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人格测验
- 格式:ppt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53
10 章人格测验1节人格测验的理论基础一、人格含义人格没有固定定义,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
四个特点(整体性)(独特性)(相对稳定性)(个人行为的调节功能)。
二、人格测验发展历史1、最早使用科学方法测量人格的是英国学者高尔顿。
2、人格测验的先驱—克雷佩林。
最早将联想测验用于临床测验。
3、美国的伍德沃斯开人格问卷测量之先河。
制作第一个自陈人格量表—个人资料调查表。
4、1920年,罗夏墨迹测验问世,投射测验由此产生。
三、人格测验编制方法。
1、合理建构法(理论推演法)。
以理性的逻辑或已知的人格理论作为测验编制的基础。
有: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EPPS/ 显相焦虑量表MAS/ 詹金斯活动性调查表JAS,为了评价A型行为。
该量表基础是A-B人格类型。
A型人格特点是性情急躁,缺乏耐心。
2、经验校标法。
它的编制完全建立在经验上,是根据经验来选择题目的。
具体做法是:抽取已被公认的不同类型的几组被试来作为经验校标,对这些被试施以大量的题目,选出那些最能区分出不同种类北师的题目组成人格测验。
有: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 加州心理量表CPI3、因素分析法。
这种方法是依据因素分析的统计结果来选择题目。
具体做法是给被试施以大量的题目,然后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几个因素。
一种因素代表一个人格特质,同一因素内的各个题目高度相关,不同因素内的题目之间相关很低。
然后将测量这几种因素的题目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人格测验。
有:科特尔的16PF人格测验EPQ NEOPI 大五人格测验4、序列系统法(综合技术)。
与其将上面3种方法视为不同的方法,不如把它们看作是测验编制的不同步骤:首先,根据理论假设构建内容框架,从而来搜集和编制题目。
然后,将问卷施测于效标组和正常组,看它们能否将两组很好的区分开,被试的反应是否和理论假设一致,并据此筛选题目。
最后,对题目进行因素分析,看被试的反应是否符合原来的理论构想,是否是分量表间相关低,分量表内题目相关高。
第十部分人格心理学第一章概述【本章习题精选】一、判断题1.性格是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2.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暂时性行为方式的人格特征。
3.气质包含“两格”即人格与性格,强调人社会层面和价值观的成分较多。
4.人格是一个系统,系统中包含有各种人格结构成分与功能。
5.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这体现了人格的功能性。
6.奥尔波特认为,人格是一个人的内在心理生理系统的动态组织,它决定了此人对其环境的独特适应。
二、填空题1.詹姆士认为自我是内在的人格,第一层次是__________,包括身体、财产、家庭、喜欢的朋友;第二层次是__________,社会角色所表现出的特征;第三层次是__________,对人具有协调统一的功能;第四层次是__________,即自我的认识者,这是自我的最高成分。
2.人类文化学者把同一文化所陶冶出来的共同人格特征称为__________,也叫公众人格。
3.在人格的独特性和共同性中,人格心理学家更注重的是人格的__________。
4.人格的稳定性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在__________方面,二是在__________方面,三是在__________方面。
5.艾森克曾指出,早在古希腊,哲学家西塞罗就区分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前者是一种易怒特征,后者是发怒的状态。
6.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__________的调控。
7.人格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健康人格的__________,使人在生活中获取积极的行为结果。
三、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性格与气质相互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2011)A.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形成某些相同的性格特征B.气质不能够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速度C.性格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掩盖和改造气质D.性格对气质具有明显的影响2.个体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整合,其中包含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是()。
第十章 测验法第一节 心理与教育测验概述一、测验的含义与特征1、测验法含义:测验法就是通过心理与教育测验来研究心理与教育活动规律的一种方法,即用一套标准化题目,按规定程序,通过测量的方法来收集数据资料。
2、测验含义(1)测验是遵循一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的,而不是凭主观经验来进行的。
(2)测验测量的是人的行为,即根据客观的标准化了的程序来测量个体的某种行为。
(3)一个测验所测量的一般只是人的一部分行为,而不能测量出人的全部行为。
以测验作为工具的测量都必须要具备参照点和单位两个要素3、测验的量表(1)类别量表-只能用非参数方法进行分析和结果处理(2)顺序量表-只能用非参数方法进行分析和结果处理(3)等距量表-可进一步计算平均数、标准差、积差相关、t检验和F检验等(4)等比量表-此外还可以计算几何均数和变异系数4、测验的特征:间接性(由果索因的科学研究形式);相对性(某种人为确定的标准只是相对而言);客观性(①心理与教育所测量的心理与教育现象是客观存在的②心理与教育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和解释方面都有一套严格的程序,无关变量的影响受到了尽可能的控制)二、测验的类型1、按测验功能分:能力测验(实力潜力和潜在能力);学绩测验;人格测验(单人格和多个或全部人格测验)2、按测验方式的分:个别测验 (专用于年龄较小的学龄前儿童或某些特殊被试,或某些特殊性质的测验);团体测验3、按测验材料分:文字测验;非文字测验(又称操作测验。
对幼儿或文盲十分适用,适合不同文化背景的比较研究)4、按测验目的分:描述性测验(目的在于描述个人或团体的能力,人格等特征);诊断性测验(目的在于对个人或团体的某种行为问题加以诊断);预测性测验(目的在于预测个人将来的表现和所能达到的水平)5、按测验要求分:最高作为测验;典型作为测验6、按测验运用分:教育测验;职业测验;临床测验三、测验的功能1、一是预测,二是诊断2体现在:选材、安置、诊断、咨询等方面上四、测验的编制与使用1、测验的编制(1)拟定测验编制计划:第一确定测验的目的和目标,第二制定编题计划(2)遍选测验项目(3)试测和分析(4)编排制表:有并列直式和混合螺旋式(5)建立常模(6)鉴定测验:鉴定信度和效度2、测验的使用(1)一般应按照手册严格执行(2)注意事项:①做好测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熟悉测验手册,特别是指导员和准备测验所需材料②选择适宜的测验环境,一般应为被试常工作或学习的环境③严格按照标准化的指导语和标准实现进行测验④与被试建立良好的信任与人际关系,取得被试的合作,保证测验的效果。
第六章人格测验第一节人格的基本理论•人格的定义•人格的基本特性•人格的决定因素•人格的主要理论一、人格的定义“人格” (也称“个性” )一词是从日文引入的,日文中的“人格”则来自对英文“personality”的意译。
“personality”一词来源于拉丁文“persona”,本意是演戏时演员所带的面具(mask) 。
用面具来定义人格本身就包含着两层含义:外在的表象和行为与内在的特质。
关于人格的定义,心理学界众说纷纭。
–"人格心理学之父"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 Gordon Allport)认为"人格是个体内部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了个体对环境独特的调节方式";–艾森克认为"人格是决定个人适应环境的个人性格、气质、能力和生理特征";卡特尔认为"人格是可以用来预测个人在一定情况下的行为反应的特质";–台湾学者杨国枢则认为“人格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身心组织,而此一变动缓慢的组织使个体适应环境时,在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念、气质、性向、外形及生理等诸方面,各有其不同于其他个体之处”。
–从管理的角度看,人格是个体所有的反应方式和与他人交往方式的总和,它常常被称为一个人所拥有的可测量的人格特质.二、人格的基本特性人格具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及社会性四个基本特性。
(一)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整体性( unity of personality) 是指人格虽有多种成分和特质,如气质、性格、认知、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等,但体现在人身上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的。
人格不是指某个单一的人格特质,也不是指许多相互孤立的人格特质的简单集合,而是指个人所具有的许多密切联系的人格特质的有机整体。
(二)人格的稳定性人格的稳定性(stability of personality)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人格的跨时间持续性;二是人格跨情境的一致性。
心理学人格测试心理学人格测试是一种常用的工具,用于评估个体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
通过测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优势和劣势,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处理人际关系。
人格是个体在心理上的一种稳定的特征或模式,它反映了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人格测试通过一系列问题或任务来调查个体的心理特征,根据个体的回答或表现来评估其人格特质。
人格测试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比如自我报告问卷、观察评估和项目性测验等。
自我报告问卷是最常见的人格测试形式之一。
参与者需要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回答一系列与人格相关的问题。
这些问题涉及到个体的情绪、兴趣、价值观、社交行为等方面。
通过分析参与者的回答,可以得出其人格特点。
观察评估是另一种常见的人格测试形式。
在这种测试中,评估者观察参与者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和反应,从中推断其人格特征。
观察评估可以通过实地观察或视频观察来进行,评估者需要根据参与者的行为表现来进行评估。
项目性测验是一种更加复杂的人格测试形式。
参与者需要根据一系列的任务或情境进行反应,评估者通过观察参与者的行为和反应来推断其人格特征。
项目性测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Rorschach墨迹测试和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 (TAT) 主题应对测验等。
人格测试的结果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模式,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境。
人格测试还可以用于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和提升心理健康。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人格测试结果并不能完全决定一个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人格是复杂而多样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和个体的自主选择等。
因此,人格测试结果应该被看作是一种参考,而不是决定性的判断。
人格测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人格测试依赖于参与者的诚实回答和合作程度。
如果参与者不真实回答或故意误导,测试结果可能不准确。
其次,人格测试往往只能捕捉到个体的表面特征,而无法深入了解其内在动机和心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