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国标本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教案1
- 格式:doc
- 大小:125.00 KB
- 文档页数:17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4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2. 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2.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理,掌握计算法则。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 练习题。
3.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计算器和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法则,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10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总结计算法则。
3. 讲解与示范(10分钟)结合实例,详细讲解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步骤,强调注意事项。
教师进行示范计算,让学生跟随操作。
4. 练习与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讨论、交流,共同解决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实际应用(10分钟)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计算法则。
6.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提醒学生注意计算过程中的细节。
7. 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讲解与示范”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法则的关键步骤。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通过详细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计算步骤,掌握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数学教案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系统研究和理解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和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涵盖了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所有单元和课时。
每个单元都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等内容。
单元1:认识数的大小和顺序本单元的目标是让学生认识数的大小和顺序,掌握数字的读法和写法,学会比较数的大小。
单元2:数的认识与数的加法本单元的目标是让学生认识数的加法,掌握加法的基本概念和加法算式的运算方法。
单元3:用竖式算加法本单元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竖式算加法,掌握进位加法的方法,并能够解决一步进位加法的问题。
单元4:用竖式算减法本单元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竖式算减法,掌握退位减法的方法,并能够解决一步退位减法的问题。
单元5:乘法的认识与口诀本单元的目标是让学生认识乘法,学会乘法口诀,并能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乘法运算。
单元6:三位数的认识与比较大小本单元的目标是让学生认识三位数,学会比较三位数的大小,掌握三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单元7:用竖式算两位数的乘一位数本单元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竖式算两位数的乘一位数,掌握竖式乘法的运算方法。
单元8:用竖式算两位数的除一位数本单元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竖式算两位数的除一位数,掌握竖式除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将针对每个单元的教材内容进行教学目标的分析和明确,设计了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
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启发式教学、趣味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小组讨论、游戏、实践等形式进行授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数学研究成效。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教学,我们旨在让学生全面掌握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知识点和概念,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在本学期的数学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并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练习一(2)∣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第二单元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练习一(2)的内容。
2. 教材第 16-17 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第二单元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复习第二单元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激发兴趣: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2. 自主探究(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一(2)的题目。
(2)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2)重点讲解题目中的难点和易错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4. 练习巩固(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 16-17 页的相关题目。
(2)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5. 课堂小结(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收获。
(2)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补充。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教材第 16-17 页的相关题目。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同时,教师要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自主探究”和“课堂讲解”环节。
这两个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关键步骤,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对学生的引导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自主探究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自主探究前的准备- 教师应确保学生已经掌握了第二单元的基本概念和技能,这是进行自主探究的基础。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通用15篇)随着社交网络的普遍使用,越来越多人热衷于在网上发布文案,文案用于分享快乐,宣泄伤感。
什么样的文案才具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例子,结合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使学生能够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联想转化等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材分析】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元、角、分与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和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
【学情分析】我所抽班级学生有73人。
这班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使用北大(版)教材,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
对于列出小数乘法算式以及得出结果,学生不会有任何困难,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联想到整数乘法的意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小数乘法的意义。
所以针对这一点,我打算利用小数加法的复习题,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运用类推、迁移的方法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小数的意义:0.20.05(学生口答)2、小数加法:0.6+0.60.8+0.80.2+0.2+0.20.4+0.4+0.40.1+0.1+0.1+0.1+0.1(1)学生口算(2)你发现了什么?(都是求相同加数的和)(3)你有什么想法?(可以用乘法计算)3、揭示新课:(1)0.2+0.2+0.2,用乘法怎样表示?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这样想的?0.2×3表示什么意思?(2)0.6+0.6,用乘法可以怎样写?0.6×2表示什么意思?(3)剩下的几道怎样用乘法表示?分别表示什么意思?(4)这些乘法算式与我们前面学的乘法有什么不同?(是小数乘法)4、归纳意义:小数乘整数表示什么呢?二.探究算法1、请大家想办法算出0.2×3的积。
第二单元《角》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材第16~29页:⒈认识射线、直线。
⒉认识角的特征,学习角的分类。
⒊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画图、观察和交流等活动,认识射线、直线,能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区分线段、射线和直线;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体会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使学生通过画图、操作和交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角的特征和角的计量单位,掌握角的分类以及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大小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度、45度、90度和60度的角。
3、使学生通过折、画、量等操作活动,形成角和各类不同的角的表象,初步学会估计角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4、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经验;能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感受用数据说明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
教学重点:1、使学生能区分线段、射线和直线。
2、使学生掌握角的分类以及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大小关系。
3、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难点:1、使学生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体会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使学生掌握角的分类以及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大小关系。
教学准备:木条做的角、钟面、量角器、直尺、教学课件课时划分共计7课时角的认识1课时角的度量2课时角的分类和画角2课时练习四 1课时怎样滚得远 1课时第一课时角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P16--17页:例1、例2、想一想、想想做做1-3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画图、观察和交流活动,认识射线、直线及相互间的联系,能区分线段、射线和直线。
2.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3.学生认识角,进一步了解角的特征。
4.学生在认识射线、直线和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射线的概念,掌握直线、线段和射线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难点:认识角,并理解射线和角的关系。
1.口算整十数、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
2.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3.除法的估算,试商和调商。
4.商不变的规律。
1.学会口算整十数、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
2.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灵活掌握除法的估算,掌握试商的方法及商不变的规律。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1.引导学生温故知新。
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表内除法以及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再进一步引申到本单元将要学习的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
让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2.创设具体的数学情境。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给陆战棋打包、分跳绳、看书等生动有趣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认识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3.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本单元不仅提供了探索除法口算、笔算的现实问题情境,而且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
要放手让学生交流,提升学生对计算过程的认识,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10课时。
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内容包括口算、笔算、估算和解决实际问题四部分。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实例,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表内除法的扩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理解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笔算的算理,掌握相应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和估算。
3.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能用简便方法计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
4.理解连除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
5.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商不变的规律,以及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探究性,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提高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除法是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试商和调商。
2、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能用简便方法计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
3、能正确解答连除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用“四舍”法或“五入”法试商后需要调商的除法笔算方法,能根据简便计算的过程确定除法计算的余数。
课时安排:
12课时。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第一课时:(认识容量和升)教材简析:本课内容包括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容量单位经常用来度量容器里容纳液体体积。
本册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容量和容量单位,是因为这一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
尽量早点教学容量以及容量单位,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材料。
由于在体积之前教学,因此采取了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教学方法。
第一道例题通过三个活动使学生从不同层次认识容量这一新概念,同时产生认识容量单位心里需求,由此过渡到第二道例题容量单位“升”教学,感受升在生活中实际意义,并通过实验认识1升容量大小,从感性上认识1升有多少。
“想想做做”培养学生以不同方法比较容器容量,认识容量单位“升”。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生活知识经验是:1.容器越大,能盛水就越多;2.对正方体容器感性经验。
第一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建立“容量”概念表象至关重要,并为深层次理解“容量”含义打下基础,学生建立概念线索是“感性材料→数学含义→概念具体化”。
第二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理解、体会“1升到底有多少”也是很重要;虽然通过一个标有“1L”烧杯似乎也能让学生体会这“1升到底有多少”,但这样无法让学生将“升”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衔接起来,学生认知也是“无本之木”,是表面化,很难进行深层次理解。
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
2、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估计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含义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容量单位1升观念建立。
教具、学具准备:电子课件,量杯,每组一把同样大小水壶,每组不一样大小杯子,体积是1立方分米正方体容器,小组自带大小不一容器。
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国标本苏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一单元《除法》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内容包括口算、笔算、估算和解决实际问题四部分,四部分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在安排上以笔算为主线,让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交叉进行、有机结合。
全单元内容大致分三段编写:第一段教学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在这一段里着重让学生体会笔算的方法,同时教学几百几十的数除以几十和稍难些的两位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等口算。
第二段教学三位数除以非整十的两位数,着重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试商方法。
第三段着重教学调商,同时教学口算两位数除以两位数以及估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的最高位上可能是几。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以笔算方法为重点,由易到难,作了十分细致的安排;把口算、估算和笔算优化组合、融为一体;注意知识的实际应用。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先教学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然后教学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充分体现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
在商是一位数的除法里,以最容易的整十数除以整十数为起点,逐步发展到非整十数除以整十数和三位数除以整十数。
在商是两位数的除法里,从商的个位上不是0发展到商的个位上是0,充分展开了学生认知的建构过程。
(1)先口算或者先估算,然后教学竖式计算,有利于学生理解商的位置。
第1页的例题第一次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材先让学生口算60÷20,在知道商是3以后再用竖式计算。
“试一试”中96÷20的被除数是非整十的两位数,而且有余数,教材用填方框的形式辅助学生进行竖式计算。
150÷30是三位数除以整十数,让学生独立完成竖式计算。
无论是例题还是“试一试”都把“商为什么要写在个位上”作为主要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让他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迈好第一步。
由于笔算60÷20和96÷20、150÷30时学生已经知道商是几,所以容易理解“要写在商的个位上”的道理。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除法第二单元:角第三单元:混合运算第四单元:平行和相交 第五单元:找规律第六单元:观察物体第七单元:运算律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第十单元:认数第十一单元:用计算器计算第十二单元:整理和复习
课题一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A)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过程。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笔算方法的计算方法。
3、能正确进行口算和笔算,学会验算,并养成主动的习惯。
4、运用所学的知识会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5、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并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能积极与同学交流学习的思考,积累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经验。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和笔算方法。
2、要正确书写商的位置...。
第二单元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教材第8页的内容。
1.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探索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结合口算的结果让学生学会整十数或者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重点:掌握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及其竖式的书写。
难点:学会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尤其是商的书写位置。
口算卡片、课件、配套光盘。
1.口算练习。
(1)6÷3= 8÷2= 40÷8=60÷30= 80÷20= 400÷80=(2)90÷30= 350÷70= 360÷60=50÷10= 640÷80= 150÷50=2.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为什么这样计算?420÷30=( ) 88÷20=( )(1)算式可以整除吗?(2)验算一下,看看算得对不对。
1.先口算或者先估算,然后教学竖式计算,有利于学生理解商的书写位置。
(1)出示教材第8页例1。
每20副打一包,60副陆战棋要打几包?60÷20=(2)口算60÷20,在知道商是3以后再用竖式计算。
2.发挥验算作用,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1)出示教材第8页“试一试”。
(2)用竖式计算。
(3)学生验算计算结果,掌握验算方法。
3.用学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解答教材第8页“练一练”。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验算。
(2)教师订正学生所列竖式,重点讲解验算方法。
(3)根据题意讲清楚数量关系。
1.算一算。
90÷30= 720÷80= 640÷8=30×12= 500÷4= 810÷90=2.水果店有126个桃子,每20个桃子装一篮。
可以装多少篮?还剩几个桃子?动×脑×筋=15 动脑×筋=155请你猜猜这三个字各代表的是什么数字。
苏教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苏教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四位数的读法及表示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读写四位数,能够通过图片等形式表示四位数。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四位数的读法。
•能够通过图片等形式表示四位数。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图片等形式表示四位数。
教学准备•课件及投影设备•学生练习册、笔、纸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利用投影仪呈现一张四位数的图片,向学生展示,并问学生这个数是多少。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读写这个四位数。
Step 2 讲解四位数的读法•通过示例,向学生讲解四位数的读法。
以”8765”为例,首先读“八千”,再读“七百”,再读“六十”,最后读“五”。
Step 3 练习四位数的读法•让学生单独或分组练习读下面几个四位数:8954、4129、7420、630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相纠错。
Step 4 补充教学内容:四位数的表示方法•向学生介绍四位数的表示方法,即用画线的方式,将四位数的各位数分开。
如将”8765”表示为”_ _ _ _“,用来强调每位数的意义。
Step 5 练习四位数的表示方法•让学生尝试用画线的方式表示一些给定的四位数,如:“3256”、“7918”、“430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互相交流验证答案。
Step 6 提高拓展•利用课件或实物展示几个四位数,并让学生根据读法将其写下来。
鼓励学生尝试新的四位数进行拓展。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四位数,并能够通过图片等形式表示四位数。
课堂上,学生兴趣浓厚,积极参与了各项练习,思维活跃。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有部分学生对读法和表示方法有疑惑,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巩固。
下节课将加强师生互动,通过游戏等方式,深化学生对四位数的理解和应用。
苏教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续)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巩固四位数的读法及表示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准确读写各种形式的四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