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12课
- 格式:ppt
- 大小:835.00 KB
- 文档页数:43
第二单元第12课听听,秋的声音一、多音字:1、别 bié告别、别有用心;biè闹别扭、别嘴2、和 hé和平;hè一唱一和;huó和面3、片 piān照片儿;piàn片刻二、近义词:道别—告别振动—抖动掠过—拂过、吹过歌吟—吟唱、歌谣辽阔—广阔绽开—裂开叮咛—嘱咐三、反义词:道别—重逢撒下—收起辽阔—狭窄绽开—闭合、合拢匆匆—缓慢四、词语解释:1、道别:告别。
2、歌韵:和谐悦耳的歌声。
文中指蟋蟀好听的叫声。
3、叮咛:反复地属咐。
4、掠过:轻轻擦过或拂过。
5、歌吟:歌唱,吟咏。
6、辽阔:宽广;空旷。
7、绽开:裂开,开放。
8、匆匆:急急忙忙的样子。
9、蟋蟀:也叫促织,北方俗称“蛐蛐儿”。
昆虫,身体黑褐色,雄的好斗,吃植物根、茎、果实,对农作物有害。
五、词语辨析:1、掠过拂过都有轻轻擦过的意思。
区别在于:掠过重点强调速度快;拂过重在说明动作的轻柔。
例句:小燕子掠过树梢,停在对面的电线上。
风儿拂过人们的脸庞,好舒服呀!2、振动抖动二者都含有颤动的意思。
但振动是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做重复运动,有一定的规律;抖动则是无规律的颤动。
例:指针的振动幅度表示你抖动绳子所用的力的大小。
六、描写秋天的诗句1.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宋·苏轼《赠刘景文》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5.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6.。
第12课醉翁亭记-九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全解讲义(统编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文全解第三单元第12课醉翁亭记登亭台楼阁,观湖光山色,游目骋怀,纵情山水,可以让人感受自然之美,领略历史文化的底蕴。
本单元所选的诗文在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志趣抱负。
学习时,要注意体会古人寄托于山水名胜中的思想情感,感受他们的忧乐情怀。
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积累、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和名言警句,并体会文言虚词在关联文意、传达语气等方面的作用。
《岳阳楼记》是一篇游记散文,以“记"为名,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生发议论《醉翁亭记》是一篇美文,应注重语言的品味与诵读,积累文言词句,掌握“也”和“而"字的语气了解本文语言骈散相融,节奏富于变化的写法。
《湖心亭看雪》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达他幽远脱俗的闲情雅致。
《行路难(其一)》描写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内心的强烈苦闷和抑郁不平之情,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写了诗人被贬的不幸遭遇,抒发了诗人二十多年转徙巴山楚水的悲愤心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意志和乐观精神。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借赏月抒发了丰富而乐观的思想情感,写出了作者以理遣情,以超然的思想排解政治上的失意,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战胜抑郁惆怅之情的心理过程。
《诗词三首》是继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诗词五首》之后的第二个多种诗歌样式组合,其中词作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继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之后的第二首,为九下第三单元第12课《词四首》作好铺垫和储备。
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以食难举箸的窘境倾诉前路不通的茫然,又以吕尚、伊尹的奇幻之思重振奋起的豪情壮志,情感迂回扭结又有一股无法阻遏的冲天信念,当真是“诗仙”之气气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