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关于印发期刊(著作)定级标准(试行)2014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246.50 KB
- 文档页数:10
浙江师范大学期刊定级标准为充分调动教师科研工作积极性,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科研工作业绩,结合学校科研发展实际情况和要求,特修订本标准。
一、期刊级别(一)顶级期刊《中国社会科学》;SCI Ⅰ区(中科院)收录期刊;影响因子在3.0(含)以上的SSCI收录期刊(二)权威期刊SCI Ⅱ区(中科院)收录期刊;影响因子在1.0(含)以上、3.0以下的SSCI收录期刊;A&HCI收录期刊(除会议论文外);韩国KCI优秀登载地期刊(우수등재학술지)中的韩文期刊;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目录(CCF-A类);国内权威期刊(见下表):—1 —(三)一级期刊SCI Ⅲ区(中科院)收录期刊;影响因子在0.5(含)以上、1.0以下的SSCI期刊;韩国KCI登载地期刊(등재학술지)中的韩文期刊;国内一级期刊(见下表):—2 ——3 ——4 ——5 ——6 ——7 —(四)二级期刊SCI Ⅳ区(中科院)收录期刊;影响因子在0.5以下的SSCI 期刊;EI收录期刊(论文);未列入一级及以上等级的CSSCI来源期刊;韩国KCI登载地侯补期刊(등재후보학술지)中的韩文期刊;其他二级报刊(见下表):—8 ——9 ——10 —(五)三级期刊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SCI、EI、SSCI、A&HCI收录的会—11 —议论文;未列入二级及以上等级期刊的北大核心期刊、浙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中国社科院)、中科院CSCD收录期刊;以书代刊(以书号出刊且连续、公开发行)的学术论文;其它外文学术期刊。
(六)四级期刊专刊,增刊,会议综述,实际字数在8000字以下的书评,其他正式公开出版的论文。
二、相关说明1.同一期刊在不同数据库收录的按就高原则确定期刊级别;拥有中、英文两种版本的国内期刊按就高原则确定期刊级别,且两种版本的期刊级别相同。
2.期刊级别依据SCI、SSCI、EI、A&HCI、CSSCI、CSCD 等收录数据库实行动态调整,以论文发表当年的最新数据库为准。
浙江师范大学文件浙师科研字〔2014〕13号浙江师范大学关于印发期刊(著作)定级标准(试行)的通知各学院,校行政各部门(单位):现将《浙江师范大学期刊(著作)定级标准(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11月4日—1 —浙江师范大学期刊(著作)定级标准(试行)根据学校岗位聘任工作要求,为充分调动教师科研工作积极性,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科研工作业绩,结合学校科研发展实际情况和要求,特制订本期刊(著作)定级标准。
一、期刊级别(一)顶级期刊《中国社会科学》;SCI Ⅰ区收录期刊;影响因子在3.0(含)以上的SSCI、A&HCI收录期刊(二)权威期刊SCI Ⅱ区收录期刊;影响因子在0.8(含)以上、3.0以下的SSCI、A&HCI收录期刊;国内权威期刊(见下表):—2 —(三)一级期刊SCI Ⅲ区收录期刊;影响因子在0.8以下的SSCI、A&HCI 收录期刊;国内一级期刊(见下表):—3 ——4 ——5 ——6 ——7 —(四)二级期刊SCI Ⅳ区收录期刊;EI收录期刊(论文);未列入一级及以上等级的CSSCI源期刊;其他二级期刊(见下表):(五)三级期刊CSSCI期刊扩展版、集刊;SCI、EI、SSCI、A&HCI收录的—8 —会议论文;未列入二级及以上等级期刊的北大核心期刊、CSCD 收录期刊;以书代刊的学术论文;其它外文学术期刊(六)四级期刊书评、会议综述、专刊、增刊、其他正式公开出版论文。
二、学术著作A类著作B类著作C类著作D类著作学术著作等级由个人提出申请,科学研究院组织专家评审认定。
—9 —抄送:校党委各部门,各群众团体,行知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校长办公室2014年11月4日印发—10 —。
浙江师范大学教务处浙师教通…2014‟11号浙江师范大学教务处关于印发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要点的通知各学院:现将《浙江师范大学教务处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四年二月二十四日浙江师范大学教务处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要点一、总体目标根据学校党政工作要点,深入贯彻落实《浙江师范大学关于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研活动进一步常态化,探索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国际化专业、课程群建设,构建活力课堂,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优化教学过程管理,努力解决学校教学改革和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推动学校教育工作向着科学发展方向大步迈进,培养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专门人才。
二、重点工作在认真完成各项常规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探索卓越人才培养途径,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研制出台《浙江师范大学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深入实施卓越教师试点项目工作,完善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有效机制,探索具有特色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探索卓越工程师、卓越法律人才等文、理、工各类卓越人才培养途径,夯实专业基础,完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推进国际化专业和课程群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树立高等教育国际化理念,有目标、有组织、系统推进学校国际化专业和课程群建设,进一步凝炼专业特色,提高教师素质,使课程和教学方法更具国际竞争力,使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建成4-5个国际化专业和5-10个高水平全英语授课课程群,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交流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三)深入推进全员教研,构建活力课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研制出台《浙江师范大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若干意见》,深入推进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的全员教研工作,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推进学生学业评价改革,建立过程性学习评价方式,增强学生学习活力;高质量建设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及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发与质量监控,尝试小班化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浙江师范大学关于印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学生奖学金评定办法、学生荣誉称号评定办法和国家奖学金评定办法的通知各学院:现将修订后的•浙江师范大学本(专)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浙江师范大学本(专)科学生奖学金评定办法‣、•浙江师范大学本(专)科学生荣誉称号评定办法‣和•浙江师范大学国家奖学金评定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二月二十四日抄送:党办、校办,组织部,宣传部,教务处,计财处,学生处,保卫处,团委,行知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本(专)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一、总则第一条对学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在于正确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评优评奖和推荐就业提供依据,实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科学化,引导和促进学生德、智、体、能全面协调发展,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较强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专门人才。
第二条综合素质评价适用对象为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学生,每学年评价1次,评价内容包括品德素质评价、知识水平评价、身体素质评价和能力评价4个方面。
第三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构成、比例和成绩计算方法(一)综合素质评价分为基本评价和发展评价两个部分。
基本评价=品德素质评价*20%+知识水平评价*75%+身体素质评价*5%。
发展评价=知识水平评价*50%+能力评价*50%。
(二)毕业生的基本评价和发展评价为各学年相应成绩的平均合成,并以“(基本评价+发展评价)/2”的得分及名次进行就业推荐。
第四条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必须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的原则。
二、品德素质评价第五条评价依据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修养、学习态度作风、组织纪律观念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考察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综合体现。
第六条评价方式及结果品德素质评价=基本分80分+记实。
记实指根据第五条评价依据中的相关内容,制定相应的加减分标准,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给予相应的加减分。
品德素质评价上限100分。
浙江师范大学文件浙师研字〔2014〕30号浙江师范大学关于印发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修订)的通知各学院,校行政各部门(单位):现将《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修订)》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11月5日—1 —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加强和完善研究生学籍管理,促进研究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1号),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校按照国家招生政策、招生规定录取的所有具有中国国籍的在校研究生,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博士、硕士研究生。
第二章入学与注册第三条按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持录取通知书及其他有关证件,按学校规定的日期入学报到,因故不能按时报到者,应事先向研究生学院请假,请假期限为2周。
未请假或者请假逾期2周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之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第四条新生报到后,学校在3个月内对新生进行复查,复查内容包括入学资格、政治思想、健康状况等方面。
复查合格者,学校准予注册取得研究生学籍;复查不合格者,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凡属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取得学籍者,一经查实,学校取消—2 —其学籍。
情节恶劣的,应当请有关部门查究。
第五条因个人原因在学校规定的请假期限内不能报到入学的新生可以申请保留入学资格。
新生在体检复查中发现患有疾病不能坚持学习者,可以申请保留入学资格。
申请保留入学资格者,应当在报到入学的2周内提出申请(填写“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新生保留入学资格申请表”,因病保留入学资格者,需同时提交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其不宜在校学习的证明,并经校医院核准),经所在学院(含研究机构,简称学院,下同)同意后,到研究生学院办理有关手续。
保留入学资格期限为1年。
保留入学资格的新生,不具有学籍,不享受在校研究生待遇,不得占用学校教学和后勤资源。
浙江师范大学科研业绩点计算办法(人文社科类)根据学校岗位聘任工作要求,结合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实际情况,制订岗位聘任科研成果计分办法。
说明:(1)所有计分项目均需通过社科处申报或签订合同。
(2)所有项目分按研究周期平均分配。
(3)项目承担人需以浙江师范大学名义参与研究。
(4)立项无经费的项目按50%+分。
(5)与外单位联合申请的国家级项目,我校作为第二承担单位的按如下原则计分:①到校经费占项目总经费》30%,项目等级降一档。
②到校经费占项目总经费10%〜30%,项目等级降二档。
③不符合上述要求的项目不计分。
(6)同题申报的除按最高计分外,另一个项目按所的分的30%+分(同题认定参照关于《浙江师范大学科研项目经费配套和奖励办法补充规定》的解释。
(7)项目如果撤题,扣回相应分值。
说明:(1)论文署名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第一单位必须为浙江师范大学。
(2)期刊级别以最近一次修订的《浙江师范大学人文社科类期刊定级标准》为准。
(3)书评、会议综述降一级处理。
专刊、增刊论文一律为五类论文。
(4)学术论文字数在3000字以下的计分减半。
(5)同一篇文章分上下篇发在同一刊物两期上按1篇计分。
(6)在同一刊物中、英文版上发表同一篇文章的,按120%+分。
(7)在《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摘3000字以上的按权威论文计分,3000字以下的每少1000字计分递减30%,不足1000字的按1000字计分。
(8)同一篇论文被SSCI、A&HCI等重复收录的,或同一篇论文发表后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摘的,只按最高档计分。
(9)同时被SCI和SSCI收录的论文,可考虑影响因子就高计分。
(8)发表在期刊上的艺术作品按该期刊级别计分,多幅作品在同期刊物上发表的以1篇论文计分。
(9)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导师作为第二作者或通讯作者的(明确标注通讯方式的作者),则导师视同第一作者计分。
浙师研字〔2017〕41号浙江师范大学关于印发研究生综合测评办法(修订)的通知各学院:现将《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综合测评办法(修订)》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浙江师范大学2017年9月29日—1 —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综合测评办法(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推进研究生素质教育,促进研究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鼓励研究生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科技创造、体育竞赛、文艺活动、志愿服务及社会实践等方面取得突出表现,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研究生综合测评是对研究生各方面素质的综合评价,学术型研究生更加注重考察其科研创新能力和体现创新能力的科研成果;专业学位研究生更加注重考察其专业实践能力和适应专业岗位的综合素质。
第三条研究生综合测评工作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杜绝弄虚作假。
第四条综合测评结果将作为各类评优评奖、出国(境)交流、毕业生综合鉴定以及就业推荐的重要依据。
第五条评定对象为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全日制在校中国籍研究生。
第二章组织实施第六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负责全校研究生综合测评的领—2 —导、协调、监督工作,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是实施研究生综合测评工作的主体,学院党委(党总支)负责本单位研究生综合测评的组织实施。
第七条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成立研究生综合测评领导小组,由本单位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分管研究生工作副院长、学工办主任(辅导员)、研究生办主任(秘书)和研究生代表等组成,主要职责如下:1.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综合测评细则;2.组织部署本单位综合测评工作;3.对本单位综合测评工作实施监督和指导;4.裁决本单位综合测评纠纷,做好综合测评过程中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工作;5.审定、上报测评结果和评优材料。
第八条研究生综合测评以同年级、同专业(专业人数少的以一级学科)为单位,每学年进行一次,测评工作在每学年上学期进行。
当年入学的新生不参加该学年的综合测评,其他年级研究生综合测评按上一学年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
第九条研究生综合测评结果经各单位研究生综合测评领导小组审核后予以公示(不少于3个工作日,下同),无异议后报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浙江师范大学科研业绩点计算办法(人文社科类)根据学校岗位聘任工作要求,结合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实际情况,制订岗位聘任科研成果计分办法。
一、科研项目业绩点M说明:(1)所有计分项目均需通过社科处申报或签订合同。
(2)所有项目分按研究周期平均分配。
(3)项目承担人需以浙江师范大学名义参与研究。
(4)立项无经费的项目按50%计分。
(5)与外单位联合申请的国家级项目,我校作为第二承担单位的按如下原则计分:①到校经费占项目总经费≥30%,项目等级降一档。
②到校经费占项目总经费10%~30%,项目等级降二档。
③不符合上述要求的项目不计分。
(6)同题申报的除按最高计分外,另一个项目按所的分的30%计分(同题认定参照关于《浙江师范大学科研项目经费配套和奖励办法补充规定》的解释。
(7)项目如果撤题,扣回相应分值。
二、学术论文业绩点M说明:(1)论文署名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第一单位必须为浙江师范大学。
(2)期刊级别以最近一次修订的《浙江师范大学人文社科类期刊定级标准》为准。
(3)书评、会议综述降一级处理。
专刊、增刊论文一律为五类论文。
(4)学术论文字数在3000字以下的计分减半。
(5)同一篇文章分上下篇发在同一刊物两期上按1篇计分。
(6)在同一刊物中、英文版上发表同一篇文章的,按120%计分。
(7)在《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摘3000字以上的按权威论文计分,3000字以下的每少1000字计分递减30%,不足1000字的按1000字计分。
(8)同一篇论文被SSCI、A&HCI等重复收录的,或同一篇论文发表后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摘的,只按最高档计分。
(9)同时被SCI和SSCI收录的论文,可考虑影响因子就高计分。
(8)发表在期刊上的艺术作品按该期刊级别计分,多幅作品在同期刊物上发表的以1篇论文计分。
(9)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导师作为第二作者或通讯作者的(明确标注通讯方式的作者),则导师视同第一作者计分。
现将《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成果奖励办法(修订)》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5月16日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成果奖励办法(修订)为进一步激发我校研究生的科研潜能,鼓励研究生多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参照《浙江师范大学关于印发科研业绩计分办法(试行)的通知》(浙师科研字〔2014〕10号)、《浙江师范大学关于印发期刊(著作)定级标准(试行)的通知》(浙师科研字〔2014〕13号),特制定本办法。
一、奖励对象本校各类研究生。
二、奖励范围及标准说明:(1)期刊级别以论文发表时的《浙江师范大学期刊、著作定级标准》为准。
(2)论文署名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第一单位必须为浙江师范大学。
(3)研究生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发表。
(4)论文收录以法定机构公布为准,同一篇论文被多种检索系统同时收录、或发表后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重复转摘的,按就高原则奖励。
(5)在《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摘3000字以上的按权威论文奖励,3000字以下的每少1000字奖励递减20%,不足1000字的按论点摘编奖励。
(6)同一篇文章分上下篇发在同一刊物两期上的,按1篇奖励。
(7)在同一刊物中、英文版上发表同一篇文章的,按120%奖励。
(8)发表在期刊上的艺术作品按该期刊级别奖励。
(9)多篇论文或多幅艺术作品在同期刊物上发表的以1篇论文奖励。
说明:(1)研究生为第一作者,第一单位必须是浙江师范大学并在著作中体现。
(2)著作类别由学校组织专家组评定。
(3)同一个书号丛书以一本著作计,不同书号的丛书可以单本书计。
(三)专利成果获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植物新品种登记,1000元/项。
说明:(1)上述专利成果必须以“浙江师范大学”为第一单位。
(2)研究生必须为第一署名人。
说明:(1)上述获奖必须以“浙江师范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
(2)研究生必须为第一完成人。
(3)全国各专业学位教指委、浙江省组织的各种竞赛,以设立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赛制为标准。
浙江师范大学文件浙师人字〔2016〕4号浙江师范大学关于印发青年教授、副教授聘任办法的通知各学院:现将《浙江师范大学青年教授、副教授聘任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1月11日—1 —浙江师范大学青年教授、副教授聘任办法为有效实施“青年英才百人工程”,培养、稳定、激励优秀青年教师,特制订本办法。
一、岗位设置青年教授、副教授岗位设置与聘任坚持“总量控制、竞聘上岗、合同管理、绩效考核、动态调整”的原则。
根据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学科发展规划,每年设立不超过5名青年教授岗位和10名青年副教授岗位,按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分类设置,优先考虑学校重点发展学科和领域。
二、岗位待遇聘任青年教授、副教授期间享受校、院两级教授、副教授同等额度的薪酬待遇(除基本工资、基础性绩效)。
对外交流时可以使用教授、副教授专业技术职务,但上级政策有明确限制的除外。
三、岗位申报条件(一)申报青年教授的基本条件1.有明确稳定的研究方向,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取得同行公认的显著成绩,有较大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2.具有博士学位,原则上已聘任副高职务;3.年龄不超过40周岁,入校工作满3年以上;4.爱岗敬业,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协作—2 —精神;5.从事一线教学科研工作,完成原聘岗位课堂教学基础工作量,教学效果良好;6.主持1项国家级和1项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项目;7.学术研究深入,在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技术推广等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者,且任现职以来业绩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和提名奖获得者;(2)在近五年(自2010年7月至2015年6月)发表论文、出版教材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①自然科学类教师在顶级期刊发表1篇以上论文者,或在权威期刊发表3篇以上论文者,或在一级期刊发表论文8篇以上者;②人文社科类教师在顶级期刊发表1篇以上论文者,或在权威期刊发表2篇以上论文者,或在一级期刊发表论文6篇以上者;③主编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
浙江师范大学文件浙师教字〔2013〕65号浙江师范大学关于印发大学生科技创新与竞赛奖励办法(修订)的通知各学院,校行政各部门(单位):现将《浙江师范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与竞赛奖励办法(修订)》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12月31日—1 —浙江师范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与竞赛奖励办法(修订)为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营造浓厚的科技文化氛围,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展示我校大学生风采,特制定以下规定。
一、科技创新与竞赛的范围和组织形式类型名称学校主办部门承办学院/部门学科竞赛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大学生学科竞赛组织委员会经管学院大学生财务信息化竞赛经管学院大学生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竞赛法政学院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教育学院大学生英语演讲竞赛外语学院大学生工业设计竞赛美术学院大学生广告艺术竞赛文传学院大学生摄影竞赛文传学院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理信息学院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数理信息学院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数理信息学院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应用竞赛数理信息学院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数理信息学院大学生力学竞赛数理信息学院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生化学院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生化学院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地理环境学院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工学院、职教学院—2 —类型名称学校主办部门承办学院/部门大学生工程训练竞赛工学院、职教学院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信息实验中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竞赛学生处大学生创业计划/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团委文体比赛大学生运动会体育运动委员会体育学院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教育委员会音乐学院美术学院美术作品展览美术学院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人文学院国际学院规范汉字书写大赛美术学院科研训练学术论文、专利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和学院科研训练项目二、科技创新与竞赛的奖励办法1.学科竞赛竞赛级别参赛学期课程加分奖励(分/项)学分奖励(分/项)学生奖金(万元/项)备注国家级特等奖15 6 1 1.参赛学期课程加分奖励与学分奖励两者选其一。
浙江师范大学文件浙师科研字〔2018〕11号浙江师范大学关于印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修订)的通知各学院:现将《浙江师范大学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修订)》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浙江师范大学2018年5月11日浙江师范大学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管理,提高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绩效,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省财政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等政策的实施意见》(浙委办发〔2017〕2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科研项目经费包括纵向项目经费和横向项目经费。
纵向项目经费是指通过承担或参与国家、地方政府及相关组织常设的计划项目或专项项目取得的科研项目经费。
横向项目经费是指通过对外开展科研活动取得的除纵向项目经费之外的其他所有科研项目经费,包括通过委托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以合同方式取得的项目经费。
第三条各类科研项目经费的取得、使用及其管理应遵守上级管理部门和学校的各项科研和财务制度规定。
所有合同必须按照《浙江师范大学合同管理办法(修订)》(浙师〔2017〕15号)的要求签署,并在科学研究院备案。
禁止通过设立虚假项目获取科研项目经费。
第四条建立学校、学院(部门、研究院所,以下简称二级单位)、项目负责人三级科研项目经费协同监管体系。
科学研究院是学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牵头职能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有关政策、制度的制定、执行及培训,指导、审查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监管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计划财务处负责科研项目经费的会计核算,审查项目决算,承担相应的财务管理与服务责任;审计处负责科研项目经费的审计调查和监督,承担相应的审计监督责任。
各二级单位对本单位承担的科研项目经费负有管理和监督责任,应落实专(兼)职科研管理人员,对经费的预算编制和使用等实施监督管理。
浙江师范大学期刊定级标准为充分调动教师科研工作积极性,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科研工作业绩,结合学校科研发展实际情况和要求,特修订本标准。
一、期刊级别(一)顶级期刊《中国社会科学》;SCI Ⅰ区(中科院)收录期刊;影响因子在3.0(含)以上的SSCI收录期刊(二)权威期刊SCI Ⅱ区(中科院)收录期刊;影响因子在1.0(含)以上、3.0以下的SSCI收录期刊;A&HCI收录期刊(除会议论文外);韩国KCI优秀登载地期刊(우수등재학술지)中的韩文期刊;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目录(CCF-A类);国内权威期刊(见下表):—1 —(三)一级期刊SCI Ⅲ区(中科院)收录期刊;影响因子在0.5(含)以上、1.0以下的SSCI期刊;韩国KCI登载地期刊(등재학술지)中的韩文期刊;国内一级期刊(见下表):—2 ——3 ——4 ——5 ——6 ——7 —(四)二级期刊SCI Ⅳ区(中科院)收录期刊;影响因子在0.5以下的SSCI 期刊;EI收录期刊(论文);未列入一级及以上等级的CSSCI来源期刊;韩国KCI登载地侯补期刊(등재후보학술지)中的韩文期刊;其他二级报刊(见下表):—8 ——9 ——10 —(五)三级期刊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SCI、EI、SSCI、A&HCI收录的会—11 —议论文;未列入二级及以上等级期刊的北大核心期刊、浙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中国社科院)、中科院CSCD收录期刊;以书代刊(以书号出刊且连续、公开发行)的学术论文;其它外文学术期刊。
(六)四级期刊专刊,增刊,会议综述,实际字数在8000字以下的书评,其他正式公开出版的论文。
二、相关说明1.同一期刊在不同数据库收录的按就高原则确定期刊级别;拥有中、英文两种版本的国内期刊按就高原则确定期刊级别,且两种版本的期刊级别相同。
2.期刊级别依据SCI、SSCI、EI、A&HCI、CSSCI、CSCD 等收录数据库实行动态调整,以论文发表当年的最新数据库为准。
杭州师范⼤学学术期刊定级标准杭州师范⼤学学术期刊定级标准为使我校科研管理⼯作进⼀步规范化、标准化,在参照浙江⼤学2005年版和2008年版期刊定级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以下学术期刊定级标准。
⼀、全部学术期刊按其学术档次及学术影响⼒共分为三级:⼀级为权威学术期刊;⼆级为重要学术期刊;三级为⼀般学术期刊。
(⼀)⼀级:分A档、B档和C档A档的学术期刊为:《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摘》、《新华⽂摘》、《中国语⽂》、《历史研究》、《哲学研究》、《经济研究》、《法学研究》、《社会学研究》、《政治学研究》、《教育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学评论》、《⽂史》、《中国⾳乐学》、《体育科学》、《美术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评论》、《⼼理学报》、《管理世界》、《中国出版》、《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中国科学》、《科学通报》、《数学学报》、《物理学报》、《化学学报》、《动物学报》、《计算机学报》、《中华医学杂志》、《⽣理学报》、《环境科学学报》、《⾼分⼦学报》以及列⼊《SCI》(科学引⽂索引核⼼版)、《SSCI》(社会科学引⽂索引)、《AHCI》(艺术⼈⽂引⽂索引)当年统计源的国际学术期刊。
B档的学术期刊为:在附件⼀中没有标出“*”符号的为⼀级期刊B档以及列⼊《SCI》(科学引⽂索引扩展版)当年统计源的国际学术期刊。
C档的学术期刊为:见附件⼀中列出的“国内学报级⼀级学术期刊(C档)名录”以及列⼊《EI》(⼯程索引)当年统计源的国际学术期刊。
被IM收录的论⽂也视同国内⼀级期刊(C档)论⽂。
(⼆)⼆级:重要学术期刊1.列⼊当年中国科技期刊统计源期刊;2.见附件⼀中列出的“国内⼆级学术期刊名录”;3.被当年ISTP、ISSHP收录或在《⼈民⽇报》、《⽂汇报》、《光明⽇报》、《中国教育报》理论版上发表的学术论⽂可视同重要学术期刊论⽂;4.在《杭州师范⼤学学报》(⾃然科学版)上发表的论⽂。
浙师教字…2015‟号浙江师范大学关于印发2015年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推荐办法的通知各学院:为做好我校2015年优秀应届全日制普通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推荐工作,现将《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推荐办法》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9月8日1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推荐办法为做好2015年优秀应届全日制普通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推荐工作(以下简称“推免”),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教学…2006‟14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办法的通知》(教学厅…2014‟5号)和《关于下达2015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名额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推荐名额1.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简称“普通推免生”)名额125名。
2.研究生支教团推免专项计划(简称“支教团”)名额18名。
3.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接收外校推免生(简称“补偿计划”)名额7名,接收高校名额分别为华东师范大学4名、华中师范大学2名、陕西师范大学1名。
4.“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简称“硕师计划”)名额25名。
(推荐办法、程序另行下文)二、推荐对象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毕业生(专升本、行知学院学生除外)。
2三、推荐条件1.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违法违纪处分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
2.专业基础扎实,学习成绩优秀,原则上前3学年平均学分绩点专业排名前30%以内(初阳学院学生前80%以内)。
具有专业技术突出能力且申请支教推免的学生前3学年平均学分绩点专业排名前50%以内。
3.英语基础较好,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425分(含)以上(710分制)。
浙江师范大学文件浙师研字〔2013〕31号浙江师范大学关于印发研究生科研成果奖励办法(修订)的通知各学院,校行政各部门(单位):现将《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成果奖励办法(修订)》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12月3日—1 —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成果奖励办法(修订)为进一步激发我校研究生的科研潜能,鼓励研究生多出优秀科研成果,参照《浙江师范大学关于印发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浙师科研字﹝2013﹞2号),特制定本办法。
一、奖励对象本校各类研究生。
二、奖励范围及标准(一)学术论文1.人文社科类奖励范围奖励标准《中国社会科学》4000元/篇SSCI、A&HCI期刊收录论文;《浙江师范大学人文社科类期刊定级标准》中的权威期刊论文2000元/篇《浙江师范大学人文社科类期刊定级标准》中的一级期刊论文600元/篇《浙江师范大学人文社科类期刊定级标准》中的二级期刊论文200元/篇2.理工科类奖励范围奖励标准SCI Ⅰ区、SCI Ⅱ区Top期刊收录论文4000元/篇SCI Ⅱ区期刊收录论文;《中国科学》(中、英文版)2000元/篇SCI Ⅲ区期刊收录论文;《浙江师范大学理工科类期刊定级标准》中的一级期刊论文600元/篇SCI Ⅳ区期刊收录论文、EI Compendex(期刊论文)300元/篇《浙江师范大学理工科类期刊定级标准》中的二级期刊论文200元/篇—2 —说明:(1)单位署名和作者: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的第一单位都必须为“浙江师范大学”。
申请人必须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
(2)同一作者在同一刊物的同一期发表多篇论文的,按1篇奖励;同一作者在同一刊物同一年度内发表多篇论文的,按2篇奖励;同一篇文章分上下篇发表在同一刊物不同期次上的,按1篇奖励。
(3)同一篇论文被SCI、EI、SSCI、A&HCI等重复收录的,或同一篇论文发表后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的,按最高档奖励1次。
浙江师范大学关于下发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试行)和期刊定级标准的通知各学院、部门(单位):为进一步完善科研激励机制,提高我校师资队伍的整体学术水平,学校在广泛征求各学院、部门(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经校学术委员会审议,校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对原《浙江师范大学科研工作量计算与管理办法》和期刊定级标准进行了修订。
现将修订后的《浙江师范大学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试行)》和期刊定级标准予以公布,请遵照执行。
二○○三年七月三日浙江师范大学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试行) 为了深化学校科研改革,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师资队伍的学术水平,学校决定继续对科研工作实行量化管理。
根据有关规定,并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科研工作量计分范围1.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性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2.公开出版的著作(专著、编著、译著、教材、论文集等);3.通过主管部门鉴定或评审的科研成果、获得的各类科研成果奖励;4.国家、省(部委)、厅(局)、校(市)级立项的科研课题;5.各级纵向科研经费、各类横向课题进校科研经费、技术转让费等;6.各类专利、音乐美术作品、体育竞赛等。
二、科研工作量计分标准1.学术论文(1)论文级别与分值注:被SSCI、SCI、A&HCI、EI收录的论文、权威期刊论文按一级计分;未被SSCI、SCI、EI、A&HCI、EI收录的国外期刊论文按二级计分;指导研究生发表的论文,导师为通讯联系人的按第一作者计分。
(2)论文字数(篇幅)及其计算系数(3)合作论文按作者人数与排名次序分解计分2人:7:53人:6:4:24人:6:3:2:1第5名及以后计分为第4名的1/2(4)论文被转载、收入索引的加分标准。
浙江师范大学文件浙师科研字〔2017〕6号浙江师范大学关于印发教师科研业绩考核与绩效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各学院:现将《浙江师范大学教师科研业绩考核与绩效奖励办法(试行)》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浙江师范大学2017年7月23日浙江师范大学教师科研业绩考核与绩效奖励办法(试行)为充分调动教师科研工作积极性,客观、公正地评价科研工作业绩,根据《浙江师范大学绩效工资实施办法》等文件精神和学校岗位聘任相关规定,特制订本办法。
一、教师科研工作业绩考核学校根据教师的科研工作业绩分数对在职教师进行科研工作业绩考核。
教师的科研工作业绩分数依据《浙江师范大学科研业绩计分办法(2017年修订)》计算。
1.教师科研工作业绩考核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档。
(1)达到本岗位科研基础业绩分的2倍(含2倍)以上,且居本学院同岗教师前15%者为优秀;(2)达到本岗位科研基础业绩分者为合格;(3)未达本岗位科研基础业绩分者为不合格。
2.学校确定各级各类教师的科研基础业绩分:(1)各级各类教师岗位的科研基础业绩分见附件,其中教师(含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为主型、社会服务推广型)七级岗位及以上教师的学术论文分仅计三级及以上(即M2-1-5及以上);(2)学生思政系列教师、其他专业技术岗位教师的科研基础业绩分以同级“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师岗的1/2计;(3)“双肩挑”教师的科研基础业绩分以同级“教学为重型”教师岗的1/2计;(4)管理岗位教师科研基础业绩分不作要求,但聘任为教育管理人员高级专业技术岗位者,以同级“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师岗的1/2计;(5)体育学院、外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教师岗位科研基础业绩分按同岗其他学科教师的2/3计算;(6)新进教师在入职当年科研基础业绩分不作要求;3.各学院、独立设置研究机构(以下简称“学院”)的学术分委员会负责本学院教师科研工作业绩考核,考核结果报科学研究院备案。
二、学院科研绩效分配与奖励学院科研绩效由科研基础绩效和科研奖励性绩效两部分组成,分别占总量的30%和70%,均由学校核拨至学院,由学院依据教师(包括退休教师、柔性引进人才、博士后等)的实际科研贡献进行二次分配。
浙江师范大学文件浙师科研字〔2014〕13号浙江师范大学关于印发期刊(著作)定级标准(试行)的通知各学院,校行政各部门(单位):现将《浙江师范大学期刊(著作)定级标准(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11月4日—1 —浙江师范大学期刊(著作)定级标准(试行)根据学校岗位聘任工作要求,为充分调动教师科研工作积极性,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科研工作业绩,结合学校科研发展实际情况和要求,特制订本期刊(著作)定级标准。
一、期刊级别(一)顶级期刊《中国社会科学》;SCI Ⅰ区收录期刊;影响因子在3.0(含)以上的SSCI、A&HCI收录期刊(二)权威期刊SCI Ⅱ区收录期刊;影响因子在0.8(含)以上、3.0以下的SSCI、A&HCI收录期刊;国内权威期刊(见下表):序号期刊名称序号期刊名称1 管理世界13 法学研究2 马克思主义研究14 社会学研究3 哲学研究15 民族研究4 世界宗教研究16 新闻与传播研究5 中国语文17 中国图书馆学报6 外语教学与研究18 教育研究7 外国文学评论19 体育科学8 文学评论20 心理学报9 中国音乐学21 新华文摘(转摘)10 历史研究22 五年一届全国美展入选作品11 经济研究23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摘)12 政治学研究24 《中国科学》(中、英文版)—2 —(三)一级期刊SCI Ⅲ区收录期刊;影响因子在0.8以下的SSCI、A&HCI 收录期刊;国内一级期刊(见下表):序号期刊名称序号期刊名称人文社科1 南开管理评论58 金融研究2 科研管理59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3 科学学研究60 会计研究4 管理科学学报61 中国农村经济5 中国软科学62 经济科学6 外国经济与管理63 中国农村观察7 研究与发展管理64 农业经济问题8 管理工程学报65 国际经济评论9 中国管理科学66 财贸经济10 中国行政管理67 经济学家11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68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2 教学与研究69 世界经济与政治13 国外理论动态70 国际政治研究14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71 美国研究15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72 现代国际关系16 哲学动态73 国际问题研究17 自然辩证法研究74 欧洲研究18 世界哲学75 中国法学19 自然辩证法通讯76 法商研究20 中国哲学史77 中外法学21 宗教学研究78 政法论坛22 世界汉语教学79 法学家23 当代语言学80 法律科学24 语言文字应用81 法学—3 —25 方言82 法制与社会发展26 外语界83 法学评论27 外国语84 中国人口科学28 现代外语85 人口研究29 中国翻译86 社会30 外国文学研究87 青年研究31 外国文学88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32 国外文学89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33 文艺争鸣90 世界民族34 文艺理论研究91 民俗研究35 文学遗产92 编辑学报3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93 大学图书馆学报37 音乐研究94 情报学报38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95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39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96 高等教育研究40 文艺研究97 电化教育研究41 民族艺术98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42 当代电影99 比较教育研究43 装饰100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44 美术研究101 教师教育研究45 新美术102 教育发展研究46 近代史研究103 课程.教材.教法47 中国史研究104 中国体育科技48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05 体育与科学49 史学月刊106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50 史学理论研究107 统计研究51 世界历史108 心理科学进展52 文史109 心理科学53 文物110 旅游学刊54 考古学报111 人文地理55 世界经济112 城市规划—4 —56 中国工业经济113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57 经济学(季刊)114 资源科学理学1 病毒学报32 声学学报2 大气科学33 数学进展3 地理科学34 数学年刊(A辑)4 地理学报35 数学年刊(B辑、英文版)5 经济地理36 数学学报6 地球化学37 水生生物学报7 地球物理学报(中、英文版)38 水土保持学报8 地震学报39 天文学报9 地质学报40 土壤圈(英文版)10 第四纪研究41 土壤学报11 动物分类学报42 微生物学报12 动物学报(英文版)43 无机化学学报13 分析化学44 物理化学学报14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中、英文版)45 物理学报(中、英文版)15 高分子学报(中、英文版)46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英文版)16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47 系统科学与数学17 工程热物理学报(中、英文版)48 遗传学报(英文版)18 海洋学报49 应用数学学报19 化学学报(中、英文版)50 应用数学和力学20 计算数学51 有机化学21 科学通报(中、英文版)52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2 昆虫学报(中、英文版)53 植物病理学报23 理论物理通讯(英文版)54 植物分类学报24 气象学报55 植物生态学报25 燃料化学学报56 植物学报26 生理学报57 中国光学快报(英文版)27 生态学报58 中国化学快报(英文版)28 生物多样性59 中国物理快报(英文版)—5 —29 生物工程学报60 中国稀土学报30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英文版)61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31 生物物理学报62 自然科学史研究工学1 半导体学报(英文版)30 力学学报2 兵工学报31 煤炭学报(中、英文版)3 材料研究学报32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4 测绘学报33 摩擦学学报5 沉积学报34 内燃机学报6 电工技术学报35 农业工程学报7 电力系统自动化36 农业机械学报8 电子科学学刊(英文版)37 汽车工程9 电子学报38 软件学报10 动力工程学报39 石油学报11 纺织学报40 水利学报12 复合材料学报41 铁道学报13 固体力学学报42 通信学报14 光学精密工程43 土木工程学报15 光学学报44 无机材料学报16 光子学报45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17 硅酸盐学报46 岩土工程学报18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47 遥感学报19 化工学报(中、英文版)48 仪器仪表学报20 环境科学49 营养学报21 环境科学学报(中、英文版)50 宇航学报22 机械工程学报(中、英文版)51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3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52 中国环境科学24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报(英文版)53 中国机械工程25 计算机学报(中、英文版)54 中国激光26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55 中国铁道科学—6 —27 建筑结构学报56 自动化学报28 建筑学报57 公路交通科技29 金属学报(中、英文版)58 振动工程学报农学1 林业科学 5 中国农业科学2 水产学报 6 中国水稻科学3 园艺学报7 作物学报4 中国粮油学报医学1 解剖学报13 中华精神科杂志2 药学学报14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3 中国公共卫生15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4 中国药理学报(英文版)16 中华内科杂志5 中国药学杂志17 中华皮肤科杂志6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8 中华外科杂志7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 中华眼科杂志8 中华儿科杂志20 中华医学杂志(中、英文版)9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1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0 中华妇产科杂志22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1 中华护理杂志23 中华肿瘤杂志12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综合性社科期刊1 学术月刊 3 国外社会科学2 读书 4 天津社会科学高校综合性学报1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6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3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4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9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 —(社会科学版)5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0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报刊、文摘1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理论版)3000字以上3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论点摘要) 4 新华文摘(论点摘编)(四)二级期刊SCI Ⅳ区收录期刊;EI收录期刊(论文);未列入一级及以上等级的CSSCI源期刊;其他二级期刊(见下表):序号刊物名称序号刊物名称1 西亚非洲9 日语学习与研究2 思想教育研究10 外语研究3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教育报(理论版学术类文章2000字以上)11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4 人民音乐12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5 中国音乐13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理论版)3000字以下6 中国儿童文学14 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7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5全国美术家协会和全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全国综合性作品展入选作品8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五)三级期刊CSSCI期刊扩展版、集刊;SCI、EI、SSCI、A&HCI收录的—8 —会议论文;未列入二级及以上等级期刊的北大核心期刊、CSCD 收录期刊;以书代刊的学术论文;其它外文学术期刊(六)四级期刊书评、会议综述、专刊、增刊、其他正式公开出版论文。
二、学术著作A类著作B类著作C类著作D类著作学术著作等级由个人提出申请,科学研究院组织专家评审认定。
—9 —抄送:校党委各部门,各群众团体,行知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校长办公室2014年11月4日印发—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