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必修2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310.10 KB
- 文档页数:7
高中化学必修2 (人教版)课本习题答案第一节兀素周期表2. C3. C4. A5. ⑴.;;(2).6.7.8.(1)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⑵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① 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剧烈程度减小。
性减弱。
■② 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9. (1);氧化剂;还原剂(2 )、 (3)、 (4)、略10. ( 1);(3).生成氢化物的稳定(2) 甲与乙:(或); 乙与丙:;乙与丁:。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1. 减小;减弱;增强;;;;2. B3. C4. (1)金属性强于(2) 金属性强于,非金属性B强于(3) 非金属性强于(4) 非金属性强于(5) 非金属性强于。
6. 物理性质:银白色固体。
化学性质:金属性最强,与水反应非常剧烈第三节化学键1. ① ②③④⑤ ⑥2. C3. D4. D复习题P281. (1)(2)(3 )B>A>C(4)>(5)黄(6)182. C3. A4. D5. D6. A7. D8. A9. (1) : A B、C、D E、F、G、依次为Na、、、、、、、⑵:A B C D E、F、G、依次为Na>、、、、、、、5 5,0⑶A、B、C、D E、F、G、依次为Na、、、、、、、10. (1)⑵熔、沸点逐渐增大,密度逐渐增大。
(3) 可从能否置换出该非金属单质来判断强弱;从氢化物稳定性判断;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判断等等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1. 吸收能量;放出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2. 热量;放出3. ;4. ②③④⑤⑥,①。
8(1)D⑵C9.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热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热量。
若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时,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若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时,该反应是吸热反应,且吸收的热能由外加热源(如酒精灯)提供,以满足断开反应物化学键所需能量的不足10. 乙同学观点正确。
高中化学必修2(人教版)课本习题答案高中化学必修2(人教版)课本习题答案第一节元素周期表1.1;1;;;7;l;;2.C3.C4.A5.(1).;;(2).;;(3).;6.7.第 1 页( 共 1 页)8.(1)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2) 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剧烈程度减小。
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
?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第 2 页( 共 2 页)9.(1);氧化剂;还原剂(2 )、(3)、(4)、略10.(1)(2)甲与乙:(或); 乙与丙:;乙与丁:。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1.减小;减弱;增强 ;;;;2.B3.C4.(1)金属性强于(2)金属性强于,非金属性B强于(3)非金属性强于(4)非金属性强于(5)非金属性强于。
6.物理性质:银白色固体。
化学性质:金属性最强,与水反应非常剧烈第 3 页( 共 3 页)第三节化学键1.? ?? ? ? ?2.C3.D4.D复习题P281.(1)(2)(3)B>A>C(4) >(5) 黄(6)182.C3.A4.D5.D6.A7.D8.A9.(1):A、B、C、D、E、F、G、、依次为Na、、、、、、、、第 4 页( 共 4 页)(2):A、B、C、D、E、F、G、、依次为Na、、、、、、、、,,,。
(3)A、B、C、D、E、F、G、、依次为Na、、、、、、、、10.(1)(2)熔、沸点逐渐增大,密度逐渐增大。
(3)可从能否置换出该非金属单质来判断强弱;从氢化物稳定性判断;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判断等等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1.吸收能量;放出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2.热量;放出3.;第 5 页( 共 5 页)4. ?????,?。
5.D6.C7.AD8(1)D(2)C9.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热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热量。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合格考达标练1.近年来,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被破坏、赤潮等已经给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较大的影响,造成酸雨的主要有害物质是()A.C O2B.硫和氮的氧化物C.含氟化合物D.化肥和含磷洗衣粉的使用及其污水的排放2.(2021江苏南京高一期末)实行垃圾分类,关系生活环境改善和节约使用资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回收厨余垃圾用于提取食用油B.对废油脂进行处理可获取氨基酸C.回收旧报纸用于生产再生纸D.废旧电池含重金属须深度填埋,不能作为食用油,可以制取肥皂等,A错误;油脂水解得到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不能获取氨基酸,B错误;废旧电池中含重金属,深度填埋会造成土壤污染、水体污染,要集中回收处理,D错误。
3.(2021河北邢台高一期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措施不利于改善大气质量的是()A.开发新能源,减少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B.燃煤时向其中加入石灰石减少SO2的排放C.将煤转化为水煤气,发展洁净煤技术D.增加汽车排气管的长度降低CO和NO的排放量,减少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能有效减少SO2、固体颗粒物的排放,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A正确;燃煤时加入石灰石,可将SO2转化为CaSO4,从而减少SO2的排放,B正确;将煤转化为水煤气,发展洁净燃煤技术,可使其充分燃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C正确;增加汽车排气管的长度,不能降低汽车尾气中NO和CO的排放量,D错误。
4.常见的污染分为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
二次污染是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变化所生成的新污染物,如反应2NO+O22NO2中,二氧化氮为二次污染物。
下列三种气体:①二氧化硫;②二氧化氮;③硫化氢。
其中能生成二次污染物的是()A.只有①②B.只有②③C.只有①③D.①②③和NO2本身都是有毒气体,是污染物,而它们与雨水反应生成的酸雨,是二次污染物;H2S有2毒,H2S被氧化后的产物是SO2气体,因而也能产生二次污染物。
蛋白质油脂合格考达标练1.(原创题)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蛋白质遇到浓NaOH溶液、浓硫酸能发生变性B.蛋白质在人体内发生一系列水解,最终生成氨基酸C.大多数酶的成分是蛋白质,温度越高,其催化活性越高D.鸡蛋清溶液中加入浓Na2SO4溶液、CuSO4溶液均析出沉淀,但原理不同,A正确;蛋白质在人体内发生水解,最终生成氨基酸,B正确;大多数酶的成分是蛋白质,温度太高时,蛋白质会发生变性,从而失去催化活性,C错误;鸡蛋清溶液中加入浓Na2SO4溶液、CuSO4溶液均析出沉淀,前者发生盐析,后者发生变性,D正确。
2.(2021浙江宁波北仑中学高一期末)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向淀粉的水解液中滴加碘水,溶液变蓝,说明淀粉可能未水解B.氨基酸种类很多,任何一种氨基酸至少含有两个官能团C.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分子变性,所以吞“钡餐”(主要成分是硫酸钡)会引起中毒D.常温下呈液态的油脂可以催化加氢转变为固态的脂肪,溶液变蓝,说明溶液中含有淀粉,淀粉未水解或水解不完全,A正确;氨基酸种类很多,任何一种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B正确;重金属离子能使蛋白质分子变性,硫酸钡难溶于胃液,吞“钡餐”(主要成分是硫酸钡)不会引起中毒,C错误;常温下,呈液态的油脂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催化加氢转变为固态的脂肪,D正确。
3.(原创题)甘氨酸和苯丙氨酸是两种重要的氨基酸,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两种氨基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天然高分子B.所含官能团均为—COOH和—NH2C.都能与NaOH溶液、稀盐酸发生反应D.都能发生聚合反应生成多肽或蛋白质,A错误;氨基酸所含的两种重要官能团为—COOH和—NH2,前者表现酸性,后者表现碱性,故都能与NaOH溶液、稀盐酸发生反应,B、C均正确;氨基酸含有—COOH和—NH2,可发生聚合反应生成多肽,进而构成蛋白质,D正确。
4.(2021浙江温州十校高一期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淀粉、蛋白质和油脂都能发生水解反应B.猪油、奶油、花生油、大豆油都属于油脂C.利用植物秸秆等生物质中的纤维素可以生产酒精,用作燃料D.向鸡蛋清的水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可能产生沉淀,加水后沉淀又会溶解,最终可得到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转化为乙醇,作为燃料使用,C正确;AgNO3是重金属盐,鸡蛋清的水溶液是蛋白质溶液,向其中加入AgNO3溶液,蛋白质发生变性产生沉淀,加水后沉淀不能溶解,D错误。
化学必修二全册课后习题答案:P111.1;1;Cs;Li;7; 1;F;F。
2.C 3.C 4.A 5.(1)63Li7 3Li; (2)146C 147N;(3)2311Na 2412Mg。
6.7.8.略 9. 4Li+O2点燃2Li2O10.(1)甲 C 二 IVA ;乙 O 二 VIA;丙 Na 三 IA;丁 Al 三IIIA(2)甲与乙:C+O2点燃CO2乙与丙:4Na+O2=2Na2O 或者 2Na+O2△Na2O2乙与丁:4Al+3O2△2Al2O3。
11.12.略P191.减小;减弱;增强;Na;NaOH;Al(OH)3;HClO4。
2.B 3.C 4.(1)金属性K﹥Na (2)金属性Al﹥B (3)非金属性Cl﹥P (4)非金属性Cl﹥S (5)非金属性O﹥S5.(1)酸性 HNO3﹥H3PO4(2)碱性 Ca(OH)2﹥Mg(OH)2(3)碱性Mg(OH)2﹥A l(O H)36.略 7.(1)钡比铍剧烈;(2)钡应该用煤油液封后密封保存。
8.(1)X:碳元素 Y:氧元素 Z:钠元素 W:铝元素;(2)画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族序数;(3)C+O2点燃CO24Na+O2=2Na2O 或者 2Na+O2△Na2O24Al+3O2△2Al2O3。
9.锗、锡、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依次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的位置,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金属的活泼性依次增强,所以被氧化越来越易,碱性越来越强。
10.略。
11.7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第七周期,第VIA族;金属元素。
P241.略2.C 3.D 4.D5.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作用力,形成时没有电子的得失,只可能有电子对的偏移。
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力的作用,形成时可能有电子的得失。
6.稀有气体中每个原子的和歪点子排布都达到了稳定结构。
7.略 8.以极性键结合的有 NH3、CH4、SO2;以非极性键结合的有F2和O2。
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A组·基础达标1.下列图像表述的现象与电子的跃迁无关的是()A.平面镜成像B.霓红灯广告C.蜡烛燃烧D.燃放焰火【答案】A【解析】平面镜成像只是光的反射,与电子的跃迁无关。
2.在M能层中,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A.2 B.8C.18 D.32【答案】C【解析】原子核外电子的每一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n为能层序数)。
M能层的序数为3,故最多能容纳18个电子。
3.下列能级中,可容纳电子数最多的是()A.6s B.4pC.3d D.4f【答案】D【解析】各能级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分别是n s能级为2个,n p能级为6个,n d能级为10个,n f能级为14个。
4.某基态原子第四能层中有2个电子,该原子M能层中的电子数为()A.8 B.18C.8~18 D.18~32【答案】C【解析】M能层为第三能层,当M能层为原子的次外层时,对应能级分别为3s、3p、3d,4s已填充电子,则3s、3p肯定填满,故该能层电子数为8~18。
5.构造原理揭示的能级顺序,实质上是各能级能量高低顺序。
以下各式表示的能量关系正确的是()A.E(3s)>E(2s)>E(1s) B.E(3s)>E(3p)>E(3d)C.E(4f)>E(4s)>E(3d) D.E(5s)>E(4s)>E(4f)【答案】A6.电子由3d能级跃迁至4p能级时,可通过光谱仪直接摄取到()A.电子的运动轨迹图像B.原子的吸收光谱C.电子体积大小的图像D.原子的发射光谱【答案】B【解析】由于4p能级的能量要高于3d能级的能量,电子由3d能级跃迁至4p能级时需要吸收能量,故得到的是原子的吸收光谱。
7.某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1,该元素最可能的化合价为()A.+1 B.+3C.+5 D.-5【答案】B【解析】根据该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可知,该原子的最外能层上有3个电子,故该元素的原子容易失去3个电子表现+3价。
氨和铵盐合格考达标练1.(2021山东青岛高一期末)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下列关于氨气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B.遇氯化氢产生白烟C.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D.其水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小于空气,A正确;NH3与HCl反应生成NH4Cl固体,产生3白烟,B正确;NH3不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C错误;NH3的水溶液中NH3与H2O反应生成弱碱NH3·H2O,NH3·H2O发生小部分电离产生OH-,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D正确。
2.检验氨可以用()A.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B.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C.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D.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溶液呈碱性。
3.碳酸氢铵是中国主要生产的氮肥品种之一,它属于铵态氮肥(铵盐)。
下列有关铵盐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产物均有NH3B.所有铵盐中氮元素均呈-3价C.NH4Cl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共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 H4++OH-NH3↑+H2OD.NH4Cl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可用升华法分离NH3,氯化铵、碳酸氢铵等分解可生成NH3,NH4NO3分解不产生NH3,A项错误;硝酸铵中硝酸根离子所含氮元素显+5价,B项错误;可用加热法分离氯化铵和某些既不分解、也不升华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加热时NH4Cl分解生成NH3和HCl,冷却后二者又重新化合,该过程为化学变化,不是升华,D项错误。
4.下列方法适合实验室制取氨的是()A.N2和H2催化加热制取氨B.加热NH4Cl制取氨C.将浓氨水向碱石灰固体上滴加D.将NH4Cl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项适用于工业生产氨;B项因为NH4Cl分解生成的NH3、HCl遇冷又化合为NH4Cl,不能制取氨;D项由于NH3极易溶于水,不适合制取NH3。
5.(2021山西朔州重点校高一联考)如图所示利用培养皿探究氨的性质。
第二节分子的空间结构第一课时分子结构的测定和多样性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课后篇素养形成必备知识基础练1.设H+的质荷比为β,某有机化合物样品的质荷比如图所示(假设离子均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信号强度与该离子的多少有关),则该有机化合物可能是( )A.甲醇(CH3OH)B.甲烷C.丙烷D.乙烯16,是H+质荷比的16倍,即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6,该有机物为甲烷。
2.下列分子的空间结构与水分子相似的是( )A.CO2B.H2SC.PCl3D.SiCl42S与H2O分子的空间结构相似,均为V形分子;而CO2为直线形分子、PCl3为三角锥形分子、SiCl4为正四面体形分子。
3.下列分子中键角最大的是( )A.H2OB.CO2C.CH2OD.NH32O分子为V形,键角为105°;CO2分子为直线形,键角为180°;CH2O 分子为平面三角形,键角约为120°;NH3分子为三角锥形,键角为107°。
4.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推测SO3的空间结构为( )A.正四面体形B.V形C.三角锥形D.平面三角形3分子的中心原子S的价层电子对数=3+12(6-3×2)=3,故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结构;由于S原子上没有孤电子对,故SO3分子为平面三角形结构。
5.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预测H2S和N O3-的空间结构,两个结论都正确的是( )A.直线形;三角锥形B.V形;三角锥形C.直线形;平面三角形D.V形;平面三角形2S 分子的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12(6-2×1)=2,因其σ键电子对数为2,故分子为V形结构;N O3-的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12(5+1-3×2)=0,因其σ键电子对数为3,则N O3-的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
6.(1)利用VSEPR模型推断下列分子或离子的空间结构。
P O43-;CS2;AlBr3(共价分子) 。
(2)有两种化学反应的活性中间体粒子,这两种粒子均含有1个碳原子和3个氢原子。
《化学(必修)1》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 p101.C 2.C 3.CD 4.略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 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 p171.D 2.B 3.B 4.B 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 )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溶质有损失。
7.14mL 8.n(Ca):n(Mg):n(Cu):n(Fe)=224:140:35:29.1)0.2mol 2)Cu2+:0.2mol Cl-:0.4mol10.40 (M=40 g/mol ,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 p191.C 2.B 3.A 4.BC 5.C6.(1) 不正确。
(标况下或没有明确O2的状态)(2)不正确。
(溶液体积不为1L )或氢氧化钠加入水中后,形成溶液的体积不能确定(3)不正确。
(水标况下不是气体)或水在常温下是液体(4)正确。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7.(1)5% (2)0.28mol/L8.9.1.42 g ,操作步骤(1)计算所需硫酸钠的质量,m (硫酸钠)=0.2mol/L×0.05L×142g/mol=0.56g(2) 称量(3)溶解并冷却至室温(4)转移至50ml 容量瓶,并洗涤小烧杯2次~3次,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第二章第一节 p291.②⑧ ①④ ⑤ ⑥ ⑦⑩ ⑨ 2.树状分类法 略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 范围。
胶体的应用,例如明矾净水、豆浆加石膏成豆腐、静电除尘、江河入海口易形成沙洲、血液透析、饱和氯化铁溶液用于应急性止血等。
人教版高中化学电子课本必修第二册第五章课后练习第五章第一节第1课时A组·基础达标1.下列有关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硫有多种同素异形体B.硫的化学性质与氧气相同C.硫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呈淡蓝色;在氧气中燃烧时,火焰呈蓝紫色D.硫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金属硫化物【答案】B【解析】S和O2都是非金属单质,化学性质相似,但不完全相同。
2.下列化合物不能用相应元素的单质直接化合而成的是()①CuS②FeS③Al2S3④Fe2S3⑤Cu2S⑥FeCl2⑦H2SA.②⑤⑧B.①④⑥C.③④⑦D.④⑥⑦【答案】B【解析】硫的氧化性不是很强,与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低价态的金属硫化物,所以金属Fe和Cu在加热条件下与硫单质反应时,只能生成FeS和Cu2S,而不是Fe2S3和CuS。
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可将Fe直接氧化为FeCl3。
2SO3的叙述不正确的是()3.对于反应2SO2+O2催化剂△A.该反应是可逆反应B.化学方程式中“”表示在相同条件下,反应可以同时向两个方向进行C.1 mol O2与2 mol SO2混合反应,可生成2 mol SO3D.在该反应中SO2做还原剂【答案】C【解析】根据可逆反应的特点可知,1 mol O2和2 mol SO2反应,不可能生成2 mol SO3。
4.当我们查看葡萄酒标签上的成分信息时,常发现其成分中含有少量SO2。
下列关于SO 2的说法正确的是( )A .SO 2属于非法添加剂,不该添加到葡萄酒中B .SO 2具有还原性,少量的SO 2可防止葡萄酒氧化变质C .SO 2可用碱石灰干燥D .SO 2可以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体现了它的漂白性 【答案】B【解析】葡萄酒中的适量二氧化硫可以起到防腐、杀菌、抗氧化的作用,适量的二氧化硫对人体是无害的,可以添加到葡萄酒中,A 错误;因为二氧化硫中硫元素为+4价,有还原性,可以抗氧化,B 正确;碱石灰成分是CaO 和NaOH 的混合物,不能用碱石灰干燥SO 2,C 错误;二氧化硫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不是漂白性,D 错误。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1课时化学反应与热能合格考达标练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形成化学键的过程是放热过程B.可逆反应进行的过程中没有热量变化C.在常温下可以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D.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无关,故任何化学反应中都有热量的变化,B错误;常温下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如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是吸热反应,C错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有关,物质变化越多,能量变化越多,D错误。
2.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①液态水汽化②将胆矾加热变成白色粉末③浓硫酸稀释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A.只有①④B.②③C.①④⑤D.②④⑤,吸热反应为②④,液态水汽化是吸热过程,浓硫酸稀释是放热过程,二者均为物理变化。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H2O(g)H2O(l)该过程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该过程是化学变化C.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D.对于如图所示的过程,是吸收能量的过程,但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物质的三态变化,虽然存在能量变化,但不是化学变化,A正确,B错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形式有多种,除热能外,还有光能、电能等,C错误;由图像知,该过程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该过程中放出了能量,D错误。
4.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已于2016年6月25日首飞。
火箭所需要的巨大能量由特制的燃料来提供,有关燃料燃烧过程中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所有的燃烧过程均是放热的B.需要点燃才能发生的燃烧过程是吸热的C.所有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均会发生化学键的断裂D.燃烧后产物的总能量一定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是否需要点燃无关。
对于放热反应,产物的总能量一定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燃烧是化学变化,一定会发生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1.碱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的电子都是 个,在化学反应中它们容易失去 个电子;碱金属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 ,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
卤素原子最外层的电子都是 个,在化学反应中它们容易得到 个电子;在卤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
2.查阅元素周期表,判断下列元素中不属于主族元素的是( )A .磷B .钙C .铁D .碘3.下列关于F 、C1、Br 、I 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 .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B .被其他卤素单质从其卤化物中置换出来的可能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C .它们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随核电荷教的增加而增强D .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加深4.放射性同位素钬 16667Ho 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A .32B .67C .99D .1665.在63Li 、7 3Li 、23 11Na 、24 12Mg 、14 6C 、14 7N 中:(1) 和 互为同位素;(2) 和 的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同位素;(3) 和 的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等,所以不是同一种元素。
6.查阅元素周期表,从每个方格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以一种元素为例,将你获得的信息用图表示出来。
7.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金、银、铜、铁、锌、钛的位置(周期和族),并指出这些元素的核电荷数。
8.寻找你家中的食品、调味品、药品、化妆品、洗涤剂、清洁剂及杀虫剂等,查阅标签或说明书,看一看其中含有哪些元素,查阅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查阅哪些物品中含有卤族元素。
试着向你的家人说明其中卤素的有关性质。
9.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1)锂在空气中燃烧(2)钾与水反应(3)溴与碘化钾反应(4)氯化亚铁与氯气反应10.甲、乙、丙、丁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如表中所示,从周期表中找出这四种元素。
(1)填写下表(2)写出这几种元素的单质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甲与乙:乙与丙:乙与丁:11.截止到1999年,人们已经发现了113种元素,是否可以说我们已经发现了113种原子? 为什么?第二节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元素的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1.化学键是指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2.共价键是由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可以分为单、双、三键。
单键最常见,双键和三键只存在于某些分子中。
3.共价键的形成需要原子间电负性差异小,通常是非金属元素之间的键。
4.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力形成的化学键,通常是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键。
5.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相互重叠形成的化学键,通常是金属元素之间的键。
6.氢键是由氢原子与电负性较强的原子(如氮、氧、氟)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形成的化学键,通常存在于分子中。
7.范德华力是由分子间瞬时偶极矩相互作用力和分子间诱导偶极矩相互作用力形成的非化学键,通常存在于分子间。
1.反应物在化学反应中吸收能量,生成物则放出能量,能量的大小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差。
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以热的形式释放。
2.化学反应放出热量。
3.化学式为C + H → CO2 + H2O。
4.反应顺序为②③④⑤⑥,最后生成物为①。
5.缺少信息,无法改写。
6.缺少信息,无法改写。
7.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化学键形成则放出能量,反应最终放出的能量以热的形式释放。
吸热反应需要吸收热量来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
8.结论1:正反应的能量变化值相等,吸热反应需要吸收能量,放热反应则放出能量;结论2:反应的能量与反应物的物质量成正比;结论3:反应的能量变化量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有关。
9.(1)反应释放的能量为3.97×10KJ;(2)生成物的质量约为101Kg。
10.化学反应需要能量来断键,放热反应是指成键放出的能量大于断键吸收的能量。
同意乙同学的说法。
11.化学反应的正反应能量变化值相等,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有关,与反应物的物质量成正比。
12.(1)一次性干电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不可逆的,而蓄电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可逆的;(2)氧化还原反应为2KClO3 → 2KCl + 3O2↑。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课后篇素养形成必备知识基础练1.硒(34S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适当摄入能有效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并能预防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
下列有关硒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Se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第15列B.Se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s24p4C.Se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的p区D.基态Se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共有8个能级元素原子核外有34个电子,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第16列,与O元素处于同一主族。
Se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4,共有8个能级,其价电子排布式为4s24p4,处于元素周期表的p区。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金属元素都分布在d区和ds区B.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都分布在s区C.元素周期表中第ⅢB族到第ⅡB族10个纵列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D.s区均为金属元素区除H外均为金属元素,故A、D两项错误;He、Zn等虽然最外层电子数为2,却不是s区元素,B项错误;元素周期表中第ⅢB族~第ⅡB族为过渡元素,全部为金属元素,C项正确。
3.电子排布式为[Ar]3d54s2的元素是()A.稀有气体元素B.过渡元素C.主族元素D.卤族元素p能级上填充有电子且未满时,一定为主族元素;最外能层p能级上未填充电子,而在次外层d(或次次外层f)能级上填充有电子的元素,一定是过渡元素。
故电子排布式为[Ar]3d54s2的元素为过渡元素。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 s2的基态原子对应的元素一定位于第ⅡA族B.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 s1的基态原子对应的元素一定属于金属元素C.p区元素的原子p能级中一定都有电子D.基态原子价层电子排布为n s n n p n的元素一定是非金属元素n s2的基态原子可能是氦元素,也可能是过渡元素,不一定是第ⅡA族元素,A 项错;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 s1的基态原子不一定是金属元素,如H元素不是金属元素,除氢元素外,其他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 s1的基态原子对应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B项错;p区元素中的He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1s2,故C项错误;最外层电子排布符合n s n n p n的元素只有n=2这一种情况,n=2时,该元素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2,是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D项正确。
高中化学必修二答案【篇一:人教化学必修2...课后习题答案】1.1;1;cs;li;7; 1;f;f。
2.c3.c4.a5.(1)6 3li 3li;14 23 24(2)14 6c7n;(3)11na12mg。
6.7.8.略 9. 4li+o2点燃2li2o△10.(1)甲c 二 iva ;乙 o 二 via;丙na 三 ia;丁 al 三 iiia (2)甲与乙:c+o2点燃co2乙与丙:4na+o2=2na2o 或者 2na+ona2o2乙与丁:4al+3o2△2al2o3。
11.12.略用,形成时可能有电子的得失。
6.稀有气体中每个原子的和歪点子排布都达到了稳定结构。
7.略 8.以极性键结合的有 nh3、ch4、so2;以非极性键结合的有f2和o2。
9.(1)hcl、co2、h2o、ch4中存在极性共价键,naf、mgcl2、cao中存在离子键,naoh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h2、cl2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2)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有:naf、mgcl2、cao、naoh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有:hcl、co2、h2o、ch4。
p28 1.(1)a:na;b:k;c:mg;d:al;e:c;f:o;g:cl;(2)al(oh)3+oh-=alo2-+2h2o (3)na mg al (4)h2o2k+2h2o=2koh+h2↑﹥(5)nabr黄 2.c 3.a 4.d 5.d 6.a 7.d 8.a 9.(1)a:na;b:o2;c:cl2;d:h2;e:n2;f:na2o2;g:na2co3;i:hcl;j:nh3。
(2)a和b 4na+o2=2na2o 或者 2na+o △na2o2催化剂f和co22na2o2+2co2=2naco3+o2d和e 3h2+n2△2nh32-+i和j hcl+nh3=nh4cl (3)co3+2h=h2o+co2↑10.(1)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h2s h2seh2te稳定性变化规律:从上到下越来越不稳定氧化物化学式:seo3teo3氧化物的水化物化学式:h2so3h2so4 h2s3o4 h2teo4(2)熔点、沸点逐渐升高,密度逐渐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