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第三章远方终端
- 格式:ppt
- 大小:2.63 MB
- 文档页数:120
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中国电力出版社《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复习思考题1填填充充题题1-01、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通信网络,是一个典型的数据通信系统,目前,它基本上由数据终端设备(DTE)、数据传输设备(DCE)和数据传输信道等三部分组成。
1-02、光纤通信是以光波作为信息载体,以光导纤维作为传输介质的通信手段。
1-03、高频通道主要由高频阻波器、耦合滤波器和结合滤波器组成。
1-04、在微机远动装置中,为了准确地测量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交流采样的关键在于采集的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的同时性。
1-05、在远方抄表系统中,根据转缓原理,电子式电能表可分为热电转换型电能表、模拟乘法器型电能表以及数字乘法器型电能表等三大类型。
1-06、在对配电网络进行拓扑时,需要利用负荷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各种负荷变换。
目前在馈线自动化系统中,比较常见的两种负荷变换方法是点弧变换和弧点变换。
1-07、配电自动化的管理子过程一般可分为信息管理、可靠性管理、经济性管理、电压管理和负荷管理等五个部分。
1-08、目前,配电站的远动装置(RTU)都必须具有遥测、遥控、遥信和遥调等四种综合管理的能力。
1-09、目前有三种典型的配电自动化开关设备的相互配合所构成的馈线自动化的模式,即重合器和重合器配合模式、重合器和电压-时间型分段器配合模式以及重合器和过流脉冲计数型分段器配合模式。
1-10、远程自动抄表电能计费系统主要包括具有自动抄表功能的电能表、抄表集中器、抄表交换机和中央信息处理机等四个重要组成部分。
1-11、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由负荷控制中心和负荷控制终端两部分组成。
1-12、配电自动化的地理信息系统是由硬件、软件和数据构成的有机结合体。
1-13、配电自动化的计算机网络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它的作用在于解决配电自动化各子系统之间以及内部各功能模块之间资源的共享问题。
1-14、在微机远动装置中,采集电量通常的方法是采用脉冲电能表测量电量信息,但这种方式存在丢脉冲问题以及电磁干扰问题。
填空题:1.如果调度中心要远方调节发电厂几组功率,需要四邀中的(遥测)和(遥调)功能。
2。
电压变送器的输出信号是与输入电压成正比的(直流电流信号)和(直流电压信号).3.为了提高装置效率和信道利用率,只能某些模拟量的变化超过设定的(阀值)才传送。
4.DSM表示(需方管理)。
5.在数据通信中,每个信号脉冲成为一个(脉动)。
6.信息速率的单位是(Bit),码元速率以(Bd)为单位.7.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系统按其功能可分为四个子系统-—(信息采集和命令执行子系统)(信息传输子系统)(信息的收集,处理和控制系统)(人机联系子系统)。
8.在交流信号采样前进行(模拟滤波),滤除(高次)谐波,A/D变换后进行(数字滤波)。
9。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四遥属于(信息采集和命令执行)子系统的功能.10.随着电网的扩大和无人值班变电站数量的增加,(无人值班)变电站的管理模式大多采用(集控站控制)的管理模式.11.有功分量辨别法必须与带(阻尼电阻)的自动跟踪消弧线圈装置配套使用。
12。
(11,4)线性分组码的禁用码字个数为().13.异步通讯中,为保证正确接收,必须保证一个数据帧中采样脉冲时间误差的累积不超过(半个)码元单元。
14。
测量仪表的准确度越高,则加权最小二乘中对应的权系数(越大)。
15。
电力系统(故障录波)装置主要在500KV,220KV 变电站及一些枢纽变电站中用作记录和分析电网故障的设备。
16。
按数据传输媒介不同,数据传输信道可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
17.事故追忆是对故障前后(主要遥测量)的变化过程进行记录实现的。
18。
预测和计划型伪量测量的权重(较小)。
19。
信息传输子系统按其信道的制式不同,可分为(模拟传输)子系统和(数字传输)子系统两类。
20.电力系统运行时的不安全状态属于(警戒状态)。
21.我国调度管理模式属于(局部电网统一管理,统一调度). 22.事件顺序记录的信息内容包括(时间的名称,状态,发生时间)。
RTU 远方终端Remote Terminal UnitFTV 馈线终端Feeder Terminal UnitTTV 数据终端(配电变压器远方终端)Transformer Terminal UnitDTV 开闭所远方终端Distribution Terminal UnitSCADA 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EMS 能量管理系统Energy Management SystemTMS 交易管理系统Trade Management SystemTMR 电能量计量系统Tele Meter Reading SystemSBS 结算系统Settlement & Billing SystemCMS 合同管理系统Contract Management SystemBPS 报价处理系统Bidding Process SystemMAF 市场分析与预测系统Market Analysis & Forecast SystemTIS 交易信息系统Trade Information SystemBSS 报价辅助决策系统Bidding Support SystemAGC 自动发电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DMS 配电网管理系统Distribution Management SystemDA 配电自动化Distribution Automation(DAS)GIS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DSM 需方用电管理Demand Side ManagementEDC 经济调度控制Economic Dispatching ControlSE 电力系统状态估计State EstirnatorSA 安全分析Security AnalysisDA 数据采集Data AcquisitionCA 数据预处理及报警Calculation & AlarmSOE 时间顺序记录Sequence Of EventsALB 事故追忆Accident Look backPDR 扰动后追忆(事故追忆)Post Dsturbance ReviewMI 模拟盘接口Mimic board InterfaceNT 网络拓扑Network TopologyMU 合并单元Merging UnitCP 计数脉冲Counter PulseSS 智能变电站Smart SubstationGPS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FA 馈线自动化Feeder AutomationAM 自动制图Automated MappingFM 设备管理Facilities ManagementDWM 配电工作管理系统Distribution Work ManagementDPAS 配电网分析软件Distribution Power Application Software PSA 电力应用软件Power Application SoftwareRMV 环网柜Ring Main UnitFDIR 故障隔离和供电恢复Fault Detection Isolation RecoveryCBE 返送校核Check Back before ExecuteDE 直接执行Direct ExecuteMC 多路控制Multiple ControlsDP 派生测点Derived PointEL 事件记录Event LogCIS 用户信息系统Customer Information SystemMF 小区负荷预报Micro-area ForecastSIF 标准交换格式Standard Interchange FormatAMR 远程自动抄表Automatic Meter ReadingHHT/HHU “掌上电脑”(手持式数据终端)Hand Held Terminal/UnitCPP 集中式脉冲处理方式Centralized Pulse ProcessingDDT 分布式直接传送方式Distributed Direct TransmissionPLC 电力线载波通信Power Ling CarrierTLC 输电线载波通信Transmission Ling CarrierDLC 配电线载波通信Distribution Ling CarrierPMOS 电力市场运营系统Power Market Operation SystemWAMS 广域测量系统Wide Area Measurement SystemDTS 调度员培训模拟系统Dispatcher Training SimulatorACE 区域控制误差Area Control ErrorCIS 组件接口规范Component Interface SpecificationCIM 公用信息模型Common Information ModelVHF 甚高频Very High FrequencyUHF 特高频Ultra High FrequencyFDM 频分复用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TDM 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CDM 码分复用Code Division Multiplex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HDLC 高层数据链路控制Higher Level Date Link ControlCSMA 载波侦听多重访问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LAN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ON 本地操作网络Local Operation NetworkOSI/RM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
调控一体化下电网监控员远方操作风险探讨摘要:电网调控一体化是智能电网发展的重要项目之一,实现了调度、监控、信息的高度集中,有效保障电网安全可靠稳定运行。
但同时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各类专业各个业务的大量告警信息反而干扰了调度、运行人员。
因此,为了提升电网监控质量,提高电网调控能力,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迫切需要对监控告警信息优化处理进行研究。
本文首先分析了基于调控一体化技术的智能电网的主要特征,然后探讨了调控一体化电网监控业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电网监控告警信息智能处理方案,力求提升电网监控质量,提高电网调控能力,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电网监控;远方操作;风险;防范措施一、引言“三集五大”建设体系下,调度实行调控一体化的“大运行”模式,依托电网调度设备监控技术,兼顾设备集中于设备运维模式的适应性,按照变电站整站集中监控的原则,在各级调控中心实现电网调度运行与输变电设备集中监控的集约融合。
远方操作仅涉及单一断路器的分合闸指令,操作行为较为简单,但是由于调度运行与设备运行业务的集约融合使电网监控员远方操作范围急剧扩大、操作环境复杂多变,我们有必要对调控一体化后的断路器的远方操作风险加以关注、梳理与防范,有效杜绝监控员误操作事故。
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下远方操作存在安全风险1.电网监控员业务范围扩大,对电网系统和设备不熟悉,岗位适应能力降低。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下,地区电网监控员管辖电网范围延伸到地区各县,变电站数量成倍增加。
本人所在的监控班就承担着十堰地区7座220千伏变电站、38座110千伏变电站和城区一座10千伏开关站的集中监控任务。
目前,该地区郧县、房县、郧西、竹山、竹溪、丹江等六县设备调管权也正逐步移交市公司,造成DF8003E调度监控系统内变电站数量众多、设备繁杂、布局紧密。
部分监控人员不能快速适应,对地区电网的系统接线方式不尽了解,如果涉及几个变电站同时操作,一旦发生误操作,社会负面影响力更大。
浅析配网自动化中远方终端的安装与调试发表时间:2018-08-20T15:30:28.7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作者:林涛李强[导读] 摘要:配网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主站、子站以及远方终端几大部分,这其中的远方终端是通过对配网运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明确并处理配网中存在的故障,是保证配网自动化高效运行的基础设施。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唐山供电公司河北唐山 063000 摘要:配网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主站、子站以及远方终端几大部分,这其中的远方终端是通过对配网运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明确并处理配网中存在的故障,是保证配网自动化高效运行的基础设施。
传统意义上的配网智能系统的远方终端主要起到采集、上传数据以及下达命令等功能。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远方终端;安装;调试;分析1导言配网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主站系统、子站系统和远方终端这三部分,而配网自动化远方终端技术对于数据的采集和控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并能够对配网故障进行分析和处理本文主要介绍了配网自动化中远方终端的关键技术,包括对其的安装和调试。
2配网自动化远方终端安装的技术要求配网自动化系统是一个较复杂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拥有很多的设备,它对配网自动化终端的要求也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求可靠性要高配网自动化的远方终端是否可靠,直接决定了故障的快速反馈、隔离是否能顺利进行为了保证其可靠性,在安装时,需要保证设备的电磁性能要好,数据采集的精度要高,通信的稳定性也要高。
二是要保证实时性高安装的终端系统要能够保证一些数据能够优先传送,在第一时间能够送达主站。
三是要保证安全性高这里的安全性是指安装的设备安全性以及数据的安全性,比如,在断电的情况下,能够保证备用设备正常的工作,在通信通道发生故障时,备用的通信通道可以正常的工作运行。
四是要保证操作方法简单尤其是维护和调试的方式要灵活一些,这样就能够实现远方操作、数据的维护以及参数设置等方面的调试工作。
配电自动化远方终端技术李环琳摘要:为了提高供电质量,供电企业发展配电自动化系统是必然方向。
配电自动化终端技术作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重要基础技术,它的发展完善对于提高电力用户的用电质量具有非常实际的意义。
配电自动化终端通常包括配电网馈线监控终端、中压远方站控制终端、开闭所远方监控终端以及配电变压器终端。
这些终端装置主要实现配电网系统中设备监控功能和故障检测、通信报警等功能,同时具有遥信、遥测、遥控和遥调的功能特点。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配电自动化终端技术也取得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和完善,本文从配电自动化终端的功能设计出发,结合当前的技术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终端装置;通信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由主站、通信网络、终端装置三部分组成。
配电自动化终端主要用于中压配电网中的环网开关柜、重合器、柱上分段开关、配电变压器等的监视与控制,与配电自动化主站通信,提供配电运行控制及管理所需的数据,执行主站发出的对配电设备的控制指令,其性能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能否有效地发挥作用。
与作为现场装置进行“上传数据、下达命令”的传统调度自动化或远动系统的终端(RTU)不同,配电自动化终端,除了完成传统的“三遥”(遥测、遥信、遥控)外,还能够检测故障、完成一些就地自动控制功能,如分段开关重合控制、开闭所备用电源自投等。
此外,安装在户外线路上的配电终端还要能够适应恶劣的运行环境、在线路停电时能够利用蓄电池实现不间断供电等。
本文对配电自动化终端的分类、原理结构、功能、通信技术等进行了系统阐述和探讨。
1 配电自动化终端的种类按照配电自动化终端的结构,可以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分散式配电终端,另一类是集中式配电终端。
两者的区别在于终端单元是否分散安装。
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可以将配电自动化终端分为环网柜配电终端、变压器配电终端和开闭所配电终端以及架空线配电终端。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用于不同场合的配电终端实现的功能也略有差别。
第三章电力系统远动技术第一节远动终端RTU概述一、RTU定义✧远动终端: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安装在发电厂、变电站的一种具有四遥远动功能的自动化设备。
远动装置=远方终端=远动终端=RTU(RemoteTerminal Unit)。
✧RTU在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系统结构:调度端SCADA/EMS+远动信道+厂站端RTU)。
二、RTU发展概述①60~70年代,硬件式远动装置:晶体管或集成电路构成的无触点远动装置WYZ或者数字式综合远动型远动装置SZY,均属于布线逻辑式远动装置,所有功能均由逻辑电路实现,现已经基本淘汰。
②80年代后,软件式远动装置:基于微机原理构成的远动装置(微机远动装置),功能由软件程序实现,具有功能强、可扩充性好、结构简单、稳定可靠等优点,得到普及应用。
三、RTU的功能概述远方功能:RTU与调度中心之间通过远距离信息传输所完成的监控功能。
①遥测(YC,Tele-measurement):远程量测值。
RTU将采集到的厂站运行参数按规约传送给调度中心(上传)。
包括:P、Q、U、I、档位、温度等,容量达几十到上百个(路)。
另外还包括2类特殊YC:a)数字值(Digital Measured Value):RTU以数字量的形式直接接收后上传。
如频率、水库水位等。
b)记数脉冲(Counter Pulse):单独的采集(电路)板。
主要指RTU采集的反映电能量的脉冲记数。
容量可达几十路电度量。
②遥信(YX,Tele-indication, Tele-signalization):远程状态信号。
RTU将采集到的厂站设备运行状态按规约传送给调度中心(上传)。
包括:断路器和隔离刀闸的位置信号、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位置信号、发电机和远动设备的运行状态等。
容量达几十到几百个。
③遥控(YK,Tele-command):远程命令。
调度中心发给RTU的改变设备运行状态的命令。
包括:操作厂站各电压回路的断路器、投切补偿电容器和电抗器、发电机组的启停等。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远方操作安全防误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已经成为电网运行管理的重要工具。
远方操作作为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安全防误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远方操作安全防误技术进行探讨。
一、远方操作的定义和特点远方操作,顾名思义,就是在远距离对电力设备进行操作控制。
在传统的电力系统中,远方操作是通过人工操作的方式来实现的,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并且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而在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中,远方操作是通过远程控制和自动化控制系统来实现的,能够实现更加高效、精准的操作。
远方操作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远方操作具有远距离特点,可以对远程的电力设备进行控制操作;远方操作是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直接关系到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远方操作需要具备高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能够实现对电力设备的远程监控和自动控制。
二、远方操作的安全性风险远方操作虽然能够带来便利和效率的提升,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性风险。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远方操作可能因通信故障、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指令传输不及时、不完整,造成操作错误;远方操作可能遭受网络攻击、黑客入侵等安全威胁,导致系统受损或数据泄露;远方操作可能因人为操作失误、技术失误等原因导致设备误操作,危及电网运行安全。
这些安全性风险严重威胁着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因此远方操作的安全防误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三、远方操作安全防误技术为了提高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远方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防误技术。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要建立完善的远方操作安全管理体系,明确远方操作的权限和流程,确保操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要加强对远程通信系统的安全防护,采取加密传输、安全认证等措施,防止黑客入侵和数据泄露;要建立健全的远程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设备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还需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性。
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教学设计一、课程简介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是电力系统工程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本课程聚焦于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和应用实践。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系统性分析、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以后从事电力系统领域的研究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下述内容:1.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的系统结构和功能;3.常见的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设备和系统;4.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应用的案例和实践;5.科学分析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相关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教学内容章节教学内容第一章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概述第二章监控与调度中的关键技术第三章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系统概述章节教学内容第四章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及其功能第五章电网稳态监控与调度第六章电网暂态监控与调度第七章电网安全评估与火灾监控第八章实时数据库及其在电网监控与调度中的应用第九章电网负荷预测第十章电力市场自动化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学习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的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2.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案例和模拟操作,帮助学生熟悉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的实际应用;3.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促进学生思维的启发和讨论能力的提升;4.课外阅读:指定相关书籍和文献阅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扩展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课堂测试:对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和知识的测试;2.作业评估:对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估;3.课程实践: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任务完成能力进行评估;4.期末考试:对学生全面掌握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的能力进行考核。
六、教学资源1.课件及教学材料:提供全面的教学资源,梳理课程核心知识点;2.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验环境和实践操作机会,加强对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设备和系统的理解;3.网络资源:在网络上提供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相关信息和资料供学生参考;4.论文数据库:提供多篇学术论文及其分析,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的研究领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 2000××-××-××批准 2000××-××-××实施-1- ICS xxxxxxxx备案号:DL/T 721-201X代替DL/T 721-2000配电自动化远方终端配电自动化远方终端Remote terminal unit of distribution automation(征求意见稿)2011-09201X-XX-XX 发布 201X-XX-XX 实施发布DL/T ×××-××-2-目 次前言.....................................................................................................................................错误错误!!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
1 范围...............................................................................................................................错误错误!!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错误错误!!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
3 术语和定义...................................................................................................................错误错误!!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概述1.简述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结构答: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系统按其功能可分为四个子系统:(1)信息采集和命令执行子系统;(2)信息传输子系统;(3)信息的收集、处理和控制子系统;(4)人机联系子系统。
2.简述电力调度系统的目标及其应用的主要技术手段答: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目标: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优质高效、经济环保地持续运行。
对应的技术手段是在监控系统的基础上的自动发电控制AGC和经济调度控制EDC技术第二章交流数据采集与处理1. 简述交流数据采集技术方案的基本原理答:对交流量瞬时值直接采样,通过A/D变换将模拟量变为数字量,由微机对这些数字量进行运算,获得被测电压、电流、有功、无功功率和电能量值。
2. 简述微机变送器的工作过程答:变送器的输入信号经过相应的TV、TA变成0~5V交流电压信号,这些信号输入到多路模拟电子开关MPX,CPU经并行接口芯片,将当前需要采样的某路信号地址送到MPX,MPX立即将选定的模拟电压输出到采样保持器。
采样保持器按确定的采样时序信号采集该信号,A/D转换器将采样保持器输出的模拟电压转换成数字量,并经与非门向CPU发出转换结束信号,CPU中断当前工作,经并行接口电路读得A/D转换输出数据。
CPU再次发出选择下一路采样的地址信号到MPX,CPU对已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并计算出线路上的各种电气量值。
3. 简述标度变换的意义与基本原理(求用四位十进制数显示满量程为140KV电压的标度变换系数K)答:标度变换的意义:电力系统中各种参数有不同的量纲和数值范围,如V与kV,A 与kA。
这些信号经过各种变换器转化为A/D转换器能接受的信号范围,经A/D转换为标幺值形态的数字量,但无法表明该测量值的大小。
为了显示、打印、报警及向调度传送,必须把这些数字量转换成具有不同量纲的数值,这就是标度变换。
第三章远动终端RTU1.简述RTU的种类、功能与基本结构答:种类:TTU、RTU、FTU功能:1)远方功能:遥测、遥控、遥信、遥调、电力系统统一时钟、转发,适合多种规约的数据远传;2)当地功能:CRT显示、汉子报表打印、本机键盘、显示器、远方终端的自检与自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