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与废水处理原理--谭铧铧
- 格式:pptx
- 大小:478.41 KB
- 文档页数:21
水与废水物化处理的原理与工艺水与废水处理是指对水中所含的各种污染物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处理,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水与废水处理工艺是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将污染水中的杂质去除或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净化水质。
水处理的原理基本上是根据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原理来进行操作的。
具体来说,水处理的原理和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处理:物理处理是通过物理的方式,如沉淀、过滤、透析等,将水中的悬浮物、浊度、颜色等物理性杂质去除。
其中,沉淀是指借助重力作用,将水中的颗粒物沉降到底部。
过滤则是通过过滤介质使水中的颗粒物被截留下来。
透析是指通过半透膜的透过性选择性地将水中的溶质分离出来。
2.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通过加入适当的化学药剂,使水中的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去除或转化为无害物质。
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氧化、还原、沉淀等。
例如,通过加入氯气或臭氧气体,可以氧化水中的有机物质;通过加入硫酸铁或氢氧化铝等沉淀剂,可以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3.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对水中的有机物进行生化分解,从而净化水质。
生物处理主要包括生物滤池、活性污泥法等。
例如,通过将水流经生物滤池,利用滤料上的微生物对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活性污泥法则是通过在搅拌池中加入含有大量微生物的活性污泥,使微生物在水中生长繁殖,分解有机物。
4.高级氧化技术:高级氧化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超声波氧化、光催化氧化、等离子体氧化等。
这些高级氧化技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水中的有机、无机物质降解为无害的物质,具有高效、高效的特点。
总的来说,水与废水处理的原理和工艺是综合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手段,通过去除或转化水中的各种污染物,最终实现水质净化的目的。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水质特点、处理需求和成本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以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水与废水处理原理》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与实践1. 引言1.1 课程介绍《水与废水处理原理》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介绍了水处理与废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本课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水资源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废水处理是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水处理和废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水资源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掌握水处理和废水处理的基本技术和方法,为未来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介绍】1.2 思政元素的重要性思政元素在课程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途径。
在《水与废水处理原理》这门课程中,思政元素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水资源严重受到污染和浪费,如何正确处理和利用水资源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思政元素的融入,不仅可以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水资源的态度和方法,更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通过思政元素的引导,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水与废水处理的原理和技术,更能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水与废水处理原理》课程中,思政元素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将帮助学生在学术上和道德上都得到全面的提升和发展。
2. 正文2.1 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内容思政元素在《水与废水处理原理》课程中的融入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并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在该课程中,思政元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课程内容的设置要注重思政元素的引入。
针对水资源的珍惜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水处理过程中充分利用资源、降低能耗,以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当代给水与废水处理原理XXX大学Xx教授第一部分:相关基本概念介冒一、理论需氧量理论需氧量(ThOD)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求得的有机物被全部氧化所需的氧量。
例如,含有300mg / L葡萄糖溶液的理论需氧量可计算如下:C& 6CO2 + 6H2O180 6 X 32180 = 6 X 32300 _ ThODThOD = 320mg/l(以氧表示)氨基乙酸的理论需氧量,可利用下列化学方程式:(a)C H2(NH2) COOH + -|o2—- NH2 + 2CO2十H2075 48 17(b)N H a + 一> HNO2 + H2017 48 47(c)H NO2 + 尹一>HNO34716由方程式a计算得氨基乙酸的碳化需氧量为:48- 192mg/l<以氧计)3°°7^所产生的NH§为: :世沪=6沁/I由式| b,得NH3转化成HNO2所需的氧量为:%储=192mg/l(以氧计)所产生的HN6为:翌評=188mg/l 由式C ,得HNO?转化为HNOj所需的氧量为:18\y— = 64mg/l(以氧计)4 i总的硝化需氧量为:192 + 64 = 256mg/l (以氧计)•••300mg/I氨基乙酸溶液的ThOD为:192 十256 = 448mg/K以氧计)二、化学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或耗氧量是指在一定严格条件下水中有机物与强氧化剂(如重鎔酸钾、高猛酸钾)作用所消耗的氧量。
当用重鎔酸钾作为氧化剂,硫酸银作为催化剂时,水中有机物几乎可以全部(约90%- 95%左右)被氧化。
这时所测得的耗氧量称为重銘酸钾耗氧量或称化学需氧量,以CODc「或COD 表示。
在测定过程中无机性还原物质也会被氧化。
所以一般测得的COD包括可生物降解和不可生物降解两部分,即化学需氧量区别不岀可生物降解和不可生物降解的物质。
COD=COD B+COD NB式中COD B——可生物降解的COD;COD NB——不可生物降解的COD.此外>COD不包括硝化所需的氧1 =iOI有机物+Cr z Or +H+- +C6+HQAg2S()4Ag2SO4用作催化剂。
《水与废水处理原理》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与实践作为环境工程专业中重要的课程之一,《水与废水处理原理》涉及到环境保护、能源消耗、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并在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以培养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思想素养,提高其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意识。
一、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1. 设置案例与实践环节。
通过设置案例和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实践和思考,深入了解水与废水处理的现实问题,了解环境与生态的相关知识,并通过案例的研究,增强学生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引导学生深入农村调研农业废水污染现状,让学生了解到废水对环境的危害及其治理措施。
2. 强化教学内容与问题的社会性、时代性。
通过分析当今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水资源与环境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行动的自觉性。
例如,针对目前水资源日益紧缺的问题,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从而达到节约用水和合理利用的目的。
3. 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课程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让学生了解水资源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紧密联系,并鼓励学生了解到水资源与环保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例如,在废水处理过程中,通过让学生了解废水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高学生对环保意识。
1. 案例一: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黄淮海地区和北京-Tianjin-Hebei地区缺水问题的重大项目。
该项目涉及到多个地区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更好的水资源规划和管理。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水资源的实际应用与治理方案,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
2. 案例二:废水处理与循环利用环保意识是培养学生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开展废水治理的现状调查,了解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鼓励学生探索循环利用废水的方法,提高学生利用资源的意识。
三、总结本文针对《水与废水处理原理》课程,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融入方式和实践案例。
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案例实践,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与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发展潜力。
给水处理与废水处理的区别
废水处理的任务是采用各种技术措施将废水中所含有的各种形态的污染物分离出来或将其分离、转化为无害和稳定的物质,使废水得到净化。
现代废水处理技术,按其作用原理和去除的对象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物理法就是利用物理作用,分离废水中呈现悬浮状态的污染物质,在处理过程中不改变水的化学性质。
化学法是向废水中投加某些化学物质,利用化学反应来分离、转化、破坏或回收废水中的污染物,并使其转化成为无害物质。
生物法是利用水中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使废水中呈溶解和胶体状态的有机物被降解,并转化成为稳定、无害的物质,使废水得以净化。
给水处理的任务就是对地表水体或地下水体去除的原水进行技术加工,使水质符合生活或工业用水标准。
给水处理与废水处理方法并没有实质上的差别,它们的理论与方法是一致的,因此,前述的废水处理方法均有用于给水处理中,在给水处理中有一些较为常用的物理或化学(废水处理中用的不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除铁
铁在水中多以二价铁离子的形式存在,采用氧化还原法去除,即将其氧化成三价铁离子,并以氢氧化铁的形式从水中析出。
采用的工艺是接触氧化法,即原水经曝气充氧后直接进入滤池,二价铁北溶解氧氯化并附着在滤料表面,达到从水中除铁的目的。
2、水的冷却
在工业用水中,冷却用水约占70%,80%,利用冷却设备降低水温是循环系统的主要措施,可以节约大量用水,目前常用的敞开式循环冷却系统,使用的设备是冷却塔或冷却池。
3、水的淡化与除盐
除盐、淡化处理的主要对象是水中的各种溶解盐类(包括阴离子和阳离子)。
制取纯水和高纯水的处理技术就是除盐和淡化。
主要的方法有例子交换法、电渗析、反渗透一级蒸馏法等。
《水与废水处理原理》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与实践《水与废水处理原理》是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水处理和废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在教授本课程的过程中,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水与废水处理原理》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具体讲解和实践。
我们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来融入思政元素。
在教授水处理和废水处理的原理时,可以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认识水污染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
通过介绍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问题,引导学生从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上思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关心环境、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在废水处理的原理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污染物对水体造成的危害,以及废水处理技术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环保意识。
可以通过教学方法的选择来融入思政元素。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案例了解水处理和废水处理的工程实践,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介绍当地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现状,带领学生实地考察水处理和废水处理设施,让学生亲身感受水处理工程对环境保护的作用,从而深刻理解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通过探究式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水处理和废水处理的原理,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可以通过实践教学来融入思政元素。
针对《水与废水处理原理》课程,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如参观水处理厂、废水处理设施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水处理和废水处理的实际工程,从而增强学生对环保意识的认识和理解。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志愿活动,如参加河流清理、环境保护宣传等,让学生从实践中体会环保行为的重要性和价值,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和价值观。
通过开展思政教育活动来融入思政元素。
《水与废水处理原理》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与实践《水与废水处理原理》是一门应用型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关注思想政治教育。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有意识地融入了思政元素,并进行了实践,以促进学生的思想成长和实践能力培养。
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我们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水资源状况和水污染问题,了解水资源的珍贵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讲授水与废水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我们向学生传达了保护水资源、减少污染排放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在实践环节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们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实地了解各类水处理设备的运行原理和操作技术。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亲手操作设备,体验到水处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探索改进现有技术的可能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我们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践项目,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一个环节,并需要与其他小组成员密切合作。
通过这种合作方式,学生们学会了相互协调、分工合作,培养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我们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每个小组需要选出一名组长,负责统筹协调小组工作。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们既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又提升了自己的领导能力。
在课程的评价方式上,我们注重考察学生的思政能力和综合素质。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实践操作,我们还设置了思政方面的问答题和小组讨论。
通过这些形式的评价,我们不仅考察学生对水与废水处理原理的掌握程度,更注重考察学生在思政方面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当代给水与废水处理原理第章(1)
当代给水与废水处理原理第章是水处理行业的重要指南,它旨在为读
者介绍当今最先进的水处理方法以及相应的原理和技术。
本章将涵盖
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给水处理原理
在当代的给水处理中,根据水质和目的,通常需要进行多种预处理,如:深孔氧化、氧化过滤和反渗透等。
其中深孔氧化可有效去除大部
分物质,而反渗透则可减少含盐水的含盐度,进而达到纯净水的目的。
二、废水处理原理
非常重要的是,在当代废水处理中,除了传统的化学处理,通过生物
处理也可达到降解废水和提高处理效率的目的。
在生物处理中,废水
可以被氧化成更容易破坏的源和非源化合物,最终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
三、膜分离处理技术
膜技术是最被广泛应用于当代水处理的一种技术。
它包括纳滤、超滤、微滤和反渗透等几种技术,在不同的水处理阶段中均能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膜过滤可以过滤出大量的细菌和病毒,减少水源的污染。
四、水质测试与监测
在现代水处理过程中,水质测试和监测尤为重要,可以监测处理前后
水源的污染情况,调整处理工艺,保证处理效果以及水源使用的安全
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当代给水与废水处理原理第章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指南,
涵盖了现代水处理中各种关键的技术和方法。
通过学习这些原理,水
处理工业可以更好的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应用需求,进而保护水源的安全和可靠性。
水与废水物化处理原理与工艺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水的物化性质。
水是一种化学物质,其化学式为H2O。
水是一种极性分子,因为氧原子比氢原子电负性高,所以会吸引电子。
这使得水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质,比如高溶解性、表面张力、比热容等。
水在环境中的表现形式有三种,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水在地球上占据着很大一部分,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基础。
废水是指经过使用后含有各种污染物质的水,比如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农业废水等。
废水处理是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使水清晰透明,可以再次循环利用,或者安全排放到环境中。
废水处理是对水进行物化变化的过程,通过不同的技术和工艺,达到处理废水的目的。
水处理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
物理处理是通过物理方法对水进行处理,如过滤、沉淀、吸附等。
化学处理是利用化学方法对水进行处理,如氧化、还原、中和等。
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对水进行处理,使有机物质得到降解。
不同的废水成分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综合运用多种处理方法可以更好地处理废水。
废水处理工艺包括物理处理工艺、化学处理工艺和生物处理工艺。
物理处理工艺包括过滤、沉淀、膜分离等。
化学处理工艺包括氧化、还原、中和、絮凝等。
生物处理工艺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法、人工湿地法等。
综合运用多种工艺可以更好地处理不同类型的废水。
废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取决于废水的性质和成分。
对于含有悬浮物和颗粒物质较多的废水,可以采用物理处理工艺,如过滤、沉淀等。
对于含有有机物质,重金属离子等的废水,可以采用化学处理工艺,如氧化、还原、中和等。
对于含有生物可降解物质的废水,可以采用生物处理工艺,如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法等。
废水处理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泥,需要进行污泥处理。
污泥处理包括脱水、消化、焚烧等。
脱水是将污泥中的水分去除,减少污泥体积。
消化是将污泥中的有机物质降解为更稳定的物质。
焚烧是将污泥中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燃烧,减少体积和危害。
在废水处理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