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铅冶炼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编制说明
- 格式:pdf
- 大小:3.65 MB
- 文档页数:78
(环境管理)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特别限值编制说明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编制说明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二〇一三年六月目录1 项目背景 (1)1.1任务来源 (1)1.2工作过程与目标 (2)2行业概况 (4)2.1铅锌资源概况 (4)2.2国内铅锌产能概况 (6)2.3生产技术装备及其发展趋势 (6)2.4污染控制技术 (12)3 标准修订的必要性 (19)3.1我国对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19)3.2提高排放控制要求,利于企业合理布局 (19)4 修订原则及总体思路 (21)4.1修订原则 (21)4.2总体思路 (21)5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的说明 (22)5.1标准主要修订内容 (22)5.2标准适用范围 (22)5.3控制污染源与标准的时段要求 (22)5.4污染物项目的选择 (23)5.5污染物排放特别限值的确定及其依据 (23)5.6监测要求 (30)6 与国外同类标准的对比 (31)7 实施特别排放限值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技术分析 (33)7.1环境效益分析 (33)7.2经济技术分析 (33)8 标准实施的建议 (35)8.1技术措施 (35)8.2管理措施 (35)1 项目背景1.1任务来源《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6-2010 的实施,对控制铅、锌工业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和推动铅、锌工业的技术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国家近期制订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规划、技术政策,对今后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排放标准须适时进行修订。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物“十二五”规划》,“到2015 年,重点区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业烟尘排放量分别下降12%、13%、10%,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展开;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细颗粒物年均浓度分别下降10%、10%、7%、5%,臭氧污染得到初步控制,酸雨污染有所减轻;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区域大气环境管理能力明显提高。
附件3《废铅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二〇一九年十月项目名称:废铅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修订HJ519-2009)承担单位: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北京工业大学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技术管理负责人:李琴《废铅酸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519-2009)(以下简称《技术规范》)自2010年3月实施,对于规范废铅蓄电池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和处置过程污染控制,防止废铅蓄电池污染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1修订必要性《技术规范》发布实施已近10年,已经难以支持和指导目前废铅蓄电池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和处置过程的污染控制工作,为保证环境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有必要进一步修订完善《技术规范》。
10年间,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影响下,我国废铅蓄电池收集处理行业进行了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环境保护水平和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我国陆续发布一批新的废铅蓄电池管理文件,对废铅蓄电池收集、贮存、利用、处置提出了更高的环境保护要求。
特别是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2019年生态环境部联合多部委发布的《废铅蓄电池污染防治行动方案》、《铅蓄电池生产企业集中收集和跨区域转运制度试点工作方案》,提出建立规范有序的废铅蓄电池收集处理体系,有效防控废铅蓄电池污染环境,对废铅蓄电池收集网点和集中转运点建设、零散社会源废铅蓄电池运输、加强收集处理全过程信息化管控等提出新的污染控制要求,需要把这些最新的要求纳入到《技术规范》之中。
2修订原则(1)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废铅蓄电池污染防治行动方案》及相关政策、法规、标准的要求;(2)有效防控环境风险,保护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3)鼓励采用清洁技术,实现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4)在企业现有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和处置实践基础上提出规范性要求,保证标准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经济性和适用性。
附件4《铅锌冶炼行业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铅锌冶炼行业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指南》编制组二〇二〇年十二月目录1编制背景 (3)2编制过程 (4)3编制原则 (4)3.1 代表性原则 (4)3.2可操作性原则 (4)3.3 科学性原则 (4)4文本说明 (5)4.1适应范围 (5)4.2管理依据 (5)4.3危险废物产生环节 (5)4.4危险废物产生规律与系数 (5)4.5危险废物环境管理要求 (5)1编制背景近年来我国精铅、精锌产量稳步增长,已成为全球铅锌生产、消费中心,铅锌产量和消费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1-9月,铅锌冶炼产品产量保持增长,铅、锌产量分别为438万吨、458万吨,分别同比增长17.4%、9.5%。
我国的铅锌冶炼企业数量多、分布广,生产能力及装备水平差距较大,受地域、技术、经济等条件限制,企业自身生存及发展过程较为复杂。
由于原料来源发生较大变化,供需矛盾愈加凸显,早期许多铅锌冶炼企业对所供应的原料要求是必须满足自身条件,而现在是千方百计改进现有工艺操作条件,以适应各种复杂的原料特性来维持生产。
不少企业在国内原料无法满足生产需求的情况下,把从国外进口作为原料来源的重要途径。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锌冶炼工艺门类齐全,目前湿法工艺占70%,火法工艺占30%,其中ISP工艺9%、竖罐炼锌18%,电炉、平罐、马槽炉炼锌工艺为3%。
本行业危险废物产生量大,产生环节多,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全行业危险废物产生量100万吨左右,占比较大的危险废物类别有浸出渣、硫化渣、酸泥、废催化剂等。
铅锌冶炼行业是我国危险废物环境风险突出、需重点管理的行业之一。
《关于提升危险废物环境监管能力、利用处置能力和环境风险防范能力的指导意见》(环固体〔2019〕92号)提出分阶段分步骤制定重点行业、重点类别危险废物污染防治配套政策和标准规范的要求。
附件3《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有色金属工业—再生金属(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有色金属工业—再生金属》标准编制组2020年4月目录1 项目背景 (21)1.1 任务来源 (21)1.2 工作过程 (21)2 标准制订的必要性分析 (22)2.1 开展自行监测是排污单位应尽的责任 (22)2.2 自行监测是排污许可证的重要组成部分 (22)2.3 相关标准规范不足以满足再生金属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方案编制的需求 (23)3 国内外自行监测开展情况 (23)3.1 国外情况 (23)3.2 国内情况 (24)4 污染物排放状况分析 (27)4.1 再生铜工业 (27)4.2 再生铝工业 (30)4.3 再生铅工业 (33)4.4 再生锌工业 (38)5 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 (43)5.1 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 (43)5.2 标准制订的技术路线 (43)6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44)6.1 适用范围 (44)6.2 术语和定义 (45)6.3 监测方案制定 (45)6.4 信息记录与报告 (56)6.5 其他 (57)7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经济成本分析 (57)7.1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经济成本测算 (57)7.2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经济成本分析 (69)《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有色金属工业—再生金属(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1 项目背景1.1 任务来源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要求,支撑国家排污许可制度的实施,进一步规范排污单位自行监测行为,对排污单位开展自行监测活动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在生态环境部的组织下,编制了《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以下简称《总则》)。
为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对再生有色金属工业企业(包括再生铜、再生铝、再生铅、再生锌,下同)自行监测行为的指导,支撑再生有色金属工业排污许可制度的落实,按照生态环境部要求,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根据《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和《总则》等法律规章及相关标准规范,编制了《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有色金属工业—再生金属》(以下简称《指南》)征求意见稿。
《再生铅生产废水处理回用技术规范》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再生铅生产废水处理回用技术规范》编制组2015年8月·目录1任务来源 (1)2标准制订必要性 (1)2.1标准制订的必要性分析 (1)2.2国家及相关主管部门的要求 (2)2.3行业产业政策要求 (3)2.4行业准入条件要求 (4)2.5行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 (4)2.6再生铅行业清洁生产工艺及污染防治技术的最新进展 (5)3主要工作过程 (7)4国内外相关标准研究 (9)4.1国外再生铅生产工艺及废水处理情况 (9)4.2国内再生铅生产工艺及废水处理情况 (9)5同类工程现状调研 (12)6主要技术内容及说明 (18)6.1规范的适用范围 (18)6.2术语和定义 (17)6.3污染物与污染负荷 (17)6.4总体要求 (19)6.5工艺技术设计 (20)6.6主要工艺设备和材料 (26)6.7检测与过程控制 (26)6.8施工与验收 (26)6.9运行与维护 (27)7标准实施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技术分析 (27)7.1环境效益 (27)7.2投资、运行及经济效益分析 (27)8标准实施建议 (28)8.1管理措施建议 (28)8.2实施方案建议 (28)1 任务来源为了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控制再生铅企业污染物的排放。
2014年,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关于转发2014第一批有色金属国家、行业标准(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有色标委[2014]29号文),其中提出了制定《再生铅生产废水处理回用技术规范》(项目编号2014-1390T-YS)标准的任务,由安徽省华鑫铅业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华铂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共同承担该标准的编制工作。
2 标准制定必要性2.1 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分析前几年,中国铅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对再生铅行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附件3《铅冶炼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 制 说 明《铅冶炼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编制组2015年6月—31—项目名称:铅冶炼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项目统一编号:2011-13承担单位: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中南大学编制组主要成员:马倩玲 杨晓松 刘艳丽 邵立南 林星杰、王海鹰柴立元 王庆伟标准所技术管理负责人:姚之茂标准处项目管理人:范真真—32—目录1.任务来源 (34)2.编制的目的和必要性 (34)3.主要工作过程 (36)4.国内外相关标准研究 (36)5 同类工程现状调研 (41)6 主要技术内容及说明 (51)7 标准实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技术分析 (59)8 标准实施建议 (60)—33—1.任务来源2011年5月,环境保护部下达了“关于开展2011年度国家环境技术管理项目工作的通知” (环办函[2011]565号),其中提出了制定《铅冶炼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项目编号:2011‐13)标准的任务,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和中南大学联合承担该标准的编制工作。
任务起止时间为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
2.编制的目的和必要性近年来,我国铅冶炼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精铅生产国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精铅消费国。
2014年全国铅产量422万t,其中矿产铅262万t,再生铅160万t。
我国电解铅主要集中在河南、湖南、云南等省区。
当前,我国铅冶炼传统工艺仍占相当大的比重,相当一部分粗铅仍是采用传统的烧结鼓风工艺产生,此外,铅冶炼工艺还有氧气底吹炼铅法(QSL法)、基夫赛特法、顶吹旋转转炉法(卡尔多法、TBRC法)、富氧顶吹喷枪熔炼法(ISA或Ausmelt法)、奥托昆普闪速熔炼法、瓦纽可夫法、密闭鼓风炉熔炼法(ISP法)等,以及我国自主研发的底吹-鼓风炉炼铅工艺(SKS法)。
从我国及世界的铅冶炼发展趋势上看,传统的烧结鼓风工艺将逐步被淘汰,直接炼铅工艺得以发展。
2.1国内水污染治理的需要铅冶炼工艺复杂,废水排放量大,且含多种重金属和As、F等离子,是典型的重金属废水。
文章栏目: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DOI 10.12030/j.cjee.202009084中图分类号 X703.5 文献标识码 A何艺, 王维, 丁鹤, 等. 《废铅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519-2020)解读及实施建议[J]. 环境工程学报,2021,15(6): 2018-2026.HE Yi, WANG Wei, DING He, et al. Interpret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suggestions of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Pollution Control for Treatment of Waste Lead-Acid Battery (HJ 519-2020)[J].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21,15(6): 2018-2026.《废铅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519-2020)解读及实施建议何艺1,王维2,*,丁鹤1,吴玉锋2,潘德安2,胡华龙11.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北京 1000292.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北京 100124第一作者:何艺(1981—),男,博士,正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技术。
E-mail :heyi@ 摘 要 为促进相关单位对《废铅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519-2020)中各条款的准确理解和执行,梳理了我国废铅蓄电池处理行业的污染排放现状,回顾了标准的编制历程,并结合2009版技术规范进行了比较和解读。
新版技术规范的实施将推动再生铅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进一步提高涉铅危废污染防治水平,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目前,我国精铅初级消费主要为铅蓄电池,消费占比约80%[1]。
据工信部统计[2],2015—2019年,我国铅蓄电池市场总体呈平稳趋势(图1)。
附件铅锌行业规范条件为推进铅锌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行业技术进步,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规范条件。
本规范条件适用于已建成投产的铅锌矿山及利用铅、锌精矿和二次资源为原料的铅锌冶炼企业(不包含单独利用废旧铅蓄电池等含铅废料生产的再生铅企业),是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规范发展的引导性文件,不具有行政审批的前置性和强制性。
一、总体要求(一)铅锌矿山、冶炼企业须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矿产资源规划、环保及节能法律法规和政策、矿业法律法规和政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行业发展规划等要求。
其中,铅锌矿山企业须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
采矿权人应按照批准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初步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进行矿山建设和开发,严禁无证开采、乱采滥挖和破坏环境、浪费资源。
二、质量、工艺和装备(二)铅锌矿山、冶炼企业应建立、实施并保持满足GB/T19001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鼓励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第三方认证。
铅锌精矿产品质量应符合《重金属精矿产品中有害元素的限量规范》(GB20424),铅锭产品质量应符合《铅锭》(GB/T469),锌锭产品质量应符合《锌锭》(GB/T470),其他附属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
(三)铅锌矿山企业,须采用适合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的先进采矿方法,优先采用充填采矿法,尽量采用大型先进设备,提高自动化水平。
选矿矿石处理能力应不小于矿山开采能力。
根据矿石种类和成分,采用先进适用的选矿工艺,提高选矿回收率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四)铅冶炼企业,粗铅冶炼须采用先进的富氧熔池熔炼-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或富氧闪速熔炼等炼铅工艺,以及其他生产效率高、能耗低、环保达标、资源综合利用效果好、安全可靠的先进炼铅工艺,并需配套烟气综合处理设施。
不得采用国家明令禁止或淘汰的设备、工艺。
鼓励矿铅冶炼企业利用富氧熔池熔炼炉、富氧闪速熔炼炉等先进装备处理铅膏、冶炼渣等含铅二次资源。
(五)锌冶炼企业,硫化锌精矿焙烧工艺单台流态化焙烧炉炉床面积须达到100平方米及以上,并需配套完整的锌冶炼生产系统及烟气综合处理设施。
再生铅行业规范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附件再生铅行业规范条件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规范、引导再生铅行业绿色发展,制定《再生铅行业规范条件》。
本规范条件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台湾、香港、澳门地区除外)以废铅蓄电池为主要原料的再生铅企业。
一、项目建设条件和企业布局(一)新建、改建、扩建再生铅项目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本地区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相应的环境保护规划(行动计划)、强制性国家标准等要求,限制盲目扩张。
(二)严禁在禁止开发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区域、非工业规划建设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控制区、因铅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不能稳定达标区域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再生铅项目。
新建再生铅项目应布局于依法设立、功能定位相符、环境保护基础设施齐全并经规划环评的产业园区内。
现有再生铅企业应逐步进入产业园区内。
建设再生铅项目时,厂址与危险废物集中贮存设施与周围人群和敏感区域的距离,应按照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且不少于1公里;含有铅蓄电池生产项目的,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要求。
二、生产规模、质量、工艺和装备(一)废铅蓄电池预处理项目规模应在10万吨/年以上,预处理-熔炼项目再生铅规模应在6万吨/年以上。
(二)再生铅企业应建有完备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再生铅及铅合金锭产品必须符合国家发布的相关标准规定。
(三)对于含酸液的废铅蓄电池,再生铅企业应整只含酸液收购;再生铅企业收购的废铅蓄电池破损率不能超过5%。
再生铅企业应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01)中的有关要求,应采用自动化破碎分选工艺和装备处置废铅蓄电池,禁止对废铅蓄电池进行人工拆解、露天环境下破碎作业,严禁直接排放废铅蓄电池中的废酸液。
企业预处理车间地面必须采取防渗漏处理,必须具备废酸液回收处置、废气有效收集和净化、废水循环使用等配套环保设施和技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20年第7号——铅锌行业规范条件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日期】2020.02.28•【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20年第7号•【施行日期】2020.03.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原材料工业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20年第7号为进一步加快铅锌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铅锌行业技术进步,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和节能环保水平,推动铅锌行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制定《铅锌行业规范条件》,现予以公告。
附件:铅锌行业规范条件工业和信息化部2020年2月28日附件铅锌行业规范条件为推进铅锌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行业技术进步,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规范条件。
本规范条件适用于已建成投产的铅锌矿山及利用铅、锌精矿和二次资源为原料的铅锌冶炼企业(不包含单独利用废旧铅蓄电池等含铅废料生产的再生铅企业),是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规范发展的引导性文件,不具有行政审批的前置性和强制性。
一、总体要求(一)铅锌矿山、冶炼企业须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矿产资源规划、环保及节能法律法规和政策、矿业法律法规和政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行业发展规划等要求。
其中,铅锌矿山企业须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
采矿权人应按照批准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初步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进行矿山建设和开发,严禁无证开采、乱采滥挖和破坏环境、浪费资源。
二、质量、工艺和装备(二)铅锌矿山、冶炼企业应建立、实施并保持满足GB/T19001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鼓励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第三方认证。
铅锌精矿产品质量应符合《重金属精矿产品中有害元素的限量规范》(GB20424),铅锭产品质量应符合《铅锭》(GB/T469),锌锭产品质量应符合《锌锭》(GB/T470),其他附属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
(三)铅锌矿山企业,须采用适合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的先进采矿方法,优先采用充填采矿法,尽量采用大型先进设备,提高自动化水平。
再生铜铝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再生铜、铝、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4-2015)修改单(征求意见稿)为进一步完善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我部决定修改《再生铜、铝、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4-2015),增加“4.3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内容如下:4.3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4.3.1一般地区无组织排放控制4.3.1.1物料(含冶炼渣)运输、储存与转运a)运输产生粉尘的物料,其车辆应采取密闭、苫盖等措施。
厂区道路应硬化,并采取洒水、喷雾等降尘措施。
再生铅运输车辆出厂前应清洗车轮,或采取其他控制措施。
b)产生粉尘的物料应储存在有硬化地面的料棚或仓库中。
c)产生粉尘的物料转运点、落料点应设置密闭罩,并配备除尘设施。
4.3.1.2再生金属生产a)废有色金属原料的预处理(拆解、破碎、分选、清洗、烘干等)应在封闭厂房中进行。
破碎、分选、烘干等产生粉尘的工序应设置集气罩,并配备除尘设施。
再生铅的预处理应在负压区域操作。
b)辅料制备、配料工序产尘点应设集气罩,并配备除尘设施。
c)熔炼、精炼、熔铸工序的操作应在封闭厂房中进行。
再生铅的熔炼、精炼、熔铸工序的操作应在负压区域进行。
冶炼炉的加料口、出料口应设置集气罩,并配备除尘设施。
d)电解槽面应设置集气罩并配备除尘设施。
再生铅的电解应在负压厂房中进行。
e)再生铅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溜槽应密闭。
4.3.2重点地区无组织排放控制4.3.2.1物料(含冶炼渣)运输、储存与转运a)运输产生粉尘的物料,其车辆应采取密闭、苫盖等措施。
厂区道路应硬化,并采取洒水、喷雾等降尘措施。
再生铅运输车辆出厂前应清洗车轮及车身,或采取其他控制措施。
b)产生粉尘的物料应储存在密闭料仓或封闭式建筑物中。
c)产生粉尘的物料转运点、落料点应设置密闭罩,并配备除尘设施。
4.3.2.2再生金属生产再生金属生产的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与一般地区相同。
4.3.3生产工艺设备、废气收集系统以及污染治理设施应同步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