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传统文化期末测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济南市南辛庄小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传统文化期末测试卷班级姓名成绩一、连线题。
1.孔子“宗圣” 2. 三人行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圣人”不以规矩必有我师焉曾子“亚圣”天时不如地利不成方圆3. 盛年不重来明日何其多未觉池塘春草梦一日难再晨明日复明日阶前梧叶已秋声二、选择题。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孔林位于()。
A、潍坊B、曲阜C、东营2.被称为“五岳之首“的是()。
A、泰山B、华山C、嵩山3.()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
A、珍珠泉B、百脉泉C、趵突泉4.为世人留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美丽传说的是()。
A、蓬莱阁B、泰山C、崂山5.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A、“仁”B、孝顺C、反对战争6.孔庙已经有()的历史了。
A、三千年B、两千五百年C、两千年7.趵突泉、千佛山与()并称为济南三名胜。
A、泉城公园B、五龙潭C、大明湖三、判断题。
(对的打对号,错的打错号。
)1.蓬莱又叫蓬壶。
()2.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3.《偶成》这首诗告诉我们要珍惜点滴时间。
()4.泰山位于我省的潍坊市。
()5.清明节在农历的三月,所以又叫“三月节”。
()6.我国春节期间活动丰富,但是没有贴对联的习俗。
()7.“精卫填海”、“嫦娥奔月”是我国流传至今的神话故事。
()四、趣味题。
你一定欣赏过趵突泉昼夜喷涌的情景,请你动手画下来,再涂上颜色。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期末测试题班级______姓名______学号______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笠翁对韵》的作者是__A(清)李渔 B(明)吕得胜 C(唐)李白 D(唐)唐寅2.泉对石,干对枝,吹竹对弹丝。
中的吹竹和弹丝是什么__A竹子 B一种玩具C一种植物 D一种乐器3.《小儿语》中的十差九错,下一句是__A只为慌张 B暮鼓对晨钟 C当思来之不易 D不是真善4.《逢老人》这首诗的内容是__A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B有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C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D路逢一老翁,两鬓白如雪。
一里二里行,四会五回歇。
5.《幼女词》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幼女在什么节日学大人拜新月的______A端午节B国庆节C七夕节D元宵节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泰山不却微尘,积少垒成高大这句话出自《名贤集》()2.善欲人见,不是真善。
这句话的意思是做了善事得让人家知道,否则就不是真的真正的善。
()3.《治家格言》(节选一)中的一粥一饭的下一句是:当思来之不易。
()4.《笠翁对韵《(节选二)中的奇对偶,只对双,大海对的是湖泊。
()5.《治家格言》也叫《朱子家训》。
()三、连线题(每题2分,共10分)人有喜庆必有我师三人同行都要安详在家敬父母赤日对苍穹一切言动不可生妒忌心山花对海树何必远烧香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期末测试题答案一、选择题A D A D C二、判断√×√×√。
一年级传统文化(上学期)试题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填入表中)。
(20分)1、小学生要做到自己的仪容端正,要注意些什么?()A、脸只要不脏,就不用洗了。
B、扣好衣服扣子,系好鞋带。
C、帽子斜着带,更显个性。
2、“容止格言”是哪个学校制定的?( )A、汪洋中学B、南开中学C、腰关中学3、下列哪些是文明行为?( )A、在电影院,看电影时大声接打手机。
B、图书室里,乱扔垃圾,大声喧哗。
C、乘坐公交车时,有序排队上车。
4、上下楼梯()礼让。
A、靠右行B、中间走C、靠左行5、和长辈谈话交流时,哪种行为是不正确的?()A、态度恭敬B、声音要大C、注视对方6、1989年,我国把农历的哪一天定为“老人节”,也就是“重阳节”。
()A、五月五日B、六月六日C、九月九日7、在路上遇见老师,你该怎么做?()A、赶紧跑开,不让老师看见。
B、快步向前,身体立正,并向老师行礼。
C、边走边向老师打招呼。
8、下列哪一项是现代文明礼仪?()A、跪拜B、鞠躬C、拱手作揖9、观看演出时,哪些行为符合文明礼仪?()A、热情鼓掌B、向演员吹口哨C、大声喧哗10、我们常说要尊师敬长,下列哪些行为是正确的?()A、老年人爱唠叨,太烦了,我不听。
B、见到老师要有礼貌,主动帮助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C、奶奶走路太慢了,我不等她,先走了。
二、判断题(请将答案填入表中,对的打“√”,错的打“×”)(20分)11、尊敬老人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12、见到长辈可以直接叫他的名字。
()13、生活中有许多像老师一样交给我们知识、经验和道理的人,我们应该虚心向他们学习。
()14、去展览馆,当看到喜欢的展品时,可以随意拿起来触摸。
()15、去旅游时,遇到外宾,要有礼貌懂尊重,展现社会新风尚。
()16、吃饭前,手不脏,就不用洗了。
()17、公共场所就是大家都可以用的场所,我们可以尽情的说话,尽情的玩耍。
()18、爷爷奶奶,不和我们住在一起,我们要经常去看望他们。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中华传统文化》 试卷一、单项选择题:(请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写在下列答题框中,每小题2分,共20小题,合计40分。
) 1. 孔子关于仁的答案的共同之处,是强调 ( ) A. 博学 B. 审问 C. 明辨 D. 自我修养 2. 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 ( ) A. 天人感应 B. 形式逻辑 C. 辩证逻辑 D. 天人合一__________________学院________级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班级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密)………………………………(封)………………………………(线)………………………………密 封 线 内 答 题 无 效3.《红楼梦》中被称为“混世魔王”的人物是()A. 薛蟠B. 贾琏C. 贾宝玉D. 贾珍4.中国戏剧臻于成熟的标志是()A. 京剧B. 秦腔C. 梆子D. 元杂剧5.“庖丁解牛”寓言中的“庖丁”可喻指以下哪种人()A. 厨师B. 屠户C. 治国者D. 尸祝6.知音的故事中,伯牙弹奏的是哪首琴曲()A. 梅花三弄B. 广陵散C. 阳春白雪D. 高山流水7.“甲骨熊猫侠”表情包“活化·创新·传播”——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活动中,设计者将甲骨文变成了手机里的表情包,让甲骨文的图案意义跃然眼前,而不再是高深莫测的文化符号,点击发送中,古老的甲骨文火了。
“甲骨文表情包”的走红说明 ( ) ①甲骨文内涵丰富,是汉字的源头,是创新汉字文化的源泉和动力②甲骨文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③用现代化的手段诠释甲骨文的内涵,激发更多人对汉字研究的兴趣④文化传承既要研究传统文化,又要采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8.当中国人和西方人相遇时,双方应采用何种礼仪? ( )A. 客随主便B. 哪种都可以C. 双方都行西方礼仪D. 双方都沿用己方礼仪9.以下哪些节日全属于中国传统节日?( )A.春节、元旦节、中秋节 B.国庆节、端午节、中秋节C.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 D.中元节、父亲节、感恩节10.男子行冠礼是在多少岁?()A.十三B.十五C.十八D.二十11.下面哪个选项是”四书”的构成() A.大学、中庸、论语、尔雅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C.大学、孝经、论语、尔雅 D.大学、孝经、论语、孟子12.下列传统节日中,来源于二十四节气的是()A.元宵节B.中秋节C.端午节D.清明节13.成都某著名古迹门口有这样一副名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它说的是()A.杜甫B.薛涛C.诸葛亮D.李冰14.“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左手在外B.右手在外C.双手交叉D.左手在上15.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A.早上B.中午C.傍晚D.下午16.我们常把结了婚的夫妇称为“结发夫妻”,“结发”在古时是指结()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 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 D.把头发都剪掉17.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哥哥姐姐时称为“家兄”.“家姐”,那么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下面哪种称谓?() A.家弟、家妹B.舍弟、舍妹C.息弟、息妹D.堂弟、弟妹18.下列不属于我国四大传说故事的是:()A《牛郎织女》B《孟江女》C《白蛇传》D《山海经》19.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什么?()A蒿饼B巧果C汤圆D竹筒饭20.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 A团圆美好B年年有余C更岁交子D五福临门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小题,合计20分,请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并将答案写在下列答题框中,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一年级传统文化下期末考试试卷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3×2)
1、《陶者》中有“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说的是烧砖瓦的工人做了很多砖瓦,而自己家却舍不得铺砖瓦,还是草房子。
()
2、清明是我国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是一个秋天的节气。
()
3、《画鸭》中鸭子的嘴与鸡的嘴一样是尖尖的.()
二、选择题(8×1)
1、陶尽门前()
①水②土
2、屋上无片()
①砖②瓦
3、十指不沾()
①沙②泥
4、小松初数()
①米②尺
5、春到()好
①清明②端午
6、牧童何处去,()背一鸥眠
①马②牛
7、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
①剑②刀
8、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
①高②短
三、连线题(把未完成的连起来,6×2)
五月棉花秀平生志气高
自小多才气青松挺且直
大雪压青松八月棉花干。
中国传统文化期末考试试题
期末考试试题(考试形式:开卷,满分100分)
一、中国传统文化,有的学者也将其称之为国学,目前国学专家非常活跃,通过多种形式,比如电视媒介,进行国学知识的普及,且到目前为止,全世界一百多过国家设立了二百多所孔子学院,国学由国内日趋世界化,针对此种现象,请举例说明,并谈谈对此问题或现象的看法。
(论述。
25分)
二、请简要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与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在关联。
(15分)
三、根据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理解请简要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 15分)
四、根据所学知识,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应包括那些个方面?(15分)
五、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说明,针对现时代我国思想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认同多元的实际社会历史实际,在此背景下请简要说明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15分)
六、根据你所熟悉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或哲学家,任选一位),请列举一例简要说明其思想内容、特征。
(15分)。
一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期末测试题
一、判断题(对的打对号,错的打错号。
)每小题6分,共48分
1、首孝悌,而亲仁。
()
2、性躁心粗,一生不济。
()
3、在楼梯上追逐打闹()
4、是恶当惊,是善当喜。
()
5、剪纸是一种特别常见的中国民间艺术()
6、读书写字先要整理好书桌,保持干净整齐。
()
7、我的新衣服谁都比不上。
()
8、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
()
二、连线题(将对应的用线连起来)每小题5分共45分
1. 孔子亚圣
孟子宗圣
曾子圣人
墨子科圣
2.空山新雨后横林待鹤归
闲云不成雨清泉石上流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明月松间照不知转入此中来
长恨春归无觅处故傍碧山飞
三、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读书要做到“三到”,即()、()、()。
2、年画四大家是()、()、()、()。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中华传统文化》 试卷一、单项选择题:(请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写在下列答题框中,每小题2分,共20小题,合计40分。
) 1. 孔子关于仁的答案的共同之处,是强调 ( ) A. 博学 B. 审问 C. 明辨 D. 自我修养 2. 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 ( ) A. 天人感应 B. 形式逻辑 C. 辩证逻辑 D. 天人合一__________________学院________级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班级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密)………………………………(封)………………………………(线)………………………………密 封 线 内 答 题 无 效3.《红楼梦》中被称为“混世魔王”的人物是()A. 薛蟠B. 贾琏C. 贾宝玉D. 贾珍4.中国戏剧臻于成熟的标志是()A. 京剧B. 秦腔C. 梆子D. 元杂剧5.“庖丁解牛”寓言中的“庖丁”可喻指以下哪种人()A. 厨师B. 屠户C. 治国者D. 尸祝6.知音的故事中,伯牙弹奏的是哪首琴曲()A. 梅花三弄B. 广陵散C. 阳春白雪D. 高山流水7.“甲骨熊猫侠”表情包“活化·创新·传播”——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活动中,设计者将甲骨文变成了手机里的表情包,让甲骨文的图案意义跃然眼前,而不再是高深莫测的文化符号,点击发送中,古老的甲骨文火了。
“甲骨文表情包”的走红说明 ( ) ①甲骨文内涵丰富,是汉字的源头,是创新汉字文化的源泉和动力②甲骨文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③用现代化的手段诠释甲骨文的内涵,激发更多人对汉字研究的兴趣④文化传承既要研究传统文化,又要采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8.当中国人和西方人相遇时,双方应采用何种礼仪? ( )A. 客随主便B. 哪种都可以C. 双方都行西方礼仪D. 双方都沿用己方礼仪9.以下哪些节日全属于中国传统节日?( )A.春节、元旦节、中秋节 B.国庆节、端午节、中秋节C.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 D.中元节、父亲节、感恩节10.男子行冠礼是在多少岁?()A.十三B.十五C.十八D.二十11.下面哪个选项是”四书”的构成() A.大学、中庸、论语、尔雅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C.大学、孝经、论语、尔雅 D.大学、孝经、论语、孟子12.下列传统节日中,来源于二十四节气的是()A.元宵节B.中秋节C.端午节D.清明节13.成都某著名古迹门口有这样一副名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它说的是()A.杜甫B.薛涛C.诸葛亮D.李冰14.“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左手在外B.右手在外C.双手交叉D.左手在上15.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A.早上B.中午C.傍晚D.下午16.我们常把结了婚的夫妇称为“结发夫妻”,“结发”在古时是指结()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 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 D.把头发都剪掉17.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哥哥姐姐时称为“家兄”.“家姐”,那么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下面哪种称谓?() A.家弟、家妹B.舍弟、舍妹C.息弟、息妹D.堂弟、弟妹18.下列不属于我国四大传说故事的是:()A《牛郎织女》B《孟江女》C《白蛇传》D《山海经》19.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什么?()A蒿饼B巧果C汤圆D竹筒饭20.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 A团圆美好B年年有余C更岁交子D五福临门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小题,合计20分,请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并将答案写在下列答题框中,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传统文化题样————————————————————————————————作者:————————————————————————————————日期:一年级《传统文化》期末考评班级:姓名:亲爱的同学们,请你拿出《传统文化》这本书,我们将要对今学期的学习做一次全面的总结。
准备好了吗?开始吧!一、做游戏。
请你和同位面对面坐好,一起边拍手边按节奏背诵《笠翁对韵》节选一、二。
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这个游戏做好。
二、背一背。
你还能记起《小儿语》、《治家格言》(节选一)、《名贤集》(节选一)的内容吗?这几篇朗朗上口,告诉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下面就请你和同位一个背诵一个检查,并把检查的结果记录下来。
《小儿语》 1正确、熟练、好听() 2 正确、个别地方不熟练、比较好听()3背不过()《治家格言》1正确、熟练、好听() 2 正确、个别地方不熟练、比较好听()3背不过()《名贤集》1正确、熟练、好听() 2 正确、个别地方不熟练、比较好听()3背不过()三、赛诗会。
四个同学围成一组,开展一次赛诗会。
看看谁能把《传统文化》里的古诗全部背诵下来。
背过一首就可以得到一颗星。
《逢老人》()《幼女词》()《陶者》()《题画》()《池上》()《关山月》()《棉花》()《神童诗》一()《神童诗》二()四、填一填1、()()()()行,()()()()歇。
2、幼()()()岁,未知巧与拙。
3、()()()()(),苍茫()()间。
4、()()()()(),()()志气()。
五、绕口令我们的《传统文化》上有一篇绕口令,很有意思。
只要看得清,仔细读,你就能读好绕口令。
请你读出下面的绕口令吧!六、同学们,我们的总结就要结束了,你能评价一下你的学习情况吗?1、我很棒,但是还需要努力()2、我表现比较好,得多努力()3、我今学期表现一般,下学期我一定进步()二年级《传统文化》测评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一、填空(一个空里只填一个字)(50分)1、()壮()()(),()()徒伤悲2、()()()勤,荒于嬉3、()()若()(),习惯()()()4、()()()计()()春,()()()()()()寅5、()家()()于(),()()()()()勤6、从()做人,休()一点。
试卷一一、单项选择1.在《易·贲卦·彖传》中:“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表示着()A.“文”与“化”合并使用B.‘文’的含义C.“化”的含义D.无表示意义2.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又称()A. 小文化B. 大文化C. 和文化D. 无意义3.人类历史是由三种再生产构成的社会有机体的运动过程。
三种再生产分别是物质再生产、人口再生产和()再生产。
A.精神财富B.社会财富C.思想财富D. 银行财富4.,“三皇”是燧人氏、伏羲氏和神农氏。
一般认为“五帝”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尧、( )A.禹B.瞬C.国D.席5.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姬发伐纣灭商,建立了周朝,史称()A.东周B.西周C.晋国D.三国6.在《说文解字·序》中他把“六书”之名定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
A.假借B.转回C.世纪D.异化7.( )是指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书籍,它的形成经历了从春秋到南宋 1 000 多年的漫长岁月,包括历代儒家经典和人们对儒家经典的各种注疏。
A.礼B.书C.经D.孟子8.我国最早的类书是(《》),三国魏文帝时编撰,自五经群书分类为篇,以供皇帝阅读。
A.黄篮B.黄览C.礼记D.黄书9.哪个朝代在都市繁华和音乐发达的基础上,产生了“参军戏”。
()A.唐朝B.宋朝C.元朝D.清朝10.(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A.谷雨B.立春C.惊蛰D.雨水二、多项选择1.文化的功能()A.传承功能B.教化功能C.凝聚功能D.稳定功能2.汉字的起源( )A.结绳说B.八卦说C.仓颉造字说D.文解字3.依据题材不同,国画可分为( )A.人物画B.山水画C.花鸟画D.自然画4.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剧种()A.昆曲B.京剧C.元曲D.诗歌5.在体裁上有一些不同于传奇的特点:()A.话本小说正文之前有诗词或一两个小故事。
B.话本小说中间可加入诗词或者骈文,来渲染故事或者人物风貌。
小学一年级国学试卷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家、_________家。
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孔子在《_________》中的一句话。
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唐代诗人_________的《春晓》。
4.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唐代诗人_________的《静夜思》。
5.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告诉我们要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句诗是李白的名句?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出自哪位古人?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庄子3. 下列哪部书是儒家经典之一?A. 《道德经》B. 《论语》C. 《易经》D. 《春秋》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A. 学习要勤奋B. 学习要思考C. 学习要实践D. 学习要全面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哪位古人的名言?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庄子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弟子规》是孔子编写的。
()2. “人之初,性本善”是《三字经》的开篇语。
()3. “百善孝为先”是《孝经》中的一句。
()4. 孔子主张“以德治国”。
()5. 《论语》是孔子弟子整理的孔子言行录。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三字经》的主要内容和教育意义。
2. 请简述《弟子规》的主要内容和对儿童行为习惯的指导作用。
五、阅读理解题(每题10分,共20分)阅读以下古文片段,回答问题。
《论语·学而》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 孔子在这段话中提到了哪三个方面的快乐?2. 孔子认为怎样的人才是君子?六、作文题(20分)题目:《我最喜欢的一句古文》要求: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古文,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描述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测试题(一年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测试题2018.1
读一读,背一背,连一连。
1.厚德有过则改
2.见善则迁载物
3.修之于身可以攻玉
4.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5.它山之石其德乃真
6.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方,应乎中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时,运不穷
7.逃之夭夭存高远
8.志当莫重于尊师
9.为学人之模范也
10.师者灼灼其华
11.子不学,非所宜人不学,不知义
玉不琢,不成器幼不学,老何为
12.知之为知之寸金难买寸光阴
13.一年之计在于春君子以自强不息
14.一寸光阴一寸金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5.天行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年级传统文化测试题
一、填空:
1、中国年画四大家是、、、
2、山东胶东地区的年画主要用来。
3、最早出现的风筝是用做的,叫做。
4、孔子是伟大的,古代称他为“”。
孔子也是伟大的,由于他在教育上的贡献,他被称为“”。
5、人们称孟子为“”,他认为人性是。
6、传承了孔子的学说,后世称之为“”。
他
认为是一切道德的根本,强调为人要。
7、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有、、。
8、济南三名胜指的是、、。
二、连线题:
少年易学老难成万事成蹉跎
少年辛苦终身事泰山
我生待明日一寸光阴不可轻
东岳莫向光阴惰寸功。
一年级传统文化期末测试题
年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 一、把上句话和下句话连在一起。
(3*10分)
一切言动,都要安详故傍碧山飞
人间四月芳菲尽天气晚来秋
空山新雨后山寺桃花始盛开
闲云不成雨十差九错,只为慌张
二、选择(3*10分)
1、古代人们都称孔子为()。
(1)好人(2)圣人(3)老师
2、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品有()等。
(1)泥塑(2)贴画(3)玩具小车
3、课上我要做到()
(1)歪着身子听讲(2)专心听讲(3)和同学吵闹三、判断下面的小朋友做的对吗?对的打√,不对的打×。
(10*4分)
1、年画、风筝、剪纸等都是民间工艺。
()
2、一点不满意,就冲着妈妈大吵大闹。
()
3、随便摘别人树上的果子。
()
4、在楼梯上追逐打闹。
()
5、用玩具枪射击小朋友。
()
6、不买名牌衣服我就不穿。
()
7、路上没人,我可以随便扔垃圾。
()
8、有人在校园墙壁上写字,我也在上面写了自己的名字。
()
9、老师批评了我,见到老师我不主动打招呼也是对的。
()
10、对别人要有礼貌,在家我就不用。
()。
一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期末检测题
(山东大学出版社)
姓名——————班级——————
一、经典回放
1、------对地,雨对------,大陆对-------。
——对海树,——对苍穹。
2、河对------,夏对------,下饷对高舂。
3、河对-------,绿对-------,------对雷公。
4、------对淡,薄对-------,暮鼓对------,奇对------,只对------,
大海对————。
7、—切言动,都要————。
十——九——,只为慌张。
8、一粥一饭,————————:
半丝半缕,——————————。
9、得人一牛,——————。
10、三人同行——————。
二、连连看。
沉静立身勿临渴掘井
宜未雨绸缪不可生妒忌心
人有喜庆从容说话
得人一牛三人同行
必有我师还人一马
三、活动广角
你从这一学期的学习中学习到了什么道理?说一说大家来分享一下吧!
四、把自己的收获表达出来,如果对自己非常满意,请给自己涂好5颗星星,如果相当满意请涂3颗星星,如果不满意,请继续努力!。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中华传统文化》答案(A卷)一、单选题(30分)1.A2.A3.C4.C5.A6.C7.B8.D9.B 10.D11.B 12.D 13.B 14.A 15.A二、多选题(30分)1.ABC2.ABCE3.ABCDE4.BCDE5.ABCDEF6.ABCE7.ABCD8.ABCE9.ABD10.ABCE三、判断题(20分)1. √2. ×3.√4. √5. ×6.√7.√8. √9. × 10. ×四、论述题(20分)1.答:成人的标准:(1)心理上做到能定,一是定心定性,二是定力,三是决定,四是定位。
(2)行为上做到能应,一是应变能力,应急能力,二是应酬能力。
(3)弃尔幼志,抛弃孩子气。
(4)德才兼备(观点展开进行论述,言之有理即可。
)2.答:这句话出自宋代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意思是修习技艺者当知技多不如技精,贪多而杂,流于表面等同于无技可依。
事实也确实如此,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那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都感到吃惊的成绩来。
” 像十年磨一剑的欧冶子,像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法国雷杜德,他们都把专注,专心做到了极致,所以才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
然而,如果目标杂乱,精力和时间都分散了,那么必定失败。
哈佛大学经过25年的跟踪调查发现,3%的人有十分清晰的长期目标,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顶尖成功人士,其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10%的人有比较清晰的短期目标,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成为各行各业不可缺少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60%的人目标模糊,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只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27%的人没有目标,几乎都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会。
北大教授季羡林也警示我们:目标多就不可能有绝活。
一生专做一件事是第一等人,必定成功。
2013-2014学年度营东小学一年级第二学期传统文化期末检测卷班级:姓名:等级:
一、选择
1、被称为“圣人”、“万世师表”的是()。
①孔子②孟子③墨子
2、“人性是善良的”是()提出来的。
①孔子②孟子③曾子
3、()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并写了《孝经》一书。
①孔子②孟子③曾子
4、发明了最早的风筝——木鸢,被称为“科圣”的是()。
①孔子②孟子③墨子
5、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开天的是(),追日的是(),奔月的是(),填海的是()。
①夸父②盘古③精卫④嫦娥
6、我国最隆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
①春节②元宵节③清明节
7、舞龙、舞狮、放烟花、猜灯谜是()的习俗。
①春节②元宵节③清明节
8、扫墓、踏青是()的习俗。
①春节②元宵节③清明节
9、()是孔庙的核心,是孔庙中最高最大的建筑。
①太和殿②天贶殿③大成殿
二、连线
1、三孔趵突泉
天下第一泉孔府、孔庙、孔林五岳之首蓬莱
八仙过海泰山
海上名山崂山
2、温故而知新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可以为师矣
不以规矩交相利
兼相爱不成方圆
生于忧患淫佚则亡
节俭则昌死于安乐
3、及时当勉励万事成蹉跎
会当凌绝顶, 岁月不待人
我生待明日一览众山小
少年辛苦终身事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应悔偷灵药莫向光阴惰寸功
千门万户曈曈日牧童遥指杏花村
春到人间人似玉总把新桃换旧符
借问酒家何处有灯烧月下月如银。
一年级传统文化期末测试题
班级:姓名:
一、填一填(24分)
1.天对,雨对,大陆对。
2.奇对,只对,大海对。
3.“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这句话的意思是:。
4.在我们学过的诗文中,是描绘老人的外貌和神态的。
二、连一连(36分)
1.得人一牛,必有我师。
老实常在,必有近忧。
人无远虑,还人一马。
三人同行,脱空常败。
2.在家敬父母,不义富如何?
怕人知道休做,要人敬重勤学。
泰山不缺微尘,何必远烧香?
家和贫也好,积少垒成高大。
3. 农历九月初九七夕节老人节
农历七月初七重阳节乞巧节
三、答一答(40分)
1.你还知道哪些词语能对成对子?如:白对黑
2.在本学期学过的诗文中,你最喜欢哪一首,为什么喜欢这首?有什么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