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新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农家小院》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农家小院北师大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的《农家小院》这一单元。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已经了解了农家小院的基本布局和功能,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农家小院。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47页的例题和第48页的“做一做”,以及第49页的“练习五”。
我们将通过这些内容,进一步了解农家小院的各个部分,以及它们的功能。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1. 进一步了解农家小院的布局和功能;2. 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对农家小院进行简单的描述和分析;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对农家小院进行合理的描述和分析。
难点在于如何让孩子们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现实情境相结合,进行实际的操作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学习,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包括农家小院的整体布局图和各个房间的局部图。
我还准备了一些练习纸,供孩子们进行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农家小院的图片,让孩子们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和功能,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讲解教材第47页的例题,让孩子们了解农家小院的各个部分,以及它们的功能。
3. 随堂练习:我会让孩子们根据教材第48页的“做一做”,进行实际的操作和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4. 练习巩固:我会让孩子们完成教材第49页的“练习五”,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农家小院的布局和功能,以及相关的数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孩子们根据教材第49页的“练习五”,完成练习题,并写出解题过程。
答案: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我会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会对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孩子们在课后进行相关的拓展延伸,比如观察和描述一下自己家的布局和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描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2农家小院|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2农家小院|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9.2节《农家小院》。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平面图形的对称性,以及运用对称性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农家小院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对称现象,并运用对称性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和理解平面图形的对称性。
2. 学生能够运用对称性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
3. 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和理解平面图形的对称性,运用对称性进行图形变换。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以及如何运用对称性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农家小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对称现象。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对称现象,如剪纸、衣服图案等。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平面图形的对称性,引导学生理解对称轴的概念。
通过PPT 展示各种对称图形,让学生判断其是否对称,并指出对称轴的位置。
3. 例题讲解(10分钟)运用对称性进行图形变换。
如将一个正方形通过对称变换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将一个圆形通过对称变换变成一个心形。
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完成这些变换,并解释其原理。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老师巡回指导。
题目包括判断图形是否对称,找出对称轴的位置,以及运用对称性进行图形变换。
六、板书设计板书农家小院板书内容:1. 对称现象2. 对称轴3. 图形变换七、作业设计(1)一个正方形(2)一个长方形(3)一个圆形2. 运用对称性进行图形变换:(1)将一个正方形通过对称变换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将一个圆形通过对称变换变成一个心形答案:1. (1)对称,对称轴为中心线(2)对称,对称轴为中心线(3)对称,对称轴为任意直径2. (1)将正方形沿着中心线折叠,即可变成平行四边形(2)将圆形沿着任意直径折叠,即可变成心形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于平面图形的对称性有了基本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对称性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九单元农家小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农家小院》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九单元,本节课主要通过参观一个农家小院,使学生感受和体会生活中有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和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材以真实的生活场景为素材,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
通过观察和交流,使学生对农家小院有整体的认识,了解农家小院中的物体和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初步掌握了数数、识数、算数等基本数学知识,对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有一定的观察和认识能力。
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处于发展中,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交流来进一步培养。
此外,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比较陌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交流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农家小院中的物体和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思考,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农家小院中的物体和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思考,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农家小院的实际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
2.交流互动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交流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事先了解农家小院的相关知识,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图片、实物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观察和了解农家小院,准备相关的问题和想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农家小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农家小院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农家小院中的各种物体和现象,如农作物、家禽、农具等,引导学生观察和交流,使学生对农家小院有整体的认识。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农家小院9.2农家小院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农家小院,是按照农民文化生活方式,建筑肌理及装饰艺术等特点而建造的一种土木结构住宅。
学生身处城市环境,大多没有亲身经历过农村的生活,农家小院则为我们提供一个了解农民文化、传统建筑的机会。
在学习农家小院课程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画图、建模、实地走访等形式来加深对农家小院的理解,提高学生手工制作的能力。
同时,了解农民文化,也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精神的认识,懂得珍视传统文化。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农家小院的历史背景、特点和文化内涵;2.了解古代建筑中常用的建筑工具及其用途;3.掌握绘画中画线、填色、涂色等基础知识;4.学习建筑模型制作,掌握制作模型的基础技巧。
2.能力目标1.发挥创造力,能够进行手工制作,如画图、建模等;2.感知物体的形状特征和空间关系,增强空间想象能力;3.培养观察能力,从不同角度欣赏建筑作品;4.善于合作,懂得团队协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3.情感态度1.环境意识:了解传统建筑的优点,倡导环保、节能的理念;2.历史文化意识:尊重传统文化,感悟民族精神;3.爱国情感:学会珍惜我们的文化遗产;4.如何去看待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审美。
三、课程内容1.课前铺垫通过PPT展示,介绍农家小院的历史背景、特点和文化内涵,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农家小院的文化价值和建筑精神。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农家小院对于人们的生活有怎样的意义。
2.课程主体2.1 绘制农家小院的轮廓教师通过PPT展示农家小院的照片,引领学生寻找其中的奥秘。
学生自行选择一幅照片,用铅笔在画纸上画出农家小院的轮廓,强化对农家小院的形象。
2.2 真实模拟建筑教师组织学生一起建设一个农家小院模型,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由组合建筑元素。
为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工具:木牙、刀子、胶水等,让他们用手进行实际操作,感受手工制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2.3 色彩涂绘教师发放彩笔、水彩、颜料等绘画用具,让学生自由选择绘画材料,照着自己想象中的建筑图进行颜色彩绘。
农家小院1教学目标1.结合“农家小院”的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能够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
2.能通过对“农家小院”情境图的视察.分析,发展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在互相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分享他人的智慧,获得成功的体验。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和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
教学难点: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并用乘除法解决问题。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情景导入师: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又是一个繁忙的九月,王奶奶家的院子里可热闹了,她正和一群孩子享受丰收的喜悦呢!听说我们的老朋友淘气和笑笑也在那里,他俩被王奶奶的问题难住了,你们想帮助他们吗?生:想。
师: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农家小院,帮助我们的老朋友吧!(板书课题:农家小院)活动2【活动】二.共同探究收集信息师:下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93页,用数学的眼光认真视察书上的图片,看看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认真视察情境图。
师:下面把你发现的信息说给你的小组同学听。
生:在组内交流自己所发现的信息。
师:巡查,看同学交流情况。
生:小组汇报信息。
师: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发言,说一说我们在视察图片时应该注意些什么?请看大屏幕。
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要完整地视察。
师板书:视察有序.完整师:下面我们有序完整地表达我们看到的信息。
生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重新归纳信息,教师在黑板上贴三条信息。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师: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信息,智慧老人课要有话说了,出示下一张幻灯片。
生:读智慧老人的话“同学们,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师:你们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哪些问题呢?告知大家把你的问题提给谁,接到问题的同学解决问题,如果有困难可以请好朋友帮忙。
生:你问我答。
墙上一共挂着多少根玉米?需要几个盒子?平均每个笼子里住几只兔子?需要几个筐?黄瓜的高度是青椒的几倍?学生回答时问A同学对B同学的回答满意吗?小结:刚才我们经历了怎样的解决问题的过程?生先回答,教师再总结: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2农家小院北师大版今天,我们来到农家小院,体验不一样的学习之旅。
在这里,我们将学习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单元《农家小院》。
本节课,我们将会学习面积单位,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农家小院》。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面积单位,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理解面积单位的概念,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物体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面积单位的概念,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物体的大小。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面积单位的换算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引入:我会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农家小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小院中的物体,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些物体的大小怎么样?”2.讲解:我会向学生介绍面积单位的概念,并通过实物模型和面积单位卡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面积单位的大小。
3.实践:我会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面积单位测量物体的大小,并记录下来。
5.练习:我会让学生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他们对面积单位的理解和掌握。
六、板书设计面积单位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七、作业设计1.用面积单位测量课本的大小,并记录下来。
答案:课本的大小是30平方分米。
2.用面积单位测量自己的房间的大小,并记录下来。
答案:房间的 size is 50 square meters.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对面积单位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在换算关系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巩固。
在课后,我会让学生做一些拓展延伸的题目,加深他们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同时,我也会在下一节课中,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面积单位的概念和运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实践活动来理解面积单位的概念。
我选择农家小院作为教学背景,是因为它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6农家小院∣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6农家小院∣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36课《农家小院》。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二是学习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各种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能够运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数学,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人民币进行购物计算,理解人民币的换算关系。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各种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人民币实物、购物场景模型等。
2.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套人民币模型,用于观察和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农家小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品,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物品的价格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教师出示各种人民币实物,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并讲解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3. 实例讲解:教师通过展示购物场景模型,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计算。
4.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购物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人民币换算关系1元 = 10角1角 = 10分1元 = 100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空题:1元等于______角,1角等于______分。
(2)计算题:妈妈给了小明10元,他买了一支铅笔2元,他还剩下多少元?2. 答案:(1)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
(2)小明还剩下8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回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农家小院》(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教案:《农家小院》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章《有趣的图形》中的《农家小院》。
该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农家小院的图形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了解农家小院的图形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图形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准确地描述图形的特征。
重点: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图形,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彩笔。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农家小院图片,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2. 邀请学生上台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农家小院。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农家小院的图形特征,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农家小院的图形特征。
三、例题讲解(10分钟)1. 出示例题:请同学们观察教材中的农家小院图形,并用数学语言描述。
2. 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图形的边长、角度等特征。
四、随堂练习(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请同学们根据教材中的农家小院图形,用数学语言描述。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强调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图形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课堂随时进行)1. 用粉笔在黑板上板书农家小院的图形特征。
2. 板书重点知识点,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特征。
七、作业设计(课堂5分钟)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根据教材中的农家小院图形,用数学语言描述,并画出自己设计的农家小院。
2. 作业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进行)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其他图形,试着用数学语言描述。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整个教案的核心。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9.2农家小院-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农家小院中的各种动物及其特征;•掌握数的概念,并进行简单加、减法运算;•熟练使用数轴,能够用数轴表示简单的数学问题。
2. 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培养观察力和分类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培养学生保护动物和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爱护生命和珍惜资源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非常规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的概念;•帮助学生掌握数轴的使用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农家小院中动物的认识。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数之间的运算关系;•在抽象的数学运算中,帮助学生掌握想象能力;•帮助学生根据数轴寻找数值,进而实现运算。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法: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互动式教学:通过与学生互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实践式教学: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知识。
2. 教学手段•讲解和演示;•练习和巩固;•图片、实物等教具;•课件和PPT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四、教学步骤1. 热身:冰雪游戏时间:10分钟内容:学生进行冰雪游戏,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与参与积极性,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2. 引入:图片展示时间:10分钟内容:老师展示图片,向学生介绍农家小院中的各种动物,并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分类,逐渐形成对图像信息的直觉感受,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3. 讲解与演示:数的概念时间:20分钟内容:老师通过实物或图片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数的概念,并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对学生进行全面性地授课,让学生对数的概念有更直观的认识。
4. 实践与操作:数轴的使用时间:20分钟内容:老师向学生介绍数轴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数轴的使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数轴的理解,并且将数的加减法运用到数轴上,让学生能够用数轴表示简单的数学问题。
《农家小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P93、P9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
2.能根据具体情境,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教学重点:根据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能正确列式解答。
教学难点:正确列出算式并能说出列式理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冬天来了,辛苦了一年的农民伯伯把劳动成果堆放到自家的小院里。
今天,淘气要去他爷爷家帮忙整理,我们也跟着一起去,瞧一瞧他爷爷家的农家小院吧!
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收集信息
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看,淘气爷爷的小院里都有些什么?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指名回答,课件出示放大的部分详图。
2.提出问题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吗?
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3.解决问题
师:你们能根据这些问题,找到相应的信息列式解答吗?
学生在书上P93,独立列式解答。
小组讨论:⑴你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的?为什么用这种方法?
⑵结合情境图,说一说每个算式中的数表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并说出算式的意义,教师板书。
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师:刚才,我们一起参观了淘气爷爷家的农家小院,同时我们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了一些数学问题。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可以用乘法或除法解决问题。
比如,妈妈买了5千克的苹果,每千克苹果6元钱,妈妈一共花了多少元钱?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举出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
学生举例,学生解决。
2.课件出示练一练第1题
学生观察后,同桌交流,提出问题。
思考后,独立完成。
四、畅想收获,自我评价。
师: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你觉得今天你表现怎样?
五、独立作业,巩固提高。
独立完成课本P94的第3、4题,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