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法.ppt
- 格式:ppt
- 大小:3.24 MB
- 文档页数:24
第六章写作教学绪论一、学习目标:1、了解《中学语文教学法》的内容,理解学科特点,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
2、本学科的教学计划、实践安排、平时讲演、考试要求等相关问题。
二、问题要点第一节什么是中学语文教学法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是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在各门公共课、专业课教学基础上,为培养学生语文教学的职业能力而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它为未来语文教师提供语文教学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培养他们从事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和教学研究的初步能力,使他们具有从事语文教学的兴趣、信念和不断改革教学的意识。
掌握语文教学的规律,正是我们学习语文教学法这门课的最重要的目的。
教学实践不断发展,我们的认识也不断深化。
我们更应当学会怎样在教学实践中加深对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这是我们学习语文教学法的深一层的目的。
一、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的学科人类有了语言,就有了语文教育。
语言的口口相授,文字诞生后的学习。
二十世纪初的语文分科,语文课程的诞生。
1902年,钦定京师大学堂设立师范馆,•开设的《教育学》中有“各科教授法”一章,其中也有“国文教授法”。
这说明语文课程/教学研究最初是孕育于教育学之中的。
后逐渐形成一门学科。
这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心血的结晶,是我国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一代一代宝贵经验的积累。
认识语文教学规律,要着眼于两个方面:语文教学的外部联系和语文教学的内部联系。
新一轮新课程改革中推出的《语文课程标准》要认真解读。
二、中学语文教学法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学科教学法中“法”的两层含义:一是方法论的含义;一是语文教学的具体方法、方式、技能、技巧。
两者有密切的联系。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三、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的形成历史(一)、孕育于教育学时期(1902-1918)早期开设的《教育学》中有“各科教授法”一章,其中也有“国文教授法”。
(二)、“国文教授法”时期(1918-1924)语文(当时称“国文”)教学研究之始,多称“教授法”(三)、“国文教学法”和“国语教学法”时期(1924-1939)1919年,时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的陶行知倡导把“各科教授法”改变为“各科教学法”,以便把研究的对象由单独研究教师的“教”,拓展为同时研究学生的“学”。
第四章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和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绪论一、学习目标:1、了解《中学语文教学法》的内容,理解学科特点,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
2、本学科的教学计划、实践安排、平时讲演、考试要求等相关问题。
二、问题要点第一节什么是中学语文教学法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是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在各门公共课、专业课教学基础上,为培养学生语文教学的职业能力而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它为未来语文教师提供语文教学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培养他们从事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和教学研究的初步能力,使他们具有从事语文教学的兴趣、信念和不断改革教学的意识。
掌握语文教学的规律,正是我们学习语文教学法这门课的最重要的目的。
教学实践不断发展,我们的认识也不断深化。
我们更应当学会怎样在教学实践中加深对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这是我们学习语文教学法的深一层的目的。
一、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的学科人类有了语言,就有了语文教育。
语言的口口相授,文字诞生后的学习。
二十世纪初的语文分科,语文课程的诞生。
1902年,钦定京师大学堂设立师范馆,•开设的《教育学》中有“各科教授法”一章,其中也有“国文教授法”。
这说明语文课程/教学研究最初是孕育于教育学之中的。
后逐渐形成一门学科。
这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心血的结晶,是我国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一代一代宝贵经验的积累。
认识语文教学规律,要着眼于两个方面:语文教学的外部联系和语文教学的内部联系。
新一轮新课程改革中推出的《语文课程标准》要认真解读。
二、中学语文教学法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学科教学法中“法”的两层含义:一是方法论的含义;一是语文教学的具体方法、方式、技能、技巧。
两者有密切的联系。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三、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的形成历史(一)、孕育于教育学时期(1902-1918)早期开设的《教育学》中有“各科教授法”一章,其中也有“国文教授法”。
(二)、“国文教授法”时期(1918-1924)语文(当时称“国文”)教学研究之始,多称“教授法”(三)、“国文教学法”和“国语教学法”时期(1924-1939)1919年,时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的陶行知倡导把“各科教授法”改变为“各科教学法”,以便把研究的对象由单独研究教师的“教”,拓展为同时研究学生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