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馆对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调查研究——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750.46 KB
- 文档页数:1
数字图书馆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摘要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分析,结合数字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工作的研究,探讨了数字图书馆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突出作用。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信息素养;创新能力EffectsofDigital LibraryonUniversityStudents’InformationLiteracyNI Yu(Modern Education Information Center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fei Anhui 230036)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present status of university students’information literacy was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igital library work,the outstanding role of digital libraries in university students’information literacy instruction was explored.Key wordsdigital library;information literacy;innovative abitity良好的信息素养能促进大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信息需求,产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校数字图书馆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对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信息素养的培养与训练是提高大学生学习与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而高校数字图书馆正是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与导读的摇篮。
1信息素养的概念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是由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在美国提出的。
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
佚名
【期刊名称】《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
【年(卷),期】2015(000)003
【摘要】两年来,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着力开展专业化管理、打造特色化活动、提供精细化服务,充分发挥了图书馆在教学、科研活动中的文献信息保障及服务职能作用,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总页数】3页(P57-5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0.72
【相关文献】
1.高校图书馆助推书香校园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 [J],
王云娣;胡益芳
2.经典阅读推广与校园精神文化提升--以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 [J], 杨云芳
3.立足传统,创新思维,全方位打造“互联网+”环境下的阅读推广平台——浙江师
范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概览 [J],
4.浙江省高校图书馆2015-2016先进集体杭州师范大学图书馆 [J],
5.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品牌提升策略研究
——以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相约六点半"服务品牌为例 [J], 赵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数字化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图书馆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纸质书库,而是成为了数字资源的大宝库。
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不仅为读者提供了海量的知识和学习资源,还为数字化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本文将探讨图书馆数字资源在数字化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
1. 数字资源的丰富性现如今,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已经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知识和信息。
无论是文学、历史、理工科还是艺术等领域,读者都能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中找到相应的学习和研究材料。
数字资源的丰富性为数字化教育提供了充足的素材和资源基础,方便了教师和学生进行学习和教学活动。
2. 数据化研究和学习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数字化特点,使得学生和教师可以方便地利用各种工具和技术进行数据化研究和学习。
通过对数字资源的分析和挖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数据表现进行针对性教学,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3. 智能化学习和教学数字资源的数字化还为智能化学习和教学提供了基础。
通过对数字资源的整合和智能化处理,可以为学生提供智能化的学习辅助工具和教学平台。
例如,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平台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偏好为其推荐相应的学习资源,提供智能化的学习指导和反馈。
4. 全球化学习和合作图书馆数字资源的特点使得学生和教师可以进行全球化学习和合作。
通过数字资源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访问和共享各地的学习资源和信息。
同时,学生和教师还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跨校、跨地区的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和交流渠道。
5. 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数字化教育依赖于数字资源的支持和保障,同时数字资源的建设和发展也需要教育的需求和支持。
图书馆作为数字资源的主要提供者和管理者,负有重要责任和角色。
通过不断增加和完善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可以为数字化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总之,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在数字化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
浅析数字图书馆发展与阅读方式【摘要】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平台提供图书和资料服务的载体。
它的发展意义在于扩大了阅读资源的范围,方便了读者获取信息。
数字图书馆的特点包括便捷高效、信息丰富和互动性强。
它对阅读方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提供了多样化的阅读途径和交流平台,改变了传统的线下阅读模式。
数字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数字图书馆更具时代性和便捷性,吸引了更广泛的读者群体,尤其是年轻人和网络用户。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前景看好,将深远影响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提升信息获取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发展意义,特点,阅读方式,影响,未来趋势,比较,读者群体,发展前景,重要性1. 引言1.1 数字图书馆的定义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利用数字技术将传统图书馆资源数字化并且提供在线访问的虚拟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不同于传统图书馆,它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读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
数字图书馆收藏了各种形式的电子文献、数字化的书籍、期刊、论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为读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阅读和学习方式。
数字图书馆的内容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知识,能够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学习资源。
数字图书馆的出现与发展,使得传统纸质图书馆的服务得到了拓展和提升,为人们的阅读和学习提供了更多选择和便利。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数字化时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将会对未来的阅读方式和知识传播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1.2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意义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意义在于推动阅读方式的变革,使得用户可以更加便捷、高效地获取到所需信息。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图书馆的资源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而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缺。
数字图书馆通过数字化、网络化的形式存储和展示图书、期刊、论文等各种文献资源,为用户提供了更加灵活的阅读方式。
2018年全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研讨会获奖名单2018年全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研讨会面向全国公开征集信息素养教育案例、微课视频、论文以及教材,以期发掘信息素养教育实践中的创新做法与优秀案例,对高校图书馆从事信息素养教育有借鉴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次征集得到了广大高校图书馆同仁的大力支持与积极参与,共收到案例66个,微课视频95个,论文88篇,教材24部。
组委会邀请多位业界知名专家学者组成评审组,对所提交作品进行认真细致的综合评定,最终评选出各类作品奖项。
获奖证书将在会议现场发放,未来参会的获奖人,会务组将以到付方式邮寄获奖证书,如需邮寄证书请于6月30日前将邮寄地址发送到邮箱。
会议现场还将进行案例类一、二、三等奖获奖案例海报展示,请获奖案例申报人于6月21日前将海报设计图(JPG格示)提交到邮箱,海报要具有一定视觉冲击力,幅面按照宽55cm*高80cm,分辨率300dpi以上,JPG格式。
内嵌案例说明二维码。
具体获奖名单如下(各奖项名单排名不分先后):论文类一等奖(5项)1.基于信息素养教育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研究,覃丽金,海南大学2.大学生科学数据素养教育实证研究--以华东理工大学为例,吕思凡,华东理工大学3.大学生持续学习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以《信息检索》课程为例,王锰,江苏大学4.高校研究生元素养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罗国锋,江苏科技大学5.研究生信息素养嵌入式教学,张必兰,重庆工商大学二等奖(9项)1.突破常规性阅读推广,践行“四读、二讲、三步、六阶梯”,高小序,鞍山师范学院2.“信息素养教育”到“创新素养教育”发展探析,关鑫,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3.借鉴美国ACRL和SCANS标准刍议大学生信息素养与职业技能相关性研究,金泽龙,,广东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4.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述评,李泽红,国防科技大学5.基于激励理论的高校信息素养创新实践研究,刘璇,杭州师范大学6.基于创客空间的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焦海霞,江苏理工学院7.面向新生的微视频+代入式体验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与实践,洪跃,沈阳师范大学8.基于ACRL《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的中美信息素养教学实践对比与启示,龚芙蓉,武汉大学9.基于混合式学习的高校图书馆读者培训讲座模式构建,励燕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三等奖(14项)1.《信息检索》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程宏,东南大学2.探讨对分课堂在文献信息检索课教学中的应用,何海钊,广西科技大学3.海南大学信息素养教学课程体系的拓展与变革,邓玲,海南大学4.融入通识课程的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教学实证研究,王晨晨,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5.图书馆阅读导引信息素养教育探索,赵春艳,佳木斯大学6.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信息素养教育理论及实践探析,周小萍,辽宁大学7.双一流大学图书馆资源信息素养专题培训调查与分析,高海燕,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8.高校合作多层次立体化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构建与实践,吴慧华,上饶师范学院9.高校图书馆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英晓燕,上饶师范学院10.高校信息检索课的多学科知识融合特征探讨,崔文浩,沈阳化工大学11.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之讲座培训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基于“985工程”院校图书馆的调研,徐春,中国药科大学12.近五年国内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热点与发展动态述评,屠晓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3.财经院校图书馆信息素养专题讲座比较研究,鲜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4.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发展中的信息团队素养模型研究,杨小玲,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优秀奖(18项)1.移动学习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刘丽,北京语言大学2.霍尔三维视野下的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教学,张容,成都医学院3.基于在线平台的图书馆微课堂教学研究,吴海媛,大连大学4.基于学习社区的自主学习信息素养模式研究,李志超,德州学院5.全媒体时代大学生创新人格培养途径之拓展,董薇,东北大学6.面向数字土著的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素质教育研究,张艳婷,东北师范大学7.“互联网”时代下师范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付鹏,汉江师范学院8.应用技术大学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以黑龙江东方学院为例,郭春阳,黑龙江东方学院9.游戏教育法在医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中的应用,焦雪,吉林医药学院10.涉医文学作品与“文检课”“情景&案例”教学融合路径研究,吉丽君,锦州医科大学11.军队院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的思考,赵欣,陆军工程大学军械士官学校12.文化自塑与文化自信:后阅读时代文化创新意识培养研究,李雨珂,上海印刷出版专科学校13.文献检索教材基础理论的回顾与展望,袁斌、周晓政等,南京图书馆、南京医科大学14.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教学探索与实践研究,夏晓慧,山东理工大学15.信息素养与大学生早期创新能力的培养,吴慧华,上饶师范学院16.从”信息素养教育“到”创新素养教育“:基于“专业信息素养教育”的理性思考,曹娜,顺德职业技术学院17.创新素养教育背景下应用技术型高校文献检索课程资源建设刍议,宋艳欣,营口理工学院18.民办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教学实践与思考,刘晓华,长春财经学院案例类一等奖(5项)1.信息素养教育双语教学助力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上海交通大学,黄琴玲2.科研与信息素养精英养成计划,沈阳师范大学,王贵海3.湖北省高校“学术搜索挑战赛”,武汉大学,陆敏等4.高校图书馆研究生信息素养夏令营,合肥工业大学,潘宇光5.从SPOC到网络精品在线课程建设探讨——以海南省高校共享联盟课程《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为例,海南大学,袁惠蓉二等奖(8项)1.基于艺术学科服务的信息素质教育实践策略-以音乐学科为例,东北师范大学2.以创新为导向的电子科技大学“1+4”精英人才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电子科技大学,张毓晗3.融智慧创未来----信息素养教育团队建设,沈阳师范大学,丁学淑4.助力“双创”,促进知识产权素养养成——专利月系列活动,浙江大学,何晓薇5.演绎检索大赛论道信息之美-全国财经高校信息素养大赛天财篇,天津财经大学,贾莉莉6.嵌入大学生创新竞赛类课题的创新素养深度教育方案,山东大学,马建春7.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体验式教学实践,清华大学,韦庆媛8.基于ACRL《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案例,南开大学,张蒂三等奖(13项)1.江苏大学图书馆嵌入式数字素养教育实践,江苏大学,柳翔2.基于微信公众号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案例,中国药科大学,徐春3.基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信息素养教育实践探索,吉林大学,刘冲娇4.基于混合模式的高校图书馆员教学能力提升,东北师大、华东理工、天津财大,谢亚南等5.打造信息素养教育五维空间,东北大学,温暖6.数字故事与元素养教育: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东北财经大学,张莉7.高校图书馆学术论文写作辅导服务,沈阳师范大学,洪跃8.“小视频的大用途”,琼台师范学院,谢硕研9.百花齐放香满园——基于读者自主培养模式的信息素养教育案例,辽宁师范大学,李海瑞10.针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案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夏翠军11.“4+Plus”动态科研创新素养培养体系建设,电子科技大学,杨颖12.捕捉用户敏感期,提升教学转化率,北京师范大学,刘迎春13.《科技文献检索》第一课,北京联合大学,王彤优秀奖(15项)1.阅读推广下大学生信检课学习兴趣的激发之路,浙江师范大学,李龙2.基于MOOC翻转课堂的文献检索教学实践,华东理工大学,曾媛3.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辽宁科技大学,王玉香4.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赵俊颜5.一站式共享——全媒体时代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新模式,成都医学院,张容6.site语法应用,四川师范大学,沙玉萍7.内蒙古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拓展与创新实践,内蒙古大学,云洁8.基于人才培养的硕博研究生专业信息素养能力提升实践与探索,江苏大学,谢萍9.新生入馆培训微课案例,黑龙江大学,刘澍10.基于模块化设计的信息素养教育实践,聊城大学图书馆,孙小梅11.我的学习,我做主-广州医科大学信息素养教育课改实践,广州医科大学,张亚莉12.“问津课堂”信息素养教育专题讲座,南京中医药大学,高雨13.基于实践育人的“信息素养核”智慧读者群信息素养社会普及行动,辽宁师范大学,李海瑞14.懒人包”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运用,北京联合大学,陈几香15.留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实践启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杜香莉视频微课类一等奖(5项)1.口袋里的检索课:以图找图,北京工业大学,杨冬艳2.全文获取与文献阅读,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蒲攀3.如何查找英文综述,东北师范大学,谢亚南4.索书号,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汤妙吉5.site语法应用,四川师范大学,沙玉萍二等奖(10项)1.专业检索步骤的实例教学,江苏大学,杨志刚2.古籍文献的阅读-注释本,南京中医药大学,张稚鲲3.什么是信息?,电子科技大学,杨颖4.信息检索?会做一道题就够了!,沈阳师范大学,王贵海5.艺术文献检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房宝金6.专业文档搜索filetype最有效,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陈萍秀7.医学主题词表,西南医科大学,曾果果8.pubmed检索精髓十式,成都医学院,冉黎9.布尔逻辑检索,辽宁师范大学,李海瑞10.如何借阅纸质图书,上海师范大学,雷顺利三等奖(15项)1.如何做有价值的文献调研,佳木斯大学,庄善洁2.高质量文献的获取和利用,沈阳工业大学,伊雪峰3.伴飞科研:检索的初心,海南医学院,林川4.5Q&As about MeSH,海南医学院,余泱川5.利用Endnote如何管理参考文献,齐齐哈尔大学,高霏霏6.小信同学说检索之检索词的选择(上),武汉大学7.关注“睡美人”文献,吉林大学,谭智敏8.基于图书馆利用的信息素养:有VS无,沈阳建筑大学,王丽娜9.如何在word中插入参考文献,北京科技大学,李立从10.CABI数据库的主题词库,沈阳农业大学,白建华11.我的“搜”主意比你多——如何查找所需文献,吉林医药学院,孙睿阳12.选题阶段的信息检索,齐齐哈尔大学,邵阳13.如何快速准确查找目标中文期刊的投稿方式,浙江中医药大学,邓佳14.众里寻她千百度AND NOT OR来帮助,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韩靖15.如何将谷歌学术、百度学术检索到的文献导入到NoteExpress,山东大学,王勋鸿优秀奖(20项)1.检索策略调整之扩检-以中国知网为例,海南医学院,邓浪2.学位论文信息检索的步骤与技巧,齐齐哈尔大学,常倩倩3.中国知网导出参考文献和文献格式转换,齐齐哈尔大学,李晶4.wiki百科全书用它可知天下事,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于蓓莉5.利用读秀的文献传递获取图书,辽宁何氏医学院,王景辉6.行走在指尖上的阅读天地,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张妮妮7.中图法简介,琼台师范学院,谢硕研8.检索工具的选择,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张文静9.网络文献信息检索,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蔡雨琪10.玩转kindle,河北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郑伟11.如何快速生成参考文献,吉林医药学院,焦雪12.网络检索技巧,德州学院,李志超13.参考文献生成,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徐红14.Estudy文献管理软件的应用技巧,吉林大学,李慧KI高级检索实例,江苏大学,李明娟16.文献信息计算机检索过程,齐齐哈尔大学,黄晓乐17.检索用词的规范性选择,齐齐哈尔大学,王颖18.文献检索原理,上海健康医学院,刘晶19.艺术信息检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倪菁20.权威的词条检索工具:EB Online,吉林大学,王绍玲教材类一等奖(3项)1.《信息检索与利用教材》,西南交通大学,邓发云2.《信息收集与处理》,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凌征强3.《青年学者学术信息素养》,杭州师范大学,何立芳二等奖(4项)1.《创新思维与文献驱动》,盐城工学院,李明2.《医药信息检索与利用》,南京医科大学,周晓政3.《实用信息检索(第二版)》,沈阳师范大学,刘允斌4.《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江苏大学,刘桂锋三等奖(5项)1.《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上饶师范学院,吴慧华2.《现代信息查询与利用》,西南科技大学,赵静3.《国际执业医师考试资源检索与利用》,佳木斯大学,庄善洁4.《网络信息检索实用教程》,三江学院,陆思霖5.《信息元素养与信息检索》,沈阳理工大学,杨云川优秀奖(6项)1.《信息检索实践教程》,山东科技大学,于喜展2.《信息检索与利用》,沈阳工业大学,刘琳琳3.《实用科技文献检索》,沈阳建筑大学,王丽雅4.《科技写作与文献检索第2版》,沈阳工业大学,伊雪峰5.《文献检索及其实践应用研究》,大连大学,吴海媛6.《信息检索教程》,泰山医学院,孙思琴。
图书馆在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作者:张献来源:《河南农业·教育版》 2018年第3期摘要: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进而获得结论的学习方式,图书馆是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场所,丰富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和高素质的馆员队伍,对大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图书馆随着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无论是教师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学生的学习由过去传统的接受性学习转向主动的研究性学习。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阵地,对大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特点研究性学习是相对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又称为探究式学习。
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与过去那种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相比有着显著的特点。
(一)开放式学习首先,研究性学习的学习内容、学习空间和学习方法是开放的。
学生的学习是在开放的时空中进行的,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现场观察、问题讨论等已成为学习的常用方法。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到社会上去寻找学习内容。
其次,收集信息的渠道和思维方式是开放的。
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实验室和计算机网络查阅资料,处理信息,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研究性学习中,从课题的选择、确定,到资料的收集、分析,再到报告的撰写、答辩,成果的整理、展示等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完成。
再次,师生关系是开放的。
教师从执教者变为引导者、咨询者和资料的提供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
(二)合作式学习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选择较多的是小组学习形式,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促使学生在与他人共同学习、分享经验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共享学习经验的个性品质。
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应用研究1. 引言1.1 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应用研究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应用研究是指利用各种数字技术手段和工具,将传统图书馆资源数字化,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加便捷的阅读和查询服务的学术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数字图书馆在各大学的建设和应用中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
通过数字化的形式,高校数字图书馆将传统的纸质书籍、期刊等资源转换为电子文档,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和互联网查询。
这不仅提高了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也为师生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学习和研究工具。
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应用研究涉及到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数字资源管理、数字图书馆服务等方面,是当前高校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应用研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更为便捷的信息支持和服务。
通过对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应用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为高校数字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2. 正文2.1 数字图书馆在高校的发展现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数字图书馆在高校的发展也日益受到重视。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已建立了数字图书馆,提供各种数字化资源和服务,使学生和教师可以更方便地获取信息和进行学术研究。
数字图书馆的收藏资源日益丰富。
高校数字图书馆不仅收藏了大量的电子书、期刊和学位论文等传统文献资源,还提供了音频、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数字图书馆的技术应用不断创新。
高校数字图书馆通过引入信息检索技术、知识图谱技术等先进技术,提升了检索精度和用户体验,使用户可以更快捷地找到所需信息。
数字图书馆还在服务模式上不断完善。
高校数字图书馆为用户提供了多样化的服务,如文献检索、参考咨询、学术写作指导等服务,帮助用户更好地利用数字资源开展学习和研究工作。
数字图书馆在高校的发展现状呈现出多样化、全方位的发展趋势,为高校师生的学习和科研提供了有力支持。
2.2 数字图书馆的应用优势数字图书馆作为现代高校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许多显著的应用优势。
网络环境下的电子化学习与数字图书馆【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在网络环境下的电子化学习与数字图书馆。
电子化学习是利用电子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新模式,具有高效、灵活、便捷的特点。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与优势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便捷的获取渠道。
结合网络环境下的电子化学习与数字图书馆,能够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和提升学习效果。
数字图书馆对电子化学习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为学习者提供了全面、及时的信息支持。
未来,网络环境下的电子化学习与数字图书馆将更加紧密结合,发挥更大的作用。
网络环境下的电子化学习与数字图书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带来了巨大的学习便利和效率提升,展望未来前景广阔。
【关键词】电子化学习、数字图书馆、网络环境、发展趋势、促进作用、重要性、未来展望1. 引言1.1 网络环境下的电子化学习与数字图书馆网络环境下的电子化学习与数字图书馆正逐渐成为现代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学习模式正在逐渐向电子化学习转变。
电子化学习利用电子设备和网络资源,使学习者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料,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实现个性化学习。
数字图书馆作为电子化学习的重要支持平台,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字资源,如电子书籍、学术论文、图片资料等,极大丰富了学习内容和形式。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给传统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挑战,也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方式。
在网络环境下,电子化学习和数字图书馆的结合不仅能够提升学习效果,还能够促进学习者的信息获取和知识积累。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环境下的电子化学习与数字图书馆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2. 正文2.1 电子化学习的定义与特点电子化学习是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在线学习的形式,逐渐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流趋势。
电子化学习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灵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地点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安排学习计划,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浅析数字图书馆对学术的影响及其发展方向浅析数字图书馆对学术的影响及其发展方向内容摘要:图书馆数字化以后,不仅方便了不同读者的借阅需求,更为学术研究带来一场技术革命。
数字图书馆的出现不仅极大的节约了研究者查阅资料的时间,更为研究者提供了全面可靠地相关信息,使研究者的学术研究工作事半功倍。
同时由于技术限制及经验的匮乏,数字图书馆在构建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对数字图书馆对学术研究的影响进行分析,找到其存在的问题,为数字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学术研究发展方向"数字图书馆"从概念上讲可以理解为两个范畴:数字化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系统,涉及到两个工作内容:一是将纸质图书转化为电子版的数字图书;二是电子版图书的存储,交换,流通。
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在信息时代的发展,它不但包含了传统图书馆的功能,向社会公众提供相应的服务,还融合了其他信息资源(如博物馆、档案馆等)的一些功能,提供综合的公共信息访问服务。
可以这样说,数字图书馆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公共信息中心和枢纽。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们逐渐增强的网络依赖性,数字图书馆有着明朗的发展前景。
传统图书馆凭着其传统的经营模式和特有的优势依然可以继续发展,但是如何保住传统图书馆老大哥的地位,则需要与数字图书馆合作走向"共赢"。
数字图书馆巨大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领域,其对学术的影响更是极为显著。
一、数字图书馆对学术研究的影响数字图书馆相对于传统图书馆而言,具有许多优点,例如:数字图书馆信息存储量大且资源不易损坏;信息便于检索和查找;远程信息传递迅速;馆内资源非排他性强;服务范围更广泛等。
数字图书馆所具有的这些优点不仅为普通读者带来了方便,也为学术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改变了学者查阅文献的方式,省时省力前数字图书馆时代,学者在进行学术研究过程中,查阅文献是非常费时费力的一部分。
智能城市一、数字图书馆的特点1.数字化信息资源。
在科技发展背景下,若采用传统方式存储信息资源,将无法有效开发信息资源,影响信息资源共享。
通过应用数字化技术,可以教传统信息转化为数字化信息,赋予信息资源新的意义。
促进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改造,能够有效区分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
从本质上看,数字图书馆主要结合网络通信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压缩技术,将传统纸质资料转化为数字信息,因此信息化属于数字化的主体。
2.网络化信息传递。
网络化发展是信息通过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将不同空间的信息与资源进行网络传播,实现远程信息共享。
在当前发展下,多数领域都将信息资源、通信网与计算机网进行统一化开发,通过网络渠道可以实现数据的快速传播,进一步实现网络传输的网络化。
信息传播网络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信息服务的跨时空性。
从本质上看,数字图书馆属于虚拟化书籍。
由于传统纸质书籍的占用空间比较大,图书馆可存储的信息有限。
数字图书馆可以通过科学技术和软件,存储海量信息。
信息存储也可以通过万维网和互联网发挥出跨时空性特点。
书籍可通过互联网实现随时随地查阅功能。
第二,信息利用的开放性。
信息服务与传递具备跨时空特点,可以实现信息的开放化利用。
随着信息利用技术的更新升级,相应提升了信息的开放性。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过程中,通过网络设备可以实现信息共享。
第三,信息传递的标准化。
信息跨时空传递过程中,传递方法和内容更新升级并趋于规范。
信息传递标准化属于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信息标准化升级演变期间,会明显提升信息传递网络化水平。
3.信息利用共享化。
为了确保数字图书馆实现信息传递网络化与资源数字化,必须注重解决信息利用共享化问题。
尽管传统图书馆的制度引导资源共享,然而与数字图书馆相比较,开放程度和共享程度有限。
将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作为基础,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信息利用能够实现信息无限和资源无限特点,展现出跨空间资源的建设合作化,提升信息共享的便利性。
以数字图书馆为载体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的探究【摘要】数字图书馆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的资源,进一步提升了大学生的视野,也有助于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在此基础上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以应该为大学生的信息化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更多地利用数字化的图书馆信息发展提高自己。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大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由于大学生的管理相比高中来说较为宽松,这就对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提出了要求。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互助的学习能力培养,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需要掌握的基本素质。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法。
而合作互助学习,是大学生学会团队合作,培养团队意识的重要学习内容。
为了更好地满足大学生自主学习与互动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大学知识的集结之地――图书馆,在数字化的今天可以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内涵自主学习是自己的一种学习状态,它是一种自发的、自控的学习状态。
通常是以兴趣和爱好作为动力的学习,强调的并非是教学的过程,而是大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过程。
而合作学习是通过两人或以上的人数,进行互动。
通过互动来达到相互影响的积极目的。
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是有一定关联性的,二者相辅相成。
做好了二者的融合,才能加强知识积累和应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大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困境新时代对大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社会现实在很多方面却限制了大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培养,导致当前大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教育模式的阻碍。
当前大学生教育,受到传统的学习方法的很大影响,标准化的培育模式使大学生的个性被忽略,教师以灌输性的方式教学,学生被迫接受,使得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普遍不高,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更是无从谈起。
(二)大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激励制度欠缺。
当前大学教育中,往往提倡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实际的实践中,由于制度的欠缺,教师和学校缺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指导工作,导致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方面缺乏目标和方向。
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随着高校学术研究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图书馆作为传统高校信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被“抢先”的生存压力。
近年来,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却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的探讨。
首先,分析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的必要性。
传统的藏书式图书馆为学习研究人员提供有限的信息资源,而数字图书馆则以更加灵活的形式,能够满足学习研究人员不同信息需求。
另外,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有助于提升高校的学术地位和促进高校的创新发展,从而在高校的学术研究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次,要认识到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既要结合学校的计算机和网络,实现信息的共享;也要结合学校的藏书形式,实现数字化传播;还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服务。
在具体落实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如技术方面的投资、资源配置问题、管理制度建设等,以保证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可以如期完成。
再次,要关注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前景。
高校数字图书馆在建设完成后,相关工作责任仍需要继续承担,它们需要不断地汲取新技术和新理念,加强数字图书馆内容方面的新增维护,在传统资源与数字资源之间找到合理的结合点,确保高校数字图书馆的顺利发展。
此外,高校数字图书馆还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信息资源有限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国家数字教育政策的落后,以及出版机构和书籍生产商的缺乏,导致国内数字资源的出现不足。
另外,由于缺乏良好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高校数字图书馆很容易陷入无序状态,从而影响学术研究及信息提供服务。
最后,要指出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系统而综合的过程,需要良好的管理措施和科学的平衡把控才能实现,并给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好的服务。
高校数字图书馆应在当前信息资源环境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高校的学术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有许多挑战需要解决。
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提高大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关键词:资源文献信息学习策略摘要:图书馆因其丰富的资源和服务功能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本文从合理利用图书馆资源的角度出发,使大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加强对大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学生们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正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是新世纪我国建设的主力军,肩负着建设祖国伟大事业的重任,同时,短暂的大学阶段也是他们获得知识和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时期,把学会学习作为大学学习中最主要的学习,如何使大学生做到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顺利和有效地完成大学学习的任务,是当前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途径就是加强对大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指导学生们充分合理的利用图书馆资源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对促进大学生有效地学习、实现高校的教育教学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图书馆信息资源概况文献信息资源一般也称信息资源。
它是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含义包括图书馆可利用的所有信息,可分为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也包括可共享的其他单位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
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是指图书馆内所收藏的为用户提供知识信息服务的各类信息资源。
网络信息资源是指存在于现代网络系统之中,并以联机方式向用户提供服务的信息资源,包括静态的文献数字化信息和动态的信息。
共享的社会文献信息资源是指本馆没有收藏但能通过各种方式可利用的其他单位收藏的文献信息资源。
二、学习策略的概念和发展历程我者将学习策略界定为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进行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以及对学习过程的调控方式。
总的来说,学习策略是指有目的地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设计、组织、监控、反馈、选择的活动方式、技能、方法和手段。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水平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体现在学习的全过程中;学习策略是灵活的,受多因素影响。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国外开始了对学习策略的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学习策略的有效使用对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及学习成绩的提高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刍议数字图书馆【摘要】数字图书馆是信息时代中重要的知识资源和传播平台,本文围绕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历史发展和重要性展开讨论。
在我们探讨了数字图书馆的特点及优势、对传统图书馆的影响、建设与发展、技术支持以及服务内容。
结论部分则分析了数字图书馆在信息时代的意义、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在知识传播方面的促进作用。
数字图书馆的兴起为人们提供了更广泛的知识获取途径,加速了信息传播和学术交流的速度,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数字图书馆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人们提供更便捷、高效的知识服务,助力知识传播和共享。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概念、历史、重要性、特点、优势、传统图书馆、影响、建设、发展、技术支持、服务内容、信息时代、未来发展方向、知识传播、促进作用。
1. 引言1.1 介绍数字图书馆的概念数字图书馆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手段将传统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数字化处理,建立并拥有数字化的文献资源库,供读者在线浏览、查询、检索并利用的一种现代化图书馆形态。
数字图书馆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实体图书馆,而是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将各种形式的文献资源数字化、网络化,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和利用的新型图书馆。
通过数字图书馆,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各种文献资源,不再受限于实体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和空间限制,极大地方便了读者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对于提升文献资源利用率、促进信息传播、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1.2 数字图书馆的历史发展在21世纪初期,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以数字化为基础的知识服务和资源共享已经成为数字图书馆的核心功能。
数字图书馆的内容不仅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资源,还涵盖了数字孤本、数字档案、数字博物馆等多元化服务。
数字图书馆在数字化技术、信息检索、知识管理等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用户提供更高效、便捷、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开放,也推动了文化传承和知识创新的发展。
图书馆对学生学业成效贡献的大数据分析平台构论文图书馆对学生学业成效贡献的大数据分析平台构论文高校图书馆因拥有丰富的数字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成为学校师生学习和休闲的重要场所.学生作为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主体之一,其学业和高校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必然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图书馆对学生学业成效贡献研究是指导高校图书馆投入产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数据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海量数据分析工具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互联网企业Google及Facebook之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其核心的本质就是其公司记录和分析了用户的行为大数据,从而精确掌握用户行为并形成预判.由此可见,大数据技术对于海量、高速发展的数据具有很好的分析和管理能力,它被用来研究图书馆用户行为的“大数据”是最佳选择,研究成果可以为高校图书馆服务决策提供客观的依据,具有重要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1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是一系列收集、存储、管理、处理、分析、共享和可视化技术的集合.大数据的关键技术有很多,如借鉴生物界的进化规律演化的随机化搜索方法已被人们广泛应用于组合优化、机器学习、信号处理、自适应控制等领域;再如分布式技术包含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计算框架等,其已经全面运用于各类大数据应用中.大数据价值的完整体现则需要多种技术的协同,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1)分布式技术.最典型的是Apache基金会的Hadoop大数据分布式处理软件框架,主要延续了Google分布式文件系统GFS的开源思想、分布式计算框架MapReduce和分布式数据库BigTable的实现机理,开发了自有的产品--HDFS分布式文件系统、MapReduce分布式编程框架和HBase分布式数据库.(2)大数据预处理技术.大数据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多样性,这就意味着数据来源极其广泛、数据类型极为繁杂,这种复杂的数据环境给大数据处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所以在分析大数据前,首先必须对海量数据源进行预处理,以保证数据质量及可信性.大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是整个大数据处理流程的核心,因为大数据的价值产生于挖掘过程.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P逭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大数据挖掘的算法众多,其中(1)以分类算法、聚类挖掘算法、关联挖掘算法、序列挖掘算法最为主流.2围书馆大数据分析面临的问题及数据构成2.1图书馆大数据分析面临的问题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读者行为大数据具有数据海量、类型复杂、处理速度快和价值密度低的特点,要对这些大数据进行统一的存储与分析,对图书馆来说有着极大的挑战性.以下是3个亟待解决问题:⑴数据的存储能九学生在图书馆的所有行为活动都将产生数据,数据量已由TB级升至PB级,而且还在源源不断地增加,数据量的增长速度已远远大于存储能力的增长速度.(2)数据类型复杂繁多.学生对图书馆的利用行为数据不仅仅是简单的二维表格式存储的结构化数据,还有以文本、图片、XML文档、JSON文档、日志文件和音频/视频等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关系型数据库已经无法有效管理这些数据.(3)数据处理的实时性.大数据时代强调的是数据处理的及时有效,图书馆要求大数据分析平台可以快速地获取、存储和分析学生的行为数据,为图书馆提供快速的决策支持.面对上述问题,传统数据分析工具已不再适合,而Hadoop大数据分布式存储与计算框架能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因此基于Hadoop建立统一的图书馆大数据存储和分析平台变得尤为迫切.2.2图书馆大数据的构成分析针对目前宁波大学在校的本科学生,将其对图书馆利用行为和学业成效相关数据(2010?2014年)作为此次实验的数据源.经过分析,确定数据源由学生个人信息、学生学业相关数据及图书馆利用行为数据三部分组成,数据类型包括结构化的二维表数据和非结构化的日志数据,数据总量共计6108万条记录.其中,学生学业相关完整数据有120万条记录;图书馆利用行为数据包括从图书馆门禁系统(357万)、阅览室座位管理系统(320万)、图书借阅系统(247万)、数字资源访问日志(5064万)等途径获取学生的图书馆服务数据共计5988万条记录,为图书馆服务对学生学业成效贡献研究提供基础的大数据参考样本.从上述统计来看,实验涉及到的数据量级已在十亿字节以上,而且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成线性增长,因此定期将相关系统中每天生成的数据导入Hadoop大数据平台成为必然的选择.目前此次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初步拟定大数据主题分析的内容见表1.高校大学生学业成效主要由学业成绩、奖励情况和科研能力三部分组成.学业成绩主要是学生的在校的各类专业课和选修课的考试成绩积点分,奖励情况是在校期间参加社团活动、校级活动等获得的奖励或荣誉称号,科研能力是指参与科研项目或发表论文等.图书馆利用行为此内容,并综合已有的相关研究关注的内容,再结合宁波大学的实际情况,考虑选取以下几方面:(1)X寸纸质馆藏的利用,包括入馆记录(室内阅读情况)和借阅记录等;(2)对阅览室的利用,包括入室记录和在馆时间(座位管理系统记录情况)等;(3)数字资源的利用,包括数据库检索次数和全文下载次数等;(4)其他,如对网络的利用等.上述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对学生学业成效贡献研究中主题分析的相关内容,但在实际的分析建模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取舍或增加.3图书馆成效贡献的大数据分析平台构建3.1图书馆大数据分析平台的总体架构基于Hadoop的图书馆大数据分析平台主要分为两层一大数据预处理层和主题模型构建层,自下往上每层都为上层提供服务.整体的架构设计如图1所示.3.2图书馆大数据预处理方案的设计图书馆大数据预处理层主要是利用Hadoop集群在存储和计算能力的优越性,并结合大数据预处理技术,来对学生图书馆活动及学业数据进行预处理?具体的设计方案流程如图2所示.整个方案采用分层设计思想,底层是Hadoop分布式平台层.目前实验采用10台Linux操作系统的普通服务器机子,并分别在每台机器上安装JDK、SSH、Hadoop和Hbase,搭建Hadoop完全分布式运行环境.整个集群规划为:NameNode:10.22.102.46,DataNode1~DataNode9:10.22.102.4 7?10.22.102.55.HDFS是分布式计算的存储基础,主要用于存储学生图书馆利用行为和学业成效相关源数据氣其采用Master/Slave结构,集群包括1个NameNode和多个DataNodes,NameNode负责整个集群的任务调度分配,DataNode则是存储实际的数据?MapReduce过程是把从HDFS中待处理的学生图书馆利用行为和学业成效相关源数据集分解成M个小数据集进行并行Map操作,输出中间态键值对<众,value〉,然后根据众值进行Group操作,形成新的小数据组集<々,list(value)>,最后将这些小数据组集分割成R个集合,进行Reduce操作后存储到分布式数据库中.Hbase是个基于列存储的分布式数据库,数据行有3种基本类型:行关键字、时间戳和列,行关键字是数据表的唯一标示.海量的学生图书馆利用行为和学业成效相关数据通过MapReduce计算后,可以A:值作为行关键字进行分布式存储,实现海量数据的存储与管理功能.在Hadoop层之上,则为相应的大数据预处理模块,可以透明地调用Hadoop底层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包括数据清理、变换、集成及归一化4个子模块.数据清理是删除那些不符合要求的记录.数据集成是将来自不同应用系统中的数据源合并到一起,形成一致的数据存储.数据转换是将学生学业相关数据和图书馆相关应用系统中的数据用一定的格式来表示,以方便后期做关联挖掘.归一化处理是把数据值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保证程序运行时收敛加快.最终将处理好的数据通过接口或其他方式输出.3.2图书馆服务对学生学业成效贡献的主题模型构建思路图书馆服务对学生学业成效贡献的主题建模主要是利用大数据挖掘算法对相关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挖掘,精确发现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构建相应的主题分析模型.具体的分析挖掘过程如下:首先选择合适的聚类算法将学生群体和图书馆服务资源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割成不同的集合,分析不同集合表现出的特征;其次利用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对主题分析的内容进行关联挖掘,分析各项数据之间存在的关系;最后采用决策树分类算法做一些预测性主题分析?最终拟定图书馆服务与学生学业成效的主题模型主要从以下几个主题分析方向进行构建:(1)各学院在某学年/学期学生整体学业成效情况分别与对图书馆利用行为(学院平均进出阅览室时长、借阅次数、数字资源利用)的相关性分析.(2)各专业在某学年/学期不同班级间学业成效分布情况与对图书馆利用行为(班级平均进出阅览室时长、借阅次数、数字资源利用)的相关性分析.(3)相同专业学业成效相差较大的个人与对图书馆利用行为(个人进出阅览室时长、借阅次数、数字资源利用)的相关性分析.(4)图书馆不同的资源服务(纸质馆藏、阅览室利用、数字资源等)对学生学业成效贡献的比重进行分析.此外,在上述主题分析中分别加入控制因素(性别、生源地以及高考成绩),分析它们与学生学业成效的相关性,建立相应的主题关联模型,达到指导服务决策与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最终更好的为用户提供服务资源.4结语高校图书馆对学生学业成效贡献的研究,以学生作为研究主体,以学生的学业成效作为关注目标,提出基于Hadoop开源平台与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与主题建模,探索学生对于图书馆的利用与其学业成效之间的关系.在整个主题模型构建过程中,将一些控制因素加入到图书馆与学业成效的关联分析中,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反过来指导完善图书馆服务对学生学业成效贡献主题模型的构建,从而更全面地对高校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在帮助学生提高学业成效方面的作用进行考察.最终的研究成果可指导图书馆进一步将服务嵌入到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细节处,并以此为依据提升图书馆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数字化阅读对大学生有效学习影响研究作者:张凤娟来源:《科技风》2021年第33期关键词:数字化;阅读;有效学习数字阅读已成为大学生阅读的一种新的重要方式,在全民阅读的背景下,考察数字阅读对大学生群体带来的影响,对阅读推广具有参考意义。
一、数字化下大学生阅读现状阅读本是获得知识的一种信息传播及接收活动,互联网时代,全新的数字阅读方式逐步深入我们的生活中,大学生阅读的平台日益增多,“快餐式”“碎片化”等阅读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阅读质量,也影响了大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环境的变革带来阅读行为的改变,既为我们带来诸多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我们要有全面地认识和了解。
为了解大学生的阅读倾向,以纸质问卷调查方式针对我院汽车、路桥、建筑、轨道等7系1部发放2000份调查问卷,其中大一学生815人,大二学生613人,大三学生578人,男生1220人,女生780人,收回有效问卷1950份。
(一)大学生对阅读的态度明确休闲消遣占45.6%,疑难问答占57.3%,拓展知识21.6%,指导实践37.2%,提高学习13.9%,其他17.6%,这说明当代大学生阅读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学为我用,充分证明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在遇到不懂问题时主动从阅读相关书籍来获取帮助,就是从百度寻求答案。
也说明大学生能够通过理论来进行实践活动;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我们大学生在阅读方面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特征,有的甚至带有非常明显的功利性倾向。
他们的阅读不仅仅是休闲娱乐和陶冶情操了,而是为了阅读而阅读,就是要解决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面对以后的就业压力和社会现实,大学生的阅读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以后的就业。
读书不仅仅让大学生获得自己的一技之长,不知不觉中,我们也感受到,读书也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这对于大学生认识社会和塑造修养品格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二)阅读主动性不强社会对我们的干扰太大,经调查同学平均每周阅读1小时以内的17.6%,2~3小时的66.4%,3—5小时的39.6%,5小时以上的20.8%,每月0本的占3.8%,1~2本是7.9%,3~4本的52.7%,4本以上占15.6%,用于阅读的时间与阅读数量较少,三分之二同学觉得社会节奏加快、受学业负担重、多媒体发达、课外活动多的影响没时间读书,但细想想这些确实分散了人们读书的注意力,但不是不读书的决定性原因,当前大学生阅读态度明确,阅读计划翔实,主要原因一是没动力,动力来自于功利与兴趣,兴趣是根本动力,长久的动力之源,对读书无兴趣很难付诸实施。
图书馆数字信息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论文•相关推荐图书馆数字信息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论文论文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已迫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数字化教育以一种新颖的教育形态呈现,并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指标。
图书馆作为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传递途径也以随之转变为数字化形式,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信息时代图书馆的主要发展方向,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机遇。
论文关键词:数字图书馆信息化高等教育影响数字图书馆是21世纪的信息利用方式。
在21世纪之初,一种全新的理念一“没有一流的图书馆办不成一流的大学”已在我国图书馆界达成共识。
随着图书馆数字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及其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高等教育必将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形式和方及教学的组织管理等方面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本文拟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图书馆数字信息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1 对教学目标与内容的影响在未来的社会里人才除了具备“基本能力”、“思维能力”、“品德素质”外,还必须具备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五种“广泛的能力’,这就是:对信息进行获取、组织、分析的能力.对高速变化的情况的解决与处理能力,主动学习日益膨胀的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运用信息方法的能力。
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对人才的这些要求影响着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与内容。
未来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从根本上影响了学校培养人才的高等教育目标,即以培养具有多方面能力的新教学目标。
为了实现新的培育目标,高等教育内容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其未来的趋势是:教材的难度增加了,重视基本理论,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要按照高难度、高深度和理论化原则重新编写教材。
在课程设计上注重学科的结构合理,教学内容少而精,着重使学生掌握一般的基本原理,以发掘学生的认识能力。
制定教学大纲要着眼于能力培养特别是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现有知识的传授和一般技术的培训,高等教育内容还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解决现实性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