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间接损害:外源化学物对人类生存环 境的影响,如氟氯烃对臭氧层的破坏 形成臭氧空洞,致使长波紫外线射向 地表,使皮肤癌患者增加。
编辑ppt
15
1.1.4 研究内容
1) 环境毒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污染物的环境生态行为,包括环境污染 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迁移和储留,在生命 体内的吸收、分布、转化和排泄,及对人 体和其他生物的一般毒性作用与机理;
生物学家Rachel Carson在1962年发 表的《寂静的春天》是振兴毒理学研究 的一部伟大著作。
随后环境运动逐渐兴起,许多环保 组织开始建立并迅速发展,它们在环境 保护与毒理学方面的积极工作,使得 “生态学”和“毒理学”这些术语众所 周知。
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大多数发
达国家成立了环境立法机构,在保护环
编辑ppt
10
环境毒理学是人类研究探索环境压力 因素对生命系统影响的一门分支科学。
环境毒理学属于环境科学的范畴,也 是生命科学和毒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编辑ppt
11
1.1.2 研究对象
主要是环境污染物(environmental pollutant) 即对各种生物,特别是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各种环 境污染物,包括物理性污染物、化学性污染物、生物 性污染物,其中,化学污染物为主要研究对象。
国内相关期刊
致癌.致畸.致突变 生态毒理学报 环境科学 生态学报 应用生态学报 卫生毒理学杂志 工业安全与环保 环境与职业医学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编辑ppt
3
参考书籍
(1)李建政主编. 环境毒理学. 北京: 化学工业出 版社,2010
(2)孟紫强主编. 生态毒理学原理与方法.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6
SO2、金属粉尘 死亡1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