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语文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公开课教案第一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6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目标:通过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借助语言文字,通过自读感悟,感受小女孩美好的幻景,体会其所面临的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
继续了解课文选取典型材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体会对照写法。
教学重点: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美好的幻景和残酷的现实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听写词语,梳理内容。
1.听写词语:擦燃、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
要求全部听完,再动笔写。
2.教师默写,学生校对。
3.用上这5个词语和课题连起来说一段话。
4.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说明分段的理由。
5.导入新课,揭示任务:这就是课文第二段内容。
今天这堂课我们要着重讨论、学习这些幻景。
二、新授:1.默读课文,完成表格:2.汇报交流:3.说说你印象深刻的幻景与原因。
4.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幻景?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寒冷、饥饿、痛苦、孤苦;温暖、食物三、总结:和卖火柴的小女孩相比,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为自己活在这样一个富足而和平的时代感到幸运,感到满足呢?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呢?《卖火柴的小女孩》给我们很多启迪,也教育了一代代丹麦人,推荐课外阅读《诘问生命》,相信你会有新的收获。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作业:感情地朗读《火柴天堂》。
六、板书设计:幻景现实(美好)————————(残酷)火炉(温暖)寒冷擦燃烤鹅(食物)饥饿圣诞树(欢乐)痛苦奶奶(幸福)孤苦。
《卖火柴的小女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情景及表达的愿望。
3.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感受故事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点:能说出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情景及表达的愿望。
教学难点: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感受故事丰富的想象。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以读代讲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出示图片),猜猜小女孩怀里抱的是什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
首先我们检查一下大家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谁来读一读?出示词语,检查生字词语火柴火焰围裙可怜暖和忽然赶紧光亮痛苦清晨师:看来同学们对词语的掌握还不错,那么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生:课文讲诉了一个小女孩在一个大年夜,走上街头卖火柴,最后冻死街头的故事。
二、品读课文,理解想象师:小女孩在大年夜里冻死了,那么她死之前经历了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5-9自然段,思考: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找出相关语句,用横线划出来。
生默读课文后汇报: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她又擦了一根。
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师:在这五次擦燃火柴中,她每次看到了什么景象?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呢?找出火柴擦燃后看到的幻象,画上波浪线。
出示句子,教师导读。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女孩那美丽的幻境中,小女孩坐在墙角,蜷缩成一团的时候,这时她第一次擦燃了火柴。
师: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后看到了什么?生:火炉。
师:小女孩为什么会看到火炉呢?此时此刻,她心里的愿望是什么呢?生:她很冷,渴望得到温暖。
师:这时候,她想把脚伸向火炉,想让脚也暖和一下,可是,等待她的是什么呢?(一生读)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师:火柴点燃了小女孩对幸福的渴望,又熄灭了她的希望。
她又擦了第二根火柴,这一次她看到了什么?生汇报交流:烤鹅。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教学目的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2.正确、流利地读文,理清课文层次,理解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幻想与现实的写法。
4.在童话世界里,通过与同龄人小女孩交流,加深体验,并把感受写在旁批处。
5.和同学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感受。
了解沙皇统治下的资本主义社会是穷苦人受苦受难的根源。
6.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小女孩的悲惨遭遇,激发学生的同情和怜悯之心。
深刻感受到社会主义生活的美好,珍惜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产生的合理想象,感受不同时代的同龄人命运的悲惨引导学生区别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珍惜社会主义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生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小女孩的悲惨遭遇,激发学生的同情和怜悯之心。
深刻感受到社会主义生活的美好,珍惜幸福生活。
教学方法《安徒生童话全集》及有关资料图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课1.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安徒生童话全集一书)那么你们了解安徒生吗?说说对他的了解。
2.提供丹麦时代背景,学生简介安徒生。
3.安徒生所写的这些童话中,你们都读过哪些篇呢?4.学生介绍自己所读过的安徒生作品。
过渡: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安徒生最出色的童话作品之一《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并齐读)。
5.介绍自己所读过的安徒生作品。
二、新授(一)交流、探讨学法1.今天老师要用这一篇课文检查一下你们学习语文的水平,那么老师问问你们初读课文都应该做些什么?2.通过与学生探讨得出:(1)想想课文先写了什么?(2)借助工具书,学会预习;(3)读课文时画出生字新词,选择一种适当的方法理解它们,然后把有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读正确;(4)学不懂的或提出不懂的问题,还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5)把自己读书的体会在旁批处写一写;小结:以上都是学习课文的好方法,请同学们按照你们所说的开始初读课文。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十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课设计A案学习目标1.会写 7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掌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认识作者实虚联合的表达方式,领会这样表达的成效。
4.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各种幻象中领会她的凄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
领会作者实虚联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成效。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教课准备五次擦燃火柴的课件;乐曲《天鹅》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讲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的除夕夜是如何过的?(学生各抒己见)在有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却有家难归,在严寒的街头卖火柴。
小女孩有着如何的命运,在这个除夕夜发生如何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除夕夜。
2.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简单地说一讲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先表达除夕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各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3.依据故事的发展次序,把课文分红三段。
三、创建情境,唤起对小女孩深切的怜悯1.下边我们就静下心来,认真地品读课文,试着走进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世界。
认真听老师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说一说小女孩给你留下了如何的印象。
2.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再来读读这部分内容,小女孩当前的处境是如何的,在文中空白处写一写。
3.联合详细的语句报告(特别严寒;特别饥饿- -光着头赤着脚;只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蜷着腿缩成一团,她感觉更冷了;人情冷淡,难过孤单- -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分钱;爸爸必定会打她的。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文,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情感体验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2.能够在文本中感知和领悟爱心、助人精神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能够理解和运用本课文重要词汇、词语以及句型,并能够较好地阅读短文和进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言训练。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并能够举一反三,积极应用到生活中。
二、教学重点1.学习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文章进行简要的概括。
2.能够理解、记忆并应用本文中的重要词汇、词语和句型。
3.能够表达对主人公的情感和对故事背后的人文关怀与思考。
三、教学难点1.能够领悟文本中与爱心、助人精神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情感细节,提升学生情感共鸣能力。
2.能够通过文本的呈现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形成彼此合作的氛围,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教学方法1.多层次、多方式的教学,采用“教学为主、学生自主、小组合作、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
2.结合学生已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让学生尽快地掌握文章中的语言形式和句式。
3.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发挥主动参与的作用。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积极体验语言表达的趣味和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本教学的环节设计意图是拓展教学范畴,形塑生动、活泼的教育故事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快乐学习的体验。
1.情景重现:教室中灯光熄灭,老师用一盏小呆灯为带来一点光亮,场景仿佛还原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境况。
2.问题挖掘:老师问学生,小女孩在卖火柴的时候为什么会冻死在雪地里,存在怎样的原因?3.学生思考:学生思考与相互探讨。
2. 教师讲解课文1.教师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带领学生感知课文中人物的形象、情境和相关元素,构建情境理解。
2.为学生讲解文章的主要含义、文化背景、彩虹思维、读者取向等方面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主旨和文化内涵。
3.适度加入学生的学习经验、感性体验和思考,积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 西师大版 ) 五年级下册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课设计教课时间2课时教课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 , 新词。
2.正确 , 流畅 ,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 能复述故事 , 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 , 感觉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凄惨 , 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课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 感觉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凄惨 , 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同学们必定都读过童话故事 , 那你们中间有没有谁知道” 安徒生”呢?这是一位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的丹麦有名的作家。
他一世写了160多篇童话。
今日 , 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有名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 整体感知 , 理清线索1.自读课文。
读前设问 : 本文写了什么内容 ? 课文写作次序是如何的?2.集体沟通。
( 板书 : 卖火柴擦火柴冻死 )三, 学习“卖火柴”这一部分内容1.默读思虑 : 读了这一部分 , 你都知道了什么 ? 领会到了什么 ? 侧重领会细节描绘的作用。
(1) 对小女孩的鞋的细节描绘。
( 说明她穷得连鞋都穿不起 , 男孩拿鞋跑说明她被人欺凌。
)(2) 雪花看上去是那么漂亮( 说明小女孩是一位漂亮的小姑娘 , 可是她却贫困 , 又冷又饿 , 根本没人注意到她的漂亮。
)(3) 街边的房屋里都亮起了灯光 , 窗子里还传出了笑声。
( 作者运用对照的方法告诉人们 , 那个社会是多么不同等 , 有的人富裕 , 有的人漂泊街头。
)(4) 天逐渐黑了 , 街上的行人愈来愈少 , 最后只剩下小女孩一个人了。
( 这样写能进一步衬托出女孩的可怜与孤单。
)3.指导朗诵。
1 / 3小女孩是多么可怜 , 多么让人怜悯。
在朗诵的时候要读出这类感情。
4.小结。
四, 部署作业 l.抄录词语。
2.朗诵课文, 进一步领会感情。
第二课时一, 学习“擦火柴”这一部分内容1.默读思虑 : 课文写了小女孩几次擦火柴 , 各出现了什么幻景 ?( 达成课后 1 题)自由读描绘第一次擦火柴的部分。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8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生字、新词。
会写本课生字,掌握挣、几、晃、喷的读音。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重点句,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激起学生对贫困儿童悲惨遭遇的同情。
4、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与体会,感受小女孩的痛苦,渴望得到幸福。
引导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从小女孩五次擦着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含义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在学习之前老师给大家唱一首歌,请同学们认真听一听它的歌词,到底歌曲唱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或者说歌曲里的人正在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师:歌曲听完了,还记得老师的问题吗(PPT)歌曲唱了一个怎样的画面?故事里的人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出示PPT歌词)生:在下雪的夜晚出去卖火柴,生活非常的不幸。
师:通过“卖着火柴温饱我的梦"可以看出她的家境非常的贫苦,要通过卖火柴来填饱肚子。
刚才同学们都听的非常认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童话故事里的小女孩与歌曲里所唱的人非常相似,我们一起去看看在她身上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本课题目是《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跟老师读一遍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是一篇童话故事,相信同学们一定看过不少童话故事吧,比如《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PPT)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那么你们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生:丹麦的作家安徒生师:哇,你们好棒,知道这些童话的作者是安徒生,那你们了解他吗?生:他被誉为“童话之王”。
师:你们知道的真多,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安徒生的简介。
(PPT),他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作家。
那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童话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什么是童话呢?(出示童话PPT)二、检查词语师:课前我已经要求同学们预习了本课的生字词,下面我就来检查一下看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出示生字,找学生读、齐读),这其中有几个字是多音字分别是卷、挣、晃、几、喷,这些生字给它们找个小伙伴组成词语你还认识他们吗?(PPT出示词语,找同学读,领读、齐读),同学们已经掌握的非常好了除了我们需要认识的,还有需要我们会写的生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年级五年级备课教师周美霞教课课题22卖火柴的小女孩教课内容22卖火柴的小女孩1.会写 6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摇篮、围裙、蜷腿、裂痕、填满、橱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掌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认识作者虚实联合的表达方法,领会这样表达的成效。
1.深入领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一定着重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经过朗教课目的读,感悟小女孩生活的凄惨和作者寄托的怜悯。
4.鼓舞学生就有关句子提出自己的疑问,以后组织学生联系上下文深入议论,沟通各自的理解和领会,领会到句子的话中有话和此中饱含的作者的感情。
5、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掌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各种幻象中领会她的凄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教课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领会作者的思想感要点情。
鼓舞学生就有关句子提出自己的疑问,以后组织学生联系上下文深入议论,沟通各自的理解和领会,领会到句子的话中有话和此中饱含的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采集安徒生资料和安徒生童话故事。
情境导入出示问题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5 分钟) 2、谈谈小女孩几次擦亮火柴,每次她都看见了什么。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虑方才提出的问题,在文中找出相应自学课文的段落,用“—”画出有关的语句、用“▲” 标出有关的要点词语,释疑问难搞不懂的问题或发现新的问题自己记录下来,提到学习小组议论。
(5分钟)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1、每个学习小组共同达成问题。
2、分工互互学议论助。
副组长主持议论,组员挨次讲话;组长负责人纠错和知道工作。
分组合作记录员记录好小组归纳的建议和没搞理解的问题。
报告员做幸亏全(8 分钟)班报告沟通的准备工作。
第1页/共3页展现沟通反应总结(15 分钟)一、激情导入,怀疑课题(一)教师激情导入:同学们,此刻我们看到的是如何的小女孩?对,这就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笔下的主人公 ---- ?(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卖火柴的小女孩》并出示一组卖火柴小女孩的画面)(二)简介作者实时代背景(三)齐读课题,怀疑课题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安徒生爷爷写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学会3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能根据标题给课文分段。
3、能读懂第一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初步感受资本主义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激发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能读懂第一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一)导言揭题:大家一定看过《安徒生童话》吧,谁来说说你还记得哪些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其中的一篇。
《安徒生童话》的作者是安徒生,他是丹麦人,素有“童话之王”之称。
故事发生的什么时候?(大年夜)对我们大家来说,这是一个怎么样的日子呢?那卖火柴的小女孩又是怎么过她的`大年夜的呢?(二)预习检查:1、完成检查题:(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喷香(penpen);火柴梗(genggeng);划火柴(huahua);挣钱(zhengzheng);几乎(jiji);擦着(zhaozhe)(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腿脚不灵活,走路缓慢,摇摇摆摆的样子。
()○精巧细致,质量很好。
()2、认读词语:烤鹅裂缝冻僵舒服台布精致填满圣诞树灵魂强烈(三)根据小标题分段落:1、默读课文,完成练习。
课文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这个故事是按顺序写的。
先写,接着写,最后写。
2、浓缩小标题。
卖火柴擦火柴最后写3、根据小标题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4)第二段(5——11)第三段(12——13)(四)学习第一段:1、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快速小声读第一段思考:读了第一段课文,小女孩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这一意思?2、部分入手,精读理解。
(1)课文哪些词句具体写出了小女孩很可怜?用“”划出有关词句。
A、点拔、引导教学其中一句。
抓住重点词来读读。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掌握故事中的重点词语,如:火柴、寒风、乞丐、烤火、梅花等;•熟练掌握小学优秀作文的写作格式,如:开头、结尾、中间的情节描写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作文的写作水平。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同情心、怜悯心和互助精神;•提高学生对民间故事的理解和对民间文化的欣赏;•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文学创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教学小学优秀作文的写作格式。
教学难点•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情感分析;•帮助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和写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老师出示一张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图片,并请学生围绕图片进行自由的畅想和描述。
2.老师引出话题:“你们是否听说过《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呢?”并请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二、讲授新课1. 故事阅读1.首先,老师朗读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并要求学生认真听故事内容,做好心理准备,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2.然后,请学生诵读故事中的重点词语,如:火柴、寒风、乞丐、烤火、梅花等,并协助学生回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情感分析1.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情感分析和思考,强化学生的同情心、怜悯心和互助精神;2.老师带领学生回忆故事中小女孩的遭遇,引导学生理解小女孩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对民间故事的理解和对民间文化的欣赏。
3. 作文写作1.首先,老师要求学生就故事中小女孩的遭遇进行写作,并带领学生讲授小学优秀作文的写作格式,如:开头、结尾、中间情节描写等;2.然后,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作文的修改和批改,帮助学生提高作文的写作水平。
三、课堂检测1.首先,老师提供相关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2.然后,老师逐个点名选取学生进行回答并进行评分;3.最后,老师可以根据课堂情况进行作业布置或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优。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第一课时《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年的大年夜你们是怎样过的?(生答)大年夜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多么幸福啊!不过有一个小女孩,她在大年夜还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她在街上卖火柴会发生了什么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你从课题中知道什么?通过预习你了解到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生答)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大家都是一群爱学习的好孩子,希望下面的录象能帮你解答一些问题。
请同学们留意画面,用简洁的言语说说故事的内容。
2、录象毕竟太直观了,而我们想了解这位来自丹麦的童话大师笔下的精彩,还必须读读课文。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大家都是一群爱学习的好孩子,希望下面的录象能帮你解答一些问题。
请同学们留意画面,用简洁的言语说说故事的内容。
2、录象毕竟太直观了,而我们想了解这位来自丹麦的童话大师笔下的精彩,还必须读读课文。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3、好,请大家读下面的句子。
(生读)老师相信你们把这些句子放到课文中,会读得更好。
4、现在,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再读课文,说说你认为小女孩怎样,哪些地方的描写让你最感动?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5、你觉得小女孩怎样?,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
(生:小女孩很可怜。
)“可怜”这个词用得好,还可以用别的词吗?(悲惨)6、小女孩的命运是悲惨的,从那些地方体现出来呢?三、理解课文,交流感受。
以汇报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生:我从“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大年夜。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体会到小女孩很可怜,本来大年夜是合家团聚的日子,小女孩却在街上卖火柴,多可怜啊!生:我从“她的旧围群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语文教案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语文教案1这是圣诞节的前一天,正在下雪,天气冷得可怕段导读: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天气情况。
2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她的衣服又旧又破,脚上穿着一双妈妈的大拖鞋,口袋里装着许多盒火柴。
[①小女孩穿着一双妈妈的大拖鞋说明什么?]她一路上不住口地叫着:卖火柴呀,卖火柴呀![②小女孩在这么冷的天气一直叫卖说明什么?]人们都在买节日的食品和礼物,有谁会理她呢?[③没有人理会她的叫卖声说明了什么?]知识点详解①明家里很穷,没钱给小女孩买双鞋穿。
知识点详解②说明卖火柴是她家里唯一的生活.来源,为下文的展开作铺垫。
知识点详解③说明当时社会人情冷漠,人们没有同情心,心中没有爱。
段导读:写小女孩在街上叫卖火柴。
3中午了,她一根火柴也没卖掉,谁也没有给她一个铜板。
她走着走着,在一幢楼房的窗前停下了。
哟,屋里的圣诞树多美呀,那两个孩子手里的糖果纸真漂亮。
[④这句话说明了什么?]知识点详解④说明了她也想吃糖果,想和孩子们一起装饰圣诞树,她也想过那种无忧无虑、幸福快乐的生活。
4看着人家幸福的情景,小女孩想到了生病的妈妈和死去的奶奶,伤心地哭了。
[⑤她为什么哭?]哭有什么用呢?小女孩擦干眼泪,继续向前走去。
知识点详解⑤因为和别人家的生活境况相比,她们家太苦了。
想起没钱给妈妈治病,疼爱她的奶奶也不在人世了,她非常难过。
5卖火柴呀,卖火柴呀!叔叔,阿姨,买一些火柴吧!6可是,人们买完节日礼物,都匆匆地回家去,谁也没有听到她的叫卖声。
雪花落在她金黄色的长头发上,看上去是那么美丽,可谁也没有注意到她。
[⑥这句话有什么含义?]知识点详解⑥说明了当时社会中这些贫弱的穷人总是被人遗忘,没有人在意他们,也没有人关心他们的疾苦。
56。
卖火柴的小女孩(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线索。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板书课题,并解题。
2、教师设问:大家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吗?3、学生老师共同简介作者的资料:安徒生:这篇童话是19世纪丹麦伟大童话作家安徒生的著名作品之一。
他一生共写了167篇童话。
《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于1845年,当时丹麦已经沦为英国的附庸。
丹麦人民在本国统治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压迫剥削下,境况十分悲惨,文章反映了丹麦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表现了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受到丹麦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喜爱。
二、初读课文,听录音,引导学生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1、划出生字词,写出小节序号;2、划出不理解的词句和不懂之处。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三、检查预习情况。
投影出示:考考你1、写出正确的读音。
(1)小女孩的一只()拖鞋也没有了,只()好赤着脚。
(2)、她忘不了()今天是大年夜,而她却为了生计不得()不上街卖火柴挣()钱。
2、区别组词。
梗()蹒()跚()蜷()焰()便()瞒()栅()倦()掐()橱()烁()魂()烘()填()厨()砾()魄()哄()镇()3、课文讲了(谁)(什么时候)(怎样)(在何处)的事。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的顺序写的。
2、指导分段,概括段意。
(课文按照小女孩卖火柴、擦火柴取暖、冻死可以分为三大段。
)第一段(1——4自然段):讲述在下雪的除夕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仍然在大街上情景。
第二段(5——11自然段):讲述卖火柴的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后,她所看到的幻景。
第三段(12、13自然段):讲述小女孩冻死在大街上。
五、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出示自学提示:(1)朗读课文。
(2)你读懂了什么?(3)还有什么问题?3、分析句子。
(1)她从家里出来时,……穿的。
A、大雪天穿大拖鞋顶用吗?B、这双拖鞋是谁的?C、她自己有没有鞋?(2)“这一整天,谁也……没有给过她一个钱。
《卖火柴的小女孩》语文优秀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朗读、复述和创编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导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与关爱,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小女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
提问:你们觉得这个小女孩的生活是怎样的?2.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分析课文分析小女孩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和内心感受。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学习字词。
4.小组讨论课文中小女孩为什么要点燃火柴?小女孩在火光中看到了什么?课文小女孩的命运如何?5.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理解角色内心的情感。
提问:我们应该如何关爱生活中的弱势群体?7.作业布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小女孩的日记。
收集关于关爱弱势群体的资料,进行交流分享。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学生在分析课文内容时,能够关注到生字词,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中的角色情感,培养了同理心。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学生对关爱弱势群体的认识和理解。
六、教学拓展1.安排课后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原著,深入了解故事背景。
2.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电影或动画,对比课文与影视作品的差异。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2.正确、流利地读文,理清课文层次,理解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幻想与现实的写法。
4.在童话世界里,通过与同龄人小女孩交流,加深体验,并把感受写在旁批处。
5.和同学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感受。
了解沙皇统治下的资本主义社会是穷苦人受苦受难的根源。
6.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小女孩的悲惨遭遇,激发学生的同情和怜悯之心。
深刻感受到社会主义生活的美好,珍惜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产生的合理想象,感受不同时代的同龄人命运的悲惨引导学生区别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珍惜社会主义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生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小女孩的悲惨遭遇,激发学生的同情和怜悯之心。
深刻感受到社会主义生活的美好,珍惜幸福生活。
教学方法
《安徒生童话全集》及有关资料图片、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1.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安徒生童话全集一书)那么你们了解安徒生吗?说说对他的了解。
2.提供丹麦时代背景,学生简介安徒生。
3.安徒生所写的这些童话中,你们都读过哪些篇呢?
4.学生介绍自己所读过的安徒生作品。
过渡: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安徒生最出色的童话作品之一《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并齐读)。
5.介绍自己所读过的安徒生作品。
二、新授
(一)交流、探讨学法
1.今天老师要用这一篇课文检查一下你们学习语文的水平,那么老师问问你们初读课文都应该做些什么?
2.通过与学生探讨得出:
(1)想想课文先写了什么?
(2)借助工具书,学会预习;
(3)读课文时画出生字新词,选择一种适当的方法理解它们,然后把有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读正确;
(4)学不懂的或提出不懂的问题,还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5)把自己读书的体会在旁批处写一写;
小结:以上都是学习课文的好方法,请同学们按照你们所说的开始初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谈收获
1.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并加以点拨生字的音、形、意。
区别字形:僵——疆;熄——息;蜡——腊;烛——浊;
(1)正音解词:“唉”在本课读“ài”表示伤感和惋惜;而“āi”音表示答应之意。
(2)指名范读,并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看,指导正确书写。
2.交流阅读中的收获。
(1)指导朗读难读的句子出示课件:
“她用小手搓着又红又肿的脚,一会儿,小手也冻僵了。
真冷啊,要是点燃一根小小的火柴,也可以暖暖身子呀。
”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一个小女孩在大年夜里卖火柴,最后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
(3)课文写作顺序:
(故事的发展顺序,先写了小女孩卖火柴,再写小女孩擦火柴,最后写小女孩冻死在墙角的事。
)
3.交流阅读中存在的共同疑点。
为什么在大年夜,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
过渡:我们都有着同样的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再读1-9自
然段,想一想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三)学习1-9自然段
1.围绕“为什么在大年夜,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展开讨论。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来交流讨论。
(1)“这是圣诞节的前一天,正在下雪,天气冷得可怕”。
(2)“她的衣服又旧又破,脚上穿着一双妈妈的大拖鞋,口袋里装着许多盒火柴”。
(3)“雪花落在她金黄色的头发上,看上去是那么美丽,可谁也没有注意到她”。
(4)“大拖鞋跑掉了,一只找不到了,另一只又被男孩当足球踢走了。
小女孩只好光着脚走路,寒冷的雪将她的小脚冻得又红又肿”。
(5)“她用小手搓着又红又肿的脚,一会儿,小手也冻僵了。
真冷啊,要是点燃一根小小的火柴,也可以暖暖身子呀”。
指导学生读进去,结合出示的图片边读边想,从丹麦当时时代背景,社会风气,小女孩家境,并联系实际来探讨问题。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做相机点拨并质疑:你们在大年夜里是怎样度过的?来说一说。
小结:是啊,我们的大年夜是那样的热闹、快活。
可是这个小女孩呢,她是和你们一样的孩子,大年夜里,她孤苦伶仃的在街头流浪。
(出示图文并茂的幻灯片并播放音乐)老师解读,学生聆听。
“在遥远而古老的丹麦,远处的楼房,灯火通明,富有的人们都在自己温暖的家里像你们所说的那样欢度着大年夜。
然而这个可怜的小女孩所感受到的只有饱受饥寒的痛苦和无家可归的孤独,听老师
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感受?”
2.引导同学们从当时社会人情,同龄人所处的那个年代,尤其是穷孩子的命运让人可怜。
3.教师范读这一部分课文,要求同学们像老师一样读课文,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4.指导同学们练习朗读:小组合作分工朗读自然段,指名读文,指名评价朗读。
口语中的“谁”在书面语中应读“shuí”。
5.指名范读并要求同学们仔细听。
三、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Jiāng xī là zhú
冻()()灭()
2.词语填空
又()又()、各()各()
()()直叫、热泪()()
摇摇()()、金()()
四、总结
是啊,我们的大年夜是那样的热闹、快活。
“在遥远而古老的丹麦,可是这个小女孩呢,她是和你们一样的孩子,大年夜里,她孤苦伶仃的在街头流浪。
”
五、作业
1.课下分组朗读1-9自然段,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抄写生字新词。
六、板书
卖火柴的小女孩
搓又红又肿脚
冻僵手真冷啊,
点燃火柴暖暖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