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古希腊雕塑艺术 高中美术鉴赏第12课(人美版)
- 格式:ppt
- 大小:2.85 MB
- 文档页数:31
第十二课《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第二课时——《古希腊雕塑艺术》教案执教者:陈萍教材内容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十二课《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
学情分析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在心理与生理上都面临着成长的困惑,再加上社会的负面影响,或多或少使得他们对人体有一些扭曲的认识,因此引导学生鉴赏与正确评述古希腊雕塑,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眼光。
理解了古希腊雕塑的审美特征,可以更好地理解西方人体雕塑的形成,以正确的审美眼光去看待它们,懂得如何鉴赏古希腊雕塑艺术。
教材分析本课时作为《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课题部分,占一个课时。
在整个西方雕塑发展史上,古希腊雕塑代表着一种美学高度、雕塑范式。
通过古希腊雕塑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也为对艺术有兴趣的同学今后自主欣赏更多的西方雕塑作一个铺垫。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古希腊雕塑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及其代表作的艺术魅力。
难点:古希腊雕塑艺术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的艺术变化。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讨论使学生了解古希腊雕塑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概括其雕塑艺术的总体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及多媒体等辅助手段使学生了解古希腊雕塑艺术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艺术特点和它所确立的原则与规范对西方雕塑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古希腊雕塑作品的欣赏,感受古希腊人创造的雕塑所传达的美学理念,体验艺术家在创作时所倾注的激情及艺术品丰富的感染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观看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片段视频,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演员以雕塑的形式表演了什么内容?导入本课。
板书课题:古希腊雕塑(二)欣赏激趣,深入感悟了解古希腊人体雕塑艺术产生的原因1、古希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古希腊的雕塑艺术;2、古希神话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源泉;3、古希腊人的社会生活对古希腊雕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教师小结: 古希腊的地理位置、宗教信仰、社会生活孕育了古希腊的雕塑艺术。
第12课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教学设计一、教学课题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对外国雕塑的特点及重要作品有基本了解,识别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重要雕塑作品,加深对世界艺术多样性的了解。
2、提高学生在艺术欣赏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3、培养学生的欣赏和审美能力,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对外国雕塑的重要作品及其特点有基本的了解,能够识别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重要雕塑作品,加深对世界艺术多样性的理解。
教学难点:使学生领会不同民族雕塑和特定的宗教、审美观念、生活习俗的联系。
四、板书设计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一、什么是雕塑?二、外国雕塑作品的发源1、古埃及2、两河流域和古印度3、古希腊4、走进“文艺复兴”5、17-19世纪的欧洲雕塑五、教学程序设问导入:师:同学们知道乐山有什么好玩的吗?学生:乐山大佛。
师:对啊,前几天老师去了乐山大佛,那真是一件鬼斧神工的雕塑品啊!说到雕塑,那老师就给同学们讲解一下。
雕塑分为两大类:浮雕和圆雕。
浮雕就是粘在一个平面上只能从正面去欣赏(自己贴在黑板上黑同学做演示,让同学们记忆更深刻)。
圆雕则是独立于空间可以从各个角度去欣赏(站到讲台前面,展示自己是独立于空间的)。
这节课我们走出国门,领略一下美轮美奂的外国雕塑作品的迷人魅力——外国雕塑撷英——阐述课题:共同体验一下外国雕塑作品是如何将现实与理想凝结,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1.古埃及雕塑萨夫拉狮身人面像(石灰石,公元前2860—前2565) 埃及在埃及古王国第四王朝,金字塔建筑艺术达到了顶峰,不仅建筑规模雄伟,而且在金字塔周围出现了以整块巨石雕成的狮身人面像。
守护在胡夫之子萨夫拉金字塔旁的狮身人面像,高达20米,长57米,仅头部就有6米高。
这尊狮身人面像是埃及现存最大、最著名的狮身人面像,已成为埃及古老文明的象征。
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第十二课理想与现实的凝结--外
国雕塑撷英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领会各民族绘画形式的差异;能够比较、分析外国古代绘画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时代特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不同民族绘画的主要特点有基本的了解,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开阔艺术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感知能力
4:价值目标: 认识到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多彩是世界多元文化的生动体现。
2学情分析
本课选入的外国雕塑作品,注意到了雕塑内容与形式的多样性及文化内涵的不同。
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而领会到各民族艺术的特色与特定的文化、宗教之间的联系。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的分析、比较,使学生加深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了解,认识外国绘画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教学难点:领会古代不同民族绘画形式上的差异及其与现实生活、宗教、审美观念的联系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讲授】新课
1、导课: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留下了大量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
当我们徜徉在艺术长河中的时候,常常会被他们所倾倒。
这些艺术珍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的见证,它们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操,直到今天,仍然继续带给我们无比的享受。
第12课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2课《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多媒体教学过程演示四个步骤加以阐述:教材分析一、本课的内容、地位、作用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对外国雕塑的特点及重要作品有基本了解,识别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重要雕塑作品,加深对世界艺术多样性的了解。
2、提高学生在艺术欣赏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3、培养学生的欣赏和审美能力,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三、教学重点:使学生对外国雕塑的重要作品及其特点有基本的了解,能够识别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重要雕塑作品,加深对世界艺术多样性的理解。
四、教学难点:使学生领会不同民族雕塑和特定的宗教、审美观念、生活习俗的联系。
教学方法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状况,我主要采取“激发启发──引导分析”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实物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运用视频、图片欣赏,实物观察和触摸,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并提问学生,组织讨论,这样多法并用,即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
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感受外国雕塑是现实与理想的凝结,轻松的融入到本课的学习氛围中来。
教学的主要功能是教会学生学习,本课通过教师启发、引导、点拨,调控探究方向,及学生自己合作探究,在宽松的教学情景中开展了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尽最大学力能够到达的区域内学习。
教学内容:一、导入探究课题(时间:4分钟)(一)教师创设教学情景,导入探究课题播放一段雕塑视频短片,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引出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