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文华堂题_款画跋及晋府钤印_徐邦达
- 格式:pdf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3
中国(含明\清)瓷器款一览表款识一览表年代铭款内容秦右司空婴左司高瓦左贝右齐都昌寺水咸阳市于咸阳成(城)申安陆市亭栎市杜亭咸亭阳安驻器咸亭芮柳婴三国赤乌十四年会稽上虞师袁宜作西晋先姑坤一枚紫是会稽上虞范休可作者也紫是鱼浦七也东晋罂主姓黄名齐之朱唐张何陈李赵冯庞庞家陈家陈琪李十造罗锡章王徐马朱红上大姜千示永合平项记阮记柴记朱伯远作杜家花枕裴家花枕元家记卞家小口天下有名郑家小口天下第一丁道刚作瓶大好徐家沉丙午岁造蒋应宋奉华凤华聚秀禁苑德寿慈福赵家吴舒家记陈家印记陈家号记段家合子记家国永安元丰治阍赵家枕永记熙宁四年三月十九日书刘家印号郭立谢许段蔡吴汪蓝朱徐程张余陈潘汪家记正李十哥小四玄壶吴六郎政和七年二月初五日吴惠成丘小六泥颐草堂先生雕造成功夫后山颐草堂雕造功夫周家公夫练八郎公夫林立林罗军魏仁皓项里马永千上赵家王童呈赵和吉思刘杨惠同田李宋褚柳金苏崔郭马孔何花纪刘五盘子梁四个梁四莫三郎梁伍任周莫一莫十莫一立陈三文三林四刘四李伍李六李九欧二欧小二区二龙二龙六程八黎司小二小三小六小七二金而知李公造李小一蒋四蒋小八蒋子弟供舍张一赵小二陈立崔十四刘十好七封立木肖小田洪立洪四本小本重刘立绍圣四年四月十六日钟表博士谨记九政自造火元丰六年八月十九日元越一盘秦文殿迪功郎浮梁县丞臣张昂措置监造丘小六泥房乔位龙李小翁朝真归牛东宫辽孙徐杜金张家造赵家造刘家造张家枕张家记张家窑张大家造张大家枕古相张家造王氏寿明王氏天明漳滨逸人制佛光普渡大安二年张泰造大定二年六月六日家造刘三公瓦底于三叶子成泰和二年八月六三日亡过崔仙奴元使司帅府公用至正拾壹年七月二十九日小河东陈家亲造张家造古相张家造李家造王家造相地张家造滏源王家造滏源陈家造滏源常家造张高仲夫项正项宅正窑元字染拾叁号匠元祖郭家大枕已酉年九月十五小宋自造香炉一个岁次大元国至大元年四月初拾记汾阳琉璃待诏任瑭成造刘大使宅凌氏用明天顺天顺七年大同马氏明正德吉府上用何玉清造明嘉靖天宫制鼎朱府晋府璞会上用晋府造用藩府上用藩府佳器郝府佳器秦府秦府典膳所秦府典膳所乙丑年造长府制造长府造用赵府制造赵府制用黔府腆善所茶房大茶房外膳房内膳房松柏草堂滋树堂东书堂玉泉德记陈文显造陈守贵造陈守钊造程自造邓奎自造程氏自造程景自造吴文自造唐比自造刘信嘉靖年制乐平嘉靖年西谷制明万历万历年制德府造万历年德府造德府造用青萝馆用太和王府万历年制纯思堂用万历年制纯忠堂用万历丁亥年造黔府应用万历乙亥黔府制用玄荫堂制芝兰室博物斋藏京兆郡寿房记灌园督造沈氏仙关吴震青华仙子吴震宣窑程玉梓造荆桂少溪紫芝主人监制明天启王远选造天启年米石隐制天启三年唐氏制仁波佳制少溪置用明崇祯丛菊斋雨香斋白玉斋博古斋仿古斋以德堂吾斋旷府佳器甲戌孟春赵府造用王远监造明顾氏石林三槐李氏清河制造张明工夫陈粤彩杨升可松何朝宗何朝宗印张寿山陈伟之印林学宗印林朝景林氏子信冶仙之文荣文荣雅制明师清顺治望仙楼百花斋百花斋制梓桑轩制种玉堂许世文元公制清康熙复香轩之清制中和堂制怡怡堂制应凡堂制兆余堂制兆玉堂制瑞庆堂制应德堂制怡德堂制庆云堂制碧云堂制玉宝堂制玉桂堂制会元堂制兴元堂制永裕堂制清荫堂制碧芳堂制碧玺堂制友于堂制昆碧堂制淡宁常制芝兰堂制谦牧堂制敦睦堂制绍闻堂制东壁堂制御赐纯一堂珍藏御赐纯一堂景洁堂俭师堂王辰堂百子堂希范堂松年堂松柏堂制玉海堂制美玉堂美玉堂制朗润堂三元堂制永兴堂制聚兴堂制荣锦堂制尚志堂来雨堂博古制益友堂博古制恒丰堂博古制嗣德堂制春辉堂春晖草堂秋辉堂淡宁堂慎德堂制慎德堂博古制珍玉堂制世恩堂制庆恩堂制全庆堂制衍庆堂制世锦堂制紫荆堂紫荆堂制敦仁堂晖吉堂琳玉堂制光裕堂制北庆堂制惟善堂制心逸堂德星堂仙鹤堂欢乐堂制应孔堂制玉清堂松轩制升祥轩玉清制彩玉堂颖川堂绍闻堂德馨堂制德馨堂天宝堂制天水堂制台衡堂制留耕堂制绿荫堂佩玉堂佩玉堂制篆漪堂恒兴美玉堂制通德堂制正玉堂制宁俭堂清玩桂育堂制益友鼎玉堂制吉庆堂制书锦堂居敬堂聚顺美玉堂制大树堂制奇玉堂制昭玉堂益友堂制永和堂制同顺堂制枢府式仿枢府宣和碧玉堂制安素草堂嘉善堂仿古制留耕堂仿古制听松堂仿古制白云堂仿古制慎德堂仿古制天琛堂仿古制全庆堂仿古制怡玉堂制草阁文山阁远山阁云苍阁张家湾梓阁松石斋还古斋宣和式问心斋丛菊斋集雅斋制拙存斋乾惕斋芝润斋制笔花斋制寿古斋制宿云斋容斋金兰斋制芝兰斋制芝兰斋制玉兰斋玉兰斋选式制天禄书斋调鹤闲轩清赏应德轩博古制复香轩玉清制杏林轩红蕉轩印月轩制安吉居制问清居制彩云轩应德轩常丰轩珍玩器文翰斋清玩杏林轩珍玩光裕堂珍玩制玉堂美器青云斋佳玩玉堂佳器瑞麓山房佳制三益之珍雅制兆庆堂清雅制兆余堂清雅制三友雅制魁元雅制魁元仿古雅制永香轩玉清制瑞麓山房监制逸居云居青云居木石居木石居仿古制玉石居水云居竹石居石居风流宰相家萃友苑制张宅佳器莲峰寺记漱玉亭怡德堂玉石制萃文苑海岳家藏绿荫堂器春育主人珍藏商山仿古善山仿古峰霞山人渭水渔翁中山人程子受(眉公)吴仲兴晓山主人世东海鼎臣雪庵卉庵西园璞庵宋药州两来正记文如壁清雍正谦牧堂制立本堂制世恩堂制谦牧堂制曙光堂制正顺堂制浩然堂浩然堂制裕堂制守易堂百露堂庆宜堂制养和堂制精雅堂制燕喜堂制敦复堂敬恩堂园明堂东园堂希范堂俭宁堂清玩世经堂大明嘉精年世经堂制姚江冯护荫堂珍藏云在草堂朗吟阁制欣赏阁太和斋雍邸清玩安吉居珍玩制青云居文石山房大清雍正年制冯宅宝机楼藏椒声馆古香书屋正谊书屋浴砚书屋遗安书屋珍藏亦庵吴府耀华藏器雍正甲寅沈阳唐英敬制普陀山圆通殿瑞锡琼制瑞锡琼瑛公输监制歧博古制江鸣皋造瑶华清赏玉清雅制孙睦宗清乾隆旭华堂藏和辉堂制嘉荫堂制湛恩堂制成信堂制凝和堂植本堂制彩华堂制彩润堂制彩秀堂制致远堂制敬修堂制敬畏堂制宝恩堂制澹宁堂制惜阴堂制荣瑞堂制敦睦堂制明远堂敬慎堂静镜堂诚信堂敦叙堂雅雨堂述古堂述德堂曙光堂制禄寿堂制瑞德堂制筑野堂制思荣堂制裴孝友堂裴逢吉堂忠信堂制资善堂制斯干草堂椿荫堂养和堂制师古堂制庆宜堂制六谦堂制致和堂制乐静堂乐善堂恭寿堂制恭寿堂宗祠弋好堂清赏古香斋宝晋斋宝善斋宝啬斋宝啬斋藏有正味斋宁晋斋宁静斋宁远斋澹宁斋制百一斋德诚斋经斋觉是轩妙香馆制九畹山房百一山房蜿委山房文石山房红荔山房对屏山馆乡麟楼制市隐楼制宝机楼制玉杯书屋浴砚书屋正谊书屋内府珍藏荔庄啸园东园略园潭柘寺供听松庐听云山主人馆七十二鸳鸯社昊十九制壶隐老人壶隐道人瑶华道人泉制唐英唐英敬制唐英俊公氏唐英隽公俊公沈阳唐英沈阳后学蜗寄唐英敬录沈阳唐英敬制钦命榷陶使者沈阳唐英敬制蜗寄唐英制榷陶使者唐英制督陶使沈阳唐英题蜗寄居士古柏堂蜗寄居士清赏蜗寄题沐斋沐斋居士制陶成居士制古泉堂陶成居士陶成堂印陶成堂制陶成堂印陶铸陶榷甄陶雅玩乾隆甲辰俊公赠品陶人榷陶呈星使蜗寄老人唐英之印隽公乙因雅制瞿宝珍玉锋石林陶珍韩睦宗清嘉庆懋勤殿彩华堂制彩秀堂敬畏堂制种芝堂制志勤堂庆宜堂制事敬堂制寿颐堂制诚信堂玉庆堂制嘉荫堂斋谷山人造嘉荫堂制嘉荫堂藏一善堂制植本堂润碧轩制澄怀轩藏春江花月楼素织山房永源成记完颜氏俊公自制福海珍藏佩珂监制清道光嘉乐堂制精进堂制养和堂制巨德堂制厚植堂制经笥堂制公勤堂制乐古堂制种芝堂制存古堂制庆宜堂制皆山堂制惜阴堂制浩然堂制嘉荫堂制崇礼堂制定府行有恒堂珍赏行有恒堂退思堂制邸退思堂制慎德堂制退思堂德斋主人珠琳堂制求谦堂制锡庆堂制眉寿堂制敦厚堂制荣瑞堂制百寿堂记陶陶草堂监制一善堂制履信堂制聚庆堂制多福多寿堂制了孙传代留余堂监庆堂制约已堂制玉庆堂制青莲堂制听雨堂敬修堂敬畏堂种德堂观莲舫制承启堂李氏宗祠静镜堂制九思堂制墨缘堂制筑野堂居梧堂双清阁制桂月山庄锄月山庄宁晋斋制宝善斋制德诚斋制慎静斋制愿闻吾过之斋湛静斋十砚斋思补过斋坦斋珍藏夔斋监制思补斋制知不足斋道光年制十花斋斋性轩古月轩尘定轩自诒轩制清顺轩竹韵山房云溪精舍春江花月楼双照楼制寿春楼藏百福楼胡海楼绛月楼晋甄吟馆监制冶春吟馆邸清赏从香书屋天香书屋遗安书屋古香书屋珍玩友棠浴砚书屋澹怀室瞿之室制完颜宗祠慧福寺古潞李氏梅坡制解竹主人制造学山小筑正斋主人赵之谦查小山制熊氏壁臣仿古养园仿古道光年冯氏制沈恰如制健庵雅制福英供奉佛天珠峰祝岭雅藏乐敬字置琴南手制仙源陈国治作道光二十四年定王府制道光已酉行有恒堂主人制道光庚子年定王府制道光乙已年定王府制定府行有恒堂珍赏道光丁未春定府行有恒堂制道光丁丑秋九月善宝属陈国治作王炳荣李裕元马衡和宋玉峰制醴渠自制醴泉自制清同治体和殿制乐寿堂慎思堂制诒谷堂制务本堂涵德斋制敬顺斋制慎静斋竹雪轩晋砖吟馆监制王炳荣作李裕成宝胄第制清光绪储秀宫制长春宫制一善堂大清光绪春怡堂制慎德堂制甘泽堂制退思斋愿闻吾过之斋光绪丁未玉海堂仿大雅斋嘉泰松轩陶法宝俭存斋恕斋清玩一百二十畦芍药园主制聚厚轩燕赵悲歌之士孔子后四十一葵卯制汀源郑氏子孙宝用乐道堂主人制熊氏壁臣仿古澹园居士素云道人光绪戊盐城宋锦桂画样景德官窑做造贵池南山村刘氏聚学轩永宝用清宣统坤宁宫祭器宣统已酉宜春堂制宣统庚宜春堂制来鹤堂清何朝春许云麟许裕源博及渔人许云麟制珍如金记顺和苏记源益店大昌宝玉如璋来禽黄炳霍来冯铁来瑞号民国居仁堂制(袁世凯所用)颐寿堂乐古堂怀仁堂制静远堂制(徐世昌所用)谷冶堂寿护草堂主人大德堂制慎德堂制昭德堂制退思堂制延庆楼制(曹锟所用)竹清山房藏经山房竹肃山房碧云山房澄怀园惟一斋古松斋觯斋(郭葆昌所用)乐陶斋如意馆陶陶斋(王琦所用)饮冰斋(刘雨岑所用)觉庵(刘雨岑所用)佩古斋(程意亭所用)古石斋(田鹤仙所用)古欢斋(潘陶宇所用)再思轩(刘希任所用)石庐(染兑石所用)希平草庐(王大凡所用)栖碧山馆(徐仲南所用)平山草堂(汪野亭所用)彤云山房(汪晓棠所用)晴窗读书楼(邓碧珊所用)亦陶斋(张志汤所用)清平画室(余翰青所用)愿闻吾过之斋(王步所用)郭世五陶务监督郭葆昌制汪友棠汪晓棠汪照藜汪云山汪洋汪少亭汪大沧汪以俊汪少平汪小亭任逢瑞萧靖初潘祖熙潘陶宇潘庸秉许上礼陈雪岩陈德明罗子林莲溪陶叶震嘉何许人陆云山程水金程云农程子其李明亭王云泉王锡良王大屏王倚之王晓帆邹洁争文侯争国钧余文襄柳兰亭魏墉生邓肖禹邓碧孙邓重明涂菊亭毕伯涛朱明朱受之冯大陀万云岩章仕保张松涛张志汤张沛轩熊梦亭熊作仙熊文融曾福庆段子安丽泽轩黄晓村董师曾方伯卿方云峰吴俊吴寄甄饶华阶黄发顺钱仲明孙月轩徐韵泉徐天梅郑效维杨鸣皋余翰青余竹青余见田余磊青余鹤筑刘雨成刘仲卿刘希任刘希玉游海滨娄观涛河头居士胡邦浩石宇初石奇峰至云主人姜梦神***************************************(明清瓷器一览表)款名纪年款堂名款人名款言语款其它款识年代洪武洪武七年二月二十七造此福、寿永乐永乐年制福、禄、寿、辰内府宣德大明宣德年制宣德年制福、寿敬权、坛、大德吉详场正统正统元年正统捌年天顺天顺年造天顺年天顺七年大同马氏造成化大明成化年造大明年造大明成化年制天、图案、银锭、盘肠等弘治弘治年制大明弘治年制金玉满堂、玉堂金马长命富贵金、上用、正正德正德年制、正德年造大明正德年制、大明年造何玉清造长命富贵、福、天下大平、寿嘉靖嘉靖年制、嘉靖年造、大明年造、大明嘉靖年制松柏草堂、晋府造用郝府佳器、潘府佳器滋树堂、东书堂、朱府、青箩馆敦仁堂、黔府、长府制造、长府造用、晋府、秦府、黔府、腆善所、桐溪冯宅、大茶房、外膳房、内膳房署丞沈良佑造、陈守贵造、陈文显造、吴文自造、邓奎自造、程式自造、陈守钊造、陈舍自造、王泉德记、唐地制造、陈造佳器长命富贵、万福攸长、富贵长春、永保长春、长春寿喜国泰民安、长春佳器、上品佳器、台阁佳器、天禄佳器福寿康宁、长春同庆天下太平金篆大蘸、坛用、茶、汤、酒、姜隆庆大明隆庆年造隆庆年制万古长春万历万历年制、大明年制、大明万历年制德府造用、于府造用、黔府应用、太和王府、徐享庆堂沈府佳用、玄阴堂纯思堂、灌园督造博物斋、秦府典膳所、芝兰斋、京兆郡寿房记、靳宅仙品程廷梓造、沈氏、仙关吴震、荆桂、园贵隆制少溪、李衙置用、茹城家藏、永兴卞玉奇明、紫芝主人监制风调雨顺、清风明月、天下太平、长命富贵、永享佳器天禄佳器、玉堂佳器、仁波佳器、万悬佳器、长春佳器食禄万钟、富贵长春、福寿康宁、金玉满堂、万福攸同德化长春、上品佳器、九五之尊、永葆长春、国泰民安堂阁佳器、寿、天福佳器、玉、敬与佳器、雅、福金明汝平、城南隐耕、永兴九峰、上天启天启年制于斯堂、其好园白玉堂、竹石居天启元年米石隐造长命富贵、天下太平、天理存心、状元及第、三元及第金榜题名、万古长青、积善之家、同乐佳器、仁波佳器玉堂佳器、尧舜年制、福图案、兔、灵芝、方胜等崇祯崇祯丁丑、大明年制、大明年造、大明崇祯年制翔风堂、丛菊斋。
印法参同(徐上达)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历鉴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印法参同徐上达《印法参同》完成于万历甲寅(一六一四年),四十二卷,明徐上达撰。
徐上达,字伯达,新都人,工篆刻,生平事迹失考。
此书论印尤注重于技法,体察精微,阐述明白,授人以法,晓之以理,不乏精当的见地和辩证的论说,堪称晚明印学昌盛期一部有代表性的学术巨著。
本篇选录该书前后自序;第五卷《喻言类》;第七卷《参互类》;第八卷《摹古类》;第九卷《撮要类》;第十卷《章法类》;第十一卷《字法类》;第十二卷《笔法类》;第十三卷《刀法类》和第十四卷《总论类》。
自序前有法者,有法法者。
法之为法者非,将法法者亦非,非则法何贵有;法之为法者是,将法法者亦是,是则法何可无。
故规者圆之法,规一设而天下不能过为圆;矩者方之法,矩一设而天下不能加为方。
岂其方圆之必期于规与矩,而规与矩实出自方圆之极也,方圆复何能外规矩哉。
知方圆之法自规矩定,又知规矩之为法从方圆生,斯知我印法矣。
我恶知印,冥搜于法,我恶知法,默会以印。
初何有独智之可自为法也,亦因法知法,知法乃法尔。
脱自为法,方门张户设,人各一家,法安所法。
惟不其然,则得方之妙为方矩;得圆之妙为圆规;得印之妙为印法。
我固师无师之智者,敢曰,尝见卫鼎之垂文,亲承晋钟之遗则,真有以耳俗世之目耶?窃谓所见所承,不过通行篆谱、印谱,他不过眼中所遇遗识、遗文,凡几千者,且不问其真赝,已难必其尽美,顾安所定向,能用别是非,以为法则于从事,抑或有得在象外,应在象先,泯乎方圆,而能呈其巧,忘夫规矩,而能契其精也。
殆秦不产宝而得宝,我不攻印而知印,犹可谅其自来矣。
不则浚发于巧心者,受欺于拙目,失魄于真彩者,大笑于淡味,只足以滋多事尔。
而规矩如何,法又如何,或惟虚己者鉴之。
万历甲寅上月吉日,徐上达谨撰。
自序后尝闻篆刻小技,壮夫不为,而孰知阿堵中固自具神理之妙,犹自寓神理之窍,正不易为者也。
慧眼识真伪巧手弄笔墨Born in 1911,Xu Bangda is a well-known connoisseur on ancient paintings and calligraphy in China and honored as “Xu Banchi”by insiders. However,the littleknown identity he possessed is a painter and calligrapher. Xu’s paintings and calligraphy are rooted into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s and integrated with his own innovations,which also made him special compared with other peers.提起徐邦达,人们的第一印象总是知名古书画鉴定家,业内人称“徐半尺”,即鉴定作品只需展开半尺便知真伪。
这当然未免有夸张的成分,但却表达了人们对其高超的鉴定水平的称颂。
其实,除了古书画鉴定家,徐邦达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书画家。
1911年,徐邦达出生在一个富殷的商人之家,家中富藏古书画。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熏陶,徐邦达从小便对字画感情深厚。
18岁时,他从苏州画家李醉石学画山水,同时又从赵叔儒学古书画鉴别,后又入书、画、鉴三者皆长的吴湖帆门下。
学习书画,他是颇费了一番苦功的。
他系统地临摹了历代大家名作,同时书画实践与理论鉴定相结合,也让他对中国书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徐邦达的各体书法均颇得古人神韵。
他学过唐太宗李世民、李邕,宋代的苏轼、米芾和明代的张宏,其后泛学无宗,终形成清润秀雅、韵味独具的自家风格。
他作书舒缓而有节律,运笔以静制动,不仓促紧迫,不弱也不霸,沉稳自若。
他的行书笔墨酣畅淋漓,结体自然舒展,粗壮如牛健步,细密如龙蛇逶迤,线条疏密相间,行中带草,体圆用方,极尽笔法变化。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中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小题。
①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节日,又称“端阳节” “天中节” “龙舟节” “诗人节” “粽子节”等,从众多名称中就能感受到节日内涵的丰富与与节日勃发的活力。
②具有千年历史的端午节,影响范围广阔,虽然各地节日习俗各有侧重,但从总体上看,共性大于差异,并且在根本的季节感受、身体保健与伦理期待上基本一致。
端午节是中国人共同的节日。
③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过端午不应仅是享受传统节日的温情,更应是传承与创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因此我们应该从建构与创新民族文化的角度,来认识端午节俗文化。
④从节俗起源看,消灾避疫是端午时节的原始主题,端午传统节俗中的门口挂艾、艾蒿煎水洗浴、佩戴装有药草的香包等,成为流传最广泛、最持久的节俗。
这些避瘟保健的节俗有着实际的生活辅助意义,所以一度有人将端午节称为“卫生节”。
当代社会,端午节俗的这一原始主题,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2003年“非典”肆虐的时候,端午节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当时那种情形下,这首民谣带给人们一种特别温馨的感觉。
民谣之所以温情、动人,因为它巧妙地传承了端午古老的避瘟保健的节俗涵意,符合了当时广大民众寻求精神慰籍的民俗心理。
⑤人是文化动物,有自己的族群与特定的国家意识,人们不仅需要基本的物质层面的生存,也需要文化的延续。
屈原等爱国志士所代表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一直激荡在中华大地上。
六朝时期,楚地民众将追悼屈原纳入端午节俗之中,对端午食粽与飞舟竞渡的节俗进行新的诠释。
这种诠释并非空穴来风,它是民众历史情感的聚焦,是民众历史观念在节日习俗中的体现。
人们已不满足于此前对生活习俗的一般性解释,将节日习俗与历史人物的纪念并联起来。
端午节正是因为有追悼屈原的历史传说的加入,被赋予了历史和伦理的意义,这一平常的夏季节日在唐宋之后逐渐升华为一个全国性的民俗大节。
关于徐邦达的介绍徐邦达,字孚尹,号李庵,又号心远生、蠖叟,祖籍浙江海宁,1911年生于上海。
家中富收藏,幼年即接触大量古今字画。
十四岁开始习画,从苏州老画师李涛(醉石)学习绘画,从赵时棢(叔孺)学习古书画鉴定知识。
稍后,又入当时海上著名书法画家、鉴赏家吴湖帆先生之门,书画与鉴赏能力日进,年不及三十,即以擅鉴古书画闻名于江南。
一九三七年协助上海市博物馆办理“上海市文献展览”中的古书画征集、检选、陈列之工作,受叶恭绰先生之托撰写《古书画提要目录》。
1946年入中华美术会,任上海市分会理事,同时受聘为重建上海市美术馆的筹委会顾问。
一九四九年,被骋为上海市文管会顾问。
1950年,经国家文物局郑振铎局长推荐,调至文物局文物处工作。
1953年后,转至故宫博物院从事古代书画鉴定研究工作至今。
现任故宫研究室研究员,中央文物鉴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博物馆学会名誉理事。
长於中国美术史及古代书画鉴定,兼擅山水画、书法。
几十年来,徐邦达先生饱览清宫所藏历代书画珍品及国内外公私收藏不可胜计。
1978年起,受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之邀,与启功、谢稚柳、刘九庵等先生组成全国书画巡回鉴定专家组,甄别、评骘国内各省、市、自治区文博单位所藏历代书画作品,历时八年,成《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多卷,为我国古书画研究和博物馆建设事业做出杰出贡献。
80年代以后,多次出访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考察海外流失中国书画并与国外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取得多项学术成果。
著有:《古书画鉴定概况》、《古书画伪讹考辨》、《古书画过眼要录》、《历代书画家传记考辨》、《中国绘画史图录》、《重编清宫旧藏书画目》、《改编历代流传绘画年表》、《古书画伪讹考辨续编》等。
曾于1981年赴澳大利亚、1985年赴美国讲学。
解放前夕,原故宫藏品95%被押运台湾,而一部分古书画卷册,则被溥仪带到东北,后又散落民间。
为了尽快丰富故宫博物院绘画馆的收藏,徐邦达经常往返于外地与北京琉璃厂之间,广泛征集,悉心查访,短短几年时间,便收集到无数件古书画珍品,使故宫绘画馆藏品初具规模。
题款的沿革
徐邦达
【期刊名称】《中国书画》
【年(卷),期】2011(000)005
【摘要】绘画从汉代以来,彩绘壁画和漆器画中已见有题名题赞,但都无作者名款,因此也不知道书与画是否为一人所作。
现在见到的晋顾恺之《女史箴图》虽有名款,但此“顾恺之画”四字与箴文的笔法有异,疑为后加;此画是否晋迹,亦可研究。
唐代绘画上有作者名款的,只在传为梁令瓒所作的“五星二十八宿图》半卷上见到。
【总页数】1页(P66-66)
【作者】徐邦达
【作者单位】故宫博物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12
【相关文献】
1.论中国画题款的艺术特色 [J], 赵纲; 王爱萍
2.明清时期清供题材花鸟画题款钤印体现的绘事精神 [J], 马怡雯
3.从绘画题款看任伯年书法的阶段性特点 [J], 薛帅杰
4.傅抱石"调和镇静"审美观照下的篆书题款 [J], 荀海
5.论当下中国绘画中题款的缺失 [J], 刘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含明\清)瓷器款一览表款识一览表年代铭款内容秦右司空婴左司高瓦左贝右齐都昌寺水咸阳市于咸阳成(城)申安陆市亭栎市杜亭咸亭阳安驻器咸亭芮柳婴三国赤乌十四年会稽上虞师袁宜作西晋先姑坤一枚紫是会稽上虞范休可作者也紫是鱼浦七也东晋罂主姓黄名齐之朱唐张何陈李赵冯庞庞家陈家陈琪李十造罗锡章王徐马朱红上大姜千示永合平项记阮记柴记朱伯远作杜家花枕裴家花枕元家记卞家小口天下有名郑家小口天下第一丁道刚作瓶大好徐家沉丙午岁造蒋应宋奉华凤华聚秀禁苑德寿慈福赵家吴舒家记陈家印记陈家号记段家合子记家国永安元丰治阍赵家枕永记熙宁四年三月十九日书刘家印号郭立谢许段蔡吴汪蓝朱徐程张余陈潘汪家记正李十哥小四玄壶吴六郎政和七年二月初五日吴惠成丘小六泥颐草堂先生雕造成功夫后山颐草堂雕造功夫周家公夫练八郎公夫林立林罗军魏仁皓项里马永千上赵家王童呈赵和吉思刘杨惠同田李宋褚柳金苏崔郭马孔何花纪刘五盘子梁四个梁四莫三郎梁伍任周莫一莫十莫一立陈三文三林四刘四李伍李六李九欧二欧小二区二龙二龙六程八黎司小二小三小六小七二金而知李公造李小一蒋四蒋小八蒋子弟供舍张一赵小二陈立崔十四刘十好七封立木肖小田洪立洪四本小本重刘立绍圣四年四月十六日钟表博士谨记九政自造火元丰六年八月十九日元越一盘秦文殿迪功郎浮梁县丞臣张昂措置监造丘小六泥房乔位龙李小翁朝真归牛东宫辽孙徐杜金张家造赵家造刘家造张家枕张家记张家窑张大家造张大家枕古相张家造王氏寿明王氏天明漳滨逸人制佛光普渡大安二年张泰造大定二年六月六日家造刘三公瓦底于三叶子成泰和二年八月六三日亡过崔仙奴元使司帅府公用至正拾壹年七月二十九日小河东陈家亲造张家造古相张家造李家造王家造相地张家造滏源王家造滏源陈家造滏源常家造张高仲夫项正项宅正窑元字染拾叁号匠元祖郭家大枕已酉年九月十五小宋自造香炉一个岁次大元国至大元年四月初拾记汾阳琉璃待诏任瑭成造刘大使宅凌氏用明天顺天顺七年大同马氏明正德吉府上用何玉清造明嘉靖天宫制鼎朱府晋府璞会上用晋府造用藩府上用藩府佳器郝府佳器秦府秦府典膳所秦府典膳所乙丑年造长府制造长府造用赵府制造赵府制用黔府腆善所茶房大茶房外膳房内膳房松柏草堂滋树堂东书堂玉泉德记陈文显造陈守贵造陈守钊造程自造邓奎自造程氏自造程景自造吴文自造唐比自造刘信嘉靖年制乐平嘉靖年西谷制明万历万历年制德府造万历年德府造德府造用青萝馆用太和王府万历年制纯思堂用万历年制纯忠堂用万历丁亥年造黔府应用万历乙亥黔府制用玄荫堂制芝兰室博物斋藏京兆郡寿房记灌园督造沈氏仙关吴震青华仙子吴震宣窑程玉梓造荆桂少溪紫芝主人监制明天启王远选造天启年米石隐制天启三年唐氏制仁波佳制少溪置用明崇祯丛菊斋雨香斋白玉斋博古斋仿古斋以德堂吾斋旷府佳器甲戌孟春赵府造用王远监造明顾氏石林三槐李氏清河制造张明工夫陈粤彩杨升可松何朝宗何朝宗印张寿山陈伟之印林学宗印林朝景林氏子信冶仙之文荣文荣雅制明师清顺治望仙楼百花斋百花斋制梓桑轩制种玉堂许世文元公制清康熙复香轩之清制中和堂制怡怡堂制应凡堂制兆余堂制兆玉堂制瑞庆堂制应德堂制怡德堂制庆云堂制碧云堂制玉宝堂制玉桂堂制会元堂制兴元堂制永裕堂制清荫堂制碧芳堂制碧玺堂制友于堂制昆碧堂制淡宁常制芝兰堂制谦牧堂制敦睦堂制绍闻堂制东壁堂制御赐纯一堂珍藏御赐纯一堂景洁堂俭师堂王辰堂百子堂希范堂松年堂松柏堂制玉海堂制美玉堂美玉堂制朗润堂三元堂制永兴堂制聚兴堂制荣锦堂制尚志堂来雨堂博古制益友堂博古制恒丰堂博古制嗣德堂制春辉堂春晖草堂秋辉堂淡宁堂慎德堂制慎德堂博古制珍玉堂制世恩堂制庆恩堂制全庆堂制衍庆堂制世锦堂制紫荆堂紫荆堂制敦仁堂晖吉堂琳玉堂制光裕堂制北庆堂制惟善堂制心逸堂德星堂仙鹤堂欢乐堂制应孔堂制玉清堂松轩制升祥轩玉清制彩玉堂颖川堂绍闻堂德馨堂制德馨堂天宝堂制天水堂制台衡堂制留耕堂制绿荫堂佩玉堂佩玉堂制篆漪堂恒兴美玉堂制通德堂制正玉堂制宁俭堂清玩桂育堂制益友鼎玉堂制吉庆堂制书锦堂居敬堂聚顺美玉堂制大树堂制奇玉堂制昭玉堂益友堂制永和堂制同顺堂制枢府式仿枢府宣和碧玉堂制安素草堂嘉善堂仿古制留耕堂仿古制听松堂仿古制白云堂仿古制慎德堂仿古制天琛堂仿古制全庆堂仿古制怡玉堂制草阁文山阁远山阁云苍阁张家湾梓阁松石斋还古斋宣和式问心斋丛菊斋集雅斋制拙存斋乾惕斋芝润斋制笔花斋制寿古斋制宿云斋容斋金兰斋制芝兰斋制芝兰斋制玉兰斋玉兰斋选式制天禄书斋调鹤闲轩清赏应德轩博古制复香轩玉清制杏林轩红蕉轩印月轩制安吉居制问清居制彩云轩应德轩常丰轩珍玩器文翰斋清玩杏林轩珍玩光裕堂珍玩制玉堂美器青云斋佳玩玉堂佳器瑞麓山房佳制三益之珍雅制兆庆堂清雅制兆余堂清雅制三友雅制魁元雅制魁元仿古雅制永香轩玉清制瑞麓山房监制逸居云居青云居木石居木石居仿古制玉石居水云居竹石居石居风流宰相家萃友苑制张宅佳器莲峰寺记漱玉亭怡德堂玉石制萃文苑海岳家藏绿荫堂器春育主人珍藏商山仿古善山仿古峰霞山人渭水渔翁中山人程子受(眉公)吴仲兴晓山主人世东海鼎臣雪庵卉庵西园璞庵宋药州两来正记文如壁清雍正谦牧堂制立本堂制世恩堂制谦牧堂制曙光堂制正顺堂制浩然堂浩然堂制裕堂制守易堂百露堂庆宜堂制养和堂制精雅堂制燕喜堂制敦复堂敬恩堂园明堂东园堂希范堂俭宁堂清玩世经堂大明嘉精年世经堂制姚江冯护荫堂珍藏云在草堂朗吟阁制欣赏阁太和斋雍邸清玩安吉居珍玩制青云居文石山房大清雍正年制冯宅宝机楼藏椒声馆古香书屋正谊书屋浴砚书屋遗安书屋珍藏亦庵吴府耀华藏器雍正甲寅沈阳唐英敬制普陀山圆通殿瑞锡琼制瑞锡琼瑛公输监制歧博古制江鸣皋造瑶华清赏玉清雅制孙睦宗清乾隆旭华堂藏和辉堂制嘉荫堂制湛恩堂制成信堂制凝和堂植本堂制彩华堂制彩润堂制彩秀堂制致远堂制敬修堂制敬畏堂制宝恩堂制澹宁堂制惜阴堂制荣瑞堂制敦睦堂制明远堂敬慎堂静镜堂诚信堂敦叙堂雅雨堂述古堂述德堂曙光堂制禄寿堂制瑞德堂制筑野堂制思荣堂制裴孝友堂裴逢吉堂忠信堂制资善堂制斯干草堂椿荫堂养和堂制师古堂制庆宜堂制六谦堂制致和堂制乐静堂乐善堂恭寿堂制恭寿堂宗祠弋好堂清赏古香斋宝晋斋宝善斋宝啬斋宝啬斋藏有正味斋宁晋斋宁静斋宁远斋澹宁斋制百一斋德诚斋经斋觉是轩妙香馆制九畹山房百一山房蜿委山房文石山房红荔山房对屏山馆乡麟楼制市隐楼制宝机楼制玉杯书屋浴砚书屋正谊书屋内府珍藏荔庄啸园东园略园潭柘寺供听松庐听云山主人馆七十二鸳鸯社昊十九制壶隐老人壶隐道人瑶华道人泉制唐英唐英敬制唐英俊公氏唐英隽公俊公沈阳唐英沈阳后学蜗寄唐英敬录沈阳唐英敬制钦命榷陶使者沈阳唐英敬制蜗寄唐英制榷陶使者唐英制督陶使沈阳唐英题蜗寄居士古柏堂蜗寄居士清赏蜗寄题沐斋沐斋居士制陶成居士制古泉堂陶成居士陶成堂印陶成堂制陶成堂印陶铸陶榷甄陶雅玩乾隆甲辰俊公赠品陶人榷陶呈星使蜗寄老人唐英之印隽公乙因雅制瞿宝珍玉锋石林陶珍韩睦宗清嘉庆懋勤殿彩华堂制彩秀堂敬畏堂制种芝堂制志勤堂庆宜堂制事敬堂制寿颐堂制诚信堂玉庆堂制嘉荫堂斋谷山人造嘉荫堂制嘉荫堂藏一善堂制植本堂润碧轩制澄怀轩藏春江花月楼素织山房永源成记完颜氏俊公自制福海珍藏佩珂监制清道光嘉乐堂制精进堂制养和堂制巨德堂制厚植堂制经笥堂制公勤堂制乐古堂制种芝堂制存古堂制庆宜堂制皆山堂制惜阴堂制浩然堂制嘉荫堂制崇礼堂制定府行有恒堂珍赏行有恒堂退思堂制邸退思堂制慎德堂制退思堂德斋主人珠琳堂制求谦堂制锡庆堂制眉寿堂制敦厚堂制荣瑞堂制百寿堂记陶陶草堂监制一善堂制履信堂制聚庆堂制多福多寿堂制了孙传代留余堂监庆堂制约已堂制玉庆堂制青莲堂制听雨堂敬修堂敬畏堂种德堂观莲舫制承启堂李氏宗祠静镜堂制九思堂制墨缘堂制筑野堂居梧堂双清阁制桂月山庄锄月山庄宁晋斋制宝善斋制德诚斋制慎静斋制愿闻吾过之斋湛静斋十砚斋思补过斋坦斋珍藏夔斋监制思补斋制知不足斋道光年制十花斋斋性轩古月轩尘定轩自诒轩制清顺轩竹韵山房云溪精舍春江花月楼双照楼制寿春楼藏百福楼胡海楼绛月楼晋甄吟馆监制冶春吟馆邸清赏从香书屋天香书屋遗安书屋古香书屋珍玩友棠浴砚书屋澹怀室瞿之室制完颜宗祠慧福寺古潞李氏梅坡制解竹主人制造学山小筑正斋主人赵之谦查小山制熊氏壁臣仿古养园仿古道光年冯氏制沈恰如制健庵雅制福英供奉佛天珠峰祝岭雅藏乐敬字置琴南手制仙源陈国治作道光二十四年定王府制道光已酉行有恒堂主人制道光庚子年定王府制道光乙已年定王府制定府行有恒堂珍赏道光丁未春定府行有恒堂制道光丁丑秋九月善宝属陈国治作王炳荣李裕元马衡和宋玉峰制醴渠自制醴泉自制清同治体和殿制乐寿堂慎思堂制诒谷堂制务本堂涵德斋制敬顺斋制慎静斋竹雪轩晋砖吟馆监制王炳荣作李裕成宝胄第制清光绪储秀宫制长春宫制一善堂大清光绪春怡堂制慎德堂制甘泽堂制退思斋愿闻吾过之斋光绪丁未玉海堂仿大雅斋嘉泰松轩陶法宝俭存斋恕斋清玩一百二十畦芍药园主制聚厚轩燕赵悲歌之士孔子后四十一葵卯制汀源郑氏子孙宝用乐道堂主人制熊氏壁臣仿古澹园居士素云道人光绪戊盐城宋锦桂画样景德官窑做造贵池南山村刘氏聚学轩永宝用清宣统坤宁宫祭器宣统已酉宜春堂制宣统庚宜春堂制来鹤堂清何朝春许云麟许裕源博及渔人许云麟制珍如金记顺和苏记源益店大昌宝玉如璋来禽黄炳霍来冯铁来瑞号民国居仁堂制(袁世凯所用)颐寿堂乐古堂怀仁堂制静远堂制(徐世昌所用)谷冶堂寿护草堂主人大德堂制慎德堂制昭德堂制退思堂制延庆楼制(曹锟所用)竹清山房藏经山房竹肃山房碧云山房澄怀园惟一斋古松斋觯斋(郭葆昌所用)乐陶斋如意馆陶陶斋(王琦所用)饮冰斋(刘雨岑所用)觉庵(刘雨岑所用)佩古斋(程意亭所用)古石斋(田鹤仙所用)古欢斋(潘陶宇所用)再思轩(刘希任所用)石庐(染兑石所用)希平草庐(王大凡所用)栖碧山馆(徐仲南所用)平山草堂(汪野亭所用)彤云山房(汪晓棠所用)晴窗读书楼(邓碧珊所用)亦陶斋(张志汤所用)清平画室(余翰青所用)愿闻吾过之斋(王步所用)郭世五陶务监督郭葆昌制汪友棠汪晓棠汪照藜汪云山汪洋汪少亭汪大沧汪以俊汪少平汪小亭任逢瑞萧靖初潘祖熙潘陶宇潘庸秉许上礼陈雪岩陈德明罗子林莲溪陶叶震嘉何许人陆云山程水金程云农程子其李明亭王云泉王锡良王大屏王倚之王晓帆邹洁争文侯争国钧余文襄柳兰亭魏墉生邓肖禹邓碧孙邓重明涂菊亭毕伯涛朱明朱受之冯大陀万云岩章仕保张松涛张志汤张沛轩熊梦亭熊作仙熊文融曾福庆段子安丽泽轩黄晓村董师曾方伯卿方云峰吴俊吴寄甄饶华阶黄发顺钱仲明孙月轩徐韵泉徐天梅郑效维杨鸣皋余翰青余竹青余见田余磊青余鹤筑刘雨成刘仲卿刘希任刘希玉游海滨娄观涛河头居士胡邦浩石宇初石奇峰至云主人姜梦神***************************************(明清瓷器一览表)款名纪年款堂名款人名款言语款其它款识年代洪武洪武七年二月二十七造此福、寿永乐永乐年制福、禄、寿、辰内府宣德大明宣德年制宣德年制福、寿敬权、坛、大德吉详场正统正统元年正统捌年天顺天顺年造天顺年天顺七年大同马氏造成化大明成化年造大明年造大明成化年制天、图案、银锭、盘肠等弘治弘治年制大明弘治年制金玉满堂、玉堂金马长命富贵金、上用、正正德正德年制、正德年造大明正德年制、大明年造何玉清造长命富贵、福、天下大平、寿嘉靖嘉靖年制、嘉靖年造、大明年造、大明嘉靖年制松柏草堂、晋府造用郝府佳器、潘府佳器滋树堂、东书堂、朱府、青箩馆敦仁堂、黔府、长府制造、长府造用、晋府、秦府、黔府、腆善所、桐溪冯宅、大茶房、外膳房、内膳房署丞沈良佑造、陈守贵造、陈文显造、吴文自造、邓奎自造、程式自造、陈守钊造、陈舍自造、王泉德记、唐地制造、陈造佳器长命富贵、万福攸长、富贵长春、永保长春、长春寿喜国泰民安、长春佳器、上品佳器、台阁佳器、天禄佳器福寿康宁、长春同庆天下太平金篆大蘸、坛用、茶、汤、酒、姜隆庆大明隆庆年造隆庆年制万古长春万历万历年制、大明年制、大明万历年制德府造用、于府造用、黔府应用、太和王府、徐享庆堂沈府佳用、玄阴堂纯思堂、灌园督造博物斋、秦府典膳所、芝兰斋、京兆郡寿房记、靳宅仙品程廷梓造、沈氏、仙关吴震、荆桂、园贵隆制少溪、李衙置用、茹城家藏、永兴卞玉奇明、紫芝主人监制风调雨顺、清风明月、天下太平、长命富贵、永享佳器天禄佳器、玉堂佳器、仁波佳器、万悬佳器、长春佳器食禄万钟、富贵长春、福寿康宁、金玉满堂、万福攸同德化长春、上品佳器、九五之尊、永葆长春、国泰民安堂阁佳器、寿、天福佳器、玉、敬与佳器、雅、福金明汝平、城南隐耕、永兴九峰、上天启天启年制于斯堂、其好园白玉堂、竹石居天启元年米石隐造长命富贵、天下太平、天理存心、状元及第、三元及第金榜题名、万古长青、积善之家、同乐佳器、仁波佳器玉堂佳器、尧舜年制、福图案、兔、灵芝、方胜等崇祯崇祯丁丑、大明年制、大明年造、大明崇祯年制翔风堂、丛菊斋。
106徐上达,字伯达,四川新都人。
工篆刻,生平事迹不详。
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所著的《印法参同》,是一部篆刻技法理论化的著作①。
该著一至四卷主要介绍官私玺印制度、形式;五至十五卷阐述古来篆书及印学知识;十六卷介绍篆刻钮式;以下各卷载古来篆刻为谱—第七卷《参互类》、第八卷《摹古类》、第九卷《撮要类》、第十卷《章法类》、第十一卷《字法类》、第十二卷《笔法类》、第十三卷《刀法类》、第十四卷《总论类》及第三十八卷《印信篆刻》中的一则。
是书论印尤注重于技法,体察精微,阐述明白,授人以法,晓之以理,不乏精当的见地和辩证的论说,堪称晚明印学昌盛期一部有代表性的学术巨著②。
徐上达通过技法论阐发的篆刻美学观主要见于《喻言类》《摹古类》《撮要类》《章法类》《字法类》《笔法类》《刀法类》《杂记类》《总论类》等篇章中。
1.自然审美论关于“自然”的审美法则,在《喻言类》篇章有论述:格式既定,自决从违。
如从秦则用秦文,从汉则用汉篆。
从朱则用小篆,取其潇洒;从白则用大篆,取其庄重。
仿玉则随察玉之性,仿铜则因铜之理。
裁酌成章,使自外护以至居中,安排各当,将弹丸之地亦见备无限精深,更不见寸收百衲,斯称妙合自然。
③文献中先后列举不同“格式”,在使用“字法”时要根据其“章法”“裁酌成章”,如“安排得当”,整方篆刻“斯称妙合自然”。
如架屋者,从外而观有门墙之开合,从内而观有堂室之浅深。
上下相承,左右相对,参差有理,文质自如。
析求之,各具一种;合求之,总为一种俨然有馆阁气象,不落小巧,斯为大方家。
④文中以“架屋”喻言“章法”,由“外有门墙”到“内有堂室”,采取“上下相承,左右相对”的方式,以求“馆阁气象”。
2.篆刻创作论(1)关于“创作”总论徐上达在《印法参同·总论类》中对篆刻创作做统领性概括,其文曰:印字有意、有笔、有刀。
意主夫笔,意最为要;笔管夫刀,笔其次之;刀乃听役,又其次之。
三者果备,固称完美。
……意既主笔,则笔必会意;笔既管刀,则刀必相笔。
张大千收藏古书画述略作者:老拙来源:《收藏家》2021年第10期书画家多收藏书画,一代国画大师张大千也不例外。
因为被画名所掩,至今似无人称张大千为收藏家、鉴赏家。
其实,张大千收藏古代书画,数量之多,品位之高,当代名列前茅,说他是大收藏家、大鉴赏家,名副其实,并非过誉。
应该说,大千收藏古代书画有其过人之处,有的颇富传奇色彩,足资后人借鉴。
八十年前,青年张大千由上海回四川,在重庆用三千银元向收藏家卢雪堂购得元倪瓒《岸南双树图》,这是有记录可查的张大千收藏的第一幅古代名画。
后来他把画带到上海给老师曾熙看,曾熙称赞其眼力。
翌年,他在上海看中了一位江西画家收藏的几件书画,议定价格一千二百元。
他交了四百元定金,正在等待四川老家汇款,而江西画家急于回原籍。
曾熙知道后,找上门来,用别人送曾师母的寿礼垫付八百元成交,让张大千遂愿。
张大千学书画有了成就,常参加上海诗钟博戏社的打诗钟活动(实际上是文人赌博游戏,在西区孟德兰路Mandalay Road,由江紫尘开设,诗坛耆宿陈散原、郑孝胥、夏敬观等亦为座上客)。
江紫尘听说大千藏有祖传王羲之《曹娥碑》(实为唐人之作),希望带来让大家见识见识。
大千应允,众人一见。
“上有唐人前后题名,前为崔护、崔实、冯审、韦皋四人,后为杨汉公、王仲纶、薛包三人。
而王书久佚,项子京、成亲王先后所藏并有详跋”(见张大千:《叶遐庵先生书画集序》),叹为极品。
不料“当夜入局大负,张大千收藏古书画述略□ 老拙金尽;向江丈贷二百金,才数局,又负尽;又数贷数负,瞬逾千金矣。
江大笑曰:“此卷其归我乎?再益二百可尔!以是迳归江丈。
”(同上)传家宝输掉了,张大千发誓今生不再赌博。
但是世上奇事真多。
十年后,张母病危时索看祖传《曹娥碑》,时同住苏州网师园的叶恭绰知悉后,慨然无偿璧还,纾解了张氏兄弟燃眉之急,也遂了张母临终之愿,大千“叩首谢”。
画名日隆,收藏益富,有时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931 年,张大千南游广州,特地拜访独擅石溪之秘的名画家黄君璧,并有赠诗,“我能独识君,俊气超人群”。
书画鉴定大家徐邦达和谢稚柳
鉴定界的人们说到徐邦达、谢稚柳两位先生,都是以一种南、北对峙的形象来说的,把他们看成天生的“宿敌”、学术上的“冤家”,这一切都源于1995年他俩对张大干一幅《仿石豁山水图》的鉴定。
其实在此之前,谢稚柳、徐邦达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状态,他们是同道中的朋友。
本来学术上的争论,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都不会太在意。
但这一次,一方面花钱买这张东西的人穷追不舍,另一方面因人进入老年难免会偏于固执,再者同是业界大师级的人物,恃才自傲的感觉也是会有一点,因此产生了一点点隔阂;但真正形成我们今天看到的局面,却是因为媒体的推波助澜,无限地放大了这个小小的隔阂,把简单的事变得十分复杂,而使双方都下不来台,失去了“一笑泯恩仇”的机会,这确是中国鉴定界的一大憾事。
在中国书画鉴定界,自张大千、王季迁远走海外,张珩、吴湖帆去世后,其实就只分徐邦达和谢稚柳、刘九庵,还有启功几个流派了。
所谓流派的形成,是要有强有力的理论体系支撑其学术行为的,并要有优秀的传人传承其艺术脉络,而且其理论体系、学术行为及传人水平亦为业界公认具有代表性。
相比于其他几位的流派,谢稚柳、徐邦达先生创立的流派都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不光是理论与收藏的结合,并强调理论与书画创作的结合、鉴定与书画创作的结合。
虽然业界把谢稚柳先生称为实践派,把徐邦达先生称为经验派,其实他们都是理论、创作、鉴定、收藏齐头并进的,在这方面,他们的众多传人也是如此。
·美术史论CHINESE A RTISTS I N P AINTING & C ALLIGRAPHY .总第 期2023 05163根据物证的具体特点不同,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根据具体表现形式可以将物证分为:物品、物质、痕迹、文书、声像资料与电子证据等。
依照物证来源可分为:人体的物证、物体的物证(即物体实物、物体物质、物体印痕等)、植物体和动物体的物证、与环境有关的物证。
根据检测鉴定物证的技术方法可分为:物理物证、化学物证和生物物证。
作为法定证据之一的物证,具有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等物证共有特性。
如物证的客体性,物证以物质属性、其外形特征、所载字迹特征、声纹特征等客观存在证明案事件的事实作为证据,无疑均具有证明性,即其能够证明某一待证事项是否存在。
作为特殊的证据形式,物证更具有其独一无二的特点,更充分地发挥物证的证明效力。
物证具有双联性,即物证既与案事件的人、事、物、时、空存在联系,又与受审查的人、事、物、时、空存在联系。
双联性是物证的最本质特点。
正是基于该特点,物证才得以将案事件的人、事、物等与受审查的人、事、物等关联在一起,进而发挥其独有的证明作用。
物证的科学性,以物品类物证为主,除少数物证可经自然人的辨认而发挥证明作用外,多数物证是以细微形象特征、理化或生物属性、字迹特征、声音特书画著录书籍之中。
所以鉴定书画所需要的知识,也就涉及了题材与技法、书画与诗文、材料与工具、装裱与修复、印鉴与著录、收藏与流传、历史与文化、传记与师承、书画理论与书画源流等诸多方面。
”以上诸种,都是书画鉴定前辈们,在科技发展的客观历史中,在社会文化的特定背景下,以古代书画为对象,凭借个人经验对中国书画鉴定依据的总结和罗列。
二、物证概述物证是指以物质属性、物品形象特征、所载字迹特征、符号图像特征、声纹特征等客观存在,来证明案事件的事实的各种物质性客体。
这是《物证技术学》中的学术定义(李学军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
徐邦达先生讲书画鉴定(之六)薛永年笔记佚名【摘要】早期画家多,代笔亦多。
宋元亦有,我们了解得少。
龚贤(字半千)也有假,但分不清是假还是代笔。
【期刊名称】《紫禁城》【年(卷),期】2016(000)005【总页数】22页(P98-119)【关键词】书画鉴定;笔记;画家;龚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205徐邦达(一九一一年~二〇一二年):著名书画鉴定家。
一九五三年以各地征集和收购的三千五百余幅珍贵书画作品为基础,重建故宫博物院书画馆。
著有《古书画鉴定概论》、《古书画伪讹考辨》、《古书画过眼要录》等薛永年(一九四一年生):著名美术史学家、美术评论家。
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著有《晋唐宋元卷轴画史》、《书画史论丛稿》等早期画家多,代笔亦多。
宋元亦有,我们了解得少。
龚贤(字半千)也有假,但分不清是假还是代笔。
官铨很近于半千,不同处官铨勾树石用笔不重,龚贤用墨渲染,重笔勾勒。
王时敏晚年基本不作画,由儿子、学生代笔,第三子王异公(按即王撰)、王翚、王鉴皆为王时敏代过笔。
王石谷得王时敏器重提拔,故为代笔(见一○六页图)。
王鉴也有一时期住王时敏家。
王石谷画迹流传最多,活了八十几岁,一生生活多有文献记载。
三十几时伪作古画,元、宋,全凭臆造,本事很大,但易流露自己的面貌。
中年声望高了,不复作伪。
四十左右与恽南田过从,相互影响。
五六十岁时画细,在北京,为迎合权贵好尚。
七十岁左右「开工厂」,收学生代笔。
八十岁时不卖画了,不应酬了。
老年画干。
学生很多,杨晋、顾昉、徐溶,学其六十几岁老年面貌。
恽寿平书法写褚、钟而肥,画轻淡而有份量,伪作多轻薄,有人专作假。
恽身体不好,有些画不自然。
作假的人,找规律,有套子,学成了套子,也就死了(见一○九页下图)。
近世作品旁证少,但作品多,可利用作品比较真假。
朱耷早年款题传綮、刃庵、雪个。
画鸟眼为方形。
四十至六十岁,风格由方变圆。
八十多时全圆了。
中间时期题款:「驴」,在款题「传綮」时期以后,风格带方,最后才题「八大山人」。
《浔阳饯别图》(图1)是清代画家袁耀的一幅绢本水墨画作品,现藏于中国美术馆。
作品横78厘米,纵64厘米。
这幅作品是袁耀于清代乾隆十四年(1749)创作,画作根据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诗意由近及远地描绘了缓坡、树木、饯行队伍、水岸、琵琶女、浮舟、雾霭、皓月等景物构成了一幅月下送别友人的图画,景物主要居于画面左下侧,题跋、款识位于画面左上。
跋云“浔阳饯别。
时己巳秋杪,邨上袁耀画”,钤印两方,上为白文《袁耀》,下为朱文《昭道》。
青绿设色与淡墨晕染相结合,细笔勾勒,尺幅虽不大,但画面生动,意蕴悠长。
文_周晓路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馆藏袁耀《浔阳饯别图》作品赏析图1 清 袁耀 浔阳饯别图78cm×64cm中国美术馆藏0图2 清 袁江 海屋添筹图63.1cm×28cm中国美术馆藏一、作者生平及创作风格袁耀,字昭道。
清代画家,袁耀的生卒年月没有确切记载,据其作品推定生于康熙后期,卒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之后几年。
江都(今江苏扬州)人。
说到袁耀就不得不提起袁江,袁江(1662—1735),字文涛,号岫泉,清代著名画家。
雍正时,入宫廷为祗候。
袁江是我国绘画史上有影响的画家之一,原为宫廷画家,转工山水楼阁界画。
关于袁江与袁耀的关系,有父子说、叔侄说、弟兄说三种,时人称之为“二袁”。
乾隆时成书的《画人》中有关于袁耀最早的记载,附于“袁江”条目之中:“有子名耀,山水楼阁,尚守家法。
”我们暂且将其作为父子。
(图2)在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楼阁工整山水当以袁江最有名。
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袁江擅画山水楼阁,早年师清前期的李寅、萧晨、颜峄和颜岳,中年对古代作品尤其是宋代的山水画作过细心摹绘。
功力深厚,所作青绿山水浑朴有致,赋予这个古老画种新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作为袁江之子,袁耀画风与袁江相似,擅山水、人物,精界画,宗法宋元,风格近乃父,粗放松散,结构准确,层次分明,丘壑无尽。
创作的界画构思精巧,山川开阔,楼阁巍峨,气势壮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