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结构工艺性(孙)
- 格式:ppt
- 大小:3.43 MB
- 文档页数:42
一、选择题1、冒口的主要作用是排气和( B )。
A.熔渣B.补缩C.结构需要D.防沙粒进入2、拉伸实验中,试样所受的力为(D )。
A.冲击B.多次冲击C.交变载荷D.静态力3、常用的塑性判断依据是( A )。
A.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B.塑性和韧性C.断面收缩率和塑性D.断后伸长率和塑性4、最常用的淬火剂是( A )。
A.水B.油C.空气D.氨气5、球化退火前有网状渗碳体的钢件,在球化退火前先进行(B )。
A.退火B.正火C.淬火D.回火6、合金钢要充分显示出良好的特性,必须进行( D )。
A.渗氮B.渗碳C.加工硬化D. 热处理7、在我国低合金高强度钢主要加入的元素为( A )。
A.锰B.硅C.钛D. 铬8、下列没有分型面的造型是( D )。
A.整体模造型B.分开模造型C.三箱造型D.熔模造型9、拉深是( B ) 工序。
A.自由锻造B.成形C.分离D.模锻10、焊条E4303中43表示( D )。
A.焊条直径B.焊条长度C.直流焊条D.熔敷金属抗拉程度11、根据拉伸实验过程中拉伸实验力和伸长量关系,画出的力—伸长曲线(拉伸图)可以确定出金属的(A )。
A、强度和塑性B、强度和硬度C、强度和韧性D、塑性和韧性12、共析钢的含碳量为(A )。
A、Wc=0.77%B、Wc>0.77%C、Wc<0.77%D、Wc=2.11%13、为保证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对轴、丝杠、齿轮、连杆等重要零件,一般采用的热处理方式是(D )。
A、淬火B、正火C、退火D、调质14、目前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是气体渗氮法。
它是在渗氮罐中进行加热时,不断通入(B )介质。
A、氮气B、氨气C、一氧化碳D、二氧化碳15、45钢是( B )。
A、碳素结构钢B、优质碳素结构钢C、碳素工具钢D、优质碳素工具钢16、机床的床身一般选(C )。
A 、焊接B 、锻造C 、铸造D 、冲压17、空气锤的动力是(B ) 。
A 、空气B、电动机 C 、活塞D、曲轴连杆机构18、在终锻温度以下继续锻造,工件易( D ) 。
⾦属⼯艺学热加⼯⼯艺基础部分作业题⾦属⼯艺学热加⼯⼯艺基础部分作业题铸造部分1、铸造⽅法分为哪⼏类?什么是合⾦的铸造性能?它可以⽤哪些性能来衡量?铸造性能不好,会引起哪些缺陷?影响合⾦充型能⼒的因素有哪些?2、铸件的凝固⽅式有哪些?合⾦的收缩经历哪⼏个阶段?缩孔和缩松的产⽣原因是什么?防⽌缩孔和缩松的⽅法有哪些?3、热应⼒和机械应⼒产⽣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是顺序凝固原则?什么是同时凝固原则?各有何应⽤?热裂和冷裂的特征是什么?4、机器造型的⼯艺特点是什么?5、什么是浇注位置?什么是分型⾯?选择浇注位置的原则及其原因?什么是起模斜度?6、常见特种铸造⽅法有哪些?熔模铸造、⾦属型铸造、压⼒铸造和离⼼铸造都主要适合⽣产哪些合⾦铸件?7、简单的铸件结构⼯艺性改错题,如76及77页表2-11、78~79页表2-12压⼒加⼯部分1、什么是始锻温度?什么是终锻温度?什么是锻造温度范围?2、什么是锻造⽐?纤维组织有何特点?影响⾦属可锻性的因素有哪些?3、⾃由锻的⼯序有哪些?基本⼯序有哪些?⾃由锻、模锻设备主要有哪些?各有何应⽤?分模⾯选择原则是什么?4、改错:123~124页:图3-33、3-34、3-355、怎样确定落料模和冲孔模刃⼝尺⼨?6、拉深时的废品有哪些?如何防⽌?什么是拉深系数?有何意义?7、弯曲的最⼩弯曲半径是多少?如何控制弹复现象保证弯曲精度?焊接部分1、按焊接过程的特点不同,焊接⽅法分为哪⼏类?2、焊接接头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有何特点?哪些部分性能最好?哪些部分性能最差?3、焊条药⽪有哪些作⽤?焊芯和焊丝有哪些作⽤?如何正确选⽤焊条?4、下列焊条型号或牌号的含义是什么?E4303,J422,J5075、点焊和缝焊各有哪些⽤途?闪光对焊和电阻对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6、钎焊时,钎剂的作⽤是什么?什么是软钎焊?什么是硬钎焊?各有哪些⽤途?7、埋弧焊、氩弧焊、CO2⽓体保护焊、电阻焊、电渣焊各有何应⽤?8、什么是⾦属焊接性?间接评价⾦属焊接性的⽅法有哪些?9、改错:186~188页图4-40,图4-41,图4-42,图4-43,图4-44,图4-45(铸造部分)⼀、判断题:1、铸造的实质使液态⾦属在铸型中凝固成形。
第四节焊接件的结构工艺性结构工艺性:指在一定的生产规模条件下,如何选择零件加工和装配的最佳工艺方案,因而焊接件的结构工艺性是焊接结构设计和生产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是经济原则在焊接结构生产中的具体体现。
在焊接结构的生产制造中,除考虑使用性能之外,还应考虑制造时焊接工艺的特点及要求,才能保证在较高的生产率和较低的成本下,获得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质量。
焊接件的结构工艺性应考虑到各条焊缝的可焊到性、焊缝质量的保证,焊接工作量、焊接变形的控制、材料的合理应用、焊后热处理等因素,具体主要表现在焊缝的布置、焊接接头和坡口形式等几个方面。
一、焊缝布置焊缝位置对焊接接头的质量、焊接应力和变形以及焊接生产率均有较大影响,因此在布置焊缝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焊缝位置应便于施焊,有利于保证焊缝质量焊缝可分为平焊缝、横焊缝、立焊缝和仰焊缝四种型式,如图3-32所示。
其中施焊操作最方便、焊接质量最容易保证的是平焊缝,因此在布置焊缝时应尽量使焊缝能在水平位置进行焊接。
图3-32 焊缝的空间位置a)平焊 b)横焊 c)立焊 d)仰焊除焊缝空间位置外,还应考虑各种焊接方法所需要的施焊操作空间。
图3-33所示为考虑手工电弧焊施焊空间时,对焊缝的布置要求;图3-34所示为考虑点焊或缝焊施焊空间(电极位置)时的焊缝布置要求。
图3-33 手工电弧焊对操作空间的要求a)合理 b)不合理图3-34 电阻点焊和缝焊时的焊缝布置a)合理 b)不合理另外,还应注意焊接过程中对熔化金属的保护情况。
气体保护焊时,要考虑气体的保护作用,如图3-35所示。
埋弧焊时,要考虑接头处有利于熔渣形成封闭空间,如图3-36所示。
图3-35 气体保护电弧焊时的焊缝布置a)合理 b)不合理图3-36 埋弧焊时的焊缝布置a)合理 b)不合理2.焊缝布置应有利于减少焊接应力和变形通过合理布置焊缝来减小焊接应力和变形主要有以下途径:(1)尽量减少焊缝数量采用型材、管材、冲压件、锻件和铸钢件等作为被焊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