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调式与小调式
- 格式:doc
- 大小:144.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二节大调式与小调式一、组织教学二、引入新课1、大调式(1)自然大调的音阶结构自然大调的结构及自然大调音阶的特征:由七个音构成。
②第Ⅲ-Ⅳ级和第Ⅶ-Ⅷ级之间是半音关系,其他各音级之间为全音关系。
③第Ⅰ-Ⅲ级构成大三度音程,这个大三度最具大调式的明亮色彩。
④第Ⅰ-Ⅳ与第Ⅴ-Ⅷ为两个结构完全相同的“四音列”。
⑤第Ⅶ-Ⅰ为半音关系(导音—主音)正音级与副音级:①正音级:(调式骨干音级)Ⅰ、Ⅳ、Ⅴ②副音级:(调式非骨干音级)Ⅱ、Ⅲ、Ⅵ、Ⅶ(1)和声大调:将自然大调的第Ⅵ级音降低半音,称为“和声大调”。
和声大调的音阶及特性音程:(3)旋律大调:上行时与自然大调相同,下行时第Ⅵ、第Ⅶ级音降低半音,称为“旋律大调”。
在三种大调中,自然大调是基本形式,应用最广泛。
和声大调、旋律大调都是自然大调的变体,应用较少。
5、大调中的稳定音与不稳定音(1)稳定音级:Ⅰ(主音、最稳定)、Ⅲ、Ⅴ(2)不稳定音级:Ⅱ、Ⅳ、Ⅵ、Ⅶ(不稳定音有进行到稳定音的倾向)(3)不稳定音级的解决:不稳定音进行到稳定音,称为“解决”。
(4)不协和音程的解决:增音程向外解决(扩大);减音程向内解决(缩小)。
6、唱名法(1)简谱:简谱只有一种唱名法,即“首调唱名法”。
(2)五线谱:五线谱有两种唱名法:①首调唱名法:又称“可动唱名法”,凡主音都唱“do”,与简谱相同。
②固定唱名法:即不论什么调,C音都唱“do”、D音都唱“re”等等。
2、小调式1、自然小调的音阶结构①由七个音构成。
②第Ⅱ-Ⅲ级;第Ⅴ-Ⅵ级之间是半音关系,其他各音级之间为全音关系。
③第Ⅰ-Ⅲ级构成小三度音程,这个小三度最具小调式的柔和色彩。
④第Ⅶ-Ⅰ为全音关系(导音—主音)(3)正音级与副音级:正音级:(调式骨干音级)Ⅰ、Ⅳ、Ⅴ②副音级:(调式非骨干音级)Ⅱ、Ⅲ、Ⅵ、Ⅶ和声小调(1)和声小调:将自然小调的第Ⅶ级音升高半音,即称为“和声小调”。
和声小调的音阶及特性音程:旋律小调:将自然小调的第Ⅵ、第Ⅶ级音都升高半音,即称为“旋律小调”。
小调式和大调式是什么大调式和小调式大调式和小调式也可以称作大音阶和小音阶,其中的原因在上面已经讲过了。
调式的种类很多,但应用最广的是这两种。
尤其是自然大音阶,几乎在世界各民族都能找到。
自18 世纪以来,大小调式体系是欧洲音乐理论的核心,影响之大是无与伦比的。
自然大音阶由七个音组成,其音程间隔为全—全—半—全—全—全—半的基础是七个自然音级,而七个自然音级是建立在五度相生的基础上的。
我们可以随意以一个音为主音,按纯五度的关系向上、下两个方向寻找其它的音,比如从 C 开始,会得出F←(C)→G→D→A→E→B。
将这七个音由主音开始向上排列,正好是自然大音阶 do,re,mi,fa,so,la,si。
假定以 G 为主音,可以得出C←(G)→D→A→E→B→#F,排列成音阶的样式就是G—A—B—C—D—E—#F,其唱名仍然是 do,re,mi,fa,so,la,si。
可见,同样的音程结构可以在任何音高上实现;换言之,只要附合这样的音程结构,就是这一种调式,不论其音名是什么。
在大调式中,第Ⅰ、Ⅲ、Ⅴ级音(即do、mi、so)是稳定音,其中又以Ⅰ级(主音)最为稳定,Ⅲ级和Ⅴ级音次之。
调式中的其余各音是不稳定音,在音乐的进行中,不稳定音有向稳定音进行的倾向。
最不稳定的是Ⅳ级和Ⅶ 级,即 fa 和 si;由于 mi—fa 之间、si—do 之间是半音,而 mi 和 do 是稳定音级,所以 fa 进行到 mi 的倾向十分明显,si 进行到 do 的倾向则更强烈一些。
这种由不稳定到稳定的进行叫做“解决”。
自然大调式中的三个主要和弦,主和弦、属和弦和下属和弦都是大三和弦,这使它带有明朗、刚健的色彩。
除了自然大调式以外,还有“和声大调式”和“旋律大调式”。
这两种调式具有大调式的基本特点,但又与自然大调式的结构有所区别。
和声大调式的音阶是在自然大音阶的基础上降低Ⅵ级音,结构为全—全—半—全—半—增—半。
在Ⅵ级和Ⅶ级之间形成的增二度音程是和声大调式的特征。
音乐中一共几个大调几个小调?音的排列,而是体现了调式和调性,因此,它又被称作调式音阶。
大调音阶简称为大音阶,小调音阶简称为小音阶。
由于音阶是从主音到主音,因此,如果是由七个音组成的调式,完整的音阶就是八个音。
调式音级:弹过音阶的人都知道,音阶中的各个音是象阶梯那样,一级一级排列起来的,这些组成音阶的音叫作调式音级。
在七个音阶里,调式音级的表示方式有两种:一是用数字表示,这个数字既不是阿拉伯数字,也不是汉字,而是罗马数字。
1 - 7的罗马数字写法是I II III IV V VI VII。
另一种是根据每个音级的作用,分别给它们起一个名称,如下面所示:大调式大调式是由七个音组成的一种调式,简称大调。
大调有三种形式,其中用得最多,也是最基本的形式叫做自然大调。
自然大调有哪些基本特征呢?自然大调各相临的两个音中,III - IV,VII - I是小二度(半音),其他都是大二度(全音)。
自然大调的I、III、V级为稳定音,这三个音构成一个大三和弦,I级音与III级音构成大三度。
大调以什么音为主音,就称作什么大调。
比如以C为主音,称作C大调。
用大写字母表示。
大调的另两种形式叫和声大调、旋律大调,平时较少见到。
小调式小调式:是由七个音组成的又一种调式,简称小调。
小调也有三种形式,这三种形式运用都比较普遍。
最基本的形式是自然小调。
自然小调各相临的两个音中,II - III,V - VI是小二度,其他都是大二度。
I、III、V级为稳定音,这三个音构成一个小三和弦,I级音与III级音构成小三度。
用临时记号把自然小调的VII级音升高半音,就构成了和声小调。
和声小调音阶发生了这样的变化:VII级到I级音也和大调一样,形成了半音关系。
而VI - VII之间距离则加大了,构成了增二度。
用临时记号把自然小调的VI、VII级音都升高半音,就构成了旋律小调。
由于VI、VII级音同时升高,避免了增二度,能使曲调更流畅。
旋律小调下行时,一般都将VI、VII级音还原,与自然小调下行一样。
课题:大调式与小调式课时:6课时教学内容:一,大调式的定义和构成二,小调式的定义和构成三,关系大小调教学重点与难点:一,大调式和小调式的定义二,大小调式的形式和标记三,关系大小调的记忆方法教学过程一各类大调式(一)定义大调式是由七个音级组成的,其中Ⅰ级(主)音(首调唱名为“do”)与Ⅲ级音之间是大三度音程的调式,称为大调或大调式。
大调式的Ⅰ、Ⅲ、Ⅴ级是稳定音级,所构成的主和弦是大三和弦。
大调式音阶的最大特点是主音与其上方三度音构成大三度。
相对小调式而言,这个大三度具有大调式的明亮色彩。
此外,主音与其上方六度音、上方七度音分别构成大六度和大七度。
从而可知,自然大调中有三个具有明亮色彩的音程,这就是大三度、大六度与大七度,我们呼将其称之为大调色彩音程。
大调式具有明亮的色彩,适于表现明朗抒情、响亮有力的音乐情绪。
大调式中,包括自然大调、和声大调、旋律大调三种类别。
其中自然大调是大调式的基本形式,使用非常广泛.(二)三种大调式1 自然大调式由自然音级所组成的大调,叫做“自然大调”。
自然大调调式音阶的结构为:“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任何能构成这种结构的音阶都一定是自然大调式。
我们可以取任何一音为主音,然后向其上方按“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的顺序排列而得的调式音阶,即为自然大调式(亦称自然大音阶)。
我们可将自然大调式的音阶结构归纳为“全全半全全全半”来记。
这时,半音的位置出现在调式音阶的第3音与第4音之间以及第7与第1音之间。
2 和声大调式将自然大调的第Ⅵ级音降低半音,即构成了和声大调。
和声大调由于是把自然大调的第6级音降低而得来的,那么与第6级音相邻的音程关系就随之发生了变化。
其调式音阶的结构为:“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半音、增二度、半音”,任何能构成这种结构的音阶都一定是和声大调式。
我们可以取任何一音为主音,然后向其上方按“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半音、增二度、半音”的顺序排列而得的调式音阶,即为和声大调式(亦称和声大音阶)。
第六章大调式和小调式作品中调的明确法大调式、小调式和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各种调式,是完全不同的调式体系。
这种不同不是表现在调式音阶的结构上(许多大小调式的音阶结构和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各种调式音阶结构是完全相同的),而是表现在旋律进行的基本特点上和调式音级的相互关系中。
第一节大调式大调式是由七个音组成的一种调式,其中稳定音合起来成为一个大三和弦。
大调式的主音和其上方第三音为大三度,因为这个音程最能说明大调式的色彩。
大调式有三种形式:1.自然大调;是大调式的基本形式。
2.和声大调:是降低自然大调中的第6级而成,其明显的特点是第6级与第7级间的增二度音程。
3.旋律大调:将主音下行级进时的自然大调降低第7级、第6级而成。
第二节小调式小调式和大调式一样是由七个音组成的,其中稳定音合起来成为一个小三和弦。
小调式的主音和其上方第三音为小三度,因为这个音程最能说明小调式的色彩。
小调式也有三种形式:1.自然小调:是小调式的基本形式,2.和声小调:由升高自然小调第7级而成。
和声小调与和声大调一样,其显著特点是第6级与第7级之间的增2度。
3.旋律小调:由升高自然小调中的第6级和第7级而成。
一般多用于上行,但在下行时也偶尔使用。
旋律小调下行时多用自然小调的形式,即将第6级、第7级还原第三节大小调式音级的标记和名称在大小调式体系中,调式音级的号数和以五声音阶的各种调式的音级号数一样,是用罗马数字标记的,按音阶上行计算。
其调式音级名称如下:第1级——主音(T) 第2级——上主音(下行导音) 第3音——中音,第4级——下属音(S),第5级——属音(D),第6级——下中音,第7级——导音。
第四节大小调式音级的特性在大小调体系中,起稳定作用的是第1、3、5级。
第2、4、6、7、级是不稳定音级。
正音级是第1 、4、5 级,第2、3、6、7级是副音级,第五节大调各调关系大小调小调各调关系大小调也叫平行调我们已知大调有十五个调,根据关系大小调的原理,也可以有十五个小调:即:a小调、e小调、b 小调、#f小调、#c小调、#g小调、#d小调、#a小调、d小调、g小调、c小调、f小调、bB小调、be 小调、ba小调。
常见的调式音乐调式是音乐作品的基础,它决定了作品的基本音阶以及情感色彩。
常见的调式有七个,分别是大调、小调、旋律小调、和弦小调、和声小调、布鲁斯调和自然小调。
大调是最常见的调式之一,它给人一种明亮、欢快的感觉。
大调中的音阶由七个音符组成,它们按照特定的音程排列,形成了独特的音乐特征。
大调常常被用来表达喜悦、温暖和希望等积极的情感。
小调与大调相对,给人一种沉郁、忧伤的感觉。
小调的音阶也由七个音符组成,但是它们的排列方式和大调不同。
小调常常被用来表达悲伤、忧愁和痛苦等消极的情感。
旋律小调是一种介于大调和小调之间的调式,它的音阶有些类似于大调,但是又有一些小调的特点。
旋律小调给人一种神秘、梦幻的感觉,常常被用来表达内心的矛盾和不确定。
和弦小调和和声小调是在旋律小调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变化,它们的音阶和和弦结构有所不同,这使得它们的情感色彩也有所不同。
和弦小调给人一种紧张、不安的感觉,常常被用来表达紧张的情节和悬疑的氛围。
和声小调则给人一种严肃、庄重的感觉,常常被用来表达庄重的场合和哀悼的情绪。
布鲁斯调是一种源于美国黑人音乐的独特调式,它给人一种深情、沧桑的感觉。
布鲁斯调的音阶有些特殊,常常被用来表达生活的艰辛和人生的苦难。
自然小调是西方音乐中最古老的调式之一,它给人一种古老、神秘的感觉。
自然小调的音阶与大调相对应,但是它的音程结构有所不同,使得它的音乐特点也与大调不同。
自然小调常常被用来表达神秘的场景和古老的传说。
以上是常见的几种调式,它们各具特色,能够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情绪。
音乐创作中的调式选择不仅要考虑音乐的形式和结构,还要考虑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不同的调式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因此在创作中的正确运用非常重要。
无论是大调的欢快,还是小调的忧伤,都能够通过音乐的力量触动人心,让人感受到深深的情感。
大小调式分类
大小调式分类是音乐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根据音阶中主音和次级音之间的关系来划分调式。
大调式以1(do)为主音,小调式以6(la)为主音,它们的音阶排列和音程关系有所不同。
大调式的音阶排列是全全半全全全半,即每个音之间的距离是两个半音。
大调式的音乐通常被认为是明亮的、快乐的和充满活力的,因为它包含了更多的“全音”。
例如,C大调的音阶是:C, D, E, F, G, A, B, C。
小调式的音阶排列是全半全全半全全,即每个音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半音。
小调式的音乐通常被认为是柔和的、悲伤的和神秘的,因为它包含了更多的“半音”。
例如,A小调的音阶是:A, B, C, D, E, F, G, A。
除了大调和小调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调式,如五声音阶、蓝调等。
这些调式的音程关系和音阶排列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为音乐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总之,了解大小调式分类以及它们的特点,对于理解和创作音乐是非常重要的。
无论是写一首流行歌曲还是古典乐曲,掌握大小调式的运用都是不可或缺的技能。
钢琴调式知识点总结钢琴调式是指一种特定的音阶模式,包括音名、音程和调式的结构。
在钢琴练习和演奏中,了解各种调式的特点和用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钢琴调式,包括大调、小调、旋律小调、和声小调、和弦小调等,并对其进行详细解析。
一、大调音阶大调音阶是最基本的调式之一,也是最为常见的音阶模式。
大调音阶的构成是根音、大全音、大全音、半全音、大全音、大全音、大全音、半全音,即C大调的音程为C-D-E-F-G-A-B-C。
大调音阶在钢琴练习和演奏中广泛应用,因其明亮、开放的音色特点,常被用来演奏欢快的曲目。
二、小调音阶小调音阶是另一种常见的音阶模式,与大调音阶相比,小调音阶的音程结构为根音、大全音、半全音、大全音、大全音、半全音、大全音、大全音。
以C小调为例,其音程为C-D-Eb-F-G-Ab-Bb-C。
小调音阶的音色相对较暗,常被用来演奏悲伤、深情的曲目。
三、旋律小调旋律小调是一种特殊的音阶模式,其音程结构在上行时与小调音阶相同,在下行时与自然大调音阶相同。
以C小调旋律音阶为例,其上行音程为C-D-Eb-F-G-A-B-C,下行音程为C-Bb-Ab-G-F-Eb-D-C。
旋律小调音阶在演奏时具有独特的音色,常被用来表现旋律优美、曲调优雅的作品。
四、和声小调和声小调是另一种特殊的音阶模式,其音程结构为根音、大全音、半全音、大全音、半全音、全音半、全音半,即C和声小调的音程为C-D-Eb-F-G-Ab-B-C。
和声小调音阶的音色较为深沉、庄重,常被用来演奏宏伟、雄壮的作品。
五、和弦小调和弦小调是最为复杂的音阶模式之一,其音程结构为根音、大全音、半全音、大全音、全音半、半全音、大全音、半全音,即C和弦小调的音程为C-D-Eb-F-G-Ab-B-C。
和弦小调音阶的音色较为复杂,常被用来演奏富有变化、情感丰富的作品。
六、调式的转位在钢琴演奏中,调式的转位是一种重要的技巧。
通过将音阶的起始音调整到不同的位置,可以形成不同的调式,从而丰富音乐的表现力和变化性。
『音乐乐理知识』基础乐理知识(调式)调式稳定音不稳定音在音乐中,要表现音乐思想、塑造音乐形象仅仅依靠一个孤立的音、和弦或多个彼此毫无关系的音,是难以实现的。
1.调式的定义在音乐中,按照一定的关系连结在一起的许多音(一般不超过七个),组成一个体系,并以一个音为中心(主音),这个体系就叫做调式。
2:调式中音的分类在调式体系中,起着支柱作用并给人以稳定感的音,叫做稳定音。
给人以不稳定感的音叫做不稳定音。
不稳定音有进行到稳定音的特性,这种特性就叫做倾向。
不稳定根据其倾向进行到稳定音,这叫做解决。
音的稳定与不稳定是相对的。
我们常见的某一个音(或和弦)在某一调式体系中是稳定的,但在另一调式体系中可能变得不稳定,即便在同一调式体系中,因为和声处理的不同,某些稳定音也可能暂时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中。
3:调式的分类调式分为大调式和小调式。
由七个音组成的调式叫大调式,其中稳定音合起来成为一个大三和弦。
小调式也是由七个音组成的,其中稳定音合起来成为一个小三和弦。
大调式的主音和其上方第三音为大三度,因为这个音程最能说明大调式的色彩。
小调式的主音和其上方第三音为小三度,因为这个音程最能说明小调式的色彩。
在大小调体系中,起稳定作用的是第Ⅰ、Ⅲ、Ⅴ级。
这三个稳定音级的稳定程度是不同的,第Ⅰ级最稳定,而第Ⅲ级和第Ⅴ级的稳定性较差。
三个稳定音和它们的稳定性只有和主音三和弦共响时才能表现出来,假使用其他非主音三和弦时,则不具有稳定性。
第Ⅱ级、第Ⅳ级、第Ⅵ级、第Ⅶ级是不稳定音级,在适当的条件下,它们显露出二度关系进行稳定音的倾向。
(1)大调依照十二平均律的系统,我们可以从任何一个半音(DO、#DO、RE、#RE、MI、FA、#FA、SOL、#SOL、LA、#LA、SI)开始,依照大调的音程排列次序来做出一个全新的大调,以C大调为例:I II III IV V VI VII I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A:主音、导音:每个大调都有七个音,您看到的罗马数字就是我们为这七个音排列的级数,第一个音为I级音做为整个大调最主要的音常常被称为\"主音\",而第七个音为VII级音作为引导整个音阶再度回到主音的VII级音常常被称为\"导音\"。
音阶的简介音阶分为"大音阶"和"小音阶",即"大调式"和"小调式"。
大音阶由7个音组成,其中第3、4音之间和第7、8音之间是半音程,其他音之间是全音程。
小音阶第2、3音之间和5、6音之间为半音程。
音阶的简要介绍定义:调式中的音,按照高低次序(上行或下行),由主音到主音排列起来就叫做音阶。
(《音乐理论基础》—李重光)调的结构形态,侧重于就音列内部各音之间音程关系的规格来指称音列。
音阶中的每一个音都可以当主音以建立调式,可形成7种不同的七声自然调式。
凡是具有趋向平均性质的音阶,在同一音阶中选取不同的音当主音时所形成的调式都相似,内部不能再区分为不同的调式,只是主音的音高可以有所不同而已。
音阶大调基本为:“全全半全全全半,和声小调为:“全半全全半增半".音阶的主要形态自然七声音阶是应用最广的七声音阶,其音程组织是,每个八度之内有5处全音,分成两个一串和3个一串,两串之间以半音隔开,见下例1五声音阶详称“不带半音的五声音阶或“全音五声音阶。
广泛流行于亚洲、非洲、中太平洋的一些群岛、匈牙利、苏格兰民间音乐以及在欧洲人到达美洲之前的美洲本土部族中。
常被称为“中国音阶。
其五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专用的名称,分别称为:宫、商、角、徵、羽。
其音程组织是每个八度之内有3处全音,分成两个一串(宫-商-角)和一个单独的(徵-羽),两段之间以□音隔开,见下例2:音阶中的每一个音都可以当主音以建立调式,可形成5种不同的五声调式。
在五声音阶基础上,每处□音的区间可以插入不同的附加音(偏音)而形成七声音阶(以五声为正声的七声音阶),附加音的插入可有3种不同的方式,形成3种不同的音阶形态(见宫调)。
附加音的音高常可游移,游移音高有时将□音的区间划分成两个各约为四分之三音的音程。
其音程组织是每个八度之内有两处增二度,每个增二度两端有半音镶边,形成一组以纯四度为框架的、“吉卜赛风的四音音列,两组四音音列之间一处首尾交叠,一处有全音隔开,见下例3:用这种音阶,也可选其中不同的音当主音以建立不同的调式(但并非每个音都能当主音)。
调式什么是调式呢,就是众多的的音,有一个是主音,其它的根据这个主音按一定音程关系,排列起来,这样一个体系叫做调式。
调式的种类繁多,不仅仅是构成调式的音的关系不同,连数目也有区别,下面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世界各国遍用的大调式、小调式和我国的中国调式。
第一节大调式大调式的简称叫做“大调”,也可以称呼“大音阶”。
大调是由七个音构成的,它的主音与第三级音之间的关系是大三度关系,它的稳定音构成一个大三和弦,这就是大调式,大调式的色彩是明朗的和辉煌的,很开。
这就是大调式的特征。
大调式一共有三种,自然大调,和声大调和旋律大调。
下面我们看一下最常用的自然大调。
自然大调是由七个音来构成的,它的音程关系是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这样七个自然音阶,这样的音程关系也是由两组相同的四声音阶结合而构成的,然后中间用一个大二度分开。
谱例1:C自然大调音阶:这样看来,不管是由什么音开始,只要是主音,(开始的Ⅰ级音)到高八度的主音内,第Ⅲ级音到第Ⅳ级音是小二度(半音),第Ⅶ级音到第一级音是小二度(半音),其余几级相邻的音都是大二度(全音),只要符合这种结构的音阶,都是属于这同一声调式,从D开始做主音的,叫D 自然大调音阶,从G开始做主音的叫G自然大调音阶。
在调式音阶里,主音(Ⅰ级音)下属音(Ⅳ级音)和属音(Ⅴ级音)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也称他们为“正音级”,(其它ⅡⅢⅥⅦ都称副音级),在这些音级里ⅠⅢⅤ级音是稳定音,其中Ⅰ级音也就是主音最为稳定。
下面简单介绍什么是“和声大调”和“旋律大调”。
和声大调:把自然大调的第Ⅵ级音降低半个音,即是“和声大调”。
谱例2:C和声大调音阶:ⅠⅡⅢⅣⅤⅥⅦⅠ主音上主音中音下属音属音下中音导音主音旋律大调:把自然大调的第Ⅵ级,第Ⅶ级音都降低半个音,这就叫做“旋律大调”。
它的音阶结构是这样的。
谱例3:C旋律大调音阶ⅠⅡⅢⅣⅤⅥⅦⅠ主音上主音中音下属音属音下中音导音主音第二节小调式小调式简称也叫“小调”,也可以称呼“小音阶”,同样也是由七个音来构成的。
C⼤调和C⼩调
⾳阶就是以全⾳、半⾳以及其他⾳程顺次排列的⼀串⾳。
基本⾳阶为C调⼤⾳阶,在钢琴上弹奏时全⽤⽩键。
⾳阶分为“⼤⾳阶”和“⼩⾳阶”,即“⼤调式”和“⼩调式”。
⼤⾳阶由7个⾳组成,其中第3、4⾳之间和第7、8⾳之间是半⾳程,其他⾳之间是全⾳程。
⼩⾳阶第2、3⾳之间和5、6⾳之间为半⾳程。
C⼩调是属只有部分以C⾳开始,甚⾄起初调式是以⾮c⼩调式开头。
应该说是以C为主⾳的⾳调。
组成的⾳有C、D、降E、F、G、降A、降B及C(和声⼩调)。
C⼩调是⼀个有三个降号的调。
⼤调式是【全全半全全全半】的关系,
⼩调式是【全半全全半全全】的关系
⼀个半⾳⼩⼆度
⼀个全⾳⼤⼆度
四个半⾳,两个全⾳为⼤三度
三个半⾳,1.5个全⾳为⼩三度
C⼤调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C D E F G A B C D E F G A B
D⼩调
(⾃然)⼩调式与之不同,是全半全全半全全,
类似于67123456(la si do re mi fa sol la)的关系。
这种情况下,6是主⾳。
所以,D⼩调可以简单理解为:以D⾳为6(la)的调。
课题:大调式与小调式课时:6课时教学内容:一,大调式的定义和构成二,小调式的定义和构成三,关系大小调教学重点与难点:一,大调式和小调式的定义二,大小调式的形式和标记三,关系大小调的记忆方法教学过程一各类大调式(一)定义大调式是由七个音级组成的,其中Ⅰ级(主)音(首调唱名为“do”)与Ⅲ级音之间是大三度音程的调式,称为大调或大调式。
大调式的Ⅰ、Ⅲ、Ⅴ级是稳定音级,所构成的主和弦是大三和弦。
大调式音阶的最大特点是主音与其上方三度音构成大三度。
相对小调式而言,这个大三度具有大调式的明亮色彩。
此外,主音与其上方六度音、上方七度音分别构成大六度和大七度。
从而可知,自然大调中有三个具有明亮色彩的音程,这就是大三度、大六度与大七度,我们呼将其称之为大调色彩音程。
大调式具有明亮的色彩,适于表现明朗抒情、响亮有力的音乐情绪。
大调式中,包括自然大调、和声大调、旋律大调三种类别。
其中自然大调是大调式的基本形式,使用非常广泛.(二)三种大调式1 自然大调式由自然音级所组成的大调,叫做“自然大调”。
自然大调调式音阶的结构为:“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任何能构成这种结构的音阶都一定是自然大调式。
我们可以取任何一音为主音,然后向其上方按“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的顺序排列而得的调式音阶,即为自然大调式(亦称自然大音阶)。
我们可将自然大调式的音阶结构归纳为“全全半全全全半”来记。
这时,半音的位置出现在调式音阶的第3音与第4音之间以及第7与第1音之间。
2 和声大调式将自然大调的第Ⅵ级音降低半音,即构成了和声大调。
和声大调由于是把自然大调的第6级音降低而得来的,那么与第6级音相邻的音程关系就随之发生了变化。
其调式音阶的结构为:“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半音、增二度、半音”,任何能构成这种结构的音阶都一定是和声大调式。
我们可以取任何一音为主音,然后向其上方按“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半音、增二度、半音”的顺序排列而得的调式音阶,即为和声大调式(亦称和声大音阶)。
五线谱的大调与小调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在一首音乐作品中通常会选择一些参与构成的音,并以指定的音结束。
如果以do结束,就属于大调式,do的音名是什么,就叫什么大调,如D做do,D大调,A做do,A大调,等等。
大调式一般我国还有色彩接近大调式的宫调式、徵调式等,初学者从略)。
如果以la结束,就属于小调式,la的音名是什么就叫什么小调,如e做la就是e小调,f做la就是f小调。
小调式一般用来表现暗淡、忧伤、悲剧性或严肃的情绪(西方的小调式不止一种,我国还有色彩接近小调式的羽调式、商调式、角调式等,初学者从略)。
一、关系大小调一个大调音阶的音是从do排到do,如果用这些同样的音从la 排到la,就构成了一个小调音阶,这样的一个大调和一个小调就叫作“关系大小调”。
C大调a小调二、小调的调号在五线谱中小调没有自己独立的调号,每一个小调都采用它的关系大调的调号。
如:下面是每一组关系大小调的调号和音阶。
(一)G大调和e小调G大调e小调(二)D大调和b小调D大调b小调(三)A大调和A//f小调A大调A//f小调(四)E大调和A//c小调E大调A//c小调B大调A//g小调(六)A//F大调和A//d小调A//F大调A//d小调A//a小调(八)F大调和d小调F大调d小调g小调(十)S//E大调和c小调S//E大调c小调f小调(十二)S//D大调和S//b小调S//D大调S//b小调(十三)S//G大调和S//e小调S//G大调S//e小调(十四)S//C大调和S//a小调S//C大调S//a小调注:用“h =?”的调号标记法更能反映小调产生的由来,但“a=?”的调号标记法使初学者定音比较简单,故我国于1954年以后的简谱出版物中逐渐都使用这种较简单的方式。
小调的练习在练习中,也请读者在视唱以前判断一下各个练习都是什么调(答案在附记于第86页小调的练习之后)。
练习1练习2练习4练习5练习7练习8练习10练习11练习答案:1. e小调2. b小调3. A//f小调4. A//c小调 5 .A//g小调 6 .A//d小调。
第二节大调式与小调式
一、组织教学
二、引入新课
1、大调式
(1)自然大调的音阶结构
自然大调的结构及自然大调音阶的特征:
由七个音构成。
②第Ⅲ-Ⅳ级和第Ⅶ-Ⅷ级之间是半音关系,其他各音级之间为全音关系。
③第Ⅰ-Ⅲ级构成大三度音程,这个大三度最具大调式的明亮色彩。
④第Ⅰ-Ⅳ与第Ⅴ-Ⅷ为两个结构完全相同的“四音列”。
⑤第Ⅶ-Ⅰ为半音关系(导音—主音)
正音级与副音级:
①正音级:(调式骨干音级)Ⅰ、Ⅳ、Ⅴ
②副音级:(调式非骨干音级)Ⅱ、Ⅲ、Ⅵ、Ⅶ
(1)和声大调:将自然大调的第Ⅵ级音降低半音,称为“和声大调”。
和声大调的音阶及特性音程:
(3)旋律大调:上行时与自然大调相同,下行时第Ⅵ、第Ⅶ级音降低半音,称为“旋律大调”。
在三种大调中,自然大调是基本形式,应用最广泛。
和声大调、旋律大调都是自然大调的变体,应用较少。
5、大调中的稳定音与不稳定音
(1)稳定音级:Ⅰ(主音、最稳定)、Ⅲ、Ⅴ
(2)不稳定音级:Ⅱ、Ⅳ、Ⅵ、Ⅶ(不稳定音有进行到稳定音的倾向)(3)不稳定音级的解决:不稳定音进行到稳定音,称为“解决”。
(4)不协和音程的解决:增音程向外解决(扩大);减音程向内解决(缩小)。
6、唱名法
(1)简谱:简谱只有一种唱名法,即“首调唱名法”。
(2)五线谱:五线谱有两种唱名法:
①首调唱名法:又称“可动唱名法”,凡主音都唱“do”,与简谱相同。
②固定唱名法:即不论什么调,C音都唱“do”、D音都唱“re”等等。
2、小调式
1、自然小调的音阶结构
①由七个音构成。
②第Ⅱ-Ⅲ级;第Ⅴ-Ⅵ级之间是半音关系,其他各音级之间为全音关系。
③第Ⅰ-Ⅲ级构成小三度音程,这个小三度最具小调式的柔和色彩。
④第Ⅶ-Ⅰ为全音关系(导音—主音)
(3)正音级与副音级:
正音级:(调式骨干音级)Ⅰ、Ⅳ、Ⅴ
②副音级:(调式非骨干音级)Ⅱ、Ⅲ、Ⅵ、Ⅶ
和声小调
(1)和声小调:将自然小调的第Ⅶ级音升高半音,即称为“和声小调”。
和声小调的音阶及特性音程:
旋律小调:
将自然小调的第Ⅵ、第Ⅶ级音都升高半音,即称为“旋律小调”。
旋律小调只用于上行,下行时多用自然小调形式(即还原Ⅵ、Ⅶ级音)。
和声小调、旋律小调都是自然小调的变体
4、平行调(1)平行调:(也称“关系调”)在自然调式中,音列相同,调号相同的大调和小调,互为“平行大小调”或“关系大小调”。
(2)平行调的特点:两调主音相差一个“小三度”,小调主音在下,大调主音在上。
平行调是关系最为密切的“近关系调”,两调之间的转换极为密切。
5、小调的名称及调号
(1)小调的名称:主音为a即称为a小调,主音为e即称为e小调,余类推,
(2)小调的调号:小调的调号与其平行大调相同。
(3)小调的五度循环:与大调相同,小调也可独立构成纯五度循环圈。
6、小调中的稳定音与不稳定音
(1)稳定音级:Ⅰ(主音、最稳定)、Ⅲ、Ⅴ
(2)不稳定音级:Ⅱ、Ⅳ、Ⅵ、Ⅶ(不稳定音有进行到稳定音的倾向)
(3)不稳定音级的解决:不稳定音进行到稳定音,称为“解决”。
注意:在旋律小调中,Ⅵ级音有特殊倾向,即通过导音进行到主音。
(4)不协和音程的解决:增音程向外解决(扩大);减音程向内解决(缩小)。
7、大调色彩与小调色彩
(1)调式色彩:即由调式各音级与主音之间的音程关系的不同所形成的调式亮度感觉。
在大小调体系中,调式色彩被称为“大调性”和“小调性”,前者明亮,后者幽暗。
例如:大调式Ⅰ-Ⅲ;均为大三度音程,故其调式色彩明亮。
小调式Ⅰ-Ⅲ;均为小三度音程,故其调式色彩幽暗。
(2)大小调色彩的相互渗透:多种调式色彩的相互渗透,是人们长期音乐实践的结果。
即:和声大调、旋律大调,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小调色彩”;和声小调、旋律小调,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大调色彩”;
8、辨明各种大、小调式的要点
(1)看调号和临时升降号。
(注意:如果没有调号,全部使用临时记号,就需要判明“哪些是可记于调号的?”;“哪些是不能记于调号的临时记号?”)
(2)注意和声调式中的“特性音程”。
注意旋律调式中的临时升降音级。
(3)旋律的结束音,往往是调式主音。
(4)注意旋律的骨干音,它常常是属音和下属音。
(5)可将旋律中的音按音阶形式排列起来,便于分析。
三、课后作业:P64页第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