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定线
- 格式:pptx
- 大小:7.21 MB
- 文档页数:35
道路定线所谓道路定线,就是在红线设计或初步设计(除红线设计内容外,还包括路面结构方案、沿线小桥涵造型以及其他构筑物的大致安排、工程量估算等)的基础上,结合细部地形、地质条件以及现状城市建设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的合理安排,确定道路的平面、竖向线性及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并绘制平、纵断面设计图。
道路定线是道路设计过程中很关键的一步。
它不仅要解决工程、经济方面的问题,而且对如何使道路与周围环境相配合,以及道路本身线形的美观等问题都要在定线过程中给予充分的考虑。
基本任务道路定线的基本任务是在选线布局完成后,按照既定的技术标准和选线布局阶段选定的“路线带”(或叫定线走廊)的范围内,结合地形、地质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的合理安排,具体定出路线中线的确切位置。
要求在平面上定出路线的交点、转点和平曲线半径;在纵面上定出坡点及设计坡度;在横面上定出中心填挖尺寸及边坡坡率。
定线程序1、在城市的总体和地区规划中,在交通规划的基础上进行道路网规划,初步确定道路的大致走向,明确道路的功能、性质、路幅宽度或横断面布置。
2、在详细规划阶段,进行各条道路的红线设计。
道路红线就是规划的道路用地边线。
红线设计就是具体确定道路红线的平面位置和主要控制点标高,有的还确定广场和交叉口的总体布置。
道路及路上的管线设施,沿路建筑物,都要根据红线位置在空间上相互协调地进行建设;各种建筑物不得侵入红线。
图同)。
右图2所示,沿路线走向转动两脚规依次在等高线上截点前进,如图上的1,2,3各点。
按此法从A点到O点(见图1)依次放坡。
如放到D点时位置和标高均接近D点,说明按此方案布线坡度可行。
如所放坡度高程达不到D点,则根据图上等高线可看出所余高差值的大小,于是采取加大平均坡度或延长路线的办法来克服此高差;相反则采用减小平均坡度或缩短路线的办法解决。
连结这些点所构成的折线叫坡度线,如图1中的A,a,b,c,d,D各点的连线。
3、用上法作出的坡度线,由于涉及到等高线稀密变化的影响而成为一系列短折线,如把折线转折处都布置成交点,显然不能满足平面线形的要求。
道路设计定线的步骤道路设计定线是道路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决定了道路的走向、宽度和交通组织形式等,直接影响着道路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下面将从步骤、技术要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前期准备1.项目调研:对所在区域的地形、水文、气象等情况进行详细调查,了解所在区域的交通状况和需求。
2.规划编制:根据项目调研结果,制定道路建设规划,确定道路建设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3.可行性分析:对规划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评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线形设计1.纵断面设计:根据地形条件和交通量预测结果确定纵断面线型。
包括确定坡度、曲线半径等参数。
2.横断面设计:根据交通流量、车速等因素确定横断面线型。
包括车行道宽度、人行道宽度、中央隔离带宽度等。
三、交叉口设计1.类型选择:根据交通量和流向选择合适的交叉口类型。
如十字路口、环形交叉口、立交等。
2.布置设计:根据路段长度、交通流量和速度等因素进行布置设计。
包括车道数量、转弯半径等参数。
四、路面材料选择1.基层处理:根据地质条件和承载力要求选择合适的基层材料。
如砾石、碎石等。
2.面层选择:根据交通量、车速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
如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等。
五、标志标线设置1.标志设置:根据交通流量和车速设置合适的道路标志,包括限速标志、禁止标志等。
2.标线设置:根据车道宽度和转弯半径设置合适的道路标线,包括实线、虚线等。
六、安全设施设置1.护栏设置:根据路段位置和交通流量设置合适的护栏,保证行车安全。
2.灯光设施:对于夜间行驶的车辆,需要设置合适的路灯设施,保证行车视野。
七、环境保护措施1.噪音控制:采取隔音措施,降低道路噪音污染。
2.排水控制:设置合适的排水设施,保证道路排水畅通。
八、总体方案评估1.经济效益评估:对于道路建设的总体方案进行经济效益评估,考虑投资回报率等因素。
2.社会效益评估:对于道路建设的总体方案进行社会效益评估,考虑交通安全、环境保护等因素。
九、总结以上就是道路设计定线的步骤和技术要点。
道路设计定线的步骤一、引言道路设计定线是指在道路建设项目中确定道路的轴线位置。
良好的道路定线有助于提高交通流畅度、安全性和舒适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道路设计定线的步骤,包括前期准备、资料收集、定线原则和方法等内容。
二、前期准备定线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项目背景研究、相关法规法规的了解、地形测量以及交通需求预测等。
2.1 项目背景研究在开始设计定线之前,需要对项目的背景进行充分的研究。
这包括对道路建设目的、交通流量、周边环境等方面的了解,有助于明确道路设计的目标和需求。
2.2 相关法规法规的了解道路建设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
设计团队需要详细了解和研究相关法规,包括土地规划、交通安全规范、环境保护等,以便在设计过程中遵循合法合规的原则。
2.3 地形测量地形测量是道路设计定线的基础工作。
通过测量地形,可以获得道路所处地理环境的具体信息,例如地势、水体、建筑物等。
地形测量可以采用GPS定位、测量仪器等多种方法。
2.4 交通需求预测在定线前,需要预测未来的交通需求,包括交通流量、车速、车辆类型等。
这有助于确定道路的设计标准和容量,以满足未来交通的需求。
三、资料收集在开始设计定线之前,需要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包括地理信息、土地利用、交通流量、环境影响等。
这些资料对于正确进行道路定线非常重要。
3.1 地理信息收集地理信息可以了解道路所处地区的地质、水文、气候等情况,有助于评估道路建设的可行性和潜在风险。
3.2 土地利用了解土地利用情况可以帮助设计团队确定道路的可行性和影响范围。
包括用地性质、用地变更的规划等。
3.3 交通流量交通流量数据是道路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收集和分析历史交通数据,可以预测未来交通流量,从而确定道路的设计要求,如车道数、交叉口布局等。
3.4 环境影响道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需要得到重视。
收集和评估相关环境影响的资料,包括噪音、大气污染、水质等,以便在设计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环境保护。
公路定线名词解释
公路定线(route determination of highway)是指在公路规划中,根据路线的起点、经过地点和终点,选定一条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且满足使用要求的公路中心线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综合考虑路线的地理条件、地形地貌、地质环境、交通需求、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以确定一条最优的公路线路。
在公路定线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路线选择:根据交通需求、经济发展等因素,选取一条合适的路线,尽量减少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同时满足工程技术和经济合理性要求。
2、曲线拟合:在选定的路线上,根据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等因素,合理设置曲线(如圆曲线、缓和曲线等),使公路线形流畅、舒适,同时降低工程难度和造价。
3、路基设计:根据路线选定和曲线拟合的结果,确定路基的宽度、纵坡、横坡等参数,以确保公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交叉设计:在公路定线过程中,需要考虑与其他交通设施(如铁路、河道、城市道路等)的交叉问题,确保交通流畅和安全。
5、附属设施规划:根据路线和交叉设计,规划公路附属设施(如交通标志、标线、护栏等),以提高公路的使用性能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