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程式专题复习经典1
- 格式:doc
- 大小:179.50 KB
- 文档页数:10
化学知识点初三总结化学方程式一、化合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
- 化学方程式:2Mg + O_2{点燃}{===}2MgO-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2. 铁在氧气中燃烧。
- 化学方程式:3Fe + 2O_2{点燃}{===}Fe_3O_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3. 铜在空气中受热。
- 化学方程式:2Cu+O_2{}{===}2CuO- 现象:红色固体逐渐变黑。
4. 铝在空气中氧化。
- 化学方程式:4Al + 3O_2===2Al_2O_3(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5.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 化学方程式:2H_2+O_2{点燃}{===}2H_2O- 现象: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 化学方程式:4P + 5O_2{点燃}{===}2P_2O_5- 现象: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 化学方程式:S+O_2{点燃}{===}SO_2- 现象:在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 化学方程式:C + O_2{点燃}{===}CO_2- 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 化学方程式:2C+O_2{点燃}{===}2CO二、分解反应。
1.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
- 化学方程式:2H_2O_2{MnO_2}{===}2H_2O+O_2↑- 现象:有气泡产生,反应速率适中。
2.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 化学方程式:2KMnO_4{}{===}K_2MnO_4+MnO_2+O_2↑- 现象:紫黑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生成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3. 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有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化学方程式:2KClO_3{MnO_2}{{===}{}}2KCl + 3O_2↑4.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初三化学九下反应方程式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型练习题一、知识点总结1. 反应方程式的定义和组成部分- 反应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和反应箭头组成。
2. 反应方程式的平衡原则- 反应方程式中的原子数目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3.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表示方法- 反应物和生成物可以用化学式或化学名来表示。
4. 反应方程式的平衡调整- 对不平衡的反应方程式,通过调整系数使得反应前后的原子数目平衡。
5.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表示-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通过电子的转移来表示反应过程。
二、常考题型练题1. 平衡下列反应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 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2Fe + 3O2 → 2Fe2O3(合成反应)2. 平衡下列反应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 碘化钠与氯化银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碘:2NaI + AgCl → 2NaCl + I2(置换反应)3. 以下哪个是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A. HCl + NaOH → NaCl + H2O- B. Cu + 2AgNO3 → Cu(NO3)2 + 2Ag- C. Zn + HCl → ZnCl2 + H2- D. Fe2O3 + 3CO → 2Fe + 3CO2答案:B4. 平衡下列反应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 硫化铁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三氧化二铁:4FeS2 +11O2 → 8SO2 + 2Fe3O4(合成反应)5. 平衡下列反应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 碳酸钙热分解生成氧气和碳酸钙:CaCO3 → CaO + CO2(分解反应)总结:初三化学九下反应方程式的知识点包括反应方程式的定义、组成部分、平衡原则、表示方法以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在复过程中,常见的考题类型包括平衡反应方程式和识别反应类型。
通过不断练和巩固,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反应方程式的相关知识。
中考化学化学方程式分类总汇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 2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 2Fe 3O 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 2 2CuO4. 铝在空气中变暗:4Al + 3O 2 === 2Al 2O 3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 2 + O 2 2H 2O6. 红磷(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 2 2P 2O 5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 2SO 2 8. 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C + O 2CO 2 9. 碳在空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 22CO 10.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2CO + O 22CO 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 4 + 2O 2CO 2 + 2H 2O (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燃)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 2H 5OH + 3O 22CO 2 + 3H 2O 二.几个分解反应: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 2O2H 2↑+ O 2 ↑ 14. 加热高锰酸钾:2KMnO 4 K 2MnO 4 + MnO 2 + O 2↑ (实验室制取氧气)15. 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H 2O 2 2 H 2O + O 2↑ (实验室制取氧气)16.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 32KCl + 3O 2 ↑ (实验室制取氧气) 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 2CO 3 === H 2O + CO 2↑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 3高温CaO + CO 2↑ (工业 制取二氧化碳原理)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19. 氢气还原氧化铜:H 2 + CuOCu + H 2O 20.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2Cu + CO 2↑21.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 2O 3高温4Fe + 3CO 2↑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 3O 4高温3Fe + 2CO 2↑ 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Cu + CO 2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 2O 3高温2Fe + 3CO 2 (炼铁原理:赤铁矿) △ △ △ △25.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 3O 4高温3Fe + 4CO 2 (炼铁原理:磁铁矿)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26. 锌和稀硫酸反应: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实验室制取氢气)27. 铁和稀硫酸反应:Fe + H 2SO 4 === FeSO 4 + H 2↑ 反应慢28. 镁和稀硫酸反应:Mg + H 2SO 4 === MgSO 4 + H 2↑ 反应太快29. 铝和稀硫酸反应:2Al +3H 2SO 4 === Al 2(SO 4)3 +3H 2↑30. 锌和稀盐酸反应:Zn + 2HCl=== ZnCl 2 + H 2↑ (实验室制取氢气)31. 铁和稀盐酸反应:Fe + 2HCl=== FeCl 2 + H 2↑ 反应慢32. 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MgCl 2 + H 2↑ 反应太快33. 铝和稀盐酸反应:2Al + 6HCl === 2AlCl 3 + 3H 2↑(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34.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 4 === FeSO 4 + Cu (湿法炼铜)35. 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2Al + 3CuSO 4 === Al 2(SO 4)3 + 3Cu36. 铝和硝酸银溶液反应:Al + 3AgNO 3 ===Al(NO 3)3 + 3Ag37. 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Cu + 2AgNO 3 === Cu(NO 3)2 + 2Ag(3)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38.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 3 + 2HCl === CaCl 2 + H 2O + CO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理)39.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 2CO 3 + 2HCl === 2NaCl + H 2O + CO 2↑(灭火器原理)40. 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 NaHCO 3 + HCl === NaCl + H 2O + CO 2↑( 除C O 2中的HCl )五.其它反应:41. 二氧化碳溶于水:CO 2 + H 2O === H 2CO 3 (解释二氧化碳通入石蕊溶液变红)42. 生石灰溶于水:CaO + H 2O === Ca(OH)2 (放热反应)43. 三氧化硫溶于水:SO 3 + H 2O === H 2SO 4 (硫酸型酸雨形成原因之一)44. 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下的反应:C + CO 2 高温2CO (吸热反应)45.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CO 2 + Ca(OH)2 === CaCO 3 ↓+ H 2O 检验或验证CO 246.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 2 + Cl 22HCl (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后就是盐酸) 47. 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Cl 2 2NaCl48. 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 4·5H 2O CuSO 4 + 5H 2O ↑49. 无水硫酸铜检验水:CuSO 4 + 5H 2O === CuSO 4·5H 2O (证明水存在)50.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2Hg + O 2 2HgO△△。
2020年中考专题复习—化学方程式专题练习㈠1、将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分别进行下列操作:⑴通入二氧化碳,现象是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继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浑浊变澄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碳酸氢钙[Ca(HCO3)2] 易溶于水);⑶将澄清的溶液加热,又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碳酸氢钙[Ca(HCO3)2] 受热易分解);2、如果你参观过溶洞,一定会为溶洞中形态各异的石笋和钟乳石而惊叹。
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过程如下:⑴溶洞都分布在石灰岩组成的山洞中,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碳酸氢钙[Ca(HCO3)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在遇热或压强变小的时候,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同时释放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反应反反复复进行,日久天长形成钟乳石、石笋和石柱。
3、在高温条件下,木炭与氧化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在加热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在加热条件下,氢气与氧化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用一氧化碳和磁铁矿石(主要成分是Fe3O4)炼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石(主要成分是Fe2O3)炼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考第一轮复习化学资料——高中全部化学方程式汇总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表达方式,记录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关系。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化学方程式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下面是一些高中化学方程式的汇总,供您进行第一轮复习备考:一、酸碱反应方程式1.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HCl+NaOH→NaCl+H2O2.酸与碱的中和反应:H2SO4+2NaOH→Na2SO4+2H2O3.酸与碱的中和反应(氧化性酸):HNO3+NaOH→NaNO3+H2O4.酸与碱的中和反应(还原性酸):H2SO3+2KOH→K2SO3+2H2O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1.元素与氧气的反应:2Mg+O2→2MgO2.金属与酸的反应:2HCl+Zn→ZnCl2+H23.金属与水的反应:2Na+2H2O→2NaOH+H24.金属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CaO+CO2→CaCO35.金属与金属离子的反应:Zn+CuSO4→ZnSO4+Cu三、盐类反应方程式1.酸与金属的反应:2HCl+Mg→MgCl2+H22.酸与碳酸盐的反应:H2SO4+Na2CO3→Na2SO4+CO2+H2O3.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HCl+Fe2O3→FeCl3+H2O4.酸与氢氧化物的反应:HNO3+KOH→KNO3+H2O四、置换反应方程式1.单质置换反应:Cu+2AgNO3→2Ag+Cu(NO3)22.金属离子置换反应:Fe+CuSO4→Cu+FeSO43.活泼金属离子与非金属之间的反应:Zn+2HCl→ZnCl2+H2五、沉淀反应方程式1.阳离子与阴离子的沉淀反应:AgNO3+NaCl→AgCl+NaNO32.阳离子与阴离子的沉淀反应(复分解):AgNO3+Na2S→Ag2S+2NaNO3六、放热反应方程式1.燃烧反应:C3H8+5O2→3CO2+4H2O2.酸与碱反应释放热:HCl+NaOH→NaCl+H2O+13.7kJ七、吸热反应方程式1.酸与碱反应吸热:HCl+NH4OH→NH4Cl+H2O-49.0kJ2.公式溶化反应吸热:NH4NO3(s) → NH4NO3(aq) + 25.7kJ八、电解反应方程式1.CuCl2的电解反应:CuCl2→Cu+Cl22.H2O的电解反应(酸性溶液):2H2O→O2+4H++4e-九、元素的反应方程式1.反应生成氧化物:2Cu+O2→2CuO2.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反应:4Al+3O2→2Al2O33.非金属元素的反应:2S+3O2→2SO3以上是一些高中化学方程式的汇总,涵盖了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盐类反应、置换反应、沉淀反应、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电解反应以及元素的反应等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
高中化学方程式专题训练1、钠镁铝铁铜, 碳氢硫磷在空气中燃烧(10):2、一氧化碳、硫化氢、甲烷、氨气、乙烯、乙醇在氧气中燃烧(6):3、碳酸氢铵、碱式碳酸铜、氧化汞、氯酸钾、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碳酸钙、水分解(8):4、一氧化碳、氢气、碳、铝等还原氧化铜、氧化铁、四氧化三铁等、氧化钨、二氧化锰、三氧化二铬(12):5、锌铁镁铝和稀硫酸、稀盐酸反应(8):反应(8):7.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锌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6):8、盐酸、硫酸、硝酸与烧碱、氢氧化钙、氢氧化铝、氢氧化钡、氢氧化铜、氢氧化锌、氢氧化镁起反应(21):9、盐酸、硫酸、硝酸与碳酸钠、碳酸钙、碳酸氢钠、碱式碳酸铜反应(12):11、判别二氧化碳:12、八种基础气体试验室制取1)、氧气:用氯酸钾: 用高锰酸钾:氧化汞:过氧化氢:2)、氨气试验室制法:3)、氯气试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4)、氢气试验室制法:5)、二氧化碳试验室制法:6)、二氧化硫试验室制法:7)、 NO2试验室制法:9)、硫化氢试验室制法:10)、工业制水煤气:13、钠镁铝铁与水反应(4):14、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盐酸反应:15、过氧化钠作为生氧剂与水反应:16、过氧化钠与CO2、 SO2反应化学方程式:17、氢氧化钠与硅、铝、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硅、三氧化硫、硫化氢、氧化铝等反应:18、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19、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20、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氢氧化钡反应:21、碳酸钠与氯化钡、氯化钙反应:22、碳酸钠与二氧化硅反应:23、碳酸氢钠与盐酸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24、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25、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钡、氢氧化钙反应:27、碳酸氢钠与氯化铁反应:28、碳酸氢钙溶液与氢氧化钠反应:29、碳酸氢钙溶液与氢氧化钡反应:30、碳酸氢铵与盐酸反应:31、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钠反应:32、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钡反应:33、生石灰溶于水:34、生石灰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反应、二氧化硅反应:35、生石灰与盐酸反应:36、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37、氯气与氢气、硅、磷反应:38、氯气与甲烷、乙烯反应:39、氯气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40、氯气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41、氯气与亚硫酸钠溶液反应:42、氯气与潮湿二氧化硫反应:43、氯气与硫化氢反应:44、氯气入石灰乳中制漂白粉化学方程式: ,用NaOH进行氯气尾气吸收):漂白粉漂白原理:45、试验室制氯气(浓盐酸与二氧化锰、高锰酸钾反应,工业制氯气):46、氯化钠与浓硫酸反应:47、电解氯化钠溶液:48、电解氯化镁(制金属镁):49、电解氯化铜溶液:50、电解硫酸铜、硝酸银溶液:51、电解氢氧化钠溶液:52、镁与水反应:53、镁与氯化铵溶液反应:54、镁与氯化铁溶液反应:55、氧化镁与盐酸反应:56、氧化镁与氯化铵溶液反应:57、氧化镁与氯化铁溶液反应:58、氢氧化镁与盐酸、硫酸、硝酸反应:59、氢氧化镁与氯化铵溶液反应:60、氢氧化镁与氯化铁溶液反应:61、碳酸镁与盐酸、硫酸、硝酸反应:62、碳酸镁与氯化铵溶液反应:63、碳酸镁与氯化铁溶液反应:64、铝与热水反应:65、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66、铝与硫酸铜、硝酸银溶液反应:67、氧化铝与盐酸、硫酸、硝酸反应68、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69、氢氧化铝与盐酸、硫酸、硝酸反应70、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71、硫酸铝与氨水反应(氢氧化铝制备):72、硫酸铝与碳酸钠溶液反应:73、硫酸铝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泡沫灭火器原理):74、明矾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量或不足):75、明矾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过量或不足):76、氢氧化铝酸式电离和碱式电离:77、偏铝酸钠与盐酸、硫酸、硝酸反应(过量或不足)78、偏铝酸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过量或不足)79、偏铝酸钠溶液与氯化铝溶液反应:80、偏铝酸钠与氯化铁溶液反应:81、铁与硫反应:82、铁与氯气反应:83、铁与盐酸、硫酸、硝酸溶液反应:84、铁与水蒸气反应:85、铁与硫酸铜、硝酸银溶液反应:87、氧化亚铁与氧气反应:88、氧化亚铁与盐酸、硫酸、硝酸溶液反应:89、氧化亚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与铝反应90、氯化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在空气中反应:91、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92、硫酸铁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93、三价铁离子检验:94、二价铁离子检验:95、三价铁离子与二价铁离子相互转化: (任意写两个)96、氯化铁与铜反应:97、氯化铁与亚硫酸钠溶液反应:98、氯化铁与硫化钠溶液反应:99、氯化铁与碘化钾溶液反应:100、氢氧化铁胶体制备:101、铜与浓硫酸反应:102、铜与硝酸反应(浓、稀硝酸):103、氧化亚铜与盐酸、硫酸、硝酸溶液反应:104、氧化亚铜在空气中加热:105、氢氧化铜与盐酸、硫酸、硝酸溶液反应:106、铜绿与醋酸反应107、氧化铜与盐酸、硫酸、硝酸溶液反应:108、碳与氧化钙反应:109、碳与二氧化硅反应:110、碳与浓硫酸反应:111、碳酸钙与二氧化硅反应:112、二氧化碳与镁反应113、碳与水蒸气反应: 114、氮气与氧气、氢气反应:115、氮气与镁反应:116、氨气与氧气反应(工业制硝酸):117、氨气与氯气反应:118、氨气与氯化氢反应:119、氨气与氧化铜反应:120、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试验室制氨气):121、碳酸氢铵热分解:122、氯化铵热分解:123、硝酸铵热分解:124、氨气与水反应:125、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126、二氧化氮与水反应:128、二氧化氮与氨气反应:129、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反应:130、二氧化氮与硫化氢反应:131、二氧化氮与碘化钾溶液反应:132、浓硝酸保留在棕色瓶中原因,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133、 C与浓硝酸反应方程式134、硝酸与铜、银反应:135、二氧化硫与碳酸钙反应136、二氧化硫与氯气在水中反应:137、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138、二氧化硫与碳酸钠溶液反应:140、表现二氧化硫氧化性化学方程式141、 C与浓硫酸化学方程式142、硫酸钠和氯化钡:143、粗硅提纯:144、氢氧化钠不用玻璃瓶保留原因, 化学方程式145、碳酸钠与二氧化硅反应:146、硅酸钠与盐酸反应:147、硅酸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148、硅酸与氢氧化钠反应:149、醋酸与氨水反应150、将AlCl3溶液逐滴加入到NaOH溶液中151、将少许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AlCl3溶液中152、将CO2通入Na[Al(OH)4](NaAlO2-)溶液中153、离子检验(1)SO42-离子检验:(2)NH4+离子检验:(3)Fe2+离子检验:(4)SO2检验:(5)Fe3+离子检验154、硅与氢氟酸反应:155、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156、制造玻璃关键反应:157、硫化氢与硫酸铜、硝酸银溶液反应: 158、硫化钠与硫酸铜、硝酸银溶液反应:159、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160、氢化钠与水反应:161、氢化钙与水反应:162、氢化钙与盐酸反应:163、氢氟酸与氯化钙溶液反应:164、氨气与钠反应:165、氯气与氢氧化钠热溶液反应:166、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167、磷与硫酸铜溶液反应:168、钠、镁与四氯化钛反应:169、侯氏制碱法:170、二氧化氮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171、四氧化三铁与盐酸反应:172、锌与硝酸反应(浓、稀)173、亚硫酸钠与氧气反应:174、硝酸与硝酸亚铁反应:175、浓硫酸与硫化钠反应176、浓硫酸与氟化钙反应:177、氯化铝与氨水反应:178、硫化钠与硫酸铝溶液反应:179、氯化铁溶液与铁反应:180、氯酸钾与盐酸反应:181、在碘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182、 FeSO4酸性溶液中加过量双氧水183、 Na与CuSO4溶液反应184、 Fe(NO3)3与NaHCO3溶液反应185、氨水与醋酸反应186、碳酸钠溶液与醋酸溶液反应187、新制氯水注入盛溴化钠溶液试管中188、新制氯水注入盛碘化钾溶液试管中189、氢氧化钡与氯化铵反应190、氧气与硫化亚铜反应:191、 F2通入水中192、 SO2通入FeCl3溶液中193、试验室可用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氯气194、为何久置氯水酸性增强?195、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196、用食醋除水垢197、偏二甲肼(C2H8N2)与四氧化二氮反应:198、石灰法脱硫:199、 NO和CO反应:200、钠与四氯化钛反应201、电解熔融氯化镁202、电解熔融氧化铝203、高温灼烧氢氧化铝204、新制氯水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205、用氢气还原四氯化硅206、氢氧化钙与碳酸钠:207、向胆矾晶体滴入浓硫酸208、以硫铁矿为原料工业生产硫酸反应原理相关方程式209、甲烷与氯气发生替换反应211、乙烯与HBr发生加成反应212、乙烯与H2O发生加成反应213、乙烯加聚反应214、试验室制取乙烯215、由乙炔制取聚氯乙烯216、试验室制取乙炔217、苯溴代反应218、苯硝化反应219、甲苯制TNT220、乙醇与金属钠反应221、 2-丙醇与浓硫酸混合加热222、乙醇在铜催化氧化反应223、乙醇、乙酸和浓硫酸混合加热225、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226、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227、乙酸电离方程式228、乙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229、乙酸乙酯与稀硫酸混合加热230、乙酸乙酯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231、草酸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232、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反应:233、重铬酸钾(K2Cr2O7)水解:234、电解氯化铜溶液:235、电解饱和食盐水:236、电解硫酸铜溶液:237、电解氢氧化钠溶液:238、电解硫酸钠溶液:239、铜锌原电池电极反应式:240、一般锌锰干电池电极反应式(锌、氯化铵、二氧化锰):241、碱性锌锰干电池电极反应式(锌、氢氧化钾、二氧化锰)242、银锌电池电极反应式(锌、氧化银、氢氧化钾):243、锂电池电极反应式(锂):244、铅蓄电池电极反应式:放电电极反应式充电电极反应式:245、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氢氧燃料电池(电解质为酸性或碱性): 246、甲烷燃料电池(电解质为酸性或碱性): 247、甲醇燃料电池:248、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249、氯气与钠、镁、铝、铁、铜:。
高一化学模块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
班级姓名
一、、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
2.钠在空气中燃烧:
3.钠与水反应: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6.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7.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
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二、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
3.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
4.氯气与水的反应:
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
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
三.铁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铁与盐酸的反应:
②铁与硫酸铜反应(湿法炼铜):
③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氯水:(除去氯化铁中的氯化亚铁杂质)
④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变质:
⑤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
⑥铜与氯化铁反应(用氯化铁腐蚀铜电路板):
四、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铝与盐酸的反应:
2.铝与强碱的反应:
3.铝在空气中氧化:
4.氧化铝与酸反应:
5.氧化铝与强碱反应:
6.氢氧化铝与强酸反应:
7.氢氧化铝与强碱反应:
8.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沉淀:
十五、硅及及其化合物性质
1.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
2.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
3.制造玻璃主要反应:
SiO2+CaCO3高温=
SiO2+Na2CO3高温=。
初中必背化学方程式汇总(最全)下面是初中化学方程式的汇总:1.酸碱中和反应方程式:酸+碱→盐+水例如:HCl+NaOH→NaCl+H₂O2.金属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方程式: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例如:2Na+O₂→2Na₂O3.酸与金属的反应方程式:酸+金属→盐+氢气例如:2HCl+Zn→ZnCl₂+H₂4.金属与酸的反应方程式:金属+酸→盐+氢气例如:Mg+2HCl→MgCl₂+H₂5.非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方程式:非金属+氧气→非金属氧化物例如:C+O₂→CO₂6.金属与非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金属+非金属氧化物→盐+水例如:Na+Cl₂O→NaCl+H₂O7.非金属与酸的反应方程式:非金属+酸→氧化物+水例如:2H₂SO₃+C→CO₂+2H₂O8.金属与非金属的酸碱中和反应方程式:金属氢氧化物+酸→盐+水例如:NaOH+HCl→NaCl+H₂O9.酸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方程式:酸+碱性指示剂→锥色盐例如:HCl+NaOH+碱性指示剂→NaCl+H₂O+锥色盐10.非金属氧化物和水的反应方程式:非金属氧化物+水→酸例如:SO₃+H₂O→H₂SO₄11.非金属酸与金属碱的反应方程式:非金属酸+金属氢氧化物→盐+水例如:HCl+NaOH→NaCl+H₂O12.碱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方程式:碱+金属氧化物→锹色盐+水例如:KOHa+CuO→Cu(OH)₂+K₂O13.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反应方程式:Cu+H₂SO₄→CuSO₄+H₂14.金属与水的反应方程式:金属+水→金属氢氧化物+氢气例如:2Na+2H₂O→2NaOH+H₂15.铁与酸的反应方程式:Fe+2HCl→FeCl₂+H₂16.铁与水蒸气的反应方程式:3Fe+4H₂O→Fe₃O₄+4H₂17.碳酸氢盐分解反应方程式:碳酸氢盐→二氧化碳+水+相应金属氧化物例如:NaHCO₃→CO₂+H₂O+Na₂O18.金属氢氧化物分解反应方程式: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水例如:Ca(OH)₂→CaO+H₂O以上是初中化学方程式的汇总,涵盖了酸碱中和、金属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非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非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等常见反应类型。
化学方程式分类整理(中考干货)一、化合反应(1)单质与单质的反应1.碳在氧气充足的条件反应:2.碳在氧气不足的条件的反应:.3.硫和氧气的反应: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5.红磷在空气中反应:6.铝抗腐蚀性能好的原因:7.氢气在空气中燃烧:8.镁条在空气中燃烧:(2)单质与化合物的反应9.一氧化碳的燃烧:10.木炭还原二氧化碳:(3)化合物和化合物的反应11.生石灰遇水:12.二氧化碳生成碳酸:二、分解反应13.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14.双氧水制取氧气:15.氯酸钾加热制取氧气:16.碳酸易分解:17.高温煅烧石灰石:18.水通直流电分解:三、置换反应(1)金属单质与酸的置换反应(镁、铝、锌、铁)19.镁与稀盐酸的反应:20.镁与稀硫酸的反应:21.铝与稀盐酸的反应:22.铝与稀盐酸的反应:23.锌与稀盐酸的反应:24.锌与稀盐酸的反应:25.铁与稀盐酸的反应:26.铁与稀盐酸的反应:(2)金属单质与置换金属单质(活泼换出不活泼)27.不能用铁桶盛装硫酸铜的原因:28.铜丝伸入硝酸银溶液中:29.铝丝伸入硝酸银溶液中:30.铁丝伸入硝酸银溶液中:(3)非金属单质置换金属单质(木炭、氢气的还原反应)31.氢气还原氧化铜:32.氢气还原氧化铁:33.氢气还原四氧化三铁:34.木炭还原氧化铜:35.焦炭还原氧化铁:36.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四、复分解反应(生成水、气体和沉淀)(1)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37.稀盐酸除铁锈:38.稀硫酸除铁锈:39.稀盐酸与氧化铜的反应:40.稀硫酸与氧化铜的反应:(2)酸与碱生成盐和水41.稀盐酸与烧碱反应:42.稀硫酸与烧碱反应:43.稀盐酸与熟石灰反应:44.稀硫酸与熟石灰反应:45.稀盐酸与氢氧化铜反应:46.稀硫酸与氢氧化铜反应:47.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症:48.稀硫酸与氢氧化镁的反应:(3)酸与盐反应49.稀盐酸与硝酸银反应:50.稀硫酸与硝酸钡反应:5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52.稀盐酸与碳酸钠的反应:53.稀硫酸与碳酸钠的反应:54.稀盐酸与碳酸氢钠的反应:(4)碱与盐的反应5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56.氢氧化钡与硫酸铜反应:57.氢氧化钠与硫酸铁反应:58.氢氧化钠与硫酸镁的反应:59.氢氧化钙与碳酸钠的反应:60.氢氧化钡与碳酸钠的反应:61.氯化铵与熟石灰固体反应:(5)盐与盐的反应62.碳酸钠与氯化钙的反应:63.碳酸钠与氯化钡的反应:64.氯化钠与硝酸银的反应:65.硫酸钠与硝酸钡的反应:五、其他反应(1)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66.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67.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68.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2)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69.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70.氢氧化钠变质:71.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3)有机物与氧气反应72.甲烷在空气中燃烧:73.酒精在空气中燃烧:74.葡萄糖在空气中燃烧:。
初中化学方程式专题复习一、化合反应(一)金属单质和氧气反应:某些金属单质+氧气→金属氧化物1. 铝箔在氧气中燃烧2.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 镁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4. 铜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5. 汞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二)非金属单质和氧气反应:某些非金属单质+氧气→非金属氧化物6. 磷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7. 硫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8. 氢气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9. 碳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10. 碳在氧气(不足)中燃烧(三)某些金属氧化物和水反应:某些金属氧化物+水→碱11. 生石灰和水反应(四)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和水反应:某些非金属氧化物+水→酸12.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五)其它化合反应:13. 一氧化碳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14. 二氧化碳和炽热的碳反应15.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二、分解反应(一)某些氧化物的分解:1. 加热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电解水3. 氧化汞受热分解(二)某些不稳定酸的分解:4. 碳酸的分解(三)某些盐的分解:5. 加热高锰酸钾6.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7. 煅烧石灰石(或大理石)8. 碳酸锌高温分解三、置换反应(一)活泼金属与稀酸的反应:活泼金属+ 稀酸→盐+氢气1. 镁和稀硫酸反应2. 镁和稀盐酸反应3. 锌和稀硫酸反应4. 锌和稀盐酸反应5. 铁和稀硫酸反应6. 铁和稀盐酸反应(二)活泼金属和某些盐溶液反应:活泼金属+ 盐→金属+ 另一种盐7. 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8.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9.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10. 铝和硝酸银溶液反应11. 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12. 铁和氯化铜溶液溶液反应(三)非金属单质和金属氧化物的反应:13. 氢气和氧化铜反应14. 氢气和氧化铁反应15. 碳和氧化铜反应16. 碳和氧化铁反应(四)其它置换反应:18. 镁和氧化铜反应四、复分解反应(一)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金属氧化物+酸→盐+水1. 盐酸除铁锈2. 硫酸除铁锈(二)碱和酸反应:碱+酸→盐+水3. 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4. 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5. 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硫酸反应6. 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7. 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三)盐和酸反应:盐+酸→另一种盐+另一种酸8. 盐酸和碳酸钙反应9. 盐酸和碳酸钠反应10. 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11. 盐酸和碳酸钾反应(四)盐和碱反应:可溶性盐+可溶性碱→另一种盐+另一种碱12. 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13. 碳酸钠溶液和石灰水反应14. 硫酸铵和熟石灰反应15. 氯化铵和熟石灰反应(五)盐和盐反应:两种可溶性盐反应生成另两种新盐16. 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17. 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反应五、其它反应(一)非金属氧化物和可溶碱的反应:非金属氧化物+可溶碱→盐+水1.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2. 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3. 二氧化硫通入氢氧化钠溶液4. 三氧化硫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二)一氧化碳和金属氧化物反应:一氧化碳+金属氧化物反应→金属单质+二氧化碳5. 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6. 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7. 一氧化碳和四氧化三铁反应(三)有机物和氧气反应:1. 甲烷燃烧2. 乙烯燃烧C2H43. 乙醇燃烧C2H5OH。
高中常见必背化学方程式1.CuSO4溶液与过量Ba(OH)2反应:Cu2+ + SO2−4 + Ba2+ + 2OH-=== Cu(OH)2↓ + BaSO4↓2.NH4HCO3溶液和过量NaOH溶液反应:NH+4 + HCO-3+ 2OH-=== NH3·H2O+ CO2−3 + H2O3.向NH4HCO3溶液中加少量NaOH溶液并加热:NH+4 + HCO-3+2 OH-△CO2−3 + NH3 +2H2O4.向NH4HCO3溶液中加足量NaOH溶液并加热:HCO-3+ OH-△CO2−3 + H2O5.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HCO-3+ Ca2+ + OH-=== CaCO3↓ + H2O向NaHCO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2HCO-3+ Ca2+ + 2OH-=== CaCO3↓ + CO2−+ 2H2O36.等体积等浓度的Ca(HCO3)2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Ca2++ HCO3-+ OH-=== CaCO3↓+ H2OCa(HCO3)2溶液和少量NaOH溶液混合:Ca2+ + HCO3-+ OH-=== CaCO3↓+ H2OCa(HCO3)2溶液和过量NaOH溶液混合:2HCO-3+ Ca2+ + 2OH-=== CaCO3↓ + CO2−3 + 2H2O7.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l3++ 3NH3·H2O=== Al(OH)3↓+ 3NH+48.向明矾溶液中加入Ba(OH)2让恰好沉完:Al3+ + 2SO2−4 + 2Ba2+ + 4OH-=== AlO2-+ 2H2O + 2 BaSO4↓9.将过量的SO2气体通入冷氨水中:SO2 + NH3·H2O === HSO-3+ NH+410.硅酸盐溶液与醋酸溶液混合:SiO2−3 +2 CH3COOH===H2SiO3↓+2CH3COO−11.0.011–mol/L 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mol/L NH4Al(SO4)2溶液与0.021–NH+4 +Al3++2SO2−4 +2Ba2++4OH–===2BaSO4↓+ Al(OH)3↓+ NH3·H2O12.醋酸溶液与水垢中的CaCO3反应:2 CH3COOH + CaCO3=== Ca2+ + 2CH3COO−+ H2O+ CO2↑13.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AlO2-+ CO2+2H2O=== Al(OH)3↓+ HCO3-14.用Na2S去除废水中的Hg2+:S2−+ Hg2+= == HgS↓15.向污水中投放明矾,能生成凝聚悬浮物的胶体:Al3+ + 3H2O Al(OH)3(胶体) + 3H+16.少量SO2通入KMnO4溶液中:2 KMnO4 + 5 SO2 + 2H2O == K2SO4 + 2MnSO4+ 2H2SO417.用NaOH溶液除去铝表面的氧化膜:Al2O3 + 2OH-=== 2AlO2-+ H2O18.小苏打与NaOH溶液混合后:HCO3-+ OH–=== CO2−3 + H2O19.将铝片放入NaOH溶液中:2Al + 2 OH-+ 2 H2O === 2AlO2-+ 3H2↑19. CuSO4溶液吸收H2S气体:Cu2+ + H2S === 2H+ + CuS↓20. 向AgCl 悬浊液中滴加Na 2S 溶液:2AgCl(s) + S 2−(aq) === Ag 2S(s) + 2Cl -(aq)21. 等体积、等浓度的Ba(OH)2与NH 4HCO 3混合:Ba 2++2OH -+ NH 4++ HCO 3-==BaCO 3↓+ H 2O+ NH 3·H 2O 22. 铜溶于稀硝酸:3Cu + 8 H ++2NO -3===3 Cu 2++2NO ↑+4H 2O 23. 用浓盐酸与MnO 2反应制取少量Cl 2:MnO 2 + 4H + + 2Cl -△Mn 2++ 2H 2O + Cl 2↑24. 淀粉—碘化钾溶液在空气中变蓝:4I -+ O 2 + 2H 2O === 2I 2 + 4OH -25. 用惰性电极电解熔融NaCl :2 Na+ + 2Cl - 2Na + Cl 2↑电解饱和NaCl (氯碱工业):2 NaCl + 2H 2O 2NaOH + H 2↑ + Cl 2↑ 26. 漂白粉溶液起作用: Ca 2++2ClO −+ CO 2+ H 2O=== CaCO 3↓+2HClO漂白粉溶液在空气中失效:①Ca 2++2ClO −+ CO 2+ H 2O=== CaCO 3↓+2HClO ②2HClO 2HCl+ O 2↑ 27. 将Cl 2溶于水制备HClO :Cl 2+ H 2OH ++ Cl -+HClO28. FeSO 4溶液中加入用H 2SO 4酸化的H 2O 2溶液:2Fe 2+ + 2H + + H 2O 2===2Fe 3++2H 2O 29. 用稀硝酸洗涤试管内壁的银镜:3Ag + 4H + + NO -3 === 3Ag + + NO ↑+ 2H 2O 30. 用KIO3氧化酸性溶液中的KI :IO -3+5I -+ 6H + === 3I 2 + 3H 2O31. FeCl3溶液与Cu 反应:2Fe 3+ + Cu ===2Fe 2+ + Cu 2+ 32. 用稀NaOH 溶液吸收NO2:2NO 2 + 2OH -===NO 3-+ NO 2-+ H 2O33. NO 2与H 2O 反应:3NO 2 + H 2O === 2H + + 2NO 3-+ NO 34. Na 2O 2与H 2O 反应:2Na 2O 2 + 2H 2O===4Na + + 4OH -+ O 2↑35. 在强碱溶液中NaClO 与Fe(OH)3反应生成Na 2FeO 4:3ClO -+4OH -+2Fe(OH)3===3Cl - + 5H 2O + 2FeO 42-一、钠及其化合物1. 钠与氧气:常温:4Na+O 2=2Na 2O 点燃:2Na + O 2△Na 2O 22. 钠与水反应:2Na + 2H 2O===2NaOH+H 2↑离子方程式:2Na + 2H 2O===2Na ++2OH -+ H 2↑ 3. 钠与硫酸反应:2Na + H 2SO 4 === Na 2SO 4 + H 2↑4. 钠与CuSO 4溶液反应:2Na + 2H 2O + CuSO 4=== Cu(OH)2↓+ H 2↑+ Na 2SO 45. Na 2O 2与CO 2、SO 2反应:2Na 2O 2 + 2CO 2===2Na 2CO 3 +O 2↑ Na 2O 2 + SO 2=== Na 2SO 4高温分解电解6.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 2O 2+2H 2O===4NaOH+O 2↑ 离子方程式:2Na 2O 2 + 2H 2O == 4Na ++4OH -+O 2↑7. ①NaOH 溶液中通入少量CO 2:2NaOH+CO 2===Na 2CO 3+H 2O 离子方程式:2OH -+ CO 2=== CO 32-+H 2O ②NaOH 溶液中通入过量CO 2:NaOH + CO 2 == NaHCO 3离子方程式:OH -+CO 2===HCO -38.①向碳酸钠溶液滴入少量稀盐酸:Na 2CO 3 + HCl === NaHCO 3 + NaCl向稀盐酸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Na 2CO 3 + 2HCl===2NaCl + H 2O + CO 2↑ ②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混有的碳酸钠:Na 2CO 3 + H 2O +CO 2===2NaHCO 3 ③碳酸钠与氢氧化钙:Na 2CO 3 + Ca(OH)2===CaCO 3↓+ 2NaOH ④碳酸氢钠与盐酸:NaHCO 3+HCl===NaCl+H 2O+CO 2↑⑤少量碳酸氢钠溶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NaHCO 3+ Ca(OH)2===CaCO 3↓+ NaOH+ H 2O 少量氢氧化钙溶液滴入碳酸氢钠溶液中:2NaHCO 3+Ca(OH)2===CaCO 3↓+Na 2CO 3+ 2H 2O ⑥除去碳酸钠溶液中的碳酸氢钠:NaHCO 3 + NaOHNa 2CO 3 + H 2O⑦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碳酸氢钠:2NaHCO 3△Na 2CO 3 + H 2O + CO 2 ↑⑧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Na 2CO 3 + CaCl 2=== CaCO 3↓ + 2NaCl 二、铝及其化合物1.铝与氧气的反应:4Al + 3O 2 2Al 2O 32.铝与氧化铁反应(铝热反应):2Al + Fe 2O 3 2Fe + Al 2O 3 8Al + 3Fe 3O 4 9Fe + 4Al 2O 33.铝和稀盐酸:2Al + 6HCl===2AlCl 3 + 3H 2 ↑ 离子方程式:2Al + 6H +===2Al 3++ 3H 2↑4.铝和NaOH 溶液:2Al+2NaOH+2H 2O===2NaAlO 2+3H 2↑离子方程式:2Al+2OH -+2H 2O===2AlO 2-+3H 2↑5.氧化铝和稀硫酸:Al 2O 3+3H 2SO 4===Al 2(SO 4)3+3H 2O 离子方程式:Al 2O 3 + 6H+===2Al 3+ + 3H 2O6.氧化铝和NaOH 溶液:Al 2O 3 + 2NaOH===2NaAlO 2+H 2O 离子方程式:Al 2O 3+2OH -===2AlO 2-+H 2O7.氢氧化铝和盐酸:Al(OH)3+3HCl = AlCl 3+3H 2O 离子方程式:Al(OH)3 + 3H +===Al 3+ + 3H 2O 8.氢氧化铝和NaOH 溶液:Al(OH)3 + NaOH===NaAlO 2 + 2H 2O离子方程式:Al(OH)3 + OH -=== AlO 2— + 2H 2O(沉淀溶解)高温 高温高温9.氢氧化铝受热分解:2Al(OH)3△Al 2O 3 +3H 2O10.硫酸铝与氨水反应:Al 2(SO 4)3 + 6NH 3·H 2O=== 2Al(OH)3↓+ 3(NH 4)2SO 4 有AlCl 3 制备Al(OH)3离子方程式:Al 3+ + 3NH 3·H 2O === Al(OH)3↓+ 3NH 4+ 11.AlCl3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 溶液:AlCl 3 + 3NaOH === Al(OH)3↓ + 3NaCl 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 溶液:AlCl 3 + 4NaOH ===NaAlO 2 + 3NaCl + 2H2O 12.往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2NaAlO 2 + 3H 2O + CO 2 ==2Al(OH)3↓+ Na 2CO 3 往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CO2:NaAlO 2 + 2H 2O + CO 2=== Al(OH)3↓+ NaHCO 3 由NaAlO 2 制备Al(OH)3离子方程式:AlO 2-+ CO 2(过量) + 2H 2O === Al(OH)3↓+ HCO 3— 13.电解氧化铝:2Al 2O 3 4Al+3O 214. {AlO 2-+ H + + H 2O === Al(OH)3↓ AlO 2-+ 4H + === Al 3+ + 2H 2O}→用于鉴别 往偏铝酸钠中加入少量盐酸:AlO 2-+ H + + H 2O === Al(OH)3↓ 往偏铝酸钠中加入过量盐酸:AlO 2- + 4H + === Al 3++ 2H 2O16. {Al 3++ 3HCO 3-=== Al(OH)3↓+ CO 2↑ Al 3++ 3AlO 2-+ 6H 2O===4Al(OH)3↓}(双水解) 17. AlO 2-+ HCO 3— + H 2O === Al(OH)3↓+ CO 32— (不属于双水解)三、铁及其化合物1. ①铁与氧气反应:3Fe + 2O 2=====点燃Fe 3O 4 ②铁与硫反应:Fe + S=====△FeS 2.铁与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 2 + H 2↑离子方程式:Fe + 2H + ===Fe 2+ + H 2↑ 铁与CuSO 4溶液:Fe+CuSO 4=FeSO 4+Cu 离子方程式:Fe+Cu 2+===Fe 2++Cu 3. 铁和水蒸气:3Fe + 4H 2O(g) =====高温Fe 3O 4 + 4H 2↑4.氧化亚铁与盐酸反应:FeO +2HCl===FeCl 2+H 2O 离子方程式:FeO +2H +===Fe 2++H 2O5.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 2O 3+6HCl===2FeCl 3+3H 2O 离子方程式:Fe 2O 3+6H +===2Fe 3++3H 2O6.CO 还原氧化铁:Fe 2O 3 + 3CO =====高温2Fe + 3CO 2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FeCl 3+3NaOH===Fe(OH)3↓+3NaCl 离子方程式:Fe 3++3OH -===Fe(OH)3↓ 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FeSO 4+2NaOH===Fe(OH)2↓+Na 2SO 4 离子方程式:Fe 2++2OH -===Fe(OH)2↓高温9.氢氧化铁加热分解: 2Fe(OH)3△Fe 2O 3 + 3H 2O10.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 + O 2 + 2H 2O === 4Fe(OH)311.除去FeCl2中的FeCl3:2FeCl 3 + Fe = 3FeCl 2 离子方程式:2Fe 3+ + Fe === 3Fe 2+ 12.FeCl2和Cl2反应:2FeCl 2 + Cl 2 === 2FeCl 3 离子方程式:2Fe 2++ Cl 2 ===2Fe 3++2Cl - 13.FeCl3和Cu 反应:2FeCl 3+Cu === 2FeCl 2 + CuCl 2 离子方程式:2Fe 3++ Cu === 2Fe 2++Cu 2+ 14.氯化铁与硫氰化钾溶液反应:Fe 3+ + 3SCN - === Fe(SCN)3 (Fe(SCN)3不拆) [检验Fe 3+] 15.氯化亚铁与铁氰化钾[K 3Fe(CN)6]溶液反应:3Fe 2+ + 2 Fe(CN)63— === Fe 3[(Fe(CN)6)2]↓[检验Fe 2+] 四、硅及其化合物 1.硅与氧气加热:①Si+O 2△SiO 2 硅与氟气:②Si+2F 2===SiF 42.硅单质与氢氟酸反应:Si + 4HF === SiF 4 + 2H 23.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 + 2NaOH + H 2O=== Na 2SiO 3+ 2H 2↑4.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4HF + SiO 2=== SiF 4↑+ 2H 2O5.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SiO 2 + CaO CaSiO 36.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 2 + 2NaOH === Na 2SiO 3 + H 2O7.二氧化硅与碳反应:SiO 2 + 2C Si + 2CO ↑(违背氧化还原规律:Si 的还原强,但C 失e -,因CO 是气体脱离了体系) 8.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a 2SiO 3+2HCl===H 2SiO 3↓+2NaCl 离子方程式:SiO 32-+2H + ===H 2SiO 3↓ 9.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 2SiO 3 + CO 2 + H 2O===H 2SiO 3↓+ Na 2CO 3 10.二氧化硅与纯碱反应:SiO 2 + Na 2CO 3 Na 2SiO 3 + CO 2↑11.二氧化硅与石灰石反应:SiO 2 + CaCO 3 CaSiO 3 + CO 2↑ 12.加热硅酸:H 2SiO 3 △SiO 2 + H 2O五、氯及其化合物1.实验室制氯气: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 离子方程式:MnO 2+4H ++2Cl -△2++Cl 2↑+2H 2O实验室快速制氯气:2KMnO 4+16HCl(浓)△2KCl + 2MnCl 2+5Cl 2↑+8H 2O高温高温高温 高温2.钠在氯气中燃烧:2Na+Cl 2 =====点燃2NaCl 铁在氯气中燃烧:2Fe+3Cl 2 =====点燃2FeCl 3 (棕褐色烟) 铜在氯中燃烧:Cu + Cl 2 =====点燃 CuCl 2(棕黄色烟)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 2 + Cl 2 =====点燃2HCl (苍白色火焰) 3.氯气和水反应:Cl 2 + H 2O HCl + HClO 离子方程式:Cl 2 + H 2OH ++Cl -+ HClO4.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2HCl + O 2↑5.氯水中通入二氧化硫:Cl 2 + SO 2 + 2H 2O === H 2SO 4 + 2HCl 离子方程:Cl 2 + SO 2 + 2H 2O ===4H ++ SO 2−4 + 2Cl-6.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Cl 2 + 2NaOH === NaCl + NaClO + H 2O 离子方程式:Cl 2 + 2OH -== Cl - + ClO - + H 2O7.工业生产漂白粉:2Ca(OH)2 + 2Cl 2 === Ca(ClO)2 + CaCl 2 + 2H 2O8.漂白粉漂白原理: Ca(ClO)2 + CO 2 + H 2O === CaCO 3↓ + 2HClO9.向漂白粉溶液中加入稀盐酸:Ca(ClO)2 + 2HCl === CaCl 2 + 2HClO10.氯气通入溴化钾溶液:Cl 2 + 2KBr ===Br 2 + 2KCl 离子方程式:Cl 2 + 2Br -===Br 2 + 2Cl - 氯气通入碘化钾溶液:Cl 2 + 2KI ===I 2 + 2KCl 离子方程式: Cl 2 + 2I -===I 2 + 2Cl - 溴水和碘化钾溶液反应:Br 2 +2KI ===I 2+2KBr 离子方程式:Br 2 +2I -===I 2+2Br - 11.氯化钠和硝酸银溶液:AgNO 3 + NaCl ===AgCl ↓ + NaNO 3 离子方程式:Ag ++Cl -===AgCl ↓ 溴化钠和硝酸银溶液:AgNO 3 + NaBr===AgBr ↓ + NaNO 3 离子方程式:Ag ++Br - ===AgBr ↓ 碘化钠和硝酸银溶液:AgNO 3 + NaI ===AgI ↓ + NaNO 3 离子方程式:Ag ++I -===AgI ↓ 六、硫及其化合物1.硫在空气中燃烧:S+O 2 =====点燃 SO 2 硫与氢气加热:S + H 2 =====△H 2S 2.二氧化硫与水:SO 2+H 2OH 2SO 3 二氧化硫与氧化钙:SO 2+CaO===CaSO 3少量SO2与氢氧化钠:2NaOH + SO 2===Na 2SO 3 + H 2O 离子方程式:2OH -+ SO 2===SO 2−3 +H2O过量SO2与氢氧化钠:NaOH + SO 2 == NaHSO 3 离子方程式:OH -+ SO 2= HSO 3- 4. SO 2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Ca(OH)2 + SO 2 = = CaSO 3↓+H 2O 过量的SO 2通入澄清石灰水:Ca(OH)2 + 2SO 2 === Ca(HSO 3)2 4.二氧化硫与硫化氢:SO 2 + 2H 2S===3S ↓+2H 2O5.SO 2的催化氧化:2SO 2 + O 2 催⇌△2SO 3(燃煤脱离加石灰石:S+O 2 =====点燃SO 2、 CaCO 3 + SO 2 = CaSO 3 + CO 2、 2CaSO 3 +O 2 == 2CaSO 4) 6.亚硫酸钠和硫酸反应:Na 2SO 3 + H 2SO 4 === Na 2SO 4 + SO 2 + H 2O 7.Na2SO3与氧气反应:2Na 2SO 3 + O 2 === 2Na 2SO 48.三氧化硫和水反应(SO 3用98%的硫酸吸收生成更浓的硫酸):SO 3 + H 2O === H 2SO 4 9.三氧化硫与氧化钙:SO 3 + CaO === CaSO 4 10.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钙:Ca(OH)2+SO 3===CaSO 4↓+H 2O 11.铜与浓硫酸反应:Cu + 2H 2SO 4 (浓)△CuSO 4 + SO 2↑+ 2H 2O ( 氧化剂:还原剂 == 1 : 1,因水太少,反应后溶液仍无色,此反应无离子方程,把反应后的溶液加入到水中才会变蓝)铜与稀硫酸需通入O 2并加热才反应:2Cu + O 2 + 2H 2SO 4 (稀) △2CuSO 4+ 2H 2O12.碳与浓硫酸反应:C + 2H 2SO4(浓) △2H 2O+CO 2↑+2SO 2↑七、氮及其化合物1.氮气和氧气反应:N 2 + O 2 =====放电2NO 2.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 + O 2===2NO 2(N2生成NO2 需两步完成) 3.NO2溶于水:3NO 2 + H 2O == 2HNO 3 + NO 4.氨气溶于水:NH 3 + H 2O NH 3·H 2O氨水显弱碱性(电离方程式):NH 3·H 2O NH +4+ OH - 5.浓氨水受热分解:NH 3·H 2O△NH 3↑+H 2O 6.氨气和氯化氢:HCl + NH 3===NH 4Cl7.工业合成氨:N 2 + 3H 2催化剂 高温高压2NH 3 8.氨的催化氧化:4NH 3 +5O 2 催化剂===△4NO + 6H 2O氮的氢化物与氮的氧化物生成氮气和水,如:8NH 3 + 6NO 2 == 7N 2 + 12H 2O 9、实验室制氨气:2NH 4Cl + Ca(OH)2 △CaCl 2 + 2NH 3↑ + 2H 2O (一般不用NaOH ,因NaOH 与SiO 2加热反应)10.氯化铵受热分解:NH 4Cl△NH 3 + HCl (NH3和 HCl 管口遇冷又生成NH 4Cl ,而加热NH 4NO 3会爆炸,故不能单独加热某种铵盐制加热NH3)11.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 4HCO 3△NH 3↑+ H 2O ↑ + CO 2↑12.硝酸铵和NaOH :NH 4NO 3 + NaOH△NaNO 3 + NH 3↑+H 2O离子方程式:NH 4+ + OH -△NH 3↑+H2O13.浓硝酸与铜反应:Cu + 4HNO3(浓) + △Cu(NO3)2 + 2NO2↑+2H2O离子方程式:Cu + 4H++2NO3-△Cu2++ 2NO2↑+ 2H2O14.稀硝酸与铜反应:3Cu + 8HNO3(稀) △3Cu(NO3)2+2NO↑+4H2O离子方程式:3Cu + 8H++2NO3-△3Cu2++ 2NO↑+ 4H2O)15.硝酸见光分解:4HNO3 == 4 NO2↑+O2↑+2H2O(见光或受热分解,故密封避光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16. NH4+的检验离子方程式:NH4+ + OH-△NH3↑+ H2O17.NO2、O2混合气通入水中无剩余气体:4NO2+ O2 + 2H2O === 4HNO318.NO、O2混合通入水中无剩余气体:4N O+ 3O2 + 2H2O === 4HNO319.汽车尾气中的N O和CO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无污染的气体:2N O + 2CO ==2 CO2 + N220.氢氧化钠消除NO2的污染:2NaOH + 2NO2 == NaNO3 + NaNO2 + H2O21.氢氧化钠消除NO2和NO的污染:2NaOH + NO2 + NO == 2NaNO2 + H2O。
【化学】化学方程式专项复习经典一、化学方程式选择题1.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2.6g 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g D.则在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A.4∶9 B.8∶1 C.10∶11 D.31∶44【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及反应中C、D物质的分子个数关系,计算出参加反应中两物质的质量关系;根据C、D物质的质量关系,由生成D的质量计算出生成C物质的质量;最后使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得参加反应的B物质的质量,即可计算出B与D的质量比。
【详解】根据C、D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则假设C、D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9、22,设生成8.8gD同时生成C的质量为x,2A+5B=2C+4D29422⨯⨯x8.8g⨯⨯29422=x8.8gx=1.8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1.8g+8.8g-2.6g=8g,则B与D的质量比为8g∶8.8g=10∶11。
故选C。
2.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尾气,其反应原理为Cl2 + 2NaOH = X + NaClO + H2O, 则X 的化学式为A.H2B.NaCl C.HCl D.HClO【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书写化学式的时候应该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侧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应该相等。
反应物中一共有2个l C原子,2个Na原子,2个O原子,2个H原子;生成物中一共有1个Na原子,1个l C原子,2个H原子,2个O原子,相比反应物少1个Na原子和1个l C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为lNaC,故B正确。
故选B。
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通过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是生成物B.测得反应后丁的质量为4gC.乙可能是催化剂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可分析甲、乙、丙三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丁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进而可以确定反应类型,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增加了8g,故甲是生成物,且生成甲的质量为8g;乙的质量不变,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同理可以确定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丙的质量为12g;由质量守恒定律,丁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丁的质量为12g﹣8g=4g,故反应后丁物质的质量为4g+5g=9g;A、由以上分析可知甲是生成物,故A说法正确;B、反应后丁物质的质量为4g+5g=9g,故B说法错误;C、乙的质量不变,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故C说法正确;D、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所以属于分解反应,故D说法正确,大阿阿香B。
△ MnO 2 MnO 2 高温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 △ 点燃 点燃 △ 通电 点燃 点燃 △ △高温 高温 高温 点燃 化学方程式一、化合反应,有15个S+O 2=====SO 2 C+O 2====CO 2 2C+O 2=====2CO 4P+5O 2=====2P 2O 5C+CO 2=====2CO 3Fe+2O 2====Fe 3O 4 2Mg+O 2=====2MgO 4Al+3O 2====2Al 2O 3 2Cu+O 2====2CuO 2Hg+O 2=====2HgO 2H 2+O 2=====2H 2O 2CO+O 2=====2CO 2 H 2 + Cl 2 ===== 2HCl CO 2 + H 2O==== H 2CO 3 CaO+ H 2O==== Ca(OH)2二、分解反应,有6个2H 2O 2===== 2H 2O +O 2↑ 2KClO 3==== 2KCl+3O 2↑ 2KMnO 4=== K 2MnO 4+MnO 2+O 2↑ 2H 2O====2H 2↑ + O 2↑ H 2CO 3===H 2O+CO 2↑ CaCO 3=====CaO+CO 2↑三、置换反应,有14个Mg+2HCl=== MgCl 2+ H 2 ↑ Fe+2HCl=== FeCl 2+ H 2 ↑ Zn+2HCl=== ZnCl 2+ H 2↑ 2Al +6HCl===2 AlCl 3+3 H 2↑ Mg+H 2SO 4==MgSO 4+ H 2↑ Fe +H 2SO 4==Fe SO 4+ H 2↑ 2Al +3H 2SO 4=== Al 2(SO 4)3+3 H 2↑ Zn+H 2SO 4=== ZnSO 4+ H 2↑Fe+CuSO 4===FeSO 4+Cu 2Al+3CuSO 4===Al 2(SO 4)3+3Cu Cu+2AgNO 3===Cu(NO 3)2+2AgC+2CuO=====2Cu+CO 2↑ 3C+2Fe 2O 3==== 4Fe+3CO 2↑ H 2+CuO====Cu+H 2O四、复分解反应,有20个①、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有5个NaOH + HCl= NaCl+ H 2O Ca(OH)2+2HCl= CaCl 2+ H 2O 2NaOH +H 2SO 4= Na 2SO 4+H 2O Ca(OH)2 +H 2SO 4=CaSO 4+H 2O Al (OH)3+3HCl= AlCl 3+3 H 2O②、酸和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7个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NaHCO 3+HCl==NaCl+H 2O+CO 2↑ K 2CO 3+2HCl===2KCl+H 2O+CO 2↑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H 2SO 4 + Ba(NO 3)2=== BaSO 4↓ + 2HNO 3 H 2SO 4 + BaCl 2=== BaSO 4↓+ 2HCl 补:HCl+ AgNO 3=== AgCl↓+ HNO 3③、碱和盐(必须都是可溶于水的),生成新碱和新盐:2个。
第一章钠及其化合物1钠与氧气反应4Na+O22Na2O2Na+O2Na2O2类型化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现象(1)常温时:银白色金属表面逐渐变暗。
(2)加热时:受热后逐渐熔化成银白色液态金属,达到着火点后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淡黄色固体。
2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Na+CuSO4+2H2O Cu(OH)2↓+Na2SO4+H2↑2Na+Cu2++2H2O Cu(OH)2↓+2Na++H2↑类型氧化还原反应。
现象钠熔化成光亮的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有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同时产生蓝色沉淀。
实质钠与盐溶液反应,其实质是钠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再考虑NaOH是否与盐反应。
2Na+2H2O2NaOH+H2↑2NaOH+CuSO4Cu(OH)2↓+Na2SO43钠与水(滴有酚酞)反应2Na+2H2O2NaOH+H2↑2Na+2H 2O2Na++2OH-+H2↑类型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现象钠与水(滴有酚酞)反应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2Na2O2+2H2O4Na++4OH-+O2↑类型氧化还原反应。
现象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类别Na2O2为非碱性氧化物。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类型氧化还原反应。
现象淡黄色固体逐渐变为白色固体,生成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作用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氧气的来源。
6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钙反应2NaOH+Ca(HCO3)2(少)CaCO3↓+Na2CO3+2H2ONaOH+Ca(HCO3)2(过)CaCO3↓+NaHCO3+H2O现象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OH-+Ca2++2HC-CaCO3↓+C-+2H2OOH-+Ca2++HC-CaCO3↓+H2O7碳酸钠与盐酸反应Na2CO3+HCl(少)NaHCO3+NaClNa2CO3+2HCl(过)2NaCl+H2O+CO2↑说明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开始时无气泡产生,当Na2CO3全部转化为NaHCO3时,再滴加盐酸即有气泡产生。
初中化学必背反应方程式汇总(按反应类型)一、置换反应:(1)定义:一换一(2)基本形式:A+BC=AC+B酸与金属反应:Zn+H2SO4==ZnSO4+H2↑Fe+H2SO4 ==FeSO4+H2↑Mg+2HCl==MgCl2+H2↑盐与金属反应:2Al+3CuSO4==Al2(SO4)3+3Cu CuSO4+Zn==ZnSO4+Cu1、锌和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2、镁和稀硫酸反应:Mg + H2SO4 === MgSO4 + H2↑3、铝和稀硫酸反应:2Al + 3H2SO4 === Al2(SO4)3 + 3H2↑4、锌和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5、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 MgCl2 + H2↑6、铝和稀盐酸反应:2Al + 6HCl === 2AlCl3 + 3H2↑1-6的现象:有气泡产生。
7、铁和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8、铁和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 FeSO4 + H2↑7-8的现象: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9、铁与硫酸铜反应:Fe+CuSO4==Cu+FeSO4现象:铁条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古代湿法制铜及“曾青得铁则化铜”指的是此反应)10、锌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CuSO4+Zn==ZnSO4+Cu现象:锌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11、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2AgNO3+Cu==Cu(NO3)2+2Ag现象:铜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3)金属氧化物+木炭或氢气→金属+二氧化碳或水12、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 4Fe + 3CO2↑13、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 2Cu + CO2↑现象:黑色粉未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必修一化学方程式归纳
化学必修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主要包括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氧化还原反应:
1. 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
2. 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3. 钠与硫酸反应:2Na + H2SO4 = Na2SO4 + H2↑
4. 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Fe2O3 + 3CO = 2Fe + 3CO2
5. 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6. 铜与硝酸银反应:Cu + 2AgNO3 = Cu(NO3)2 + 2Ag
7. 铁与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非氧化还原反应:
1.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CO2 + Ca(OH)2 = CaCO3↓ + H2O
2. 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2SO2 + O2 = 2SO3
3. 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 + H2O = 2HNO3 + NO
4. 甲烷燃烧:CH4 + 2O2 = CO2 + 2H2O
5. 氯气与水反应:Cl2 + H2O = HCl + HClO
6. 氨气与氯化氢反应:NH3 + HCl = NH4Cl
7. 硫化氢与氧气反应:2H2S + O2 = 2S↓ + 2H2O
以上仅是部分化学方程式,更多内容建议查阅化学教材或相关教辅,以获取全面的信息。
化学方程式专题复习经典1一、化学方程式选择题1.锌在干燥空气中很稳定,在潮湿空气中,容易发生反应,其反应的方程式可以表示为:4Zn + 2O2+ 3H2O + X = 3Zn(OH)2+ ZnCO3。
则X的化学式为()A.C B.CO C.CO2D.H2CO3【答案】C【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由方程式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Zn 4;H,6;O,9;C,1;已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Zn 4;H,6;O,7;比较分析可知X中含有C和O元素,其原子个数分别为1和2,故X 的化学式为CO2故选C2.如图表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受热至完全反应的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A.剩余固体的质量B.生成氧气的质量C.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D.氯酸钾的质量【答案】A【解析】【详解】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后氧气逸出,固体质量逐渐减少,至完全分解,固体的质量不再改变,与图象对应;故符合题意;B.生成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加,直到反应结束为止,与图像不对应;故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与图象不对应;故不符合题意;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由于需要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氯酸钾才能分解,随着反应的进行,氯酸钾的质量逐渐减少,至完全分解,氯酸钾的质量为0,与图象不对应。
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3.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的值为36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3【答案】C【解析】【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100-52-3=45,故A错误;B、反应后W质量是0,是反应物,氧气质量分数减小,是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分数增大,都是生成物,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物质,生成物是两种物质,不属于化合反应,故B错误;C、反应后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分数都增大,说明W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的碳元素、氢元素来自于W,因此W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W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即W中不含有氧元素,故C正确;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故D错误。
故选C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物质X Y Z W反应前的质量/g10m87反应后的质量/g233025A.若W为水,则X或Y必定为酸或碱B.若X为化合物,Y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C.m的数值为32D.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1:4【答案】D【解析】【分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X的质量减少了10g﹣2g=8g,故X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8g;同理可以确定Z是生成物,生成的Z的质量为30g﹣8g=22g;W是生成物,生成的W的质量为25g﹣7g=18g;由质量守恒定律,Y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Y 的质量为22g+18g﹣8g=32g,故m的数值为32g+3g=35g。
该反应的反应物为X和Y,生成物是Z和W。
【详解】A、若W为水,则X或Y不一定为酸或碱,如甲烷等有机物燃烧也能生成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B、若X为化合物,Y为单质,无法确定Z和W的类别,该反应不一定为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Y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22g+18g﹣8g=32g,故m的数值为32g+3g=35g,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8g:32g=1:4,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5.某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硫,下列对该有机物的组成推断正确的是()A.一定含碳、氢、硫元素B.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C.只含碳、氢元素D.一定含碳、氢、氧元素,可能含有硫元素【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物质+氧气 = 二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硫,根据元素守恒,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硫元素,可能含氧元素,故选A。
6.已知:Ca(HCO3)2ΔCaCO3+CO2↑+H2O.下列图象表示一定质量的 Ca(HCO3)2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该过程的 CaCO3不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A、C、D选项根据碳酸氢该受热分解后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固体质量减少分析;B选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详解】A、加热碳酸氢钙反应后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固体质量减少,当碳酸氢钙完全反应后,质量不再变化,故A正确;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故B正确;C、加热碳酸氢钙反应后生成碳酸钙,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增大,当碳酸氢钙完全反应后,质量分数不在变化,故C错误;D、加热碳酸氢钙反应后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当碳酸氢钙完全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不再生成,故D正确。
故选C.【点睛】掌握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是正确解决本题的关键。
7.用下列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托盘天平未画出),能达到目的是()A.B.C.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装置也不是密闭容器,不能验证;B、两种物质不反应,不能验证;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后固体质量会明显增大,因为有氧气参加,另外该装置也不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不能验证;D、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与硫酸亚铁,反应物中没有气体参加生成物中也没有气体生成,装置可不密闭,可以验证。
故选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8.髙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水处理剂,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和净化.髙铁酸钾受热时发生分解反应:4K2FeO4Δ2X+4K2O+3O2↑,则X的化学式是A.Fe B.FeO C.Fe2O3D.Fe3O4【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钾、铁、氧原子个数分别为8、4、1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钾、铁、氧原子个数分别为8、0、10,则2X中含有4个铁原子和6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铁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R的化学式为Fe2O3,故选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9.在化学反应2A+B2=2AB中,A 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6g A和8g B2充分反应,则生成AB的质量是A.12g B.11g C.9g D.14g【答案】A【解析】【详解】由两者反应时的质量关系可知,两者反应的质量比是1:1,则可判断6g A和8g B2充分反应时B2会剩余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AB会是12g。
故选A。
10.已知反应:,A、B两物质完全反应时质量比为3:4,若生成C和D 共140g,则该反应消耗B的质量为()A.60gB.80gC.90gD.120g【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即A、B两物质)的质量总和应为140g,由于A、B 两物质完全反应时质量比为3:4,则消耗B 物质的质量为。
故选B。
11.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a b c d反应前的质量6.4 3.2 4.0 2.8(g)反应后质量(g) 5.2X7.2 2.8A.a和c是反应物B.d一定是催化剂C.X=2.0g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a的质量变化后减小,为反应物,c的质量变化后增大,为生成物。
此项不正确。
B、d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未发生变化,可能为催化剂或没有参与该反应。
此项不正确。
C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列式为:6.4g+3.2g+4.0g+2.8g=5.2g+X+7.2g+2.8g,可解得X=1.2g 。
此项不正确。
D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的质量变化后减小,为反应物,c的质量变化后增大,为生成物。
所以反应为化合反应。
此项正确。
故选D项。
12.汉黄芩素(C16H12O5)是传统中草药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有独特作用。
下列有关汉黄芩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汉黄芩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汉黄芩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5C.汉黄芩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汉黄芩素中含有1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答案】D【解析】A、汉黄芩素的化学式为C16H12O5,由化学式可知,汉黄芩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正确;B、汉黄芩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65)=12:5,故正确;C、汉黄芩素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完全燃烧后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故正确;D、汉黄芩素是由分子构成,应该说1个汉黄芩素分子中含有1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故错误。
故选D。
13.现有一样品,经分析含氢氧化钾、碳酸钾和水三种物质。
向该样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100g,恰好完全反应得到中性溶液,蒸干该溶液得到固体质量为()A.74.5g B.14.9g C.10g D.7.45g【答案】B【解析】【详解】氢氧化钾、碳酸钾均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根据氯元素守恒可知,最后得到的固体KCl 的质量为:100g×7.3%×=14.9g。
故选B。
14.卫星运载火箭的动力由高氯酸铵(NH4ClO4)发生反应提供,化学方程式为:2NH4ClO4高温N2↑+Cl2↑+2O2↑+4X.则X的化学式是()A.H2B.H2O C.H2O2D.HCl【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N:2,H:8,Cl:2,O:8,反应后N:2,H:0,Cl:2,O:4,X前有化学计量数4,故X的化学式为H2O。
故选B。
15.铜能与硝酸反应,但不产生H2.根据反应方程式:3Cu+8HNO3(稀)═3Cu(NO3)2+2X↑+4H2O,推测 X 的化学式是()A.N2O3 B.NO2 C.NO D.N2O【答案】C【解析】【详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8HNO3(稀)═3Cu(NO3)2+2X↑+4H2O可知,反应前铜、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3、8、8、2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铜、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8、6、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