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分析之无锡寄畅园【精选】
- 格式:ppt
- 大小:4.50 MB
- 文档页数:13
论中国古典园林审美寄畅园景观特点分析第一篇:论中国古典园林审美寄畅园景观特点分析论中国古典园林审美——寄畅园景观特点分析摘要:江南园林地域范围小,又因江南气候温和湿润、水网密布、花木生长良好,园石、常绿树较多,所以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园林艺术格调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
寄畅园的成功之处在于她“自然的山,精美的水,凝练的园,古拙的树,巧妙的景”。
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
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关键词:古典园林造园艺术自然精神境界山水景观苏州园林寄畅园正文: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涵盖宽泛,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
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
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所以,园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
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
中国古典园林的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中国园林的性质决定的。
因为不论是封建帝王还是官僚地主,他们既贪图城市的优厚物质享受,又想不冒劳顿之苦寻求“山水林泉之乐”。
因此,他们的造园,除了满足居住上的享乐需要外,更重要的是追求幽美的山林景色,以达到身居城市而仍可享受山林之趣的目的。
中国古典园林因受长期封建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是封闭的,即园林的四周都有围墙,景物藏于园内。
而且,除少数皇家宫苑外,园林的面积一般都比较小。
要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是突破空间的局限,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
无锡寄畅园,坐落在惠山东麓,其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是江南著名的古典园林。
全园虽小,但因布局巧妙,造园手法精妙,空间变幻巧妙,给人以小中见大、身临其境之感。
下面是寄畅园的简介:寄畅园是中国江南古代园林代表作品之一,位于惠山古镇4A景区惠山东麓,前临溪流,后倚竹冈。
全园以巧妙的借景、因地制宜、精巧玲珑等建筑手法和别致的建筑布局将园外美不胜收的惠山寺众山之景和园内潺潺流水的锦砾山和狭长土地联系起来,使园内外的山光水色和园林建筑融为一体,给人以小中见大之感。
园内古木众多且都经过了百年甚至数百年之久,故有“古惠山名园”之美誉。
整个园林以山水为主,园中建筑以廊桥、亭子为主,融和了南方和北方的建筑风格。
廊桥和亭子在园中错落有致,让人在游览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人的建筑之美。
此外,寄畅园的四季景色也非常迷人。
春天,园中的梅花、樱花、海棠等花卉竞相开放,花香四溢;夏天,园中的竹林和芭蕉给人以清凉之感;秋天,园中的桂花、菊花争奇斗艳;冬天,园中的蜡梅和翠竹为人们带来一丝生机。
寄畅园的历史也非常悠久。
它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几经变迁,最终成为了如今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
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次变迁是清康熙年间,园归侍郎王兰治所有,他在园中建书楼藏书,取《兰亭序》所言“寄畅山水之间”句,把园林题名“寄畅”,并列入无锡“五园林”。
此外,在清朝乾隆年间,园主将此园作为贡品带入宫中,得到了皇帝的称赞。
这些历史事件使得寄畅园成为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总之,无锡寄畅园是一座非常值得一游的古典园林。
它以山水为主,建筑布局巧妙,空间变幻巧妙,给人以小中见大之感。
四季景色也十分迷人,让人流连忘返。
此外,它的历史悠久,曾被列为无锡“五园林”,并作为贡品带入宫中得到皇帝的称赞。
总之,无论是对于古典园林爱好者还是对于只是想欣赏一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来说,无锡寄畅园都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好去处。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无锡寄畅园如今已成为惠山古镇的一张名片,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游览。
寄畅园各位游客: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典范——寄畅园。
寄畅园是锡惠公园的园中园,位于锡山和惠山之间。
第一代的主人秦金,号凤山,因园子建在惠山的山谷里,因此,取名“凤谷行窝”。
第三代园主秦耀因蒙受不白之冤,被革职回乡,于是他寄抑郁之情于山水间,并用了8年时间对园子进行改造,并取王羲之“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荫”的诗句,将祖辈的“凤谷行窝”改名寄畅园,一直沿用至今。
寄畅园属于江南园林,但与苏州园林的精巧雅致相比,寄畅园总体给人一种“山林野趣、苍凉寥阔、古朴清旷”的风格,属山麓别墅园林。
它位于惠山东麓,占地约15亩,该园虽小,却能利用山水地形,精心布局,巧妙运用借景,将惠山,锡山风光揽入园中,以有限的空间,造无尽的意境,所以,康熙,乾隆两帝对寄畅园十分垂青,多次到寄畅园游览,乾隆更在颐和园仿建此园,就是今天的谐趣园。
寄畅园不仅体现了无锡园林的精髓,而且代表了我国明清两代造园艺术所达到的高超境界。
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游览线路:凤谷行窝──秉礼堂──含贞斋──八音涧──嘉树堂──七星桥──知鱼槛──郁盘──先月榭──锦汇漪──卧云堂──美人石──邻梵阁──凤谷行窝。
各位游客朋友,寄畅园的概况就介绍到这里,今天的游览线路是这样为大家安排的,从我们所在的凤谷行窝开始,经过秉礼堂,含贞斋我们来到的是九狮台,然后走过八音溅,经过鹤步滩,横跨“锦汇漪”的“七星桥”,就看见著名的知鱼监了,经过郁盘亭、美人石,最后到达邻梵阁,回到凤谷行窝。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著名的“知鱼槛”了,园林中建筑的名字常含有深刻的文化底蕴,“知鱼槛”名字正源于《庄子.秋水》篇中庄子和惠子之间关于“鱼之乐”的对话,请抬头看这块匾额:庄子曰:条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寄畅园的景点
寄畅园是一座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惠山古镇景区的古典园林,也是江南地区山麓别墅式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
以下是寄畅园的主要景点:
1. 八音涧:寄畅园中的一条溪涧,长约30米,宽约1米,溪水潺潺,石峰叠砌,清冽幽深。
传说中水流击石发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声音,因而名为“八音涧”。
2. 七星桥:寄畅园内的一座石拱桥,横跨在八音涧上。
桥身由三块石条并成,全长约2米,宽约米。
3. 知鱼槛:寄畅园内的一处观鱼建筑,位于七星桥北侧,长约15米,宽约
3米。
游客可以在此观赏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
4. 凌虚阁:寄畅园内的一座楼阁建筑,位于知鱼槛北侧。
凌虚阁高三层,长约12米,宽约8米,是园中的制高点。
游客可以登上凌虚阁,俯瞰整个寄
畅园的美景。
5. 嘉树堂:寄畅园内的一座建筑,位于凌虚阁西侧。
嘉树堂内种植着许多名贵的树木和花草,如桂花、玉兰、海棠等,环境幽雅清静。
6. 锦汇漪:寄畅园内的一处湖泊,长约60米,宽约20米。
锦汇漪湖水清
澈见底,四周景色如画,是园中的一大美景。
游客可以在湖边漫步或泛舟湖上,感受江南水乡的韵味。
7. 郁盘廊:寄畅园内的一条长廊,长约40米,宽约米。
郁盘廊曲折蜿蜒,横贯整个寄畅园,是园中的重要通道之一。
游客可以在此欣赏到园中的美景,并感受江南园林的独特魅力。
除了以上景点外,寄畅园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地方,如门厅、法帖碑廊、秉礼堂、含贞斋、九狮台等。
这些景点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寄畅园这一江南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
康乾最喜爱的江南名园无锡寄畅园寄畅园位于无锡滨湖区锡惠公园内,坐落在海拔329米的“江南第一山”惠山的东麓,属山麓型别墅园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和江南四大名园之一。
寄畅园池景“寄畅”二字源自王羲之的诗句:“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
寄畅园又名“秦园”,为北宋词人秦观的后裔、曾任兵部尚书的秦金建于明嘉靖初年(约1527年前后)。
寄畅园历岁500年,是故事最多的江南名园。
其盛衰兴废如一首历史长歌,吟唱着一个家族甚至是一个民族的命运变迁。
1952年,秦氏后人、末代园主秦亮工将其献给了国家。
亭廊寄畅园是康熙、乾隆最喜爱的,没有之一的江南园林。
自康熙23年(1684年)到乾隆49年(1784年)的一百年间,康乾各南巡6次,二人每次必游此园,并留下了许多题赞文字。
寄畅园的园名为乾隆御书。
康爱寄畅园的“山色溪光”,乾认为“江南诸名胜,唯惠山秦园最古”,故“爱其幽致”。
在寄畅园的白墙上可以看到“山色溪光”和“玉戛金枞”两块石匾,分别是康熙和乾隆的御笔,戛指流泉,枞指假山。
以寄畅园为范本,康在颐和园修“畅春园”,乾在圆明园修“廓然大公”(也称双鹤斋),又在颐和园修“惠山园”。
廓然大公如诗如画,尤以叠石为著,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嘉庆帝也极为喜爱,他凑趣诗赞曰:结构年深仿惠山,名园寄畅境幽闲。
曲蹊峭茜松尤茂,小洞崎岖石不顽。
毁于战火的廓然大公寄畅园布局以山池为中心,各种景观绕水而建,以建筑凝练、古木参天,尤以借景巧妙、理水高致、叠石精彩而闻名天下,在江南园林中凤立鹤群。
寄畅园的水来自园外惠山寺附近的惠山泉。
惠山泉大名鼎鼎,被唐代茶圣陆羽封为“天下第二”,被中唐诗人李绅赞为“人间灵液”,被乾隆皇帝御封为“天下第二泉”。
惠山泉因此被简称为“二泉”,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二泉映月”和二胡大师瞎子阿炳。
惠山泉“锦汇漪”濒临水池,位于寄畅园的中心,池北的土山则与高高在上的惠山浑为一体,因其集汇众多美景而得名。
锦汇漪的池水明亮如镜,将山影、塔影、亭影、树影、花影、鸟影尽揽池中。
园林史课程论文展开的天然山水画卷——无锡寄畅园赏析学院:班级:姓名:学号:展开的天然山水画卷——无锡寄畅园赏析摘要:寄畅园是江南地区一座保存较完好的明末清初的别墅型私家园林,其巧妙的选址,别具匠心的叠山理水,偏多野趣的景色,无不表现出别墅型私家园林的造园特色,不愧是一座优秀的屮国古典园林。
关键字:寄畅园因借自然叠山理水花水配罝建筑布局正文寄畅园位于无锡城西的锡山和惠山间平坦地段(即锡山风景名胜区内),占地约1公顷,属于中型别墅型私家园林。
元代原为佛寺的一部分,明正德年间兵部尚书秦金辟为别墅;后经秦氏几代人的经营,寄畅园更为完美,名声大噪。
清咸丰十年(1860年),园曾毁于兵火。
如今的园林是后来重建的,但山水格局未做变动,依旧传承着文人园林简远、雅致的特质。
中国古典园林的园名,很多都含有隐喻(象征)的特点。
寄畅园也不例外,其初名为“凤谷行窝”,后取王義之《兰亭序》“一觥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的文意,更名为“寄畅园”。
1寄畅园布局寄畅园总体布局为水池偏东,池西聚土石为假山,两者构成山水骨架。
假山约占全园面积的23%,水面占17%,山水一共占去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建筑布置疏朗,相对于山水而言数量较少,故王穉登《寄畅园记》评价:“兹园之胜……最在泉,其次石,次竹木花药果蔬,又次堂榭楼台池沼。
”寄畅园区位图寄畅同平面图寄畅园西靠惠山,东南是锡山,园的总体布局抓住这个优越的自然条件,以水面为中心,西、北为假山接惠山余脉。
东部以水池、水廊为主,池中有方亭,相互对映。
园的面积虽不大,但近以惠山为背景,远以东南方锡山龙光塔为借景,空间感、秩序感极为强烈。
园内池水、假山是引惠山的泉水和开采山中的黄石做成,所以,寄畅园在借景、选址上都相当成功,处理简洁而效果丰富,水平甚高。
在路线的组织上,寄畅园运用了江南园林常用的疏密相间手法。
从现在西南角的园门入园后,是两个相套的小庭院,走出厅堂,则视线豁然开朗,一片山林景色。
无锡寄畅园的造景手法和特点无锡寄畅园是一座以园林为主题的文化景区,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被誉为“江南园林之冠”。
寄畅园的造景手法独特,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寄畅园注重以自然为基础的景观塑造。
园内山水环绕,水面辽阔,山势峻峭。
园内的山石、湖泊、小桥、流水等元素都是依照自然山水的形态进行布置,力求还原大自然的美景。
园内的山石取材广泛,有奇峰异石、古树名木等,使整个园区充满了自然的气息。
其次,寄畅园注重以意境为核心的景观设计。
园内的建筑、假山、花草树木等都是根据传统文化和意境进行设计和布置的。
园内有许多古色古香的建筑,如亭台楼阁、廊桥流水等,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园内的假山也是根据传统的意境进行塑造,有的象征着山水世界,有的象征着人们向往的仙境。
花草树木的选择也非常讲究,力求营造出一个和谐、宜人的环境。
再次,寄畅园注重以文化为内涵的景观打造。
园内有许多文化元素和历史故事融入其中,如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历史人物的故事等。
在园内漫步时,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可以领略到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些文化元素和历史故事使寄畅园更具有教育意义和观赏价值。
最后,寄畅园注重以人文为主题的景观呈现。
园内有许多与人相关的景观和活动,如游船、垂钓、草坪休闲等。
这些景观和活动不仅给游客提供了观赏和娱乐的机会,也使游客能够更好地融入其中,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总之,无锡寄畅园的造景手法独特,特点鲜明。
它以自然为基础,以意境为核心,以文化为内涵,以人文为主题,打造了一个美丽而富有魅力的园林景区。
这里既有大自然的美景,又有人文历史的底蕴,无论是游客还是艺术爱好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