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整治项目流程图
- 格式:docx
- 大小:31.40 KB
- 文档页数:2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制图流程(适用于MAPGIS制图软件)二○○八年二月十八日目录规划图、现状图制作整体要求 (1)一、现状图的制作要求 (1)二、规划图的制作要求 (4)项目制图流程 (13)三、可研现状图 (13)四、可研规划图 (15)五、设计现状图 (16)六、设计规划图 (17)七、土方调配图 (18)八、图幅整饰中注意的问题 (21)规划图、现状图制作整体要求一、现状图的制作要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现状图是指反映项目区地形、地物和土地利用状况的图件。
现状图不仅要能反映出项目区的地形地貌,而且要能反映最新的地类变更数据,当前,我省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现状图是在以实测地形图与最近更新过的建库现状图叠加的图件为基础进行制作的。
1、比例尺的选取土地利用现状图我省一般采用1:2000的比例尺,对于规模超过600公顷的平原地区项目可以采用1:5000的比例尺。
2、现状图的图面要素1)实测地形图应作淡化处理(推荐图层颜色为灰色RGB(192,192,192)),作为背景以反映出项目区的地形地貌。
2)应明确绘制出项目建设区边界,边界上的主要控制点应标注经纬度坐标。
3)基本农田保护区界线、地类界符号、土地权属界线、所涉及的行政乡镇和村组的名称应在图上标注清楚,各地类符号与权属界线应与图例一致。
4)项目区的主要现状地物(道路、水系及流向、沟渠、机井、蓄水池、居民点、堤坝、电力设施、地下管线、桥梁、大型涵闸等建(构)筑物)应在图上准确标注。
5)项目区与周边的相对关系,如项目区内的排灌沟渠、道路与外界的连接关系应标注清楚,水源地和排水承泄区不能在图内反映的应标注出水源来源和排水去向。
6)在图上适宜的位置绘制土地利用现状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1年8月21日国土资发[2001]255号印发的全国土地分类(试行)的分类标准细分到三级地类按村进行统计,统计的各地类面积应与图面上各类用地面积比例相符。
3、图幅图式1)图幅幅面图幅的幅面可根据项目的大小确定,当幅面过大时可分幅绘制,不做严格的限制,图幅的整体布局如图1:2)图名图名应与项目名称一致:***县(市/区)***镇(乡)土地整理(开发/复垦)项目现状图。
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工作流程依据《河南省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办法》、《河南省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细则(试行)》、《河南省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工作包括项目立项审批阶段、实施管理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等三个阶段。
一、立项审批阶段项目立项审批按照政府负责、国土搭台、部门协同、群众参与,实行分级管理。
项目可研、规划设计及预算编制(技术协作)单位必须具有相关资质,经过招投标确定。
立项审批程序如下:1、编制可研。
项目申报单位按有关规定组织中标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可研论证、立项申请。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后,县(市、区)级政府应广泛征求项目所在地乡(镇)、村委和群众意见,组织发展改革、农业、林业、水利、环保、交通、建设等有关部门和项目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以及有关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论证。
通过论证的项目,由县级人民政府上报省辖市国土资源、财政部门进行项目立项。
3.立项审查。
省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在对项目区进行实地踏勘的基础上,依据有关技术规范和要求对上报项目进行技术性审查;项目概算由同级财政部门负责审查。
通过审查的项目,省辖市国土资源局、财政局联合下达立项通知。
4、现状测绘。
项目申报单位依据立项批复,按有关规定选择具有测绘资质的单位对项目区现状进行测绘。
测绘成果应满足项目施工设计的需要。
5、编制规划设计和预算。
项目区测绘工作完成后,依据有关法规和技术规范,确定具有省以上建设等主管部门颁发的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制项目规划设计和预算。
设计单位应配备有关专业人员组成设计项目部。
(规划设计初步方案形成后,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在项目区进行公告,征求项目所在地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和村民的意见。
)6.入库申请。
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联合向省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申请项目入库。
7、入库审查。
省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项目规划设计进行评审,预算由同级财政部门评审。
土地整理施工程序、方法第一节土地平整一、施工程序本工程土地平整主要为耕地的平整,根据设计要求按照农田田块放正,便于农业机械化耕作的农艺要求进行土地平整,每一格田4~6亩,田面按设计高程施工,应便于土方量少、排水顺畅;土地平整田面高差控制在±3cm,耕作层在20cm以上。
具体施工工艺流程如下:施工准备→按设计图纸→分格田设计平整高程测量放样→田间施工便道布置→机械进场→沿渠道流向,机械剥离表土耕作→在格田内集体堆放耕土层→平整格田→[若新造田块缺少覆耕作土,则翻松30cm处理表土耕作层加覆→复核平整后的格田高程]→交工验收二、施工方法1、复核地面高程施工单位进场后,测量人员在地块附近设置控制测量标桩,对地块高程进行复核,并与设计原地面高程进行对比是否符合,如存在较大差错时,应请示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复核。
2、施工放样在施工前按设计图纸或建设单位要求进行放样,控制好每个地块的边界与高程。
3、表土剥离认真控制剥离厚度,剥离的表土中不得含有石块和杂物,剥离表土必须集中堆放,不能与弃土混堆。
4、地块平整表土剥离后,应及时填写相应的隐蔽工程验收报告,经监理单位验收签证合格后,才可进行地块平整。
平整时应采取就近原则,尽量做到挖填平衡。
5、表土回复控制把原来收集的表土摊铺到地块上,土层厚度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切实保证表土质量,一般厚度大于30cm,同时,铺完后地面高程与设计高程误差不应超过3cm。
回复的表土中不得有石块(卵石)、砂砾石、草根等杂物,若有必须彻底清除干净。
6、地埂施工高度在的80cm以内地埂为土埂,外坡比为0.75;150cm内高的地埂为干砌条石埂,石埂后的回填土必须分层夯实;150cm以上的地埂采用混疑土框格护坡,外坡为0.75,土表面夯实、削平。
7、田埂施工按设计或建设单位要求进行田埂施工。
田埂夯筑要顺直,防止漏水,在田埂内侧用粘性土涂抹夯实,放水蓄。
田埂外侧选择粘性较强的土壤,逐层压实后修坡,拍打结实。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全流程解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人口增长的不断加速,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成为了重要的发展议题。
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综合整治,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全流程进行深入解析,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该项目的实施及相关措施。
一、项目立项与规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首要步骤是项目的立项与规划。
该过程主要包括对土地整治的目标、范围、内容、投资、时间等进行综合考虑和明确。
立项时需要全面调研相关土地资源状况和问题,确定整治项目的重点和优先级。
同时,还需要进行环境评估、投资估算和可行性分析,以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二、资源调查与评估在项目立项之后,需要对整治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
这包括对土地的现状、利用方式、存在的问题以及潜力等进行详细了解并进行科学评估。
通过资源调查与评估,可以确定土地整治的重点和方向,为后续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三、制定整治方案在资源调查与评估的基础上,制定整治方案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核心任务之一。
制定整治方案需要根据土地资源的特点和需求,结合政策法规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提出详细的整治目标、内容和计划。
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可行性、可持续性和社会效益,确保整治方案能够科学合理并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
四、实施整治工作整治方案确定之后,就进入了实施整治工作的阶段。
该阶段主要包括土地资源的开发、整治和管理。
具体的工作内容包括土地整治工程的规划设计、土地利用权的调整和分配、土地治理措施的实施等。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环保要求,确保整治工作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五、监测与评估在整治工作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监测与评估。
这主要包括对整治工作的进展情况、效果和社会影响等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
通过监测与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也为后续的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