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实验报告-真空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190.50 KB
- 文档页数:5
真空获得实验实验报告真空获得实验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步骤获得真空,并探究真空的特性和应用。
通过使用真空泵和真空室,我们成功地实现了真空的获得,并观察到了真空对物质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真空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引言:真空是指气体压力低于大气压的状态。
在现代科学和工业领域,真空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实验和生产过程中。
例如,真空可以用于电子器件的制造、材料表面的处理以及空间科学研究等。
因此,了解真空的获得和特性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应用真空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与方法:本实验使用了真空泵、真空室、气压计等设备。
首先,我们将真空室连接到真空泵上,并打开泵进行抽气。
随着泵的运行,真空室内的气体逐渐被抽走,形成真空状态。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气压计来测量真空室内的气压,并记录下相应的数据。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真空。
在真空泵开始运行后,我们观察到气压计指针逐渐下降,表示真空室内的气压在不断降低。
当气压计指针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数值时,我们可以判断真空已经获得。
此时,真空室内的气压已经低于大气压,形成了真空状态。
在真空状态下,我们还进行了一些实验观察。
首先,我们将一个密封的容器放入真空室中,然后打开容器内的阀门。
由于容器内的气压低于外部环境的气压,气体从外部进入容器内,导致容器内的气压逐渐上升。
这个实验说明了真空对气体的吸附和扩散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了真空对物质的其他影响。
我们将一小块橡胶放入真空室中,随着真空的形成,橡胶逐渐变硬并失去弹性。
这是因为真空状态下,橡胶内部的气体被抽走,导致橡胶结构发生变化。
类似地,我们还观察到了其他材料在真空状态下的性质变化,如液体的沸点降低和固体的蒸发加速等。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获得了真空,并观察到了真空对物质的影响。
真空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电子器件制造、材料处理和空间科学研究等。
因此,了解真空的获得和特性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应用真空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真空精炼水力学仿效试验型中实行。
模型与原型之间的吹气量能够通过保证两者的修正佛鲁德准数相等得到。
能够得到标准状态下钢包模型与原型吹气量之间的关系:式中:Qm为模型吹气量;Qp为原型吹气量。
在RH装置内注入一定量的水,待循环稳定后从真空室加入含有苯甲酸的机油,同时用记录仪记录数据并传输到计算机实行储存分析。
测定传质系数的PH计探头放置在上升管底端下方10cm,距离包壁10cm处。
1大包液面处渣钢传质情况为了模拟在实际生产中大包液面处渣钢传质情况,在水模实验中,待RH循环稳定后,在大包液面处均匀地添加含有苯甲酸的机油,测量不同吹气量Q下的水中苯甲酸浓度Ci的变化。
图1(a)为大包口加油时不同吹气量Q对水中苯甲酸浓度Ci的影响。
从图中能够看出水中苯甲酸浓度随着时间的变化缓慢增大,而吹气量的变化对苯甲酸浓度变化不大。
为了更好地分析参数对苯甲酸从机油向水中的传递速度,苯甲酸的浓度采用无因次浓度Ck:Ck=ln(Ce-Ci)(Ce-Co)(3)图1(b)为苯甲酸无因次浓度Ck与时间的关系,水中苯甲酸无因次浓度与时间基本上成线性关系,苯甲酸无因次浓度变化曲线斜率即为容量传质系数Ka,吹气量为2.8m3/h和3.9m3/h时的容量传质系数Ka均为1.0×10-7。
根据文献[11]的描述,大包内浸渍管底部到大包液面之间的区域内钢液速度很小,为整个熔池内的弱搅拌区,在这个区域内的传质几乎为自然传质,传质速度很小。
2真空室内加渣量对传质的影响变化见图2。
从图2能够看出,水中苯甲酸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出现了明显的拐点。
这是因为油滴从真空室通过下降管到达大包后,因为大包内流动剧烈,分散成很多小液滴弥散在大包中,传质速度很快;当油滴因为质量浓度的原因上浮到液面后因为处于RH熔池的弱搅拌区其传质速度降低,苯甲酸浓度随时间变化不大。
为了便于分析比较不同操作参数对水中苯甲酸浓度变化的影响,容量传质系数只分析油滴未完全上浮到液面即拐点前的数据,将拐点后的浓度看作水中苯甲酸终点浓度。
棉花真空压缩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了解棉花的压缩变形特性并探究其压缩过程中的体积减小情况。
实验器材:
棉花、真空压缩袋、真空泵、试管架、计时器、电子天平。
实验原理:
利用真空压缩袋将棉花放置于其中,然后通过真空泵抽取袋内空气,制造真空环境。
当袋内的气体压强降低时,棉花会受到压力作用而发生体积压缩。
实验步骤:
1. 将一定量的棉花放置于真空压缩袋中。
2. 确保袋内没有气泡存在,并紧密封好袋口。
3. 将真空泵连接至袋口,并开启泵,使袋内的气体被抽取。
4. 观察棉花在真空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记录时间和实验数据。
5. 完成实验后,关闭真空泵并打开袋口,使空气进入袋内。
6. 取出袋内的棉花,并重新称量其质量。
实验数据记录:
开始时间:_______
开始质量:_______
结束时间:_______
结束质量:_______
实验时间:_______
质量减少量:_______
压缩率:_______
实验结果及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棉花在真空压缩过程中发生了体积减小。
根据质量减少量和棉花的密度,可以进一步计算出压缩率。
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棉花的压缩特性,并通过真空压缩实验观察了其体积减小情况。
实验中我们使用了真空压缩袋和真空泵,利用真空环境加压对棉花进行压缩。
实验结果显示,棉花经过真空压缩后,体积减小,质量也减少。
本实验可作为了解压缩性能的基础实验,为棉花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响铃闹钟的真空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知道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二、实验器材:抽气机,抽气盘,闹钟(或电铃);带橡皮塞的圆底烧瓶,玻璃管,带夹子的橡皮管,带线的玩具小铃,橡皮筋,水。
三、实验原理: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图1 图2
四、实验过程
方法一:用图1所示装置演示真空不能传声。
1.将启闹的闹钟(或电铃)放在抽气盘上,在玻璃钟罩底边均匀涂上一层凡士林,并罩在抽气盘上,略微转动玻璃钟罩且稍施压力,使钟罩与抽气盘接触紧密,这时能听到闹铃声;
2.用抽气机抽出罩里的空气,可以听到铃声随着罩里空气的稀薄而逐渐减弱;
3.关闭抽气机,打开进气阀门,将空气慢慢放入钟罩里,又听到铃声逐渐加强。
方法二:用图2所示装置演示真空不能传声。
1.烧瓶内装水10~20厘米3,在穿过橡皮塞的玻璃管下端悬吊一玩具小铃,将橡皮塞塞紧。
轻轻摇动烧瓶,听见小铃声音;
2.给烧瓶加热,烧至玻璃管上端橡皮管口排出水蒸气时(尽量赶出瓶内空气),关闭夹子,停止加热,待瓶内水蒸气凝结后再摇动烧瓶,听见铃声很小;
3.松开夹子,听见“咝”的进气声,再摇动烧瓶时,铃声又变大。
五、实验结论:
六、实验小组成员:。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轿车真空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2. 学习使用真空分析仪器对轿车真空系统进行检测和分析。
3. 掌握轿车真空系统故障的诊断和排除方法。
二、实验原理轿车真空系统是汽车发动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产生真空,为燃油喷射系统、点火系统、制动助力系统等提供动力支持。
真空分析实验是通过检测轿车真空系统中的真空度,判断系统是否正常工作,从而找出故障原因。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轿车一台(发动机工作状态良好)2. 真空表一台3. 接线夹、绝缘胶带等辅助工具4. 故障诊断手册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轿车停放在平坦的场地,确保发动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将真空表连接到发动机真空源,注意连接牢固。
2. 真空度测量(1)启动发动机,待发动机转速稳定后,观察真空表读数。
(2)记录下真空表读数,作为初始真空度。
3. 真空度变化观察(1)观察真空表读数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情况,记录下不同转速下的真空度。
(2)观察真空表读数随负荷变化的情况,记录下不同负荷下的真空度。
4. 故障诊断(1)根据真空度变化情况,分析真空系统是否存在故障。
(2)结合故障诊断手册,查找可能的故障原因。
5. 故障排除(1)根据故障原因,进行相应的维修和调整。
(2)重新进行真空度测量,验证故障是否排除。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初始真空度:XX kPa(2)不同转速下的真空度:XX kPa(3)不同负荷下的真空度:XX kPa2. 结果分析(1)初始真空度低于正常值,可能存在真空泄漏或真空源故障。
(2)随着发动机转速的增加,真空度逐渐降低,可能是真空泄漏或真空源故障。
(3)随着负荷的增加,真空度降低幅度较大,可能是真空泄漏或真空源故障。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轿车真空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结构,掌握了使用真空分析仪器进行检测和分析的方法。
同时,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我们找到了真空系统可能存在的故障原因,为实际维修工作提供了参考。
植物真空存活实验报告引言植物在地球上居于重要地位,不仅为生态系统提供养分循环和氧气供应,还为人类提供食物和药物等资源。
然而,在探索太空或进行长期宇航任务时,植物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真空环境对其生存能力的影响。
本实验旨在探究植物在真空环境中的存活能力,为未来的太空探索提供基础研究。
实验方法实验材料- 植物(选取耐旱性较强的植物)- 真空室- 真空泵- 称量器- 温湿度计实验步骤1. 选择适合的植物,准备种子或幼苗。
2. 利用真空室将其置于真空环境中。
3. 使用真空泵排除真空室内空气。
4. 设定不同的真空压力和时间,观察植物在真空环境中的存活情况。
5. 记录植物的外观、生长状态等变化,并测量植物的生长参数,如高度、叶片数量等。
6. 保持恒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以较长时间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存活情况。
7. 对于存活的植物,将其逐步恢复到正常大气环境中,并观察是否能够恢复正实验结果实验一:不同真空压力下的存活情况在实验一中,分别将植物置于不同的真空压力下,观察其存活情况。
结果显示,在较低的真空压力下,植物的生长状况良好,叶片绿色且均匀,根系和茎干正常。
然而,当真空压力过高时,植物的存活能力明显下降,叶片颜色褪去,变得萎缩。
实验二:不同真空时间下的存活情况在实验二中,将植物置于相同真空压力下,观察其在不同真空时间下的存活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真空时间的延长,植物的存活率下降。
在短时间的真空处理后,植物仍能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
然而,随着真空时间的增加,植物叶片开始脱水,茎干断裂,存活能力显著减弱。
实验三:长期真空环境下的存活情况在实验三中,将植物长时间置于真空环境中,观察其存活情况。
结果显示,在较短时间内,植物的生长状态没有明显的变化。
然而,当实验时间超过一定阈值时,植物的存活率显著下降,大部分植物显示明显的脱水和枯萎现象。
这表明,长期真空环境对植物的存活能力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发现植物在真空环境中的存活能力受真空压力和时间的影响。
真空获得与测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高真空的获得和测量的基本原理及方法;2.了解真空玻璃系统的结构;熟悉真空泵、真空计的原理二、实验仪器DH2010型多功能真空实验仪(机械泵、扩散泵、真空腔、真空计、各类计量工具)三、实验内容1.使用抽真空设备,获得高真空环境;2.使用真空计进行真空测量;3.利用有限条件估算真空泵的抽气速率。
四、实验步骤因为涉及到使用较大功率的电源,多种真空泵的组合使用,以及高温加热装置,因此在操作设备进行放电实验前,需要教师指导相关的安全须知。
在实验中,操作应要严格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左侧为油扩散泵和真空腔体,右侧为真空系统操作和真空检测复合控制面板。
1.检查仪器的冷却水,气路是否连接正确;2.关闭真空腔的泄气阀;3.打开冷却水系统,打开真空系统总电源,打开真空计电源;4.将工作状态拨键调节至“机械泵”,打开机械泵,对真空腔进行抽气;5.观察真空计(热偶规)示数达到稳定,即机械泵工作效率达到极限,先将工作状态拨键调节至“扩散泵”,在将扩散泵同真空腔之间的阀门打开;6.扩散泵接入至真空系统内,机械泵持续工作,对扩散泵的空间进行抽气;7.观察真空计(热偶规)示数再次达到稳定,将工作状态拨键调节至“扩散泵工作”,按加热键;8.检查加热炉是否正常工作,确认正常后将加热炉缓慢上升接近扩散泵;9.加热炉加热扩散泵,观察真空计(电离规)示数,并记录真空计的示数变化,每10S记录一个值,直至真空计示数不再变化;10.完成数据记录后,关闭真空计(电离规)电源,再按加热键,停止加热,并将加热炉缓慢下降,将工作状态拨键调节至“扩散泵”;11.关闭扩散泵同真空腔之间的阀门后,将工作状态拨键调节至“机械泵”;12.待腔体彻底冷却后,关闭总电源,关闭冷却水系统;13.记录真空腔体的体积,并根据所记录的数据,对扩散泵的抽气速率进行计算。
实验必须由指导教师在的情况下进行,确保实验过程安全、顺利。
五、数据处理方法一:利用公式S=−V lnP2/P1t2−t1粗略求得平均抽气速率。
1. 探究真空对空气的吸附作用。
2. 分析真空条件下空气的物理性质变化。
二、实验原理真空吸空气实验是通过在密闭容器内抽取空气,形成负压,观察空气吸附在容器壁上的现象,从而了解真空对空气的吸附作用。
实验过程中,容器内的空气分子受到外部压力作用,部分分子会从容器内壁脱离,形成吸附现象。
三、实验器材1. 密闭容器:500mL玻璃瓶一个。
2. 真空泵:一台。
3. 压力计:一台。
4. 气体分析仪:一台。
5. 滤纸:数张。
6. 秒表:一只。
四、实验步骤1. 将500mL玻璃瓶清洗干净,确保无油污、无水分。
2. 使用滤纸将玻璃瓶口封住,防止空气进入。
3. 将气体分析仪连接到玻璃瓶口,确保密封良好。
4. 使用真空泵抽取玻璃瓶内的空气,形成负压。
5. 观察压力计读数,当压力降至-0.1MPa时,停止抽气。
6. 关闭真空泵,等待5分钟,让容器内的空气分子吸附在容器壁上。
7. 使用秒表记录吸附时间。
8. 打开气体分析仪,分析吸附在容器壁上的空气成分。
9. 将实验数据与空气原始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真空对空气的吸附作用。
1. 在实验过程中,压力计读数逐渐降低,直至达到-0.1MPa。
2. 停止抽气后,容器壁上出现水雾,表明空气中的水蒸气被吸附在容器壁上。
3. 气体分析仪分析结果显示,吸附在容器壁上的空气成分与原始空气成分存在差异。
六、实验数据与分析1. 实验数据:| 成分 | 原始空气含量(%) | 吸附后空气含量(%) || ---------- | ----------------- | ----------------- || 氮气 | 78.09 | 77.86 || 氧气 | 20.95 | 20.80 || 氩气 | 0.93 | 0.91 || 二氧化碳 | 0.04 | 0.03 || 水蒸气 | 0.03 | 0.02 |2. 分析: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真空条件下,空气中的氮气、氧气、氩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成分含量均有所下降。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虚拟仿真实验作为一种新型的实验教学方式,具有形象、直观、可重复、安全等优点,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效果。
本实验报告旨在通过对中学物理实验的虚拟仿真,探讨虚拟仿真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二、实验目的1. 了解虚拟仿真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加深对中学物理实验原理的理解。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4. 分析虚拟仿真实验与传统实验的优缺点。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选取了中学物理实验中的“自由落体运动”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虚拟仿真软件进行实验。
1. 实验原理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其运动规律可用以下公式表示:h = 1/2 g t^2其中,h为下落高度,g为重力加速度,t为下落时间。
2. 实验步骤(1)打开虚拟仿真软件,进入自由落体运动实验界面。
(2)设置实验参数,如重力加速度、下落高度等。
(3)启动实验,观察物体下落过程。
(4)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落时间、下落高度等。
(5)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公式进行对比。
3. 实验结果与分析(1)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我们观察到物体在自由落体过程中,下落速度逐渐增大,与理论公式h = 1/2 g t^2相符。
(2)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改变重力加速度或下落高度,物体的下落时间也会随之改变,进一步验证了实验原理。
(3)与传统实验相比,虚拟仿真实验具有以下优点:①安全性高:虚拟仿真实验无需真实物体,避免了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
②可重复性强:虚拟仿真实验可以多次重复,便于学生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③操作简便:虚拟仿真实验界面直观,操作简单,学生易于上手。
④提高实验效果:虚拟仿真实验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实验,提高实验效果。
四、实验结论1. 虚拟仿真实验能够有效提高中学物理实验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通过本次实验,探究大气压强的作用,理解真空形成后气压变化对水流动的影响,并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实验时间:2023年10月25日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材料:- 塑料瓶(带盖)- 吸管- 颜料- 清水- 盆子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在塑料瓶的瓶盖上钻一个小孔,确保孔的大小能够容纳吸管。
2. 安装吸管:将吸管插入瓶盖的小孔中,调整吸管的位置,使其稳固。
3. 封闭瓶盖:将瓶盖拧紧,确保瓶盖与瓶身密封良好。
4. 倒置瓶子:将装有吸管的瓶子倒置,并将瓶口放入装有清水的盆中。
5. 排除空气:用力挤压瓶子,通过吸管将瓶内的空气排出。
6. 观察现象:放开手,观察水从吸管中喷涌而出的现象。
7. 重复实验:为了验证实验结果,重复以上步骤,观察是否每次都能形成喷泉。
实验结果:在排除瓶内空气后,当手放开时,水从吸管中迅速喷出,形成了一个小喷泉。
重复实验多次,每次都能观察到相同的喷泉现象。
- 当我们挤压瓶子排出空气时,瓶内的气压降低,小于外界的大气压。
- 当瓶子倒置并放入水中,外界的大气压将水压入瓶内,通过吸管喷出,形成喷泉。
- 当瓶内外的气压达到平衡时,水就不再喷涌。
实验分析与讨论:- 本实验成功展示了大气压强的作用。
在真空状态下,外界大气压强大于瓶内气压,因此水被压入瓶内并喷出。
-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理解了大气压强的基本原理,还学会了如何通过简单的操作来观察和验证科学现象。
-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吸管的插入和瓶盖的密封,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实验结论:真空喷泉实验是一个简单而有趣的科学实验,它通过直观的现象展示了大气压强的作用。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实验反思:- 在实验过程中,若吸管插入不牢固或瓶盖密封不严,可能会导致实验失败。
因此,实验操作要细致、准确。
- 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证明了大气压强在水流动中的重要作用。
- 建议在实验中增加更多变量,如改变瓶子的形状、大小,观察对喷泉效果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大气压强的应用。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
真空实验
院系名称: 信息科学与工程 专业班级: 电科1003班 姓 名: 裕尚泰 学 号: 201048360318
2011年__12月_9_日 第__15___周 星期____五_
上午 □ 下午 □
真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机械泵获得低真空以及观测不同真空度时辉光放电现象.
2、用U型计和热偶计测量真空以及用定容法测量机械泵的有效抽速。
二、实验原理
1. 真空技术的基本概念.
(1)真空:低于一个大气压的气体状态。
1643年,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E.Torricelli)首创著名大气压实验,获得真空。
自然真空:气压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小,存在于宇宙空间。
人为真空:用真空泵抽掉容器中的气体。
(2)真空量度单位: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0(Torr)
1标准大气压=1.013x105 Pa
1Torr=133.3Pa
(3)真空区域的划分。
目前尚无统一规定,常见的划分为:
粗真空105—103 Pa
低真空103—10-1 Pa
高真空10-1—10-6 Pa
超高真空10-6—10-10 Pa
极高真空<10-10 Pa
2. 真空获得—真空泵
1654年,德国物理学家葛利克发明了抽气泵,做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试验。
原理:当泵工作后,形成压差,p1 >p2,实现了抽气。
三、实验仪器
热偶真空计、旋片式机械泵、热偶规管、高频电火花真空测定仪、FZh-2B型复合真空计。
四、实验步骤及结果
1、打开热偶真空计电源开关,将工作档位调向“加热”,调动旋钮使电流表指针指向130mA。
然后再将档位调到“测量”,完成后保存。
2、打开阀门1,关闭总阀门,打开旋片式机械泵电源开关。
高频电火花真空测定仪计时开始,每隔10s保存一次,并查看其辉光变化状况。
如此,直至提示可以停表。
3、停表后,先关闭阀门1,接着断开旋片式机械泵的电源,最后打开总阀门,使其与外界相通。
4、按提示操作,得到测量p-t关系曲线图。
5.提交实验,得到实验等级。
五、思考题
1. 高频电火花真空测定仪可检测的真空度范围是(A)
(a)103—10-1Pa (b)任何真空度(c)102—10-2Pa
2. 热偶真空计的测量下限为10-1Pa,原因是(C)
(a)热电偶的性能(b)热丝电流饱和(c)热丝引线的热传导和热辐射占主导地位
3. 关机械泵后一定要将大气放入(B)
(a)真空系统(b)机械泵内腔(c)U型计
4.使用高频电火花真空测定仪或放电管会引起(B)
(a)系统真空度提高(b)系统真空度减小(c)系统损坏
5.研究放电对真空度和热偶计的影响。
放电时,高压电弧使真空管内残余的空气电离,产生辉光,从而提高真空度,进而形成辉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