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社县观光农业建设方兴未艾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4
Z20名校联盟(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近年来,影视作品与城市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
2023年初,电视剧《狂飙》热播,江门作为拍摄地迅速“出圈”。
电视剧《繁花》播出后,上海黄河路成为剧迷们追捧的热门景点。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又将新疆北部城市阿勒泰展现于公众视野。
“一部剧带火一座城”。
越来越多的城市意识到影视作品对城市形象和文化推广的重要性,纷纷加大对影视创作的支持力度。
这种“双向奔赴”的态势,对推动文化繁荣、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一座城成就一部剧,一部剧带火一座城》《光明日报》2024年6月19日)材料二:“古城,变没变?”面对笔者的问题,常年从事文保工作的方楚兰答得直接:“格局一直没变。
”潮州是从历史中走来的古城。
站在城墙上望去,韩江、韩山立于前,“850多岁”的广济桥横卧江面,老城内街巷纵横,一条牌坊街成为古城文旅特色区的“中轴线”……高处有城楼城墙,近处有江水古桥,内里有小巷老厝,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自外而内,古城格局充满了“立体感”,尽显魅力。
漫步广济桥,上面的部分亭台楼阁被开辟为潮州非遗展室,非遗传承人在室外开展常态化演示,增强与市民游客的互动。
62岁的郭金耀生于斯长于斯,见证了古城的点滴变化。
在他看来,牌坊街的每一个牌坊都有故事,讲好文化故事能让游客感受深厚底蕴。
文化根脉的跳动是实现活化利用的驱动力。
一座城、一条街,要促进文旅发展、商业繁荣,就必须做好文化这篇大文章,让更多人知道文化的根、感受文化的脉。
“晚上没事了,沿着古城走一走,真是有灵气!”茶入盖碗,沸水冲泡,郭金耀一边展示潮州工夫茶,一边笑谈日常生活。
要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同时要合理利用,让传承千年的文化浸润在城市肌理中,如此,古城定会绽放新光彩,持续“潮”起来。
第57卷 第11期 广 东 蚕 业 V ol.57,No.11 2023年11月GUANGDONG CANYE Nov . 2023154DOI :10.3969/j .issn .2095-1205.2023.11.47山西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探究杨煜坤(晋中信息学院 山西晋中 030800)摘 要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延展、综合带动作用日渐显著,形成了一大批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精品线路、集聚区域,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文章介绍了山西省乡村旅游的发展概况,探讨了目前山西省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如:乡村旅游基础配套设施有待完善、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有待加强、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助力山西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问题;对策;山西省 中图分类号:F592.7;F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205(2023)11-154-03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各地积极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因地施策,全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繁荣发展,进而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发展,如今已纳入“三农”工作、乡村振兴战略总体布局中,尤其“中央一号文件”对其做出了一系列宏观安排[1]。
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对规范发展乡村旅游、完善乡村旅游政策保障体系、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等作出了一系列明确的要求[2]。
在此背景下,全国各地纷纷依照国家政策的相关要求,制定本土化的政策文件,鼓励发展乡村旅游。
以山西省为例,2023年3月,山西省政府发布的《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出,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培育乡村旅游、休闲康养、农事体验等新业态,推介一批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创建一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
然而,山西省乡村旅游仍面临着一些问题。
山西省榆社县榆社县是山西省晋中市下辖的,位于山西晋中南部中段,太行山西麓,浊漳北源两岸。
东与左权、和顺为邻,北与太谷、榆次接壤,西与祁县相靠,南与武乡毗邻。
最低海拔987米,属黄土丘陵沟壑区。
年平均降雨量400-600毫米,无霜期90-150天,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至2008年,榆社县面积1699平方千米。
2014年,榆社县辖4镇5乡:箕城镇、云竹镇、郝北镇、社城镇、河峪乡、讲堂乡、北寨乡、西马乡、兰峪乡、城区管理委员会。
县人民政府驻箕城镇。
Ji cheng人口:135701人(2011年),历史名人:榆罔、箕子、廉颇、石勒、马定夫。
著名景点:文峰塔、笔架山、云竹湖榆社县文峰塔文峰塔榆社县城东南1公里的巽山之上,有一座创建于清代康熙六十一年(1722)的文峰塔。
此塔乃是根据"塔在巽(东南方向)峰则文运胜"的风水言论为振兴榆社文风而建,初期直呼"文风塔",其后年湮代远,讹名"文峰塔"。
文峰塔从康熙末开始建,历时三年,至雍正三年(1725)告成。
塔为锥形砖木结构,共13层,高约38米,占地69.2平方米,内为空心,底层直径约3米。
文峰塔的第一层和第二层有砖砌月梯及回廊,可拾级而上;三层以上有用木板、铁钉而成木梯以供攀高。
其间石阶层层,盘道曲曲,如步云路一般。
塔体的外面,每层都有仿木结构砖雕出檐、斗拱;四面开砌拱券洞门,以供凭览;洞门之上有砖雕塔匾,图案花纹十分精致;塔顶置宝瓶,角隅悬挂风铃,微风吹动,叮当之声不绝于耳。
榆社县榆社文峰塔不仅构思奇特、工艺精巧、造型美观,而且选址巧妙,寓意深远,令人叹为观止。
塔所坐之巽山,东倚崇峦,西俯榆川,南对笔架山,北临仪川河;塔建其上,宛如笔峰直插云霄,指星画斗;东方日出,塔影倒映仪川河水,如笔蘸墨,如虹饮池;从北向南望观,文峰塔尖正对准笔架山的3个山峰,其景颇似笔管搁在笔架之上。
纵览文峰塔周围景观,上有层峦叠嶂,绵延千里;下有银丝玉带,清流掩映;塔身挺拔参天,足为大好河山添色增彩。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9年第12期21“三 农” 论 坛DOI:10.16815/ki.11-5436/s.2019.35.016浅谈山西榆社县农民收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张 丽(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西 晋中 031800)摘要:农民收入问题是农业经济建设中的重要问题,要想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快速发展,重点是要增加广大农民经济收入。
农民增收问题会影响到农业发展与农民基本生活,对农村地区购买力、扩大内需都具有较大影响。
该文基于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农民收入增加的限制性因素,从发展龙头企业、区域劳动力转移、调节农业结构、提升干部素质、强化经济管理等方面拟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措施。
关键词:农民;收入;农村经济;龙头企业;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结构张 丽. 浅谈山西榆社县农民收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J]. 农业工程技术,2019,39(35):21.近年来“三农”政策全面实施,对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具有较大促进作用,使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同时对扩大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在农村经济发展阶段过于注重发展速度,导致发展质量受到较大影响,在经济发展阶段存有较多不确定因素,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较大负面影响。
一、榆社县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概述榆社县山明水秀,空气清新,为特色农业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全县小米、西红柿、核桃、香椿苗、花生、马铃薯6个特色农产品无公害认证面积达到3万多亩,然晶蜂蜜、田禾火麻油获得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榆社笨鸡蛋”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晋胶阿胶糕获得山西省功能农产品品牌,河峪小米入选2015、2017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近些年榆社县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注重改革,优化传统产业发展,全面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建设,促使广大农民增产增收,人均收入稳定增长。
启动亚行贷款水肥一体化项目、发展设施蔬菜1.5万亩、露地蔬菜6000余亩。
紧紧围绕“生态榆社”建设目标,推动造林绿化以及各项水利设施建设,投资2086万元,全面实现六大林业工程项目建设,造林绿化总面积1.2万亩。
榆社县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思考作者:曹宏燕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10期摘要:本文分析了榆社县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优势及具体实践,提出了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对策。
对欠发达地区发展都市农业做了有益的探索,以求解决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问题。
关键词:都市农业尝试对策都市农业是指地处都市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农业。
现代都市农业是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为标志,以大都市市场需求为导向,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
山西省榆社县充分利用该县优越的区位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绿色的生态产品,丰富的文化积淀,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 达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开发的和谐统一。
一、榆社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优势山西省榆社县属省级贫困县。
境内资源贫乏,农业基础薄弱,生产方式简单落后,农民生活贫困。
农民人均纯收入近年来长期徘徊在2000元左右。
2005年以来,随着太长、汾邢高速公路的建设,榆社县的交通区位优势突显,为榆社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提供了基础条件与有利因素。
1.优越的区位优势太长高速、汾邢高速在榆社纵横贯穿呈“十”型分布,拉近了与周边太原、长治、榆次等大中城市的距离,榆社成为大太原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中原经济圈的承接部,为榆社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2.良好的生态环境经济的欠发达为榆社保留了天蓝水清、山明水秀这一生态净土。
榆社拥有风光秀丽的云竹湖、山高林茂的悟云山、大面积的森林、灌草丛、湿地、自然村落等原生态环境,为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3.绿色的农副产品近年来,榆社充分利用无污染的优势,积极开展对纯天然、无公害的绿色优质农产品开发。
榆社“笨鸡蛋”通过省级地方标准、社城黑小米、北寨然晶蜂蜜完成有机、绿色认证,河峪小米荣获“山西省名牌农产品”称号,北寨小麻油成功打入北京市场。
榆社绿色无公害产品已走出榆社、步入太原、打进北京,迈向都市人的厨房与餐桌。
榆社县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发布时间:2011-8-1信息来源:加快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对于促进我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十二五”时期转型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是榆社这样一个矿产资源缺乏,而生态环境资源的比较优势日益凸显的县份,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经济结构除工业上产业链向纵深延伸外,主体依托必然是在不断推进城乡建设的同时,都市型特色高效农业与生态休闲旅游紧密结合互相促进的基本格局。
一、榆社生态旅游资源和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分析旅游行为的本质,就是“从自己待腻的地方到别人待腻的地方”去,其前提是不同、差异。
稀缺和独特是旅游资源应具备的基本属性。
榆社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加之独特的山水生态,构成榆社现阶段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并为大力推进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一)山水资源优势榆社地处太行山西麓,地形地貌丰富多样,特别是经过百万年风浸雨蚀的第四纪黄土林地貌广为发育,随处可见,神工天成,形态各异,类人类兽。
境内植被条件优良,动植物繁多,野趣盎然,加之工业污染少,空气污染指数(API值)二级以上天数在300天以上;日照时间长,脚下清溪碧水,头顶蓝天白云。
榆社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8.8℃。
春天野花盛开,桃杏满山;夏季满目苍翠,天然氧吧;秋日层林尽染,绚丽多姿;隆冬白雪皑皑,北国风光。
榆社位于太行山西翼,境内山峦叠嶂、沟壑交错,有许多适宜休闲登临、远足野营的地方。
榆社多恬淡秀美之山,其中尤以悟云山最为有名,悟云山在县西七十里处,海拔1879米,山上林木茂盛,野花处处,不但有葱绿的天然草甸、清冽的“龙池”泉水,而且还有历尽沧桑的人文古迹弥陀寺遗址。
近年来,愈来愈多的人来到这里远足休闲、享尽野趣。
榆社是浊漳河源头,县域内河川溪流众多,河谷幽静,生态良好,空气清新,远离喧嚣的都市,是现代人放松心情、修身养性的难得去处。
特别是境内有山西第二大水面的云竹湖,以及双峰水库、赤土水库等人工湖泊,为干旱少水的北方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垂钓、水上运动、户外休闲旅游等天然场所。
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推动讲堂乡元庄村经济社会文化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结合本村的实际和调研情况,特制定讲堂乡元庄村五年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一、基本情况讲堂乡元庄村,位于乡政府东南2公里处,全村有88户,共257人,党员21 人,村民代表9人,耕地560亩,核桃经济林400余亩,现养羊500只。
2010年被定为新农村建设推进村,2010年人均收入890元。
二、存在问题1、经济发展滞后。
一是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没有改变,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没有形成;二是农业产业结构以传统种植为主,效益农业规模小,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三是没有工业企业,农业产业化步伐较慢。
2、基础设施落后。
该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水利设施、安全饮用水等硬件工程不能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成为制约发展的首要问题。
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3、班子结构老化。
党支部老龄化现象严重,战斗力、凝聚力不强,全村21名党员中,50岁以上党员有14名,占党员总数的70%,新进党员培养发展缓慢,后备干部匮乏。
村集体经济薄弱,集体收入来源缺乏,难以维持正常的组织运转。
三、发展优势该村地域面积广,荒山较多,地处山高地区,适合成片发展农作物和经济林种植,同时也面临着各级各部门对农村工作的重视、扶持等一系列难得的发展机遇,今后五年计划发展经济林核桃树500亩。
第二部分建设目标按照“一年有起色、三年见成效、五年上台阶”的目标,2011年规划起步实施,2012—2013年全面推进,2014-2015年完善提高。
到2015年,使元庄村达到“八化”的目标。
即:经济强化、道路硬化、环境美化、居住舒适化、服务社会化、管理民主化、农民知识化、村风文明化。
1、经济强化。
加大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到2015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2、道路硬化。
在目前道路硬化的基础上,村内健身场所、篮球场、主街道,小街小巷以及村内主要活动场所地面要实现全部硬化。
榆社县召开谷子有机旱作农业
封闭示范片项目培训会
5月11日,榆社县在河峪乡召开了“山西五福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谷子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片项目培训会”。
山西省农科院资源与经济研究所专家、省农科院研究所谷子专家、市农委有关领导、县农委相关负责人及河峪乡西周村、龙王堂村、青阳坪村、东垴村4个村的谷子种植户共193人参加了培训。
县农委主任马俊指出:榆社县作为全省十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今年在上级支持下,榆社县有机旱作农业示范片创建以山西五福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为经营主体,种植作物谷子。
通过开展有机旱作农业示范片创建,构建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在示范片内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农机农艺配套融合,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农膜回收,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抗旱节水,逐步实现谷子耕、种、收、管、防全程机械化。
省农科院研究员马建平培训了《丘陵山区谷子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从品种选择、播种、施肥到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对优质高产栽培谷子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与参会种植户进行了互动交流。
下午,山西省农科院资源与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姚建
明现场对渗水地膜谷子穴播技术进行了示范演示,并就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渗水地膜谷子穴播技术将为山区旱作农业的发展,改变农业现状,突破农业缺水瓶颈,提升农业产量和效益,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
向阳村,北至仓竹沟——北河村、东 自豹子沟公顷(含湿地188公顷)、周边地1384公顷云竹湖(云簇湖)旅游度假区的环境主体——云竹湖、湖面广阔,边缘蜿蜒曲折,大小沟壑水面四面延伸、形态丰富多姿、独具特色。
广阔多姿的湖面既可
榆社化石博路,1983制作者:初一155班 胡天纵 2015年3月20日 初创
福
祥寺
位
于榆社县海金库西北1.5
公里之岩福祥寺始建于晚唐,时重修。
原有佛殿5
西
垛殿各
2间。
阎王间(东殿)、菩萨殿
3
殿)
以及僧房、
厨库二楼、平台等。
现存佛殿5间,进深3
间山顶,斗拱硕大,出檐古朴宏伟,至今仍保建筑风格。
东西山墙贵的元代壁画,线条构思奇巧,形态传神。
地等一期工程已于2010年8月2日峻工剪彩开业,一期投资总共山梨已羞红了半个脸庞若隐若现,
榆社是晋中传统的谷子产区,其中河峪是谷子生产的重
点乡镇,种植品种有独特、优质的榆社良谷则晋谷号,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水、土、气候条件,再加之科
使该产品真正形成了纯天然绿色食品,具有颗粒饱满,米色金黄,米质上乘,味道纯正,营养丰富,口感绵滑,米香浓郁等特
品以其颗粒饱满、色泽金黄、味道纯正、营养丰富、
、。
龙源期刊网
山西榆社县科协开展科普惠农活动
作者:
来源:《硅谷》2012年第03期
2月1日,山西榆社县科协在云竹镇、西马乡等乡镇对设施蔬菜种植户进行了科普惠农宣传。
据榆社县科协工作人员介绍,长期以来,山西榆社县的设施蔬菜种植户,都是靠自己多年的种植经验来管理大棚,缺乏系统的知识、科学的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盲目性,为了促进全县设施蔬菜大发展,设施建设上规模,整体发展上水平,提高蔬菜产业技术人员及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榆社县科协组织了这次科普惠农活动。
此次科普惠农活动,榆社县科协为设施蔬菜种植户送去了《设施蔬菜技术讲座》、《现代设施蔬菜实用技术》等科普资料,科普书籍400余册、光盘300余盘。
此次科普惠农活动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将为提高菜农的种植技术,推动榆社县设施蔬菜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山西省科协供稿。
附件1有关信息代码一、性别代码1男 2女二、政治面貌代码
三、考生类别代码1城市应届 2农村应届 3城市往届 4农村往届四、毕业类别代码1中幼师学校 2中专学校 3职业高中 4技工学校5其它中等学历教育五、民族代码
六、各市负责编写本市确认点代码(2位),并将代码信息报省招考中心七、市及县(市、区)代码
附件22018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专业类别、考试科目及时间
注:色彩满分为100
分,测试时间为3小时(8:30--11:30)。
附件3 2018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职业技能考试招生专业类别、考试形式及时间(信息技术类、交通运输类、资源环境类、护理类、旅游服务类)
附件42018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工作日程
省招考中心。
榆社文旅策划书3篇篇一《榆社文旅策划书》一、策划背景榆社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具备发展文化旅游的巨大潜力。
为了更好地推广榆社的文旅特色,吸引更多游客,特制定此策划书。
二、目标定位1. 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2. 吸引周边及更广泛地区的游客,提高游客流量和停留时间。
3.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
三、资源分析1. 历史遗迹:如崇圣寺等,展现了深厚的历史底蕴。
2. 自然风光:美丽的山水景色等。
3. 民俗文化:独特的传统习俗和民间艺术。
四、文旅产品策划1. 开发历史文化主题游,组织游客参观历史遗迹,配备专业讲解。
2. 推出自然风光徒步、骑行等体验线路。
3. 举办民俗文化节,展示传统技艺、表演等。
五、宣传推广策略1. 利用社交媒体、旅游网站等进行线上推广。
2. 参加旅游展会,发放宣传资料。
3. 与周边旅行社合作,推出特色旅游线路。
六、配套设施建设1. 完善景区的交通、标识等基础设施。
2. 建设特色民宿、餐饮场所,提供优质服务。
七、活动策划1. 定期举办主题活动,如历史文化讲座、摄影比赛等。
2. 在重要节假日推出特色活动,吸引游客。
八、人才培养培养专业的导游、文化讲解人员和旅游服务人员。
九、实施步骤1. 明确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和目标。
2. 制定详细的时间表和责任人。
3. 定期评估和调整策划方案。
十、预期效果1. 显著提高榆社文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 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3. 促进文化传承和保护。
篇二榆社文旅策划书一、策划背景榆社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具备发展文化旅游的巨大潜力。
然而,目前其文旅产业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和有效推广。
为了提升榆社文旅的知名度和吸引力,特制定本策划书。
二、目标定位1. 将榆社打造成为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2. 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榆社的文化魅力和自然风光。
三、资源分析1. 历史文化:有古老的化石文化、箕子文化等。
榆社县观光农业建设方兴未艾
作者:孙建峰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2013年第08期
[摘要] 榆社县境内的云簇湖,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水域面积 2.17万亩,水产丰富,近年来我县依托云簇湖,大力开发旅游业,吸引来大批游客,观光旅游、休闲垂钓、农家乐、水果、蔬菜采摘园、休闲农庄、花卉观赏园等观光农业产业随之发展起来,目前为止,有农家乐150家,采摘园500亩,满足游客回归自然、体验农作、品尝购物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云簇湖周边的云簇、向阳、岩良、偏良等地,年接待游客2万人左右,收入 100 万元,是当地农民的主要增收渠道之一。
[中图分类号] F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8-0016-01
一、基本情况
岩良村位于河峪乡南部5公里处,云簇湖北岸。
全村有耕地1350亩,人口680人,210户,劳力286个。
距汾邢高速云簇湖出口7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随着云竹湖旅游开发的兴起,岩良村先后建起了农家乐15个,梨花岛观光采摘园300亩,荷花湾观赏园100亩,水上游览快艇4艘,春天梨花盛开,香气袭人;夏天荷花亭亭玉立,蜻蜓点水;秋天梨果满园,硕果累累,美丽的自然景观、淳朴的民风民俗,吸引来大批来自省内外游客,年接待游客2万余人,年产值100余万元,带动农户100多户,观光农业已成为该村农民致富主导产业。
随着云竹湖旅游开发力度的不断扩大,岩良村农家乐、果菜观光采摘园知名度的日益提高,到岩良垂钓、观光、旅游、采摘的省内外游客逐年增加,现有观光采摘园规模远远不能适应游客数量增长的需要,为此,借助“一村一品”专业村建设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观光采摘园规模,迎合日益增多游客需求。
二、岩良村发展观光农业条件独特优势明显
首先村民种植梨树历史悠久,有一定种植技术,只要稍加培训,形成统一管理、各自经营的科学运作模式,就能按计划顺利实施。
随着云竹湖旅游项目开发,来这里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休闲垂钓人员不断增多,建设观光采摘园既能满足游客对生态果园的观光欣赏,也能让他们随意采摘新鲜水果,增加农民收入。
其次岩良是云竹湖开发的重点村,乘车到汾邢高速云竹湖出口仅需10分钟,道路宽敞,交通便利,山川秀美,风景迷人,树木葱茏,空气清爽,是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极好去处。
同时紧邻云竹湖,旅游垂钓人来人往,在这里建设观光采摘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岩良既有从事多年果园经营管理经验的老一辈技术人员,也有勤奋好学,具有种植各类果树技术的一代新人。
因此新增观光采摘园项目技术上有保障,只要对果农稍加培训,即可按规范要求种植和经营管理。
综上所述,在旅游开发区岩良扩建观光采摘园既是农民致富的最佳途径,也是形势发展的需要,该村基础条件较好、技术力量雄厚、地理位置优越、拉动村民致富面大,采摘园建设十分必要也完全可行。
三、观光农业采摘园建设内容及规模
建设高标准水果采摘园120亩,年接待游客5000人,一方面丰富游客旅游和休闲内容,提升游客的旅游兴致,另一方面是让老百姓通过经营采摘园,增加村民收入,达到脱贫致富的目标。
四、技术措施
1.选用优良品种
到省农科院、果树所购买苹果、杏、桃等新、奇、特水果品种。
种植水晶苹果5000株,大红水蜜桃5000株,亚美尼亚早熟杏4000株。
2.树坑标准
根据地形地貌,所挖树坑成鱼鳞形(即第二行树与第一行树串空挖坑,坑与坑成三角形)坑的深度与直径都要大于整个树苗根,防止栽树苗时窝根或露根。
以行距2m,株距3m计算,每亩可种120株。
3.施足基肥
首先将腐熟有机肥与挖出的上层土混拌均匀,栽植时将混肥土填入树坑的下部。
4.树苗根浸磷肥
栽植前,将树苗根浸入磷肥溶液中30分钟,或随蘸根随栽植。
5.栽植技术
栽植时注意横竖行整齐,埋土深度要比原痕深3-5cm。
树坑填一半土(混肥土)时,轻轻提一下树苗,使树苗根系伸展防止窝根,踩实后再将其余土填满树坑踩实做成树盘,浇一次透水,即定根水。
6.灌封冻水
新植的树苗根已断离原来深层土壤,新栽果树一般多为一年生苗,因此,栽植时苗根埋土尚浅,所以灌封冻水就是保命水,至关重要,大约在10月中旬到下旬灌封冻水,此次灌水要求灌足灌透。
7.覆盖树盘
封冻水灌完后,及时用秸秆、树叶、杂草等覆盖树盘,既保墒又防寒,确保幼树安全越冬。
8.合理间作套种
在未挂果期可在园内空闲段种植低矮药材柴胡、板蓝根等,解决果园挂果前农民收入问题。
五、组织及管理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在采摘园建设中,成立以村长刘俊飞为组长,书记、副村长、副书记、村委委员为成员的采摘园建设领导组,对项目具体组织实施进行了明确分工,制定了完善的管理考核制度,目标责任制和奖罚办法,达到责任落实、任务落实、指标落实。
2.强化资金管理
采摘园建设资金实行专款、专账、专人管理,并严格按要求进行列支,杜绝挤占、挪用,从严审批制度。
主动接受财政、审计、纪检对资金使用的检查和监督,确保建设资金专款专用。
六、效益评价
观光采摘园建成后,预计2015年可开花挂果,2016年达到盛果期,并开始接待游客。
1.社会效益
观光采摘园建成后,采摘园直接带动该村100农户受益,还可间接带动该村300余人就业,脱贫力度大,农民致富面广,社会效益显著。
2.经济效益
观光采摘园建成后,农民售果年收入可达到124万元,游客食宿玩收入达100万元,全村年总增收224万元,仅此一项可为全村农民人均收入3294元。
3.生态效益
观光采摘园建成后,一方面蓄水保土,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果树茁壮成长,可形成观光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另一方面从上至下布局合理、整齐美观,各种果树错落有致、硕果累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