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2(1)
- 格式:ppt
- 大小:679.50 KB
- 文档页数:21
2.2.1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学案8、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里的遗传物质经过复制而数量倍增,并且________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这样就保证了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9、植物体能够由小长大,主要依靠细胞的__________使细胞数目增多,其次是依靠细胞的__________使体积增大。
学习探究【新知导入】【合作探究】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植物细胞分裂示意图:材料二:细胞最为典型的特点是,在一个极小的体积中形成极为复杂而又高度组织化的结构。
同类型细胞的体积一般是相近的,不因生物个体的大小而增大或缩小。
体积小是细胞的一个优点。
(1)材料一中,植物细胞在进行分裂时,会产生新的①________和①______。
(2)若有两个植物细胞同时进行分裂,经过三次分裂后,最终形成_____个植物细胞。
(3)材料二中说“体积小是细胞的一个优点”,这是因为较小的细胞表面积相对较_____(选填“大”或“小”),更易于保证细胞与外界进行_______。
(4)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说,细胞分裂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
2、分析下列与癌症有关的资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白血病亦称作血癌,在青少年和儿童中发病率很高。
白血病患者的肿瘤细胞能在血液中恶性增殖,并随血液扩散到全身。
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帮助病人重建造血组织和受到摧毁的免疫系统,因而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资料二:造血干细胞是可以再生造血组织的细胞,它主要存在于骨髓、外周血、脐带血中。
在我们的整个生命过程中,造血干细胞在不断地向人体补充血细胞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18岁至45周岁,身体健康,符合献血条件者,可以申请加入中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
资料三:有媒体报导称:母乳中一种被称为“哈姆雷特”的化合物,能够避开癌细胞的外层防御,攻击其线粒体和细胞核,使癌细胞衰弱、死亡。
这种化合物只攻击癌细胞,而不损伤健康细胞,有望成为治疗癌症的新药。
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1、生物体由小长大,细胞的变化有:细胞的生长(体积由小长大)、分裂(一个分裂成两个,数目增多)和分化(形态功能变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
2、细胞分裂的步骤:①细胞核一分为二②细胞质分成两份③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3、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
DNA是遗传物质,因此可以说染色体就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4、细胞分裂过程染色体经历:(1)复制加倍(2)平均分配。
5、细胞分裂染色体变化的意义:①完成了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均分②使遗传物质能准确无误地从上一代细胞传给下一代细胞。
③保证了生物物种正常、稳定地延续。
6、癌细胞最初是由正常细胞变化而来,其特点:①分裂速度快,②容易转移。
②遗传物质改变。
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1、新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多细胞动物和人体的生长发育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就是受精卵。
)2、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3、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组织的形成:细胞分化的结果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4、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一起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5、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6、动物器官一般由四种基本组织构成,并且以某种组织为主。
器官的结构特点与它的生理功能相适应。
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1、植物体与动物体相似,生长发育也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2、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3、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1)分生组织: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再分化形成其他组织。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学设计、教与学的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与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示旨与意图一.导入新课二.细胞分裂过程三.细胞分植物由一个幼苗长成参天大树,鸡蛋孵出后由小鸡最后变成一只大公鸡(展示图片)师生配合演示实验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多媒体动画演示)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演示细胞分裂的过程。
观察洋葱根尖的细胞分裂,认识染色体。
同学们想一想生物由小变大的过程中,细胞发生怎样的变化呢?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制增长?出示演示实验:不司大小的土豆块浸在稀碘液中,然后解剖看土豆被稀碘液染色的深度。
细胞分裂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播放动画请同学们描述一下细胞分裂的过程?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橡皮泥请发挥小组的合作力量来模拟细胞分裂过程。
遗传物质来自于染色体,染色体在细胞核思考分析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细胞体积变大,数目变多。
观察思考,回答:细胞无限增大,从外界吸收的营养物质无法满足细胞内部结构的需求。
观察描述细胞分裂的过程。
细胞核先分裂,然后细胞质分成两份,再形成细胞膜,植物细胞再形成细胞壁。
小组成员热烈讨论,积极参与,以独特的风格展示本组成员对细胞分裂的理解。
思考,回答: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出现了复通过设置的问题是学生初步认识生物生长过程中细胞发生的变化从而引出本节课。
通过演示实验,学生真正理解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必经阶段。
以最直观的视觉刺激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小组合作中,加强沟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通过学生展示细胞核的变化过程来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在合作中动三、板书设计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开始,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望;关于细胞生长和分裂的问题,相对于七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来说,进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无疑是很困难的。
这就需要老师作为帮助者的身份,协助学生学习。
细胞分裂过程比较抽象,通过视频的方式学生能对整个分裂过程有更清晰直观的认识,便于学生的理解。
本节课还渗透了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学生能够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学生能够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分裂的过程,了解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和推理的方法研究细胞分裂。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细胞分裂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分裂的概念和重要性。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基本过程。
2. 教学难点:理解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的行为变化。
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分裂的细微结构变化。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染色液(如醋酸洋红溶液)、洋葱根尖细胞分裂切片。
2. 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课件,包含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动画和视频。
黑板或白板,用于绘制示意图和重点笔记。
四、教学过程【导入】(约5分钟)教师展示一张生物体生长的图片,提问学生:“生物体是如何从小到大逐渐生长的呢?”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细胞分裂与生物体生长的关系。
【新课讲解】(约25分钟)设计意图:通过对话引导学生逐步了解细胞分裂的概念、过程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细胞分裂。
你们知道什么是细胞分裂吗?学生:(思考并回答)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教师:对,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那么,细胞分裂有哪些类型呢?学生:(回答)有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教师:很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基本过程。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示意图,并详细讲解每个阶段的特点和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教师: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先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而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但细胞分裂两次,最终形成四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母细胞的一半。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3)说出细胞分裂与细胞生长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出示图片讲解动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2)出示图片讲解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细胞的分裂过程,珍爱生命二、教学重点1、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三、教学难点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古诗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你知道这描述的是什么样的自然现象吗?生物体为什么会由小长大呢?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其中的奥秘。
(二)讲授新知识1、生物体由小长大原因:细胞的生长:体积增大;细胞的分裂:数目增多2、细胞的分裂过程结合课本文字及示意图,进行自主探究,并解决以下问题。
(1)人或其他生物为什么能由小长大?(2)你认为细胞是如何生长的?结果如何?它能否无限度地生长?出示动植物细胞细胞分裂过程图。
3、讲解分裂过程。
讨论回答问题:试分析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
描述分裂过程。
细胞核在分裂时,其中变化最明显的是什么?(1)分裂前细胞中的染色体是如何变化的?(2)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又是怎样变化的?(3)这样分裂的结果如何?(4)这种变化有什么意义?五、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知识点,并认同:生物体的长大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完成的。
六、布置作业能力培养与测试相关章节练习。
《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说课稿一、说教材1.地位与作用:《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一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在整册书的编排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对前一章节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了解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等,为本节课打好基础。
通过本节的学习,意在让学生从微观上认识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细胞是如何分裂的,以及在进行分裂时,遗传物质不变的意义。
也为后面学习动植物体的细胞分化做好铺垫。
因此,本节课是不可或缺的一课。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说出细胞分裂与生长的关系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能力目标:通过对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认识自然现象的能力。
通过细胞分裂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对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与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习进一步关注细胞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
3.教学重点:(1)细胞分裂的过程。
(2)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4.教学难点: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
二、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初中生物学,而生物学又与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学生对生物应抱有较大的热情,但细胞的分裂、生长是微观变化且较为抽象,对于刚刚进入初中,接触生物学的学生来说,又有较大的难度。
所以在学生学习时,要扩大学生的感性认识,缩小学生的认知难度,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
三、说教法根据七年级的学生特征和教学实情,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判断能力,我主要采用的是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分组交流、合作归纳的教学。
四、说学法考虑到学生对生物的学习热情和教学应遵循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本节课我安排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给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信心。
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待诗意的感受能力。
——达尔文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层次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学目标:1、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推测细胞不能无限生长的原因。
3、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及意义。
4、关注细胞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点:1、细胞分裂的过程。
2、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教学难点: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气球橡皮泥小木板白纸等等教学过程:引入:“细胞的故事”视频引入,设置两个问题:1、我们的生命起源于一个细胞——受精卵,由一个细胞——婴儿——成年构成身体的细胞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2、我们在视频中看到了各种类型的细胞,他们形态不一,是怎样形成的呢?同学们通过思考回答:细胞通过生长、分裂、分化,细胞的数量由1012—1014本节课主要讲细胞的生长、分裂,下节课讲细胞的分化。
主题一:细胞的生长1、同学们观看植物细胞生长的动画,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生长的结果是什么?2、老师用气球充气模拟细胞的生长,引导学生思考:细胞能不能无限的长大?思考获得原因:细胞的表面积增长,是细胞膜增大,从而需要细胞膜吸收更多的营养物质。
细胞体积增大就是细胞的生长,需要消耗更多的营养物质,从这个推理中说明细胞的表面积增长的速度没有体积增长得快,细胞吸收的营养不能满足细胞体积的增大,所以,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过渡:细胞生长到一定大小就会分裂,细胞的分裂有没有规律呢?是怎样分裂的呢?主题二:细胞的分裂1、同学们阅读教材,观看动画,结合学案,用语言描述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分裂的过程。
(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细胞核一分为二——细胞质一分为二——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形成新的细胞(植物细胞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2、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细胞的分裂过程,引导同学们按照由内到外的顺序,清晰的说出动、植物细胞分裂的不同。
3、播放动物细胞分裂的解说视频,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形成两个新细胞,同学们不太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