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逼雅虎董事会让步 新CEO望网络服务带来转机
- 格式:pdf
- 大小:455.91 KB
- 文档页数:2
雅虎杨致远把微软当杀猪屠夫(职场经验)就在刚刚过去的10月,杨致远说:“我是领导雅虎最佳人选”。
但实际上,从杨致远对GOOGLE和微软的左顾右盼来看,他早已经准备把雅虎卖掉,只不过是想卖个好价钱,仅此而已!据国外媒体最新报道,雅虎CEO杨致远周三表示,愿意把雅虎出售给微软。
杨致远今天在旧金山召开的“Web2.峰会”上称:“我相信,微软当前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收购雅虎。
”杨致远发表此番言论正值雅虎与谷歌的搜索合作协议破产之际。
谷歌周三宣布,由于美国司法部的阻挠,已决定放弃与雅虎签署的搜索合作协议。
曾流行一种说法,说企业家对企业有三种看法。
一是把企业当“老婆”来养,别人不能碰,股权100%是自己的;二是当“儿子”来养,别人可以碰,可以分一点股权;三是把企业当“猪”来养,合适的时候拿出去换钱,即用股权来换取发展急需的现金。
仅仅几个月,杨致远的态度来了个180度转弯?在我看来,他并没有转化态度。
虽然一直宣称有能力带领雅虎继续向前,但杨致远眼中,雅虎也只是一家企业,也许和很多企业家一样,把企业当猪来养,当初不卖不过是想养肥再杀,虽然当时雅虎这头“猪”已经很肥。
既然把雅虎当成猪,那么微软或者GOOGLE不过是屠夫,一卖一买,嘻!2月1日,微软宣布洽购雅虎。
5月4日,微软放弃收购雅虎。
6月13日,雅虎宣布终止与微软所有谈判。
而微软之所以放弃收购,很多人,至少雅虎的大股东伊坎是这样认为的。
今年5月中旬,伊坎发动了旨在促成微软收购雅虎的代理权争夺战。
他提名了十位雅虎董事候选人,希望用他们取代现有雅虎董事会,以推动雅虎接受微软每股33美元、总价值475亿美元的收购报价。
伊坎采访中指责杨致远和雅虎董事会在考虑微软收购要约时态度虚伪,采取种种成本高昂的手段阻挠这一交易。
伊坎称,他计划发表公开声明,着重指出对杨致远和董事会的担忧。
伊坎称:“杨致远和雅虎董事会在这种情况下筑沟自守的程度令人吃惊。
”很多人认为杨致远当时不愿意放弃代理权,所以拼命固守。
尹一丁为剑桥大学嘉治商学院企业战略和营销系博士尹一丁/文在高科技行业,成功往往是失败之母。
多少曾经的王者因满足于一时的成功,最终被淘汰。
雅虎正是这样的企业。
其从创立伊始就没有立下引领高科技行业的长线战略,而将自己定位于媒体公司,这种平庸的志向直接注定了雅虎今天的没落。
雅虎之殇:走向末路的昔日猛虎1994年,大名鼎鼎的雅虎由美籍华人杨致远和他在斯坦福大学的博士生同学戴维·费罗(David Filo)在硅谷创立。
它最初只是一个引导互联网用户访问各类流行网页的目录。
因为目录极受用户欢迎,杨致远和费罗决定退学成立公司以把握商机,从此开始了他们的雅虎传奇。
上世纪90年代后期,雅虎飞速发展,在目录的基础上逐步加入搜索、电邮、新闻和娱乐等功能,最终演变成为一个综合性的门户网站。
2000年初,雅虎进入其黄金时代,成为互联网领域无可争议的霸主,股价曾一度高达120美元,辉煌一时。
杨致远也因此名震天下,成为全球华人的楷模。
但也从那时起,雅虎开始显露疲态。
2001年,互联网泡沫的破碎使其遭受重挫,股价一路狂跌至4美元。
其后,虽然雅虎积极寻求复兴,也确有短期的良好成长势头,但总体表现一路下滑。
2011年,雅虎在其曾占绝对优势的显示广告领域被Facebook 首次反超,而在增长迅速的搜索类广告领域,又被谷歌远远抛在了后面。
近几年,雅虎的股价一直在10-20美元之间徘徊,频繁换帅也难挽颓势。
即便几经沧桑,今天的雅虎仍是互联网巨人,2012年实现利润40亿美元,按其全球14000名员工计算,人均创利28.57万美元;虽有来自谷歌、Facebook等企业的强大挑战,仍保有了全球每月7亿人次的浏览量。
2012年7月,谷歌的女强人玛丽莎·梅尔(Marissa Meyer)开始执掌雅虎帅旗。
梅尔在谷歌的成就有目共睹,雅虎在其带领下似乎能够如当年一度衰落的IBM和苹果一样重振雄风。
但事实上,已是外强中干的雅虎正在走向末路。
惊喜之后是担忧——阿里巴巴鲸吞雅虎中国带来的思考
刘冰
【期刊名称】《科技智囊》
【年(卷),期】2005(000)009
【摘要】早在盛大大规模收购新浪之前.就有人预测位处在中国互联网第一梯队的各大企业不会在2005年的资本市场中保持沉静.同等量级之间的大型收购将在本年度发生。
【总页数】2页(P75-76)
【作者】刘冰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626.5
【相关文献】
1.1+1能否大于2?--阿里巴巴鲸吞雅虎中国带来的思考 [J], 刘冰
2.雅虎中国新路——马云接手一年之后的雅虎中国将走何种路径? [J], 董晓常
3.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启示录 [J], 杜荣飞
4.阿里巴巴并购雅虎中国实例分析 [J], 牛东旗;林淼
5.期待继石油之后伊朗为世界带来天然气惊喜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8年2月1日,微软宣布以446亿美元(现金和股票各占一半)收购雅虎的全部流通股,摊薄后相当于收购价格为每股31美元,较雅虎股票1月31号的收盘价(19.18美元)溢价62%。
尽管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在给杨致远的信函中表示,希望与雅虎管理层、董事会以及股东密切合作,争取并购工作能在今年下半年完成,但是,杨致远认为微软极大低估了雅虎的价值,包括雅虎的全球品牌、庞大的全球受众、在广告平台方面的大量投入、未来发展前景、自由现金流、潜在的盈利能力,以及在全球的投资等等。
很多分析师认为,“杨致远这是要微软提高收购价格,他的目标价位至少为560亿美元,合每股40美元。
”双方一直在并购价格上角力,到了5月4日,当鲍尔默主动将收购价增至每股33美元,杨致远将底线划在每股37美元后,鲍尔默的耐性被彻底击垮,微软正式宣布放弃收购。
5月19日,鲍尔默再次向雅虎提交一份替代方案,希望收购后者的互联网搜索业务。
但杨致远于6月12日与谷歌签署了一项非排他性搜索广告合作协议。
该合作看起来每年可为雅虎带来8亿美元的收入。
把宝押在了与谷歌合作上的杨致远宣布终止与微软所有的谈判。
成功摆脱了微软的纠缠后,杨致远用“很骄傲”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但2008年11月5日,谷歌却宣布取消与雅虎的广告业务合作计划。
进退两难的杨致远无奈于11月5日举行的一个Web2.0峰会上向微软示好:“只要出价合理,被微软收购仍然是雅虎的最佳选择。
”对此,鲍尔默在两天后语气强硬地答复:“收购雅虎已经是过去时,微软已经拥有了一些有意义的东西,但绝不是雅虎!”一些对杨致远拒绝微软“橄榄枝”始终怀有异议的投资者的怒火终于找到了发泄的理由。
他们认为,在“百日复兴”计划无效后,与微软的交易完全可以让雅虎走出困境,但杨致远却错误地选择了谷歌,以为这样就能既避免公司重组的命运,又可以获得稳定的资金收入。
但实际上,稍微有些头脑的人都知道,与谷歌的合作根本无法通过美国司法部的反垄断审查。
雅虎、阿里巴巴并购真相1. 雅虎的问题2003年,雅虎收购了当时中国最大的搜索公司3721,并将雅虎中国的业务交由3721团队管理,本土化策略让雅虎的搜索业务在中国领先Google。
据iResearch-艾瑞市场咨询报告,在2004年中国搜索引擎搜索流量市场份额中,百度为33.1%,“雅虎系”(雅虎中国、3721、一搜)为30.2%,Google为22.4%。
但是,双方的合作并不愉快,据媒体报道,原3721团队认为雅虎中国在经营决策权和资金使用上受到雅虎总部过多限制,错失追赶百度争夺中国搜索市场老大的机会。
2005年初,原3721公司团队公开向雅虎“酋长”杨致远抛出了两难的问题:要利润还是要发展。
欧美各地雅虎的门户都是当地第一,在日本和台湾雅虎更成功卡死Google,赶走eBay。
但在中国,即时通讯是QQ和MSN的天下;无线增值业务被Tom、新浪和QQ瓜分;广告被新浪、搜狐和网易围占;在线游戏是盛大、网易和第九城市的地盘。
雅虎在中国苦苦耕耘七年,在互联网赚钱的业务之中只有搜索占到了一席之地,并面临百度和Google的强大竞争压力。
如果不想退出中国这个最有潜力的市场,雅虎该怎么办?在2005年初发生的“盛大入主新浪”的股权之争中,新浪曾设臵“毒丸计划”并寻找“白衣使者”救驾,当时市场传闻杨致远曾考虑出手“救援”新浪,实现自己门户老大的愿望。
但是,这一传闻最终没有得到证实。
2. 阿里巴巴的忧虑2003年,阿里巴巴创办淘宝网,在赢得B2B(企业间电子商务)市场后,进军C2C(个人间电子商务)。
淘宝诞生之初,几乎被扼杀于摇篮之中,国际电子商务巨头eBay 靠支付双倍广告费用在新浪、搜狐、网易、Tom等大型网站“封杀”淘宝。
不得已,淘宝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作战方式,在中小网站广设弹出式网页,同时借力站台、灯箱和车身广告,展开线下宣传。
一系列的营销创新后,淘宝赢得了生存。
2005年10月,淘宝首次公布成交业绩称,其市场份额已超过60%;易观国际的报告也显示,2005年前三季,淘宝占据了57%的市场份额。
罗鸿鹄与阿里巴巴(罗鸿鹄雅虎)近日,罗鸿鹄与阿里巴巴的关系引发了广泛关注。
作为雅虎的创始人,罗鸿鹄曾在阿里巴巴拥有一定的股权。
但随着阿里巴巴的发展壮大,罗鸿鹄逐渐退出了阿里巴巴的股东行列。
不过,最近罗鸿鹄与阿里巴巴的互动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据悉,最近罗鸿鹄又开始了与阿里巴巴的合作。
这次合作的方向是电商方面。
罗鸿鹄表示,他非常欣赏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
他希望能够与阿里巴巴一起探讨电商领域的新发展,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购物体验。
阿里巴巴方面也表示,他们非常欢迎罗鸿鹄的加入。
阿里巴巴认为,罗鸿鹄在互联网领域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见解,他的加入必将为阿里巴巴带来新的动力和灵感。
事实上,罗鸿鹄与阿里巴巴的合作不是第一次。
在过去的几年中,他们曾经有过多次的合作。
例如在2014年,罗鸿鹄曾经与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合作,推出了一款名为“淘宝特供”的产品。
这个产品主要面向的是高端消费者,提供了一系列优质的商品和服务。
此外,罗鸿鹄还曾经在2016年出席了阿里巴巴的年会,并且发表了演讲。
在演讲中,他对阿里巴巴的发展进行了赞扬,并且提出了一些有关互联网未来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可以说,罗鸿鹄与阿里巴巴的合作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阿里巴巴可以借助罗鸿鹄的经验和见解,为自己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而罗鸿鹄也可以借助阿里巴巴的平台,为自己的事业开拓新的领域。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这都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合作。
总之,罗鸿鹄与阿里巴巴的合作将为电商领域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希望这种合作能够持续下去,为我们的购物体验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舒适。
阿里巴巴与雅虎股权之争——国内支付企业发展前景甘肃省中医院信息科滕璐灵摘要近年来有关阿里巴巴控制权的问题引发业内关注。
自2005年阿里巴巴和雅虎进行并购交易后,几年后在两个企业各自发展的进程中由于许多决策上的分歧最终导致阿里巴巴与雅虎之间的股权之争。
从而反映出国内IT企业相关支付业务的发展将成为未来电子商务发展的重中之重,关乎到一个企业的生死成败。
关键词电子商务支付企业支付牌照五年前,雅虎与阿里集团进行了10亿美元的大交易,自此阿里巴巴与雅虎联系在了一起,2010年两个企业因种种原因产生了股权之争,争议重点就在于支付宝所有权。
由此可以看出支付业在未来电子商务发展领域所占据的重要席位。
一、两个企业的背景简介阿里巴巴:中国最大的网络公司和世界第二大网络公司,是由马云在1999年一手创立企业对企业的网上贸易市场平台。
2003年5月,投资一亿元人民币建立个人网上贸易市场平台——淘宝网。
2004年10月,阿里巴巴投资成立支付宝公司,面向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推出基于中介的安全交易服务。
阿里巴巴在香港成立公司总部,在中国杭州成立中国总部,并在海外设立美国硅谷、伦敦等分支机构、合资企业3家,在中国北京、上海、浙江、山东、江苏、福建、广东等地区设立分公司、办事处十多家。
雅虎:是美国著名的互联网门户网站,20世纪末互联网奇迹的创造者之一。
其服务包括搜索引擎、电邮、新闻等,业务遍及24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超过5亿的独立用户提供多元化的网络服务。
同时也是是一家全球性的因特网通讯、商贸及媒体公司。
二、事件起因与主要焦点2005年8月11日,阿里巴巴和雅虎的交易是中国互联网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一起并购,阿里巴巴和雅虎在北京签署合作协议,阿里巴巴获得雅虎10亿美元投资,同时收购雅虎中国全部资产以及雅虎品牌在中国无限期使用权。
而雅虎在阿里巴巴得到40%的股份、35%的投票权(5年后股权和投票权匹配)。
当时阿里巴巴不缺现金,但是这笔钱对其自身的发展至关重要,它让阿里巴巴发展速度更快,淘宝和支付宝在2006年把eBay赶出中国,然后才有2007年的阿里巴巴上市。
Communicatio ns World Weekly在近日举办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乔布斯高调发布了iCloud 云服务,并将它称为苹果的“下一个伟大远见”。
据悉,在iCloud 服务中,当用户对使用苹果iOS 系统的移动设备进行充电时,系统会自动将用户的文档、购买的音乐、应用程序、照相簿和系统设置等进行云端备份,再自动推送到用户的所有设备。
笔者认为,iCloud 是苹果公司抢夺终端市场龙头交椅的关键利器,苹果布局iCloud 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目的。
首先,重新定义终端内涵外延。
在移动终端快速成长、台式计算机逐步衰退的今天,计算机和手机之间的界线已经越发模糊,以往手机只能用于通信的“条条框框”已经被彻底打破,而手机的可移动性和便捷性更让传统台式计算机和便捷式计算机难以企及。
由于手机智能操作系统的不断推陈出新,原来苹果公司操作系统上的优势已经被竞争对手逐步赶上,苹果只有将竞争层次从原来的“终端性能+外观”到“终端操作系统+应用”,再提升至目前的“客户体验+综合服务”的层次,才有望继续保持领先。
其次,用封闭式的泛终端云服务对抗的“群狼战术”。
尽管乔布斯也承认的诞生必将降低M 的地位,但这种牺牲对于占领未来市场却是值得的。
iCloud 的交互性、实时性、智能性以及处处用心打造的用户体验,让苹果公司的各种终端可以随时随地地互动起来,让客户无需学习复杂操作即可“傻瓜式”地在不同终端上享受无缝服务。
尽管依旧采取了封闭式的运营策略,但iCloud 应用却让不同的苹果终端能够发挥到极致,这一点是目前Andr oid 的“群狼战术”所无法比拟的。
而且,采用封闭式运营策略也有助于促进用户购买更多的苹果产品。
再次,最大限度地释放用户需求。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谁能够让用户更好、更快、更充分地释放需求,谁就能够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苹果公司对客户的使用行为进行拆解和分析之后,又很好地通过iCloud 进行整合,目的就在于抢占客户的需求释放通道。
雅虎的致命伤作者:吴玮来源:《中国计算机报》2011年第36期“我很悲伤地告诉你们,我已被董事会主席电话通知被解雇。
与你们工作是我的荣幸,祝你们一切顺利。
”当卡罗尔·巴茨9月6日下午在员工备忘录写下这段话时,她已经不再是雅虎的CEO了。
雅虎董事会辞退巴茨后,并没有马上任命正式的接替者,而由财务总监莫斯担任过渡期的CEO,这被认为雅虎董事会正在考虑出售雅虎部分甚至全部资产。
巴茨被解雇,被投资者视为利好。
在她去职的第二天,雅虎股价从前一天的12.9美元上涨至近14美元,收市上涨5.43%。
曾经不可一世的雅虎,今天进入如此窘迫的境地,究竟是什么原因?曾经的辉煌成羁绊1995年,杨致远和大卫·费罗共同创办了雅虎公司,开展网上信息检索服务。
由于当时能够提供免费信息检索服务的公司寥寥无几,雅虎很快获得成功。
当年秋天,雅虎的阅读量达到每天300万页,每周2100万页。
到1996年春,每周阅读量已达4200万页,年底达到每周1亿页。
1996年第二季度末,每天已经有200万网民造访雅虎,累计每天1400万次,其中有75%是回头客。
由于雅虎的日平均访问量在当时无人可及,雅虎逐渐得到网上广告客户的认同。
截止到1997年底,雅虎已拥有1700家客户,而在1996年初,雅虎的客户只有112家。
与此同时,雅虎收入也翻了三番。
此后几年,雅虎访问量依然增长很快,股价也节节飙升。
1996年以来,雅虎的股票已历经三次拆股,从每股13美元增至1999年4月1日的每股168美元。
1999年,雅虎全年收入增至5.89亿美元,盈利达到6110万美元。
然而,进入新世纪,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灭,所有互联网公司都遭遇到成立以来最沉重的打击,雅虎也未能幸免。
2000年,雅虎在股价创下237.5美元历史最高值后,开始急转直下。
不仅如此,由于对广告收入的过分依赖,雅虎一度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2001年第一财季,雅虎销售收入同比锐减42%,仅为1.8亿美元,其市值从最高峰猛降92%,跌到110亿美元。
(这是中央台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观察”栏目昨天对我的采访,)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观察》报道,雅虎及阿里巴巴15日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将努力解决由支付宝资产转移事件所产生的问题和纠纷,但纠纷何时能见分晓双方并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阿里巴巴和雅虎的纷争目前导致支付宝麻烦缠身,联华OK卡明确拒绝了跟支付宝的合作,支付宝与京东商城的合作关系也陷入停滞。
阿里巴巴和雅虎之间关于支付宝股权变更的纷争一直处在舆论的漩涡之中,阿里巴巴CEO马云上周六在公开场合指责雅虎说话不算数,理由是去年和雅虎洽谈股权回购问题时本来谈得非常好,雅虎已经同意,但在拿出具体方案的关键时刻雅虎又终止了谈判。
马云还一再辟谣说,大股东雅虎声称不知道支付宝股权拆分的事,并且称董事会并没有批准,这样的事情有谁会相信呢?细细梳理阿里巴巴和雅虎的恩怨情仇得从六年前说起。
当时雅虎虽然已经过了巅峰时期,但依然相当强势,淘宝网和支付宝不过刚刚崭露头角,此外,整个阿里巴巴集团的收入甚至还没有跨过一亿美元的门槛。
然而时过境迁,阿里巴巴和雅虎的实力强弱已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阿里巴巴集团认为自己的价值已经超过了500亿美元,几乎是雅虎目前市值的两倍,这时5年前约定的格局让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感到无法接受。
支付宝作为近年来最具成长性的产品是阿里巴巴和雅虎眼中的肥肉,围绕支付宝的一场股权争斗不断升级,被媒体戏称做“雅巴”之争的纷争能否取得圆满结局呢?经济之声特约观察员、资深媒体人刘兴亮进行了评论。
主持人:雅虎和阿里巴巴的争论一直在持续当中,而且这场争论还殃及到了支付宝,现在他跟银行以及其他企业的合作也陷入了僵持的局面。
首先您能不能帮我们梳理一下,陷入这场纠纷的雅虎、阿里巴巴和支付宝这三方目前各自都处在什么样的困境当中?刘兴亮:这次纠纷表面上的导火线是由于支付宝引起的。
现在正在颁发第三方支付牌照,由于国家有相关规定,如果想获得牌照必须把外资清理出去,所以说阿里巴巴就通过支付宝这个问题实际想玩一石二鸟,首先让支付宝顺利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第二,借这个事情理清楚跟雅虎之间的关系,因为阿里巴巴跟雅虎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
十年后曝光,阿里巴巴与雅虎并购案背后的故事导语:2005年,参加我们南加州活动最耀眼明星是李彦宏,及正在美国合并IBM 之PC业务的杨元庆。
Sophia Liu在硅谷学习、工作和生活已有20年时间。
她是常春藤商研院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长,也是美国认证商业咨询师,10多年前她曾担任风险投资银行Woodside Capital Partners副总裁,负责公司融资,并购,兼并和资本扩展业务,当时年薪已达6位数美金收入。
之后她离开大公司,进入当时在硅谷创办不久的华源科技协会(HYSTA),任执行总监。
她任职期间,硅谷华源协会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型华人协会,提升并拓展为内地留学生在美最具权威性,专业性的创业协会组织。
2005年她作为主要负责人,组织举办了华源协会第一届中美IT高峰首脑会议,到场重磅级中美企业家达100多人。
2006年,华源协会年度会议被ABC国际新闻视频媒体报道。
而正是这次会议上,成功地促成了著名的阿里巴巴(Alibaba)并购雅虎中国的10亿美元交易。
目前Sophia女士致力于硅谷创业,她创办的“创业蝴蝶”是美国第一家由华人创立、向女性创业者提供线上线下服务教育辅导平台。
该平台针对女性创业特点,为创业者提供个性化1对1网上辅导、三个月创业课程学习,以及暑期两个星期密集课程等多种选择。
以下是Sophia女士口述整理:当下创业界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一提到创业者,人们脑海里出现的99%是男性形象,似乎这更像是一个男性特有职业。
而创业蝴蝶的创立,就是要改变这样一个局面,专注致力于女性创业者培养和扶持。
事实上,女性创业者有其得天独厚条件。
我本人是从2005年开始第一次创业的。
我当时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抉择:是继续到大公司做工程师,安心拿着丰厚的六位数薪资上班;还是另辟蹊径,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最后,我决定应聘到华源科学技术协会,一个非赢利机构做社区服务,没有任何福利待遇的情况下,拿着大学生暑期打半工的工资,成为该非赢利机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专职人员。
微软收购雅虎事件始末根据新华网、计世网等文献整理,截止于2008年5月4日微软宣布放弃收购微软收购雅虎的事情,闹了很久了。
微软在2008年2月1日对外宣布将以446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雅虎。
微软计划以一半现金、一半股票的方式完成这一交易,雅虎股东可以选择获得现金,还是固定数量的微软普通股。
微软的收购报价较雅虎1月31日的收盘价19.18美元溢价62%,计划于2008年下半年完成收购。
这一收购要约遭到雅虎董事会的拒绝,理由是公司价值被低估。
资料图片打破沉默微软和雅虎非正式会谈北京时间3月1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周四,美国CNET网站的一名博客引述消息人士透露说,微软公司和雅虎公司已经停止了沉默,开始进行非正式的会谈。
透露这一消息的博客名字叫做DawnKawamoto,他引述的消息人士没有具名。
据称,雅虎公司和微软公司目前正在进行接触,谈论收购事宜。
消息人士说,和之前相比,雅虎公司表现出一些愿意接触和谈判的意愿。
这位消息人士说,微软公司一直认为,雅虎公司方面不会向微软发出正式的拒绝信。
这位消息人士说,两家公司的非正式谈判是否有了成果,目前还不得而知。
这一消息和微软公司首席执行官鲍尔默不久前的表态相一致。
在汉诺威电脑展上,鲍尔默表示,在有关收购事宜方面,微软公司和雅虎公司之间有一系列的对话。
另外一位消息人士周四表示,如果微软公司和雅虎公司之间的接触已经很深入,那么微软应该早就对外公开消息了。
上周,雅虎公司宣布将把股东提交新董事成员名单的日期往后推迟。
业界认为,雅虎此举是在避免和微软公司陷入一场代理人大战,同时给微软更多时间提出更好的收购方案。
(搜狐IT)雅虎预期2010年营收88亿美元重申微软报价低北京时间3月18日,据国外媒体报道,雅虎在周二发布了该公司三年计划。
雅虎表示,未来三年公司的业绩仍将会超过华尔街分析师的预期。
雅虎试图借此来使投资人信服,微软对雅虎的收购价格确实低估了公司的真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