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开学第一课
- 格式:ppt
- 大小:6.32 MB
- 文档页数:29
化学开学第一课教案〔通用11篇〕化学开学第一课教案〔通用11篇〕化学开学第一课教案篇1教学目的【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2)理解几种常见的酸及酸的通性。
(3)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
2.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拟概括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展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培养擅长合作、勤于考虑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浓硫酸的腐蚀性。
3.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
2.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工具【教具准备】白醋、苹果汁、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试管(假设干)、牵牛花、万寿菊、蝴蝶兰花、玫瑰、月季、紫甘蓝、硫酸、玻璃棒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你听说过、接触过酸和碱吗?【交流答复】接触过的酸有:碳酸、醋酸、盐酸、硫酸;碱有:氨水、石灰水、烧碱。
【提出问题】用什么较简单的方法区分酸和碱呢?【展示交流】请同学们做教材P50实验10-1,交流实验结果。
【阅读记忆】请同学们阅读并理解教材P51内容,归纳什么叫指示剂?指示剂遇酸和碱溶液变色有什么规律?【阅读答复】石蕊试液遇酸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变蓝;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
【提出问题】请同学讨论白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这4种物质中,哪些可能是酸溶液,哪些可能是碱溶液。
【交流答复】白醋,盐酸是酸溶液;石灰水,氢氧化钠是碱溶液。
【归纳总结】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取少量溶液,滴入几滴石蕊试液,假设溶液呈红色,那么说明该溶液为酸性溶液,假设溶液呈蓝色,那么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
【过渡】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很多,不只是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在日常生活中指示剂随处可见,同学们可通过后面的活动体验一下。
【活动与探究1】请同学们按教材P51“探究”进展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完整版)高中化学开学第一课(特别实用)欢迎大家开学!以下是我们的高中化学开学第一课的完整版课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程目标-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掌握化学实验室的基本实验技巧- 学会使用化学实验器材和仪器- 培养化学实验安全意识课程大纲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3. 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规则和安全注意事项4. 常见的化学实验器材和仪器介绍及使用方法5. 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课程内容详述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 研究对象:化学主要研究元素、化合物和它们之间的反应和变化。
2. 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元素: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不能通过化学方法进一步分解为其他物质。
- 化合物:由两个或多个不同元素以一定的化学比例结合而成。
3. 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规则和安全注意事项- 实验室规则:保持实验室整洁、不随意触碰化学品、不乱丢实验器材等。
- 安全注意事项:佩戴实验室必需的安全装备、注意化学品的储存和处理、遵守实验室紧急情况处理程序等。
4. 常见的化学实验器材和仪器介绍及使用方法- 量筒:用于精确测量液体的体积。
- 烧杯:常用于固体与液体的混合反应。
- 酒精灯:用于加热试管、烧杯等实验器材。
- 精密天平:用于准确测量物质的质量。
5. 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在实验室的指导下,我们将进行一系列简单的化学实验,例如:- 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制备氢气和氧气- 酸碱中和反应等总结这节课的完整版内容包括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实验室的基本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以及常用的实验器材和仪器的介绍。
通过这些内容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将进一步了解化学的重要性,并培养我们的实验技巧和安全意识。
希望大家在这堂课中能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与同学们一起探索化学的奥秘!。
高中化学开学第一课一、课程简介本节课作为高中化学的开学第一课,旨在帮助同学们了解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同学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理解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化学在科学领域的地位。
2. 掌握化学基本实验技能,培养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3. 了解化学的发展历程,认识化学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作用。
4. 激发同学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三、课程内容1. 化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 物质、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等基本概念介绍。
2. 化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化学:炼金术、中医等。
- 近代化学:原子论、分子学说、化学键理论等。
- 现代化学:纳米技术、绿色化学、生物化学等。
3. 化学实验技能与实验安全- 基本实验操作:称量、溶解、过滤、蒸馏等。
- 实验仪器的认识与使用:显微镜、天平、滴定管等。
- 实验安全常识:防火、防爆、防毒、防腐蚀等。
4.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食品化学:营养成分、添加剂等。
- 人体化学:生理代谢、药物作用等。
- 环境化学: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化学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等理论知识。
2. 演示法:展示化学实验现象,引导同学们观察、思考。
3. 讨论法:针对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组织同学们进行讨论。
4. 实践法:分组进行化学实验,培养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五、课程评价1. 课堂表现:积极参与、提问、回答问题等。
2. 实验报告:实验操作、数据记录、结果分析等。
3. 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及相关教材。
2. 辅助材料:化学实验视频、科普文章、化学史话等。
3. 网络资源:教育教学平台、在线课程、学术论坛等。
本课程旨在帮助同学们开启化学学习之旅,探索化学的奥秘,为我国化学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高一化学上册开学第一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理解物质的构成基本常识,了解分子、离子、原子的基本概念。
3.掌握化学分子式、离子式的书写方法。
4.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并学会通过反应式分析反应类型。
5.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的观察、表述、记录实验数据及分析实验错误的能力。
教学重点1.化学分子式、离子式的书写方法。
2.化学反应类型的分析及反应式的学习。
3.化学实验数据观察、分析及错误的记录。
教学内容1. 化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1.环境与物质的关系。
2.化学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化学物质的基本单位1.分子、离子、原子的基本概念。
2.化学分子式、离子式的书写方法。
3. 化学反应及反应类型的分类1.化学反应的定义。
2.化学反应类型的分类及表达方法。
3.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等反应类型的分析。
4. 化学实验1.实验室安全及实验操作规范。
2.实验数据观察、记录及分析。
3.实验错误及其原因的分析。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对化学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一定的了解。
2.实验法:通过学生参加化学实验,增强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表述的能力。
3.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互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教学过程及步骤1.环节一:教师简介化学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环节二:教师讲授分子、离子、原子的基本概念及化学分子式、离子式的书写方法。
3.环节三:教师讲授化学反应及反应类型的分类及表达方法。
4.环节四:学生参加化学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5.环节五:教师分析学生实验中的错误及其原因。
6.环节六:教师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将所做化学实验的反应类型加以分析,说明反应类型理由,并用反应式表示出反应过程。
教学评价1.确认学生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反应类型的分类及表示方法掌握程度。
高中化学(上学期)开学第一课
化学开学第一课通常会回顾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入新的学习内容。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教学内容安排。
1. 概述化学学科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回顾物质的性质和分类,包括固体、液体、气体等状态的特征。
3. 引入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讲解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合物命名规则。
4. 探讨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包括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和化学反应的类型。
5. 引入摩尔概念,讲解原子量、分子量和摩尔质量的关系。
6. 探讨化学计量学,包括摩尔比、质量比、体积比等的计算方法。
7. 引入化学反应的平衡概念,讲解化学平衡的符号表示和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8. 引入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讲解酸碱的定义、性质和常见酸碱指示剂。
9. 引入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常见氧化还原反应。
10. 结束课程,预告下堂课内容和学习目标。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理论知识、示范实验和提问互动等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有初步了解,并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