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之俄国的发展之路共35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4.22 MB
- 文档页数:35
校本课程——《大国崛起》系列之俄国之崛起目录俄国之概况俄国崛起之路俄罗斯再度崛起之优势与制约因素英国之概况一.自然地理环境1.地理位臵: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东西最长9000公里,南北最宽4000公里。
邻国西北面有挪威、芬兰,西面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西南面是乌克兰,南面有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东南面有中国、蒙古和朝鲜。
东面与日本和美国隔海相望。
海岸线长33807公里。
2.国土面积:1707.54万平方公里3.国名:俄罗斯联邦,亦称俄罗斯(The Russian Federation, The Russia;РоссийскаяФедерация,Россия)。
4.人口:1.43亿人(截至2013年1月1日)。
民族193个,其中俄罗斯族占77.7%,主要少数民族有鞑靼、乌克兰、巴什基尔、楚瓦什、车臣、亚美尼亚、阿瓦尔、摩尔多瓦、哈萨克、阿塞拜疆、白俄罗斯等族。
俄语是俄罗斯联邦全境内的官方语言,各共和国有权规定自己的国语,并在该共和国境内与俄语一起使用。
主要宗教为东正教,其次为伊斯兰教。
根据全俄民意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50-53%的俄民众信奉东正教,10%信奉伊斯兰教,信奉天主教和犹太教的各为1%,0.8%信奉佛教。
二.政治状况1.国家元首:俄罗斯联邦总统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ВладимирВладимировичПУТИН)。
2012年3月4日当选,5月7日宣誓就职。
2.议会:俄罗斯联邦会议(议会)由联邦委员会(上院)和国家杜马(下院)组成。
(一)联邦委员会目前共166名代表(议员),由每个联邦主体的权力代表机关和权力执行机关各一名代表组成。
主要职能是批准联邦法律、联邦主体边界变更、总统关于战争状态和紧急状态的命令,决定境外驻军、总统选举及弹劾、中央同地方的关系问题等。
联邦委员会主席瓦莲京娜·伊万诺芙娜·马特维延科(女)(ВалентинаИвановнаМАТВИЕНКО),2011年9月21日当选。
俄罗斯的发展历程简述必修二俄罗斯联邦(俄:РоссийскаяФедерация,英:Russian Federation),又称俄罗斯(俄:Россия,英:Russia),简称俄联邦、俄国。
俄罗斯人的祖先为东斯拉夫人罗斯部族,亦是后来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
基辅罗斯是东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个国家。
XXX年开始,东正教从拜占庭帝国传入基辅罗斯,由此拉开了拜占庭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并最终形成了占据未来700年时间的俄罗斯文化。
XX世纪初,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占领后,最终分裂成多个国家,这些国家都自称为是俄罗斯文化和地位的正统继承人。
公元XX世纪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莫斯科大公国。
XXXX年伊凡四世自称沙皇,XXXX年彼得一世被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并建立俄罗斯帝国。
对外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曾吞并欧亚多个国家,于XX世纪中后期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达到鼎盛时期。
XXXX年十月革命后建立了苏维埃俄国。
XXXX年XX月XX日,俄罗斯联邦同南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组建苏联。
冷战期间成为超级大国,通过大力发展军事力量来同美国争霸。
苏联解体后,最大加盟国俄罗斯继承苏联大部分军事力量。
拥有世上最大的核武器库。
在“一超多强”的国际体系中,俄罗斯是有较大影响力的强国,其军工实力雄厚,特别是高等教育、航空航天技术,居世界前列。
俄罗斯还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对安理会议案拥有一票否决权。
1、早期历史俄罗斯历史起源于东欧草原上的东斯拉夫人,混血的罗斯人是俄罗斯人和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的共同祖先。
基辅罗斯是东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个国家。
2、基辅罗斯时期早在公元1世纪,在中、东欧的第聂伯河、奥得河、维斯瓦河及布格河流域便住着了斯拉夫人。
至X世纪,斯拉夫人分为东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
东斯拉夫人分布在第聂伯河中、上游,奥卡河、伏尔加河上游,西德维纳河一带,成为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及乌克兰人的祖先。
大国战略俄罗斯国家兴衰规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转载政治家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要受国家成长的特殊经历以及由此形成的国情所制约。
通过对俄罗斯民族经历的两次帝国兴衰史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中一些有规律可循的规律。
认识和了解这些规律对于我们认识俄罗斯以及俄罗斯人认识俄罗斯国家①是有益的。
不言而喻自近世迄今的国际力量结构大体保持不变是这些规律成立的前提。
所谓“大体不变”是指几个主体国家如美国、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版图不发生被大规模改观的情况。
在比如美国未崛起前俄罗斯的战略极限可伸至阿拉斯加但当美国崛起后它被迫只能收缩到白令海峡以西当日本崛起后俄罗斯又进一步向西面和北面收缩。
版图是国家战略能力的物质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说国际政治遵循合力原则。
那么俄罗斯国家兴衰都有哪些规律可循呢本文从地缘政治与历史分析的视角试图能找出其中的些许规律。
俄罗斯国家力量的三级底线及其分布规律俄罗斯民族从蒙古人那里汲取了巨大的扩张能量并因此赢得了世界最大的国家版图这个版图曾从波罗地海沿岸直抵阿拉斯加横跨东经20度到西经145度之间。
但也正是由于这过于巨大的国家版图使俄罗斯人在历史上不堪重负以至从19世纪60年代后开始一次次后退收缩。
收缩总是较多地发生在离其政治中心——莫斯科——较远的远东部分。
俄罗斯比较自觉的因而也是和平的收缩发生在1867年3月30日俄罗斯和美国以720万美元成交正式签订了向美国出售阿拉斯加的协议。
②在当时的俄罗斯看来出售阿拉斯加既赚了些钱又赢得了与美国基于共同反英立场的友谊。
在此之后俄国便出现了被迫因而也是流血的收缩。
先是1905年败于日本并被迫在与日本签订的《朴次茅斯和约》中让出其在朝鲜和中国的特权并将北纬50度以南的库页岛割让日本。
1917年沙俄帝国解体从1918年初至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在国内出现了分裂以及有外国武装势力支持的割据叛乱南方有克拉斯诺夫和邓尼金的叛乱在西北有尤登尼奇的叛乱同时德国军队继续盘踞在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沿岸一带东线还有“捷克斯洛伐克军团”的叛乱。
俄国科学发展的历程***(学号:********)E-mail:**********摘要从古俄罗斯建立国家开始,逐渐出现科学活动,经过彼得大帝的改革,科学发展受到重视,到罗蒙诺索斯对科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19世纪的俄国科学事业蓬勃发展,出现一大批科学家,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0世纪由于战争,军事方面取得巨大成果,科学事业的发展却受到一定的限制。
一、彼得大帝以前俄国的科学发展状况科学的发展似乎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
在中世纪时,俄国仍被战争和宗教笼罩着,人们的精神世界与欧洲封建主以前期的人们的世界观基本相似,认为上帝无所不在,几乎没有什么科学活动,唯一可以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地方就是修道院。
所以,俄国早期的科学发展史比较落后的。
1687年,宗主教马卡里在莫斯科开办了全俄第一所高等院校。
后来学院开设了自然哲学课和亚里斯多德逻辑学。
这个学校的创办促进了俄国科学的发展,著名的数学家马戈尼茨基就处于这个学校。
由于贸易种类的划分,社会对应用数学的需求越来越大,出现了手抄本《数字妙算法》之类的书。
机械知识的在17世纪的广泛应用又促进人们对物理、化学的原理和实践以及其它相关门类的知识的探索。
天文学方面,哥白尼的日心说也传到了俄国。
随着人们求知欲的不断旺盛,《自然科学百科全书》得到极大推广。
这时,俄国的科学开始有了发展。
二、彼得大帝时期俄国科学的发展1.彼得大帝改革带来的科学发展彼得是一个具有非凡的智慧、超人的才能、钢铁般的意志和用之不竭的精力的人,他一直在不断地学习,而且他的目的性也很强。
他随时都佩戴着一枚镶嵌着宝石的戒指,上面有这样的题词:我想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我随时为自己寻找老师。
“他精通历史、数学、制炮学、造船等专业,他还经常参加体力劳动。
彼得一世对俄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经济、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军事、海军建设、文化等。
这次改革使俄国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国防战略论文《正在崛起的俄罗斯》正在崛起的俄罗斯1.国防形势:俄罗斯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军事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集中体现在建立单极世界与多极世界斗争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极力主张美国主宰下的单极世界,以武力解决重大国际政治问题.俄罗斯主张建立各国平等、利益平衡、以国际法准则为基础的多极世界。
俄罗斯认为,当前国际军事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是:1.爆发大规模战争包括核大战的威胁在减少;2.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机制在发展;3。
多个地区力量中心正在形成;4.民族、种族和宗教极端主义在发展;5。
分立主义盛行;6。
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不断升级;7.地区军备竞赛在加剧;8.大规模毁伤性武器在扩散;9。
信息对抗在加剧;10.有组织犯罪、恐怖主义、非法倒卖武器和毒品活动规模在扩大;11.美国建立和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势头越来越大,修改和反对修改反导条约的斗争越来越激烈.俄罗斯认为,目前,俄联邦及其盟国的军事安全面临一系列潜在的外部威胁,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10个:(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加紧削弱俄罗斯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其他领域的地位,加紧削弱俄罗斯在欧洲、中东、外高加索、中亚和亚太地区的地位,阻挠俄罗斯成为多极世界中有影响的一极,在解决重大的国际安全问题时无视俄罗斯的利益;(2)北约集团还在加强,东扩已迈出重大步伐,它严重损害了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北约已将不经联合国安理会的批准,便可在其责任区以外使用武力的战略理论付诸实践,北约已把武力行动作为“人道主义干涉”的手段,北约对俄安全的威胁不断增大;(3)在俄边境附近可能出现外国军事基地和大型军事组织;(4)在俄罗斯国界和独联体外部边界附近发生军事冲突,而且这种军事冲突不断升级;(5)大规模毁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在扩散;(6)一些国家对俄联邦提出领土要求;(7)一些国家对俄内部事务进行无理干涉;(8)针对俄联邦及其盟国的国际恐怖主义活动规模迅速扩大;(9)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信息技术优势在扩大,试图将俄罗斯排挤出信息服务市场,他们已制定了信息战构想,对俄罗斯及其盟国发动信息战争的可能性在增加;(10)外国特工机构及所操纵的组织在俄领土上的活动猖獗.俄罗斯从对上述威胁的分析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北约本质是一个侵略性、进攻性和冒险性的军事组织,美国和北约的本意是反对俄罗斯的,他们不希望俄罗斯重新崛起为一个强大的大国,美国和北约不是俄罗斯的盟友和战备伙伴,而是潜在的主要对手和头号假想敌,俄罗斯军事安全的主要外部威胁不是来自南方和东方,而是来自西方。
大国崛起俄罗斯8年来,俄罗斯人均实际收入增长速度比人均GDP的增速高两倍,俄罗斯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分享了经济增长的成果。
目前,俄罗斯正在悄然反击美国对俄罗斯油气定价权和外汇交易权的控制。
2006年5月,前总统普京在国情咨文中提出建立俄罗斯自己的石油交易所并用卢布计价的计划,随后于2007年11月14日,俄罗斯在圣彼得堡正式推出了石油交易平台。
为什么俄罗斯敢于以“石油卢布”叫板美国霸权?这是因为俄罗斯国内的经济实力已经有了长足发展,有了敢于叫板的支撑力量。
诸多强国举措普京执政8年,俄罗斯选择“了以国家为主导”的市场经济道路,并凭借能源优势,使GDP年均增长达到了7%左右,增长率仅次于中国(年均9.9%),与印度持平。
2003年,普京提出了到2010年经济增长翻一番的目标,从当前经济增长速度来看,这一目标有望提前实现,界时,俄罗斯将成为真正的经济强国。
这一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俄罗斯的“第一桶金”。
叶利钦执政时期,俄经济年均负增长6%。
而在普京指正期间,国际原油价格从1999年的每桶13美元一路突破140美元,占世界油气储量38%的俄罗斯紧紧抓住机遇,把出口量提至世界油气出口总量的16%,累计出口收入5000亿美元,获得经济崛起的“第一桶金”。
在石油的催化下,2000年—2007年,俄罗斯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产业结构趋于发达国家水平,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超过60%。
工业生产年均增长6.1%,加工业取代能源行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目前,俄罗斯各项经济指标均已恢复或超过苏联解体前水平。
2007年,按汇率计算,GDP达1.3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七位,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如按购买力平价计算,GDP则达1.9万亿美元,人均GDP已经达到1.39万美元,居世界第六位,入围世界经济强国。
俄罗斯在发展经济命脉领域的同时,也为发展中小企业尽力消除行政障碍。
在普京的第二任期,他推动通过了《国家机关改革法》,深化机构改革,政府部门减少一半左右,工作人员减少1/3。
沙皇俄国的崛起第一,要善于把握机遇。
纪录片中几个大国的崛起,都是抓住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期。
机遇,在哲学上叫做偶然性。
所谓机遇特别是战略性的机遇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旦错失良机,耽误的就可能是成百上千年。
中国从明代中期开始逐步被这些“大国”所超越,不能不说与错失机遇无关。
第二,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一个国家的崛起,一方面有它的外环境,另一方面有它的内环境。
外环境,就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中国的唐代,与国外打交道时有博采众长的宽广胸怀,但明朝中期以降,尤其是清代中期后,越来越自我封闭,没有利用好外环境。
内环境,就是国家制度的创新,国民政治和科学素质的提高,国民的爱国情怀等等。
中国从明清以降,制度创新方面远远落后于那些“大国”,所以尽管国民有爱国情怀不减,却越来越落后了。
内外因都没利用好,这是错失机遇的原因之所在。
第三,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就是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历史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中国从近代以来,生产力的发展举步维艰,封建制度严重束缚科学技术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创新。
第四,量变和质变的相互关系。
一个国家的兴起也好,衰落也罢,总不会是一夜之间的事,有一个量的积累过程。
这就告诉我们,在期待发展时,要有耐心,一步一步把份内事做好;同时要对可能犯的错误存有介心,防微杜渐。
第五,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社会的发展总是有起有伏的,一个国家超越另一个国家是普遍的事情。
所以既要对国家的发展抱有信心,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又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坎坎坷坷有所心理准备和措施准备。
以俄国为例,你看过的,自己加吧。
我只能提示一下,按照上述的五点,各加几句。
一,俄国抓住了机遇,彼得与康熙同时期,但他进行了政治上的大动作,而康熙没能促使中国的资本主义因素发展起来。
二,俄国利用了国外的先进政治制度和科学技术三,从彼得到列宁斯大林,俄国和苏联大大发展了生产力四彼得有点操之过急,只顾学西方,对本国文化动作太操切五从俄国到苏联,经历了颇多坎坷。
俄国科学发展的历程***(学号:********)E-mail:**********摘要从古俄罗斯建立国家开始,逐渐出现科学活动,经过彼得大帝的改革,科学发展受到重视,到罗蒙诺索斯对科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19世纪的俄国科学事业蓬勃发展,出现一大批科学家,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0世纪由于战争,军事方面取得巨大成果,科学事业的发展却受到一定的限制。
一、彼得大帝以前俄国的科学发展状况科学的发展似乎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
在中世纪时,俄国仍被战争和宗教笼罩着,人们的精神世界与欧洲封建主以前期的人们的世界观基本相似,认为上帝无所不在,几乎没有什么科学活动,唯一可以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地方就是修道院。
所以,俄国早期的科学发展史比较落后的。
1687年,宗主教马卡里在莫斯科开办了全俄第一所高等院校。
后来学院开设了自然哲学课和亚里斯多德逻辑学。
这个学校的创办促进了俄国科学的发展,著名的数学家马戈尼茨基就处于这个学校。
由于贸易种类的划分,社会对应用数学的需求越来越大,出现了手抄本《数字妙算法》之类的书。
机械知识的在17世纪的广泛应用又促进人们对物理、化学的原理和实践以及其它相关门类的知识的探索。
天文学方面,哥白尼的日心说也传到了俄国。
随着人们求知欲的不断旺盛,《自然科学百科全书》得到极大推广。
这时,俄国的科学开始有了发展。
二、彼得大帝时期俄国科学的发展1.彼得大帝改革带来的科学发展彼得是一个具有非凡的智慧、超人的才能、钢铁般的意志和用之不竭的精力的人,他一直在不断地学习,而且他的目的性也很强。
他随时都佩戴着一枚镶嵌着宝石的戒指,上面有这样的题词:我想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我随时为自己寻找老师。
“他精通历史、数学、制炮学、造船等专业,他还经常参加体力劳动。
彼得一世对俄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经济、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军事、海军建设、文化等。
这次改革使俄国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发生了很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