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校学生党支部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
- 格式:pdf
- 大小:212.03 KB
- 文档页数:2
建立健全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长效机制作者:龚棣秦大锡伍林生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12期【摘要】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要通过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建工作长效机制,才能确保大学生党建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关键词】大学生党建;主要问题;实践探索;长效机制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大学生党建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为高校培养人才、创新知识、服务社会等方面提供坚实了政治基础和组织保障。
高校各级党组织要认真总结经验、探索发挥、理清思路,完善制度,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长效制度,将大学生党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开创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深入发展、全面提升的新局面。
一、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长效机制势在必行“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高等学校的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把优秀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
“充分发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要坚持把党支部建在班上,使其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
党中央的重要指示充分反映了国家对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高等学校党组织要抓紧抓好大学生党建工作,建立健全、探索创新长效机制,保证党建工作健康有序进行,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第一,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建工作长效机制是党建工作持续协调发展的根本保证。
大学生党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的艰巨任务,只有以长效机制作保障,党建工作才能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同时,也是彻底贯彻落实《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建设的意见》的重要举措,文件要求“逐步完善关工委长效工作机制,保证关工委健康有序进行”。
高校学生党建长效机制构建作者:刘宏迟宇来源:《科技视界》 2014年第24期刘宏迟宇(渤海大学管理学院,辽宁锦州 121000)【摘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学生党建教育培养工作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关键和核心。
在新条件下如何创新教育方式,改善培养环境,从而推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是党建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在研究高校学生党建教育培养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寻找规律,提出培训工作长效机制的基本框架,以期达到教育培养的长期性,有效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学生党建工作;长效机制;创新教育1 明确研究内容第一,研究目标: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党的教育方针为准绳,使全体党员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各项工作中真正持久地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凸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二,研究思路:坚持“在继承中求创新,在创新中谋发展”,把“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和谐稳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贯穿于研究的各个阶段、各项工作中,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要求,围绕目标、服务大局、精心组织,统筹兼顾,扎实有序地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第三,研究原则:学校党总支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科学性与可行性相互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相联系的原则开展研究。
2 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所处的新环境第一,国内外形式的变化给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新挑战。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我国与世界的联系更为密切。
我国在挑战中寻求发展的机遇,但可能受到外部敌对势力的阻挠。
因此,加强党的建设,尤其是培养年轻一代具有坚定政治信仰和现代科技知识的共产党人,是富国强民的重要基石。
这些因素导致了一些学生党员和要求入党的青年学生政治观念淡化、政治敏感性差和政治立场不坚定等。
第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随着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全党的深入开展,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
夯实学习型党支部基础,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长效机制摘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我们要从战略高度认识中央推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大部署,夯实学习型党支部的基础工程,积极研究探索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新形式、新方法,使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有特色、有成效,同时还要积极运用学习型党组织先进理念,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党的先进性教育,增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的生动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能力素质。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习型;学生党员;长效机制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11-0076-02大学生党员是党内的新生力量,是大学生中的中坚力量和骨干队伍。
根据调查显示,从总体上看,大学生党员队伍的主流和基本面是好的、有战斗力的。
在政治上,他们有强烈的主体意识,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对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有一定的理解。
在道德品质、专业学习上,他们绝大多数能起带头示范作用,在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他们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今大学生党员队伍中以及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工作存在许多问题,诸如对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认识不够深刻、党员教育管理缺乏连续性、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力量薄弱等,而与之相应所呈现的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入党积极性普遍较高,但入党动机不明确。
部分学生党员在入党动机方面存在“功利性”、“从众性”、“虚荣性”和“被动性”等倾向,组织上入了党,但思想上没有真正入党。
第二,专业知识学习较扎实,政治理论学习相对薄弱。
部分大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较高,大都学习刻苦,专业学习成绩都处于中上游,并不断充实自己;大都工作积极,能够主动承担院系方方面面的工作,工作认真负责,在工作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大都生活自律,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勤俭节约,能够在生活中主动关心其他同学,给他们以最大程度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