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1学年陕西师范大学成州中学高三期中语文试卷
- 格式:docx
- 大小:15.34 KB
- 文档页数:1
2021届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精进的程序朱光潜练习作文,一要不怕模仿,二要不怕修改。
多修改,思致愈深入,下笔愈稳妥。
自己能看出自己的毛病才算有进步。
严格地说,自己要说的话是否从心所欲地说出,只有自己知道,如果有毛病,也只有自己知道最清楚,所以文章请旁人修改不是一件很合理的事。
丁敬礼向曹子建说:“文之佳恶,吾自得之,后世谁相知定吾文者耶?”杜工部也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大约文章要做得好,必须经过一番只有自己知道的辛苦,同时必有极谨严的艺术良心,肯严厉地批评自己,虽微疵小失,也不肯轻易放过,须把它修到无疵可指,才能安心。
不过这番话对于未脱“疵境”的作者来说恐未免是高调。
据我的观察,写作训练欠缺者通常有两种毛病:第一是对于命意用字造句布局没有经验,规模法度不清楚,自己的毛病自己不能看出,明明是不通不妥,自己却以为通妥;其次是容易受虚荣心和兴奋热烈时的幻觉支配,对自己不能作客观的冷静批评,仿佛以为在写的时候既很兴高采烈,那作品就一定是杰作,足以自豪。
只有良师益友,才可以医治这两种毛病。
所以初学作文的人最好能虚心接受旁人的批评,多请比自己高明的人修改。
如果修改的人肯仔细指出毛病,说出应修改的理由,那就可以产生更大的益处。
作文如写字,养成纯正的手法不易,丢开恶劣的手法更难。
孤陋寡闻的人往往辛苦半生,没有摸上正路,到发现自己所走的路不对时,已悔之太晚,想把“先入为主”的恶习丢开,比走回头路还更难更冤枉。
良师益友可以及早指点迷途,引上最平正的路,免得浪费精力。
自己须经过一番揣摩,同时又须有师友指导,一个作者才可以逐渐由“疵境”达到“稳境”。
“稳境”是不易达到的境界,却也是平庸的境界。
我认识许多前一辈子的人,幼年经过科举的训练,后来借文字“混差事”,对于诗文字画,件件都会,件件都很平稳,可是老是那样四平八稳,没有一点精彩,不是“庸”,就是“俗”,虽是天天在弄那些玩意,却到老没有进步。
2021年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凤凰城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把传染病、流行病通称为“瘟疫”,自商代开始就有“瘟疫”的文献记载。
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西汉以来的两千多年里,中国先后发生过321次疫病流行,由于中医的有效预防和治疗,在有限的地域和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
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西班牙大流感、欧洲黑死病、全球鼠疫那样一次瘟疫就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悲剧。
中医文化传延几千年,出现了神农、黄帝、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中医药名家,留下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中医学著作和《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中药学著作。
中医药并不局限于汉族医药,还包括中国各具特色的民族医药,他们各成体系,各具奇效。
20世纪50年代,小儿流脑、乙脑流行,中医成功地运用白虎汤和白虎加苍术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治疗。
在2003年的非典型性肺炎以及2009年的甲型流感战疫中,中医药再次让人们见证了其特殊疗效。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中,中医药及时参与病毒感染群众治疗,其治愈和康复效果更为明显。
张伯礼院士团队观察数据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5.15天,比单纯西医少2天;体温恢复时间为2.64天,比西医少1.7天;平均住院天数少2.2天,CT影像好转率高22%,临床治愈率高33%,普通转重症比率低27.4%。
(摘编自王守富《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谈增强中医文化自信》)材料二: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再度激起“中西医之争”。
否定中医的理由集中于“不科学”。
那么,“科学”能等同于“合理”吗?谁也不能说在近代科学出现于欧洲之前,人类的想法和做法从来没有合理过。
也不能说在近代科学出现之后,实践中就只有这一种“合理”。
而且即便在科学领域之内,其方法和结论也在不断分化和变革中。
做科研的学者和从事临床治疗的西医医生并不轻易否定中医学,部分原因他们在长期的专业训练中形成的“科学精神”只说证据支持的话,对自己研究范围之外的事物保持审慎。
2021届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凤凰城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接受美学诞生之前,通常只是从艺术品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才比判。
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
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
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
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陕西省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10分)1. (4分) (2019高三上·太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创作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文学评论的引领作用,文学评论必须勇于承担责任。
在某种意义上,评论家是文学作品的质检员。
当前文学作品数量快速增长,作品质量,及时、公正的文学评论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文学评论要发挥激浊扬清的作用,必须确保自身的艺术质量。
首先,评论工作者必须具备深厚的学养、扎实的理论功底、浓厚的历史感和敏锐的时代感,才能与新时代新文学共同成长,才能有足够的能力去发现杰作、去除糟粕。
文学评论用大白话能够讲出大道理,那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而且有利于扩大文学评论的社会影响,促成文学健康持续发展,改进文风。
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体式多样,序跋、书信、笔记、批语等形态各异,()。
评论者不能,一味地模仿的翻译腔,应该接续传统文脉,向传统文论学习,形成独特的批评个性与文体风格。
而且,评论不妨写得短一些,少一些的客套,少一些无关痛痒的敷衍,多一些不吐不快的直言,多一些精准点穴的真话。
(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参差不齐故作高深佶屈聱牙虚与委蛇B . 良莠不齐故作高深深文奥义虚与委蛇C . 参差不齐故弄玄虚深文奥义敷衍了事D . 良莠不齐故弄玄虚佶屈聱牙敷衍了事(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文学评论能够用大白话讲出大道理,那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而且有利于扩大文学评论的社会影响,促成文学健康持续发展,改进文风。
B . 那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文学评论能够用大白话讲出大道理,而且有利于扩大文学评论的社会影响,改进文风,促进文学健康持续发展。
C . 文学评论能够用大白话讲出大道理,而且有利于促成文学健康持续发展,改进文风,扩大文学评论的社会影响,那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语言文字运用)和第Ⅱ卷(阅读写作)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语言文字运用(每题2分,共1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关乎社会建设的重大问题必须通过党委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如果个别领导干部好为人师,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②古代很多文人在官场失意后不再热心于功名,转而到山野求田问舍,过着惬意的隐居生活。
③家具市场产品鱼目混珠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网购平台上售卖仿冒名品家具的卖家也越来越多,有关部门有必要展开一轮彻查严打的行动了。
④在《虞美人》这首词中,南唐后主李煜的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常流不断,无穷无尽。
⑤经过衡中三年的努力学习,理科成绩优秀喜欢航天专业的李楠考上了北航,文科成绩过人的孙博到人大读了新闻系,这也算各得其所了。
⑥搞学术研究若方向不明确,时而东时而西,就会歧路亡羊,很难取得成果。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A.龙川岛像一张舒展着的荷叶漂浮在浩如烟海的千岛湖上,岛上又有30多个小湖,湖水明净,映着日光,犹如闪烁在荷叶上的水珠一样。
B.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李天一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初生之犊,无照驾驶,肇事打人,寻衅滋事,其行为引起了人们对“星二代”的热议。
C.有的人本来准备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可最后只是改头换面,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带来无尽伤痛。
D. 至于在反腐败中落马的“裸官”,在贪腐时亦冠冕堂皇,将贪腐得来的钱财转移到海外,以供家属挥霍。
可见,治理“裸官”是反腐课题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为了露出琉璃瓦深蓝色的瓦体,去年盖的办公楼没有在屋檐外设墙体遮挡,这是成为楼顶覆冰融化时容易整体滑落砸到过路人的原因之一。
2021届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资料工信部、智研查询整理)材料二:根据微软加拿大分公司发布的关于人类注意力的研究报告,2000年,普通人的注意力能保持12秒,而到了2013年,人们只能聚焦8秒。
人类的注意力正在萎缩,但绝大多数科技产品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是用户的注意力。
所以,一个成功产品经理的职责,就是在一个又一个8秒内不断地释放新的刺激点,锁住用户的注意力。
这一切细微设计,从医学角度看,简直就是一出悲剧。
在正常状态下。
人类的眼睛每分钟要眨15到20下,也就是说,每隔3秒钟左右,眼睛有一次不自主的眨眼,这个过程被称为“瞬目过程”。
每一次完全的瞬目过程,上下眼睑完全覆盖眼球表面,让泪液均匀分布在角膜和结膜上,保持它们的湿润,并且让眼球得到至少0.2秒的休息。
但是,电子屏幕设计本身就是对眼睛的一种刺激,导致它无法实现完全地眨眼,每分钟眨眼次数减少一半,甚至减少至1/3。
更要命的是,屏幕还在源源不断跳出新的刺激点,眼球就会不自主地被吸引过去,从一个刺激点接连不断地转移到另一个刺激点,在移动过程中,眼睛持续保持紧张状态,完全瞬目次数明显减少。
屏幕上的这些设计,导致眼睛内膜泪液分布不均匀,增加了泪液的蒸发。
最新的研究发现,过度使用屏幕最终会影响泪腺分泌,因为泪腺受到的刺激少了。
总体分泌量就会受损。
我们的眼睛会更容易疲劳,也更容易患上干眼症,进而诱发更多眼部疾病。
(摘编自《品读》《为什么屏幕会吞没我们的生活,抢走时间?》)材料三:大量研究数据证明,太阳光照充足的环境,能够形成周边离焦,减缓眼轴伸长,还能刺激视网膜释放多巴胺,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光谱均匀的日照对眼睛也有保护作用。
对照太阳和屏幕的光谱,就能清晰地看到它们之间的差异——太阳的光谱,是一种连续的全光谱,它拥有不同波段的光,这种光源经过长距离的传递,均匀地弥散在我们的眼睛里,温和而均匀地刺激视网膜细胞发育,在过去的数千年里,养护着人类的眼睛。
2021届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发愤著书张大可司马迁受腐刑在天汉三年十二月,出狱大约在天汉四年二、三月。
这年司马迁四十九岁,出狱后被用为中书令。
中书令本由宦官充任,而司马迁因受腐刑得此官,他认为是人生极大的耻辱。
他在《报任安书》中凄怆满怀地诉说他的痛苦,司马迁一气排列了十种耻辱,这都是人世间的极大不幸,而“最下腐刑极矣”。
它使司马迁陷入了欲生不得欲死不能的痛苦境地,“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
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在这种心境下,给予司马迁以生的力量,唯有那无声的立言事业还未完成。
司马迁身受腐刑,体味三重,人主的喜怒无常,便意味着人臣的祸福莫测。
专制主义的荼毒,擦亮了司马迁的眼睛,使他看清了“明主”这一绝对君权的残忍本质,深深认识到过去“以求亲媚于主上”是“大谬不然”,于是一反常态,表现了对国事、世事的冷漠。
太始四年(前93),司马迁已五十三岁,任中书令已五年,他除了埋头撰述《史记》外,在政治上没有什么作为。
这时,司马迁的好友益州刺史任安,心中沉不住气了,他觉得要给司马迁以鼓励,给他写了一封信,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
任安的信,好似一石击起千层浪,它把司马迁积滞在心中的郁闷引发出来,爆发在回信《报任安书》中。
在这封信中,司马迁把他对世情的感慨,对人生的悲愤,对专制君王的认识,对理想事业的追求,尽情地倾吐出来,如泣如诉,慷慨悲凉,理正而辞严,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两千多年来,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既然宫刑是人生最大耻辱,为了人的气节尊严,就应早早自裁结束耻辱;但为了实现著述理想,立名后世,必须坚强地活下去;可是活下去,又遭世俗非议,等于继续受辱,即“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这种既觉得应该死而又不能去死的思想纽结,折磨得司马迁神不守舍,多次想到去自杀。
最后司马迁抉择了隐忍立名的自新之路。
2021年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一般来说,阅读是和文字相关联的。
当然,人们有时也会把欣赏一幅好画说成“读画”。
用在这里的“读”,强调的是欣赏的深度了,就此也微妙地点出了看画与读画间的差异。
但是,在网络时代,在网页挤占书页,读“屏”多于读书,纸和笔逊位于光和电,机器的规则代替着汉字的规范,数字的操作颠覆了铅字的权威,“输入”代替着书写的潮流中,在“拇指文化”无限深入人群的今天,在消费的欲望热烈拥抱大众的背景下,“读”和“看”的界限似乎日渐模糊起来。
入“网”者众,正如一位著名诗人的著名短诗:“生活——网。
”技术的战车把新媒介——数码技术送进人间,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圣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
看图被称为“读图”,而这里的“读”已不再意味着欣赏的深度。
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替代着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这应该说是一种阅读的革命。
(摘编自铁凝《阅读的重量》)材料二:与文字阅读不同的是,人们在阅读图像出版物时既不需要在“既有的轨道”中理解文本的意义,也不需要遵守传统逻辑的同一律、矛盾律与排中律。
久而久之,人类便形成了一种“读图的逻辑”:整体观看。
事实上,阅读文字与阅读图像的视线投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当人们在阅读文字时,习惯于将视线聚焦到每一个字词上,然后按照从左到右或由上至下的顺序移动视线,在字与字、句与句的联结中获取信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逐字逐句地读”。
但是,当人类面对图像时,其视线往往不会聚焦到某一个点,而是整体性地投射至全部视觉元素,在各个视觉元素的结合、互动与交融中领会图像意义。
倘若说文字阅读是字与字“相加”,那么图像阅读便是元素与元素的“相乘”。
视觉形象远远不止于对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针对现实赋予观者一种创造性的领悟,这种领悟蕴藏着丰富的形象力、创新力。
陕西省2021语文试卷(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A. 《春晓》B. 《将进酒》C. 《登高》D. 《静夜思》2. 以下哪个是《红楼梦》的作者?A. 吴承恩B. 曹雪芹C. 罗贯中D. 施耐庵3.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哪部经典?A. 《论语》B. 《大学》C. 《中庸》D. 《孟子》4. 下列哪个朝代不属于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A. 后梁B. 后周C. 南唐D. 北宋5.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诗出自哪位诗人?A. 杜甫B. 李白C. 白居易D. 王之涣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一、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一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化焦虑〞弥漫当前社会①一种浓郁的文化焦虑弥漫在当代中国社会。
随着国门的翻开,以西方文化为主体的外来文化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涌向中国。
城和乡村里的很多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大量的人文景观随着“旧城改造〞和农村模拟城的时尚建立不断消失。
于是,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呼吁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这种文化焦虑中有深沉的反思和忧患意识。
②当下,“文化焦虑〞和“文化忧患〞促使一批专家学者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教育,但他们过分片面地把中华民族文化等同于汉文化甚至一些儒家古典文化,特别是片面地把所谓的“国学〞指称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全部。
一说到中国文化,言必称“国学〞,视野局限在孔孟儒家之学和“四书五经〞等汉文典籍上,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等同于进展一些儒家古代典籍的教育,不遗余力地在大中小学里进展所谓的“国学教育〞。
各种“国学研究会〞、“国学研究院〞和“孔子学院〞纷纷问世。
有的学者鼓吹:应该让包括“四书五经〞在内的传统经典,尽早回到中国中小学课堂。
希望政府尽早启动这项影响中国前途和命运的HY工程,尽早公布法律,肯定传统文化经典在根底教育中的地位。
③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并不完全等同于对传统的汉文化的认同。
鲁迅、胡适等一批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早已经看到以“四书五经〞等为载体的中国汉学典籍中的大量糟粕,所以才振臂呼唤引进“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
新文化运动使中国博采众长,吸收了西方的科学和民主精神,创新而形成了绵延至令的中国新文化。
假如照旧拘泥于儒家典籍的故纸堆中,不知今天的中国文化会是一个什么格局。
④当今的中华民族文化,应该是整合了56个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一个整体,当代中华文化应该有一个广采博纳的大气魄,我国各民族应该互相借鉴,互补一共生。
陕西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2016高一上·龙海期中)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要想了解实际情况,这些高管就必须经常深入到企业第一线,只有在那里他们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并鼓励员工。
②奥巴马邀请商业领袖到白宫,与医院、制药公司等利益攸关方进行协商。
③“复制”可以快速分享他人的劳动成果,然而也有抄袭、剽窃之嫌,甚至会侵犯他人的著作权,因此其备受质疑,如果时间允许,我愿与您地聊聊关于“著作权”的问题。
A . 推心置腹畅所欲言各抒己见B . 各抒己见推心置腹畅所欲言C .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推心置腹D . 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推心置腹2. (2分)(2018·河南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这些古镇不仅是中国特色区域文化的缩影,更负载了中国哲学思想的基本观念,展示出在时代和历史交汇处的新生之姿。
B . 一辈子,一部书,成就卓著,影响深远,穷尽半个世纪光阴潜心研究《红楼梦》的中国文化学者、红学家冯其庸却说“我下的都是笨功夫”。
C . 这篇文章涉及到多个话题,如新教材、新课标、课堂教学改革、高考作文等,都是从事语文教育的人所关心和思考的问题。
D . 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升空发射后,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成功构建,标志着中国量子科学研究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3.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要知道,他是村子里最蹩脚的猎手,从来瞄不准,不要说野兔子,就连一只松鼠也没打到过。
“天哪!如果我想打死德国兵,遇难的却是‘花大姐’,怎么办?”朱阿这样想,不敢贸然开枪。
①他本来就双手发抖,瞄不准,现在又如此激动,结果便可想而知了。
②他想对准德国人的胸膛,可是准星正对着的却是牛屁股。
③当他朝树上的鸟儿开枪时,它们甚至动也不动。
2021年高三语文必修三期中测试题2021年高三语文必修三期中测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敕造(chì)威吓(hè) 笑靥(yè)沸反盈天(fèi)B.蚕噬(shì)蹂躏(lìn)慰藉(jiè)鞭笞天下(chī)C.贾人(ɡǔ)踌蹰(chú)形骸(hái)命途多舛(chuǎn)D.忖度(cǔn) 怯弱(què) 盥沐 (ɡuàn) 度长絜大(qì)2、下列多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寒暄凋敝一筹莫展针贬时弊B、舟楫戕害真知灼见出类拔萃C、纰缪撕打矫揉造作云销雨霁D、崔嵬联袂黄梁美梦蜂拥而来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A.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国产贺岁电影主打喜剧牌,原因在于近来灾难频发,如雪灾、震灾以及金融危机,电影界希望以胶片传承信心和希望,用欢笑抚平伤痛。
B.北京奥运会期间,国内一些消费者已经通过中国移动的TD—SCDMA网络,率先尝试了可视电话、无线宽带上网、奥运视频点播、奥运快讯等新业务。
C.最近很多媒体指出,以色列之所以敢于在加沙“大开杀戒”,滥杀无辜,其根源是美国的一味袒护,甚至是暗送秋波。
D.由于台湾“熊猫馆”1月25日才开馆,动物园开通了网络直播,上网观看熊猫的最高流量曾达60万人次,各种有熊猫图案的商品也粉墨登场,纷纷亮相街头。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阅兵仪式,是对我军现代化建设巨大成就和崭新风貌的全面检阅,也体现了我军维护世界和平、捍卫国家安全的坚强意志。
B.随着谷歌中国区总裁李开复的突然离职,让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的谷歌中国业务再次受到其主要竞争对手百度的打压。
C.2021年世博会的口号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届时上海世博会将以“城市”为主题交流和推广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将成为一场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
2021届西安陕西师范大学万科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学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似乎有些“平淡”,一个表征就是能够引起公众广泛热议的作品并不多见。
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情形。
因为无论是传播手段还是营销方式,当下都要远胜历史上任何时期,并且伴随着高等教育渐趋普及,读者受众群体也大幅度增加。
按照常理,如果品质过硬的作品出现,不敢说产生轰动效应,至少在某个阶段会成为引发公众热议的话题。
然而,这样的情况并不多。
是我们时代的文学作品数量衰减、质量衰退了吗?显然也不是。
情况可能恰恰相反,当代文学尤其是小说创作汲取现代以来各种文学流派、思潮、方法与观念的滋养,较之20世纪文学,无论从思想观念还是从手法更新上都已取得长足进步乃至超越。
在纸质出版和网络介质上,作品的发表数量更是呈指数级攀升。
那么,为什么文学热门作品反倒少了呢?这意味着一定有某种文化格局和结构发生变化。
我们可以从文学的内部、外部以及文学与生活之间的交互作用探讨此种现象的原因。
从文学内部发展而言,新时期文学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向内转”之后,逐渐形成一套“纯文学”话语,倡言文学的自律性和主体性。
这本来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但至其极致和新世纪以来的末流,则出现三种较为突出的特征:专事注重技巧的形式主义,与公共性脱离的个人主义以及娱乐取向的消费主义,它们共同指向思想性和主体性价值的缺失。
这无疑会导致对重大社会议题的忽视乃至无视,使一部分创作者日益走向半封闭的圈子,自然不可能产生广泛影响。
从小说创作、流通与接受的外部环境来看,它们无疑也在发生持续性裂变。
以媒体而言,从口头文学形态的人际互动,到超越地域和时间限制的书面印刷文学,再到全媒体时代全球范围内“全民写作”式的即时交互,传统认知中的“小说”在这种语境中只是人类抒情、达意、叙述、反思的诸多方式之一,不再处于审美艺术形式的中心地带,更多新型表述方式已经出现。
2021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苏教版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3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每组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A.谥号/关隘颤栗/战栗咯血/咳嗽B.拜谒/竭尽白桦/哗众取宠磕碰/阖家欢乐C.漂白/剽悍木槿/谨小慎微缱绻/稳操胜券D.昵称/拘泥挟持/汗流浃背傧相/摈而不用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发达国家一方面极力弱化自身减排指标和对,另一方面又试图将减排负担转嫁给发展中国家,果真如此,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就有可能重蹈京都气候谈判的复辙。
B.形成抵制“酒驾”的长效机制,仅有严刑峻法是不够的,关键要增强公众的法治意识、文明意识和安全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对酒后驾车的威摄氛围。
C.不少专业研究报告,很多人都认为农产品价格变化并不是通胀的元凶,罪魁祸首应是过量的钞票发行,是通货膨胀带动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致使农产品价格不菲。
D.港媒曾如此评价邵逸夫的义举:他是香港地区的道德标竿。
他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各种各样的慈善事业之中,但从不怕别人说他沽名钓誉。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要想让“公务员热”真正实现降温,不是一挥而就的事,简单依据考生人数下降来界定“公务员热”进入降温趋势,或许言之过早。
B.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减少,对这一现象,我们不必杞人忧天,传承鲁迅精神的重任不全在教科书上,鲁迅的精神实质也不会因某些作品的隐退而消失。
C.老师要从细处着眼,对每一位学生都要既有表扬又有批评,做到一碗水端平,使每个学生既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也能看到自身的缺点。
D.在巴黎只有一周多的日程,过客匆匆,谈法国实在有侈谈之嫌,只能走马观花话巴黎,权且充作巴黎的印象点滴吧。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欧洲迄今已有十名滑雪者丧生或因雪崩失踪,最严重的是瑞士戴提格谷三日发生雪崩,把一批滑雪者和援救人员在山谷底部被活埋。
B.刘良欢认为,既然相关部门已经针对打车软件带来的不公采取了措施,同理,该部门也应为打车软件带来的不诚信提供纠纷解决。
陕西省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句子中,加线的礼貌用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咱们分别时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B . 你的文稿,我已看了,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C . 大作已拜读,惟有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
D . 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2. (2分) (2019高三上·丰县月考) 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
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
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A . 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 . 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C . 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
D . 对思想而言偏见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3分)3. (3分) (2017高二下·深圳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荀子《劝学》中连续设喻——登高博见、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
”②杜甫在《登高》中,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写出了诗人一生颠沛流离、暮年多病生活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③屈原在《离骚》中,用“美人”作喻来表达自己遭朝廷小人妒忌陷害的苦闷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6分)4. (16分)(2019·湖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分享经济的诞生,源于社会资源的过剩。
从工业革命时代开始,所谓的“发展”即生产效率提高、投资不断加大,从而带来产量的增加。
这样的“发展”基于一个基本假设,那就是社会物资是短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