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解说词俄国

  • 格式:docx
  • 大小:22.79 KB
  • 文档页数:1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国崛起解说词俄国

【篇一:大国崛起解说词】

简评《大国崛起》的解说词

《大国崛起》作为2006年中国中央电视台重拳出击的一部12集电

视纪录片,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九个世界级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并总结大国崛起的

规律。此片一出,誉之者有之,毁之者亦有之,孰是孰非,我们暂

且搁置一边,专门在解说词方面进行简要评析。

央视为本片的制作可谓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不光请近百位中外著名

学者领袖参与节目的录制,用3d还原了好多遗址,更夺人眼球的是

撰稿的高超功力。本片的解说词通篇在向观众传达一种思想,那就

是以人为本。以第四集的《工业先声》为例,解说词透着一股人情味,这与我国传统的纪录片的那种

政治教育风格不同。以往单方面的强调政治意义,一味地说教,不

厌其烦地高唱社会主义,让那个时代的人们实在有点审美疲劳。显然,编导在策划这部片子时就为全片定下了基调,而撰稿在编写时

很好地贯彻了“以人为本”这一指导思想,这样做出来的片子才不至

于千篇一律,苍白无力。

通览全集可以看出,这一集讲的是英国通过工业革命与市场经济的

发展而逐步强大,从而达到了其“日不落”的盛况。本来这是一个很

大很宽泛的主题,但是解说词把重点落实到了人身上,三位为英国

崛起作出突出贡献的或者说是十分典型的伟人身上——牛顿、瓦特、亚当.斯密。每个人代表着不同的时代,每个人有代表着不同的领域,如此典型,可谓精挑细选。

除了转场的亮点外,解说词很好地补充了画面的不足,弥补了电视

画面的一些天生缺点,比如对背景的介绍,内容的概括等方面。例

如第6分钟评价1763赢得英法七年战争的影响:从战争结束起,英

国较其周围国家重要还是不重要,已无关紧要。因为英国已不再仅

仅是一个欧洲强国,不再仅仅是德国、俄国或法国的对手。言简意赅,一语中的。在细节方面,有8分43秒:纺织厂无一例外的选址

在河边,揭示当时工厂的局限性,从而引出下问题;第23分50秒:出殡的那天??抬棺椁的,是两位公爵、三位伯爵和一位大法官很简

明得凸显出牛顿在当时的英国受尊崇的程度。在写到英国市场经济

是用的是第33分50秒的一个小细节:拿破仑更不愿承认,即便是

自己的军队与英国人面对面作战时,法国人身上穿的军服,也都是

来自英帝国的棉纺织品。

选取上大胆舍弃,比如战争。全文在战争上着墨甚少,英法百年战

争压根没讲,英法七年战争,一笔带过,而涉及英荷战争只有寥寥

几个字“经过三年”,终于涉及到拿破仑了,也不过就这样一行字“英

国威灵顿公爵在滑铁卢击败了拿破仑”。那些不重要的当然要舍弃,

但这些决定命运的战争也等闲视之,着实令人不解。但是却在科学

上不吝笔墨,连苹果也要讲一讲。关于民主,关于制度,给人的感

觉是在刻意回避,到底为什么回避,恐怕大家都心里明白,这不能

不说是一处硬伤。

解说词里无处不在的口头语,让观者听着舒服,简直是在听评书,

眼红、伸直了脖子、一个拳头等,那些平时挂在嘴边上的话语出现

在这样的片子里竟然不显任何粗俗,反倒更有人情味。在叙述西方

的同时,不忘同当时的中国做比较,横向的对比让观者对当时的情

况更加清楚,同时也满足了观者在这一方面的需求。

【篇二:《大国崛起》解说词(第四集)英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第四集)

作者:cctv 出处:cctv 发布时间:2006-11-21 5:01:08

文字〖大中小〗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工业的先声为什么会出现在英国?

第四集解说词:工业先声(英国下)

三百年前,当18世纪来临的时候,中国的康熙皇帝正在用他的文治武功,开辟一个新王朝的辉煌,并开始对遥远的西方产生了兴趣。

此时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

为“工业革命”。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

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

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那么,工业的先声为什么会

出现在英国?对于这个岛国来说,高速的工业化发展进程又意味着

什么呢?

第四集工业先声

不过,大约三百年前,这里完全是另外一幅景象。由于靠近欧洲烟

草中心的格拉斯哥市,格里诺克的出海口位置显得非常重要。港口

中大型帆船你来我往,城市里载货马车喧嚣奔腾,酒馆里商人们吞云吐雾、高谈阔论。瓦特的祖父和父亲就是这些商人中比较成功的两位,他们从事的是格里诺克最红火的烟草贸易。

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有很多像瓦特家族这样的家庭,在新教思想影响下,开始努力创造财富,追求利润,他们想以现实的成就与上帝沟通,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弄钱是人生的主要之事。”

如果进一步扩大眼界看,就会发现瓦特的父辈们在格里诺克与美国的弗吉尼亚之间进行的贸易,仅仅是英国全球贸易中一个小小的部分。1686年时的一个统计表明,当时有近一半的英国船只都在从事美洲或印度贸易。这是当时让所有国家都会眼红的生意。

英国伦敦大学王家学院教授安德鲁

波特

我认为“光荣革命”带来了政治稳定的局面,其最重要的结果就是普通国民感觉有一个他们可以信赖的政府。由于对政府持有好感,国民愿意纳税来支持政府。他们更愿意承担必要的赋税支持国家对外作战,特别是在18世纪初期与法国和西班牙作战。 1763年,通过英法七年战争,英国才将挡在自己面前的法国和紧跟法国的西班牙暂时搬开。一位英国历史学家评论说:“从战争结束起,英国较其周围国家重要还是不重要,已无关紧要。因为英国已不再仅仅是一个欧洲强国,不再仅仅是德国、俄国或法国的对手。”

有史以来第一次,英国把自己看作是世界性的大国了。

英法七年战争对英国的地位有着巨大的影响。这是海战第一次,对欧洲的外交格局产生了决定性作用。西班牙和法国再不能忽视英国的力量,如果对英宣战,他们就会失去重要的领地。

殖民扩张和海外市场的成熟,使各种商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以手工工场为支撑的生产能力变得捉襟见肘。为了能经受住这种考验,几乎整个英国都被动员了起来。一位英国棉纺主,从他在伦敦的经理人那里得到这样的信息:“无论你能生产多少平纹布,好的次的我们都要。” “你必须想办法发明,在工业中你们大有可为,……”

市场上如黑洞般的迫切需求,首先出现在纺织业,因为这个行业的产品与普通人的生活最密切相关。为了以更快的速度生产,工匠们的聪明才智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新的发明一个接着一个,英国开始一步步接近“工业革命”的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