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铅冶炼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_以一再生铅冶炼企业10万吨废旧铅酸蓄电池项目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779.11 KB
- 文档页数:3
国家强制补锌政策最新规定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铅锌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加强环境保护,综合利用资源,进一步提高准入门槛,规范铅锌行业的投资行为,制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我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铅锌行业准入条件》,现予以公告。
各有关部门在对铅锌矿山、冶炼、再生利用建设项目进行投资核准、备案管理、土地供应、工商注册登记、环境影响评价、信贷融资等工作中要以行业准入条件为依据。
《铅锌行业准入条件》为加快结构调整,规范铅锌行业的投资行为,促进我国铅锌工业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制定铅锌行业准入条件。
一、企业布局及规模和外部条件要求新建或者改、扩建的铅锌矿山、冶炼、再生利用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供应政策和土地使用标准的规定。
必须依法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验收制度。
各地要按照生态功能区划的要求,对优化开发、重点开发的地区研究确定不同区域的铅锌冶炼生产规模总量,合理选择铅锌冶炼企业厂址。
在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规划确定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大中城市及其近郊,居民集中区、疗养地、医院和食品、药品等对环境条件要求高的企业周边1公里内,不得新建铅锌冶炼项目,也不得扩建除环保改造外的铅锌冶炼项目。
再生铅锌企业厂址选择还要按《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 001)中焚烧厂选址原则要求进行。
新建铅、锌冶炼项目,单系列铅冶炼能力必须达到5万吨/年(不含5万吨)以上;单系列锌冶炼规模必须达到10万吨/年及以上,落实铅锌精矿、交通运输等外部生产条件,新建铅锌冶炼项目企业自有矿山原料比例达到30%以上。
允许符合有关政策规定企业的现有生产能力通过升级改造淘汰落后工艺改建为单系列铅熔炼能力达到5万吨/年(不含5万吨)以上、单系列锌冶炼规模达到10万吨/年及以上。
doi:10.3969/j.issn.2095-1329.2023.04.029废铅蓄电池暂存地周边土壤环境质量及风险评价曹智雄(南大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93)摘 要:为探讨废铅蓄电池暂存地周边土壤环境质量现状,以长三角地区4家典型废铅蓄电池回收暂存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周边土壤进行布点取样,分析了铅、砷、镉、六价铬、铜、汞、镍、锑8种元素含量,并以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
单因子污染指数及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本次调查企业周边土壤污染等级均为安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表明,企业周边土壤中Cd的单项潜在生态风险等级较高,各企业场地周边土壤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轻微至中等范畴。
分析结果可为开展专门性的监测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化学污染;废铅蓄电池;重金属;土壤环境质量;风险评价;环境保护中图分类号:X53;X7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329(2023)04-0179-05中国是铅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再生铅产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废旧铅蓄电池中的铅及铅酸液因具有很高的资源利用价值,已成为我国金属铅的第二大来源。
废铅蓄电池的回收和再利用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我国已经针对其系统化规范化回收处理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
在2013年工信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铅蓄电池及再生铅产业规范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对铅蓄电池循环利用制度和行为进行规范;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发布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施方案》中,确定对铅酸蓄电池等四类产品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2019年度废铅蓄电池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进一步要求推进铅酸蓄电池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并提出到2025年,废铅蓄电池规范收集率要达到70%的目标;2020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明确要求,铅蓄电池生产者应当建立与产品销售量相匹配的废旧产品回收处理制度,并按照规定向大众及社会公开。
浅析废铅酸蓄电池污染防治技术及政策探讨摘要目前,铅酸电池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
20世纪80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铅酸蓄电池销售市场不断扩大,使用领域扩展到汽车、电力、通讯等行业。
如果不有效回收废旧铅酸电池,就会出现甚至耗尽资源的现象。
因此,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方面都很重要。
以我国再生铅生产技术为基础,分析目前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利用现状及污染源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系统运行过程中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利用情况、污染控制及污染防治措施,以及目前废铅酸蓄电池铅回收利用政策及监管要求。
关键词:废铅酸蓄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1引言随着工业的发展,铅电池在效能、能源、汽车等领域得到了大量的应用,随着铅蓄电池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铅的电池寿命结束后,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废铅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回收利用成为蓄电池行业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了能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的,我国积极发展再生铅工业。
2中国铅蓄电池生产行业现状2008年起,国家全面开展铅污染重点整治工作,全国原有3000家铅蓄电池生产企业,经逐年淘汰关闭,减少至300余家,减少率达到85%以上。
根据2016年铅蓄电池行业的统计,40家大型铅蓄电池制造商的总产量约占整个行业产量的90%。
3废铅蓄电池回收行业现状3.1废铅蓄电池产生总量铅蓄电池主要用于备用电源、电动道路车辆和拖拉机等电池市场。
2015年,全国铅蓄电池产量约21000万千伏安时,国内消费总量约18189万千伏安时,折合重量约364万吨。
铅蓄电池平均使用寿命周期如按四年测算,即2018年转为废铅蓄电池产生量约364万吨,预计产出再生铅约240万吨,接近与2018年统计的再生铅产量225万吨;由以上方式推算,预计2019年再生铅产量约为222.5万吨。
根据2019年全国各省市废铅电池回收企业环境评估通报,截至2019年5月,全国123家回收铅企业的废铅电池项目申报产能合计1691万吨,其中超过50%的产能主要分布在河南、安徽、江苏、江西、贵州等地。
《再生铜、铝、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4-2015)》解析一、颁布背景从“大气十条”、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到“水十条”、“土十条”,中国近年来在环保法规领域举措不断,众多法律、规章的出台和修订完善,体现出中国政府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方面的高度重视。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15年4月3日,环保部批准了《再生铜、铝、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4-2015)》,该标准规定新建的企业自2015年7月1日执行,现有企业自2017年1月1日执行。
标准执行后一方面将促进再生有色金属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升级、调整产业布局的步伐,改善地区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也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较大的影响。
目前再生有色金属行业执行的是《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9078-1996))》。
《再生铜、铝、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4-2015)》是首个专门针对再生有色金属行业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新标准旨在进一步控制再生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防止其污染物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促进再生有色金属工业生产技术装备和污染控制技术的进步。
二、适用范围《再生铜、铝、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4-2015)》明确了适用的范围。
1、再生铜:再生铜行业中以废杂铜为原料生产阴极铜和阳极铜的企业执行该标准,不包含废杂铜直接利用企业(以废杂铜直接生产铜加工材及铜合金),也不包括以非金属态的含铜污泥、含铜冶炼渣等为原料的企业,以及原生铜冶炼搭配处理废杂铜的企业。
2、再生铝:以废杂铝为原料,生产铝及铝合金的企业执行该标准。
3、再生铅:以废杂铅(废铅酸蓄电池)为原料,生产粗铅、精炼铅及铅合金的企业执行该标准,不包含以含铅浸出渣为原料的生产企业。
第15卷第2期2024年4月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Nonferrous Met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Vol.15,No.2Apr. 2024退役铅酸蓄电池铅膏回收策略及研究进展裴启飞1, 卢文鹏1, 邓蓉蓉2, 高明远2, 张启波*2(1.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云南 曲靖655011; 2.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昆明 650093)摘要:推动再生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铅资源实现生产-消费-再生良性循环的重要保障,缓解铅资源枯竭的同时,有效降低铅的生产成本和改善环境污染,对促进铅工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铅酸蓄电池铅膏回收的最新研究进展,基于铅酸蓄电池的资源特点和再生产品的经济效益,详细总结了以金属铅、氧化铅、硫化铅及功能性铅基材料为目标的回收工艺技术,重点分析了不同铅产品回收方法的优缺点及需注意的关键环节。
结合铅产业链的下游应用,介绍了废铅酸蓄电池再生产品在电池及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
最后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展望了未来废铅酸蓄电池铅膏回收及再生铅产品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铅酸蓄电池;回收;金属铅;氧化铅;硫化铅;含铅电池材料中图分类号:TF812 文献标志码:ARecent advances in recovery strategies of lead paste fromretired lead-acid batteriesPEI Qifei 1, LU Wenpeng 1, DENG Rongrong 2, GAO Mingyuan 2, ZHANG Qibo *2(1. Yunnan Chihong Zn & Ge Co., Ltd., Qujing 655011, Yunnan , China ;2. Faculty of Metallurgical and Energy Engineering , Kunming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Kunming 650093, China )Abstract: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recycled lead industry is not only an essential guarantee for lead resources to enter a virtuous cycle of manufacture-expense-regeneration but also a vital strategy to alleviate the depletion of lead resources, effectively reduce production costs, and alleviat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which is of a grea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lead industry.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on lead recovery from spent lead acid battery paste. Based on the resource characteristics of lead-acid batteries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recycled products, the new recycling technologies targeting metal lead, lead oxide, lead sulfide, and functional lead-based materials were summarized in detail. It also introduced the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and critical links of recovery methods for different lead products, and then presented the applications of recycled products in the field of batteries and sensors, combining the downstream applications of the lead industry chain. From actual application perspectiv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recovery and regeneration lead products from the waste lead paste has finally been prospected.Keywords: lead-acid battery ; recycling ; lead metal ; lead oxide ; lead sulfide ; lead-containing battery materials收稿日期:2023-04-18;修回日期:2023-06-1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962008)通信作者:张启波(1984—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电化学冶金方向研究。
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商务部等关于促进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产业规范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商务部•【公布日期】2013.03.12•【文号】工信部联节[2013]92号•【施行日期】2013.03.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商务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促进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产业规范发展的意见(工信部联节[2013]9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近年来,我国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行业快速发展,成为全球铅酸蓄电池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
由于部分企业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污染治理水平低,导致铅污染事件频发,严重威胁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
为加强铅污染防治和资源循环利用,杜绝铅污染事件发生,促进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行业规范有序发展,经国务院同意,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明确发展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严格准入、强化监管、标本兼治的原则,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强环境保护核查、行业准入和生产许可证管理,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健全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有效控制铅排放,实现铅酸蓄电池规范生产、有序回收、合理再生利用。
到2015年,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和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铅循环再生比重超过50%,推动形成全国铅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二)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
把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行业作为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重点行业,立即淘汰开口式普通铅酸蓄电池生产能力,并于2015年底前淘汰未通过环境保护核查、不符合准入条件的落后生产能力。
禁止将落后产能向农村和中西部地区转移。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进行兼并重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产业集中度。
(三)严格行业准入和生产许可管理。
按照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行业相关准入要求,对现有企业逐一进行审查,并向社会公告通过审查的企业名单。
我国再生铅行业的现状!问题和发展对策!拜冰阳$扈学文$李艳萍$乔$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研究中心"北京"’’’"#$摘要!我国汽车和电动车保有量的增长!孕育着废铅蓄电池回收和再生铅行业的发展和壮大!也使原生铅行业开始积极回收利用废铅蓄电池"废铅蓄电池属于危险废物!给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了很大的风险隐患"由于再生铅行业的政策#标准和管理细则不完善!再生铅企业的工艺设备和管理落后!导致我国铅中毒事件时常发生"概述了我国再生铅行业目前的发展状况!详细介绍了以铅膏等含铅废物为原料!通过还原熔炼#火法精炼&或电解精炼’等工序生产再生铅的过程%提出了我国再生铅行业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对策"关键词!再生铅%行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1?@A?0:@#’"(’,’#3#%"!")&!’&3$&’()$#%(.+",!$)20(3)&"%,"$!3%"!(*&V "!"0()2$%/+"$2’)23!&%/’)0V ’)$_B >_890G H 790"J VT FP G Y P 9"2>a 79G X890"h >B =h 8!E N P 79P R 6R M .F:U 8M 979.E H :N P Q :M 9M /H e P 4P 7R :A E P 9U P R "E A89P 4P e P 4P 7R :A B :7.P /H M O Q 9W 8R M 9/P 9U 7N L:8P 9:P 4"_P 8?890"’’’"#"E A897$$6789:;8%S AP W 80M R M F4N H 0R M Y 890/M U M R 79.P N P :U R 8:W P A8:N P89.F4U R 8P 489E A89784P \XP :U 890U AP.P W P N M X/P 9U M O 4:R 7X N P 7.[7U U P R H R P :H :N 89079.4P :M 9.7R H N P 7.89.F4U R H @L:R 7X N P 7.[7U U P R H[P N M 904U MA7K 7R .M F4Y 74U P 4"Y A8:A XM 4P 40R P 7U R 84Z U MU AP P 9W 8R M 9/P 9U 79.AF/79AP 7N U A@C P Y :74P 4M O N P 7.XM 84M 9890R P 0FN 7R N HM ::FR89E A897[P :7F4PM O U AP8/XP R O P :U XM N 8:8P 4"4U 79.7R .479./7970P /P 9UR FN P 4O M R4P :M 9.7R H N P 7.89.F4U R H 79.[7:ZY 7R .XR M :P 44890P fF8X/P 9U 479./7970P /P 9UM O 4P :M 9.7R H N P 7.:M /X79H @>9U A84X7XP R "Y P4F//7R 8K P .U AP:FR R P 9U .P W P N M X/P 9U 48U F7U 8M 9M O U AP4P :M 9.7R HN P 7.89.F4U R H89E A897"89U R M .F:P .U AP XR M :P 44U A7U U AP4P :M 9.7R HN P 7.Y 74XR M .F:P .[HF4890N P 7.X74U PM R 4N 8/P79.M U AP R Y 74U P:M 9U 789890N P 7."U AR M F0A R P .F:U 8M 94/P N U 890"O 8R PR P O 89890M R P N P :U R M N H U 8:R P O 89890"XFU O M R Y 7R .U APXR M [N P /4P \84U 890894P :M 9.7R HN P 7.89.F4U R H 79.4M /P :M F9U P R /P 74FR P 4@<=>?@9A 7%4P :M 9.7R H N P 7.#89.F4U R H 4U 7U F4#XR M [N P /#:M F9U P R /P 74FR P 4$$$$$$$$!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再生金属行业重金属污染评价与防控技术研究-!#’"#’)’"&$&收稿日期%#’",!’3!#(BC 引C 言铅在现代工业中主要用于防辐射材料’电缆铠装’防腐材料’焊料’铅酸蓄电池等(")&由于铅有毒"其应用领域正在逐步萎缩&铅酸蓄电池是世界上广泛使用的化学电源"具有电压平稳’安全可靠’价格低廉’适用范围广’原材料丰富和回收再生利用率高等优点"故被广泛应用于机动车’船舶’通讯设备中"其铅消耗量占世界铅消耗总量的3#+("G #)&出于腐蚀’钝化的原因"铅蓄电池在使用#b&年后就需要更换"我国每年从机动车’船舶替换的铅蓄电池数量约;’万个"且每年以*+的速率增长(;G &)&随着通讯电子设备’电动车’电动自行车的发展"预计每年替换的废铅蓄电池数量将更多&失去使用价值的铅蓄电池属于含铅危险废物"将给环境和人体健康带安全隐患&由于政策’法规’标准和管理细则的不健全"在废铅蓄电池回收利用过程中"绝大多数企业或个人随意丢弃含铅废物’倾倒废酸液’排放含铅废水废气"导致我国铅中毒事件时常发生(,G *)&根据文献报道"#’"#年我国消费铅蓄电池",&;;万Z‘B +A (3)"按&年使用时间计算"到#’",年转为废铅酸蓄电池产生量"以此为原料可生产再生铅#’’万U&我国再生铅的产量只有铅消费总量的;’+左右"再生铅行业发展前景光明&若达到全球平均水平"每年可增加生产再生铅,’万U以上#若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每年可增加生产再生铅"’’万U以上()G"’)"这可以大幅度减少高能耗的原生铅产量&废铅蓄电池回收’利用市场的扩大"激励着再生铅行业的快速发展&然而"当务之急是规范废铅蓄电池回收管理制度’健全完善相应的标准’政策"进行铅污染预防和治理"从根本上解决,血铅-等铅污染事件的发生&本文概述了我国再生铅行业目前的发展状况"详细介绍了以铅膏等含铅废物为原料"通过还原熔炼’火法精炼!或电解精炼$等工序生产再生铅的过程#提出了我国再生铅行业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对策&DC再生铅行业的发展现状我国再生铅行业起步较早"始于#’世纪,’年代"但长期以来产量较少&"))’年"再生铅产能达到#%3#万U#")),年发展较快"产能达到"*%,万U(#""")# #’"’年"再生铅产能达到";,万U(3)&再生铅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已初步形成独立产业"但从总体水平看"其技术水平’生产能力’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都有着很大差距&我国废铅蓄电池中铅再利用率的相关技术规范定义仅为3,+"而美国再生利用率为)3+("’)"德国的布劳巴赫厂回收率可达)3%,+("")&发达国家的最低规模都在#万U17以上"日本’西欧和北美多数企业产能均在,万U1 7以上&发达国家再生铅行业在工艺上由预处理技术和火法冶炼技术组成&预处理技术具有代表性的有两种"分别是意大利Q908U P:公司开发的E T破碎分选系统和美国5@B公司开发的5@B破碎分选系统&该系统可以根据废铅蓄电池各组分的密度与粒度将其中的橡胶’塑料’废酸’金属铅’铅膏等组分分离出&废铅蓄电池被分选后"能提高铅品位’资源利用率"减少能耗’烟气量’烟尘量’弃渣量’二氧化硫等"这有利于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发达国家或地区主要使用回转短窑"中等发达国家主要使用反射炉与鼓风炉冶炼&发达国家再生铅产业较为环保固然与其技术水平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其环境管理水平能够真正规范再生铅产业向良性发展&例如"设立专门的废铅蓄电池回收冶炼主管机构’实施以旧换新和抵押金制度’征收附加税’制定严格的环境排放标准等(""G"#)&我国目前再生铅厂的数量为#’’b;’’家(3)"但大部分未进行工商注册"其生产能力从数十吨到上千吨不等"万吨以上的屈指可数"单系列超过,万U17的更少&截止#’"#年底"在册再生铅企业3)家"其中在生产企业##家(";)&我国再生铅企业数量虽多"但整体上生产规模悬殊"生产设备落后’能耗高’污染重’铅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低&工艺上再生铅企业主要采用火法熔炼"使用的是反射炉’短窑’鼓风炉等炉型&采用富氧熔炼的企业不多"小再生铅厂基本上不进行水力分选"直接将板栅’铅膏’隔板等直接熔炼"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尽管#’";年2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3中规定必须预脱硫"但绝大多数再生铅企业因为原料成本过高却又不能进口原料的问题"没有进行预脱硫处理&即便进行预脱硫处理"其副产物芒硝和石膏因含有重金属铅"也没有销售市场&在精炼工序上"只有个别企业拥有电解精炼工艺"大多数再生铅企业选用的是火法精炼工艺&另外"我国采用湿法炼铅的企业也较少"湿法冶炼虽然对电解设备和装置要求较高"但除了排放硅氟酸雾外"无L=#’C=H’烟尘等大气污染物产生"值得推广&在管理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废铅蓄电池回收冶炼管理是滞后的&从#’’)年至今"福建上杭’江苏盐城’广东清远’江苏新沂’安徽宿州’浙江德清等地发生了多起由铅蓄电池生产引起的血铅超标事件"并多次成为群体事件的导火索("&)&因此"国家环保部门应该尽快完善废铅蓄电池回收和利用!冶炼$管理制度’标准或政策"为再生铅行业提供一个公正’健康的发展平台"避免铅污染事件再次发生&近年来"有色金属再生利用得到快速发展"生产和消费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比重逐步提高"再生铅产业已成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已建成一批年产,万U以上的再生铅企业"其中产能最大的超过#’万U&到#’",年再生铅产能将到达或超过;&&万U(3)&随着产能不断优化"产业不断集中"原生铅企业也加快了回收废铅蓄电池的脚步"冶炼设备正向再生铅行业靠拢&同时"再生铅产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回收’分类’拆解’冶炼各环节需要大量劳动力资源"这将对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稳定发挥重要作用&FC再生铅行业的生产工艺我国再生铅行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可分为#种"见图"&第"种%废旧电池中铅膏!泥$和栅板的回收*粗铅熔炼*火法精铅或电解精炼#第#种%废旧电池中铅膏!泥$和栅板的回收*湿法冶炼!电解沉积$&*#"LM N8.-74U P S R P7U/P9U79.<84XM47N而那种以铅精矿为主要原料’以铅膏为配料炼铅的工艺"属原生铅行业"是原生铅行业炼铅的特殊情况&冶炼过程中"铅膏作为配料使用可有可无&尽管原生铅企业也回收废铅蓄电池"但使用少量铅膏作为配料生产的铅锭仍然采用的是原生铅生产工艺&由于清洁生产注重的是资源能源综合利用率’能耗’污染物产生量等因素"为了避免行业清洁生产管理混乱"本文只介绍以铅膏等含铅废料生产再生铅的工艺"而不介绍将铅膏掺入铅精矿熔炼的原生铅工艺&图"$再生铅冶炼的工艺流程]80@"$S P :A98:7N XR M :P 44M O 4P :M 9.7R H N P 7.89.F4U R H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再生铅企业均采用第"种火法冶炼工艺流程&只有个别企业使用第#种湿法冶炼!电解沉积$工艺流程&以下分别从废铅电池中铅膏!泥$和栅板的回收’粗铅熔炼’火法精炼’电解精炼’电解沉积等工序概述再生铅行业的工艺流程&FE DC 废铅蓄电池中铅膏和栅板的回收目前"我国废铅电池中铅膏和栅板的回收工艺和设备技术水平正在逐步提高&除了手工破碎废铅电池回收铅膏和栅板的企业外"具有一定规模的再生铅企业均使用机械破碎装置&废铅电池中铅膏和栅板的回收工序如图#所示&图#$废铅蓄电池中铅膏和栅板的回收工序]80@#$BR P :H :N 890XR M :P 44M O N P 7.X74U P 79.0R 8.U R 7H 89Y 74U P N P 7.4U M R 70P [7U U P R H废铅酸电池由塑料外壳’板栅’铅膏’隔板和硫酸等组成(",G "()&废旧铅酸蓄电池通过储料运输车倒入料仓"由振动进料器送入输送带输送至破碎机进行破碎&破碎后的物料进入湿式转鼓筛"加入絮凝剂使铅膏与塑料分离&其余物料进一步通过水力分选"栅板从水力分选器底部取出"输送至转鼓筛进行二次清洗"纯净的栅板直接输送至精炼炉或电解池冶炼精铅&洗出的铅膏送至铅膏处理系统进行预脱硫处理"脱硫后送至粗铅冶炼&塑料和隔板清洗后进入料仓"外售&铅膏主要由硫酸铅!6[L=&$’二氧化铅!6[=#$’氧化铅!6[=$和少量硫酸!J #L=&$等组成("*G "3)"其中6[L=&含量较高"热分解温度高"其分解产物硫化物!6[L $用铁!]P $置换也需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从而增大了能耗’铅挥发量和二氧化硫!L=#$排放量&因此"铅膏预脱硫是非常必要的&脱硫方法有#种%"$将6[L=&用纯碱!C 7#E =;$转化为分解温度较低的碳酸铅!6[E =;$"然后将反应后的物料通过泵输送至压滤机"将铅膏与脱硫液分离"滤饼经水洗压滤后"进入熔炼炉冶炼粗铅&滤液和废酸经压滤机处理"纯净的滤液输送到蒸发装置"硫酸钠!C 7#L=&$或芒硝!C 7#L=&+"’J #=$在热气流中干燥并输送至料仓中包装&#$将6[L=&用烧碱!C 7=J $转化为铅酸钠!C 76[!=J $;$"然后将铅膏与脱硫液分离"滤饼经水洗压滤后"进入熔炼炉冶炼粗铅&滤液输送到处理池"经熟石灰!E 7!=J $#$处理"生成石膏!E 7L=&+#J #=$&在料场’装载机’传送带和破碎机上的所有废酸均收集至废酸储槽"或者用纯碱和烧碱中和&FE FC 粗铅冶炼目前"我国再生铅企业的原料主要是从废铅蓄电池中回收获取的铅膏’栅板和碎铅&其中"栅板可以直接用来火法精炼&粗铅熔炼工序见图;&将从废铅电池中回收的脱硫铅膏!6[E =;’6[=#’6[=和少量6[L=&$’碎铅’熔炼炉渣和精炼炉渣按比例直接送入熔炼炉中"经加热熔化’打渣与除杂"一步形成粗铅&主要反应有%6[E =;66[=j E =#!"$#6[=j E 6#6[j E =#!#$6[=#j E 66[j E =#!;$6[L=&j #E 66[L j #E =#!&$6[L j ]P 66[j ]P L !,$#6[L=&j C 7#E =;j ]P j E 66[j ]P C 7#L j E =#j )E =!($熔炼过程中主要的还原剂是白煤!无烟煤$"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从铅的氧化物中提取金属铅&加入的铁屑’碳酸钠等作为熔炼介质"不仅进一步降低了6[E =;的熔炼温度"也提供了一种液态熔剂&这些熔炼介质将一些杂质除去"形成铁盐熔渣&从熔炼炉里生产出的粗铅倒入铸模中"凝固后铸块即可送至精炼炉炼精铅"也可以在电解池生产成电解铅&图;$再生铅行业粗铅还原熔炼工序]80@;$6R M :P 44R P .F:U 8M 94/P N U 890O M R N P 7.[FN N 8M 9894P :M 9.7R H N P 7.89.F4U R HFE GC 精铅冶炼再生铅的精铅冶炼既有火法精炼"也有电解冶炼"详细工序见图&&图&$再生铅行业精炼和湿法冶炼工序]80@&$6R M :P 44M O R P O 8989079.AH .R M /P U 7N N FR 0H 894P :M 9.7R H N P 7.89.F4U R H火法精炼是以粗铅’栅板为原料"采用精炼工艺提高铅纯度的过程&再生铅精炼过程中主要有E F ’L9’L[’B 4等杂质"杂质种类与投入的原料有关&大部分再生铅企业除杂质的方法如下%除EF 有#种方法"一是熔析除铜"利用EF 在铅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的原理#二是加入硫磺将大部分的E F 以EFL 形式除去&除L9’L[’B 4等杂质则是加入氢氧化钠’硝酸钠"使其以锑酸钠’锡酸钠’砷酸钠等形式分离("))&电解精炼"需要将粗铅或栅板铸成铅阳极"然后以J #L8](和6[L8](的混合液为电解液"逐渐将阳极中的铅电解析出在阴极上"获得高纯度的电解铅&FE HC 电解沉积电解沉积属于湿法冶炼"与电解精炼相似"见图&&与电解精炼不同的是"用电解沉积方法冶炼电铅"该过程不用铸阳极&直接把脱硫铅膏!6[E =;’6[=#’6[=和少量6[L=&$和栅板溶解在过氧化氢!J #=#$和硅氟酸!J #L8]($等液体中"使铅膏中的含铅化合物全部转化为可溶性的氟硅酸铅!6[L8]($液体"通过直流电电积"在阴极能得到))%))&+以上高纯度的电铅(#’)&加J #=#的目的是溶解铅膏中的6[=#&反应式如下%6[E =;j J #L8](66[L8](j E =#j J #=!*$6[=#j J #=#j J #L8](66[L8](j J #=j =#!3$6[=#j 6[j #J #L8](66[L8](j #J #=!)$6[=j J #L8](66[L8](j J #=!"’$GC 再生铅行业存在的问题"$废铅蓄电池回收!收集$和利用!冶炼$管理制度’再生铅1原生铅行业清洁生产标准’行业准入条件’税收优惠政策不够健全’明确’完善"加之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对废铅蓄电池回收利用的监管方案模糊’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废铅蓄电池回收市场混乱"再生铅和原生铅行业清洁生产管理混乱&这不利于形成公平的行业竞争环境"更不利于再生铅行业的优化升级&尽管目前我国拥有相关的政策’标准’准入条件等"但仍需考虑废铅蓄电池回收企业或个人以及再生铅和原生铅企业的收益&否则"其执行结果可能不尽人意&#$再生铅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产业分散&我国再生铅厂除少数几个外"其余的在综合能耗’生产设备’企业管理’污染物排放’资源回收利用率’污染物处理等方面均需逐渐改良&再生铅行业中"小厂占多数"其产能占,’+"大多采用人工拆解废铅酸蓄电池"废铅酸液随意倾倒"塑料’铅膏’栅板未实现分选就直接熔炼"给大气’土壤’水环境带来严重风险隐患&HC 对C 策"$完善废铅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制度&环境保护部及相关部委应健全废铅蓄电池回收管理制度"允许除铅冶炼企业和电池生产企业外的其他有资质的企业或个人收集废铅蓄电池#用减税和补贴等经济优)#"LM N 8.-74U P S R P 7U /P 9U 79.<84XM 47N惠政策鼓励再生铅企业回收废铅蓄电池和生产再生铅锭&同时"对回收废铅蓄电池并加以利用的原生铅企业也应该给予经济政策上的优惠&优惠政策可根据处理废铅蓄电池的量进行补贴或减税&为避免原生铅行业与再生铅行业的清洁生产管理发生混乱"应明确原生铅和再生铅的概念"强调铅精矿为原料"铅膏为配料的炼铅工艺属于原生铅行业的特殊情况& #$地方环保职能部门应严防非法回收"严管非法拆解"杜绝地方保护&废铅蓄电池属于危险废物"我国再生铅厂近;’’家"进行工商注册的仅3)家"而未注册的#’’多家再生铅厂或作坊的老板大多是从回收废铅蓄电池的个人转变而来"他们很容易为了更高的利润去搭建,土窑-非法炼铅"肆意污染环境&因此"地方环保职能部门应以完善的,废铅蓄电池回收管理制度-’,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和,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为依据"加大监管力度"淘汰生产设备落后’高污染’不达标的小再生铅厂!或小作坊$#严守门槛"淘汰非法回收和炼铅的小再生铅厂#通过强制清洁生产审核"优胜劣汰"集中产业&;$建立废铅蓄电池回收管理系统"简称,回收管理系统-&首先"环保职能部门需明确,回收管理系统-的监管方案和责任主体&其次"实行废铅蓄电池回收许可制度&环保职能部门在审核具有收集’储存’运输条件的废铅蓄电池回收公司后"再给他们颁发废铅蓄电池回收许可证"获得资质的回收企业应自觉抵制非法回收行为&废铅蓄电池回收企业可以包括铅冶炼企业’电池生产商’电池代理商’与铅蓄电池相关的销售商和个体等&再次"鼓励废铅蓄电池回收企业开设更多的回收网点"这些网点均可以提供以旧换新服务!不拘泥于铅蓄电池是否出自本企业$"电池生产商或电池代理商可以利用其零售网络回收废铅蓄电池&回收点可从区域面向全国推广"但到外地设立回收点必须取得该地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颁发的回收许可证&最后"做到信息公开"在网上公布废铅蓄电池回收点"以便公众查询’知晓并利用&参考文献(")$张希忠@中国再生铅工业发展现状及展望(d)@资源再生"#’’3!""$%")G#"%(#)$马永刚@中国废铅蓄电池回收和再生铅生产(d)@电源技术"#’’’"#&!;$%"(,G"(3%(;)$和晓才@废铅蓄电池的处理(d)@云南冶金"#’’#";"!#$%;3G &’%(&)$宋剑飞"李丹"陈昭宜@废铅蓄电池的处理处理及资源化%黄丹红丹生产新工艺(d)@环境工程"#’’;"#"!,$%&3G,’% (,)$张百灵@,血铅事件-的深层反思(d)@环境"#’"’!"$%;#G;&% (()$朱海忠"张曌@血铅事件的发生机制’社会危害与应对策略%基于苏北C村铅中毒事件的分析(d)@科学经济社会"#’"#";’!#$%3&G33%(*)$吕玉桦"孔婷"让蔚清@#’’&*#’"#年我国血铅超标事件的流行特征分析(d)@中国预防医学杂志"#’";""&!""$%3(3G3*’%(3)$曹国庆@我国废铅蓄电池产生量与再生铅产能的讨论(d)@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G;3%())$孟良荣"王金良@涉铅职业卫生及防护(d)@电池工业"#’""""(!"$%,;G,,%("’)$王金良"孟良荣"胡信国@铅蓄电池产业链铅污染和铅资源分析%铅蓄电池用于电动汽车的可行性分析!;$(d)@电池工业"#’""""(!&$%#&#G#&,%("")$李富元"李世双"王进@国内外再生铅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d)@世界有色金属"")))!,$%#;G#*%("#)$李富元@我国废铅蓄电池回收处理环境现状及对策(d)@中国资源综合利用"#’’’!&$%;G*%(";)$李忠卫"尚辉良"邓雅清@我国再生铅产业发展的现状与瓶颈(d)@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3G("%("&)$孙晓峰@铅蓄电池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治研究(d)@中国环保产业"#’"#!""$%3G""%(",)$郭翠香"赵由才@我国含铅废物现状及铅回收技术研究进展(d)@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3!#1;$%&(G&)%("()$傅欣"贡佩芸"傅毅诚@废铅蓄电池的综合回收利用研究(d)@再生资源研究"#’’*!&$%#,G#*%("*)$李宝宁"许绿丝"郭小燕"等@废铅蓄电池火法冶炼的联合脱硫除铅工艺研究(d)@电源技术"#’";";*!"$%);G)(% ("3)$陆克源@再生铅的新技术发展(d)@资源再生"#’’*!""$%##G #,%("))$胡红云"朱新锋"杨家宽@湿法回收废旧铅酸蓄电池中铅的研究进展(d)@化工进展"#’’)"#3!)$%"((#G"(((%第一作者!拜冰阳!")3,!$"男"回族"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清洁生产标准’理论和技术研究&[78[890H790iU4890AF7@M R0@:9通信作者!李艳萍!")*3!$"女"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清洁生产和生态工业研究&N P P H Xi:R7P4@M R0@:9。
2022年我国再生铅行业现状分析:发展途中困难重重目前,我国再生铅行业进展存在诸多问题:再生铅市场占比率较低,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绝大部分废旧铅酸蓄电池流入个体回收商手中,环境污染严峻等制约着再生铅行业的进展。
以下是2022年我国再生铅行业现状分析:业内相关人士表示,2022年~2022年以来,国内精铅产量持续增长,不过增速呈现持续降低的态势,从2022年16.7%的高速增长降至2022年的4.3%左右。
2022年精铅产量消失下滑。
发达和中等发达国家再生铅金属产量超过原生铅金属产量。
再生铅产量占总产量的比值,美国在70%以上,欧洲占78%,全球平均为50%。
我国仅占30%左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值得留意的是,我国再生铅企业存在数量多、规模小的特点。
边彬彬表示,当前国内再生铅企业有300多家,但是规模以上企业不到20家,年产量1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6家,年产量1万~7万吨的企业有6家,大部分再生铅企业产能较小。
而在国外,欧洲再生铅专业生产企业单系列产能一般在5万吨以上,美国一般在10万吨~15万吨。
美国、法国、英国、德国再生铅生产厂家总共才有25家左右,生产规模却是我国的300倍。
据统计,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废旧铅酸蓄电池流入个体回收商手中,占比达到50%~60%。
部分市场回收商向卓创反映,他们不愿向正规企业送货,主要缘由在于大企业回款相当慢。
另外大型企业规定较多,质量要求较为严格。
成本的差距使小企业可以以特别高的价格争夺原材料,而正规企业则面临无米下锅的局面,产能利用率较低。
此外,我国再生铅行业环境污染问题非常严峻。
近年来各地接连不断爆发的血铅大事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边彬彬表示,目前主要的污染源有废酸、未经转化的铅浆料在熔炼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熔炼过程中的铅蒸汽、有机成分不充分燃烧引起的污染。
其中铅蒸汽污染危害性最大,主要包括对操作工人的直接污染,对四周环境的污染等。
更多相关铅行业分析请查阅由发布的再生铅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浅谈铅酸蓄电池行业重金属污染治理与环境管理在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大环境背景下,铅酸蓄电池行业逐步成为重金属污染治理的重点行业。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铅酸蓄电池行业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污染治理与环境管理策略,以期推动行业的良好发展。
标签:铅酸蓄电池;重金属污染;环境管理策略近年来,重金属污染事件屡见不鲜,尤其是铅污染事件,不仅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的逆损害,也对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潜在威胁。
因此,铅酸蓄电池行业的重金属污染治理与环境管理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一、铅酸蓄电池行业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一)极板生产与电池组装分离,延伸环境污染在铅蓄电池生产过程中,仅15%是采用内化成工艺,其余均为外化成工艺。
外化成工艺产出的熟极板是重要的中间产品,可以满足电池组装的基本需求。
尽管这种生产模式实现了中间产品的合理利用,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加重了环境污染问题。
外化成需要在电解液中使生极板通过充电转变为荷电状态。
与内化成工艺相比,需要增设极板清洗环节,且铅废水排放量是内化成工艺的十倍以上。
一旦铅废水处理不到位,极易造成严重的铅污染。
再者,由于极板与电池是独立组装的,且小微化、单一化组装企业泛滥,此类组装企业约占整个铅蓄电池企业的60%以上,这就导致特定产品供过于求,出现供需关系失衡。
同时,部分小微化、单一化组装企业专业资质不完备,甚至以小作坊生产形式为主,这使得污染防治处理不达标,增加了生态环境污染隐患。
由此可知,铅蓄电池行业应当推行极板生产与电池组装一体化模式,限制小微化、单一化组装企业,进而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整个铅蓄电池行业的良好发展。
(二)生产设备与环保设备不完善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2011年铅蓄电池企业环保合格率仅为15.67%。
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国内铅蓄电池行业仍处于人工干预到半自动生产的过渡阶段。
绝大多数铅蓄电池生产企业的技术装备不完善,生产工艺水平偏低,仍沿用传统的开口式填料装置和人工投粉装饰,原料利用效率低。
铅酸蓄电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关键问题探讨摘要:随着铅酸蓄电池新增使用量,每年将产生大量的废电池,再生铅行业面临着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的压力。
以铅污染为主的再生铅生产项目具有危害性大、污染持续时间长、危害范围广等特点,其对环境的影响仍是不可忽视的。
文章归纳并阐述了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应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从而为这类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铅酸蓄电池;环境影响评价;关键问题1前言铅酸蓄电池生产项目污染排放涉及重金属、社会影响较敏感、污染毒性高且持久难降解等特点,其中废水、废气、固体废物中均包含涉重金属,属于国家环保重点监管对象。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发改委、工信部等相关部门正在或已经制定的一些新政策、新标准和铅酸蓄电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编制过程的一些经验,探讨铅酸蓄电池环评编制过程需注意的问题,加强对铅酸蓄电池项目污染物的识别和治理,做好铅酸蓄电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促进环境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铅酸蓄电池项目对环境的影响2.1废气铅烟、铅尘来自于板栅铸造、合金配制、铅零件、铅粉制造、电池组装等工序。
铅烟、铅尘若直接排放,会导致大气中铅含量严重超标,一旦被人体吸入,对人体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消化系统可产生毒性作用,导致铅中毒;同时大气中过量的铅在重力作用下随粉尘降入土壤,具有累积效应,若干年后,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
2.2废水含铅废水主要来源于涂板工序、电池清洗工序等。
含铅废水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含铅废水直接排放,使水体中铅浓度超标,导致水生生物死亡;水中的铅有可能渗入到地下水,对地下水造成污染;水中的铅以食物链的方式被人体食入,对人体造成危害。
2.3固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主要有铅泥、铅渣、废电池等。
这些固体废弃物随意倾倒,会对土壤、水资源造成污染,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危害。
3产业政策及选址合理性分析国家产业政策主要是从产品的生产工艺、装备水平和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来考虑的,目前铅酸蓄电池项目可参考的产业政策主要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和《铅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铅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5年本)》,这些政策中都明确规定禁止生产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开口式普通铅酸蓄电池项目。
1 适用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术语和定义 (2)3.1 铅酸蓄电池 (2)3.2 废铅酸蓄电池 (2)3.3 电极板 (2)3.4 电解液 (2)3.5 收集 (2)3.6 运输 (3)3.7 贮存 (3)3.8 铅回收 (3)3.9 火法冶金 (3)3.10 湿法冶炼 (3)3.11 清洁生产 (3)3.12 废铅酸蓄电池铅回收企业 (3)4 废铅酸蓄电池的收集,运输和贮存 (3)4.1 总体要求 (3)4.2 收集 (3)4.3 运输 (4)4.4 贮存 (4)5 铅回收企业建设及清洁生产要求 (4)5.1 一般要求 (4)5.2 铅回收企业选址要求 (5)5.3 铅回收企业设施建设要求 (5)5.4 铅回收企业清洁生产要求 (5)6.1 工艺过程污染控制要求 (5)6.2 末端污染控制要求 (7)7 运行管理要求 (7)7.1 运行基本条件 (7)7.2 机构设置与劳动定员 (8)7.3 人员培训 (8)7.4 废铅酸蓄电池接收 (8)7.5 交接班及运行登记制度 (8)7.6 监测及评估制度 (9)7.7 应急预案 (9)附录A(资料性附录)废铅酸蓄电池资源再生过程主要污染物排放监测要求 (10)附录B(资料性附录)废蓄电池再生铅回收企业环境监测要求 (10)废铅酸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废铅酸蓄电池收集, 贮存, 运输和资源再生利用过程中的污染防治以及铅回收企业运行管理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废铅酸蓄电池收集, 贮存, 运输, 处理等资源再生利用全过程的污染控制, 并可用于指导资源再生企业建厂选址,工程建设以及建成后的污染控制管理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9078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2348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3392 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GB15562.2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GB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8484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HJ/T364 废塑料回收与再生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试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5 号)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408 号)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指南(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7 年第48 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铅酸蓄电池指由电解液, 元件以及盛装它们的容器组成的, 能够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接收的电能并能在接入用电回路后释放能量的装置.3.2 废铅酸蓄电池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铅酸蓄电池.3.3 电极板指电池中的正负两极,由铅制成格栅,正极表面涂有二氧化铅,负极表面涂有多孔具有可渗透性的金属铅.通常还含有锑,砷,铋,镉,铜,钙和锡等化学物质,以及硫酸钡,碳黑和木质素等膨胀材料.3.4 电解液指电极板浸入其中的离子导体.3.5 收集指废铅蓄电池回收经营单位将分散的废铅酸蓄电池进行集中的活动.3.6 运输指废铅酸蓄电池运输者使用专用车辆,将铅酸蓄电池送至废铅酸蓄电池资源再生利用单位的过程.3.7 贮存指废铅酸蓄电池收集,运输,资源再生过程中和处理前临时贮存和长期贮存.3.8 铅回收指通过各种方法,技术和工艺,把铅从废铅酸蓄电池中提取出来,以便于利用.3.9 火法冶金指通过高温的方法在熔融状态将金属从中提炼出来的技术工艺.3.10 湿法冶炼指通过采用某种溶剂,在溶液中借助化学作用,将金属从中提炼出来的技术工艺.3.11 清洁生产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 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 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 改善管理, 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3.12 废铅酸蓄电池铅回收企业指对废铅酸蓄电池中以铅为主的有用资源进行回收利用的企业(以下简称"铅回收企业").4 废铅酸蓄电池的收集,运输和贮存4.1 总体要求4.1.1 废铅酸蓄电池属于危险废物,从事废铅酸蓄电池收集,贮存,利用的单位应按照《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规定获得经营许可证. 禁止无经营许可证或者不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从事废铅酸蓄电池收集,贮存,利用的经营活动.4.1.2 收集, 运输, 贮存废铅酸蓄电池的容器应根据废铅酸蓄电池的特性而设计,不易破损, 变形,其所用材料能有效地防止渗漏,扩散,并耐酸腐蚀.装有废铅酸蓄电池的容器必须粘贴符合GB18597 中附录A 所要求的危险废物标签.4.1.3 转移废铅酸蓄电池的,应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禁止在转移过程中擅自拆解,破碎,丢弃废铅酸蓄电池.4.2 收集4.2.1从事废铅酸蓄电池收集的单位应向县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进行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备案登记.4.2.2 鼓励铅酸蓄电池生产单位利用其销售渠道,推进生产者责任延伸,对废铅酸蓄电池统一集中回收,暂存后送有资质的铅回收企业进行处置.对铅酸蓄电池生产单位,其产品应有回收,再利用标志说明,以确保使用后能够采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式利用或处置.4.2.3 鼓励由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及再生铅生产企业共同建立国内跨行政区域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体系,推进废铅酸蓄电池的合理收集和处理.4.2.4 收集者可在收集区域内设置再生资源社会回收亭,建设废铅酸蓄电池暂存库,以利于中转.4.2.5 废铅酸蓄电池的收集和运输人员应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耐酸工作服,专用眼镜,耐酸手套等,防止收集和运输过程中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4.2.6 废铅酸蓄电池收集过程应以环境无害化的方式运行,应在收集过程中采取以下防范措施,避免可能引起人身和环境危害的事故发生.(1)废铅酸蓄电池运输前,产生者应当自行或者委托有关单位进行合理包装,防止运输过程出现泄漏.不得擅自倾倒,丢弃废铅酸蓄电池中的电解液.(2)废铅酸电池有电解液渗漏的,其渗漏液应贮存在耐酸容器中.(3)拆装后的铅材料应包装后收集.4.2.7 收集者不应大量贮存废铅酸蓄电池,暂存库贮存废铅酸蓄电池量不应大于30 吨.4.3 运输4.3.1 废铅酸蓄电池公路运输车辆应按GB13392 的规定悬挂相应标志.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危险废物时,均应在集装箱外按GB190 的规定悬挂相应的危险货物标志.4.3.2 运输单位应具有危险货物运输资质和对危险废物包装发生破裂,泄露或其他事故进行处理的能力.4.3.3 运输车辆在公路上行驶应持有通行证.其上应证明废物的来源,性质,运往地点,必要时须有单位人员负责押运工作.4.3.4 废铅酸蓄电池运输单位应制定详细的运输方案及路线,并制定事故应急预案,配备事故应急及个人防护设备, 以保证在收集, 运输过程中发生事故时能有效地减少以至防止对环境的污染.4.3.5 废铅酸蓄电池运输时应采取有效的包装措施,以防止电池中有害成分的泄漏污染,不得继续将废铅酸蓄电池破碎,粉碎,以防止电池中有害成分的泄漏污染.4.3.6 废铅酸蓄电池运输车辆驾驶员和押运人员等必须经过危险废物和应急救援方面的培训,包括防火,防泄漏以及应急联络等.4.4 贮存4.4.1 废铅酸蓄电池的贮存设施应参照GB18597 的有关要求进行建设和管理.基于废铅酸蓄电池收集和回收的特殊性,可以分为长期贮存和暂时贮存两种方式.4.4.2 废铅酸蓄电池的长期贮存设施还应符合以下要求:(1)贮存点应防雨,必须远离其他水源和热源.(2)贮存点应有耐酸地面隔离层,以便于截留和收集废酸电解液.(3)应有足够的废水收集系统,以便溢出的溶液送到酸性电解液的处理站;(4)应只有一个入口,并且在一般情况下,应关闭此入口以避免灰尘的扩散;(5)应具有空气收集,排气系统,用以过滤空气中的含铅灰尘和更新空气;(6)应设有适当的防火装置.(7)作为危险品贮存点,必须设立警示标志,只允许专门人员进入贮存设施.(8)应设立负压排气系统.4.4.3 废铅酸蓄电池的暂时贮存设施可以以销售单位库房作为暂存库,但暂存库的设计应符合上述安全防护要求,并防止电解液泄漏,严格控制环境污染.禁止将废铅酸蓄电池堆放在露天场地,避免废蓄电池遭受雨淋水浸.4.4.4 应避免贮存大量的废铅酸蓄电池或贮存时间过长, 贮存点应有足够的空间, 暂存时间最长不得超过60 天,长期贮存时间最长不得超过 1 年.5 铅回收企业建设及清洁生产要求5.1 一般要求5.1.1 废铅酸蓄电池资源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应经过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并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包括环境风险评价.5.1.2 废铅酸蓄电池资源再生利用工程规模的确定和详细技术路线的选择,应根据服务区域废铅酸蓄电池的产生情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总体规划,技术的先进合理性等合理确定.并应保证现有再生铅的生产规模大于1 万吨铅/年,改扩建企业再生铅的生产规模大于2万吨铅/年,新建企业生产规模应大于5 万吨铅/年.5.1.3 废铅酸蓄电池资源再生利用应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工艺和设备,做到运行稳定,维修方便,经济合理,保护环境,安全卫生.5.2 铅回收企业选址要求5.2.1 厂址选择应符合当地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和环保规划,符合当地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自然保护的要求.5.2.2 铅回收企业不得建设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陆域范围和GB3095 中规定的环境空气质量Ⅰ类功能区以及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5.2.3 厂址选择还应符合以下条件:(1)厂址应满足工程建设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气象条件,不应选在地震断层,滑坡,泥石流,沼泽,流砂,采矿隐落区以及居民区上风向地区.(2)选址应综合考虑交通,运输距离,土地利用现状,基础设施状况等因素,并应进行公众调查.(3)厂址不应受洪水,潮水或内涝的威胁,或有可靠的防洪,排涝措施.(4)厂址附近应有满足生产,生活的供水水源.(5)厂址附近应保障电力供应.5.3 铅回收企业设施建设要求5.3.1 铅回收企业设施应包括预处理系统,铅冶炼系统,环境保护设施以及相应配套工程和生产管理等设施.5.3.2 铅回收企业出入口,暂时贮存设施,处置场所等,应按GB15562.2的要求设置警示标志.5.3.3 应在法定边界设置隔离围护结构,防止无关人员和家禽,宠物进入.5.3.4 废铅酸蓄电池贮存库房,车间应采用全封闭,微负压设计,室内换出的空气必须进行净化处理.5.3.5 现有铅回收企业铅回收率应大于95%,新建铅回收企业铅回收率应大于97%.5.3.6 再生铅工艺过程应采用密闭的熔炼设备或湿法冶金工艺设备,并在负压条件下生产, 防止废气逸出.5.3.7 应具有完整废水,废气的净化设施,报警系统和应急处理装置,确保废水,废气达标排放.5.3.8 再生铅冶炼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污泥应配备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处置设施, 以确保其得到妥善,安全处置.5.4 铅回收企业清洁生产要求5.4.1 新建铅回收企业应严格执行清洁生产工艺, 严格按照国家清洁生产相关法规, 标准和技术规范等管理性文件所确定的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 ,废物回收利用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等进行建设和生产.现有企业应限期达到清洁生产要求,逐步淘汰工艺技术落后,能耗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低和环境污染严重的工艺和设备.5.4.2 铅回收企业应积极推进工艺, 技术和设备更新改造, 积极推进更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6 污染控制要求6.1 工艺过程污染控制要求6.1.1 预处理6.1.1.1 废铅酸蓄电池的资源再生应先经过预处理后,再采用冶金的方法处理电极板填料等含铅物料.6.1.1.2 废铅酸蓄电池的预处理一般包括机械打孔, 破碎, 分离等, 其过程应符合以下要求:(1)废铅酸蓄电池的机械打孔应采取妥善措施避免二次污染产生.(2)废铅酸蓄电池破碎工艺应保证电池中的铅板,连接器,塑料盒和酸性电解液等成分在后续步骤中易被分离.(3)破碎后的铅的氧化物和硫酸盐可通过筛分,水力分选,过滤等方式使其从其他的原料中分离出来.(4)应对废塑料进行清洗,并应清洗至无污染,基本不含铅后方可进一步回收利用.(5)预处理过程应积极推进采用自动破碎分选设备进行.6.1.1.3 废铅酸蓄电池预处理过程应在封闭式的构筑物中进行,对于新建 5 万吨/年的再生铅企业,应采取封闭式预处理措施;对于现有企业,应做到车间局部抽风,保证车间环境清洁.不得对废铅酸蓄电池进行人工破碎和在露天环境下进行破碎作业.6.1.1.4 在回收拆解过程中应将塑料,铅电极板,含铅物料,废酸液分别回收,处理.对于隔板,废硫酸电解液等废物应分类计量且对各自的去向有明确的记录.6.1.1.5 废铅酸蓄电池中的废酸液应收集处理,不得将其排入下水道或排入环境中.6.1.2 铅回收6.1.2.1 经预处理后的含有金属铅,铅的氧化物,铅的硫酸盐以及其他金属如钙,铜,银,锑,砷及锡等物质的电池碎片可采取火法冶金法或湿法冶金法把金属铅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6.1.2.2 铅回收过程应采用技术装备先进,设备产能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高,环境保护好的先进工艺,不得采用设备单产能低,处理能力小,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能耗高的落后工艺.6.1.2.3 火法冶金法(1)火法冶金法一般包括两种方式,即一种是先预脱硫后高温冶炼还原铅;另一种方法为直接熔炼还原回收铅,同时进行硫的回收处理工艺.(2)预脱硫过程可通过与碳酸铵或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或三氧化二铁和碳酸钙混合物等反应来脱硫,脱硫产生的硫酸钠溶液可进一步纯化生产高纯度的盐.(3)利用直接熔炼还原回收铅,其冶炼过程应对含二氧化硫烟气进行收集制酸,其尾气应经净化处理后实现达标排放.(4)火法冶金可采用回转窑,鼓风炉,电炉,旋转窑,反射炉(不含直接燃煤的反射炉) 等.应严格控制熔炼介质和还原介质的加入数量, 以保证去除电池碎片中所有的硫和其他杂质以及还原所有的铅氧化物.(5)利用火法冶金工艺进行废铅酸蓄电池资源再生,其冶炼过程应在密闭负压条件下进行,以免有害气体和粉尘逸出,收集的气体应进行净化处理,达标后排放.6.1.2.4 湿式冶金法(1)湿法冶金一般包括两种工艺方法, 一种是预脱硫-电解沉积工艺, 另一种是固相电还原铅工艺.(2)预脱硫-电解沉积工艺浸出前应采用(NH4)2CO3或碱金属碳酸盐等脱硫剂, 把铅膏中的硫酸铅脱硫和二氧化铅还原, 转化为易溶于H2SiF6 或HBF4 的铅化合物; 脱硫料可采用硅氟酸或硼氟酸电解液浸出得到电解液,电解液应进行电解沉积进而得到产品电铅,贫电解液返回浸出,然后将脱硫液蒸发回收副产品.(3)固相电解还原铅工艺可采用NaOH 作为电解液,采用不锈钢板作为阴,阳电极板,但阴极板两面附设不锈钢隔板.经过NaOH 浆化的铅膏填装于阴极板两面的框架中,电解时铅膏中的固相铅化物质从阴极表面获得电子而直接还原为金属铅.(4)湿式冶金过程中应将铅的结晶状或者海绵状的电解沉积物收集起来后,压成纯度高的铅饼,然后送到炉中浇铸成锭.(5)利用湿式冶金工艺进行废铅酸蓄电池资源再生,其工艺过程应在封闭式构筑物内进行,排出气体须进行除湿净化,达标后排放.6.2 末端污染控制要求6.2.1 大气污染控制(1)对于铅回收企业的所有工序排放出来的粉尘,应经过收集和处理后排放.(2)对于粉尘,可根据污染治理程度的要求,采用布袋除尘器,静电除尘器,旋风除尘器,陶瓷过滤器或湿式除尘器.收集好的粉尘可以直接返回铅回收生产系统.(3)对于SO2,其消除可采用干式,半干式,半湿和湿式等方法.采用先进成熟的脱硫技术和设备进行.(4)铅回收企业的废气排放应按照GB16297,GB9078 的排放限值执行.6.2.2 酸性电解液和溢出液污染控制(1)若采用中和处理,应达到中和渣无害化.(2)铅回收企业应有污水处理站,用以处理流出回收厂的污水,雨水,废铅酸蓄电池仓库储存时的溢出液等.未经处理的电解液不得直接排放.再生厂排放废水应当满足GB8978 和其他相应标准的要求.6.2.3 残渣污染控制(1)铅回收企业产生的冶炼残渣,废气净化灰渣,废水处理污泥,分选残余物应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可送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进行处置.(2)禁止将资源再生过程中产生的残渣等危险废物任意堆放或填埋.6.2.4 噪声污染控制(1)主要噪声设备,如破碎机,泵,风机等应采取基础减震和消声及隔声措施.(2)厂界噪声应符合GB12348 要求.6.2.5 废铅酸蓄电池的资源再生装置应设置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控制系统外,还应配置报警系统和应急处理装置.6.2.6 无组织排放污染控制(1)废铅酸蓄电池的收集和运输过程中废铅酸电池有电解液渗漏的,其渗漏液应及时进行回收,采用烧碱,生石灰等碱性物质进行中和,中和后的物质进行集中回收,避免造成周围环境的污染.(2)在工艺设计,工程设计时,尽量避免造成无组织排放现象的出现.如物流运输尽量采用负压密封管道输送; 生产车间实行密闭微负压设计, 其产生的废气经过分支管道集中到总管道,最终进行净化,吸收,达标排放.(3)废铅酸蓄电池暂存库,贮存库应处于微负压状态,其产生硫酸雾,粉尘应进行集中净化回收处理,达标后排放.(4)废铅酸蓄电池破碎分选车间处于微负压状态,其中的硫酸雾和粉尘在出气口经过集中净化,回收后达标排放.(5)废铅蓄电池外壳应经过彻底清洗后,满足环保标准HJ/T364 的要求后方准再生使用.(6)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安全,环保检查,发现无组织排放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无组织排放.(7)在无组织排放现场,采取应急措施,把有害排放物纳入有组织排放系统.7 运行管理要求7.1 运行基本条件7.1.1 铅回收企业应按照《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获得许可证后方可运营;未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不得从事有关废铅酸蓄电池铅回收处置活动.7.1.2 应具有经过培训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相应数量的操作人员.7.1.3 具有完备的保障废铅酸蓄电池安全回收处置的规章制度和劳动保护措施.7.1.4 具有保证铅回收企业正常运行的周转资金和辅助原料.7.1.5 具备主要污染物监测能力和监测设备.7.1.6 具备再生铅产品质量监测能力和设备.7.2 机构设置与劳动定员7.2.1 铅回收企业运营机构设置应以精干高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有利于生产经营为原则, 做到分工合理,职责分明.7.2.2 铅回收企业劳动定员可分为生产人员,辅助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劳动定员应按岗定人的原则, 根据项目的工艺特点,技术水平,自动控制水平,投资体制,当地社会化服务水平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合理确定.7.3 人员培训7.3.1 铅回收企业应对操作人员,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应急处理等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7.3.2 培训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一般要求①熟悉有关废铅酸蓄电池铅回收管理的法律和规章制度;②了解废铅酸蓄电池铅回收过程危险性方面的知识;③明确铅回收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④熟悉铅回收企业运作的工艺流程;⑤掌握劳动安全防护设施,设备使用的知识和个人卫生措施;⑥熟悉处理泄漏和其他事故的应急操作程序.(2)资源再生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还应包括:①在不同岗位的人员应懂得如何使用以及学会如何分辨在回收厂不同岗位的员工的劳动保护装备的差别;②处置设备的正常运行,包括设备的启动和关闭;③控制,报警和指示系统的运行和检查,以及必要时的纠正操作;④铅回收过程产生的排放物应达到的排放标准;⑤设备运行故障的检查和排除;⑥事故或紧急情况下人工操作和事故处理;⑦设备日常和定期维护;⑧设备运行及维护记录,以及泄漏事故和其他事件的记录及报告;⑨技术人员应掌握铅回收利用相关理论知识和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7.4 废铅酸蓄电池接收7.4.1 废铅酸蓄电池接收应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7.4.2 铅回收企业有责任协助运输单位对废铅酸蓄电池包装发生破裂,泄漏或其他事故进行处理.7.4.3 现场交接时应认真核对废铅酸蓄电池的数量,种类等,并确认与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是否相符.7.4.4 铅回收企业应对接收的废物及时登记.7.5 交接班及运行登记制度7.5.1 为保证铅回收企业生产活动安全有序进行,应建立严格的交接班制度,内容包括:(1)生产设施,设备,工具及生产辅助材料的交接;(2)运行记录的交接;(3)上下班交接人员应在现场进行实物交接;(4)运行记录交接前,交接班人员应共同巡视现场;(5)交接班程序未能顺利完成时,应及时向生产管理负责人报告;(6)交接班人员应对实物及运行记录核实确定后签字确认.7.5.2 铅回收企业应建立危险废物经营情况记录薄,详细记载每日收集,贮存,利用或处置废铅酸蓄电池的类别,数量,有无事故或其他异常情况等,并按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的有关规定,保管需存档的转移联单.危险废物经营情况记录薄与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同期保存.7.5.3 当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管理部门应依据这些准确信息建立数据库,为管理和处置废铅酸蓄电池提供可靠的依据.7.5.4 再生铅回收企业生产设施运行状况,设施维护和回收处置生产活动等记录的主要内容包括:(1)危险废物转移联单记录;(2)废铅酸蓄电池接收登记记录;(3)废铅酸蓄电池进厂运输车车牌号,来源,重量,进场时间,离场时间等记录;(4)生产设施运行工艺控制参数记录;(5)生产设施维修情况记录;(6)环境监测数据的记录;(7)生产事故及处置情况记录.7.6 监测及评估制度7.6.1 主要监测对象(1)废水:应对经废水处理站处理的出水进行监测,监测指标至少包括pH,含硫量(以SO4 计)和有代表性的重金属物质(如Pb,Cd,Hg 等) .(2)大气:应对污染物净化设施排放口进行监测.新建厂应安装连续监测设备,对粉尘(Pb) ,硫酸雾等进行在线监测,应对铅回收企业周围进行环境监测.(3)土壤和植物:应定期对厂内及厂区周边的土壤和植物进行监测.(4)地下水:应按照GB14848 定期对厂内及厂区周边的地下水质量进行监测.(5)无组织排放:应定期或不定期对无组织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监测.(6)健康检查:对所有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废铅酸蓄电池资源再生过程主要污染物排放监测以及再生厂环境监测要求见附录A 和附录B.7.6.2 应定期对废铅酸蓄电池资源再生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必要时应采取改进措施.7.6.3 应定期对铅回收企业的设施,设备运行及安全状况进行检测和评估,消除安全隐患.7.6.4 应定期对废铅酸蓄电池资源再生生产程序及人员操作进行安全评估,必要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7.7 应急预案7.7.1 铅回收企业应建立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可按照《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指南》(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7 年第48 号)的要求制定,并定期进行演练.7.7.2 应急预案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1)废铅酸蓄电池收集过程中的贮存过程中发生事故时的应急预案;(2)废铅酸蓄电池贮存过程中发生事故时的应急预案;(3)废铅酸蓄电池运输过程中发生事故时的应急预案;(4)废铅酸蓄电池资源再生设施,设备发生故障,事故时的应急预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20年第7号——铅锌行业规范条件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日期】2020.02.28•【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20年第7号•【施行日期】2020.03.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原材料工业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20年第7号为进一步加快铅锌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铅锌行业技术进步,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和节能环保水平,推动铅锌行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制定《铅锌行业规范条件》,现予以公告。
附件:铅锌行业规范条件工业和信息化部2020年2月28日附件铅锌行业规范条件为推进铅锌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行业技术进步,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规范条件。
本规范条件适用于已建成投产的铅锌矿山及利用铅、锌精矿和二次资源为原料的铅锌冶炼企业(不包含单独利用废旧铅蓄电池等含铅废料生产的再生铅企业),是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规范发展的引导性文件,不具有行政审批的前置性和强制性。
一、总体要求(一)铅锌矿山、冶炼企业须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矿产资源规划、环保及节能法律法规和政策、矿业法律法规和政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行业发展规划等要求。
其中,铅锌矿山企业须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
采矿权人应按照批准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初步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进行矿山建设和开发,严禁无证开采、乱采滥挖和破坏环境、浪费资源。
二、质量、工艺和装备(二)铅锌矿山、冶炼企业应建立、实施并保持满足GB/T19001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鼓励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第三方认证。
铅锌精矿产品质量应符合《重金属精矿产品中有害元素的限量规范》(GB20424),铅锭产品质量应符合《铅锭》(GB/T469),锌锭产品质量应符合《锌锭》(GB/T470),其他附属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
(三)铅锌矿山企业,须采用适合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的先进采矿方法,优先采用充填采矿法,尽量采用大型先进设备,提高自动化水平。
10万吨废旧铅酸电池回收再生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十万吨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再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一、项目总论二、单位概况三、建设方案3.1 主要建设内容3.2 产能规模3.3 技术方案3.4 设备选型3.5 土建方案3.6 建设进度四、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4.1 环境保护4.2 节能措施五、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效益分析5.1 投资估算5.2 资金筹措5.3 财务效益分析5.4 社会效益分析一、项目总论1.1 项目名称:十万吨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再生项目1.2 项目背景和必要性废旧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危险废物,如将其随意抛置,其所分解出的重金属和有毒废液会对环境带来严重污染,极度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集中回收废旧铅酸蓄电池,集中提炼成再生铅,循环利用,是解决其污染的根本出路。
铅酸蓄电池是世界上各类电池中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一种电池,它所消耗的铅占全球总耗铅量的82%。
但世界已探明的铅储量为1.25亿吨,而每年的开采量为577万吨,由此推算全球铅矿的可开采年限仅为22年。
因此为了确保铅矿资源开采年限的延续,回收废旧铅酸电池实现铅资源的再生和循环使用是一个必然之举。
再生铅生产成本比原生铅低38%左右,生产能耗仅为原生铅的25.1%-31.4%,每生产1吨再生铅,可节约1360千克标煤,减排固废98.7吨,节水208吨,减排二氧化硫0.66吨。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再生铅的生产,将其所隶属的资源及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工程列入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
2003年10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科学技术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3]163号),明确规定:废铅酸蓄电池应当进行回收利用,禁止用其它办法进行处置;鼓励集中回收处理废铅酸蓄电池;电池制造商应当承担回收废充电电池的责任。
国家发改委于2007年3月6日颁发的《铅锌行业准入条件》中明确提出:发展循环经济,支持铅锌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提高铅再生回收企业的技术和环保水平,走规模化、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之路。
附件再生铅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规范、引导再生铅行业绿色发展,制定《再生铅行业规范条件》。
本规范条件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台湾、香港、澳门地区除外)以废铅酸蓄电池为主要原料的再生铅企业。
一、项目建设条件和企业布局(一)新建、改建、扩建再生铅项目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本地区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相应的环境保护规划(行动计划)、强制性国家标准等要求。
限制盲目扩张。
(二)严禁在禁止开发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区域、非工业规划建设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控制区、因铅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不能稳定达标区域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再生铅项目。
新建再生铅项目应布局于依法设立、功能定位相符、环境保护基础设施齐全并经规划环评的产业园区内。
现有再生铅企业应逐步退城进园。
建设再生铅项目时,厂址与危险废物集中贮存设施与周围人群的距离应符合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二、生产规模、质量、工艺和装备(一)废铅酸蓄电池预处理项目规模应在10万吨/年以上,预处理-熔炼项目再生铅规模应在6万吨/年以上。
(二)再生铅企业应建有完备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再生铅及铅合金锭产品必须符合《再生铅及铅合金锭》(GB/T21181-2007)标准规定。
(三)对于含酸液的废铅酸蓄电池,再生铅企业应整只含酸液收购;再生铅企业收购的废铅酸蓄电池破损率不能超过5%。
再生铅企业应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01)中的有关要求,应采用自动化破碎分选工艺和装备处臵废铅酸蓄电池,禁止对废铅酸蓄电池进行人工拆解、露天环境下破碎作业,严禁直接排放废铅酸蓄电池中的废酸液。
企业预处理车间地面必须采取防渗漏处理,必须具备废酸液回收处臵、废气有效收集和净化、废水循环使用等配套环保设施和技术。
(四)从废铅酸蓄电池中分选出的铅膏、铅板栅、重质塑料、轻质塑料等应分类利用。
--●再生铅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从工信部获悉,为规范、引导再生铅行业健康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对我国《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再生铅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以下是《再生铅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全文: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规范、引导再生铅行业绿色发展,制定《再生铅行业规范条件》。
本规范条件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台湾、香港、澳门地区除外)以废铅酸蓄电池为主要原料的再生铅企业。
一、项目建设条件和企业布局(一)新建、改建、扩建再生铅项目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本地区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相应的环境保护规划(行动计划)、强制性国家标准等要求。
限制盲目扩张。
(二)严禁在禁止开发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区域、非工业规划建设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控制区、因铅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不能稳定达标区域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再生铅项目。
新建再生铅项目应布局于依法设立、功能定位相符、环境保护基础设施齐全并经规划环评的产业园区内。
现有再生铅企业应逐步退城进园。
建设再生铅项目时,厂址与危险废物集中贮存设施与周围人群的距离应符合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二、生产规模、质量、工艺和装备(一)废铅酸蓄电池预处理项目规模应在10万吨/年以上,预处理-熔炼项目再生铅规模应在6万吨/年以上。
(二)再生铅企业应建有完备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再生铅及铅合金锭产品必须符合《再生铅及铅合金锭》(GB/T21181-2007)标准规定。
(三)对于含酸液的废铅酸蓄电池,再生铅企业应整只含酸液收购;再生铅企业收购的废铅酸蓄电池破损率不能超过5%。
再生铅企业应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01)中的有关要求,应采用自动化破碎分选工艺和装备处置废铅酸蓄电池,禁止对废铅酸蓄电池进行人工拆解、露天环境下破碎作业,严禁直接排放废铅酸蓄电池中的废酸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