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
- 格式:ppt
- 大小:6.34 MB
- 文档页数:17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教学设计剑州中学王太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河流地貌对聚落形成、聚落规模的影响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3.比较平原地区和山区、高原地区聚落的形态特征有何不同(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实例,分析河流地貌对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真正的学到了对人类生活、生产有用的地理知识,体验学习地理探究世界的成功乐趣。
教学重难点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我们知道,大江大河孕育着我们人类文明,请同学们说出四大文明古国发源于什么大江大河的流域?中国——黄河流域;古埃及——尼罗河流域;古印度——印度河流域;古巴比伦——两河流域。
打开世界地图,我们会发现,世界上一些主要河流的两岸,常常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城市,越往河流的中下游城市越密集。
河流孕育了我们人类文明,在河流塑造的众多地貌中,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河流流经地区的聚落分布均具有明显的影响。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二、问题探究,自主学习1、什么是聚落?聚落是人类聚居地的总称学生阅读教材第二段,思考:为什么聚落分布离不开河流?河流对聚落的形成起什么作用?2、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1)为聚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2)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
(3) 河流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3、河流地貌对聚落规模影响学生读图4.21 思考:河流地貌怎样影响聚落规模的?(1)耕地破碎地区:乡村的规模较小(2)耕地连片地区:乡村规模较大。
4、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思考:不同地形区的河流地貌怎样影响聚落分布的呢?学生结合《课堂学习活动材料》合作讨论高原区: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多呈狭长的条带状山区:山前洪积扇、冲积扇平原呈明显的条带状平原区:河流中下游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多呈条带状、团状河流交汇处(水运方便)5、河流地貌对聚落选址的影响聚落选址的基本原则就是趋利避害,免受洪灾威胁。
编写: 姜太平 审核: 高三地理组 班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涡阳二中2015届文科一轮复习导学案 科目:地理 编号: 1 使用时间: 2014 年 11 月 日课题: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学习目标:1.能够说出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吸引之处。
2.理解和识记高原、山区、平原地区聚落分布的地区、成因及形状。
学法指导:略 学习重难点:识记高原、山区、平原地区聚落分布的地区、成因及形状。
预习案一﹑教材助读(一)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有哪些吸引?:是聚落密集区。
一般来讲,平原地区是聚落的理想环境,但并非所有平原地区聚落都密集分布。
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
二﹑预习自测不管是古代,还是当今,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据此回答1~2题。
1.古代的乡村聚落多分布于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高亢之地,是因为( )①地势较高,可避免洪水之患 ②雨热同期,气候优越③土地肥沃、近河,有利于农耕、畜牧、渔猎 ④便于搬迁和居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关于高原地区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大多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②大多分布在山前的洪积扇平原上 ③大多分布在地势平坦的高原面上 ④多呈条带状沿河流两岸发展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堰塞湖是由于火山喷发、地震等原因引起山体岩石崩塌从而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堵截物质称为堰塞体,往往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坝。
读下图,回答题。
3.图中三个聚落都受到堰塞湖的不利影响,其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 ( ) A .a b c B .b c a C .b a c D .c b a4.与图中聚落分布规律最相似的地区是 ( ) A .青藏高原 B .西北地区 C .东北地区 D .内蒙古高原涡阳二中2015届文科一轮复习地理导学案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课时31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河流的作用(1)河流可为聚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2)河流作为交通运输通道,可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
(3)河流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可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思考 冲积平原地区一定都是聚落分布密集区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 不一定。
一般情况下,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发展。
但是,在热带地区,由于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不利,因而人烟稀少,聚落也极少,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
2.聚落规模⎩⎪⎨⎪⎧耕地连片地区:聚落规模较大耕地破碎地区:聚落的规模相对较小3.聚落分布(1)平原低地:一般沿河分布。
(2)山区河谷: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3)河流中下游:城市较密集。
1.河网密度影响聚落的规模在农业社会,聚落规模与周围耕地面积和人们到最远耕地的路程及所需的时间密切相关。
以我国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河网密度对耕地及聚落规模的影响如下表所示:地区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河网密度 稀疏 密集 耕地 集中连片 破碎 聚落规模较大较小2.不同地区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和形态的影响不同地形区,河流地貌类型不同,对聚落分布、形态、密度及成因的影响不同,具体表解如下: 地形 高原山区平原分布深切河谷两岸的狭窄河漫滩洪(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形态多呈狭长的带状条带状团状、带状密度小较小大原因地势相对较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丰富,淤积有肥沃的土壤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举例青藏高原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甘肃省城市及人口的分布四大文明古国的发祥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3.河流地貌对聚落选址的影响聚落选择的地点,不仅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还要避免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
河流地貌冲积平原山区河谷自然灾害洪水洪水及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聚落选址一般分布在洪水淹不到的地方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洪水位的地方,而且还要注意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2022·湖南地理)某地(图1)位于太行山南段东麓,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易发山洪。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一、知识讲解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2.聚落规模与河流的关系3.(1)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
(2)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洪水位的地方。
平原并不一定是聚落密集区。
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常成为聚落密集区。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还受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有的平原也是聚落稀少,如亚马孙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差,人烟稀少,聚落极少。
4.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一般而言,河流上游多位于高原、山地,以侵蚀为主,中游搬运,下游堆积。
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受此影响,聚落分布也不同。
如下图所示1.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
读图,完成下题。
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
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仔细读图,①为侵蚀山地,土层薄。
②地洪积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地势较高,地下水埋藏较深。
③为冲积平原,土层深厚,但地势较低,地下水埋藏较浅。
④为沙丘覆盖的平原,土层较薄。
对比四个地点,②地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符合皇家修建陵墓的选址条件,B项正确。
答案B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河流,发源于素有“西非水塔”之称的富塔贾隆高原。
该河中下游地区干湿季变化明显,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
下图为塞内加尔河流域及河口三角洲前缘的沙洲示意图。
沿海沙洲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
试推断三角洲前缘沙洲不断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该沙洲对圣路易港的不利影响。
解析从图中信息可知,塞内加尔河下游流经沙地,河流含沙量较大,这为沙洲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沙源,这也是沙洲能够不断向南延伸的条件之一;沙洲作为“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不仅与“陆地条件”有关,还需要考虑“海洋条件”,即沿海洋流对其影响,洋流自北向南流;沿海沙洲的形成阻碍了船只进出港口,对圣路易港的发展极为不利。
课题: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学习目标:1.能够说出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吸引之处。
2.理解和识记高原、山区、平原地区聚落分布的地区、成因及形状。
学法指导:略 学习重难点:识记高原、山区、平原地区聚落分布的地区、成因及形状。
预习案一﹑教材助读(一)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有哪些吸引?:是聚落密集区。
一般来讲,平原地区是聚落的理想环境,但并非所有平原地区聚落都密集分布。
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
二﹑预习自测不管是古代,还是当今,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据此回答1~2题。
1.古代的乡村聚落多分布于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高亢之地,是因为( )①地势较高,可避免洪水之患 ②雨热同期,气候优越③土地肥沃、近河,有利于农耕、畜牧、渔猎 ④便于搬迁和居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关于高原地区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大多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②大多分布在山前的洪积扇平原上 ③大多分布在地势平坦的高原面上 ④多呈条带状沿河流两岸发展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堰塞湖是由于火山喷发、地震等原因引起山体岩石崩塌从而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堵截物质称为堰塞体,往往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坝。
读下图,回答题。
3.图中三个聚落都受到堰塞湖的不利影响,其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 ( ) A .a b c B .b c a C .b a c D .c b a4.与图中聚落分布规律最相似的地区是 ( ) A .青藏高原 B .西北地区 C .东北地区 D .内蒙古高原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课堂探究案探究一: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根据图4.23分析下列问题。
(1)为什么在河流上游,聚落位置选择在地势较低的A 地;而在河流中下游,聚落位置选择在地势稍高的B 地。
专题10河流地貌【母题来源】2022年广东高考卷【母题题文】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剖面。
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帕隆藏布江某段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形态;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
下图示意该段河床纵剖面形态。
据此完成下面3-4题。
3.第I段河床纵剖面阶梯状形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A.地质构造差异抬升B.河流的阶段性下切C.原始河床地形差异D.滑坡、泥石流作用4.在第II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的发育过程反映该段河床()A.淤积大于侵蚀B.侵蚀大于淤积C.侵蚀-淤积平衡D.持续不断侵蚀【答案】3.D4.A【试题解析】3.该河段的地质构造情况应该相差不大,A错误;河流的阶段性下切会加深河床,但不会使河床抬升,B错误;由图可知:推测的原始河床纵剖面变化较为均匀,地形差异不大,C错误;该河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势落差大,且受到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为丰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多发。
由材料可知:该河段近几十年来,有湖泊发育,推断应当为滑坡、泥石流搬运的物质堵塞河道形成的多个堰塞湖,堰塞湖的存在导致不同河段河床泥沙淤积变多,河床抬升,形成阶梯状的形态,D正确。
故选D。
4.由图可知:在第II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河床的海拔不断升高,河床不断变浅,说明从2007年到未来,河床泥沙淤积的速度大于河床被侵蚀的速度,导致河床堆积物变多,河床变浅,A正确;侵蚀大于淤积,会导致河床加深,B错误;侵蚀-淤积平衡河床的深度应该维持不变,C错误;持续不断侵蚀会导致河床加深,D错误。
故选A。
【命题意图】本组题考查河流地貌及其成因,难度较大。
学生要理解河床剖面的概念,并且从推测面和实际面的差异,以及不同时期纵剖面的变化,综合分析河床形态成因,是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考查。
【命题方向】河流地貌的发育在近两年新高考中的地位有所增加,考查的内容包括河流地貌的发育及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
【得分要点】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明确河流横剖面和纵剖面的区别:河流纵断面是沿着河流的延伸方向中心线方向平距为横轴,河床底高程为纵轴,按一定比例尺绘制成的剖面图。
课时2冲积平原的形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说明冲积平原的分布特点和形成机制。
(综合思维)2.结合资料,分析不同区域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和特点。
(区域认知)3.结合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形成、规模及分布的影响。
(综合思维)4.结合材料,分析聚落布局中的人地协调思想。
(人地协调观)目标一冲积平原的形成1.河流堆积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质________下来,形成河流堆积地貌。
2.流水沉积作用:河流挟带的泥沙,由于河床坡度减小、水流速度变慢、水量减少和泥沙增多等,引起的搬运能力减弱而发生沉积。
3.冲积平原的形成三种常见的冲积平原类型:山前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其分布、形成机制和地貌类型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类型山前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分布山前地带河流中下游河口地区示意图地貌特点冲积扇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地势平坦、宽广,是冲积平原的主体,常沿河呈带状分布河口三角洲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形成机制山区地势_____→洪水期水流速度_____→河流挟带大量砾石和泥沙→河流流出山区进入平原→地势趋于_____,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_____→河流搬运的物河流流经地势平坦的地区形成曲流→在_____堆积,凹岸侵蚀→形成水下堆积体→_____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_____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接受堆河流挟带大量泥沙进入海洋→入海处水下坡度_____,河水流速_____→泥沙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近似三角形的堆积体,称三角洲→沉积物质增加,堆积质逐渐在山前沉积→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冲积扇→几条河流的冲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联合→形成广阔的山前冲积平原积→河流改道或继续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体向_____一侧扩展→发展成为面积广大的三角洲平原根据河流堆积地貌判断河流的流向(1)根据河流地貌类型判定河流流向(2)根据河流沉积物颗粒大小判定河流流向一般河流上游沉积物颗粒大且棱角分明;河流下游沉积物颗粒较小,且呈浑圆状;河流入海口处沉积物颗粒最小。
布图”(图B)。
(1)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聚落分布有何特点?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序号代表的村落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小城镇的是()3.图中农业区分布的地形主要在()A.冲积扇B.河流沿岸平原C.河边滩地D.河流三角洲4.图中城区的分布特点有()①紧邻矿产资源②沿河流建设③紧邻农业区④沿交通线分布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第3题,从题干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且图中农业区的位置位于山麓地带,再根据其形状很容易选择A。
第4题,读图即可看出图中城区的分布特点是沿河、沿交通线分布。
答案:3.A 4.D如图为我国东南某区域图,分析并回答5~6题。
5.图示村落按形态而言属于()A.多边形聚落B.带状聚落C.环状聚落D.团状聚落6.图中a、b、c、d四城市沿河分布,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发展速度较快的城市是()A.a B.bC.c D.d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知村落沿河流分布呈条带状。
第6题,d处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地形较为平坦,交通便利,利于城市的发展。
答案:5.B 6.D7.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A聚落属于________状聚落,是因近水源而沿________伸展,或避免洪水而沿________延伸。
B聚落属________状聚落,一般位于耕作地区的________。
平原和________地区的聚落多属于这一类型。
(2)C聚落的分布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图示四处聚落,若A位于高原上,应分布在__________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B若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其发育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