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题材载具设计思路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3
飞行汽车教案二——可飞行未来车的设计与制作现代科技的发展让不少人对未来充满了遐想,尤其是关于“未来交通”的美好幻想更是不绝于耳。
飞行汽车,毫无疑问是大家最期待的未来交通工具之一。
近年来,随着科技和设计的发展,人们对飞行汽车的期待也越来越高,为此,设计制作一款完美的可飞行未来车已经成为不少人的梦想。
接下来,本篇文章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可飞行未来车的设计与制作,为读者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
飞行汽车飞行汽车不仅是现代交通工具的一种,更是科幻文化中常出现的元素。
无论是《超时空接触》中的自组装飞行汽车,还是《空天猎》中的超速型概念车,都让人们十分向往。
不过,要想设计出一款真正的飞行汽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我们要确定飞行汽车的特点和功能,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
特点和功能作为飞行汽车,在设计之前应该有明确的特点和功能,这样才能让我们有一个更好的定位。
目前,飞行汽车的主要特点有:垂直起降、空中缓冲、自驾驶、等。
至于功能方面,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比如:短途出行、通勤、私人游艇、紧急救援等。
在飞行汽车的设计中,需要同时考虑到安全性、经济性和时尚性等各方面因素。
设计流程在确定了飞行汽车的特点和功能之后,我们就可以进入到设计流程的具体环节了。
设计流程主要包括:规划和设计、制造和测试、优化和完善。
设计流程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需要将从各方面进行考虑。
规划和设计飞行汽车的规划和设计是整个制造过程的根基,需要特别注意各项要素的平衡。
对于规划和设计,应该考虑以下因素:车身结构形式、飞行翼展、动力系统、气动性能、驾驶控制等。
车身结构形式:飞行汽车所采用的车身结构需要具备高强度、轻量化、良好的气动性能等特点,能够适应空气高速运动的环境。
车身结构应当是收缩式为主,具体由主车身、推进器和机翼组成。
飞行翼展:飞行汽车的飞行翼展是非常重要的,翼展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飞行稳定性和速度,应根据需求进行合理的选择。
动力系统:在飞行汽车中,动力系统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
创意设计中的交通工具设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交通工具的设计也在不断地创新和改进。
本文将探讨创意设计中的交通工具设计,从概念到实现,以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引言交通工具的设计是现代社会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随着环保理念的普及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交通工具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创意设计中的交通工具设计,不仅需要满足基本的交通需求,还需要考虑环保、安全、舒适、美观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探讨几种具有创意设计的交通工具,并分析其优缺点,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创意设计中的交通工具1.电动悬浮车电动悬浮车是一种利用电磁原理悬浮在空中行驶的车辆。
它的优点是速度快、噪音小、污染少,同时由于车辆悬浮在空中行驶,不会受到地面不平坦程度的影响,因此行驶更加稳定。
但是,电动悬浮车的研发成本较高,目前还处于实验室阶段,距离实际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
2.太阳能汽车太阳能汽车是一种利用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充电的汽车。
它的优点是环保、节能、无噪音,同时还可以利用太阳能电池板收集太阳能,为其他电器提供电力。
但是,太阳能汽车的续航能力相对较弱,需要经常充电,同时还需要考虑天气、光照等因素的影响。
3.飞行自行车飞行自行车是一种可以在空中飞行,同时具备自行车功能的交通工具。
它的优点是速度快、灵活性强、环保,可以在城市中快速穿行。
但是,飞行自行车的研发成本较高,目前还处于概念阶段,距离实际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
三、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创意设计中的交通工具设计也将会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未来的交通工具将会更加智能化、环保化、人性化、个性化。
1.智能化未来的交通工具将会更加智能化,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动驾驶、智能调度、智能避让等功能,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同时,智能化的交通工具还能够根据不同的环境、天气、时间等因素进行自动调整,提供更加舒适、安全的出行体验。
2.环保化环保化是未来交通工具发展的必然趋势。
科学小手工火星探测车报告一、引言火星是地球外的邻居行星之一,科学家们一直对火星充满了好奇心。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火星,人类不断研发火星探测器。
本报告将介绍一种科学小手工火星探测车的设计和功能。
二、设计与组成科学小手工火星探测车是一种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小型车辆,能够在火星表面进行探测任务。
该车由底盘、悬挂系统、动力系统、感知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
1. 底盘:底盘是探测车的基础组件,承载着其他各个系统。
它采用轻质但坚固的材料制造,以提高探测车在火星表面的机动性和耐用性。
2. 悬挂系统:悬挂系统包括减震器和悬挂装置,能够帮助探测车适应复杂的火星地形,保证车辆平稳行驶。
3. 动力系统:动力系统是探测车的驱动力源,通常采用太阳能电池板作为能量来源,通过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探测车提供动力。
4. 感知系统:感知系统包括摄像头、雷达、红外线探测器等设备,能够帮助探测车获取周围环境信息,如地形、气候等,为后续的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5.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探测车的大脑,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对车辆的控制和导航。
它能够根据感知系统获取的信息,智能地规划路径和避开障碍物。
三、功能与应用科学小手工火星探测车具有以下功能和应用:1. 火星地质勘探:探测车搭载各种传感器和仪器,能够深入火星表面,对火星的地质结构、岩石组成等进行详细勘测,为地质学家提供宝贵的研究数据。
2. 火星气候观测:探测车上的气象仪器可以测量火星的气温、气压、湿度等气象数据,帮助科学家们了解火星的气候变化规律,为未来人类登陆火星提供气候环境参考。
3. 生命迹象搜索:探测车配备了生命探测仪器,可以对火星土壤和岩石样本进行分析,寻找火星上的生命迹象,为生命起源和宇宙生物学研究提供重要线索。
4. 火星地形测绘:探测车能够通过高精度的地形传感器,绘制出火星表面的地形图,为未来的火星探险提供详细的地图数据,帮助人类更好地了解火星地貌。
四、优势与挑战科学小手工火星探测车相比其他类型的火星探测器具有以下优势:1. 灵活性:探测车体积小巧,机动性强,可以在火星表面灵活穿梭,进入一些其他探测器无法到达的地区,提供更广阔的探测范围。
星际空间探测载具设计优化思路当我们谈论星际空间探测载具时,我们常常想象的是一种能够突破地球重力,飞往宇宙深处的科幻船只。
尽管目前的技术限制了我们对宇宙的探索,但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知识和技术,思考如何优化星际空间探测载具的设计,以便更好地实现未来的星际探索。
首先,在设计星际空间探测载具时,重要的一点是能够在长时间的太空探测任务中提供足够的生命支持系统。
由于星际空间中缺乏空气、水和食物等必需的资源,设计师需要考虑如何实现循环利用这些资源。
例如,通过使用生物反应器来处理废水和废气,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并通过植物生长系统提供新鲜的食物。
在这样的设计中,船只能够更长时间地独立运行,而不依赖地球上的补给物资。
其次,在星际空间探测载具的设计中,必须考虑到长时间的航程。
由于星际空间的浩瀚无垠和巨大的距离,设计师需要寻找一种能够加速航行速度的方法。
一种有潜力的解决方案是利用核聚变或核裂变驱动系统。
这些系统将能源转化为推进力,使船只能够以更快的速度穿越星际空间。
此外,采用轨道运输系统也可以提高船只的加速度和速度,从而减少航行时间。
另一个需考虑的因素是船只的耐久性和防护能力。
在星际空间中,船只可能遭受来自宇宙尘埃、小行星碎片和宇宙辐射等的冲击和损坏。
因此,设计师需要采用合适的材料和结构,以增强船只的耐久性和抗冲击能力。
例如,使用多层复合材料外壳和增强型玻璃来保护船只和宇航员免受外部威胁。
在设计中还需考虑航行稳定性和导航能力。
星际空间中存在着强烈的引力和电磁场,并可能遇到行星和恒星等天体的引力干扰。
为了确保船只能够准确地导航和保持稳定航行,设计师需要结合惯性导航系统和星际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来实现自动导航和修正航向。
此外,还可以将遥感技术应用于星际空间探测载具,以便更好地观测和研究宇宙中的天体和现象。
最后,设计师还需要考虑船只的能源供应和维护。
在星际空间中,太阳能是一种常见而可靠的能源来源,设计师可以利用太阳能电池板来收集和储存太阳能,以供船只使用。
未来车辆的创意设计方案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未来的车辆设计也逐渐从传统的“四个轮子+方向盘+油门刹车”模式中解放出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创新设计。
未来的车辆设计不仅注重外部美观,更加追求内外一体化设计,力求达到更高的性能与效率。
下面是几种有趣的未来车辆设计创意方案。
1.可以变形的车辆
可变形车辆采用模块化设计,车身外壳和车轮可以自由拆卸,用户可以根据不同需求搭配自己的模块化车辆。
这种设计不仅可以满足用户的个性需求,还可以大幅减少废弃车辆的数量,减少环境污染。
2.空气动力学设计
通过优化车身线条,运用风洞实验测试进行车身的外形设计,以达到空气动力学最佳化。
这种技术虽然挺先进,但是凭借合理的外形和空气动力学优化,可以让车辆在运动中节省燃料,提高行驶效率,并降低噪音产生。
3.自动驾驶技术
自动驾驶技术是未来汽车设计的一大亮点。
经过不断的技术创新,自动驾驶汽车已经逐渐成为现实,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未来的汽车设计一定会把自动驾驶技术融入车身,实现全方位、无人干扰的自动驾驶。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车辆将能够主动避免任何潜在的危险,让驾驶员甚至乘客都可以放心坐在车里。
4.骨骼式车身设计
骨骼式车身设计采用了模块化骨架结构,车轮可以自由旋转。
骨骼框架可以与各种尺寸和类型的车身技术相结合,形成一种多种形态、多功能的赛车,从而实现在各种地形中的极限运行。
总的来说,未来的汽车设计将越来越多地过渡到电动、自动驾驶、多功能化、智能化,这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们可以期待在未来的两三十年中,汽车设计将取得更多突破,让我们的出行更加轻松、自由和安全。
学以致用,制作4D空间结构小车模型珲春市第一小学千珠哲去年12月末,我又带领我的科技活动小组进行了4D空间结构小车模型制作科技活动。
而每次,我都先进行研究与制作,现在把我研究与制作4D空间结构小车模型的过程与思路写下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1.学习规则,了解规则。
4D空间结构小车模型比赛规则有不能用胶水粘贴、不可以使用金属或者其他物品、还有小车在行驶斜坡路段时,必须带动螺旋桨一起转动等要求。
我告诉我的学生们,我们的模型制作活动一定要严格遵守规规则。
2.颁发模型材料,初步认识我们的4D空间结构小车模型材料。
4D空间结构小车模型材料包括:四个四个外套黑色轮胎,20个长杆,19个短杆,5个黄杆,31个莲花瓣,4个白色细杆。
当然,每个袋子里的材料多少有些差别的。
最初阶段,我让学生制作简单的结构模型,使学生知道了解每个长短杆或者莲花瓣都有其不同的功能。
比如,用不一样的长短杆来制作车身和螺旋桨的支架、用莲花瓣来制作车轮及螺旋桨等。
还因为涉及到剪切材料的问题,还让同学们准备了壁纸刀、小剪刀等工具,并且强调了安全要求。
3.先运用科学课上所学到的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了4D空间结构小车模型小车的动力问题。
吸取了前年的教训(只考虑如何减少摩擦力,没有重视动力来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使学生了解,用车论上增加莲花瓣的办法来提高提高小车模型的动力加速度,以使小车尽量行驶得远些(因为我们的小车是沿着45度斜坡向下滑行的)。
实验是这么设计的:我们研究的问题:车轮的重量与小车行驶的距离的关系。
我们的猜测:车轮的重量与小车行驶的距离有关系。
实验器材:4D空间结构小车模型材料,即四个外套黑色轮胎,20个长杆,19个短杆,5个黄杆,31个莲花瓣,4个白色细杆,壁纸刀、小剪刀\直尺等工具。
不变的条件:黑色轮胎的个数不变,小车行驶的斜坡坡度不变。
改变的条件:车轮的重量。
实验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一组,在车轮两边各安装一片莲花瓣,外面套上轮胎,沿45度斜面向下行驶三次,并记录所行驶距离的数据。
月球车设计思路作文咱要是想设计一辆月球车,那可就像是给要去外太空冒险的超级英雄打造专属座驾一样酷!首先呢,这月球车得有个超酷的外形。
它不能长得方方正正、笨笨重重的,得有点那种未来感和灵动性。
就像科幻电影里的小飞船一样,流线型的车身,这样在月球上行驶的时候,就像在太空漫步的精灵。
而且啊,这个外形还得考虑到月球的特殊环境,它得比较紧凑,不能太庞大,毕竟月球上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太大了可不好拐弯。
轮胎是个超级重要的部分。
月球表面可不是咱地球上的柏油路,那上面都是松软的月壤。
所以轮胎得又宽又大,就像超级大脚怪一样。
而且轮胎的纹路要特别设计,不能是普通的那种,得是那种能像小铲子一样,轻易地把月壤推开,又能稳稳地抓住地面,这样才能保证月球车不会在月球上打滑或者陷进去。
想象一下,要是月球车陷在月壤里,那就像一只小甲虫被困在泥坑里,多狼狈啊。
动力系统可得好好琢磨。
在月球上可没有充电桩到处都是,所以要么是超级耐用的电池,就像那种吃一点就能跑很久的小仓鼠一样,要么就得想办法利用月球上的资源来产生能量。
也许可以弄个太阳能板,但是这太阳能板得很厉害,要能在月球那强烈的阳光下吸收足够的能量,而且在月球车转个方向或者遇到阴影的时候也不会突然断电。
要是能有一种像变形金刚那样的能量转换装置就好了,可以把月球的温度差、辐射什么的都变成动力,那可就太牛了。
再来说说这月球车的“大脑”——控制系统。
它得超级智能,就像一个聪明绝顶的小机器人管家。
能自动识别前方的路况,哪里有大坑就提前绕开,哪里有比较平坦的路就加速前进。
而且要能和地球基地保持超级稳定的联系,就像我们和远方的朋友用超牢固的电话线聊天一样。
这样地球上的科学家就能随时知道月球车的情况,要是遇到什么危险,还能给它发指令,让它赶紧躲一躲。
还有啊,这月球车得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可以安装各种各样的摄像头和传感器。
摄像头要能拍出超级清晰的照片和视频,让地球上的我们能看到月球上那些奇妙的景色,比如巨大的环形山、神秘的月海。
科幻机械概念汽车设计理念科幻机械概念汽车设计理念科幻机械概念汽车是一种充满未来感的车辆设计理念,结合了科技与机械的元素,展现了人类对未来出行的想象和追求。
下面我将介绍科幻机械概念汽车的设计理念。
首先,科幻机械概念汽车注重创新以及未来感。
它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更是一种科技艺术品。
设计师们不断尝试新的材料、新的技术和新的形态,将未来科技融入到汽车设计之中。
比如,采用铝合金或者碳纤维材料,提高车辆的轻量化程度;使用智能材料,使得车身可以自动变形以适应不同环境。
其次,科幻机械概念汽车强调智能化和自动化。
一方面,车内配备了先进的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实现智能语音控制、智能路线规划、智能驾驶等功能,大大提高了驾驶安全性和便利性。
另一方面,车辆本身具备自动驾驶功能,无需人工干预即可完成行驶任务,实现了真正的无人驾驶。
这种自动化的设计理念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舒适。
此外,科幻机械概念汽车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性。
设计师们将先进的能源技术融入到汽车中,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采用太阳能充电技术,利用车身上的太阳能电池板为电池充电,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另外,还可以使用可再生能源或者燃料电池技术,降低汽车排放和对能源的消耗。
最后,科幻机械概念汽车注重人性化设计和舒适性。
设计师们将人的需求和体验放在首位,致力于为乘客创造最好的行驶感受。
例如,车辆内部设计宽敞舒适,配备高科技座椅和智能空调系统,让乘客能够在车内享受到高品质的体验。
此外,还可以加入虚拟现实技术,让乘客在行驶过程中能够沉浸在虚拟的环境中,增加乘坐的趣味性。
综上所述,科幻机械概念汽车是一种充满未来感的车辆设计理念,它融合了科技、机械、创新等元素,注重创新、智能化、可持续发展和舒适性,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舒适。
在未来的科技发展中,我们可以期待更多这样的科幻机械概念汽车的出现。
科幻题材载具设计思路解析
作者:李然
来源:《艺术科技》2019年第15期
摘要:载具作为科幻艺术作品视觉要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科幻概念设计领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想要全面、理性地研究科幻载具设计,我们就需要从载具的基本认知入手,再渗透到科幻艺术的视觉要素领域,加上美学、艺术学上的概念认知,如抽象构成、具象构成等,将所有的知识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完成一幅合理的、具有一定审美档次的科幻概念设计作品。
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这些知识点在科幻载具设计中的必要性以及运用方式。
关键词:科幻;概念设计;设计构成;载具
科幻艺术作为现今主流的幻想类艺术形式,在全世界内都有着极其广大的市场受众。
从其最初诞生的19世纪,到当今的21世纪,科幻艺术也从最早的文学作品逐步地往可视化方向发展。
相较于早期的文字描述与图像信息较为有限的小说插图,人们更希望接收更多的容易被感知的图像信息,所以近年来,各式各样制作精良的科幻电影、动画、电子游戏层出不穷,在推广科幻艺术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凡是科幻作品,其中必然有着各种类型的科幻造型,诸如角色、载具、场景、道具等。
所有的这些科幻造型,建立于现实,又超脱于现实,均汇集了优秀科幻概念设计师们的智慧与汗水。
它们不仅给观者带来了视觉盛宴,还构建了其所属科幻类型范畴内的视觉体系。
载具,作为科幻作品视觉造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巨大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价值。
在本论题的学习方面,我个人将所需的知识分成二大类:设计理念与设计构成。
1 科幻载具的设计理念
想要研究科幻载具的设计理念,首先就要了解“载具”这一名词的概念。
载具,即载运工具,是指人类生产(制造或驯化)使用并用来进行货物运输的设备。
本身不产生位移的传送带或非人造的某些水面漂浮物都不能被称为“载具”。
只要是以人的意志为驱动而得到使用的生物,甚至是人类自身,都可以被称为载具。
载具的类型范围非常广泛,在地面上、水上、水下、太空中,均有载具的使用。
俗话说得好,艺术来自生活、高于生活。
这句话的意思是艺术家将在生活中所发现的美,通过自身的加工,附加以自身的艺术手法与思想,将生产出的艺术作品展现给世人。
科幻载具设计亦是如此,绝大部分科幻载具设计,都能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原型。
因此,我们要先从研究现实世界中的载具分类入手,这样才能对我们的设计思路起到一个基本的引导作用。
一般来讲,地面载具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载具类型,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车辆。
车辆是陆地轮式、链式和轨道式运输工具的总称。
纵观人类载具的发展史,车辆可以分为火车、汽车、人
力车和畜力车等几大类,而大部分车辆的特征,就是轮式驱动。
如果这个车辆仅仅是一辆车本身的话,就无任何的动力来源,需要一定的动力源推动才能行进。
这个动力源可以是生物动力(人、畜力),也可以是随着工业科技发展得来的能源(煤、油气、电力、核动力等)。
每个时代的载具,视觉特色各不一样,比如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汽车和当今的汽车,在视觉效果上就有着巨大的差别。
这种差别往往是非常具体的,因为每个时代的工业审美都是时下的客观技术因素所决定的,诸如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老式汽车,它的外壳设计,很大程度上是直接沿用了以前人力车的外壳造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了当时的焊接技术进行了块面的焊接。
而现今汽车的外壳设计,则更多程度上是为了追求流线型、全闭合、焊接内置、高科技的视觉效果。
除了地面车辆,空中、海面的载具也体现出一样的发展规律。
比如早期的飞机与船只,使用的是煤、油动力,其外观也会因为动力源的位置、造型特征、外壳的焊接工艺等原因与现在的载具相差甚远,举个例子,现代的F22战斗机,使用的是全流线型无缝焊接镶皮、内置武器仓、矢量喷口,与数十年前的活塞式战斗机前置螺旋桨、臃肿并充满铆钉的机身相比起来差别巨大。
从前文列举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技术的发展会导致载具造型发生变化。
其实,科幻作品也是如此。
科幻作品的时间线设定,不一定全部都是放在未来的,亦有复古科幻这么一说,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蒸汽朋克、柴油朋克、真空管朋克等科幻类型。
这类复古科幻题材的视觉设计,往往与其映射的那个年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比如,蒸汽朋克科幻作品中的载具,则多体现出19世纪工业文明的视觉特征;真空管朋克中的载具,则多体现出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技术萌芽,也就是冷战时期的视觉特征。
近未来科幻则与复古科幻不同,其所表现的更多是我们当下这个时代往后数十年至上百年左右的延续,所以近未来科幻题材作品中的载具设计,则多体现出现代科技的视觉特征。
除去载具的分类外,我们也需要关注载具的功能性。
比如我们设计的科幻载具是民用还是军用、战斗还是运输、反装甲还是防空、高机动性还是装甲厚重,这些都能在现实的载具中找到原型。
2 科幻载具的设计构成
设计构成作为概念设计中的重要知识点,在科幻载具设计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设计构成又分为具象构成与抽象构成两大类,想要了解这两类构成与载具设计的关系,我们首先要分析两大构成的基本特性。
具象构成指的是我们在绘制一个具象的、写实的造型时所必备的知识体系,其中包括透视理论、素描与光色结构理论。
因为科幻概念设计大多数时候是要求概念设计师绘制出一幅具象的设计作品,所以以上的知识就显得必不可少。
要想了解透视理论,我们首先就要明白视平线与地平线的概念,几大透视类型的基本特点,而素描和光色理论的掌握情况则决定了我们能否画出写实的光影关系。
抽象构成相较于具象构成来说则更加难掌握一些,因为具象构成的知识多为理性知识,而抽象构成的知识,需要感性的成分更多一些,需要我们有更加开放的思想与丰富的想象力,它包括剪影设计,以点、线、面为元素的图形构成与色彩构成。
剪影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我们设计的载具外轮廓的视觉效果。
通常来讲,一个设计造型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观者的眼球,并不是因为它有多丰富的细节,而是因为它有着出彩的外轮廓设计。
一部载具,如果拥有鲜明、张弛有度、特征性强的剪影,那么它的设计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因此,我们在开始着手设计载具的时候,不应过早地沉溺于编排细节,而是应专注于如何设计好它的剪影。
在确定完剪影的设计后,我们需要为其编排许多细节来让它看上去内容较为充实、丰富。
在这一步,我们就会用到点线面构成。
载具的细节元素通常分为功能元素与点缀元素,功能元素主要指的是动力部件、核心连接部件,点缀元素则指的是处在一块设计区域中的点缀图形,如铆钉、小按钮或是标注性文字等。
所有的这些元素,都不是随便安排的,而是要做到大中小分布合理,切忌平均分割或者疏密差异过度。
至于合理的程度,我们则需要多观察优秀设计作品,分析这些成功作品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再将所看所学变成视觉经验反哺到我们的设计环节中。
色彩构成则会影响到我们的配色效果。
如何合理地将各式各样的色彩用到我们的配色环节中,让人看着观感舒适,不凌乱、扎眼,这也需要我们长期观察各种科幻作品中的色彩使用规律,发现它们设计逻辑与色彩心理学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设计练习提高我们的色彩审美。
所有的这些构成知识,如果只从传統角度去认知,肯定会局限于时代,但它们对于我们来说又是比较具有共性的认知基础,我们在应用中必然会不断因我们所设计的题材去进行创新。
3 结语
想要设计好科幻载具,就应做到设计理念与设计构成齐头并进。
设计理念让我们对载具的概念与各大科幻题材的特点有了基本认知,以此来构成我们的理论基础。
而设计构成则为我们的实践筑基,掌握了具象构成,我们可以绘制出写实的、具象的造型,而通过抽象构成,我们则可以灵活地运用自己的思维将自己对于科幻题材的理解灌注到载具设计之中。
理论、实践,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只有做到二者共同发展,我们才能在科幻概念设计的路上越走越远,设计出愈发精彩的科幻载具作品。
作者简介:李然(1989—),男,上海大学数码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硕士,初级职称,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艺术与科技专业教师,从事概念设计、游戏原画相关的教育、研究工作,2017年荣获第四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作品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2018年荣获汇创青春全国高校游戏艺术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研究方向:CG艺术与科幻概念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