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74.81 KB
- 文档页数:5
基于西部乡村学前教育现状调查的问题与对策探究——以贵州黔西南州兴义市册亨县板万村为例近几年,板万村的学前教育受到了一定的重视,家长们有意识地将孩子们送进学前班。
但是师资数量短缺、教师队伍专业素养偏低、教学混龄现象严重、在园硬件设置及活动保育环节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制约着乡村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升,进而会影响教育脱贫整体功效的发挥。
提升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质量,既要在物质层面继续完善办园条件,更要着力于尽快在师资层面建立优质教师补充机制,比如试行当地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办学,由社会组织持续招募培训幼师通用技能,当地政府对招募的幼师进行本土化培训,在教学方法中融入地方乡土特色。
一、板万幼儿园师资现状在该校,师资配置呈现出独特的情况。
当前,唯一的教学人员并不是板万村幼儿园的正式聘请员工,而是由一家在当地扎根了十年的公益组织招募的志愿者。
我采访了现任的孔老师,一位25岁的应用物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
他向我透露,是通过参与该公益组织的长期支教项目,来到了板万村。
在他之前,也有其他志愿者在这里进行过类似的支教服务。
为确保课程的连续性,公益组织在招募志愿者时规定,每位志愿者的服务期至少为一学期,并鼓励他们长期扎根。
在正式进入教学之前,公益组织为志愿者提供了集中的短期培训,以确保他们在教学和学生管理上有基本的入门知识和技巧。
但这只是起点,随后志愿者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成为一位合格的教育者。
孔老师已在此服务近两年,对于何时结束服务,他还在权衡之中。
此外,学校还为孩子们配备了一位保育员。
但她的主要职责不涉及教学,而是帮助孩子们处理日常生活事宜和协助进行后勤管理。
二、板万幼儿园课程及活动板万幼儿园的教学环境相对简单,仅有一个教室用于孩子们的学习和活动,容纳28名学生。
孔老师表示,此处采用的是混合年龄班级制度,涵盖从两岁到六岁的孩子。
他们每天的学习时间为四小时,分为上午的9:00-11:30和下午的2:30-4:00,不提供午餐服务。
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报告
一、引言
本研究旨在探究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需求及影响因素。
二、研究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收集了[具体数量]名幼儿园教师的相关数据。
三、研究结果
1. 专业发展现状:大部分教师具有一定的教育背景和专业资格,但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提升空间。
2. 发展需求:教师们普遍希望获得更多的专业培训和教学资源,以提升教学能力。
3. 影响因素:工作压力、缺乏培训机会和时间限制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四、结论与建议
1. 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专业培训和学习机会,包括内部培训、研讨会和在线学习等。
2. 优化工作环境,减少教师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满意度。
3.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专业发展活动。
4. 加强园所与高校、教育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成长示范引领、 专业提升——打造稳定优秀的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安徽省枞阳县学前教育教研员 吴小梅随着国家一系列发展学前教育政策的出台,各地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教师数量不足、专业性不强、稳定性差是当前中西部农村地区学前教育面临的共性难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学前教育规范、优质、均衡发展。
为努力改变现状,我县从2011年起,每年均通过事业单位招考的方式,公开招考一部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充实到乡镇中心幼儿园。
9年来,我县共招考了234名专任教师,极大缓解了农村公办幼儿教师不足问题。
但是教师流失率偏高、专业能力不够、成长速度偏慢等问题依然困扰着我们。
作为学前教育教研员,虽不能决策教职工的工资待遇,但可以发挥我们的岗位优势,通过科学管理、人文关怀、专业引领等策略,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获得感,从而使其愿意扎根农村、服务农村,增强其专业能力,实现农村学前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队伍现状分析1.任职资格齐全事业单位对招考对象年龄、学历、专业、任职资格等条件都有明确规定,加上招考报名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均有严格的资格审查,所以这批教师的学历100﹪合格,专业100﹪合格,任职资格100﹪合格。
2.专业性不强在三个100﹪达标的情况下,农村幼儿园理应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批新任教师专业不扎实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他们绝大多数不会从专业角度去观察幼儿、解读幼儿,更不要提在此基础上科学有效地开展保育教育。
从年龄结构来看,这批幼师基本是“80后”或“90后”的年轻人,年龄偏小,没有照顾幼儿的经验,也缺乏照顾幼儿的耐心。
面对幼儿时常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准入门槛低。
招收的毕业生以大专生为主,这批大专生当初入学门槛普遍偏低,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也有所欠缺,再加上高校课程结构存在不足,学习成效不明显。
二是近年来城市也在大量招收幼师,选择报考农村地区的毕业生一般都是城市招考筛选之后的,在教育理念和技能方面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促进西部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摘要: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综述题教师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进步,那么这种进步对教师1.问题的提出的专业发展的影响有多大,值得我们去深思。
关键词:西部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据有关调查研究显示,当前在西部农村地区学生的 2.研究背景辍学率和留级率依然较高,n 问题的直接原因之一是农村教师的素质较低。
口忽视对农村学校课堂教学过程的研究,是历来农村教育研究的薄弱环节。
几十年来,我们国家设立了不少农村教育研究中心或农村教育研究所,也有一大批专家学者投入到这一研究领域。
但是很遗憾,通过国内外文献调研,我们很难找到能真正从教育科学的理论与实践层面去研究农村学校的课堂教学过程、并从中探索出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途径与方法的论文(更缺乏这方面的专著)。
教师的专业发展除了自身的成长外,还需要借助一些外在的条件。
在外在条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方面,许多研究者在校本教研、博客、教学反思等方面都做过一些研究,而基于课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相对甚少,即课题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及专业发展在哪些方面起到作用应该得到深入探讨。
本人跟随导师参加了由北京师范大学与宁夏大学携手开展的“宁夏海原县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并有幸与北京师范大学团队和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多种因素,就其途径和方式而言,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外在的因素,是客观需要的,如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等;二是教师内在的因素,如教育信念、知识结构、能力素养、从业动机与态度、专业发展需要与意识等。
国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途径的研究主要从教师培养模式、途径两个角度进行,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教师培养模式和途径:国际上的六种教师培养范式[5]:知识范式、能力范式、情感范式、“建构论”范式、“批判论”范式、“反思论”范式。
这些模式侧重点从单一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逐渐到注重对教师情感、反思等方面的培养,体现了教师专业培养模式的逐渐成熟,更加注重教师专业素质的综合培养。
西部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对策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莫东晓【摘要】西部农村地区幼儿教育发展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幼儿入园率低、基础设施简陋、师资队伍薄弱、课程落后、安全事故高发等方面。
发展西部农村幼儿教育,应坚持政府主导各级政府分权,合理规划和建设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加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
【关键词】西部农村幼儿教育困境对策我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众多,战略位置重要,但由于受自然条件、经济、观念等因素的制约,西部地区幼儿教育发展相对滞后。
一、西部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困境(一)幼儿入园率低。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1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473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69079万人,占总人口的51.27%;乡村人口为65656万人,占总人口的48.73%。
可见农村人口几乎占了全国总人口的一半。
按照规律,农村人口的出生率远远高于城市,那么农村的适龄(3~6岁儿童)幼儿数也将高于城市幼儿数,占到全国幼儿教育适龄儿童总数的一半以上。
2011年我国幼儿教育适龄儿童大约在6000万人左右,全国平均入园率为41%左右,而农村仅为35%左右,其中西部农村幼儿入园率还不足30%,农村幼儿入园率较低。
(二)师资队伍建设严重滞后。
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农村教师缺口非常大。
2011年全国幼儿园平均生师比为23∶1,而乡村地区的生师比为34∶1,部分边远农村地区甚至高达40∶1。
例如,按照广西规定的标准,每班配备2名教师,2012年广西幼儿园在园幼儿165.9万人,广西需要配备专职幼儿教师94800名,但目前,除管理和保育人员外,实际仅有教师44857人,按照国家1∶6或1∶7的标准,缺专任教师49943名,专任教师与招收幼儿比例高达1∶37,其中公办园教师和幼儿数比1∶103。
2011年广西农村地区幼儿园教职工总数为 1.22万人,仅占广西幼儿园教职工总数的22.85%。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教育政策向农村幼儿教育倾斜,农村幼儿入园率会快速提高,农村幼儿园教职工数量缺口会越来越大,其压力远远大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