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美术《美术鉴赏》第12课-理想与现实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共24张PPT)
- 格式:ppt
- 大小:3.53 MB
- 文档页数:24
第12课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教学设计一、教学课题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对外国雕塑的特点及重要作品有基本了解,识别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重要雕塑作品,加深对世界艺术多样性的了解。
2、提高学生在艺术欣赏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3、培养学生的欣赏和审美能力,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对外国雕塑的重要作品及其特点有基本的了解,能够识别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重要雕塑作品,加深对世界艺术多样性的理解。
教学难点:使学生领会不同民族雕塑和特定的宗教、审美观念、生活习俗的联系。
四、板书设计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一、什么是雕塑?二、外国雕塑作品的发源1、古埃及2、两河流域和古印度3、古希腊4、走进“文艺复兴”5、17-19世纪的欧洲雕塑五、教学程序设问导入:师:同学们知道乐山有什么好玩的吗?学生:乐山大佛。
师:对啊,前几天老师去了乐山大佛,那真是一件鬼斧神工的雕塑品啊!说到雕塑,那老师就给同学们讲解一下。
雕塑分为两大类:浮雕和圆雕。
浮雕就是粘在一个平面上只能从正面去欣赏(自己贴在黑板上黑同学做演示,让同学们记忆更深刻)。
圆雕则是独立于空间可以从各个角度去欣赏(站到讲台前面,展示自己是独立于空间的)。
这节课我们走出国门,领略一下美轮美奂的外国雕塑作品的迷人魅力——外国雕塑撷英——阐述课题:共同体验一下外国雕塑作品是如何将现实与理想凝结,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1.古埃及雕塑萨夫拉狮身人面像(石灰石,公元前2860—前2565) 埃及在埃及古王国第四王朝,金字塔建筑艺术达到了顶峰,不仅建筑规模雄伟,而且在金字塔周围出现了以整块巨石雕成的狮身人面像。
守护在胡夫之子萨夫拉金字塔旁的狮身人面像,高达20米,长57米,仅头部就有6米高。
这尊狮身人面像是埃及现存最大、最著名的狮身人面像,已成为埃及古老文明的象征。
第12课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2课《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多媒体教学过程演示四个步骤加以阐述:教材分析一、本课的内容、地位、作用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对外国雕塑的特点及重要作品有基本了解,识别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重要雕塑作品,加深对世界艺术多样性的了解。
2、提高学生在艺术欣赏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3、培养学生的欣赏和审美能力,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三、教学重点:使学生对外国雕塑的重要作品及其特点有基本的了解,能够识别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重要雕塑作品,加深对世界艺术多样性的理解。
四、教学难点:使学生领会不同民族雕塑和特定的宗教、审美观念、生活习俗的联系。
教学方法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状况,我主要采取“激发启发──引导分析”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实物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运用视频、图片欣赏,实物观察和触摸,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并提问学生,组织讨论,这样多法并用,即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
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感受外国雕塑是现实与理想的凝结,轻松的融入到本课的学习氛围中来。
教学的主要功能是教会学生学习,本课通过教师启发、引导、点拨,调控探究方向,及学生自己合作探究,在宽松的教学情景中开展了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尽最大学力能够到达的区域内学习。
教学内容:一、导入探究课题(时间:4分钟)(一)教师创设教学情景,导入探究课题播放一段雕塑视频短片,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引出课题。
第十二课理想与现实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人美版《美术鉴赏》教案1. 课程背景本课程是《美术鉴赏》课程的第十二课,主要介绍了外国雕塑撷英和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
本课程通过介绍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的雕塑作品,让学生了解到不同艺术时期的美学观念、文化背景以及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差异。
同时,通过对比和分析不同作品的艺术特点,帮助学生掌握雕塑艺术的基本知识和鉴赏能力。
2. 学习目标•了解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雕塑作品的艺术风格与特点,并能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掌握雕塑艺术的基本知识,包括雕塑的材料、技法、造型等方面。
•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在欣赏雕塑作品时,能够辨认其艺术特点和美学价值。
3. 教学内容3.1 外国雕塑撷英本节课将介绍一些外国雕塑作品,包括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雕塑、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19世纪成熟时期的雕塑等。
通过对这些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的雕塑作品的介绍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到不同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文化背景。
•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雕塑:介绍希腊和罗马时期的雕塑作品,如《大理石奔跑的马》、《獠牙山的猎豹》等。
•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作品,如《大卫像》、《基督救世像》等。
•19世纪成熟时期的雕塑:介绍19世纪成熟时期的雕塑作品,如《思想者》、《吉方伯人像》等。
3.2 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本节课将介绍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包括雕塑的材料、技法、造型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通过了解这些基本概念,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雕塑作品。
•雕塑的材料:介绍雕塑中常用的材料,包括石头、木头、铜、铁等。
•雕塑的技法:介绍雕塑中常用的技法,包括凿、刻、镂、塑等。
•雕塑的造型:介绍雕塑中的造型,包括抽象造型、具象造型等。
4. 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PPT展示雕塑作品的图片,介绍不同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知识。
•点读法:通过对雕塑作品图片上的标注文字进行点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专业术语和艺术概念。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选取一件雕塑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向全班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