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校长李镇西报告——问题学生的转化
- 格式:pdf
- 大小:206.39 KB
- 文档页数:8
李镇西谈“转化后进生的策略”(1)注重感情倾斜。
教师对“后进学生”真诚的爱,是转化他们的第一剂良药。
“后进生”们几乎是从受教育起就伴随着呵斥、嘲笑、辱骂甚至体罚,所以,面对他们,老师应该怀着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给他们心灵的呵护,协助他们树立起人的尊严。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首先这种“爱”不是做作的特殊的“偏爱”,而是自不过然的和其他学生一样平等的爱。
不然,“后进学生”仍然会觉得老师对他是另一种形式的“另眼相看”。
其次,这种“爱”不应该仅仅来自老师,还应来自学生集体,要让“后进学生”感到不但老师没有歧视他,而且同学们也在真诚地尊重他,进而唤起他对集体的热爱之情,并把这种感情转化为上进心。
(2)唤起向上的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这对“后进生”同样适用。
如果教师感到学生不听话时,就能够尝试着问自己:“我的这些话,是否点燃了他心灵深处向上的愿望和信心?”无数事实证明,只有当学生自己有强烈的上进愿望和信心时,他的进步才会出现并得以持久。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所谓“转化后进生”,更多的时候就是持续设法唤起他积极向上的信心。
(3)引导集体舆论。
比起教师单枪匹马的操心,学生集体健康舆论更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
所以,教师能够想办法改变自己对某一学生的批评、表扬、鼓励、关心、协助,变成集体对这个学生的批评、表扬、鼓励、关心、协助。
(4)讲究有效方法。
李镇西认为,“有效”的方法往往包含有“科学”的因素,但有时“科学”未必“有效”(比如缺乏可操作性、缺乏具体针对性等);另外,这里的“有效”,还包含有“艺术”的意思(让我们的方法更新颖而使学生易于接受)。
总来说之,转化“后进学生”除了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还必须有“十八般武艺”的行为引导、规范,甚至必要的制约。
在转化“后进生”过程中,李镇西采用过的比较有效的具体方法有:(1)写家校联系本。
让“后进学生”为自己确定一个“协助人”,让这个“协助人”每天将“后进学生”的当天表现(纪律、作业、进步、问题等)写在家校联系本上,然后让“后进学生”带回去给家长看。
浅谈后进生转化问题概要:李镇西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马克.吐温说:“一句好的赞语能使我不吃不喝过上两个月。
”爱孩子,鼓励孩子,点燃孩子求知的欲望,帮助孩子扬起自信的风帆,我们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报告!”随着推门声,一个女生背着书包站在教室门口。
后进生,这群总是被人否定、被人遗忘或是被人过多负面关注的孩子,他们或迟到、或考试不及格、或撒谎、或打架骂人、或孤僻自闭、或是人们口中的“一无是处”。
他们似乎习惯了在别人受嘉奖时没有自己的份,习惯了家长的棍棒教育或恨铁不成钢的眼神,习惯了老师的呵斥与无奈……总之,似乎习惯了做人们所谓的“差生”。
几乎每个学校的每个班都或多或少有这样一些孩子,他们在遭遇排山倒海般的鄙夷与放弃后,变得顽固不化、自暴自弃。
难道他们就只能这样?难道他们就只有昨天?怀着这样的疑惑,我思考着,实践着自己的想法。
我想,任何一名后进生都不希望新老师了解他暗淡的过去,而是希望得到新老师认可。
因此,当我刚接手一个新班时,并没有急于去了解学生的过去,而是把他们放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向着目标前进。
这样,我不会因为有的孩子曾经是那么地“差劲”而产生不良情绪,避免了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孩子的学习行为。
一次,我与一名学生家长交流时表扬了他的孩子,说他的孩子挺乖、挺懂事的。
事后,语文老师说:“你觉得那学生乖?”她很疑惑且带否定的语气,“也许你还不太了解那学生。
”(她之前就教这个班,意思是那学生很淘气)。
“我不想了解他的过去。
”我说。
我为什么要去了解他曾经的“不乖”呢?为什么又去揭他的“老底”呢?就这样在我的脑海里保留良好的印象不好吗?而且,希望这良好的印象永远保持下去。
是的,当你接手一个新班时,无需去作太多的调查了解、摸根究底,无需查明谁是“捣蛋鬼”,谁是“拖全班成绩后退”的“罪魁”,谁又“干了多少坏事”等等,只需以同等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孩子,接受每个孩子。
这样,对于曾经的后进生,也是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希望。
著名校长李镇西报告——问题学生的转化一个优秀的教育者--情感思想智慧情感:水乳交融心心相印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刻都不会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站在儿童的角度理解儿童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思想:教师要有一种使命感新学期开始,法国全国85万名教师同时收到总统萨科奇一封信,他倡导“重建学校”。
“培育对真、善、美、伟大与深刻事物的欣赏,对假、恶、丑、渺小与平庸事物的厌恶,这便是教育者为儿童所承担的工作,这便是对儿童最好的爱,这便是对儿童的尊重。
”智慧:所谓“情感”和“思想”都必须化为每一天的教育行为。
俞敏洪说:“要为自己的生命留下一些令自己热泪盈眶的日子!”每个教育者不妨问问自己:我的生命中有这样的日子吗?班主任最好具备的技能:说话要有感染力:真情实感,激情澎湃,抓住人心。
必要的停顿。
善于从生活找谈话的切入口:尊重劳动人民。
要会讲故事:关于作弊。
要幽默,并善于自嘲:一种从容的心态。
要会和学生谈心:善于倾听,尊重理解。
善于利用过去的学生作为教育资源:转化后进生能够成就一个老师这里的所谓“成就一个老师”有两个含义:一是让老师享受到教育的幸福;二是让老师获得教育智慧。
我校的邹显惠老师……多年前我写过这样一段话――面对一个后进生,无论多聪明的教育者,也无法预料明天他会给自己惹什么祸事。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说过:“教育,每天都充满悬念!”这里的“悬念”,主要就是我们通常的所说的“教育的难题”。
期待着每一天的“悬念”,进而研究、解决不期而遇的“悬念”,并享受解开“悬念”后的喜悦,然后又期待着下一个“悬念”……如此周而复始,这便是教育过程的无穷魅力!“后进生”的产生主要原因:1.家庭方面的原因①教育方法不当:要么是溺爱,让孩子从小就在百依百顺的“温柔”中习惯于“朕即真理”;要么是粗暴,使孩子在呵斥和棍棒中学会仇视一切“教育”;要么就是放任,孩子在“自由”中疏远了棍棒也疏远了感情,养成了懒惰也养成了散漫。
[谈后进生的转化]教育专家李镇西谈转化后进生提起后进生,老师也罢,领导也好,都谈“生”色变,望而却步。
后进生,具体说来就是动手不动脑,学习无定法,纪律松懈,作风涣散的这部分学生。
但教师们,却未发现他们有一个显著的优点:那就是动手能力强,参加活动积极性高等等。
为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抓住这一关键,找到切入点,抓住闪光点,方法灵活则能达到目的。
一、同等相待作为教师的我们,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应坦诚相待。
特别是后进生,不能歧视,更不能挖苦和对他们的未来下断言。
应真诚地教导他们,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与优秀生一样真诚相待他们。
二、少一些尖刻,多一些鼓励“尖刻”让人气馁,抵制“鼓励”让人奋进,警醒、谈话时,要注重语言的平缓、委婉、得体。
即使这部分学生酿成了大错,也不能动辄发怒,相反,多一些温柔、体贴、关怀之语,是可以融化学生冰冷的心。
即使要批评,也要耐心指正。
当他们一旦在某件事或某一点上有成绩,应大加鼓励,让“后进生”感觉到他在你心目中是有地位的。
三、家访有准备,消除后进生的戒备心理放学回家时,最好是与后进生谈心结伴而走,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一次不行多次,是有成功希望的。
切忌“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而要放下老师架子,多与学生促膝交流,多与他们谈谈生活琐事。
多给他们关怀和帮助,先达成情感交流,继而实现平等交流。
四、循循善诱“教好书,育好人”是我们人民教师的宗旨。
作为教师,在工作中一定要用正确的思想和一颗热忱的心去教育和感化后进生,使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指导和教育他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五、与后进生交朋友教书千万不要在学生面前摆架子,也不要认为自己是老师而小视学生。
特别是面对后进生,一定要小心谨慎。
因为后进生普遍认为自己学习差,老师对他们不喜欢,不愿接近老师。
为此,我们应该多关心后进生的学习和生活。
多接触、了解他们,帮助他们解决面临的困难,重视和关心他们,体察他们的心理活动并扫除他们的心理障碍。
七中隔壁有一家装修的很好的书店,叫梧桐书韵,但我之前从来没有进去过,既然要改掉惰性,那就从现在开始。
在和电视剧做了短暂的斗争后,我骑着小电动来到了这家书店。
伴着悠扬的钢琴曲,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开始拜读李镇西校长的著作。
李镇西校长对于教育圈的人来说,应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惭愧的是,我是最近才知道这位教育名家。
起因是我在朋友圈看到了李校长写的一篇文章,很受感动。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学校领导很爱拿这句话给老师施压,我就是这句话的头号反对者,所以当看到这篇文章里有涉及到这个观点的阐述时,就很感兴趣。
让我诧异的是,李校长并没有摆什么官架子,而是非常客观的分析了这句话,通过找事实摆论据,充分站到老师的立场上思考,短短一文,让我对李校长“路转粉”了。
所以今天直奔书店,直接拿了李校长的《李镇西校长手记》来学习,一下午收获颇多。
一、朴素、常识、良知这是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也是给我很多思考的一篇。
李校长在书中写到:保持朴素,遵循常识,坚守良知,就是教育的真境界。
的确,作为老师,我们要善待每一位孩子,不能区别对待,不搞那么多“花样”不夸张,不华丽,遵循教育的规律,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对的起我们的这份工作。
二、教师要有书卷气看似“无用”的阅读,关系着我们每一堂课的广度、深度和厚度,关系着在学生眼里我们是否拥有一种源于知识的人格魅力。
这句话深深的敲打着我的心,心里一直有个声音在说:看呀,你以前的认知是多么的愚蠢,多么的可笑。
李校长认为,现在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老师不读书,教书人不读书简直不可思议,可这的确是学校的常态,他通过询问老师们不读书的原因,把这些原因归纳总结再给出建议,非常一针见血。
李校长说老师们的阅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学以致用”的阅读,比如各类教参;另一类是“无用”的阅读,或者叫“非功利性的阅读”,比如对历史文学、人物传记等的阅读,这类阅读不为具体的备课,而是为了尽可能完整而完美的建构无愧于我们作为“人”所应有的精神世界。
《李镇西思想教育报告会》体会11月8-9日,我校班主任在吴校长的带领下,一行19人到临沂四中参加了“全国著名教育家李镇西教育思想专题报告会”。
聆听了李镇西及其弟子李俊兴、郭文红的教育感悟和教育趣事。
李镇西,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校长,“全国十杰教师”,“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式的教师”。
他的报告共分两大部分:“朴素最美”、“幸福至上”。
李校长从“教育是一种理解”、“教育是一种传递”、“好老师的标准”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用丰富的教育实例,生动形象地阐述了爱心与教育的重要关系。
重点分享了“未来班”的点点滴滴:班名、班训、班歌、班徽的制定,班级制度的建设,用照片串起“完美教室”美丽回忆,提出并践行“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幸福”的理念。
爱,是一种依恋。
谁爱儿童叽叽喳喳声,谁就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而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已经入迷,谁就爱孩子。
在李老师的报告中,爱是一条主线,爱,无处不在。
李老师现在的目标是“做孩子不怕的校长”,他要求班主任们也“做孩子不怕的班主任”。
老师应该有儿童一般的情感,儿童般的兴趣,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做有童心的教育者,李老师了解孩子们的需要,和学生在学校的小树林里玩捉迷藏,游泳池边留下了他和学生的泳装照,在孩子中间,他就是一个孩子,天真烂漫,他的生活和教学中充满浪漫与情趣,他说“幸福比优秀更重要”,要让孩子感到快乐感到幸福,给孩子的童年、少年和青年留下浪漫,在他的学生中有大学教授,有拥有大企业的总裁,也有默默无闻的打工者,他们都积极向上,无一不感到做李老师的学生是一种幸福!李镇西老师是一个浪漫的富有激情的人,他从参加工作以来,用相机记录他与学生的浪漫故事。
如今年过半百的李老师,依然浪漫无比,今年的学校运动会开幕式上,他要求每个孩子都参加,每个班出一个节目,结果,开幕式成了狂欢节,操场变成了快乐的海洋“浪漫、情趣、狂欢”,他则穿梭于孩子中间,为孩子拍照,与孩子合影,尽情分享他们的快乐!就是这样一个与孩子一起编制故事的老师,先是被称为“中国式的苏霍姆林斯基”,最后干脆称他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时至今日,他依然执着地追寻着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真谛!佛山班主任讲师团成员、广东佛山石门中学班主任李俊兴老师的讲座也精彩纷呈。
李镇西后进生转化读李镇西老师的后进生有感第一,“教育每天都充满悬念,后进生成就一个名师”,这是李镇西老师的观点。
李镇西老师从家庭、学校、个人这三个原因分析后进生产生的三大要素。
其中,第一要素是家庭原因,家庭的教育方式、家长的行为和家庭的离异又成为第一要素的首要因素。
可见,后进生的产生根源在家庭。
生活在这样家庭里的孩子,到了学校后,又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各种坏习惯的养成,长期受到老师同学的冷落、辱骂和歧视,能不后进吗?多么发人深思的问题呀。
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该理解后进生,明白转化后进生是一个反复而漫长的过程,仅想通过几次教育即可转化成功的思想是不可取的。
教育人是“不见其长,日有所增”第二,转化后进生的一些技巧。
一是要多找后进生谈心,讲究一个“磨”字。
有句话是“好事多磨”因为转化后进生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
教师除了口头的交流,还可以通过书信交流等方式和后进生进行交流。
二是要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
李镇西老师给我们提出了几点非常好的方法。
例如,让后进生写自我评价,让他带回给家长看;让一个帮助他的同学写他的纪律表现;多联系家长,以表扬鼓励为主;在课余时间带后进生游玩,让对方走近教师;通过集体评议,利用集体的力量,评出进步最大、感动本班的十大人物;每天十问法;让学生每天写“精神搏斗”,通过日记走近后进生的心灵;让学生做班干部;作文评选法;推荐一本好书等。
第三,转化后进生应该注意几个的问题。
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感情倾斜,让后进生从内心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好,从而唤醒其向上的信心,这非常重要。
这要求教师做到,相信他是一个好学生,相信他是一个有“缺点“的好学生。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李镇西老师在他的教学实践中,很善于利于集体的舆论力量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告诉学生“你对了”或者“你错了”,这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李镇西老师多次强调转化后进生的“反复性”,可见过程的漫长,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理解和多一份忍耐。
问题学生转化工作的四点感悟作者:李道吉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3年第5期笔者曾有十多年主管学校德育工作的经历,在每次与学生面对面地接触、交流、沟通之后,都会给自己内心带来一次新的触动,作为德育教育者,在对待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上,要遵循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做学生的贴心朋友,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才能把德育做得更好。
在遇到问题时,要有灵活多变的教育思路和方法,才能找到德育教育切入点,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使我们的德育工作更有效。
一、要慎“嗔”,淡定,以冷静的心态对待突发意外问题记得几年前5月份的一个晚上,一位九年级姓梁的男生在晚睡后不久,喝了不知是何时买回来的酒后,在宿舍里大声嚷叫,影响了同学的睡眠,也惊动了校长,为了学生中考备考大局,校长当即表示此事必须严肃处理。
当时笔者面对事情,感到有蹊跷,因为笔者知道梁某是一位很遵守纪律的学生,怎会有突如其来的事情发生在他身上呢?笔者觉得先让学生平静了再了解情况为妥,于是当时只说了些让该生宽心的话,让他晚睡下来。
第二天找了恰当时间向该生了解到了事情原因,原来是前两天他的父亲在做建筑工时跌断腿正在县医院治疗,昨天得知情况后自己又不能到医院看望父亲而焦虑不安,以至叫别人到校外买了些酒回来解闷。
谁知喝了酒,更为苦闷而叫嚷起来,违反了学校纪律,影响了同学,现在也觉得挺后悔。
笔者听了心里一震,因为笔者知道这位男生的家庭是个重组的,他随母亲改嫁到现在的父亲那里,而后父对他如亲生儿子一样非常疼爱,他也很敬爱后父。
了解真相后,笔者想,学生的行为是错的,但其情有可原,身为学生,能如此关心体贴长辈,报恩父母,这不正是我们德育教育者最期望看到的传承中华美德的一个优良传统吗?于是决定对这位男生再进行一番劝导后,做出了免予处分决定,就这样,这位男生没有背上思想包袱,一直学习生活在阳光之中。
通过这件事情,不难想象,如果一开始就使用强烈措施来处理这个问题,势必激化事态,使问题最终复杂化。
“如何转化后进生”观后感观李镇西《如何转化后进生》有感李镇西是语文特级教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班主任,根据他几十年的教学磨砺,归纳出与后进生打交道的方法。
通过李老师将近2个小时的讲授,我思索颇多。
讲授伊始,李老师便向我们抛出一个问题,更新了我对后进生的观念。
他说:“作为教师,与其把心思放在如何称呼后进生上,不如注重如何教化他。
而且我们必须认清一个客观现实,后进生只是一个称呼,也是一个客观现实,因为他们表现就是比较差,但是重点是教师心中要尊重他们,贴近他们。
”我感受到自己对于后进生的认识也是狭隘的,不能脱离情感上的偏见,这是致命的意识。
李老师的讲授我倍加用心去听。
李老师归纳后进生的形成原因主要来自家庭、学校、个人。
家庭生活是孩子第一处学校,如果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若放任不管、若棍棒相待、若放任自流,孩子很可能会发展成“小霸王”、“小痞子”。
其次是家长行为的耳濡目染,价值观念的熏陶,家长情感的影响,会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学校方面,班主任是一个重要的角色。
教师的机智、情感、技巧、耐心对学生的成长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李老师例举很多的个案,“偷窃的学生、转学生陈鑫、暴躁学生万同……”传统的观念上,老师喜欢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于后进生情感上就有偏妥,一旦他们犯错就严加批评,接受不了甚至歧视、冷漠、辱骂他们,把他们看成是动物而不是人。
这种落后原始的教学思想扼杀了一位班主任和学生共同成长的机会。
“教学相长”的前提是师生能和谐相处。
作为班主任,平等的观念很重要。
此外,在后进生的教育下要因材施教,不能一刀切。
因为后进生有其特殊性。
我们要客观认识这个特殊性而不是把它们放大。
这是教师对于后进生的正确认识,才能有后面的正确教育他们。
个人方面,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教育后进生要从他们的教育方面观察,身体状况或者智力方面的研究,从这几方面排除他们不好习惯形成的原因。
李老师利用大部分时间慷慨地讲授他的教学经验,方法很多,诸如:报喜单、游玩、集体评议、“每天十问”、谈心、表扬、集体舆论、写灵魂搏斗、对手竞赛、安排班干部、推荐文学读物……细节很详细,结合个案,我更清楚地感受到班主任教育的魅力。
观看李镇西视频有感:如何转化后进生白山市第二十中学李蕾最近,我们集中观看了李镇西老师的视频,他主讲的题目是如何转化后进生。
后进生就是位于班级角落的人,他们成绩不好,学习被动甚至讨厌学习,经常不写作业或缺交作业,有的学生甚至行为习惯也很差,和同学交往有障碍。
后进生是每个老师头疼万分的难题。
然而,李镇西老师却说,后进生能够成就一个老师,因为转化后进生可以使老师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教育智慧。
李镇西认为后进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由家庭,学校,个人三方面造成。
其中家庭原因是主要原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影响孩子时间最长的老师。
父母的行为举止,家庭教育方式,父母关系是否融洽都将影响孩子的成长,影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其中反应最明显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
因此,在我们看到孩子经常迟到的时候,最后不要直接冲学生发脾气,很有可能他是因为照顾生病的父母或者生活遇到了困难。
这时候,询问学生并在事后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求证实情就更合适些。
这点胡新龙老师和马珊珊老师都讲了类似的故事。
在谈到具体方法时,李镇西老师是这样说的:后进生缺乏的不是批评而是表扬。
要让学生认为自己是优缺点的好学生。
要让学生自发的改变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这点我的感触很深,我小学的时候就是班级的隐形人,成绩平平,长相平平,性格内向,在班里基本上没有朋友,上课从来没有举手发言过。
我的班主任崔老师在第一天接班的时候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我,仅仅是因为我的作业很工整,一个非常微不足道的优点。
这让我一贯优秀的同桌相当的不满,她的作业因为字迹潦草没有被表扬。
我的心里充满了喜悦,和一些小小的不安,因为我认为自己没有老师说的那么好。
从那天起,我开始为了成为一个好学生而不断努力。
我曾遇到过很多这样的孩子,其中有个倔强的女孩,她在班里成绩中等,能力强却缺乏自信很容易被他人的言论影响,容易自己钻牛角尖。
我们之间的交往开始于认识的一周后,她申请当英语课代表却因个性太强被女生的小圈子排斥在外。
李镇西后进生转化理念观后感(中英文实用版)Title: Reflections on Li Zhenxi"s Concept of Converting Underachieving StudentsTitle: 对李镇西后进生转化理念的感悟After watching a speech on Li Zhenxi"s educational ideas, specifically on the conversion of underachieving students, I was deeply moved and inspired.His views resonate with the belief that every student has the potential to excel, regardless of their current academic standing.观看李镇西关于后进生转化的演讲后,我深受感动和启发。
他的观点与我的信念不谋而合,即每个学生都有潜力取得卓越的成就,无论他们目前的学业成绩如何。
Li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a teacher"s role in identifying the unique strengths and interests of each student.By doing so, educators can tailor their teaching methods to better engage these students, ultimately helping them to reach their full potential.李强调了教师在识别每个学生的独特优势和兴趣方面的重要性。
通过这样做,教育者可以量身定制他们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吸引这些学生,最终帮助他们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李镇西转化后进生在五大秘诀调皮、不爱学习、不守纪律、爱打架、爱网游……老师,您的班上,是不是也有那么几个学生让你束手无策?后进生是个让很多老师头疼的话题,快来听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告诉你,五大秘诀转化后进生!秘诀一:让学生感到整个集体在爱他教师对后进生真诚的爱,是转化他们的第一剂良药。
后进生们几乎是从读小学受教育起就伴随着呵斥、嘲笑、辱骂甚至体罚,因此,教师应怀着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给他们以心灵的呵护,帮助他们树立起人的尊严。
不要让某个后进生只感到是老师在爱他,而要让他感到是整个集体在爱他。
甚至有时候,教师要把自己对后进生的爱隐蔽起来,不动声色地转化为集体对这个学生的爱。
有一年刚开学,我组织学生讨论新学期打算,这时站在教室门口的我,看到教务主任正远远地向我走来,后面还跟着一个学生,垂头丧气的。
走近便悄悄对我说:“我安排了一个留级生在你班上……”然后,我把这学生领到教室门口,很兴奋地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是新学期第一天,我们班上迎来了一位新同学!”同学们一听我热情洋溢的口吻,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
新同学还没有座位,这时候,我完全可以动员前排同学:“你暂时先和旁边的同学挤着坐一下,把你的课桌和椅子给新同学,让新同学先坐下,好吗?”但这样一来,新同学感受到的只是老师的温暖。
我决定让同学们主动让出自己的桌椅,而且要营造一种纷纷让出桌椅的场面。
于是,我自言自语地说:“哎呀,新同学还没桌椅呢!”这其实是一句暗示,听见我“叹息”的孩子们都听懂了我的暗示,好几个孩子都举起手来并急切地说:“用我的桌椅吧!”说着他们还站了起来。
几个孩子的举动,又“提醒”了其他同学,几乎全班同学都站了起来。
我“只好”带着新同学坐走到了前排一套已经让出来的桌椅前。
这场面,显然让新同学非常感动。
后来,这个学生在班上很阳光,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无数事实证明,只有当学生自己有强烈的上进愿望和信心时,他的进步才会出现并得以持久。
所以,唤起对自己的信心,是转化后进生的切入口之一。
听李镇西老师的报告有感(共9篇):有感老师报告李镇西教育学报告听后感桂贤娣培训心得李镇西简介篇一:听李镇西老师报告心得体会做一个友善真爱学生的好老师----听李镇西教育思想专题报告心得体会紫云县大营乡希望小学杨延顺2015年1月24-25日,紫云县教育局组织全县各中小学校长、主任及中层干部计421人到紫云民族中学,聆听全国著名教育家李镇西教育思想专题报告会。
时间虽短,但收获颇多,其中感触最深的就是教师对待学生要友善,教师教育学生学习要勤奋。
时间回到2014年9月,开学初,因原先的五年级有133人,加上本学期转学进来的,共有144人,要分成三个班,根据学校领导的意图,原先的五(1)班是快班,把该班成绩较差的学生分出来,和原先的五(2)班学生汇合,然后分成六(2)班和六(3)班,后来几经周折,还是打散分成了三个班,我所教的六(3)班也分到了几个成绩稍微好一点的学生,但调皮、成绩差的学生大多集中在六(3)班,于是,六(3)班便成了差班的代名词。
面对如此糟糕的班级,我开始也是变得素手无策,我于是找出上个学期期末考试的分数进行分析,全班44人,平均分36.97分,及格7人,及格率15.9%,最高分81.4分,最低分5分;通过对学生的了解之后,我上课做到有的方矢,因材施教;上完第一单元,我进行了两次测验,我把两次都及格的11名学生定为数学学习互助小组组长,将该班44名学生分成11个组,每组4人,由“差生”选组长,自由组合,然后进行组内互助学习;针对上期期末考试成绩,制定达标计划---平均分每人比上期上升10分,11个小组组长期末考试必须及格,每个小组长在学期内至少再帮助一位同学期末考试及格。
实现如此目标,谈何容易啊,只不过是在给学生鼓鼓气而已。
你喜欢或者不喜欢,老师都会帮你,不悲不喜;你进步还是退步,老师都会关注你,不离不弃。
我一方面对学生很友善,从不打骂、讽刺后进生,另一方面教育学生要勤奋学习,还组织学生观看了邹越的励志演讲《让生命充满爱》的视频。
著名校长李镇西报告——问题学生的转化一个优秀的教育者--* 情感* 思想* 智慧情感:水乳交融心心相印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刻都不会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 站在儿童的角度理解儿童* 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 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 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 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思想:教师要有一种使命感* 新学期开始,法国全国85万名教师同时收到总统萨科奇一封信,他倡导“重建学校”。
* “培育对真、善、美、伟大与深刻事物的欣赏,对假、恶、丑、渺小与平庸事物的厌恶,这便是教育者为儿童所承担的工作,这便是对儿童最好的爱,这便是对儿童的尊重。
”智慧:所谓“情感”和“思想”都必须化为每一天的教育行为。
俞敏洪说:“要为自己的生命留下一些令自己热泪盈眶的日子!”每个教育者不妨问问自己:我的生命中有这样的日子吗?班主任最好具备的技能:* 说话要有感染力:真情实感,激情澎湃,抓住人心。
必要的停顿。
* 善于从生活找谈话的切入口:尊重劳动人民。
* 要会讲故事:关于作弊。
* 要幽默,并善于自嘲:一种从容的心态。
* 要会和学生谈心:善于倾听,尊重理解。
* 善于利用过去的学生作为教育资源:转化后进生能够成就一个老师* 这里的所谓“成就一个老师”有两个含义:一是让老师享受到教育的幸福;二是让老师获得教育智慧。
* 我校的邹显惠老师……* 多年前我写过这样一段话――* 面对一个后进生,无论多聪明的教育者,也无法预料明天他会给自己惹什么祸事。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说过:“教育,每天都充满悬念!”这里的“悬念”,主要就是我们通常的所说的“教育的难题”。
期待着每一天的“悬念”,进而研究、解决不期而遇的“悬念”,并享受解开“悬念”后的喜悦,然后又期待着下一个“悬念”……如此周而复始,这便是教育过程的无穷魅力!“后进生”的产生主要原因:1.家庭方面的原因* ①教育方法不当:要么是溺爱,让孩子从小就在百依百顺的“温柔”中习惯于“朕即真理”;要么是粗暴,使孩子在呵斥和棍棒中学会仇视一切“教育”;要么就是放任,孩子在“自由”中疏远了棍棒也疏远了感情,养成了懒惰也养成了散漫。
* ②家长行为不正:“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已是人人都懂的道理,但为数不少的“第一任老师”却不知不觉地以自身并不美好的言行影响着孩子。
胸无大志、工作懒散、趣味低级、生活平庸、言谈粗俗、热衷赌博、沉迷色情……如此等等都是在对孩子进行着负面的“启蒙教育”。
* ③家庭离异:真诚和睦的家庭,不但是孩子生活的温馨港湾,而且从教育的角度看,更是他们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良好环境。
相反,夫妻经常打架、吵架、无疑会在孩子心中投下生活的阴影,扭曲他们的道德是非观念。
由父母离异而造成的家庭破裂,使一些子女失去了应有的家庭温暖和教育,心灵的创伤、感情的失落、畸形的教育,使不少孩子渐渐成为学校中的“后进学生”。
2.学校方面的原因* 教师的歧视。
这是我在一次对“后进学生”的学生的问卷调查中获得的“惊人”发现。
相当多的“后进生”诉说,他们从小学起就被老师冷落、辱骂、甚至体罚。
这种歧视,不一定是教师的自觉所为,但后果却是不但使这些学生丧失了自信更丧失了自尊,更严重的是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对教师乃至对教育的敌意。
* ②教学的失误。
这主要表现在教师教学上的“一刀切”。
“因材施教”是古已有之的教学优良传统,但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总习惯于让所有学生“齐步走”,必然出现并不断积累的的学习成绩差异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沦为“后进”。
* ③多次尝试失败。
人们常说:“失败为成功之母。
”但对相当多的“后进学生”而言,失败是失败之母。
面对他们第一次“失败”,教育者并未予以应有的心灵抚慰和学习帮助,以至是沉重的自卑感成了第二次失败的前奏。
如此恶性循环,本来可以学得不错的学生,成了教师眼中的“瘟猪子”!3.个人方面的原因* ①街头结交。
不正当地交友,因而染上社会恶习,是一些孩子成为“后进学生”的重要原因。
* ②身体状况。
体质较弱或身体某些方面的疾病,自然会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佳,以至成为“后进学生”。
* ③智力状况。
个别学生反应迟钝、接受能力较弱,也是他们学习落后的原因。
* 以上只是粗略地将“后进生”的成因作了个大致的划分。
我认为,在家庭、学校和个人三者中,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原因占主要地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首推家庭。
但作为教育者,我们在研究“后进生”时,却应该也必须把着眼点放在学校教育方面。
三,转化后进生应注意的几点:* 就班主任工作而言,我们在转化“后进生”时,必须把他们放在整个集体教育中来考虑。
根据我多年工作的体会,转化“后进生”务必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注重感情倾斜。
教师对“后进生”真诚的爱,是转化他们的第一剂良药。
“后进学生”们几乎时从受教育起就伴随着呵斥、嘲笑、辱骂甚至体罚,因此,教师应怀着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给他们以心灵的呵护,帮助他们树立起人的尊严。
我要特别强调的是,首先这种“爱”不是故做的特殊的“偏爱”,而是自然而然的和其他学生一样平等的爱。
不然,“后进生”仍然会觉得老师对他是另一种形式的“另眼相看”。
其次,这种“爱”不应该仅仅来自老师,还应来自学生集体,要让“后进学生”感到不但老师没有歧视他,而且同学们也在真诚地尊重他,进而唤起他对集体的热爱之情,并把这种感情转化为上进心。
* 万同出走回来之后……* 第二,唤起向上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我想,这对“后进生”同样适用。
每当我自己感到学生不听我的话时,就问自己:“我的这些话,是否点燃了他心灵深处向上的愿望个信心?”无数事实证明,只有当学生自己有强烈的上进愿望和信心时,他的进步才会出现并得以持久。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所谓“转化后进生”,更多的时候就是不断设法唤起他向上的信心。
当然,教师唤起后进生上进信心的前提,是对孩子无限的相信,相信每一个后进生都有着上向的愿望。
* 我对后进生谈心的时候,经常爱问他们的问题是:“你有什么优点?”* 第三,引导集体舆论。
每当读到或听到关于某一为班主任如何如何长期无微不至关心或苦口婆心帮助某一“后进生”的经验时,我总是纳闷:怎么帮助“后进生”成了教师一人的孤军奋战呢?集体的力量在什么地方呢?事实上,比起教师单枪匹马的操心,学生集体的健康舆论更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
教师要善于把自己对某一学生的批评、表扬、鼓励、关心、帮助便成集体对这个学生的批评、表扬、鼓励、关心、帮助。
* 对邹冰的帮助。
* 第四,允许不断反复:反复是后进生的特点,允许其反复,不是纵容,而是宽容,更是一种期待。
* 第五,鼓励表扬为主:榜样的力量并不是无穷的,而表扬的力量绝对无穷,因为任何一个人都渴望被肯定和鼓励。
* 当课堂上出现“子宫”……* 第六,暂时降低要求:无论是行为习惯还是学习成绩,如果要求后进生一步登天,那他肯定会丧失信心的,因为他不可能一步登天。
相反,适当降低要求,他则可能会跃跃欲试,逐步进步。
* 万同和《烈火金刚》手抄本。
* 第七,讲究有效方法。
我这里没有说“科学方法”而说“有效方法”,当然不是不讲“科学”,而是更强调“有效”:“有效”的方法往往包含有“科学”的因素,但有时“科学”未必“有效”(比如:缺乏可操作性、缺乏具体针对性等等);另外,这里的“有效”,还包含有“艺术”的意思(让我们的方法更新颖而使学生易于接受)。
总之,转化”后进生”除了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还必须有“十八般武艺”的行为引导、规范甚至必要的制约。
* 在我与“后进生”长期磨合的过程中,我采用过的比较有效的具体方法有:* 1。
谈心。
这是用的最多的办法。
平等尊重,找准时机,讲究语言……* 2。
写《家校联系本》。
让“后进生”为自己确定一个“帮助人”,让这个“帮助人”每天将“后进生”的当天表现(纪律、作业、进步、问题等)写在《家校联系本》上,然后让“后进生”带会去给家长看。
* 3.填《报喜单》。
每当新学期开始,我便印制好一叠《学生进步报喜单》,然后在每周末发给本周进步明显的“后进生”,让他们带回去向家长报喜。
* 4.游玩。
我常常利用节假日,邀约班上的“后进生”和他们的“帮助人”一起去公园或野外游玩,有时我还把这样的活动当作对进步同学生的奖励。
当学生忘记了我是他们的老师而和我摸爬滚打时,我的教育已成功了一半。
* 5.集体评议。
定期(比如每周或每月)由全班学生评选“本周进步最大的同学”,或者“感动班级月度人物”,并对进有关同学发奖或《报喜单》。
* 6.每日十问:一问今天认真早读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复习功课没有?五问今天预习明天的功课没有?六问今天浪费时间没有?七问今天“过电影”没有?八问今天的作业和计划完成没有?九问今天有未弄懂的难题没有?十问今天是否做过违背良心的事?* 7.写《灵魂的搏斗》。
引导“后进学生”自己战胜自己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我常常在某一“后进学生”做了一件他以前不容易做到的事之后,请他写《灵魂的搏斗记一次“战胜自我”的经过》,然后在班上朗读,以激励更多的学生。
* 8.安排当干部。
为了让“后进学生”也有体现自己尊严和才能的机会,我有时鼓动班上同学选他们当班干部,或者给他们安排一个“助理”、“干事”之类的“职务”。
他们一旦有较好的工作成绩,即使让全班同学给他们以褒扬和鼓励。
* 9.对手竞赛。
让每一个“后进学生”都找一个与自己各方面情况接近的同学作为竞争对手,在纪律、学习等方面展开比赛,并定期让全班评比。
* 10.学生作文表扬。
经常向全班学生布置写《××同学进步大》的作文,后在班上大张旗鼓地朗读或张贴这样的作文,以形成一个催人向上的集体舆论氛围。
* 11.推荐好书。
有针对性地给有关学生推荐有益读物,并定期和他们一起讨论阅读体会,以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的精神生活。
* (一颗童心的来信……)* 12.营造教育氛围一碗油盐饭前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有一碗油盐饭昨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没有一碗油盐饭今天我放学回家炒了一碗油盐饭放在妈妈的坟前把每一个后进生当做教育资源班上有一个或一批后进生,就意味着教育者拥有了一个或一批教育资源和研究对象……突发事件为我们提供了教育时机,也激发了教育者的教育智慧。
案例:失窃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