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品管理控制程序 1(1)【ISO9001程序表格记录】
- 格式:docx
- 大小:39.81 KB
- 文档页数:5
文件控制程序1.0 目的和范围对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进行控制,确保各相关部门使用的文件为有效版本,防止误用失效或作废的文件。
2.0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含外来文件)的控制。
3。
0 职责总经理室负责文件归口管理。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文件的编制、执行和管理。
4。
0 工作程序文件分类和编号(1)文件包括:①质量手册(包括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②形成文件的程序;③为确保其过程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如作业、工作规范、管理规定等);④外来文件(法律、法规、标准、上级文件等);⑤记录(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2)文件可分为“受控”和“非受控”两类。
“受控”文件为更改通知版本,在发生更改时能追溯到全部使用者,“非受控"文件为更改不通知版本。
(3)文件可以是任何媒体形式,如硬拷贝、电子媒体等。
(4)文件编号执行《文件管理规定》.文件的编写及审批(1)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由贯标工作组组织编写,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2)其他文件由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编写,部门经理审核(必要时相关部门会签),主管副总经理批准(必要时报总经理批准)。
(3)确保文件的正确、清晰、协调、易于识别和检索。
文件的发放(1)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在企业内部使用时为“受控"版本,提供给其他单位或顾客时为“非受控”版本,发放时均应盖“受控”和“非受控"章,并登记受控号和去向。
(2)业务和外来文件、资料发放均应有分发号,总经理室向各职能部门发放和各部门向使用人员发放时,均应填写“文件发放登记表”,领用人应在登记表中签字.(3)当文件破损严重时,应到发放部门办理更换手续,补发新文件,仍沿用原来受控号,破损文件由总经理室收回.(4)当文件丢失时,应说明原因,申请补发。
补发文件应给予新受控号,同时注明丢失文件受控号作废。
(5)提供给认证机构和供方的文件,按“受控”文件处理。
文件的更改(1)体系文件的更改填写“文件更改单”,经总经理批准后,由总经理室实施。
不合格控制流程不合格品的控制流程1 · 识别识别不合格:判断产品合格与否的依据或标准。
- 产品标准- 客户要求- 工艺文件- 检验文件- 样板- 上级的交代与叮嘱2 · 标识检验状态的标识- 标识“待处理”或“不合格”的标识。
- 生产班组:不合格的半成品与原材料要标明“待处理”或“不合格”的标识。
- 检验员在随机卡、流程卡或“返工单”的相应项目标栏内盖检验章,作为“不合格”标识。
- 其作用是:具有可追溯性。
- 最终检验:不合格牌标识。
或写明(注明)不合格现象,如(漏电、拉裂、少孔、搞错型号、严重压痕、少工序、用错材料等)。
3 · 隔离要求:与正常的合格品明确隔离。
- 红色胶盘/物料框。
- 专门独立的不良品架。
- 划分不合格区域,不良品放在不合格品区域内。
- 生产区的摆放与其它产品不同,以示区别,然后按要求拉到维修或返工返修区处理。
- 定时安排人员到不良品区进行确认与数量的登记4 · 记录- 在规定的检验报告上正确记录不合格产品的型号、批次、检验日期、检验依据、不合格品的数量、检验结果。
- 检验报告按规定予审核与批准。
- 流程:5 · 评审当量较大时,或对公司信誉与资金影响大时须评审。
①进货检验:经检验主管以上人员签署处置意见(必要时要组织技术部、生产、供应链、相关部门进行评审)。
②过程检验:对批量不合格品,质量管理部组织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进行评审。
③最终检验:质控部负责人审批处置结论,必要时,技术部参与评审。
6 · 处置包括以下几种:挑选使用、返修、让步接收、报废处理、纠正预防措施。
①进货不合格品的处置- 退货- 让步接收- 要求供方采取相关的纠正预防措施- 我厂对连续多批不合格,某批大量严重不合格的供方,将安排人员对其审厂并对以后批次加严检验。
②过程不合格品的处置过程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一般有:返工返修、让步接收与报废等几种。
- 处置结论为:返工返修,转至返工返修区处理或交相关责任单位与个人进行返工。
签到表主题: 日期:F000A/0受控正本文件清单F001A/0制表:审核:文件发放范围清单F002A/04d5d编制/日期:批准/日期:6d文件更改申请单F004A/0受控副本文件发放一览表F005A/0制表:审核:外来文件登记/发放一览表F006A/0制表:审核:质量记录总览表F007A/0制表:审核:培训记录表F010A/0培训申请单F011A/0培训申请单F011A/01.1 附件1:ace与GBT19011-2008标准主要差异性分析年度员工培训计划F012A/014d员工培训档案F013A/0制表:审核:培训教材一览表F014A/0制表:审核:设备请购申请表F015A/0设备报废申请表F016A/0设施检修单F017A/0设施验收单F018A/0设施检查记录表F019A/0检查人/日期:审核:生产设备清单F020A/0制表:审核:1.1 附件1:ace与GBT19011-2008标准主要差异性分析生产设备日常保养记录表F021A/0设备名称: 编号:型号规格:20d**********************厂生产用料作业卡SC—7.6--02生产车间:板金车间制作人制作日期验收人结果**********************厂生产用料作业卡SC—7.6--02生产车间:板金车间制作人制作日期验收人结果**********************厂生产用料作业卡SC—7.6--03生产车间:装配车间制作人制作日期验收人结果产品要求评审表F023A/0订单记录表F024A/0新产品计划书F025A/0编制:日期:审批:日期:新产品建议书F026A/025d总经理批示: 签名: 日期:26d车间生产日报表F028A/0制表/日期:审核/日期:车间生产日报表F028A/0制表/日期:审核/日期:生产通知单车间(部门)F029A/0制表/日期:审核/日期:1.1 附件1:ace与GBT19011-2008标准主要差异性分析单位产品(零件)投料单编制: 日期: 审批: 日期:29d1.1 附件1:ace与GBT19011-2008标准主要差异性分析焊接工艺记录工程名称:F031A/0车间:班别:操作者:日期:物资盘点表盘点日期:F032A/0制表/日期:审核/日期:测量/监控装置清单F033A/0制表:审核:顾客反馈处理表F034A/0制表:审核:顾客满意度调查报告F035A/0内部审核实施计划表34d制表(管理者代表)/日期:审批(总经理)/日期:内部审核检查表F037A/035d审核员:审核组长:管理者代表:内部审核报告F038A/036d审核组长/日期:管理者代表37d不符合项报告QR-25 A4(210X297)管理目标月汇总统计表年月F040A/0统计:审核:管理目标月汇总统计表年月统计:审核:质量改进计划表F041A/0进料检验报告F042A/01.1 附件1:ace与GBT19011-2008标准主要差异性分析F043A/0制表:施工安装检验记录表钢柱安装F044A/0共3页第1页42d钢吊车梁安装F044A/0共3页第2页43d钢网架安装F044A/0共3页第3页44d45d施工安装标准规程1、一般规定1.1安装程序必须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不导致永久变形1.2安装过程中,制孔、组装、焊接和涂装等工序必须按规范要求执行并填写检验记录1.3钢构件在运输中损坏的油漆面应进行补刷、面漆应在安装完成后进行。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制度格式一、目的及适用范围:本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不合格品在生产过程中及时被识别、控制和处置,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生产环节和所有相关人员。
二、定义:1.不合格品:指不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的产品或物料。
2.不良品:指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
3.次品:指入库或出库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
三、责任分工:1.质量部门:负责制定、执行和监督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和处理,负责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
2.生产部门:负责按照质量部门制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生产,及时发现并隔离不合格品。
3.采购部门:负责审查和筛选供应商,确保供应商提供的材料符合质量标准。
4.供应商:负责提供符合质量标准和要求的原材料。
四、程序1.生产过程控制:a.制定并执行相应的生产工艺和控制规范,以确保产品的质量。
b.设置相应的检验点,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抽样检验。
c.及时发现并隔离不合格品,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一道工序。
d.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防止不合格品再次出现。
2.不良品处理:a.不良品应及时被隔离和标识,以免与合格品混淆。
b.由质量部门进行分类和处理,根据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
c.不良品的处置可以包括修复、重做、报废等措施。
3.次品处理:a.次品应及时被隔离和标识,以免与合格品混淆。
b.对次品进行分类和处理,根据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
c.次品可以进行返修或退货,确保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不流入市场。
4.纠正和预防:a.对于不合格品的出现,进行彻底的调查和分析,找出原因并制定纠正措施。
b.对于已经发生的不合格品,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并进行追踪和验证。
c.对于潜在的不合格品,进行预防分析,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并进行追踪和验证。
五、记录和报告:1.不合格品的分类、处理和纠正措施的记录应及时进行,并进行归档。
2.定期汇总不合格品的数量、原因和分布情况,进行报告。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引言在制造和生产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合格品的情况。
不合格品不仅会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还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
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个关于不合格品控制的程序,以帮助企业及时检测、处理和控制不合格品的问题。
目标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主要目标是: 1. 及时发现和报告不合格品,以确保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和处理。
2. 追踪和分析不合格品的原因,找出问题的根源,并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3. 提高产品质量,减少不合格品数量和损失。
不合格品的定义和分类在制造和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是指未达到预定质量要求的产品、材料或零部件。
根据问题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不合格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内在不合格品:由于原材料或设计问题导致的质量不合格。
2. 操作不当不合格品:由于操作人员的疏忽、操作不规范等导致的质量不合格。
3. 设备故障不合格品:由于设备故障或缺陷导致的质量不合格。
4. 外包不合格品:由外包供应商提供的不合格产品或零部件导致的质量不合格。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步骤一:发现和报告不合格品必须及时被发现并报告。
各个生产环节的工作人员应该定期检查产品、材料或零部件的质量,如果发现不合格品,应立即报告给质量控制部门。
同时,应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和记录,以便后续追踪和分析。
步骤二:评估和处理质量控制部门应对报告的不合格品进行评估和处理。
评估的目的是确定是否需要采取控制措施,以避免不合格品进一步影响到其他产品。
处理的方式可以包括报废、返工修复或退还供应商等。
同时,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以便他们采取相应的措施。
步骤三:追踪和分析质量控制部门应追踪和分析不合格品的原因,找出造成不合格品的根源。
这可以通过使用质量管理工具,如鱼骨图、流程图和统计分析等来进行。
分析的结果应及时汇报给相关部门,并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类似的问题。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ISO9001-2015)1.0目的对不合格品进行识别和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2.0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原辅料、在制品、成品及交付后的产品发生的不合格控制。
3.0定义与术语3.1轻微不合格品:是指对产品质量稍微有影响的不合格品。
3.2一般不合格品:是指偶发的、对产品质量影响不大、损失较少的不合格品。
3.3严重不合格品:是指连续发生的、对品质有较大影响的、损失严重的不合格品。
3.4返修:对不合格品采取的措施,以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
3.5特采:指以书面形式允许一段时限内或一定数量的不符合品质要求的特定材料,半成品,成品在不影响功能下使用或出货。
4.0职责4.1品管课负责对产品进行检验判定,标示;4.2物料课、生产各课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隔离;4.3责任部门负责实施不合格品的处置。
5.0作业流程5.1进货不合格控制a.进货检验检验人员依据原物料检验标准、工程图纸、顾客要求等进行检验,判定为不合格品时开《品质异常处理单》并填写相关异常信息并附上不合格样品一并交给品管课长审核和管理部经理批准后扫描发邮件给采购课、生管课、物料课。
b.标示隔离进料不合格品由品管课检验人员进行标示,物料课人员将产品移至不合格品区域进行隔离。
c.不合格品处理1.退货:由物料课开具《退货单》,经品管、仓管确认后,经物料课长审核后通知采购课在7日内退货,若超出期限由我司自行处理。
当同一供应商因产品连续有2批因同样质量被拒收时,品管课开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单》交采购课处理。
2.挑选使用:由采购课通知供应商,确定挑选方式:(1)由供应商进行挑选,挑选后的原物料须由品管课重新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使用;(2)由我公司安排物料课全检组人员进行挑选,挑选后的原物料须由品管课重新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使用;3.特采接收:在生产急需或紧急出货的情况下不影响安全,功能或结构的不合格品由采购课填写《品质异常处理单》交相关单位会审后由管理部经理核准后方可特采,同时品管员于该批产品上加贴“进料特采标签”;4.报废:制程中发现无法使用的来料不良品(含特采物料),由采购课与供应商沟通处理方式,物料课接收到可报废处理邮件或已扣款的财务部确认签署后开立《报废单》经资材部经理审核、副总核准后进行报废;5.不合格品的处理期限要求:采购课接单后需在24H内签回。
1.目的本程序规定了不合格品的标识、记录、评价、隔离和处置的要求,防止不合格品误用、转序或出厂。
2.范围适用于进货、生产过程和成品出厂发生的不合格品的控制。
3.职责3.1质量部职责负责对不合格品的控制和管理,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隔离和处置。
必要时,组织涉及不合格品的相关部门进行评审。
3.2生产部职责负责对交付后的不合格品进行处置。
4.定义无。
5.工作程序5.1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严格防止不合格品非预期使用。
若发现某种产品通过检验判为不合格品时,应将不合格品应放置于不合格品区或者进行适当隔离,并按《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进行标识,并由质量部通知有关责任部门处理。
5.2进货不合格品的控制5.2.1对进货发现的不合格品,由质量部直接进行评审并做出处置决定,将不合格信息填写至《进货检验记录》或《质量反馈单》,通过邮件形式交由采购部门与供方进行协商解决。
5.2.2如果不合格品主要性能不受影响而生产急需使用该批材料,可以回用或经返修后可以使用,质量部应征得设计部门等有关部门确认后,方可让步接收,进货检验员应在《让步接收申请单》中做出相应的记录,但要求供方采取纠正措施,避免类似现象发生。
5.2.3对合格供应商供应的原料,如因生产急需来不及进行检验,可以紧急放行。
紧急放行需由生产部门提出申请,质量部负责人审批,做出明确标识和记录后再放行,并填写《紧急放行单》,以便一旦发现不符合规定质量要求能及时退回和更换。
进货检验员对紧急放行的零部件做好《紧急放行登记表》。
5.3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的控制5.3.1对生产过程各工序中出现的不合格(包括工作质量),由质量部、生产部进行评审并填写《质量反馈单》,质量部进行协调处理;对于外购件质量问题,需要更换的,由检验员填写《质量反馈单》或《进货检验记录》,交采购部门,与供方进行交涉处理;若严重不合格的,则按评审要求进行;若进行返工、返工应填写《部件返修单》,且部件返修后必须达到规定要求;对评审确认需报废的,则填写《报废申请单》,按报废程序处理。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1目的对不合格品进行控制,以防止其非预期使用或交付,制定本程序。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不合格品的控制,本程序中不合格品包括原材物料、中间产品(包括工艺指标)和成品的不合格。
3职责3.1生产技术部是本程序的主管部门。
参与不合格品的评审和执行情况的监督。
3.2采购部门负责召集相关部门/车间对原材物料的不合格品进行评审。
3.3供应部负责参与对不合格煤、焦炭、采购进厂的甲醇等主要原材物料的评审,并负责标识、处置;负责不合格原材物料的记录、标识、隔离和处置。
3.4营销部负责销售产品不合格品的评审。
3.5质量检验中心负责对成品不合格品评审。
3.6生产车间负责组织对不合格中间产品的评审、记录、标识和处置;并负责成品不合格品的记录、标识、处置。
4工作程序4.1对不合格品的处置方法。
4.1.1进行返工,以达到规定要求。
4.1.2让步接收或拒收。
4.2不合格原材物料的控制4.2.1不合格的煤、焦炭等由检验人员在分析报告单、检验委托单上分别盖“不合格”章后交供应部,供应部人员负责标识和追溯,对“不合格”的煤、焦根据“不合格”情况进行让步接受并与供方协商解决,并保存好记录。
4.2.2质量检验中心检验出的除 4.2.1条以外的不合格原材物料等由检验人员在分析报告单、检验委托单上分别加盖“不合格”章,由采购部门组织评审,填写《不合格品评审表》。
a)拒收的原材物料处置由采购部门退货,并记录。
b)让步接收原材物料的处置由采购部门、使用车间做标识、记录。
4.3不合格的工艺指标、中间产品(成品)控制4.3.1工艺指标不符合时,工艺操作人员应时按操作规程进行调整,防止因指标不符合影响中间产品(成品)质量。
4.3.2生产车间检验人员检验发现中间产品不合格时,应通知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在接到不合格通知后应进行返流加工或进入中间槽/不合格品槽,并做好岗位记录。
4.4不合格成品的控制。
4.4.1售前在成品贮罐中不合格的甲醇、醋酸执行《兖矿国泰化工有限公司关于产品回制的管理规定》,回制后的产品,要重新进行质量检验。
1、目的
对不符合顾客要求和规范的产品和材料进行有效识别和控制,以防止不合格品和可疑材料或产品的非预期使用和交付。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集团公司采购、制造、使用和服务过程中不合格品(可疑产品)的控制。
3、职责
3.1质管部负责不合格品控制的归口管理,负责对不合格品质量状态标识,并监
督进行有效隔离,做好相应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
3.2物控部负责外协外购件不合格品的有效隔离。
3.3采购部负责对原材料、外协、外购件的不合格提出索赔或者让步接收的申请,并负责对隔离不合格件的及时处理。
3.4物控负责超期产品、呆滞品不合格品处理。
3.5 各生产车间负责生产车间内不合格品的有效隔离。
3.6质管部主导,生产部、工程部、采购部等相关科室或人员组成的质量改进小
组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原因分析、纠正和预防。
3.7商务部负责把顾客退货信息反馈质管部,由质管部评审,管代批准,方可退回。
4、定义
4.1 不合格品
不符合顾客要求和规范的产品。
4.2可疑产品
是指不经鉴定就不能判定其是否合格或其群体中的个体已经被证实为不合格的产品。
4.3返工
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返工后合格的产品与合格产品的状态一致)。
4.4让步
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许可。
4.5降级
放行不合格品,使其在特定的规范或范围内被使用的书面批准(由质管部确认)
5、管理内容
5.1 进货检验发现不合格品
5.1.1在进货检验时发现不合格产品,外检人员在《不合格评审处置单》上判定不合格,同时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标识、隔离,具体按《标识与可追溯性管理控制程序》执行。
同时以《不合格评审处置单》的形式反馈给采购部,要求供方在规定时间内回复临时性、永久性措施。
5.1.2如生产急需使用本批次不合格产品时,需要让步接收时需采购部填写《特
采紧急放行申请单》经公司常务副总裁批准后准予风险放行。
5.1.3质管部最终判定不合格的外购外协件作退货处理,要求供方规定时间取回。
5.1.4质管部外检人员负责每天将供方供货产品的质量情况统计在《供方业绩汇
总表》中。
5.2 制程检验或最终检验发现不合格品
5.2.1外购外协件/原材料在生产线上不合格
a)个别缺陷,生产部隔离缺陷件,并在每班次结束时通知产品质量部确认料废和工废,并做好标识,报废零件。
b)批量不合格,由质量部负责追溯并对同批次仓库库存及在线使用品作出标
识,发出《生产异常信息反馈、处理跟踪单》给生产部、物控等相关部门,依5.1
执行
5.2.2制程检验发现不合格品时,检验员根据发现的不良缺陷填写不合格标签,贴
在不合格产品的对应位置,将贴有不合格标签的不合格品隔离存放在不合格区。
5.2.3不合格品的记录
a)车间、工序操作人员负责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不合格品随时做好记录,并
标识。
b)不合格品每天交车间检验员确认,检验员对产生的不合格品提出处置方
法。
表格一份提交质管部作缺陷分类统计和分析。
5.2.4 不合格品的评审
a)制程检验发现批量不合格时,检验人员必须填写《不合格评审处置单》,质管部根据不合格品来源召集相关部门人员在现场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
b)评审内容
①不合格品处置意见,包括返工、让步接收、挑选、退库、报废;
②不合格品的处置计划及要求(返工作业要求及时间要求);
③是否涉及顾客处存在不合格品及追查要求;
④是否需要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5.2.5不合格品的处置
a) 返工产品
①当出现需要返工产品时,由制造部填写《产品返工及流转卡》安排原生产车间、生产工序对产品进行返工。
②需要时由工艺科负责编制《返工作业指导书》,发放至相关的操作员工手中。
③返工、返修后的产品,由检验员实施再检验直到合格为止,方可流入下到工序。
b)让步接受
生产过程中发现自制件存在质量问题,但生产急需使用时,由相关部门填写《特采紧急放行申请单》交质管部部长审批,审批通过后,检验员对产品外包装进行标识跟踪。
c)不合格品的退库
生产过程中所有不合格品需要到仓库更换时,必须填写《产品退货单》,由生产单位进行分类标识,检验员写明不合格原因,规格型号和分类数量,签字确认,并且保持原包装状态,仓库保管员核对确认后方可办理更换手续,否则仓库有权拒绝受理。
d)不合格品的报废
①当不合格品需要报废时,个案不合格品,检验员填写《不合格品跟踪卡》,写明详细不合格原因,予以报废,批量报废的由质管部部长审核、常务副总裁批
准后实施,批量不合格的未经审批的不合格品不允许报废处置。
②需要报废的成品由压装组负责拆除、整理,仓库负责办理登记、入帐手续、报废手续。
③因报废可以作回料的注塑件,必须记录称重数量,提交注塑车间粉碎。
5.2.6 对批量不合格品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相关部门实施整改并验证效果。
5.3顾客抱怨的不合格品
5.3.1当接收到顾客处发生的不合格产品信息和与产品质量有关的不合格信息时,由接收部门将投诉信息反馈质管部门,由质管部召集生产部、工程部、采购部等相关科室或人员组成的质量改进小组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原因分析、纠正和预防,由质管部执笔以8D报告的形式回复客户,并得到客户的批准。
5.4不合格品的统计、分析,每月进行不合格品的统计,进行TOP3分析,给予改进具体依据《纠正预防措施管理控制程序》
5.5产品审核时发现的不合格品
审核员在产品审核中发现不合格品时,应以《产品审核报告》的复印件通知仓库,停止出货,填写《纠正预防措施报告》,具体操作依5.1、5.2《产品审核管理控制程序》执行
7、过程指标
8、支持性文件
8.1《纠正预防措施管理控制程序》
8.2《标识与可追溯性管理控制程序》
8.3《产品审核管理控制程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