有哪几种?(5′)答:1)使用功能一幢建筑物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种房间按功能要求的组合。
如教学楼设计中,如果教室、办公室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走道、门厅、楼梯的布置不合理,就会造成人流交叉、使用不便。
因此,满足使用功能是平面组合设计的核心问题。
2)功能分区功能分区是将建筑物若干部分按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密切程度加以划分,使之分区明确,联系方便。
建筑的物质性含义建筑的存在形式必须是物质的,建筑以物质手段构成,建筑的使用方式是以物质构成的空间。
建筑的存在形式三个(三个构成要素):物质,信息,能量。
建筑存在的主导形式是物质的,必然是指它的空间上的“物质占有”,其特征是实体加空间。
“围”:房屋用围的物质形式,使四周的墙与门窗内部围成一定空间,供人使用。
覆盖:通过雨棚与建筑立面的结合使雨棚底下形成一个空间,供人们躲雨或者入门时作过渡性逗留,这种空间限定方式称为覆盖。
肌理变化:室内地面铺一块地毯,则地毯上部就独立出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与没有铺地毯的空间有所区别了,这种空间限定方式称为肌理变化。
建筑的物质涵义包括:构成手段的物质性和应用的物质性。
人工构筑的过程必须以实体的物质为对象,用物质构成建筑物。
指的是用物质材料(如砖,瓦,木材,钢材,水泥,玻璃等等),通过物质技术手段建成之物。
小说(文字符号),电影(光和色),绘画(色块和线条),这些只是信息,它们物质反是媒介物,建筑则是使用真正物质材料,通过物质技术手段来构成。
我们“用”建筑,在用其“空”的部分,必须用物质作为实的部分才能实现,这也就决定了空和实是统一的,均是物质存在。
我们在物质的空间里生存活动,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活动都离不开物质的建筑,使其实与空能够各有其用。
结论:建筑是物质的,无论其存在、构成,从其应用性和艺术性来说,都紧紧的和物质联系在一起,这是我们开始接触建筑这门学问时首先要确立的一个观点。
我们强调建筑的物质性涵义,其目的在于使我们确立建筑物质技术的重要性,尤其是现代建筑的技术性构成(结构技术,设备技术,施工技术和管理技术等)十分突出,只认为建筑是一种艺术对象,技术问题自由人考虑的观念要不得,我们应该确立“为人”观点。
建筑结构构成的可能性问题木材:很容易加工成建筑构件,具有调温调试作用,但与石材相比耐久性差。
石材:坚硬,耐久性好,但柔性差。
钢筋混凝土(朗香教堂):经济,合理,适用,融木材与石材优点于一体;缺点:不易回收,造成污染。
第一篇民用建筑设计原理民用建筑设第一章民用建筑设计概念1-1建筑的含义是什么?答:建筑是指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工创造的空间环境,直接供人使用的建筑叫建筑物,不直接供人使用的建筑叫构筑物1-2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有哪些?构成建造的基本要素是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现象。
1-3建筑物按使用性质和层数各如何分类?建筑物按使用性质通常可分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和农业建筑三大类。
按层数分类:1住宅建筑:(1)低层住宅(1~3层)。
(2)多层住宅(4~6层)(3)中高层住宅(7~9层)(4)高层住宅(≥10层)2其他民用建筑:(1)单层建筑(建筑层数为1层的)(2)多层建筑(指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非单层建筑,一般为2~6层)(3)高层建筑(指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建筑)(4)超高层建筑(指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高层建筑)1-4如何划分建筑物的耐久等级和耐火等级?何为耐火极限?答:建筑按耐火等级分类分为四级,分级确定的依据是组成房屋构建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
按建筑的耐久年限分类同样分为四级,分级的依据是主体机构确定的耐久年限。
耐火极限是指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材料、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稳定性、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的这段时间,以h表示。
1-5两阶段设计与三阶段设计的含义和适用范围各是什么?两阶段设计是指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三阶段设计是指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
两阶段设计适用一般的建筑工程,三阶段设计适用技术上复杂而又缺乏经验的工程。
1-6建筑设计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建筑设计的主要依据有:一、人体和家具设备所需的空间尺度。
二、自然条件、气象资料、地形、地质及地震资料、水文资料.三、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1-7什么是建筑模数、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的含义?基数及相应的尺寸各是什么?建筑模数:建筑模数是选定的尺寸单位,作为尺度协调中的增值单位。
基本模数: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
第一章建筑法概述第一节建筑与建筑业一、建筑的概念“建筑”一词具有多种词义,主要是以下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物理意义上的;一是社会意义上的。
从物理意义上看,其静的一面主要是指建筑物的造型和技术特征等外表形象,其动的一面则主要是指建筑物的营造过程。
从社会意义上来看,“建筑”一词具有相当丰富的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含义。
作为物质财富的建筑物和一般的物质资料比起来,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
通过建筑物的围护和隔绝的物理作用.人们在阻挡大自然的风霜雨雪.阻隔自然空间的同时.也相应地隔绝他人的干扰,按自己的意愿人为地构造自己可以支配的一定空间.同时为了便利生产和生活,还常常在其内部安装各种设掩,使建筑物成为人们从事各种各样的社会化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发挥其社会功能.,这些都是建筑物本身的构成要素。
①因此,从一定角度来说,建筑物是作为社会化生存的人类的一种必需物。
与此相关的“建设”一词,最早见于《墨子‘尚书同)里的“建设国都”一语,有建立、设置的含义。
汉代以后,“建没”一词,也常指兴建营造。
到当代,建设已有两种含义:一为创建新事业;一为增加新设施。
“建筑”与“建设”一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建设”可以从项目投资立项开始.直到项目竣工使用,发挥效益。
而“建筑”则是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即建设营造阶段。
二、建筑业的概念(一) 建筑业及其地位建筑业,是指从事一定的固定资产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物质生产部门。
按照国际上一般行业的划分标准,建筑业的范围包括:各种生产性和消费性的房屋及构筑物的营造;新建或改建企业的设备安装工程;房屋和其他建筑物的拆除与修理作业;与建设对象有关的工程地质勘察及设计等。
我国建筑法〉所讲的建筑业,是指从事“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及安装活动”的行业。
建筑业为人们提供住宅、厂房、仓库、办公楼、学校、医院、商店、体育场等各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必需场所,创造人们生产生活必备的基础条件,同时对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拉动力,能够带动有关产业的增长。
1 民用建筑设计①建筑的含义是什么.构成建筑的根本要素是什么.②什么叫做大量性建筑和大型性建筑.低层、多层、高层建筑按什么界限进展划分.③什么叫做构件的耐火等级.建筑的耐火等级如何划分.耐久等级又如何划分.④实行建筑模数协调统一的意义何在.根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的含义和适用围是什么.⑤两阶段设计与三阶段设计的含义和适用围是什么.⑥建筑工程设计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容.2 建筑平面设计⑴平面设计包含哪些根本容.⑵确定房间面积大小时应考虑哪些因素.试举例分析。
⑶影响房间形状的因素有哪些.试举例说明为什么矩形房间被广泛采用。
⑷房间的尺寸指的是什么.确定房间尺寸应考虑哪些因素.⑸如何确定房间门窗数量、面积大小、具体位置.⑹辅助使用房间包括哪些房间.辅助使用房间设置应满足哪些问题.⑺交通联系局部包括哪些容.如何确定楼梯的数量、宽度和选择楼梯的形式.⑻举例说明走道的类型、特点及适用围。
⑼影响平面组合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运用功能分析法进展平面组合.⑽走道式、套间式、大厅式、单元式等组合形式的特点和适用围是什么.⑾基地环境对平面组合有什么影响.试举例说明。
⑿建筑物如何争取好的朝向.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如何确定.3 建筑剖面设计⑴如何确定房间的剖面形状.试举例说明。
⑵什么是层高、净高.确定层高与净高应考虑哪些因素.试举例说明。
⑶房间窗台高度如何确定.试举例说明。
⑷室外地面高差由什么因素决定.⑸确定建筑物的层数应考虑哪些因素.试举例说明。
⑹建筑空间组合有哪几种处理方式.试举例说明。
⑺建筑空间的利用有哪些手法.4 建筑体型及立面设计⑴影响体型及立面设计的因素有哪些.⑵建构筑图中的统一与变化、均衡与稳定、韵律、比照、比例、尺度等的含义是什么.并用图例加以说明。
⑶建筑物体型组合有哪几种方式.并以图例进展分析。
⑷简要说明建筑立面的具体处理手法。
⑸体量的联系与交接有哪几种方式.试举例说明。
5建筑构造概论⑴学习建筑构造的目的何在.⑵建筑物的根本组成有哪些.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什么.⑶影响建筑构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⑷筑构造设计应遵循哪些原那么.6墙体与根底⑴述墙体类型的分类方式及类别。
房屋建筑构造复习1、建筑的含义?一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通称。
二是指各种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的建造活动;三是指工程技术和建筑艺术的综合创作2、构成建筑的三个基本要素(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形象)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建筑功能:满足人们对各类建筑的不同的使用要求建筑技术:建造房屋的手段,包括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和建筑设备等内容。
建筑形象:建筑物内外观感的具体体现,它包括内外空间的组织,建筑体型与立面的处理,材料、装饰、色彩的应用等内容。
建筑构成的三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约束,而又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关系。
建筑功能是建筑的目的,是主导因素;物质技术条件是达到建筑目的的手段;建筑形象则是建筑功能、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内容的综合表现。
而功能不同的各类建筑可以选择不同的结构形式和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形成不同的建筑形象。
所以,在一定功能和技术条件下,应充分发挥设计者的主观作用,使建筑形象更加美观。
3、按不同标准,如何进行建筑物的分类?按使用性质分: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按建筑层数或总高度分:低层,多层、中高层、高层住宅建筑的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层为中高层;10层及以上为高层。
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超过24m的为高层,不超过24m的为多层。
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按建筑物结构类型分:砌体结构、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板墙结构、特殊结构按建筑物结构采用的材料分:木结构、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建筑、其他结构、索—膜结构建筑。
按结构受力和构造特点分:承重墙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大跨度空间结构。
按施工方法如何分:现浇、现砌式;预制、装配式;部分现浇、部分装配式。
4、名词解释:砖混结构:这种结构的竖向承重是采用实心砖、页岩砖、灰砂砖、多孔砖或承重钢筋混凝土小砌块砌筑的墙体,水平承重构件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及屋顶板。
建筑物中竖向承重的墙、柱等采用砖或砌块砌筑,柱、梁、楼板、屋面板等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建筑概论重点第一章一、1、建筑:建筑是人们为满足生活、生产或其他活动的需要,利用物质技术条件,按照科学和美学规律而人为创造的空间环境,它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
2、建筑的三大构成要素:建筑功能、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建筑形象。
三者之间的关系:(1)建筑功能是主导因素,它对物质技术条件和建筑形象起决定作用;(2)物质技术条件是实现建筑功能的手段,它对建筑功能和形象有一定的制约作用;(3)建筑形象是建筑功能和物质技术条件的综合表现,但也不是完全服从于建筑功能和物质技术条件的,它有很大的灵活性。
(4)建筑三要素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互相促进,互相制约。
二、1、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包括: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设备、建筑施工等。
2、建筑形象包括:建筑物的体型、内部空间的组合、立面处理、材料的色彩和质感、细部装饰等。
三、建筑的分类:1、按建筑的使用功能分: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
2、按建筑的层数和高度分:住宅建筑、公共建筑、超高层建筑。
3、按建筑的规模和数量分:大量性建筑、大型性建筑。
4、按结构的承重方式分:砌体结构建筑、框架结构建筑、剪力墙结构建筑、空间结构建筑。
四、建筑的分级1、按耐久年限分级:一级:耐久年限100年以上,适用于重要和高层建筑二级:耐久年限50—100年,适用于一般性建筑三级:耐久年限25—50年,适用于次要建筑四级:耐久年限15年以下,适用于临时性建筑2、按耐火性能分级:高层建筑分一、二级,其他建筑分一、二、三、四级五、1、燃烧性能:是指建筑构件在明火或高温作用下燃烧与否及燃烧的难易程度。
分为燃烧体、难燃烧体和燃烧体。
2、耐火极限:是指对任一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为止的这段时间。
六、1、建筑模数:是选定的标准尺度单位,作为建筑物、建筑构配件、建筑制品以及有关设备尺寸相互间协调的基础。
2、在建筑模数协调中把尺寸可分为:标志尺寸、构造尺寸和实际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