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遗传定律拓展-高中生物竞赛
- 格式:ppt
- 大小:5.28 MB
- 文档页数:44
专题四、孟德尔定律及伴性遗传1.豌豆种子的黄色(Y)和绿色(y)、圆粒(R)和皱粒(r)是两对相对性状。
下列基因型中属于纯合子的是A.YyRr B.YYRr C.YYRR D.YyRR2.某植物品种花色形成受两个基因(P1和P2)编码的酶(E1和E2)控制,其过程如图所示。
温度影响基因的表达,在15℃时开紫色花,45℃时开红色花。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5℃时,P l基因、P2基因以各自的编码链为模板,分别表达出酶E1和酶E2B.45℃时,P1基因表达正常,P2基因编码起始密码子的碱基发生突变而不能表达出正常的酶E2C.若编码酶E1和酶E2的DNA片段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则转录的两种mRNA中的碱基比例一定不同D.若P2基因发生突变,该植物在15℃时仍可能开紫色花3.人类红细胞ABO血型的基因表达及血型的形成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H基因正常表达时,一种血型对应一种基因型B.若I A基因缺失一个碱基对,表达形成的多肽链就会发生一个氨基酸的改变C.H基因正常表达时,I A基因以任一链为模板转录和翻译产生A酶,表现为A型D.H酶缺乏者(罕见的O型)生育了一个AB型的子代,说明子代H基因表达形成了H酶4.某自花授粉植物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花色取决于细胞中的花色素,花色素合成的主要过程如图所示。
设花色由2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
取白花植株(甲)与白花植株(乙)杂交,F1全为红色,F1自交得F2,F2中出现红色和白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植株甲能产生2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B.若亲代白花植株中基因a或b发生突变,则该植株一定开红花C.用酶1的抑制剂喷施红花植株后出现了白花,该植株的基因型仍然不变D.若基因B发生突变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则基因B不编码氨基酸,植株开白花5.调查发现,人类的外耳道多毛症总是由父亲传给儿子,女性无此症。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症属于X连锁遗传B.外耳道多毛症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C.患者的体细胞都有成对的外耳道多毛症基因D.患者产生的精子中有外耳道多毛症基因的占1/26.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甲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②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③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资料:第五章遗传学与进化高中生物竞赛辅导资料:第五章遗传学与进化[试验现场解释]遗传是指生物繁殖过程中,亲代与子代在各方面的相似现象;而变异一般指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的性状差异。
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的共同特征,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
生物如果没有遗传,就是产生了变异也不能传递下去,变异不能积累,那么变异就失去了意义。
所以说,遗传与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但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则是绝对的、发展的。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有变异(突变和渐变),孟德尔遗传(一对基因杂交、两对基因杂交、多对基因杂交),多等位性、重组、伴性遗传,哈迪-温伯格定律,进化的机制(突变、自然选择、生殖分离、适应、适合)。
根据ib0考纲细目和近年来试题的要求,以下从知识条目和能力要求两方面定出具体目标专业网络-优秀系列资料版权所有@专业网络@第一节变异遗传物质本身的质变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化,称为变异。
广义上的变异可分为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变化)和基因突变(DNA和RNA)。
狭义突变是指基因突变。
一、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畸变是指染色体结构和生物细胞数量的改变,导致生物变异。
染色体畸变包括两种类型: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1.染色体结构变异学科网-精品系列资料版权所有@学科网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分为四种类型:缺失、重复、反转和易位。
(1)缺失一个染色体一臂发生两处断裂,中间部分丢失,然后断裂处愈合,形成缺失。
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缺失。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相互配对。
由于缺少染色体片段,同源染色体的相应部分无法配对并拱起形成弧形缺失圈。
当然,如果缺失部分发生在末端,则不存在此类缺失圆(图1-5-1)。
如果缺失的部分包含严重影响生物体正常生存能力的因素,或者缺失的部分太大,个体通常会死亡。
如果缺失部分对生命力的影响不严重,个体能够生存,就会出现准显性现象。
例如,一对同源染色体分别包含等位基因a和a。
孟德尔遗传定律高中
孟德尔遗传定律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分离定律是指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独立地遗传给后代。
简单来说,就是每一对遗传因子会分别遗传给下一代,独立地传递遗传信息。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则是指决定不同遗传性状的遗传因子间可以自由组合。
也就是说,当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同时存在于一个生物个体时,这些基因可以在遗传给下一代时进行组合,形成不同的基因型组合,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性状。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这两个定律,他利用数学和逻辑推理,将生物学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更加精确地描述了生物体的遗传规律。
这些定律为现代遗传学和育种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农业、医学和生物技术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专题突破之遗传的基本定律[竞赛要求]1.孟德尔定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人类遗传病与优生)2.孟德尔定律遗传定律的演变(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现性,超显性,互补作用,累加作用,上位性,重叠作用,抑制作用,多因一效与一因多效,基因诊断)3.性染色体和性连锁基因(性染色体概念,性别决定类型,伴性遗传,人类常见的性别畸形)。
[知识梳理]一、孟德尔定律1.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举例: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
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
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
如DD或dd。
其特点是:纯合子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如Dd。
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等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
如:Dd×dd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高中生物竞赛技能测试题库高中生物竞赛技能测试题库涵盖了生物学的多个领域,包括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进化论、动植物学等。
以下是一些测试题目的示例:1. 细胞生物学- 题目:描述细胞周期的各个阶段,并解释它们在细胞分裂中的作用。
- 答案:细胞周期包括G1期、S期、G2期和M期。
G1期细胞生长并准备DNA复制;S期DNA复制;G2期细胞继续生长并准备分裂;M期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2. 遗传学- 题目:解释孟德尔遗传定律中的分离定律和独立分配定律。
- 答案:分离定律表明在杂合子中,两个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分离,每个配子获得一个等位基因。
独立分配定律表明不同基因的分离是独立的,即一个基因的分离不影响其他基因的分离。
3. 生态学- 题目:定义生态位,并举例说明不同物种如何在同一生态系统中避免直接竞争。
- 答案:生态位是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角色,包括其对资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适应。
例如,在同一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同鸟类可能选择不同高度的树木或不同类型的食物来避免竞争。
4. 进化论- 题目:简述自然选择如何导致物种的进化。
- 答案:自然选择是生物体中有利特征的逐渐积累过程。
在生存和繁殖方面具有优势的个体更有可能将其基因传递给下一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有利特征在种群中变得更加普遍。
5. 动植物学- 题目:比较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
- 答案: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而无脊椎动物则没有。
此外,脊椎动物通常具有更复杂的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而无脊椎动物则具有更多样化的身体结构和生活方式。
6. 生物技术- 题目:描述PCR(聚合酶链反应)的原理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 答案:PCR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快速复制特定DNA序列。
它包括三个主要步骤:DNA双链的解旋、引物结合和DNA聚合酶催化的链延伸。
PCR在DNA克隆、基因表达分析和遗传疾病诊断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7. 生物化学- 题目:解释酶的催化机制及其在生物体内的功能。
高中生物孟德尔第一定律的拓展基因的分离定律是研究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规律。
孟德尔的实验中,显性基因对于隐性基因表现为完全显性,即隐性基因属于无效基因,所以等位基因在一起时表现为显性性状。
但是,当隐性基因不表现为无效基因的时候,F 2的表现型比例3:1将被修饰而发生改变。
1. 不完全显性基因的遗传对于显性基因而言,隐性基因为反效基因,因此等位基因在一起时,隐性基因一定程度上抑制显性基因的表达,所以个体既不表现显性,也不表现隐性,而是表现出介于两者中间的性状。
比如,纯种开红花(CC )和开白花(cc )的紫茉莉(或金鱼草)杂交,F 1(Cc )表现型为粉红色花,F 2表现为红花(CC )、粉红花(Cc )、白花(cc ),比例为1:2:1。
人类的卷发(C )对直发(c )的遗传、对PTC (苯硫脲)有尝味能力(T )和无尝味能力(t )的遗传也属于不完全显性遗传。
2. 并显性基因的遗传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子中都得到表达的遗传现象称为并显性遗传。
如人类的MN 血型的遗传。
人类的红细胞表面有决定血型的抗原,该抗原由基因决定,L M基因决定M 抗原、L N 基因决定N 抗原,L L M N 、基因为并显性,M 血型的红细胞表面含有M 抗原,N 血型的红细胞表面含有N 抗原,MN 血型则由L L M N 、基因同时控制,表现为红细胞表面既有M 抗原,也有N 抗原。
所以两个血型为MN 型的男女婚配后,子女可能出现三种血型,即M 型、MN 型、N 型,比例为1:2:1。
人类的ABO 血型系统中,控制A 抗原与B 抗原的基因的遗传也属于并显性。
3. 镶嵌显性基因的遗传对于一对等位基因而言,一个基因影响身体某一部分的性状,另一个基因影响身体另一部分的性状,而在杂合子身体的两个部分都受到影响的遗传现象,称为镶嵌显性。
这是我国的遗传学家谈家桢教授发现的。
如异色瓢虫鞘翅色斑的遗传。
黑缘型只在鞘翅前缘呈黑色,由SAu 基因决定,均色型则只在鞘翅后缘呈黑色,由S E 基因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