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光电3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3
广播电视_(电视中心系统)技术能手竞赛复习题型⑤同步(参考)和帧同步同步信号之间的关系包括帧同步,帧同步信号从同步信号中分解黑场信号发生器通常用作视频参考信号源。
时基校正器可以校正视频信号中行和场同步信号的时基误差,同时校正色度、亮度、饱和度、行和场相位、负载波相位等。
同步信号。
它用于要求视频信号严格稳定同步的各种系统。
帧同步器和时基校正器用于校正信号的定时偏差。
然而,校正范围(窗口)是不同的。
帧同步器是一帧。
一般来说,它的校正窗口是无限的。
它通常用于同步外部信号,例如从其他站发送的信号和卫星信号。
当参与该站的节目切换时,需要先发送到帧同步器。
3)电视中心时钟系统的功能及应用(1) (2)功能:为需要时间的设备提供标准时间信号应用:在时钟系统上,青岛广播电视学院LEITCH GPS-3901和TVZ3100卫星时钟接收机配置为主备时钟,EBU时间码定时信号通过TVZ3002时间码选择器选择性输出到TVZ3612F时间码分配器,为需要定时的设备提供标准时间信号4)过程电能质量参见“数字视频测量应用技术(基础章节)”P250-252。
衡量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的三个重要指标是:电压(2XXXX年,最初用于提高硬盘协议的传输带宽,强调快速、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光纤通道比SCSI快三倍,并已开始取代SCSI作为服务器和群集存储设备之间的传输接口。
光纤通道更加灵活。
如果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设备间距可达十公里(约六英里)短距离传输不需要光纤,因为光纤通道也可以与同轴电缆和普通双绞线一起工作。
光纤通道标准由光纤通道物理和信号标准、美国国家标准协会的ANSI 3.230-1994文件和国际标准化组织14165-1文件描述。
光纤通道支持三种体系结构:点对点、仲裁环路和交换体系结构 2 PTP(点对点):通常用于DAS(直连存储)设置2 FC-AL(光纤通道仲裁环路):FC-AL仲裁环路机制和仲裁令牌光纤环路端口或交换机上的前向端口连接到HBA上的本地端口(节点环路),以支持环路操作对于FC-AL架构,当设备加入FC-AL,或者有任何错误或需要重置时,必须重新初始化循环。
班本科科技与创意设计试验班2物理技术科技与创意设计试验班本科理科试验班类(生命、环境、化学与地学)2物理化学理科试验班本科医学试验班2物理化学医学试验班本科医学试验班类(口腔医学)2物理化学口腔医学本科应用生物科学(农学)2物理化学本科应用生物科学(生工食品)2物理化学本科工科试验班(信息)1物理工科试验班本科工科试验班(建筑与土木)1物理工科试班本科工科试验班(机械与能源)1物理工科试验班本科工科试验班(海洋)1物理工科试验班本科工科试验班(电气与自动化)1物理工科试验班本科工科试验班(航空航天与过程装备)1物理工科试验班本科理科试验班类1物理理科试验班本科社会科学试验班0不限社会科学试验班本科人文科学试验班(传媒)0不限人文科学验班本科人文科学试验班(外国语言文学)0不限人文科学试验班运动训练本科体育学类0不限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本科美术学类0不限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本科设计学类0不限产品汉语国际教育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法学本科经贸、法学与管理类3物理 思想政治 历史知识产权英语翻译(英语)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3历史 地理 思想政治日语本科计算机类(中外合作办学)3物理 化学 技术软件工程制药工程(“2011计划”创新试验班)制药工程药物制剂药学本科药学类3物理 化学 生物中药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理学与光电信息类2物理 化学应用心理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本科电气通信与计算机类2物理 技术通信工程汉语国际教育秘书学本科电子信息工程3物理生物技术本科电子科学与技术3物理生物技术本科通信工程3物理生物技术本科广播电视工程3物理生物技术本科网络工程3物理生物技术本科数字媒体技术3物理生物技术本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3物理生物技术本科经济学0不限本科英语0不限本科新闻学0不限本科广播电视学0不限本科广告学0不限本科传播学0不限本科编辑出版学0不限本科网络与新媒体0不限本科数字出版0不限本科文化产业管理0不限本科公共关系学0不限本科会展经济与管理0不限本科音乐表演(声乐)0不限本科音乐表演(民乐)0不限本科音乐表演(西洋乐)0不限本科音乐表演(钢琴)0不限本科舞蹈编导0不限本科舞蹈编导(音乐剧)0不限本科表演0不限本科戏剧影视文学0不限本科戏剧影视文学(编剧与策划)0不限本科广播电视编导0不限本科广播电视编导(媒体创意)0不限本科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0不限本科戏剧影视美术设计0不限本科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人物形象设计)0不限本科录音艺术0不限本科播音与主持艺术0不限本科播音与主持艺术(影视配音)0不限本科播音与主持艺术(日汉双语播音)0不限本科播音与主持艺术(法汉双语播音)0不限本科播音与主持艺术(礼仪文化)0不限本科播音与主持艺术(英汉双语播音)0不限本科动画0不限本科动画(漫插画)0不限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科术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本科机械类(中德“2+3”联合培养)3物理 化学 技术工业工程本科电气类(中外合作办学)3物理 化学 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德合作办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电气类3物理 化学 技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本科电气类(中德“2+3”联合培养)3物理 化学 技术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本科软件工程3物理 化学 技术本科土木工程3物理 化学 技术本科给排水科学与工程3化学 物理 生物本科土木类(中外合作办学)3物理 化学 技术土木工程(中德合作办学)本科土木类(中外合作办学)3物理 化学 技术土木工程(中法合作办学)本科土木类(中德“2+3”联合培养)3物理化学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本科化工与制药类3化学物理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服装设计与工程3历史化学技术轻化工程包装工程本科轻工类3化学物理生物印刷工程本科建筑学3物理地理技术本科城乡规划3地理物理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生物工程类(中德“2+3”联合培养)3化学生物物理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工程造价3物理技术思想政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本科管理科学与工程类3物理技术生物工业工程物流管理本科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中德“2+3”联合培养)3物理技术生物工业工程本科财务管理3物理技术思想政治市场营销本科工商管理类3思想政治地理技术国际商务本科电子信息工程2物理化学本科通信工程2物理化学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物理化学本科物联网工程2物理化学本科数字媒体技术2物理技术本科计算机类(中德“2+3”联合培养)2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1物理本科经济学类(中外合作办学)0不限经济学((中美合作办学))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班)0不限本科汉语言文学0不限本科英语0不限本科德语0不限本科市场营销(国际班)0不限本科动画0不限本科摄影0不限本科视觉传达设计0不限本科环境设计0不限本科产品设计(产品创意设计方向)0不限本科产品设计(家用纺织品设计方向)0不限本科服装与服饰设计0不限本科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方向)0不限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本科设计学类(中德“2+3”联合培养)0不限产品设计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本科电子信息类3物理技术化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计算机类3物理技术化学数字媒体技术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风景园林本科土木类3物理技术化学工程管理本科服装设计与工程3物理化学历史本科纺织类(中外合作办学)3物理化学历史服装设计与工程(中美合作项目)纺织工程本科纺织类3化学物理历史非织造材料与工程本科轻化工程3化学生物物理本科建筑学3物理技术历史公共事业管理本科公共管理类3思想政治历史物理行政管理本科电子商务(少数民族班)3物理化学地理电子商务本科电子商务类3物理化学地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表演(人物形象设计)3历史地理化学本科表演(时装表演艺术)3历史地理化学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艺术设计、服饰品设计)本科服装与服饰设计类0不限产品设计(纺织品艺术设计)经济学经济统计学金融学本科经济与贸易类0不限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本科法学类0不限社会工作测绘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本科物联网与电子信息类3物理 技术 生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环境材料与机械类3物理 化学 生物应用化学园艺园艺(观赏园艺)农学植物保护茶学本科现代农业类3化学 生物 物理农业资源与环境林学本科现代林业类3化学 生物 历史森林保护中药学生物技术本科生命科学类3化学 生物 物理生态学(生态工程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食品质量与安全类3物理 化学 生物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土木工程3物理 生物 历史本科建筑学3物理 生物 历史本科风景园林3物理 生物 历史动物医学本科动物医学类3物理 化学 生物动物科学本科园林3物理 生物 历史本科林学类(中外合作办学)(林学(中加合作办学项目))3化学 生物 历史林学(中加合作办学项目)本科旅游管理3地理 历史 生物英语本科外语类0不限日语会计学农林经济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工程电子商务本科经济与管理类不限城市管理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统计与数据科学类0不限应用统计学木材科学与工程(室内与家具设计)本科设计创意类不限工业设计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历史学地理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本科初阳学院试验班23物理化学历史生物科学应用心理学机电技术教育汽车维修工程本科工程技术教育类3物理技术化学教育应用电子技术教育化学生物科本科生化科教类3化学生物物理学科学教育本科金融学3物理历史化学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3历史地理化学本科法学3历史地理物理历史思想政治物本科社会工作3理思想政治历史地本科思想政治教育3理历史思想政治物本科汉语言文学3理思想政治历史地本科汉语国际教育3理英语翻译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3历史地理化学日语本科广告学3历史地理技术本科广告学(中外合作办学)3历史地理技术历史学历史思想政治地本科历史学类3人文教理育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数学类3物理化学历史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材料物理本科物理学类3物理化学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本科地理科学3地理化学历史本科生物技术3生物化学物理生物物理思想政本科应用心理学3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本科机械类3物理化学生物动化工业设计软件工本科计算机类(中外合作办学)3技术物理历史程本科交通运输3物理化学生物本科环境科学3化学地理生物本科城乡规划3地理物理历史本科工商管理3历史地理化学本科市场营销3历史化学生物本科财务管理3技术物理历史历史思想政治技本科文化产业管理3术本科财务会计教育3技术物理历史思想政治历史物本科行政管理3理本科电子商务3物理地理技术本科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3技术地理历史本科应用化学2化学物理学前教育特殊教本科儿童发展与教育0不限育艺术教育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本科美术与设计学类0不限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本科小学教育0不限本科体育教育0不限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本科电子信息类A3物理 化学 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电子信息类B3物理 技术 化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自动化本科电气信息类3物理 技术 化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本科管理学类3物理 历史 地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能源与流体工程类3物理 技术 化学工程力学本科经济学类(中外合作办学)3物理 历史 地理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经济学类3物理 历史 地理金融工程本科汉语言文学3历史 地理 思想政治本科汉语国际教育3历史 地理 化学本科英语3历史 地理 化学本科工业设计3物理 技术 生物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机械类3物理 技术 化学机械电子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本科材料类3化学 物理 技术功能材料本科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3物理 技术 化学考科目数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本科计算机与电子信息类3物理 化学技术软件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电子商务财务管理本科经济与贸易类3物理 化学历史经济与金融本科法学3历史 地理思想政治本科思想政治教育(师范)3思想政治 历史 地理本科教育技术学(师范)3物理 化学技术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广告学本科中国语言文学类3思想政治 历史 技术汉语国际教育英语(师范)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3历史 思想政治 物理商务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数学类3物理 化学生物金融工程物理学(师范)科学教育(师范)本科物理学类3物理 化学生物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化学(师范)化学生物本科化学类3物理材料化学制药工程水产养殖学(水生生物科学)物理化学本科应用心理学(师范)3历史机械设计制造及物理化学其自动化本科机械类3生物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物理化学本科电气类3生物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管理物理化学本科建筑类3生物建筑学化学物理本科临床医学3生物化学物理本科口腔医学3生物化学物理本科护理学3生物旅游管理历史地理本科公共管理类3行政管理思想政治历史学(师范)本科学前教育(师范)0不限本科小学教育(师范)0不限本科体育教育(师范)0不限本科日语0不限本科工业设计0不限本科音乐学(师范)0不限理学功底。
中波广播发射天线维护技术分析摘要:就中波广播发射技术来说,操作便捷度愈高,传输信号愈稳定,价格方面也有优势,性价比非常不错,所以这类技术在广播行业当中获得了普遍运用。
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实际的工作心得和收获,分析了中波广播发射天线维护的相关技术,希望可以为中波天线维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中波广播发射天线;维护技术;软件维护1.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概述对中波广播发射技术来说,天线是其核心的设备,属于一类特别的物理装置。
中波广播发射天线主要功能是接收、发射无线电波,通过转换器,这些无线电波能够被转换成视听信号。
中波广播发射天线的功能十分强大,能够将一些高频电流信号予以高效处理,而后使其变成电磁波载体,继而实现大范围传输。
如若不能对天线予以及时全面维护,中波广播就无法实现常态化传输,遑论广播电视智能的常态化发挥,后续会耗费更多的财力、物力去开展维护工作。
鉴于此,应着力强化针对中波广播发射天线的日常检查、监管、维护以及保养等工作,才能持续保证高质量传输广播信号。
2.中波广播发射天线维护的具体技术措施2.1合理确定干扰源在实际运转中,中波广播发射天线往往会遭受很多不明项之干扰,信号传输就会变得不再稳定,质量也会打折扣。
有鉴于此,在日常维护过程中,为避免一些外部的干扰,相关人员应当持有慎终如始的理念,日复一日地坚持仔细巡查。
能够在干扰出现时,及时将干扰源确定下来,找出原因所在,尽快解决问题。
2.2周期性检查维修就中波广播发射天线的维护来说,相关人员应依循维护工作的相关规定,坚持做好每日做好检查、每个礼拜检查、每个季度检查、每个年度检查。
在以上一系列周期检查工作中,需要对重点部位做好检修。
比如说每日检查工作,需全面巡视天线系统,着力检查哑铃绝缘子是否出现损破。
而每个礼拜的检查与每日检查内容大体上差不多,需要更加细致和全面。
这个过程中,绝缘子当然需要检查,还要对绝缘材料的温度进行检测和记录,如果存有一些问题当第一时间上报。
扫频仪一、扫频仪的用途1、扫频仪:又称频率特性测试仪,它能够直接显示被测电路的频率—幅度特性2、扫频仪的由来:一般示波器只能显示幅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而扫频仪由于把调频和扫描技术相结合,能显示频率与幅度关系的曲线,所以称它为扫频仪。
其调频信号也称为扫频信号。
3、扫频仪的用途:测定调谐放大器、宽频带放大器、各种滤波器、鉴频器以及其他有源或无源网络的频率特性。
在测试中,用示波管直接显示被测电路的频率响应曲线,因而对无线电通信、广播电视、雷达导航、卫星地面站等设备的测试,以及有关电路的分析和研究提供方便。
二、扫频仪的分类1、按组成分:有显示的:如:BT-3 型频率特性测试仪BT-8 型频率特性图示仪2、按用途分:通用扫频仪、专用扫频仪、收音机统调图示仪、电视机统调仪、载波通信专用扫频仪、微波综合测试仪等。
3、按频率划分:有收音机中频图示仪、电视机视频扫频仪等。
三、扫频仪常用术语1、光电2、辉度3、聚焦4、频带宽度5、信号6、灵敏度7、增益8、衰减9、衰减器10、匹配11、移相器12、移相网络13、稳定性14、幅度频率特性15、频率特性16、扫频信号发生器17、中心频率18、频偏19、寄生调幅20、调频非线性四:扫频仪实例(收音机生产调试AM、FM专用仪器)日本目黑MSW—7125A(一):仪器能够提供的具体指标为:1.包括 IF(455KHz/10.7MHz),LW,MW,SW,FM波段2.具有窄频与宽频扫频功能3.扫频范围 455KHz/10.7MHz/0.1-3MHz/1.5-30MHz/63-110MHz 4.扫频宽度 10KHz-36MHz5.输出电平(50欧负载) 100dBu(0.1rms)准确度±1dB 输出控制 80dB(1dB/每步进)6.频率可变范围扫描范围内任意的5个频率点7.设定方式(存储方式) 4位或5位最小设定位数 0.1KHz/1KHz/10KHz8.显像管 23cm(9英寸)电磁偏转,垂直灵敏度 1mV/格,可变,附有20dB衰减器9.频率响应 DC-10KHz10.外形尺寸/重量约230W*330H*370Dmm/10.5kg(二)面板上各键及各位置功能1、显示屏显示测试波形,这个部位无需操作2、显示屏下部的左边一排灯:每个灯的上面都有一个波段代号“455KHz”,“10.7MHz”,“LW-MW”,“SW”,“FM”,这排灯的左边标注着“band”意即波段的意思。
光电显示技术考试考点1.像素:指构成图像的最小面积单位,具有一定的亮度和色彩属性。
2.亮度:指从给定方向上观察的任意表面的单位投射面积上的发光强度,单位cd/m2.3.对比度:指画面上最大亮度和最小亮度之比。
4.灰度:指画面上亮度的等级差别。
5.分辨率:指单位面积显示像素的数量。
6. CRT显示器是一种使用阴极射线管的显示器,主要分为黑白CRT和彩色CRT显示器两大类。
它的核心部件是CRT显像管主要由5部分组成:电子枪,偏转线圈,荫罩,荧光粉层及玻璃外壳,其中电子枪是显像管的核心。
6.彩色CRT整体工作过程如下:由灯丝,阴极,控制栅极组成电子枪,通电后灯丝发热。
阴极被激发,发射出电子流,电子流受到带有高压电的内部金属层的加速,经过透镜聚焦形成极细的电子束,在阳极高压作用下,获得巨大的能量,以极高的速度去鸿基荧光粉层。
这些电子束轰击的目标就是荧光屏上的三原色。
7.全球两大主要电视广播制式---NTSC和PAL。
日美加墨等采用NTSC;德英西欧国家,新加坡中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采用PAL。
8.液晶的晶相:有向列相,胆==相和近晶相。
9.单色液晶显示器的原理:LCD技术是把液晶灌入列有细槽的平面之间,这两个平面上的槽相互垂直。
即位于两个平面之间的分子被强迫进入一种90度扭转状态,粤语光线顺着分子的排列方向传播,所以光线经过液晶时也被扭转了90度。
但当液晶加上一个电压时,分子便重新垂直排列,使光线能直射出去,而不发生任何扭转。
10.彩色LCD显示器工作原理:彩色显示器具备专门处理彩色显示的色彩过滤层,通常,在彩色LCD面板中,每一个像素都是由3个液晶单元格构成。
这样,通过不同的单元格的光线就可以在屏幕上显示出不同的颜色。
11.典型的LED显示系统一般由信号控制单元,扫描控制单元和驱动单元以及LED阵列组成。
信号控制单元:任务是生成或接收LED显示所需要的数字信号,并控制整个LED显示系统的各个不同部件按一定的分工和时序协调工作。
光电效应的概况和应用一. 光电效应原理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
光照射到金属上,引起物质的电性质发生变化。
这类光变致电的现象被人们统称为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分为光电子发射、光电导效应和光生伏特效应。
前一种现象发生在物体表面,又称外光电效应。
后两种现象发生在物体内部,称为内光电效应。
赫兹于1887年发现光电效应,爱因斯坦第一个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金属表面在光辐照作用下发射电子的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做光电子)。
光波长小于某一临界值时方能发射电子,即极限波长,对应的光的频率叫做极限频率。
临界值取决于金属材料,而发射电子的能量取决于光的波长而与光强度无关,这一点无法用光的波动性解释。
还有一点与光的波动性相矛盾,即光电效应的瞬时性,按波动性理论,如果入射光较弱,照射的时间要长一些,金属中的电子才能积累住足够的能量,飞出金属表面。
可事实是,只要光的频率高于金属的极限频率,光的亮度无论强弱,光子的产生都几乎是瞬时的,不超过十的负九次方秒。
正确的解释是光必定是由与波长有关的严格规定的能量单位(即光子或光量子)所组成。
光电效应里,电子的射出方向不是完全定向的,只是大部分都垂直于金属表面射出,与光照方向无关,光是电磁波,但是光是高频震荡的正交电磁场,振幅很小,不会对电子射出方向产生影响。
光电效应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
相对应的,光具有波动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光的干涉和衍射。
只要光的频率超过某一极限频率,受光照射的金属表面立即就会逸出光电子,发生光电效应。
当在金属外面加一个闭合电路,加上正向电源,这些逸出的光电子全部到达阳极便形成所谓的光电流。
在入射光一定时,增大光电管两极的正向电压,提高光电子的动能,光电流会随之增大。
但光电流不会无限增大,要受到光电子数量的约束,有一个最大值,这个值就是饱和电流。
所以,当入射光强度增大时,根据光子假设,入射光的强度(即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垂直面积的光能)决定于单位时间里通过单位垂直面积的光子数,单位时间里通过金属表面的光子数也就增多,于是,光子与金属中的电子碰撞次数也增多,因而单位时间里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也增多,饱和电流也随之增大。
如何分辨共集、 共基、 共射三类放大器
l应用情况
l--r--
共基放大器共集放大器
I
•3种放大器中,共发射极放大器应用最为广泛,在各种频率的放大系统中都有应用,是信号放大的首选电路。
•共集电极放大器由于它的输入阻抗大,输出阻抗小这—特点,主要用在放大系统中起隔离作用,比如说做多级放大系统中的输入级,输出级和缓冲级,使得放大器的前级电路和后级电路之间的互相影响减到最小。
•共基极放大器具有高频特性优良,所以主要用在工作频率比较高的电路。
l放大器类型判断方法
通过三极管接法进行判断,可以知道它的放大类型及特性。
原理:放大器有—个输入回路,—个输出回路,每个回路需要有两个引脚,而三极管只有三个引脚必然有—个引脚被输入输出公用,比如共用发射极就是共发射极放大器。
71
-:
GND
基极放大器
更多精彩内容看这里
官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LOGO首次亮相!
?广电总局耜高清测评系统助力高新视肺发展如何鉴别“真假4K"
广播百科相位噪声
广播百科光电隔离器
广播百科001—100期
广播百科101—200期
广电术语词汇(—)
广电术语词汇(二)
关注广播行业科技发展
------------------------------------------
推动行业科技创新实践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回霪回,4
.S
广播I技术I百科1资讯
投稿邮箱:cnradiotech@ vcc。
科技方面1.意大利科学家伏特于1970年发明蓄电池。
法国人安培据此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电磁波理论并发明了发电机.2.无线电之父——马克斯韦尔。
电磁波理论的实验:赫兹3.1895年波波夫和马可尼同年宣告发明了无线电传送技术。
4.1915年费辛顿和亚历山德森生产出交流电发射机经改进的亚历山德森发射机成为再起的标准无线电广播设备5.1883年爱迪生发明了真空管白炽灯6.1904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发明二极管。
1906年美国人德弗雷斯特发明三极管。
1906到1907年德弗雷斯特取得三极管专利权并命名为音频管。
7.1947——布莱顿肖克利和巴丁发明晶体管8.1933阿姆斯特朗发明调频制方法9.1876贝尔发明电话1877爱迪生发明唱机和电影艺术10.1888名为柯达的简易照相机问世11.20世纪30年代有声电影取代无声电影12.美国——凯瑞——图像分解方法1880——法国人-——勒布朗——扫描技术13.电视之父——贝尔德他发明机械电视系统可以播出彩色电视14.1895年詹金斯——电影放映机15.1878——英国克鲁克斯——阴极射线管16.1928——佐里金——第一台光电显像管研制成功17.美国电视之父——萨尔诺夫18.1844.5..24——电报诞生日19.1876.2.14——电话的发明日贝尔20.1906圣诞之夜——广播时代的开端21.1920.11.2——世界广播事业诞生日22.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电视的研究和实验最有贡献的国际英美德23.1929.BBC开始试播电视。
1927——通用电气公司—建立第一座做实验电视台。
24.美国——1941年1月——全国电视标准委员会提出新的NTSC制式标准25.1877——美国人——伯里纳——发明唱盘和横行唱针26.1958——立体声录音机发明20世纪80年代——激光唱盘(CD)27.1929——BBC开始采用钢丝式录音机进行广播28.1959九月东芝公司发明螺旋式录像技术1980索尼推出八毫米磁带摄录像机29.1958——法国开发出SECAM制式即顺序传送和彩色存储制。
电视传播概论串讲讲义绪论一、电视传播的研究对象1.电视的定义广播电视——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区播送声音、图像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
按传输方式分为无线广播和有线广播两大类。
直播送声音的称为“声音广播”,亦简称为“广播”;播送图像和声音的,称为“电视广播”亦简称为“电视”。
电视,亦称“电视广播”,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区播送声像一体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
按传输方式分为无线电视和有线电视两大类。
2.电视传播电视传播是电视从业者使用电子媒介广泛、迅速和连续地传播信息的活动。
广义的电视传播,包括电视传播事业的宏观决策与管理、节目的摄制与编播、节目的传送与覆盖、传播效果与观众反馈。
五个环节狭义的电视传播主要指电视节目的传播活动,仅仅限于节目容及其效果。
二、电视传播的定义及其特点1.电视传播研究:指围绕或通过电视媒介所进行的传播活动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的研究。
主要包括传播者、传播容(节目)、电视媒介、观众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的研究。
2.电视传播学:研究电视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3.电视传播学的学科特点:社会性、开放性、整合性。
第一章电视传播发展论一、人类传播的发展机理1.人类传播的历史脉络迄今为止,人类经历了四次信息革命:语言、文字、印刷、电子。
(1)口语→图画→文字(2)造纸→印刷→纸媒介(3)电报→→电传真1844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电报。
有线电报的诞生,开创了电力传播的新纪元,电通信时代由此开始。
从有线通信到无线通信,是大众电子传播的一大飞跃。
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与俄国人波波夫同时宣告发明了无线通信技术。
1876年,贝尔发明。
的发明标志着电传声音的时代开始了。
(4)电影→广播→电视电影是与电视关系最为密切的技术艺术媒介。
1895年12月28日法国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对观众放映,这一天被认为是世界电影诞生日。
电视图像传输的技术原理:光→电→光光电效应和荧光效应。
光电效应:当光线照射到某种物质时,会使它产生电,电流的强弱与光照的强弱成正比。
光电成像器件利用光电效应将可见或非可见的辐射图像转换或增强为可观察、记录、传输、存储以及可进行处理的图像的器件系列的总称。
其目的在于弥补人眼在灵敏度、响应波段、细节的视见能力以及空间和时间上的局限等方面的不足。
最早的一种光电成像器件──光电析像管出现于1931年。
目前,各种类型的光电成像器件已广泛应用于天文学、空间科学、X 射线放射学、夜间观察、高速摄影以及科学实验中。
按工作原理,光电成像器件可分为像管、摄像管和固体成像器件。
1、像管 各种类型的变像管、像增强器的电子照相管的总称。
它将可见或非可见的辐射图像转换或增强为可直接观察或记录的图像。
其工作原理是将投射在光电阴极上的辐射图像转换为电子图像,电子光学系统将此图像尽可能真实地转移到荧光屏上产生一个增强的光学图像(如变像管和像增强器)或记录在对高速电子敏感的胶片上(如电子照相管)。
a、变像管 一种把非可见(红外或紫外)辐射图像转换成可见光图像的器件。
图1a[变像管]示出了利用银氧铯光电阴极的红外变像管,它通常用于主动红外夜视中。
图1b[变像管]为一种用于高速摄影的变像管。
图1 变像管b、像增强器 一种将微弱的光学图像增强为高亮度的可见光图像的器件。
它广泛用于微光夜视中。
其光敏面通常采用钠钾铯锑多碱光电阴极。
获得高亮度增益的方式有级联和使用电子倍增器两种。
实现级联的方式也有两种:一种是在同一管壳内用薄的云母片作为支撑体,其两侧分别制作光电阴极和荧光屏,形成夹心倍增屏结构,以实现各级像管之间的耦合。
磁聚焦像增强器大都采用这种方式。
另一种是采用纤维光学面板将单个静电聚焦型像增强管耦合在一起,如纤维光学耦合三级级联像增强器,它通常称为第一代像增强器,如图2[ 纤维光学耦合三级级联像增强器]所示。
25/25毫米第一代像增强器的典型性能是:放大率 =0.85,分辨率 28线对/毫米,亮度增益5×10,等效背景照度2×10勒克斯。
图2 纤维光学耦合三级级联像增强器在管内获得电子倍增的一条途径是在单级像增强管中插入电子倍增器,曾用过氯化钾薄膜,目前均使用微通道板电子倍增器,微通道板(MCP)是由数以百万计的微型通道电子倍增器的通道紧密排列而成的二维阵列器件。
1.广义的广播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人们传送声音节目,或图像和声音节目的传播媒介。
按传输方式、按传播符号。
2.狭义的广告专指声音广播。
3.声音广播又称音频广播或广播,指通过一定的电声转换设备,用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节目、供人们收听的传播媒介。
3.广告机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广播节目的采编、制作、传送活动。
4.声音广播与电视广播的几种分类(1)声音广播:无线广播和有线广播无线和有线无线广播,可以进行长距离传播。
有线广播,无。
调频广播和调幅广播调频和调幅调频广播特点:具有噪音小、音质好、抗干扰强,但覆盖面小。
调幅广播即长、中、短波的声音广播。
特点:覆盖范围广,但容易受干扰。
数字广播和模拟广播地面广播和卫星广播(2)电视广播:无线电视和有线电视甚高频和超高频数字电视和模拟电视地面电视和卫星电视5.什么是数字广播,有何特点数字广播指采用数字技术的音频广播。
特点:音质纯正,抗干扰强,增加利用频率数,能够提供传输数据等多种业务。
第二节广播、电视的产生和发展1.广播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初创、发展、繁荣三个时期。
2.初期中的基础知识a.英国科学家麦克韦在总结前人对电和磁的实验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电磁波理论,并证明这种波是以光的速度向外传播的。
b.1893年西奥多•普斯卡在匈牙利将700条电话线连在一起,进行新闻广播,组成所谓的“电话报纸”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有线广播系统。
c.1895俄国的波波夫和意大利的马可尼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收发机。
d.1906年加拿大费森登教授在美国建立了无线电广播实验室,是人类利用无线电传送声音的开端。
e.1920.11.2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由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商业广播电台呼号为KDKA.(1923年中国境内出现最早的广播电台)f.1925 日内瓦成立国际广播联盟,决定把全世界的广播域分为15个波长。
(1925年电视雏形产生)g.90年代中期出现的数字音频广播(DAB)3.发展时期有哪些特点a.迅速在世界各国普遍发展起来。
(数量上)b.对外广播也迅速发展。
1927年,荷兰成为世界上最早正式开办对外广播的国家。
c.调频电台出现。
1935年安蒂文•H•阿姆斯唐发明调频广播后,调频广播电台开始出现。
4.繁荣时期有那些特点a.技术进步。
60年代后,广播的技术手段迅速发展,收音机日益小型化,成为“随身听”。
b.立体声。
c.网络广播异军突起。
d.趋向“榨播”。
5.电视产生发展经历的时期a.诞生期-1)无限“电视之父”:在电视发展史上,苏格兰人约翰。
洛吉。
贝尔德。
利用尼普库原理在1925年制造了第一台电视机的雏形。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电视无线传输。
2)1935年英国广播公司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家电视服务社。
3)1936年11月2日,英国在伦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BBC),向公众播出黑白电视节目。
b.发展期限-1)1954年,美国正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办彩色电视的国家。
50年代末美国首先出现有线电视。
2)出现了NTSC制、PAL制和SECAM制三种制式并存的局面。
6.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阶段a.通讯卫星的特点是传送距离远、环节少、投资少、质量高、信息容量大。
b.有线电视即“电缆电视”,它是通过电缆把电视节目传送给用户的电视广播系统。
有线电视首先出现于美国,电视特点是频道多、信息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图像清晰稳定。
第三节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1.旧中国的广播事业a.中国境内最早的广播电台:1923年1月美国人E.G.奥斯邦在上海开办了“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
b.1926年10月1日,中国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无线广播电台诞生。
c.1927年3月,上海出现了我国第一个私人经营的广播电台,即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
2.新中国的广播事业a.1940年12月30日,中共领导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XNCR.成为中国人民广播创建纪念日b.1949.6.5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从此广播电台与新华社分开,成为独立的新闻机构c.1949年12月5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d.1950年4月正式建立对外广播电台,“北京广播电台”。
e.新闻总署于1950年4月公布了《关于建立广播收音网的决定》。
f 1978年5月“北京广播电台”正式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广播电台。
g.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83年3月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调整了广播事业发展政策,确定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方针。
h.1984.4.8我国成功地发射了试验通讯卫星,并进行了广播电视节目的传送试验。
i.1986.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创建了我国第一家国家级专业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j.1993年实行电视节目栏目化《东方时空》、《焦点访谈》k.1996.12.16数字音频广播在广东省佛山广播电视中心试播。
标志着中国广播的数字化已揭开了序幕。
l.1997被广大观众誉为中央电视台的“直播年”m.香港回归的72小时直播创造了我国电视直播的时间新纪录。
n.“直播范例”指的是三峡工程的直播在事业建设取得突出成就时,广播宣传工作也有进展。
其主要表现为Ⅰ、重新确定了广播“自己走路”的方针,逐步增加自采自编的稿件。
Ⅱ、围绕更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节目系统、时间布局,丰富节目内容。
Ⅲ、坚持“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的业务建设方针,在广播上改革。
Ⅳ、完善电台的办台体制和节目的管理、运作机制。
18.我国电视事业的产生和发展a.我国电视事业发端于1958年。
同年9月2日正式开播。
b.1973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试播彩色电视节目。
c.1986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创建了我国第一家国家级专业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
第四节我国港、澳、台的广播电视业1.香港的第一个电台:1928.6.30香港广播电台目前香港的3家广播电台:香港广播电台(香港电台),商业电台(香港商业广播有限公司),新城电台。
1998香港电子传媒的公信力评估为:香港电台第一。
2.香港目前的六家电视台:亚洲电视有限公司(ATV)、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无线台或港视TVB)、卫星电视、香港有线电视台、香港华侨娱乐电视广播公司(华娱)、传讯电视。
1998.3香港是世界上第一个体工商业互动式电视服务的主要城市。
3.台湾的6家电视公司:第一座-——国力教育电视试验广播电台、台湾电视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台视,第一家民营)、中国电视事业股份有限公司(中视,CTV)、在原教育台基础上扩建的“中华电视台”、全民电视公司、公共电视台。
4.简述我国广播发展的历史(新时期广播宣传工作取得进展的表现)我国广播宣传工作取得的主要表现有:(1)重新确定了广播“自己走路”的方针,逐步增加自采自编的稿件,积极开发具有广播特点的报道形式。
使广播成为具有独特吸引力的新闻媒介。
(2)围绕更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
增强了广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坚持“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的业务建设方针。
努力实施精品战略,加强深度报道和广播评论工作,有效的增强广播的舆论引导功能。
(4)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努力按广播的自身规律调整、完善电台的办台体制和节目的管理、运作机制。
第二章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特点第一节广播、电视的传输网络和制式1.广播电视的传输网络的构成要素包括:发射网、传送网、接受装置三部分。
发射网发射网的重要设施是发射台。
传送网传送网主要有微波中继传送电缆传送、光缆传送和卫星传送。
接受装置分别为收音机和电视机。
2.广播的制式调频、调幅调制-这种方式一般先用传声器将声音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然后用某种形式将它载运到高频率交变电流上的过程。
3. 电视的三种制式及几个主要国家所采用的电视制式(选择)NTSC制:正交叉平衡条幅制。
美、日、加、台。
PAL制:西欧,澳大利亚,非洲及中东,我国内地、港澳。
SECAM制:法国、独联体国家、东欧、沙特。
第二节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特点1.广播、电视传播方式的定义传播媒介在传播过程中用在运载信息的各种形式和手段的总和,从而形成一定的传播方式和相应的传播特点。
2.广播、电视传播方式的要素:符号系统、传输系统、接受系统3.广播、电视传播方式与以往的传播方式是什么关系1)承传2)超越a.各种符号插上“电翅膀”,同时面向大众。
b.与事物的发展变化同步c.便于人民接收d.人们可以在自己选择的环境和条件下接受信息。
3)促进超越其他传播方式的同时,也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
a.一方面是其他传播方式也用电子技术武装自己。
b.另一方面,其他面向大众的传播媒介更加注意扬长避短、独辟蹊径。
4.广播传播特点?优点a.快速及时,先声夺人b.广泛渗透,无远费届c.受众广泛,对象性强d.具体形象,感染力强e广播传播表现手段的综合性 f.调动图像、声音、文字手段传播信息。
弱点a.转瞬即逝,不留痕迹b.声光符号,不易保存c.线性传播,选择性差第三节广播、电视的语言1.广播、电视语言的特点a.便于口说耳听,即能上口又能入耳b.符合语言规范(语音、词汇和语法、书写)基本要求:a.通俗易懂*要把受众看作是肯动脑筋的人,充分估计他们的判断能力,尊重他们,和他们亲切平等地交谈。
*要和服务对象说话,而不要对他们“转文”*运用常规句式,避免倒装句式。
*注意字音,避免误解。
b.具体形象c.简洁明快2.怎样理解广播、电视的语言是“规范的口语”(一)语音(二)词汇和语法(三)书写3.ENG和EFPENG:录像机和便携式摄像机结合在一起的一体摄录机,简称“ENG”EFP:电子现场制作第四节广播、电视的协调发展1.电视的采录、制作设备目前电视台使用的一般都是录象机和便携式摄象机结合在一起的一体化摄录机,简称“ENG”。
优点:小型化的电子新闻采访设备,它把摄像机、同步系统、编码器等都装在一个轻量、便携的摄像机中。
2.EFP即电子现场制作,是对一整套适合于“野外”作业的电视设备的统称。
利用EFP方式,可以在事件发生的现场或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的现场制作电视节目,进行现场直播或录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