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院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3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2农家小院|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2农家小院|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9.2节《农家小院》。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平面图形的对称性,以及运用对称性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农家小院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对称现象,并运用对称性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和理解平面图形的对称性。
2. 学生能够运用对称性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
3. 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和理解平面图形的对称性,运用对称性进行图形变换。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以及如何运用对称性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农家小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对称现象。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对称现象,如剪纸、衣服图案等。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平面图形的对称性,引导学生理解对称轴的概念。
通过PPT 展示各种对称图形,让学生判断其是否对称,并指出对称轴的位置。
3. 例题讲解(10分钟)运用对称性进行图形变换。
如将一个正方形通过对称变换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将一个圆形通过对称变换变成一个心形。
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完成这些变换,并解释其原理。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老师巡回指导。
题目包括判断图形是否对称,找出对称轴的位置,以及运用对称性进行图形变换。
六、板书设计板书农家小院板书内容:1. 对称现象2. 对称轴3. 图形变换七、作业设计(1)一个正方形(2)一个长方形(3)一个圆形2. 运用对称性进行图形变换:(1)将一个正方形通过对称变换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将一个圆形通过对称变换变成一个心形答案:1. (1)对称,对称轴为中心线(2)对称,对称轴为中心线(3)对称,对称轴为任意直径2. (1)将正方形沿着中心线折叠,即可变成平行四边形(2)将圆形沿着任意直径折叠,即可变成心形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于平面图形的对称性有了基本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对称性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
农家小院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农家小院教案目标:1. 了解农家小院的特点和生活方式。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农家小院的特点和生活方式。
2. 探索自然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
3. 合作与团队精神的培养。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展示农家小院的环境和生活方式。
2. 植物和昆虫的标本或图片。
3. 纸和笔。
教学过程:引入(10分钟):1. 展示农家小院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农家小院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农家小院的特点和生活方式,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猜测。
探索农家小院(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农家小院进行探索。
2. 学生在小组内观察农家小院的植物、昆虫和动物等生物多样性,并记录下来。
3. 学生可以使用标本或图片进行辨认和记录。
合作与分享(15分钟):1. 学生回到教室,小组成员共享各自观察到的信息。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发现和观察结果。
3. 全班共同讨论农家小院的特点和生活方式,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
创新思维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创新思维活动。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例如如何改善农家小院的环境、如何保护农家小院的生物多样性等。
3.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4.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方案。
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表现。
2.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对农家小院的新认识和体会。
3.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和创新思维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延伸:1. 邀请农家小院的主人或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或实地考察。
2. 组织学生参观农家小院,深入了解其特点和生活方式。
3.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新思维,设计并实施一项保护农家小院环境的计划。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和分享中的表现。
2. 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享内容是否准确和详细。
农家小院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
《农家小院》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农家小院的特色和美丽,培养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2. 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手工制作技巧,如剪纸、粘贴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农家小院的特色和美丽
2. 剪纸和粘贴技巧
3. 观察和创作农家小院的场景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农家小院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农家小院有初步的认识。
2. 知识讲解:讲解农家小院的特色和美丽,让学生了解乡村生活的魅力和乐趣。
同时,介绍一些基本的手工制作技巧,如剪纸、粘贴等。
3. 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创作一个农家小院的场景。
可以使用提供的材料,也可以自己寻找合适的材料。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有特色的作品。
4. 展示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的过程和感受。
通过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5. 总结评价: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表现和成果,鼓励他们继续发挥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热爱乡村生活。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农家小院的特色和美丽,掌握一些基本的手工制作技巧。
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未来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自主探究,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幼儿园农家小院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农家小院的环境和生活方式;
2.了解农家小院中的各种植物和动物;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乐观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
1.农家小院及其环境;
2.农家小院中的植物和动物。
三、教学过程
1. 初识农家小院
1.导入活动:播放相关幼儿歌曲和动画介绍农家小院;
2.带领幼儿们体验传统农家小院中的生活:插秧、晾衣服、晒谷子等;
3.观察小院环境和布置:花儿、草儿、土地、果蔬等。
2. 探究植物和动物
1.带领幼儿们探究小院中的植物,观察、摸索、讲解,介绍植物生长规律和作用;
2.引导幼儿们认识和观察小院中的动物,可以采取观察小花猫、小鸡等动物,学习它们的特性和生活习性;
3. 总结讨论
1.回到教室,让幼儿们讨论什么是农家小院,小院中有哪些植物和动物,以及小院与城市的不同;
2.结合前面的活动带动整场教学的总结,展开互动和讨论,培养幼儿的品格和态度。
四、教学建议
1.教学前,老师应该选择一个温馨、安静的环境,使得幼儿更好地体验自然的气息和生活的氛围;
2.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结构,还要拥有充足的耐心和和幼儿沟通交流的技巧;
3.创造性地运用媒体技术和工具,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的活泼生动和有趣。
五、教学效果评估
1.观察幼儿们对于课堂内容的情感和反应;
2.根据实际情况,对课堂效果进行评估,便于优化后续教学;
六、家长指导
1.规划周末家庭旅行或者户外活动,让幼儿们更多地体验到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真谛;
2.指导幼儿通过书本或者互联网,多了解一下有关农家小院的事情,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语文农家小院教案教案标题:《探索语文魅力:农家小院》教学目标:1. 通过对《农家小院》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情感体验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合作活动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农家小院》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手法。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农家小院》的复印件。
2. 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所需的材料。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短视频展示农家小院的景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农家小院有什么印象?你们是否曾经去过农村?正文(30分钟):1. 阅读课文《农家小院》。
2. 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写作手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3. 针对课文的内容,进行问题导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细节和情感表达。
4. 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拓展(15分钟):1. 小组合作活动:要求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农家小院的场景,设计一个展示板,展示该场景的细节和情感表达。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相互评价。
总结(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
2.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继续探索语文的魅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农家小院的作文,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农家小院,亲身感受乡村的美丽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活动中的学生表现和参与程度。
2.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情感表达的准确性。
3. 学生的作品展示和相互评价。
农家小院教案语文教案标题:农家小院教案 - 语文教学目标:1. 通过农家小院的描述,培养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2. 提高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农家小院的特点和乡村生活的魅力。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3.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他们能够生动地描述农家小院。
2.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能够用丰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关于农家小院的图片或短视频,以便学生观察和描述。
2. 教师准备一些与农家小院相关的诗歌、散文或小说,以便学生阅读和欣赏。
3. 教师准备一些与农家小院相关的绘画或手工制作材料,以便学生进行创作。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教师展示农家小院的图片或短视频,激发学生对农家小院的兴趣和好奇心。
-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中的细节,让学生描述农家小院的特点和乡村生活的魅力。
2. 阅读与欣赏(10分钟)- 教师给学生分发一些与农家小院相关的诗歌、散文或小说,让学生阅读和欣赏。
-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对农家小院的描写,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3. 交流与讨论(15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对农家小院的理解和感受,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 学生通过口头表达,互相倾听和回应,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 创作与展示(20分钟)- 学生根据自己对农家小院的理解和感受,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创作。
-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语言描述作品中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顾自己的学习收获和进步。
-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一首与农家小院相关的诗歌、散文或小说,并进行背诵和朗读。
2.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农家小院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短文或小说,展示自己的写作能力。
第九单元:农家小院一、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是数的认识与数的加减法。
通过农家小院的情景,引导学生感受农家的生活和风格,提高学生的数的敏感性和数的计算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认识0-100以内的数,能够按照大小顺序排列。
2.能够使用1-100以内的数进行加减法计算。
3.能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数学概念,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提高小组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1.认识和掌握0-100以内的数,并能够排序。
2.能够使用1-100以内的数进行加减法运算。
3.能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1.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
2.培养小组合作精神,提高协作能力。
五、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方法,结合游戏、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等方式。
六、教学过程6.1 导入老师带领学生进入农家小院,让学生感受农家的生活和风格,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的信息。
将一些有数字的物品放在教室里,让学生找出其中的数字,并写在黑板上。
老师可以问学生:“这些数字有什么规律?“学生可以回答:“这些数字都是0-100内的”.6.2 探究学习6.2.1 数的认识通过PPT和小视频等形式,展示农家小院里的各种物品和场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0-100的数,并能够按照大小顺序排序。
老师可以使用数字卡片,让学生按照大小顺序排列或者给出一个数,让学生找出比它大和小的数,以便提高学生的数的敏感性和数的比较能力。
6.2.2 加减法通过PPT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了解加减法,并能够熟练运用1-100的数进行加减法运算。
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找物品,设想场景,在场景中进行加减法的计算,也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配对,相互交流解决问题。
6.3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成小组,通过游戏、竞赛等方式,进行小组合作,以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例如: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都有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通过组队,合作运用数字卡片进行排列,练习比较大数和小数的大小等。
大班农家小院教案教案标题:大班农家小院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农家小院的环境和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促进幼儿的社交和合作意识。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通过图片、视频或实地参观等方式,向幼儿介绍农家小院的特点,如农田、果树、小动物等。
2. 与幼儿进行简短的讨论,了解他们对农家小院的认识和想法。
活动一:农田观察1. 准备一些模拟农田的土壤和种子。
2. 将土壤装入透明容器中,让幼儿观察土壤的颜色、质地等特点。
3. 引导幼儿将种子撒在土壤上,并浇水。
4. 观察并记录种子的生长情况,鼓励幼儿描述和比较不同种子的生长速度和外观。
活动二:果树认知1. 准备一些水果,如苹果、梨子、葡萄等,并展示给幼儿观察。
2. 介绍每种水果的外观特点、口感和营养价值。
3. 鼓励幼儿品尝水果,并提供评价和描述的机会。
4. 制作水果拼盘,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水果,培养他们的选择能力和合作意识。
活动三:小动物亲近1. 准备一些小动物模型或图片,如鸟、兔子、鸡等。
2. 通过故事、歌曲或视频等方式,向幼儿介绍不同小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3. 设置小动物角色扮演区域,让幼儿穿上相应的服装,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和声音。
4. 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不同小动物的特点,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活动四:农家游戏1. 设计一些与农家小院相关的游戏,如果树摘果比赛、种子种植比赛等。
2. 分成小组进行游戏,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3. 鼓励幼儿在游戏中运用之前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结束活动:1. 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活动内容,询问他们对农家小院的认识和体验。
2.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3. 展示幼儿的作品和成果,如种子生长记录、水果拼盘等。
教案评估: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幼儿的作品和记录,评估他们对农家小院的理解和学习成果。
3. 与幼儿进行简短的讨论,了解他们对活动的喜好和不足之处。
北师版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农家小院》
主备人:
审核人: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
北师版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农家小院》,教科书93~94页。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农家小院”具体情境,经历寻找信息,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巩固除法的意义。
2、能够运用乘法、除法与倍的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能够运用乘法、除法与倍的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卡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创设情境法演示法实践法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出示情景图:秋天到了,农民伯伯又是一个大丰收,同学们在这个小院里,大家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板书课题)
学生思考
2、探索新知
(1)、仔细观察图画,说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说一说,你能提出哪些可以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并算一
算。
(完整读出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再共同解决问题,回顾算式和算理,再两人小组合作,提出和解决问题)
①、墙上挂着多少根玉米?
8×6=48(根)
答:墙上挂着48根玉米。
②、54个柿子,每盒装六个,需要装几盒?
54÷6=9(盒)
答:每盒装六个需要装9盒。
③、黄瓜的高度是青椒的几倍……
35÷7=5
答:黄瓜的高度是青椒的5倍。
④、平均每个笼子住几只兔子?
12÷4=3(只)
⑤、每框装4个西红柿,需要装几框?
20÷4=5(框)
……
(3)、找找生活中可以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并尝试解答。
学生畅所欲言:
平均每个笼子住几只兔子?
3、巩固练习
练一练;
(1)、老师发给我们24张彩纸我们小组要平均分,每人几张?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阅读再提出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再说一说,算一算。
(2)、找出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讨论、合作、交流、订正)(3)、送信。
(学生以游戏形式完成)
(4)、快餐店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
4、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自己的表现怎样,同伴的表现又怎样?
六、教学板书设计:
农家小院练习课
①、墙上挂着多少根玉米?
8×6=48(根)
答:墙上挂着48根玉米。
②、54个柿子,每盒装六个需要装几盒?
54÷6=9(盒)
答:每盒装六个需要装9盒。
③、黄瓜的高度是青椒的几倍……
35÷7=5
答:黄瓜的高度是青椒的5倍。
附10分钟课堂练习:
1、摩托车4元小汽车36元
(1)买摩托车和小汽车一共多少元?
(2)小汽车的价钱是摩托车的几倍?
2、☆☆☆☆☆☆
☆☆☆☆☆☆
☆☆☆☆☆☆
☆☆☆☆☆☆
(1)一共有多少小星星?
(2)把这些小星星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