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之断句3
- 格式:doc
- 大小:75.00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语文文言断句集体备课实录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方法,理解文言文的语法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集体备课,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文言断句的学习中,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学习文言断句的方法,包括根据语法结构、语义关系、语气停顿等因素进行断句。
通过对经典文言文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断句技巧,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学生学情评估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对于断句技巧尚不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断句方法。
四、教学方法选择1. 讲授法:教师讲授断句的基本方法,让学生了解断句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经典文言文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实际操作断句技巧,加深理解。
3. 小组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进步。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已学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文言断句。
2. 讲授新课:教师讲授断句的基本方法,辅以经典案例分析。
学生边听讲边思考,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3. 课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指定的文言文段落进行断句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各自的断句方法和心得体会,互相交流学习经验。
教师参与讨论,给予指导和建议。
5. 总结反馈: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断句技巧的重点和难点。
同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6.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文言文名篇,提高阅读水平。
六、课堂互动环节在课堂互动环节中,教师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与老师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探讨。
教师讲课的断句
教师讲课的断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语义断句:根据句子结构和语义,将句子分成合理的意义单位。
例如,“今天/我们/来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
2.语法断句:根据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将句子分成合理的语法单位。
例如,“今天/我们/来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
3.逻辑断句:根据句子结构和逻辑关系,将句子分成合理的逻辑单位。
例如,“今天/我们来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
4.语音断句:根据句子结构和语音特点,将句子分成合理的语音单位。
例如,“今天/我们/来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
5.情感断句:根据句子结构和情感色彩,将句子分成合理的情感单位。
例如,“今天/我们来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
6.修辞断句:根据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将句子分成合理的修辞单位。
例如,“今天/我们来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
教师在讲课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这些断句方法,使讲课更加生动、有趣、易于理解。
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练习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以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断句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
2、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增强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如“字句意思完整”“语法结构合理”等。
(2)常见的断句标志,如“曰”“云”“乎”“矣”“也”等虚词,以及对话标志、对称结构等。
2、难点(1)在复杂的文言文中准确判断断句位置,尤其是在没有明显标志的情况下。
(2)理解文意,根据上下文进行合理断句,避免因断句错误导致对文意的误解。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让学生对断句有初步的认识。
2、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断句的技巧,提高断句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断句的难点和疑惑,共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展示一段没有标点的文言文,让学生尝试朗读和理解,从而引出断句的重要性。
(2)举例说明断句错误可能导致的文意误解,如“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不同的断句有不同的意思。
2、知识讲解(1)介绍文言文断句的定义和作用。
断句是指在阅读文言文时,根据文意和语法结构,在句子应该停顿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以便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2)讲解断句的基本原则字句意思完整:一个句子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断句时不能把一个完整的意思割裂开来。
语法结构合理:要符合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如主谓宾结构、动宾结构等。
(3)介绍常见的断句标志虚词标志:如“之”“乎”“者”“也”“矣”“焉”等,通常在这些虚词后断句。
对话标志:“曰”“云”“言”等词后一般要断句。
名词和代词: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主语和谓语之间可以断句。
排比、对偶、反复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可据此断句。
3、练习巩固(1)给出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句子,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断句,并互相交流和讨论。
(2)选取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文言文段落,让学生进行断句练习,教师巡视并指导。
文言文断句教案断句是指根据文句的意思和语法规则,将长句分成若干个短句或词组,以便理解和表达。
在学习文言文时,正确的断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关系到对文句的理解和翻译是否准确。
本教案将介绍文言文的断句方法和一些实用的技巧。
一、断句的基本原则文言文的断句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下是几个基本的原则:1. 根据意群断句:意群是文言文中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基本单位,一般由一个主谓宾结构组成,或者由一个谓语和它所修饰的宾语或宾语补足语组成。
在断句时,应该尽量将一个完整的意群作为一个句子来处理。
2. 根据标点断句:文言文中常使用的标点符号有句号、顿号、问号、叹号等,在阅读文言文时,遇到这些标点符号时应该进行断句。
3. 根据修辞断句:文言文中经常使用的修辞手法有倒装、排比、对偶等,遇到这些修辞手法时,应根据其修辞效果进行断句。
二、常用的断句方法1. 断句以谓语动词为主:文言文中的句子多是以谓语动词为中心的结构,所以一般以谓语动词为断句的依据。
比如:“天寒地冻,风雪交加。
”可以断为两个句子:“天寒地冻。
风雪交加。
”2. 断句以主谓宾结构为主:文言文中的句子大多是主谓宾结构,所以在断句时可以以主谓宾结构为断句的依据。
比如:“吾与父亲相约,明日相见。
”可以断为两个句子:“吾与父亲相约。
明日相见。
”3. 断句以修饰成分为主:在文言文中,修饰成分常常位于主语和谓语之间,所以可以以修饰成分为断句的依据。
比如:“故乡的山水,千年不变。
”可以断为两个句子:“故乡的山水。
千年不变。
”三、断句实践技巧1. 注意标点的使用:标点符号在断句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正确理解和运用标点符号对于正确断句非常重要。
要仔细阅读文句中的标点符号,并根据标点符号进行断句。
2. 注意修辞手法:在文言文中,修辞手法的使用非常普遍,如倒装、排比等。
在断句时要注意修辞手法的存在,根据修辞手法进行断句,以保持修辞手法的完整性。
3. 注意词语的搭配:文言文中的词语搭配非常讲究,有些词语需要搭配固定的成分才能呈现完整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了解常见的断句标志。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断句的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速度和理解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常见的断句标志。
2. 教学难点:复杂句子的断句技巧,断句后的句子理解。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阅读文言文时遇到的断句难题。
(二)讲授新课1. 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a. 理解句子大意,把握句子结构。
b. 寻找常见的断句标志,如: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词、固定结构等。
c. 分析句子成分,确定主干和修饰成分。
d. 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2. 举例讲解常见的断句标志:a. 句首发语词:夫、盖、故、且等。
b. 句尾语气词:也、矣、乎、哉等。
c. 固定结构:以……为、于……之、而……也等。
3. 分析复杂句子的断句技巧:a. 确定句子主干,抓住主语、谓语、宾语。
b. 分析修饰成分,区分定语、状语、补语。
c. 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并列关系等。
(三)课堂练习1. 教师给出几个断句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展示答案,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和常见断句标志。
2. 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
四、作业布置1. 预习下一课文言文,尝试进行断句。
2. 收集常见的文言文断句标志,整理成表格。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教师针对学生的困惑,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朗诵教学断句教案教案标题:小学朗诵教学断句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断句对朗诵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断句符号,提高朗诵的流畅度和表达效果。
3. 学生能够在朗诵中准确把握句子的意义和情感。
教学准备:1. 多段文字材料(如诗歌、短文等),包含不同类型的句子。
2. 黑板/白板和粉笔/白板笔。
3. 学生练习朗诵的材料。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与学生讨论朗诵的重要性。
2. 提问学生是否注意过断句对朗诵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
步骤二:讲解断句的概念和作用(10分钟)1. 在黑板/白板上写下几个句子,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句子中的断句符号。
2. 解释断句符号的作用,即在朗诵中停顿的位置。
3. 强调断句对表达意义和情感的影响,例如在逗号、句号等标点符号处停顿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
步骤三:示范和练习(15分钟)1. 选择一段适合小学生的短文,进行示范朗诵。
2. 在示范朗诵过程中,根据句子的意义和情感,模拟不同的断句方式。
3. 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段材料进行朗诵,并尝试不同的断句方式。
步骤四:讨论和总结(10分钟)1.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朗诵经验,包括断句的运用和效果。
2. 引导学生思考断句对朗诵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句子的意义和情感进行断句。
3. 总结断句的重要性,强调在朗诵中合理运用断句符号的必要性。
步骤五:拓展练习(10分钟)1. 提供更多的朗诵材料,让学生自主练习并尝试不同的断句方式。
2. 鼓励学生在练习中发挥创造力,尝试使用其他标点符号进行断句。
步骤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段自己喜欢的文字材料进行朗诵,并注意断句的运用。
2. 鼓励学生在家里或课后继续练习朗诵,并记录自己的朗诵效果。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朗诵比赛或班级演讲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展示他们的朗诵能力。
2. 引导学生注意断句的灵活运用,例如在描述紧张情节时可以适当减少停顿,增加紧迫感。
初中语文断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断句方法,能够正确地划分句子的停顿。
2.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对断句的练习,使学生更好地领悟文言文的韵律美。
二、教学内容:1. 断句的定义及作用。
2. 常用的断句方法。
3. 断句的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断句的方法,能够正确地划分句子的停顿。
2.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能够根据语意和语法结构进行准确的断句。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让学生分享自己阅读文言文的感受。
2. 讲解断句的定义及作用:解释什么是断句,断句在阅读文言文中的重要性。
3. 讲解常用的断句方法:(1)根据语意断句:通过理解句子的意思,判断句子中的停顿。
(2)根据语法结构断句:分析句子成分,确定句子的停顿。
(3)根据韵律断句:注意句子中的韵脚,判断句子的停顿。
4. 断句练习:给学生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进行断句练习。
5. 总结与拓展: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同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文言文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课后进行阅读实践。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
2. 断句练习:检查学生的断句练习成果,对学生的断句能力进行评价。
3.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阅读实践,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建议:1. 在讲解断句方法时,要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 在断句练习环节,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互相学习和交流。
3. 对于阅读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阅读材料的难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 在课后,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鼓励学生多读文言文,提高阅读水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断句的方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领略文言文的独特魅力。
讲课停顿技巧教案大班引言:在大班教学中,讲课停顿技巧对于教师有效地传递知识、激发学生思考和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套适用于大班教学的讲课停顿技巧教案,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好地进行教学。
一、技巧一:提前停顿提前停顿是指在重要知识点或关键概念出现之前,教师故意停下来,留出一段时间给学生思考。
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他们对知识的探索欲望。
同时,提前停顿还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整理之前的学习内容,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新的知识。
二、技巧二:追问停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追问停顿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当教师提问完一个问题后,不要立即给出答案,而是停顿一会儿,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这样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技巧三:视觉停顿视觉停顿是指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通过身体语言和表情来引导学生。
当教师讲解重要知识点时,可以停顿一下,用眼神示意或者肢体动作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四、技巧四:反问停顿反问停顿是指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通过提出反问来引导学生思考。
当教师讲解完一个知识点后,可以停顿一下,提出一个反问,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技巧五:示范停顿示范停顿是指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通过示范来引导学生。
当教师讲解一个技能或者操作时,可以停顿一下,示范给学生看,并鼓励他们跟着做。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技能,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结语:通过运用以上讲课停顿技巧,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大班教学中,讲课停顿技巧是教师必备的教学工具,希望本文的教案能对广大教师在大班教学中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推动他们全面发展。
断句初中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断句的概念和作用,掌握基本的断句方法。
2. 能够正确地给文言文和现代文进行断句。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增强语感和节奏感。
教学重点:1. 断句的概念和作用。
2. 基本的断句方法。
教学难点:1. 正确给文言文进行断句。
2. 运用断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文言文和现代文材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断句,断句的作用是什么。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经验。
二、讲解断句的概念和作用(10分钟)1. 教师讲解断句的概念:断句是指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语义和语法规则将句子进行适当的分割,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表达。
2. 教师讲解断句的作用:断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增强语感和节奏感。
三、讲解基本的断句方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语义断句:根据句子的语义内容,将句子分割成合理的部分,注意保持句子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2. 教师讲解语法断句: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将句子分割成合理的部分,注意保持句子的语法正确性。
3. 教师讲解标点符号断句:根据标点符号的用法,将句子分割成合理的部分,注意保持句子的标点符号的正确性。
四、练习断句(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文言文和现代文材料,要求学生进行断句练习。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可以相互交流和讨论。
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断句的理解和认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3. 教师给出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断句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基本的断句方法。
学生在练习中能够正确地给文言文和现代文进行断句,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增强了语感和节奏感。
但是,部分学生对于一些复杂的句子仍然存在断句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练习和指导。
教师讲课的断句
教师讲课的断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连续的语句或话语分成独立的部分,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断句是教师讲课的重要技巧之一,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教师讲课的断句:
1.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
2.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个概念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3.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进一步说明这个概念。
4.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或实际操作来验证这个概念的正确性。
5.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历史和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关的案例来支持我们的观点。
6.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较和对比不同的观点来深入理解这个问题。
7.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讨论和互动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8. 最后,我们可以总结和归纳这个问题的核心观点和结论。
9. 在讲解这个知识点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
10.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个新的概念或理论,它与上一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联系。
通过合理的断句,教师能够将复杂的知识点分解成逻辑清晰的部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互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
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合理运用断句技巧,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严谨性,避免给学生带来误导或错误的信息。
通过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技巧,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语言表达停顿技巧教案教案标题:语言表达停顿技巧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语言表达中的停顿技巧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掌握不同类型停顿技巧的应用。
3. 学生能够在口语和书面表达中灵活运用停顿技巧。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们谈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语言的经验,是否注意过停顿的使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停顿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停顿技巧对于有效的语言表达很重要?讲解(15分钟):1. 介绍停顿技巧的定义和分类:a. 短暂停顿:用于分隔短语、句子或段落,让听众有时间理解和消化信息。
b. 长暂停顿:用于强调、引起注意或表达某种情感。
c. 断句停顿:用于在句子中分隔不同的成分,帮助理解句子结构和意义。
2. 解释不同类型停顿技巧的应用:a. 短暂停顿:在列举、解释、转折等情况下使用。
b. 长暂停顿:在强调、表达情感或引起注意的时候使用。
c. 断句停顿:在句子中的适当位置使用,帮助理解句子结构和意义。
练习(20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句子或段落,要求他们根据语境和意义,选择合适的停顿技巧进行标记。
2. 学生之间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标记的停顿技巧,并解释其理由。
3. 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他们理解停顿技巧的应用。
应用(15分钟):1.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话题,设计一段对话或演讲稿,要求在其中运用停顿技巧。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演讲,展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停顿技巧的应用。
3. 教师进行评估和反馈,指出学生在应用停顿技巧方面的优点和改进之处。
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停顿技巧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应用停顿技巧,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拓展活动:1.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并记录他们听到的不同类型的停顿技巧的应用。
2. 学生可以通过录音或视频记录自己的口语表达,然后反思和改进其中的停顿技巧。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断句集体备课教案本文为一篇阅读理解,主要是通过对一篇文言文教案的阅读,掌握文言文的基本断句规则和常见用法。
下面将对这篇教案进行逐字逐句解析,以助于学习者理解。
题目:《集体备课教案》文本:诸葛亮《前出师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燕、赵之任,必先公选而后中正,此智、能、勇、诈之辈也。
不宜使臣子、枉法害民,以逞其私欲,异于彼途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文武之别,不宜造于境内。
以德服人,以文化、宗教、文凭和闲聊休闲娱乐结交于外,仪节从事,都督以成其事,不可废也。
宜详熟储能,以备不虞之需,不宜依以轻勇。
若将军出有犯罪,须按制度论断。
谨以冯唐、李亚之事告诫后人,以希微躬之效,愿陛下亲之密勿使泄也。
【注释】1.中道崩殂:中途突然去世。
2.今天下三分:指当时天下的形势是魏、蜀、吴三方势力的分裂对立。
3.开张圣听:开放圣耳听取忠言。
4.恢弘:扩大、发扬。
5.塞忠谏之路:堵塞忠诚直言的通路。
6.陟罚臧否:惩罚恶行,推崇好人。
7.侍中、侍郎:皇帝身边的侍臣,侍郎为辅助侍中的职务。
8.良实:品德真实。
9.简拔:选择重用。
10.阙漏:缺失之处。
11.裨补阙漏:弥补不足。
12.将军向宠:东汉末年时期的著名将领,曾在先帝手下任职。
13.先公选而后中正:先以公正的选举方式选拔人才,然后在军队中施行秩序。
课程名称:朗诵断句技巧训练课时安排:共8课时,每次课90分钟课程目标:1. 使学生掌握朗诵的基本技巧,提高朗诵水平。
2. 培养学生准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能力。
3. 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课程内容:第一课时:朗诵基础知识一、导入1. 介绍朗诵的意义和作用。
2. 分析朗诵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朗诵的基本要素:语音、语调、节奏、停顿、语气等。
2. 朗诵的几种类型:诗歌朗诵、散文朗诵、小说朗诵等。
三、教学活动1. 学生朗读一段指定的诗歌或散文,教师点评。
2.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朗诵中的问题。
第二课时:断句技巧一、导入1. 强调断句在朗诵中的重要性。
2. 分析断句的基本原则。
二、教学内容1. 断句的基本原则:词、意、句、段的层次。
2. 断句的方法:词法、意法、句法、段法。
三、教学活动1. 教师示范断句方法,学生跟读。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第三课时:语调与节奏一、导入1. 介绍语调在朗诵中的重要性。
2. 分析语调的种类和运用。
二、教学内容1. 语调的种类:平调、升调、降调、曲折调。
2. 语调的运用:根据内容调整语调,突出重点。
三、教学活动1. 学生朗读一段指定的诗歌或散文,教师点评语调运用。
2.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语调问题。
第四课时:停顿与语气一、导入1. 强调停顿在朗诵中的重要性。
2. 分析停顿的种类和运用。
二、教学内容1. 停顿的种类:逻辑停顿、语气停顿、强调停顿等。
2. 停顿的运用:根据内容调整停顿,使朗诵更加流畅。
三、教学活动1. 学生朗读一段指定的诗歌或散文,教师点评停顿运用。
2.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停顿问题。
第五课时:情感表达一、导入1. 强调情感在朗诵中的重要性。
2. 分析情感表达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 情感表达的方法:声音、表情、动作等。
2. 情感表达的训练: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提升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教师点评情感表达。
教材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课题文言文断句专题复习执教人主备课教师执教班级研讨成员备课组长签名教学目标1 了解考纲要求,理解断句的重要性;2 总结归纳掌握文言文断句的方法技巧;3 通过有梯度的练习训练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重点总结归纳掌握文言文断句的方法技巧;难点通过有梯度的练习训练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教法讲授法;探究法;讲练结合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主备教案二次备课一、导入:通过趣味断句小故事进行导入二、考纲解读与分析断句,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dòu)",“习其句读者”,就是教学生断句。
准确断句,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
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地方断句错误;要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
文言文断句的考查题型主要是客观题,答案提供四个选项,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这类试题一般是从选文中截取一段文字,去掉标点,设置4-6处停顿,难度不太大,试题中的四个选项通常断句位置两两相似,只有一二处不同。
解题时可以先把四个选项分为两组,排除有明显错误的一组,然后在剩余的两个选项中,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排除错误项,确定正确项。
三、真题展示2018年全国1卷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四、方法探究(一)探究一:试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
教案:文言文复习——断句复习定位:正确断句这一考点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有加强之势,主要有两种题型:客观选择题和主观断句题。
复习重点:训练掌握断句的方法。
复习难点:根据题目要求准确作答。
复习方法:以练为主,点拨方法。
第1课时一、真题体验:(一)201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试题答案】D【试题考点】断句【试题解析】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断句。
如,句中的“国子祭酒”“休烈”等专有名词、“之”“以”等虚词,都是断句的重要参考因素。
附句意:宰相李揆恃才自夸而嫉妒贤能,因为于休烈修撰国史与自己平列,便嫉恨他,奏请他任国子祭酒,暂且留在史馆从事修撰以贬低他。
于休烈安然自处,毫不介意。
(二)(2013·湖南)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国志》。
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
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
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
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
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
若乃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
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