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单的记录评分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2
体温单的书写规范临床护理工作中,体温作为一项重要的数据资料。
有助于医护人员及时清晰的了解病人病情,同时也是病人病例不可缺少的部分。
而绘制体温单,也是护士的一项日常的重要的工作。
一般体温单的书写规范如下:1.(1)用蓝墨水笔填写眉栏中的姓名、入院日期、科别、病室、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和住院天数。
住院日期首页第一天及跨年度第一天需写年、月、日,每页体温单的第一天及跨月份第一天需写月、日,其余只填日。
(2)40℃-42℃之间的记录:40℃-42℃横线之间用于记录患临时入院、分娩、转入、出院、死亡时间。
在相应时间栏内,用蓝(黑)墨水笔纵向填写,其中入、分娩、转入、死亡应注明时间及分钟,使用24小时制。
转入时间由转入科室填写。
每字占一格。
如:入出分转死院院娩入亡二十八十时时时一十三二时分十十八分分分在40~42℃之间的相应时间栏内,用蓝墨水笔纵行填写入院或死亡时间及手术、分娩、转科、出院等。
转科由转出科室填写,并注明转往何科。
转科或搬床后,须在科别、床号等栏后面填写新的科别和床号,并用括号表示。
40℃-42℃之间的记录:应当用红色笔在40℃-42℃之间纵向填写患者入院、转入、手术、分娩、出院、死亡等。
除手术不写具体时间外,其余均按24小时制,精确到分钟。
转入时间由转入科室填写,死亡时间应当以“死亡于X时X分”的方式表述。
a.用红墨水笔填写手术(分娩)后天数,以手术(分娩)次日为手术后第一天,依次填写直至14天为止。
第二次手术在日期栏内写Ⅱ,手术后日数填写同上。
若术后日期已填好,而在14天内又行二次手术,则在原日数的后面加一斜线,再写上Ⅱ,二次手术的术后日数以同法表示。
例如:术后日数:(用红色笔)3 4 5 /Ⅱ6/1 7/2 8/3 9/4 10/5。
手术后天数:自手术次日开始计数,连续书写14天,若在14天内进行第2次手术,则将第1次手术天数作为分母,第2次手术天数作为分子填写。
b.填写“手术后日数”用红墨水笔,第一次手术写手术⑴;以手术的次日为手术后的第一日,用阿拉伯数字依次填写至14日止;如14日内再次手术,手术当日写手术⑵。
体温单的记录方法和内容体温单是记录人体体温变化的一种工具,通常用于医院、诊所等医疗机构。
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体温情况,判断患者是否发热或有其他健康问题。
在使用体温单时,有一些记录方法和内容需要注意。
一、记录方法1. 时间:在体温单上需要记录测量体温的具体时间,包括日期和时刻。
可以使用24小时制,例如上午9点记录为09:00。
2. 测量部位:体温可以通过口腔、腋下、肛门、耳朵等部位测量。
在体温单上要明确标注测量的部位,以便医生进行判断和比对。
3. 测量方法:体温可以通过电子体温计、水银体温计等多种方法测量。
在体温单上要注明所使用的测量方法,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 记录频率: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生的要求,可以选择每日、每隔几小时或每隔几分钟测量一次体温。
在体温单上要记录测量的频率,以便医生判断体温的变化趋势。
二、记录内容1. 体温数值:在体温单上要准确记录患者的体温数值。
通常以摄氏度(℃)为单位,可以保留一位小数,例如37.5℃。
2. 脉搏:脉搏是指单位时间内心脏搏动的次数。
在体温单上可以记录患者的脉搏情况,通常以每分钟的次数为单位,例如80次/分钟。
3. 呼吸:呼吸是指单位时间内人体吸气和呼气的次数。
在体温单上可以记录患者的呼吸情况,通常以每分钟的次数为单位,例如20次/分钟。
4. 血压:血压是指血液在动脉中的压力。
在体温单上可以记录患者的血压情况,通常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两个数值,例如120/80mmHg。
5. 其他症状:除了体温等基本指标,体温单上还可以记录患者的其他症状,例如头痛、恶心、呕吐等。
这些信息对医生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非常重要。
三、注意事项1. 规范填写:在使用体温单时,要注意填写的规范性。
时间、数值、单位等都要清晰明了,避免造成歧义或错误。
2. 及时记录:体温等指标的变化是动态的,所以要及时记录。
可以设置闹钟或提醒方式,确保不漏测和漏记录。
3. 注明异常情况:如果患者的体温等指标出现异常,如发热、脉搏过快等,要在体温单上做出明显标注,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体温单的书写规范临床护理工作中,体温作为一项重要的数据资料。
有助于医护人员及时清晰的了解病人病情,同时也是病人病例不可缺少的部分。
而绘制体温单,也是护士的一项日常的重要的工作。
一般体温单的书写规范如下:1.(1)用蓝墨水笔填写眉栏中的姓名、入院日期、科别、病室、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和住院天数。
住院日期首页第一天及跨年度第一天需写年、月、日,每页体温单的第一天及跨月份第一天需写月、日,其余只填日。
(2)40℃-42℃之间的记录:40℃-42℃横线之间用于记录患临时入院、分娩、转入、出院、死亡时间。
在相应时间栏内,用蓝(黑)墨水笔纵向填写,其中入、分娩、转入、死亡应注明时间及分钟,使用24小时制。
转入时间由转入科室填写。
每字占一格。
如:入出分转死院院娩入亡二十八十时时时一十三二时分十十八分分分在40~42℃之间的相应时间栏内,用蓝墨水笔纵行填写入院或死亡时间及手术、分娩、转科、出院等。
转科由转出科室填写,并注明转往何科。
转科或搬床后,须在科别、床号等栏后面填写新的科别和床号,并用括号表示。
40℃-42℃之间的记录:应当用红色笔在40℃-42℃之间纵向填写患者入院、转入、手术、分娩、出院、死亡等。
除手术不写具体时间外,其余均按24小时制,精确到分钟。
转入时间由转入科室填写,死亡时间应当以“死亡于X时X分”的方式表述。
a.用红墨水笔填写手术(分娩)后天数,以手术(分娩)次日为手术后第一天,依次填写直至14天为止。
第二次手术在日期栏内写Ⅱ,手术后日数填写同上。
若术后日期已填好,而在14天内又行二次手术,则在原日数的后面加一斜线,再写上Ⅱ,二次手术的术后日数以同法表示。
例如:术后日数:(用红色笔)3 4 5 /Ⅱ6/1 7/2 8/3 9/4 10/5。
手术后天数:自手术次日开始计数,连续书写14天,若在14天内进行第2次手术,则将第1次手术天数作为分母,第2次手术天数作为分子填写。
b.填写“手术后日数”用红墨水笔,第一次手术写手术⑴;以手术的次日为手术后的第一日,用阿拉伯数字依次填写至14日止;如14日内再次手术,手术当日写手术⑵。
体温单的书写规范临床护理工作中,体温作为一项重要的数据资料。
有助于医护人员及时清晰的了解病人病情,同时也是病人病例不可缺少的部分。
而绘制体温单,也是护士的一项日常的重要的工作。
一般体温单的书写规范如下:1.(1)用蓝墨水笔填写眉栏中的姓名、入院日期、科别、病室、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和住院天数。
住院日期首页第一天及跨年度第一天需写年、月、日,每页体温单的第一天及跨月份第一天需写月、日,其余只填日。
(2)40℃-42℃之间的记录:40℃-42℃横线之间用于记录患临时入院、分娩、转入、出院、死亡时间。
在相应时间栏内,用蓝(黑)墨水笔纵向填写,其中入、分娩、转入、死亡应注明时间及分钟,使用24小时制。
转入时间由转入科室填写。
每字占一格。
如:入出分转死院院娩入亡二十八十时时时一十三二时分十十八分分分在40~42℃之间的相应时间栏内,用蓝墨水笔纵行填写入院或死亡时间及手术、分娩、转科、出院等。
转科由转出科室填写,并注明转往何科。
转科或搬床后,须在科别、床号等栏后面填写新的科别和床号,并用括号表示。
40℃-42℃之间的记录:应当用红色笔在40℃-42℃之间纵向填写患者入院、转入、手术、分娩、出院、死亡等。
除手术不写具体时间外,其余均按24小时制,精确到分钟。
转入时间由转入科室填写,死亡时间应当以“死亡于X时X分”的方式表述。
a.用红墨水笔填写手术(分娩)后天数,以手术(分娩)次日为手术后第一天,依次填写直至14天为止。
第二次手术在日期栏内写Ⅱ,手术后日数填写同上。
若术后日期已填好,而在14天内又行二次手术,则在原日数的后面加一斜线,再写上Ⅱ,二次手术的术后日数以同法表示。
例如:术后日数:(用红色笔)3 4 5 /Ⅱ6/1 7/2 8/3 9/4 10/5。
手术后天数:自手术次日开始计数,连续书写14天,若在14天内进行第2次手术,则将第1次手术天数作为分母,第2次手术天数作为分子填写。
b.填写“手术后日数”用红墨水笔,第一次手术写手术⑴;以手术的次日为手术后的第一日,用阿拉伯数字依次填写至14日止;如14日内再次手术,手术当日写手术⑵。
体温单的书写规临床护理工作中,体温作为一项重要的数据资料。
有助于医护人员及时淸晰的了解病人病情,同时也是病人病例不可缺少的部分。
而绘制体温单,也是护士的一项日常的重要的工作。
一般体温单的书写规如下:1.(1)用蓝墨水笔填写眉栏中的.入院日期、科别.病室.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和住院天数。
住院日期首页第一天及跨年度第一天需写年、月、日,每页体温单的第一天及跨月份第一天需写月、日,其余只填日。
(2) 40°C-42°C之间的记录:40P—42T橫线之间用于记录患临时入院、分娩、转入.出院、死亡时间。
在相应时间栏, 用蓝(黑)墨水笔纵向填写,其中入、分娩、转入、死亡应注明时间及分钟,使用24小时制。
转入时间由转入科室填写。
每字占一格。
如:在40〜42乜之间的相应时间栏,用蓝墨水笔纵行填写入院或死亡时间及手术、分娩、转科.出院等。
转科由转出科室填写,并注明转往何科。
转科或搬床后,须在科别、床号等栏后面填写新的科别和床号,并用括号表示°4(TC—42P之间的记录:应当用红色笔在4(TC -42°C之间纵向填写患者入院、转入、手术、分娩、出院、死亡等。
除手术不写具体时间外, 其余均按24小时制,精确到分钟。
转入时间由转入科室填写,死亡时间应当以“死亡于X 时X分”的方式表述。
a.用红墨水笔填写手术(分娩)后天数,以手术(分娩)次日为手术后第一天,依次填写直至14天为止。
第二次手术在日期栏写II,手术后日数填写同上。
若术后日期已填好,而在14天又行二次手术,则在原日数的后面加一斜线,再写上II,二次手术的术后日数以同法表示。
例如:术后日数:(用红色笔)3 4 5 /II6/1 7/2 8/3 9/4 10/5。
手术后天数:自手术次日开始计数,连续书写14天,若在14天进行第2次手术,则将第1次手术天数作为分母,第2次手术天数作为分子填写。
b.填写“手术后日数”用红墨水笔,第一次手术写手术(1);以手术的次日为手术后的第一日,用阿拉伯数字依次填写至14日止;如14日再次手术,手术当日写手术(2)。
体温单记录书写规范
1、体温单一般项目栏包括:日期、住院天数、手术后天数。
生命体征绘制栏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记录内容还包括:入院、转入、手术、分娩、出院、死亡等。
特殊项目栏包括:血压、身高、体重、大便次数、入量、出量等需观察和记录的内容。
2、楣栏中年龄均为实际年龄。
出生不1小时单位为分,不足1天单位为小时,不足1个月单位为天,不足12个月单位为月,满12个月单位为岁。
3、入院当日完成首次生命体征的测量与记录。
4、入院后血压和体重每周至少测量记录1次。
<3岁患者常规不测量血压;非常规部位测量注明部位。
5、身高、体重无法测量时记录为“卧床”。
6、体温小于37.2℃患者每日测量1次,体温大于等于37.2℃每日测量4次,连续三天无发热改为每日1次;发热患者根据医嘱给予相应处理后,按要求复测体温,及时记录在体温单上。
7、多次大便时,按要求记录为“*”,灌肠后大便记录格式为“E”,分子记录大便次数,例如1/E表示灌肠后大便1次。
,造口患者有排便记录为“☆”,无排便记录为“0”。
8、有疼痛症状的患者需按《疼痛评估与记录规范》有关要求记录疼痛等级。
体温测量法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得分
高热患者的健康教育
1、耐心向患者讲解不同部位的正常体温的范围。
2、讲解体温的正常生理变化及影响因素。
3、讲解发热的原因。
发热的原因有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但以感染性发热多见,指导患者应积极配合抗菌药物的应用,尽快控制感染,以利早日康复。
4、讲解发热的诱因。
发热的诱因可有受凉、过度疲劳,或服用免疫抑制剂、抗肿瘤等药物,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手术后、女性月经期、婴幼儿、年老体弱等。
5、向高热患者解释测量体温的次数及按时测量体温的意义及配合的方法。
6、解释高热患者卧床休息的意义。
因为体温每升高1度,心律可增加10~15次/min,基础代谢将增加13%。
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周围环境安静,身心休息可降低基本代谢率,减少机体能量的消耗。
7、知道患者合理饮食,宜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及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注意多饮水,
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ml,必要时进行静脉补液。
8、指导患者保持口腔、皮肤清洁,出汗多时及时更换衣服,必要时协助做好口腔护理。
9、指导患者配合物理降温和药物治疗。
体温测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简介该评分标准旨在对体温测量技术操作进行评估,以确保准确、可靠的体温测量结果。
本文档将详细描述评分标准的具体要求和评分等级。
评分标准1. 测量准确性:- 优秀(5分):测量结果与实际体温相差不超过0.1℃;- 良好(4分):测量结果与实际体温相差在0.1℃-0.5℃之间;- 合格(3分):测量结果与实际体温相差在0.5℃-1℃之间;- 一般(2分):测量结果与实际体温相差在1℃-1.5℃之间;- 不合格(1分):测量结果与实际体温相差超过1.5℃。
2. 测量方法:- 优秀(5分):采用准确度高、操作简单的电子体温计进行测量;- 良好(4分):采用准确度较高、操作相对简单的体温计进行测量;- 合格(3分):采用准确度一般、操作稍微繁琐的体温计进行测量;- 一般(2分):采用准确度较低、操作复杂的体温计进行测量;- 不合格(1分):采用不准确、操作困难的体温计进行测量。
3. 操作规范:- 优秀(5分):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测量方法和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良好(4分):操作人员基本按照测量方法和使用说明进行操作,但存在少量错误;- 合格(3分):操作人员在测量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动作或步骤;- 一般(2分):操作人员在测量过程中存在较多不规范的动作或步骤;- 不合格(1分):操作人员在测量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不规范动作或步骤。
4. 副作用及风险:- 优秀(5分):操作过程中未引起任何副作用或风险;- 良好(4分):操作过程中引起轻微的副作用或风险,但无严重后果;- 合格(3分):操作过程中引起一定副作用或风险,但可控制且无重大后果;- 一般(2分):操作过程中引起较多副作用或风险,且存在一定的后果;- 不合格(1分):操作过程中引起严重的副作用或风险,导致严重后果。
总分评级根据上述评分标准,总分范围为5-25分,评级如下:- 优秀(21-25分)- 良好(16-20分)- 合格(11-15分)- 一般(6-10分)- 不合格(1-5分)评分标准将根据每项指标的具体要求来评估体温测量技术操作的质量和准确性。
护理表格质量考核评分标准
标准分:100分考核得分:标准分评分标准扣分理由3343查5份,
漏测1次扣0.2分,缺一次扣0.2分
实得分
体温单20分
高热采取降温措施后由提问变化的标志按常规或医嘱测量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无漏测(新入院、术后病人,连续测量3天,每日3次,38.5℃以上或35℃以下,每4小时测量一次,38.4℃-37.5℃每日测量3次,时间安排在8-16-20,直至正常),正常后改14:00-16:00之间测量一次。
按要求记录血压、大便、出入量、体重等项目,无错漏严格执行医嘱,有执业资格的护士签名,执行时间准确到分钟医嘱有皮试者,填写过敏试
验的结果正确,无漏填写输液卡填写符合要求,有日期、时间及签名签名
字迹工整,执行时间无涂改
5
255555555555555352抽查5份,一项不符合要求0.2分抽查5份,
一项不符合要求0.2分抽查5份,缺一项扣0.2分,一项不符合要求扣
0.2分,漏处理不得分
医嘱单20分
医嘱本20分
处理医嘱及时,标记、签名清楚每日医嘱有查对并有签名护士长查对
并有签名医嘱班班查对字迹清楚工整、无错别字,记录客观、真实、及时、
完整。
眉栏项目填写完整,不得漏项白班使用蓝水笔、夜间使用红水笔,描述准确、无涂改,修改符合规定
护理记录单40分
出入量记录及时、准确患者不在病房或外出回院有护理记录护理记录与医疗相关内容一致,患者诊断、病情变化时间、抢救时间、死亡时间、记录治疗时间与医嘱相符记录使用医学术语,病情描述清楚、重点突出,能反应护理过程入院当日、术后三天要有记录,特一级护理班班记录,病情变化随时记录,时间准确到分钟,二、三级护理每周至少记录1次出院病人有记录。
体温单的记录评分标准项目总分操作要点操作技术标准分值扣分素质要求(4分)仪表举止仪表大方,举止端庄 2 服装服饰服装鞋帽整洁,着装符合要求 2操作前准备(4分)用物体温单、红色笔、蓝色笔 2 护士修剪指甲、洗手、(开始计时) 2操作步骤(80分)眉栏(20分)1.用蓝色水笔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入院日期及住院病历等项目2.填写“日期”栏时,每页第一天应填写年、月、日,其余六天只写日3.填写“住院天数”栏时,从患者入院当天为第一天开始填写,直至出院4.填写“手术(分娩)后天数”栏时,用红色水笔填写,以手术(分娩)次日为第一日、一次填写至十四日为止555540~42℃横线之间(6分)用红色水笔在40~42℃横线之间相应的时间格内纵向填写患者入院、转入、手术、分娩、出院、死亡等,除了手术不写具体时间外,其余均采用24小时制,精确到分钟6体温(20分)1.按实际测量记录,以蓝色水笔绘制,腋温以蓝叉“×”表示,肛温以蓝圈“○”表示,口温以蓝点“●”表示2.每一小格为0.2℃,用蓝色水笔绘制于体温单35~42℃的相应时间格内,相邻温度用蓝线相连3.体温低于35℃时,为体温不升,应在35℃线以下相应时间纵格内用红色水笔写“不升”,不再与相邻温度相连5105脉搏(9分)1.用红笔绘制,脉率以红“●”表示,心率以红圈“○”表示2.每一小格为4次/分,用红色水笔绘制与体温单相应时间格内,相邻脉率或心率之间以红线相连3.脉搏与体温重叠时,先划体温符号,再用红色水笔在外划红圈“○”252呼吸(5分)1.用红笔记录,相连两次呼吸,上、下错开记录数字,每页首记呼吸先上后下,不要写出格5大便(5分)1、每天在规定时间询问24小时内大便次数,填在下午格内,入院第二日开始填写,以后每日填写一次。
2、如3 日未解大便时,灌肠后记录大使方法: 1/E表示灌肠后大便1次,1 ¹/E为灌肠前、后各大便一次,※表示大便失禁(口述)32出入量(5分)11.应当经前一日24h总出入量记录在相应日期栏内,每隔24h填写一次。
根据体温监测操作评分标准本文档旨在为体温监测操作提供评分标准,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评分标准根据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程度,对体温监测操作进行以下评分:1. 优秀(5分):操作准确、规范,符合相关标准和程序;无误差且操作流程无任何遗漏。
优秀(5分):操作准确、规范,符合相关标准和程序;无误差且操作流程无任何遗漏。
2. 良好(4分):操作大体准确,符合大部分相关标准和程序;可能存在少量误差或遗漏操作流程的情况,但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良好(4分):操作大体准确,符合大部分相关标准和程序;可能存在少量误差或遗漏操作流程的情况,但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3. 合格(3分):操作基本准确,符合部分相关标准和程序;可能存在一些较大误差或较多遗漏操作流程的情况,但结果仍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合格(3分):操作基本准确,符合部分相关标准和程序;可能存在一些较大误差或较多遗漏操作流程的情况,但结果仍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4. 不合格(2分):操作存在显著误差或严重遗漏操作流程;结果的准确性可能受到较大影响。
不合格(2分):操作存在显著误差或严重遗漏操作流程;结果的准确性可能受到较大影响。
5. 非常不合格(1分):操作明显错误,未能符合任何相关标准和程序;结果的准确性无法保证。
非常不合格(1分):操作明显错误,未能符合任何相关标准和程序;结果的准确性无法保证。
考核要点在评分过程中,将重点考核以下方面:1. 操作准确性:操作者是否能准确获取被测体温数据,并避免操作中的误差。
操作准确性:操作者是否能准确获取被测体温数据,并避免操作中的误差。
2. 规范程度:操作者是否按照相关标准和程序进行操作,并符合操作要求。
规范程度:操作者是否按照相关标准和程序进行操作,并符合操作要求。
3. 操作流程:操作者是否能正确执行体温测量的操作流程,并避免重要环节的遗漏。
操作流程:操作者是否能正确执行体温测量的操作流程,并避免重要环节的遗漏。
4. 结果准确性:操作者是否能获得准确的体温测量结果,并避免结果中的误差。
个人资料整理,仅供个人学习使用
1 / 2
体温单的记录评分标准
项 目 总 分 操作要点 操作技术标准
分
值
扣分 素质要求 (4分) 仪表举止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
2 服装服饰 服装鞋帽 整洁,着装符合要求 2 操作前准备(4分)
用物 体温单、红色笔、蓝色笔 2 护士
修剪指甲、洗手、(开始计时)
2 操 作 步 骤 (80分)
眉栏 (20分)
1.用蓝色水笔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入院日期及住院病历等项目
2.填写“日期”栏时,每页第一天应填写年、月、日,其余六天只写日
3.填写“住院天数”栏时,从患者入院当天为第一天开始填写,直至出院
4.填写“手术(分娩)后天数”栏时,用红色水笔填写,以手术(分娩)次日为第一日、一次填写至十四日为止
5 5 5 5
40~42℃横线之间 (6分)
用红色水笔在40~42℃横线之间相应的时间格内纵向填写患者入院、转入、手术、分娩、出院、死亡等,除了手术不写具体时间外,其余均采用24小时制,精确到分钟
6
体温 (20分)
1.按实际测量记录,以蓝色水笔绘制,腋温以蓝叉“×”表示,肛温以蓝圈“○”表示,口温以蓝点“●”表示
2.每一小格为0.2℃,用蓝色水笔绘制于体温单35~42℃的相应时间格内,相邻温度用蓝线相连
3.体温低于35℃时,为体温不升,应在35℃线以下相应时间纵格内用红色水笔写“不升”,不再与相邻温度相连
5
10 5
脉搏 (9分)
1.用红笔绘制,脉率以红“●”表示,心率以红圈“○”表示
2.每一小格为4次/分,用红色水笔绘制与体温单相应时间格内,相邻脉率或心率之间以红线相连
3.脉搏与体温重叠时,先划体温符号,再用红色水笔在外划红圈“○”
2 5 2
呼吸 (5分)
1.用红笔记录,相连两次呼吸, 上、下错开记录数字,每页首记呼吸先上后下,不要写出格
5
大便 (5分)
1、每天在规定时间询问24小时内大便次数,填在下午格内,入院第二日开始填写,以后每日填写一次。
2、如3 日未解大便时,灌肠后记录大使方法: 1/E 表示灌肠后大便1次,1 ¹/E 为灌肠前、后各大便一次,※表示大便失禁(口述)
3
2
出入量 (5分) 11.应当经前一日24h 总出入量记录在相应日期栏内,每隔24h 填写一次。
单位为:mL 2、※表示尿失禁
3 2
血压 (5分)
1.新入院患者应记录血压,根据患者病情及医嘱测量并记录
2.填写在相应的时间格内,只记血压值
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