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中考总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制取归纳(基础) 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283.00 KB
- 文档页数:5
二氧化碳常考知识点归纳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 颜色、气味、状态。
-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 密度。
-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可以通过倾倒二氧化碳熄灭蜡烛实验来证明,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高低不同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
3. 溶解性。
-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可以通过汽水等碳酸饮料来理解,瓶内压强大,二氧化碳溶解得多,打开瓶盖后压强减小,二氧化碳逸出。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如上述倾倒二氧化碳熄灭蜡烛实验,这一性质可用于灭火。
二氧化碳灭火器就是利用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来灭火的,它可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
2. 与水反应。
-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CO_2 + H_2O=H_2CO_3。
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但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H_2CO_3 =H_2O+CO_2↑。
可以通过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红,然后加热变红的溶液,溶液又变回紫色来验证这两个反应。
3. 与碱反应。
- 与氢氧化钠反应:CO_2+2NaOH = Na_2CO_3 + H_2O。
如果二氧化碳过量,还会继续反应Na_2CO_3+CO_2 + H_2O=2NaHCO_3。
利用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来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 与氢氧化钙反应:CO_2 + Ca(OH)_2=CaCO_3↓+H_2O。
这个反应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存在。
如果继续通入二氧化碳,浑浊的石灰水又会变澄清,因为CaCO_3+CO_2 + H_2O = Ca(HCO_3)_2。
三、二氧化碳的制取。
1. 工业制取。
- 工业上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是高温煅烧石灰石,化学方程式为CaCO_3[]{高温}CaO + CO_2↑。
第12讲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制取一、选择题1.实验室选择制取气体的仪器装置时,可以不考虑的因素是(C)A.反应物的性质和状态B.所制气体的性质C.所制气体的颜色D.反应发生的条件2.(2018,广东)“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入民心,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B) A.出行多乘公共交通工具B.生活中用火烧毁废旧塑料和橡胶C.用废旧报纸制作铅笔杆D.农业和园林改浸灌为喷灌和滴灌3.(2018,临沂)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A)A.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光合作用B.通常情况下,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C.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4.(2018,苏州)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A.二氧化碳有毒B.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D.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5.(2018,重庆)实验室制取干燥的CO2气体,不会用到的装置是(A)6.(2018,北京)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
下列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D)A.①变红,③不变红B.④变红,③不变红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7.(2018,桂林)为了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小赵做了以下实验,不合理的是(C)A.步骤① B.步骤② C.步骤③ D.步骤④8.(2018,眉山)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图如图所示(图中“→” 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C—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CO→CO2”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C.“CO2→CaCO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D.“CO2→H2CO3”的反应可用酚酞试液验证9.如图所示装置(不可倒置)有多种用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若用排空气法在装置内收集H2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B.若要除去H2中的CO2可在此装置中装入NaOH溶液,气体从B端通入C.若用排空气法在装置内收集CO2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D.若用水将此装置中的O2排出,水应从B端进入二、填空题10.(2018,台州)小晨同学在研究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中考化学中考考点复习攻略1: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及制法
一、基本考点
考点1.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干冰升华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③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物质碳酸钙,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利用此反应可以鉴定CO2的存在。
(3)二氧化碳的用途:
①可用于灭火;
②做制冷剂、人工降雨;
③制汽水;
④可用作温室肥料;
⑤重要的化工原料,制纯碱、尿素等。
请下载附件:《中考化学中考考点复习攻略1: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及制法》(
本地下载)。
中考总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制取归纳(提高)-知识讲解【考纲要求】1.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温室效应。
2.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和操作要点。
【知识网络】无色无味的气体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①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②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化学性质③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④与灼热的碳反应: C + CO2高温2CO①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②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实验室制法③装置:固液不加热型④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⑤验满方法:用燃烧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则满⑥检验方法: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 CaCO3高温CaO+CO2↑用途:灭火,光合作用,化工原料,制冷剂【考点梳理】考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
2.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 = H2O+ CO2↑(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该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这也是久置装石灰水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膜的原因。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 + CO2高温2CO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3.用途:(1)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又利用其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3)气体肥料。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知识清单一、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它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在收集二氧化碳时通常采用向上排空气法。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1 体积的水约能溶解 1 体积的二氧化碳。
2、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这一性质使得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灭火。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化学方程式为:CO₂+H₂O =H₂CO₃。
但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H₂CO₃= H₂O + CO₂↑。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沉淀。
化学方程式为:CO₂+Ca(OH)₂= CaCO₃↓ + H₂O ,此反应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通常使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₃),稀盐酸的溶质是氯化氢(HCl)。
选择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原因:1、大理石(或石灰石)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价格便宜,容易获取。
2、反应速率适中,便于控制和收集气体。
3、稀盐酸具有挥发性较小,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较为纯净等优点。
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₃+ 2HCl = CaCl₂+ H₂O + CO₂↑四、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1、发生装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通常采用“固液不加热型”装置。
原因是:制取二氧化碳时,使用的药品是固体大理石(或石灰石)和液体稀盐酸,反应不需要加热。
常见的发生装置有以下几种:(1)简易装置:由长颈漏斗、锥形瓶和双孔橡皮塞组成。
长颈漏斗用于添加稀盐酸,锥形瓶用于盛装大理石(或石灰石)。
(2)启普发生器:这是一种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气体发生装置,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但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不常用。
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为了能更好更全面的做好复习和迎考准备,确保将所涉及
的中考考点全面复习到位,让孩子们充满信心的步入考场,现特准备了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的内容。
1、物理性质:无色,
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2、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H2CO3 == H2O+ CO2↑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本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
灼热的碳反应: C+CO2高温 2CO(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
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3、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温室肥料4、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希望这
篇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可以帮助更好的迎接即将到来的考试!
第 1 页共 1 页。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知识清单一、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在通常状况下,其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会变成固体,俗称“干冰”,干冰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的热。
2、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化学方程式为:CO₂+H₂O =H₂CO₃。
但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H₂CO₃= H₂O + CO₂↑。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沉淀。
化学方程式为:CO₂+Ca(OH)₂= CaCO₃↓ + H₂O,这个反应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1、药品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和稀盐酸。
2、反应原理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₃+ 2HCl = CaCl₂+ H₂O + CO₂↑3、实验装置(1)发生装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通常选用“固液不加热型”。
这是因为大理石(或石灰石)是固体,稀盐酸是液体,且反应不需要加热。
(2)收集装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通常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4、实验步骤(1)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将导管一端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装入药品先向锥形瓶(或试管)中加入大理石(或石灰石),再从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盐酸。
(3)收集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5、注意事项(1)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应伸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2)如果使用分液漏斗,其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3)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因为稀硫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2018中考总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制取归纳(提高)【考纲要求】1.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温室效应。
2.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和操作要点。
【知识网络】无色无味的气体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①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②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化学性质③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④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2高温2CO①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②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实验室制法③装置:固液不加热型④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⑤验满方法:用燃烧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则满⑥检验方法: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 CaCO3高温CaO+CO2↑用途:灭火,光合作用,化工原料,制冷剂【考点梳理】考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
2.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 = H2O+ CO2↑(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该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这也是久置装石灰水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膜的原因。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2高温2CO(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3.用途:(1)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又利用其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3)气体肥料。
(4)光合作用。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H2CO3==H2O+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本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
碳!4)与灼热的碳反应:C+CO2高温2CO(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3、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温室肥料4、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第 1 页共 1 页。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知识点2 二氧化碳的性质(重点)1.物理性质⑴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⑵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77g/L,比空气大。
⑶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增大气压会溶解得更多。
升高温度,二氧化碳会溶解得少一些。
①打开“可乐”等饮料瓶时看到许多气泡从饮料中逸出,就是因为压强减小了,饮料中能溶解的二氧化碳减小了;②喝“可乐”等饮料时会打嗝,就是因为喝下去的饮料温度升高,饮料中能溶解的二氧化碳减小了。
2.化学性质⑴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
①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二氧化碳灭火。
②二氧化碳不供给人呼吸,所以要进入一些可能含有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地方,应谨防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使人窒息,可先进行灯火实验,如灯火燃烧不旺或熄灭可知二氧化碳含量较多,人就不宜进入。
【领悟·整合】①二氧化碳不能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但不是所有物质,有些物质如金属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②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并不是说二氧化碳有毒。
⑵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H2CO3),H2CO3是一种弱酸,可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且H2CO3不稳定,常温或加热条件下,易分解为H2O和CO2。
因此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时,由于石蕊遇到生成的碳酸而变红;加热时,由于碳酸的分解,红色试液又恢复紫色。
文字表达式如下:二氧化碳+ 水→ 碳酸碳酸−−→−加热二氧化碳+ 水CO2H2O H2CO3H2CO3CO2H2O【辨析·比较】:①这里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不是二氧化碳,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碳酸,我们不能说成“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和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两者在本质上是有差异的,前者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后者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当然两者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知识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 2+H 2O==H 2CO 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H 2CO 3 = H 2O+ CO 2↑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 2+Ca(OH)2==CaCO 3↓+H 2O 本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4)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 高温2CO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 2是氧化剂,C 是还原剂)3、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温室肥料4、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二、一氧化碳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3、化学性质: (H 2、CO 、C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 ②还原性)1)可燃性:2CO+O 点燃2CO 2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鉴别:H 2、CO 、CH 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 (水煤气:H 2与CO 的混合气体 C + H 2O 高温 H 2 + CO )2)还原性: CO+CuO △ Cu+CO 2 (非置换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Fe 2O 3+3CO 高温2Fe+3CO 2(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 除杂:CO[CO 2] 通入石灰水 或氢氧化钠溶液: CO 2+2NaOH==Na 2CO 3+H 2O CO 2[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CuO △ Cu+CO 2CaO[CaCO 3]只能煅烧(不可加盐酸) CaCO 高温CaO+CO 2↑注意:检验CaO 是否含CaCO 3加盐酸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CO 32-的检验:先加盐酸,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初中化学知识点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化学式CO2)是一种常见的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
下面是二氧化碳相关的几个知识点。
1.二氧化碳的结构和性质: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的分子。
它是一种线性分子,分子呈直线排列,C和O的键长都为116 pm。
二氧化碳是一种稳定的化合物,不易被化学反应所分解。
在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它的密度比空气高约1.5倍,可以通过常规的制冷和压缩技术将其液化。
2.二氧化碳的存在形式:二氧化碳存在于大气中,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它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生物圈和大气圈之间进行循环。
同时,二氧化碳也存在于海洋中,并参与地球的碳循环。
此外,二氧化碳还可以存在于固态和液态形式。
固态二氧化碳又称干冰,是在常温下被压缩成固态的CO2、液态二氧化碳在高压下会在常温下液化,可以用作制冷剂。
3.二氧化碳的制备和制取方法:(1)通过化石燃料的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这是目前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2)通过碳酸盐和酸反应:将碳酸盐与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例如,将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钠和二氧化碳气体。
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4)通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约为0.04%,可以通过抽取和冷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来制得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
4.二氧化碳的应用和意义:(1)食品和饮料工业中:二氧化碳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用作苏打水、汽水和啤酒等碳酸饮料的起泡剂。
它还可以用于食品的保鲜和杀菌。
(2)消防灭火器中:干粉灭火器中的主要成分是干燥的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迅速降低火源周围的氧气浓度,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3)工业制冷:液态二氧化碳在高压下具有很好的制冷效果,广泛应用于一些冷藏、冷冻设备和空调系统中。
(4)植物光合作用中的原料:二氧化碳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进行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原料之一,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中考总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制取归纳·知识讲解与巩固练习【考纲要求】1.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温室效应。
2.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和操作要点。
【知识网络】无色无味的气体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①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②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化学性质③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④与灼热的碳反应: C + CO2高温2CO①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②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实验室制法③装置:固液不加热型④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⑤验满方法:用燃烧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则满⑥检验方法: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 CaCO3高温CaO+CO2↑用途:灭火,光合作用,化工原料,制冷剂【考点梳理】考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
2.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 = H2O+ CO2↑(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该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这也是久置装石灰水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膜的原因。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 + CO2高温2CO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3.用途:(1)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又利用其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中考总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制取归纳(提高)【考纲要求】1.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温室效应。
2.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和操作要点。
【知识网络】无色无味的气体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①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②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化学性质③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④与灼热的碳反应: C + CO2高温2CO①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②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实验室制法③装置:固液不加热型④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⑤验满方法:用燃烧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则满⑥检验方法: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 CaCO3高温CaO+CO2↑用途:灭火,光合作用,化工原料,制冷剂【考点梳理】考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
2.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 = H2O+ CO2↑(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该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这也是久置装石灰水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膜的原因。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 + CO2高温2CO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3.用途:(1)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又利用其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3)气体肥料。
中考总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制取概括(基础)【考大纲求】1. 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认识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温室效应。
2. 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和操作重点。
【知识网络】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①一般状况下不可以焚烧 , 也不支持焚烧,不可以供应呼吸②与水反响生成碳酸: CO 2+H 2O=H 2CO 3 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化学性质③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污浊:CO 2+Ca(OH)2=CaCO 3↓+H 2O④与灼热的碳反响: C + CO 2高温2CO① 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② 反响原理: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实验室制法③装置:固液不加热型④ 采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⑤ 验满方法:用焚烧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则满 ⑥查验方法: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污浊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CaCO高温3CaO+CO ↑2用途:灭火,光合作用,化工原料,制冷剂【考点梳理】考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1.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 , 密度比空气大 , 能溶于水 , 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
2. 化学性质 :( 1)一般状况下,二氧化碳不可以焚烧, 也不支持焚烧,不可以供应呼吸。
( 2)与水反响生成碳酸: CO 2+H 2O=H 2CO 3碳酸不稳固 , 易分解: H 2CO 3 = H 2O+ CO 2↑(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污浊: CO 2+Ca(OH)2=CaCO 3↓ +H 2O 该反响用于查验二氧化碳;这也是久置装石灰水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膜的原由。
( 4)与灼热的碳反响: C + CO高温CO 是氧化2 2CO (吸热反响,既是化合反响又是氧化复原反响,2剂, C 是复原剂) 3. 用途 :(1) 灭火(灭火器原理: 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又利用其化学性质(不可以焚烧 , 也不支持焚烧)。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
于水,高压低温下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翰辰学校李道友组长
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H2CO3 == H2O+ 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本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2高温 2CO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3、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
温室肥料
4、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素材积累】
阿达尔切夫说过:“生活如同一根燃烧的火柴,当你四处巡视以确定自己的位置时,它已经燃完了。
”有选择旧会有错误,有错误旧会有遗恨,但即使第一步错了,只要及时地发现并纠正,未必步步都错下去。
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路断尘埃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双翅膀;厄运突降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个微笑;雨雪连绵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份责任和梦想。
天下路都是相连的,沿着心中的路坚定地走下去,同样能抵达你想要去的地方。
中考总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制取归纳(提高)-知识讲解【考纲要求】1.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温室效应。
2.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和操作要点。
【知识网络】无色无味的气体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①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②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化学性质③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④与灼热的碳反应: C + CO2高温2CO①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②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实验室制法③装置:固液不加热型④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⑤验满方法:用燃烧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则满⑥检验方法: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 CaCO3高温CaO+CO2↑用途:灭火,光合作用,化工原料,制冷剂【考点梳理】考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
2.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 = H2O+ CO2↑(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该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这也是久置装石灰水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膜的原因。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 + CO2高温2CO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3.用途:(1)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又利用其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3)气体肥料。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H2CO3 == H2O+ 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本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2高温 2CO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3、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
温室肥料
4、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中考总复习
重难点突破
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中考总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制取归纳(基础)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5·贵州中考)证明汽水中含有CO2气体,最合理的做法是()
2.(2015·甘肃中考)下列有关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的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可以互相转化
B.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含有氧分子
C.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
3.当前人们已经认识到无节制排放二氧化碳的危害,纷纷提倡“国家应低碳发展经济,个人应低碳生活”。
下列做法不符合上述理念的是( )
A.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B.拆除低效率的小型燃煤发电厂
C.积极研究开发氢气燃料
D.拒绝使用含碳元素的物质
4.下列属于化合物的是()
A.金刚石
B.蒸馏水
C.红磷
D.石灰石
5.为了检验鸡蛋壳中是否含有碳酸钙,在家庭厨房里可选用的物质是( )
A.食醋
B.食盐
C.纯碱
D.小苏打
6.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CO与CO2可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分
B.CO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铁的冶炼
C.CO2的过多排放可导致温室效应
D.金刚石和石墨结构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7.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常用方法是()
A.煅烧石灰石 B.点燃木炭 C.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D.碳酸分解
8.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该选用()
A.pH试纸 B.澄清石灰水 C.酚酞溶液 D.带火星的木条
9.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能完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是( )
A.用①③制取氧气
B.用②③制取二氧化碳
C.用②④制取氧气
D.用①⑤制取二氧化碳
10.某同学在确定一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时,不需要考虑的是()
A.反应所需条件和样品的状态 B.实验装置原理
C.气体的验证 D.气体的用途
11.如下图所示的有关气体的制取、收集和检验方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可用甲装置来制取氧气 B.乙装置可用来制取、检验二氧化碳
C.收集氢气可用丙装置 D.丁装置可用来收集氧气
二、填空题
12.(2015•辽宁模拟)如图所示:
(1)试验中观察不到明显现象的实验是(填选项字母);
(2)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实验,请分别写出观察到的现象。
13.(2012浙江)2011年11月28日到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会议讨论了二氧化碳的减排问题。
(1)二氧化碳过量排放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温室效应
B.酸雨
C.白色污染
D.臭氧层空洞
(2)为了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可以将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
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CO2+3H2=X+H2O,则X(甲醇)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4.(2016•北京模拟)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制取并收集该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填序号);若想控制反应速率,可以将仪器②用代替;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2)如果选择与制取CO2相同的发生装置来制取O2,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15.如图甲是某同学设计的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
氧化碳的装置,但小组的另外三位同学对此装置提出了自
己的看法。
A同学:此装置不能用来制取二氧化碳;
B同学:此装置可以制取二氧化碳,但需要太多的稀盐酸,
浪费很大;
C同学:此装置可以制取二氧化碳,但应在漏斗下端套上
一支小试管(如图乙)。
你认为A同学说此装置不能用来制取二氧化碳的理由是。
C同学改进的装置能解决
A、B两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吗?。
16.下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装置D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
(3)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填“c端”或“d端”)通入。
【答案与解析】
1.【答案】D
【解析】检验CO2气体,通常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故只有D是合
2.【答案】B
【解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照和叶绿素的作用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则是生物体中的有机物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产生热量的过程,A正确;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但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含有氧分子,B不正确;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气大,C正确;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D正确。
3.【解析】D
【解析】倡导低碳生活,是指减少CO2的排放,而不是拒绝使用含碳元素的物质。
4.【答案】B
【解析】蒸馏水(化学式为H2O)属于化合物;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属于混合物;金刚石和红磷都属于单质。
5.【答案】A
【解析】检验鸡蛋壳中是否含有CaCO3,可用家庭厨房里的食醋检验。
6.【答案】C
【解析】CO2和CO都是无色的气体,因此A不正确;CO具有还原性,可以冶炼金属(不是二氧化碳)因此B不正确;CO2排放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因此C正确;金刚石和石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金刚石是正八面体,而石墨则是层状结构,故D不正确。
7.【答案】C
【解析】煅烧石灰石,需要高温,条件要求比较高且要消耗燃料能源;燃烧木炭生成的气体不纯,往往含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甚至氧气,产物难以分离;碳酸不稳定,常温是只存在于溶液中,浓度很小,且易分解。
所以A、B、D均不常用;由于石灰石与稀盐酸廉价易得、常温就可反应、速率适中,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常用方法。
所以C正确。
8.【答案】B
【解析】pH试纸常用于检测溶液酸碱性,澄清石灰水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酚酞溶液常用于检验碱性溶液,氧气具有助燃性,常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9.【答案】C
【解析】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若用加热氯酸钾法,可选用①作发生装置,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则可以选用②作发生装置;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和不易溶于水的性质,可选用④或⑤装置收集,故A不正确、C正确。
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故不能用③或⑤收集,B、D不正确。
10.【答案】D
【解析】气体的用途与如何制取气体没有联系。
11.【答案】C
【解析】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12.【答案】(1)A
(2)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燃着木条熄灭 D:烧杯内壁有水雾【解析】
A、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少,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现象不明显;
B、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燃着的小木条会立即熄灭;
D、蜡烛罩在干冷的烧杯上,燃烧产生得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
13.【答案】(1)A (2)CH30H(或CH40)
【解析】二氧化碳目前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主要是温室效应,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
各种原子的数目保持不变。
(1)CaCO3+2HCl═CaCl2+H2O+CO2↑BE 分液漏斗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变浑浊,则为二氧化碳
(2)2H2O22H2O+O2↑分解反应
【解析】
(1)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为固液常温型装置,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用瓶口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用BE;分液漏斗可控制反应速率;二氧化碳气体用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变浑浊,则为二氧化碳;
(2)实验室如果选择与制取CO2相同的发生装置来制取O2,应该是利用过氧化氢制取,发生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一变多,为分解反应。
15.【答案】生成的二氧化碳都跑到空气中去了能
【解析】甲装置用了普通漏斗,会导致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从漏斗处跑出,会收集不到二氧化碳
气体;要想不漏气就要将漏斗插入液面以下,这样无形之中会浪费大量的盐酸。
乙装置作了改进之后,利用小试管来实现液封并可节约大量的药品,可以有效解决两位同学的问题。
16.【答案】(1)长颈漏斗 CaCO3+2HCl=CaCl2+CO2↑+H2O 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2)灭火(3)c端
【解析】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二氧化碳气体在生活中可以用于灭火。
装置E实际上为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故二氧化碳应从c端通入,如从d通入会使瓶中的空气无法充分排出,从而使收集到的气体不纯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