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中线选线及中桩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483.00 KB
- 文档页数:28
道路中线中桩及其坐标快速获取方法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道路中线中桩号及其坐标快速获取方法摘要:本文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交点坐标、曲线要素,利用开发的程序,生成包含圆曲线、缓和曲线等道路中线,并且介绍了在生成的中线上每隔一定距离的中线点、任意中线点、曲线要素点中桩号及其坐标获取的方法,为坐标点放样和纵横断面测量提供快捷方便。
关键词:中线放样缓和曲线曲线要素中图分类号:TU4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引言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建设也在飞速发展。
在整个道路施工中,道路测量尤为重要。
道路中线一般由直线段、圆曲线、缓和曲线等组成。
在道路测量中纵横断面测量、道路中线点和曲线要素点的放样工作量很大。
在前期纵横断面测量中,中桩距离的量取,如果能在CAD图中每隔5米或10米就标注,那中桩距离的量取就大为方便快捷。
在实施中,道路放样定位测量就是根据道路中线点及曲线要素点坐标到实地进行定位。
本文主要介绍利用开发的程序及CAD的功能来实现道路中线中桩桩号计算及其坐标的快速便捷地获取,从而提高工作效益。
2中线线型生成测绘单位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道路交点坐标、曲线要素进行pline线的生成。
首先将设计单位提供的道路交点坐标的文本文件生成展点图,然后从起点开始用pline线依次连接每个交点。
如JD1pJD2pJD3等。
直接用pline线依次连接相邻的交点即可以。
圆曲线部分pline线生成利用自主编制的软件,结合CAD的强大功能,按以下步骤进行。
首先进入程序中的圆曲线计算部分,然后选中要生成圆曲线部分中的相邻三个交点间的直线连线,最后输入圆半径数据,回车得到圆曲线部分圆弧曲线。
圆曲线要素包括圆曲线半径R、偏角a。
圆曲线部分桩号计算公式T=R*tan(a/2)L=π/180*a*R圆曲线部分桩号是根据交点的里程推算的。
ZY里程=JD里程-TYZ里程=ZY里程+LQZ里程=ZY里程+L/2缓和曲线部分pline线生成按以下步骤进行⑴:首先进入程序中的缓和曲线计算部分⑵:选中要生成缓和曲线部分的三个交点间的直线连线。
道路测量中里程桩K0+***、K1+***、K2+***具体是什么含义,表达的里程又是怎么计算的道路测量中里程桩K * +***是表示该路线中线位置沿路线曲线中线至路线起点(K0+000m处)的水平距离,也称为路线中桩桩号。
为了便于标定线路中线位置和长度,由线路起点开始,沿着中线方向每隔一定距离钉设一个里程桩,并作为施测路线纵横断面的依据。
通过里程桩的测设,不仅具体表示了中线的位置,而且利用桩号的形式表达了距离路线起点的里程。
如某桩点距离线路起点的水平距离为5278.61m,则它的桩号应写为K5+278.61m,桩号中“+”号前为千米数,“+”号后为米数。
一、线路中线因根据施测需要而设置里程桩,里程桩分为整桩和加桩两种。
1、整桩是为了标定路线里程而设置的每隔10m、20m、50米的整倍数的里程桩号,百米桩和公里桩都属于整桩。
通常直线段的桩距较大,宜为20至50米,并根据地形起伏变化确定。
而曲线段的桩距较小,宜为5至20米,按曲线半径和长度选定。
?2、加桩分为地形加桩、地物加桩、曲线加桩和关系加桩。
(1)地形加桩是指路线中线地面起伏变化较大处加设的里程桩。
(2)地物加桩是沿道路中线有人工构筑物的地方,如房屋、桥涵、沟渠等交叉出加设的里程桩。
(3)曲线加桩是指曲线上设置的主点桩,如路线圆曲线起点(ZY)、圆曲线中点(QZ)、圆曲线终点(YZ)。
通常根据主点的实际里程缩写为 ZY K*+***.** 、QZ K*+***.**,精确至厘米等。
(4)关系加桩是指路线上的转点桩(ZD)和交点桩(JD)。
交点桩是圆曲线起点处和终点处切线的交点。
转点桩是不能通视的相邻两个交点桩连线上设置的加桩。
通常根据转点和交点的实际里程缩写为 ZD?K*+***.**、JD?K*+***.** 精确至厘米。
二、线路中线的平面线型由直线和曲线组成,而曲线由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组成。
这些线型变化的位置称为主点。
如直线变为圆曲线的位置,即圆曲线的起点称为直圆点(ZY),圆曲线的中点(QZ),圆曲线变为直线的位置,即圆曲线的终点称为圆直点(YZ),直线变为缓和曲线的位置,称为直缓点(ZH),缓和曲线变为圆曲线的位置,称为缓圆点(HY),圆曲线变为缓和曲线的位置,称为圆缓点(YH),缓和曲线变为直线的位置,称为缓直点(HZ)。
浅谈道路中线放样浅谈道路中线放样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道路网络日益完善,对道路中线的要求也必须规范化、标准化,道路中线放样在工程中的地位也显得更加重要。
道路中线测量方法是通过直线和曲线的测设将道路中线的平面位置敷设到地面上去,并标定出其桩号,道路中线测量也叫中桩放样,本文就对道路中线放样作简单介绍。
一、导线点坐标复测在道路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进场,设计单位对施工单位进行交桩,即将先期设计时导线的控制点位置交给施工单位,施工单位接桩后要对原有的交桩点进行复测,保证导线点在设计单位测量后,交桩前没有移动,保证在以后施工过程中道路中线放样有据可依。
在复测过程中施工单位所使用的测量仪器(全站仪、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必须经有关部门检测合格,测量过程严格按照Ⅰ级导线点测量方法进行。
主要测量导线点的边长和角度,每个测站都应盘左和盘右进行复核,测量的同时还要与原设计交桩所给的坐标点算出的边长与角度进行比较,当误差较大时应查明原因。
每个导线的边长和导线点观测点都应进行测量,当所有的导线点边长和观测角都测量完成,导线点复测的外业工作就完成了。
外业完成后进行导线点坐标复测计算。
用起始的两个导线点和最后的两个导线点作为两个已知边,进行方位角闭合计算,如在工程中前后还有其它施工标段,起始的两个点和最后的两个点应与相接的两个标段必须共用,以保证道路施工标段与标段所放的中线一致,按道路规范要求的允许闭合差衡量其是否闭合。
确定闭合后,进行平差,将测量中的误差平到各点上,算出加密点的各点作标,以为施工中线测量导线点的基础数据。
二、主要中桩放样(用坐标法放样)中桩放样主要将曲线上的各个特殊点先放到地面上,主要控制点有:直圆点、缓圆点、曲中点、圆缓点、缓直点、圆直点、交点。
首先将标定合格的测量仪器安放在距被放点相距最近的导线点上作为测站,后视相邻导线点,输入测站点的坐标,再输入后视点的坐标作为方向,最后再输入要放点的坐标,按仪器或预先算出的角度及长度拨角测距放出该中桩点,观测角和距离是以这三点的坐标计算得出的,在中桩放样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测量过程中要用长边去放短边,保证测量的经度,即测站导线点到所放中桩点距离小于到后视导线点距离。
《道路勘测设计》重要知识点汇总三十二931.检查验收重点工程及特殊项目,在实测时需进行中间检查。
定测结束后,应由上级指派有关部门进行现场验收外业测量成果。
932.定测队的组成定测队一般分为选线组、测角组、中桩组、水平组、横断面组、地形组、调查组、内业组。
如果定线采用纸上定线方法进行,则此时可将选线组和测角组合并成放线组。
933.选线组的任务选线组也称大旗组,它是整个外业勘测的核心,其他作业组都是根据它所插定的路线位置开展测量工作的。
选线是道路定线的第一步,主要任务是实地确定中线位置。
其主要工作就是进行路线察看,并进一步确定路线布局方案;清除中线附近的测设障碍物;确定路线交点、转角并钉桩,选定曲线半径;会同桥涵组确定大、中桥位,会同内业组进行纵坡设计等工作;在越岭线地带,还需进行放坡定线工作。
934.选线组的分工及工作内容1)前点——放坡插点。
前点一般有1~2人担任(需要放坡时2人)。
前点的主要工作是:根据路线走向,通过调查、量距或放坡,确定路线的导向线,进一步加密小控制点,插上标旗(一般采用红白纸旗),供后面定线参考。
2)中点——穿线定点。
中点一般由2人担任。
主要工作是:根据相关技术标准,结合地形及其他条件,修正路线导向线,用花杆穿直线的办法,反复插试,穿线交点,并在长直线或在相邻两互不通视的交点间设置转点,最后选定曲线半径及其有关元素。
3)后点——测角钉桩。
后点可由1人担任。
主要工作是:用森林罗盘仪初测路线转角以供中点选择曲线半径用;钉桩插标旗;并给后面的作业组留下半径及其他有关控制条件的纸条。
935.测角组的任务测角组紧随选线组工作,其主要任务是:标定直线与修正点位;测角及转角计算;测量交点间距;平曲线要素计算;导线磁方位角观测及复核;经纬仪视距测量;交点及转点桩固定;作分角桩;测定交点高程,设置临时水准点;协助中桩组敷设难度大的曲线等工作。
为确保测设质量和进度,选线与导线测角组应紧密配合,相互协作。
路线中线桩点的坐标计算如图1所示,已知两交点的坐标:JDi(XJDi ,YJDi),JDi-1(XJDi-1,YJDi-1)。
路线导线的坐标的坐标方位角A 和边长S 可按坐标反算公式求得:A i-1,i =tg -111----i i i i x x y y , (式1)S i-1,i =i i i i A x x ,11cos ---=ii i i A y y ,11sin --- (式2)S i-1,i =2121)()(---+-i i i i y y x x (式3)在选定各圆曲线半经R 和缓和曲线长度Ls 后,根据各桩点的里程桩号,即可算出相应的坐标值X,Y 。
一、 HZ 点(包括线路起点)至ZH 点之间的中桩坐标如图1所示,此段为直线。
桩点的坐标按下式计算:X JDi =X HZi-1+D i cosA i-1,iY JDi =Y HZi-1+D i sinA i-1,I (式4)式中A i-1,i 为线路导线JDi-1到JDi 的坐标方位角;Di 为桩点到HZi-1的距离(Si-1,i –THi-1),即桩点里程与HZi-1点里程之差;X HZi-1、Y HZi-1为HZi-1点的坐标,由下式计算:XHZi-1=X JDi-1+T Hi-1cosA i-1,iY HZi-1=X JDi-1+T Hi-1sinA i-1,i (式5)同理计算出直线终点ZHi 点的坐标 X ZHi =X JDi-1+(Si-1,i –THi)cosA i-1,iY ZHi =X JDi-1+(Si-1,i –THi)sinA i-1-I (式6)二、 ZH 点至YH 点之间的中桩坐标如图1所示,此段包括第一缓和曲线及圆曲线,先计算桩点的切线支距法坐标x 、y :1、缓和曲线上桩点的切线支距法坐标x 、y :X=()L -22540SL R L Y=SRL L 63(式7)L 为桩点(测点)到缓和曲线起点ZH 的曲线长,即测长;R 为圆曲线半径;L S 为缓和曲线总长2、圆曲线上桩点的切线支距法坐标x 、y :以ZH 为起点:(带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X=Rsin ϕ+q=Rsin )2(1800S L L R +π+2S L –23240RL SY=R(1-cos ϕ)+p=R …1–cos )2(1800S L L R +π‟+RL S 242 (式8) ○1L 为桩点到HY(缓圆点,既圆曲线的起点)的曲线长,仅为圆曲线部分的长度,则: 式中ϕ=α+βo =R L π180⨯+βo =RL π0180⨯+πR L S 21800⨯=)2(1800S L L R +π, ○2若L 为桩点到ZH(直缓点)的曲线长,则:式中ϕ=α-βo =R L π180⨯-βo =RL π0180⨯-πR L S 21800⨯=)2(1800S L L R -π。
道路测量中里程桩K0+***、K1+***、K2+***具体是什么含义,表达的里程又是怎么计算的道路测量中里程桩K * +***是表示该路线中线位置沿路线曲线中线至路线起点(K0+000m处)的水平距离,也称为路线中桩桩号。
为了便于标定线路中线位置和长度,由线路起点开始,沿着中线方向每隔一定距离钉设一个里程桩,并作为施测路线纵横断面的依据。
通过里程桩的测设,不仅具体表示了中线的位置,而且利用桩号的形式表达了距离路线起点的里程。
如某桩点距离线路起点的水平距离为5278.61m,则它的桩号应写为K5+278.61m,桩号中“+”号前为千米数,“+”号后为米数。
一、线路中线因根据施测需要而设置里程桩,里程桩分为整桩和加桩两种。
1、整桩是为了标定路线里程而设置的每隔10m、20m、50米的整倍数的里程桩号,百米桩和公里桩都属于整桩。
通常直线段的桩距较大,宜为20至50米,并根据地形起伏变化确定。
而曲线段的桩距较小,宜为5至20米,按曲线半径和长度选定。
2、加桩分为地形加桩、地物加桩、曲线加桩和关系加桩。
(1)地形加桩是指路线中线地面起伏变化较大处加设的里程桩。
(2)地物加桩是沿道路中线有人工构筑物的地方,如房屋、桥涵、沟渠等交叉出加设的里程桩。
(3)曲线加桩是指曲线上设置的主点桩,如路线圆曲线起点(ZY)、圆曲线中点(QZ)、圆曲线终点(YZ)。
通常根据主点的实际里程缩写为 ZY K*+***.** 、QZ K*+***.**,精确至厘米等。
(4)关系加桩是指路线上的转点桩(ZD)和交点桩(JD)。
交点桩是圆曲线起点处和终点处切线的交点。
转点桩是不能通视的相邻两个交点桩连线上设置的加桩。
通常根据转点和交点的实际里程缩写为 ZD K*+***.**、JD K*+***.** 精确至厘米。
二、线路中线的平面线型由直线和曲线组成,而曲线由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组成。
这些线型变化的位置称为主点。
如直线变为圆曲线的位置,即圆曲线的起点称为直圆点(ZY),圆曲线的中点(QZ),圆曲线变为直线的位置,即圆曲线的终点称为圆直点(YZ),直线变为缓和曲线的位置,称为直缓点(ZH),缓和曲线变为圆曲线的位置,称为缓圆点(HY),圆曲线变为缓和曲线的位置,称为圆缓点(YH),缓和曲线变为直线的位置,称为缓直点(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