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2+雨说》教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21.50 KB
- 文档页数:2
2 雨说【知识目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知诗中“雨”的象征意味。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品读诗歌,学习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重点)【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展开想象把握意象,领悟诗歌主旨,感受作品饱含的深情。
(难点)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导入一:(播放《三月里的小雨》)伴随着音乐,我们仿佛听到了春雨在沙沙作响,春雨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因而成了文人笔下的宠儿。
杜甫的《春夜喜雨》(多媒体示)成为千古绝唱;在现代诗人郑愁予的笔下,春雨又获得了灵气,幻化成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雨”的魅力。
导入二:自古至今,春雨伴随着人类成长的足迹,走进无数诗人的心中,化成一行行优美的诗句,诉说着诗人无限丰富的情感世界。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郑愁予的诗歌——《雨说》。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1.作者简介:本文作者郑愁予,原名郑文韬,台湾诗人。
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2.字词积累:(注意字形并给加点字注音)田圃.(pǔ)禁锢.(ɡù)留滞.(zhì)襁褓..(yīn) (yǎ)..(qiǎnɡ) (bǎo) 润如油膏.(ɡāo) 喑哑3.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身在海外却心系中国大陆。
经历十年浩劫后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而“要教你们勇敢地笑”特意加之以“勇敢地”的状语,并对“笑”作拟人化的描写渲染,尤其富有意味。
诗中的“雨说”,其实也就是诗人在说。
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他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4.请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雨说”在诗中出现了几次?以此引导学生理出诗作结构,并和学生一起为诗作的四个部分命名。
a.第一部分(1至3节):雨的到来;b.第二部分(4至5节):雨的邀请;c.第三部分(6至8节):雨的来意;d.第四部分(9节):雨的祝福5.想一想,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雨说》中诗人从中获得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借春雨的述说抒发了诗人由衷的期望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们无忧无虑、幸福成长。
雨说宏伟中学九年级语文《第 2课》教案设计课时一课时主备人审核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能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重点1.通过学习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2.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难点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学设计个性补案预习案设计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田圃. ( ) 禁锢.( ) 留滞.( ) 喑哑..( )( ) 襁褓..( )( )2.解释下列词语。
寒浅:________留滞:________喑哑:________ 襁褓:________忍冬:________洗礼:________3.自查资料或网上搜索关于郑愁予的资料,整理归纳后写在下面。
教学流程设计一、导入请学生背诵一些描写春雨的诗词佳句,并说一说“春雨”这一意象在中国传统诗文中有怎样的内涵。
让同学们走出古诗中“春雨”的意境,步入郑愁予的《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中的“雨”的魅力。
二、作家、背景介绍1.走近作者:郑愁予,现代诗人。
原名郑文韬。
祖籍河北宁河。
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
1949年随父至台湾。
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
他的诗作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著称,意象多变,温柔华美,自成风格。
其成名作《错误》1954年在台湾首次发表时,因为该诗的最后一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时间整个台湾岛都在传诵“达达的马蹄”之声。
2.写作背景:这首诗发表于1980年4月28日的台北《联合报》上。
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极为关注祖国大陆,这首诗既是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对祖国未来的祝福。
《雨说》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会细致观察景物,抓住事物特征的描写方法。
2.学习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重点之一是注意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选择好语气和语调,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首诗。
2.细致地观察景物,抓住特征进行描写也是教学重点之一。
3.难点: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
【学情分析】【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会细致观察景物,抓住事物特征的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写雨的古诗词很多,学生举例(《春夜喜雨》、《夜雨寄北》、《约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雨说——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二、检查预习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圃(pǔ)锢(gù)滞(zhì)喑哑(yīn)(yǎ)嚷(rǎng )蓑(suō)笠(lì)膏(gāo)耸(sǒng)绕(rǒo)襁褓(qiǎng)(bǎo)呼啦啦(hūa)2.解释下列词语:①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②寒浅:初春时淡淡的余寒。
③留滞:停滞,不流通。
④暗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⑤喧嚷:(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
⑥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⑦润如油膏:细腻光滑的像油,像脂肪涂抹的一样。
⑧安息:安静地休息,多指人睡或长眠。
⑨祝福:原指祈求上帝赐福,后来指祝人平安和幸福。
3.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4.作家作品简介与背景。
三、学习新课1.指导朗读:朗读的基本要求和技巧介绍。
朗读的基本要求有三个:一是正确、清楚,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不破句;二是态度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三是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比较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朗读的技巧主要是停顿、重读、语调和速度。
停顿是语句间的间歇、声音的休止。
一般是:首名、小标题与正文间,段与段间停三拍;句、问、叹和冒号处停两拍;分号处停一拍半;逗号停一拍;顿号、间隔号处停半拍。
重读是把句中重要词语读重一些表示强调,“重要词语”一般指句中主语、动词谓语和修饰限制的定语。
2 雨说知识与技术理解、累积“看管”、“喑哑”、“留滞”、“喧嚷”、“浸礼”、“温声细语”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1.频频朗读,感觉诗中“雨”的象征意味。
2.掌握诗中意象,体悟诗意,初步培育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尝境地的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意会诗人对小孩的关爱之情,激发对人生的思虑。
要点1.用欢喜、快乐的语调朗读全诗,意会本诗明亮清爽的风格。
2.理解意象,掌握本诗的主题,感觉作者饱含的真情。
3.认真地观察光景,抓住特点进行描述。
难点1.创办情境,指引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意会诗歌的境地。
2.指引学生进一步意会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并捕获自己生活中的感悟,学写新诗。
1.朗读感悟法:指导学生频频朗读,从语言下手,充分入境。
2.联想一想象法:指导学生张开想象掌握诗中的意象。
3.评析赏识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想踊跃性,使他们发挥其主体作用,畅所欲言。
4.研究学习法:用于诗歌鉴赏方法的研究,依据学生实质酌情进行。
1.郑愁予的相片。
2.雨景的图片。
2课时王曾写一首《阳关三叠》,此中有“渭城朝雨浥,客舍青青柳色新” 两句,它向我展现了一个美好的境地。
所以我,可以目、耳、心。
在中歌的宝里,不有些久弥新的名篇,有多若银河、异彩呈的代,它汲取了几千年深沉的风采,借了外国歌自由的脚步,感觉着新代清爽的气味,装点了中国以致世界。
今日,就我和着欢喜、快的拍,去倾听《雨》,去感觉代的魅力。
愁予,代人,原名文,祖籍河北。
他的作以美、洒、丰饶抒怀风采著称,意象多,温柔美,自成格。
20 世 80 年月曾多次身中国台湾“最受迎的作家”之列。
代表作有《》《梦土上》《窗外的女奴》等,大多以旅人抒怀主人公,所以被称“浪子人”。
此中《》是他流最广的作品,在台湾被誉“ 代抒怀的唱”。
首有一个副“ 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小孩而歌”,我从中即可看出歌所要揭示的主旨,即主要了表达小孩在春雨到来之的惊喜之情。
副起了揭示主旨的作用,者解首歌供给了一条捷径,在欣首有了可供参照的方向性,从而更好地掌握歌的深刻内涵。
2、雨说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科上册周次2星期3节次2授课教师课题2、雨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诗歌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教学重点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了解象征性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具PPT课时共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大家还记得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吗?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
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二、初读诗歌1、解题《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
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
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
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2、作者简介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
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三、粗读诗歌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田圃(pǔ) 禁锢(jìngù) 留滞(zhì) 喑(yīn)哑(yǎ) 襁(qiǎng)褓(bǎo)朗读指导: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教学设计《雨说》中的雨,是甜甜地叫着孩子乳名的甜雨;是充满“温声细语”、“爱心”满满的暖雨;是滋润大地、让万物欣欣向荣的喜雨,是带来欢乐笑声的春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教学设计篇1一、导入二、作者简介:屏幕展示对于郑愁予的简介,学生朗读教师让学生将“温柔华美、抒情韵味”(郑愁予的诗歌风格)几个字写下来三、介绍创作背景:PPT展示,学生朗读四、学习生字词(一)PPT展示生字词的音、义,学生集体朗读(二)展示“洗礼”的几种意思,学生做笔记——(特别的积累)五、理解品析诗歌(一)PPT展示学习任务:文意理解、文段品析(二)文意理解:读:温声细语、以声传情1、师要求学生朗读:提示:把握朗读基调:温声细语2、学生各自朗读写:描述雨的形象方法:以诗写诗1、师出示例子:我来了,走得很轻温声细语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2、生参照例子,自选一节诗来写(约5五分钟)3、师请生来朗读自己的创作,生读后师用有激情、诗意的语言进行点评。
4、师再次出示例子,生齐读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了,当孩子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了……5、师总结:对雨的解读:春之使者、爱之使者、希望之使者6、特别积累:代言屏幕展示:代言:诗中运用了文学作品中用于整体艺术形象塑造的拟人手法,这种巧妙地折射出作者的心声的写法,有人称之为“代言”。
同样的手法:纪伯伦《雨之歌》: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三)文段品析:话题:诗节美点赏析(即选取了本诗的其中两节“第一件事……”、“第二件事……”来进行赏析)1、初朗读:要求用温声细语而又亮丽的语调来读2、再朗读:关注意象,声音要更亮丽一点3、要求学生动笔写上对此两节诗的赏析,每位同学集中赏析一个点即可。
4、师请生说出自己的赏析,并予以引导明确(师从“反复抒情、多角度意象抒情、象征、拟声词的运用、视觉、听觉”等方面来引导补充)总结:诗歌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我们要领会其意境、手法、用词造句的美。
2、雨说一、课前自学(一)读一读,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田圃pǔ:指田地。
禁锢gù:束缚,强力限制。
喑哑yīn yǎ: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喧嚷rǎng:好些人大声叫喊。
洗礼:基督教接受入教者举行的一种宗教仪式。
主持者把水滴在受洗人的额上,或让受洗人身体浸在水里,表示洗净过去的罪恶。
襁褓qiǎng bǎo:包裹婴儿的布或被。
温声细语:声音细而温和委婉。
润如油膏:细腻光滑的像油,像脂肪涂抹的一样。
(二)作者简介郑愁予是台湾诗人,本名郑文韬(tāo),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
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童年时他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抗战期间,他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
在逃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并受到纪弦的赏识,1955年他毕业于中兴大学法商学院,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
二、教学目标:1、整体了解诗歌内容,理解把握诗歌的感情。
2、品味诗歌拟人化的语言。
3、培养学生勇敢、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课堂活动(一)导入新课:用杜甫的《春夜喜雨》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停顿、重音。
(可参照教师用书)2、提问学生“雨说”它在诗中出现了几次。
以此引导学生理出诗作结构,并和学生一起为诗作的四个部分命名。
a.第一部分:(1至3节) 雨的到来b.第二部分:(4至5节) 雨的邀请c.第三部分:(6至8节) 雨的来意d.第四部分:(9节) 雨的祝福(一)品味拟人化的语言1、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修辞手法?明确:是第一人称写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题目是“雨说”,因此全诗都是用雨的口吻直接叙述,直接抒情。
2、举例说明拟人手法的运用。
明确:如“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等等,俯拾皆是。
2.雨说教学目标一、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二、能够有情感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3、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刻画和歌颂,领会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4、通过学习诗作,培育酷爱生活、酷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一、赏析诗歌意象意境,把握诗歌内涵,体会作者情感,提高审美乐趣。
二、学习和运用生动形象、凝练精美的诗歌语言。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大伙儿还记得唐朝诗人王维的“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好意境吗?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她们吸收了几千年诗词深邃的神韵,借鉴了外国诗艺自由的脚步,感受着新时期清新的气息,装点了中国乃至世界诗坛的盛装。
今天,就让咱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二、作者简介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诞生于山东济南。
童年随父辗转五湖四海,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
尔后一直维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
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海员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现客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三、整体感知、研习体味1.朗诵课文,整体感知。
(1)指定一名学生朗诵,请其他学生正音。
田圃(pǔ) 禁锢(jìngù)留滞(zhì)喑(yīn)哑(yǎ) 襁(qiǎng)褓(bǎo)(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请一名学生有情感地朗诵,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连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朗诵指导:语调: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轻巧一些,转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昂贵之气,把全诗情感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课设计雨说教师孩子,愿你快快脱去天真的娇贵,扬起创建的风帆,驶向成熟,驶向寄语金色的海岸.1.学习拟人 . 比喻 . 频频等修辞手法,领会它们在形象塑造 . 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教课2.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逗留 .目标3.经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述和歌颂,意会作者对小孩的关爱之情.4.经过学习诗作,培育热爱生活 . 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课赏析诗歌意象境界,掌握诗歌内涵,领会作者感情,提高审美情味.要点教课学习和运用生动形象 . 凝练精良的诗歌语言 .难点教课自主合作研究方法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郑愁予原名郑文韬, 1933 年出生于山东济南 . 童年随父展转大江南北, 1949 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 年开始发布作品,1968 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深造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 . 此后向来保持缄默 . 极少发布作品 .1973 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怀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 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2.相关资料《雨说》是他复出以后于1979 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情关注祖国小孩的成长. 诗歌以新奇而鲜活的意象,灵巧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小孩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将来真挚的祝愿. 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会过战争的磨难和流浪的酸楚,因此他更保重童心的天真绚丽,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 诗中“雨”成了温柔平和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自主学习】1.注音 .田圃( )监禁()留滞()喑()哑()襁() 褓()2.“雨说”在诗中出现了几次 . 以此理出诗作结构 .3.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 ?是什么修辞手法 ?4.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光景 ?【合作研究】5.雨的家乡在哪里 ?它是怎么长大的 ?6.雨做了这全部,它的来意是什么 ?7.第三部分描述了柳条儿 . 石狮子 . 小燕子 . 旌旗见到春雨后“笑”的场面,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8.如何理解“只要旌旗笑,春季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句话 ?9.最后一节诗中哪些词句示意了雨的命运 ?10.雨的祝愿是什么 ?如何理解 ?【精读精练】精读诗歌,完成下题 .11.选文中,雨“说”的一席话会合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12.作者给予了“雨”以人性化的表现,这样写幸好哪里?13.春季来了,你听了春雨对你说的话以后,想对春雨说些什么呢?14.关于“春雨”的诗有许好多多 . 请你再查找一首写春雨的诗,并领会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主题阅读】呵,有一只鹰(曾卓)呵,在蓝得透明的天空中有一只鹰在翱翔它飞得那么高呵白云紧贴着它的翅膀呵,俯望着闪光的彩色的大地鹰在高空中自由地回旋它的强壮的翅膀能够飞得多远就有着多么辽阔的蓝天呵,鹰,蓝天的骑士你也有你的歌么更高更高地飞吧,鹰生命的歌要唱得更响,更响呵,有一只鹰在高飞怀着真切的鹰的心它的翅膀有时牵引着暴风暴雨有时驮负着阳光白云15.诗中的鹰是一个如何的形象?作者在构思立意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16.本诗在第一 . 二节诗人以两幅画面从不一样角度显现鹰的翱翔状态,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17.谈谈以下诗句的深刻含义 .(1)它的强壮的翅膀能够飞得多远/ 就有着多么辽阔的蓝天(2)它的翅膀有时牵引着暴风暴雨18.全诗押什么韵?在结构形式上有什么特色?19.作者借这个形象表达了如何的思想感情?【拓展提高】20.采集古诗词中写雨的诗句【学后反思】本课结束,你在自学过程中的问题解决了吗?_你的收获是什么?__________教学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教案三篇大家还记得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吗?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
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体会诗歌抒发的思想和感情。
2、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自主阅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进一步领会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学做具有爱心和奉献精神的人。
[教学重点]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方法]诵读、联想、赏析、探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雨丝风片是春天最多彩的笔墨,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墨客用笔赞美它:好雨知时节--------渭城朝雨-------沾衣欲湿----------天街小雨-------春潮带雨----------黄梅时节------------(学生背诵补充)这些咏雨的名篇已经融入大家的情感世界,今天我们再来欣赏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作名篇《雨说》,看看他又赋予了雨什么样的情致。
二、学习目标1.学会细致观察景物,抓住事物特征的描写方法。
2.学习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3.学习作者塑造博大、宽广的胸怀,以造福于人为自己的幸福的精神。
三、作者及写作背景1、郑愁予,原名郑文韬,_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
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_49年随家人去台湾,_51年开始发表作品,_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
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
_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2、《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_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
2、雨说
一、课前自学
(一)读一读,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田圃pǔ:指田地。
禁锢gù:束缚,强力限制。
喑哑yīn yǎ: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喧嚷rǎng:好些人大声叫喊。
洗礼:基督教接受入教者举行的一种宗教仪式。
主持者把水滴在受洗人的额上,或让受洗人身体浸在水里,表示洗净过去的罪恶。
襁褓qiǎng bǎo:包裹婴儿的布或被。
温声细语:声音细而温和委婉。
润如油膏:细腻光滑的像油,像脂肪涂抹的一样。
(二)作者简介
郑愁予是台湾诗人,本名郑文韬(tāo),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
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童年时他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抗战期间,他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
在逃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并受到纪弦的赏识,1955年他毕业于中兴大学法商学院,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
二、教学目标:
1、整体了解诗歌内容,理解把握诗歌的感情。
2、品味诗歌拟人化的语言。
3、培养学生勇敢、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课堂活动
(一)导入新课:用杜甫的《春夜喜雨》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停顿、重音。
(可参照教师用书)
2、提问学生“雨说”它在诗中出现了几次。
以此引导学生理出诗作结构,并和学生一起为诗作的四个部分命名。
a.第一部分:(1至3节) 雨的到来
b.第二部分:(4至5节) 雨的邀请
c.第三部分:(6至8节) 雨的来意
d.第四部分:(9节) 雨的祝福
(一)品味拟人化的语言
1、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是第一人称写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题目是“雨说”,因此全诗都是用雨的口吻直接叙述,直接抒情。
2、举例说明拟人手法的运用。
明确:如“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等等,俯拾皆是。
这首诗是献给儿童的。
全诗出色的拟人化表现手法,使这首诗具有亲切感人、活泼欢快、充满情趣的风格,它切合儿童的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稚嫩的童心。
(四)探究质疑
1、说说“雨”的象征意义。
明确:一位春天使者的形象,一位鼓励孩子们自由欢笑、勇敢生活的爱的天使的形象。
2、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达了中国的长者们为了让儿童们能够无忧无虑、健康幸福的长大,他们愿意做出一切的努力、付出一切的代价。
课堂抽测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60分)
yīn yǎ() jìn gù()
qiǎng bǎo() xuān rǎng ()
wēn shēng xì yǔ( ) rùn rú yóu gāo( )
2、请你仿照本诗选择一个意象(如:春风,梅花,石桥,青松……)运用拟人手法写几句话。
(根据自己的实际,最少写三句)(4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喑哑、禁锢、襁褓、喧嚷、温声细语、润如油膏
2、雪说:十一二月的大地等待久了我是雨的化身,白云是我的母亲
等待久了的山川我也是在无忧无虑的环境里长大的
等待久了的黄河我感受不到温暖,为此我逃出他的怀抱
当山川失去往日的俊美亲爱的大地,不要拒绝我
当黄河失去昔日的波涛打开你的双手抱紧我好吗
雪说,我来了,我来感受冬日的气息让我感受你的温暖
虽然那一刻我消失了
但那是我最幸福的时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