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之俄国的发展之路分解
- 格式:pptx
- 大小:2.89 MB
- 文档页数:35
《大国崛起》各个国家的崛起原因.经过(重大事件).结果,影响,衰败一、葡萄牙与西班牙15世纪,欧洲最早的两个民族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国家力量支持下进行航海冒险:在恩里克王子的指挥下,葡萄牙一代代航海家们开辟了从大西洋往南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线;在伊莎贝尔女王的资助下,1492年哥伦布代表西班牙抵达了美洲。
当麦哲伦完成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原先割裂的世界终于由地理大发现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世界,世界性大国也就此诞生。
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相互竞争中瓜分世界,依靠新航线和殖民掠夺建立起势力遍布全球的殖民帝国,并在16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成为第一代世界大国。
但是,这两个依靠掠夺迅速崛起而没有发展工商业的帝国很快盛极而衰。
二、荷兰地处西北欧、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小国荷兰,在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上,以捕捞鲱鱼起家从事转口贸易,他们设计了造价更为低廉的船只,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业信誉,逐渐从中间商变成远洋航行的斗士。
日渐富有的荷兰市民从贵族手里买下了城市的自治权,并建立起一个充分保障商人权利的联省共和国。
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他们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资本市场就此诞生;他们率先创办现代银行,发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
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17世纪成为荷兰的世纪。
由于国土面积等天然因素,17世纪末,荷兰逐渐失去左右世界的霸权。
但直到今天,荷兰人的生活依然富足,荷兰人开创的商业规则依然在影响世界。
三、英国16—17世纪,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英国,在1588年与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海战中大获全胜,就此逐步登上世界舞台。
从中世纪走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强有力的君主制成为关键的一环。
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对海洋探险和贸易的鼓励、开明的治国态度和处理社会矛盾的妥协手段,使这个地处边缘的岛国,迎来了早期的辉煌。
但是,接下来的国王查理一世却因为坚信君权神授,违背了英国早在13世纪时由《大宪章》所确定的国王必须遵守法律的原则,和议会之间进行了一场为时四年的内战,战败后的查理一世被宣判死刑。
俄罗斯的发展历程简述必修二俄罗斯联邦(俄:РоссийскаяФедерация,英:Russian Federation),又称俄罗斯(俄:Россия,英:Russia),简称俄联邦、俄国。
俄罗斯人的祖先为东斯拉夫人罗斯部族,亦是后来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
基辅罗斯是东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个国家。
XXX年开始,东正教从拜占庭帝国传入基辅罗斯,由此拉开了拜占庭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并最终形成了占据未来700年时间的俄罗斯文化。
XX世纪初,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占领后,最终分裂成多个国家,这些国家都自称为是俄罗斯文化和地位的正统继承人。
公元XX世纪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莫斯科大公国。
XXXX年伊凡四世自称沙皇,XXXX年彼得一世被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并建立俄罗斯帝国。
对外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曾吞并欧亚多个国家,于XX世纪中后期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达到鼎盛时期。
XXXX年十月革命后建立了苏维埃俄国。
XXXX年XX月XX日,俄罗斯联邦同南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组建苏联。
冷战期间成为超级大国,通过大力发展军事力量来同美国争霸。
苏联解体后,最大加盟国俄罗斯继承苏联大部分军事力量。
拥有世上最大的核武器库。
在“一超多强”的国际体系中,俄罗斯是有较大影响力的强国,其军工实力雄厚,特别是高等教育、航空航天技术,居世界前列。
俄罗斯还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对安理会议案拥有一票否决权。
1、早期历史俄罗斯历史起源于东欧草原上的东斯拉夫人,混血的罗斯人是俄罗斯人和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的共同祖先。
基辅罗斯是东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个国家。
2、基辅罗斯时期早在公元1世纪,在中、东欧的第聂伯河、奥得河、维斯瓦河及布格河流域便住着了斯拉夫人。
至X世纪,斯拉夫人分为东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
东斯拉夫人分布在第聂伯河中、上游,奥卡河、伏尔加河上游,西德维纳河一带,成为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及乌克兰人的祖先。
大国崛起——俄罗斯
扩张之后的俄国,处于落后之中,彼得一世能够奋力向欧洲学习,并且不惜动用兵力镇压以此带来的叛乱,战败之后,俄国能够飞速学习,是更加不易的。
后期,农奴制对苏俄的危害很大,面对矛盾,君皇尝试改革,却无法通过自己的改革来推翻自己,她根据法国的例子,使更多的人变成农奴,对外扩张,对内专制。
使得俄罗斯领土极度扩张,女皇也因此被称为大帝。
俄国甚至打败了拿破仑的军队。
而俄罗斯在工业上和欧洲强国的差距,带来战败,俄罗斯又一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
俄罗斯一次次的改革,相比一成不变的中国,俄国确实有着其强大。
在如此环境下,终于有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苏联的经济政策,得益于列宁的正确决策,他把资本主义的资本投入到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去。
而斯大林则再次推行新的经济政策。
、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下,苏俄的工业落后,此时斯大林以中国的现状为反例,努力发展重工业。
苏联人做了很大的规划,发展计划经济,逃避了从美国蔓延开来的经济危机。
强大的五年建设计划,使得苏联变得强大。
苏联的经济发展,是如此的迅速,似乎如今的中国,也在不断地向当时的苏联学习。
但是似乎没有能取得像当时苏联那般伟大成就。
但是我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中国会更加美好。
而与此同时,过快的发展,使得苏联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人民生活也没有因此可以得到改善,甚至退后许多。
以人为本的社会,是不容许这种发展方式的。
相信中国的发展,有了此先例,中国一定可以用这种方式,发展得更加强大,相信我们未来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
一定可以成为和谐稳定的新社会。
大国战略俄罗斯国家兴衰规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转载政治家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要受国家成长的特殊经历以及由此形成的国情所制约。
通过对俄罗斯民族经历的两次帝国兴衰史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中一些有规律可循的规律。
认识和了解这些规律对于我们认识俄罗斯以及俄罗斯人认识俄罗斯国家①是有益的。
不言而喻自近世迄今的国际力量结构大体保持不变是这些规律成立的前提。
所谓“大体不变”是指几个主体国家如美国、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版图不发生被大规模改观的情况。
在比如美国未崛起前俄罗斯的战略极限可伸至阿拉斯加但当美国崛起后它被迫只能收缩到白令海峡以西当日本崛起后俄罗斯又进一步向西面和北面收缩。
版图是国家战略能力的物质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说国际政治遵循合力原则。
那么俄罗斯国家兴衰都有哪些规律可循呢本文从地缘政治与历史分析的视角试图能找出其中的些许规律。
俄罗斯国家力量的三级底线及其分布规律俄罗斯民族从蒙古人那里汲取了巨大的扩张能量并因此赢得了世界最大的国家版图这个版图曾从波罗地海沿岸直抵阿拉斯加横跨东经20度到西经145度之间。
但也正是由于这过于巨大的国家版图使俄罗斯人在历史上不堪重负以至从19世纪60年代后开始一次次后退收缩。
收缩总是较多地发生在离其政治中心——莫斯科——较远的远东部分。
俄罗斯比较自觉的因而也是和平的收缩发生在1867年3月30日俄罗斯和美国以720万美元成交正式签订了向美国出售阿拉斯加的协议。
②在当时的俄罗斯看来出售阿拉斯加既赚了些钱又赢得了与美国基于共同反英立场的友谊。
在此之后俄国便出现了被迫因而也是流血的收缩。
先是1905年败于日本并被迫在与日本签订的《朴次茅斯和约》中让出其在朝鲜和中国的特权并将北纬50度以南的库页岛割让日本。
1917年沙俄帝国解体从1918年初至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在国内出现了分裂以及有外国武装势力支持的割据叛乱南方有克拉斯诺夫和邓尼金的叛乱在西北有尤登尼奇的叛乱同时德国军队继续盘踞在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沿岸一带东线还有“捷克斯洛伐克军团”的叛乱。
罗曼诺夫王朝1613年,开创罗曼诺夫王朝,才终于结束。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1917年发生的俄国二月革命中被推翻。
17世纪时,欧洲许多国家发展迅速,而俄国农奴制度还在盛行。
为了效法西方,彼得一世在1697年派遣使团赴西欧考察,自己也化名随团出访,回国后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彼得一世改革,在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文化各方面提高了俄罗斯的实力。
1721年,彼得一世宣布俄罗斯为帝国。
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领土空前膨胀,被称为“帝国的黄金时期”。
17世纪中期乌克兰和俄罗斯合并为统一的国家。
1689年8月彼得一世正式亲政。
17世纪它击溃了波兰和瑞典封建主的入侵。
1721年,彼得一世改国号为俄罗斯帝国。
同年,沙皇俄国与瑞典王国进行北方战争胜利,跻身帝国主义列强,对外逐步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曾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库页岛、海参崴、外兴安岭、新疆北部等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1812年俄罗斯消灭了入侵的拿破仑军队。
1825年12月贵族革命者在彼得堡举行起义(即十二月党人起义),被镇压。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改革,同年2月俄国废除农奴制。
罗曼诺夫王朝(1613年—1917年)是统治俄罗斯的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王朝,它也是俄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
俄国由东欧一个闭塞的小国扩展为世界范围的强国之一。
由于彼得大帝的革新,俄国迅速发展成为东欧的强国。
并在大北方战争中一举打败俄国的夙敌和北方强国瑞典,夺取了芬兰大公国和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彼得一世还打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彼得一世于1721年加冕为俄罗斯帝国皇帝。
亚历山大一世统治时期,帝国的经济和政治达到顶峰。
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结束之后,俄国的农奴制已经危在旦夕。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决定采取措施,于是有了自上而下的“亚历山大二世改革”,通过改革,俄国开始真正走上了资本主义路线。
1917年,一战即将结束时,由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运动,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退位,罗曼诺夫王朝结束。
第八集:寻道图强(俄国)在亚欧大陆北部的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一个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联邦。
几个世纪以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民族,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了特殊的角色。
一方面,为了追赶欧洲Array强国的现代化步伐,它的一代君主曾以学生身份四处寻师问道;另一方面,它又凭借传统的君主统制和强大的军事力量,扩张成为地跨欧亚美三大洲的大帝国,并以欧洲事务仲裁者的身份逞雄一时。
从18世纪初开始,由沙皇主导的改革,使俄罗斯的大国之路起起伏伏,常常在灾难之后变得强大,随后又在强盛的巅峰遭遇挫折。
在寻找自己发展道路的两个世纪里,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第八集寻道图强从每年的10月起,俄罗斯开始进入了长达六个月的漫长冬季。
1698年10月,莫斯科弥漫着比严寒更加肃杀的恐怖气氛。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1000多名谋反的射击军官兵,被车裂、枭首和绞刑处死。
受刑的人们以一种殉道者的姿态面对最残酷的惩罚,他们手中举着蜡烛,大声地唱着赞美诗,在他们脸上表现出来的是愤怒,而不是对死亡的恐惧。
监刑的是沙皇彼得一世,俄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彼得大帝。
射击军为什么要反叛自己的君主呢?这与彼得一世做的一件看上去离经叛道的事情有关。
一年前,沙皇曾匿名前往西欧留学。
荷兰赞丹,今天这里是一处普通的欧洲小镇。
三百多年前,这里却是欧洲最大的造船中心之一,这里建造的船只航行在世界的五大洋之上。
1697年8月,赞丹来了一群学习造船的俄国留学生。
学生中有一个名为彼得的人,自称是个下士。
这个身高两米多的下士,就是俄国的沙皇彼得一世。
彼得一世和工匠们住在一起,吃粗茶淡饭,凿木头、造军舰、学驾船,由于手艺出色,他被师傅和工友们推荐为“优秀工匠”。
除了荷兰,彼得一世还到了瑞典、普鲁士、奥地利、英国等国家,对周围的一切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
采访:俄罗斯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萨哈洛夫他在荷兰学习城市建设,在英国学习建筑学,他还获得了相应的证书。
大国崛起之俄国沙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苏俄——苏联——俄罗斯1、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实施农奴制改革,使俄国废除了封建农奴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一战前,与英国、法国结成三国协约集团,并参加了一战。
受到战争的沉重打击,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沙皇专制,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迫使彼得格勒人民不得不在列宁的领导下,发动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使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
3、为巩固政权,新生的苏俄采取了经济、政治、外交、军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方面的措施,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和叛乱,保卫了十月革命的成果。
4、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1921年由列宁领导实施了新经济政策,这是对具有苏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益探索;1922年,成立苏联,壮大了国家力量;在斯大林领导下,实施两个五年计划建设和农业集体化建设,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但也导致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出现,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5、1941年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在欧洲战场扩大。
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开展了伟大的卫国战争,先后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参加了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与中、美、英等国结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并最终参与了攻克柏林的战役,为战胜法西斯作出了巨大贡献。
6、二战后,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结成“华约”集团,与美国为首的“北约”展开“冷战”对抗,即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对抗。
1991年底,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的对抗随之崩溃。
7、二战后,苏联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领导的社会主义改革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反而导致民族分离情绪高涨,“八一九事件”的发生则加速了苏联的分离,1991年底,随着独联体的建立,《阿拉木图宣言》的发表,从法律上终止了苏联的存在,苏联正式解体。
大国崛起风起云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史考点1 英国1.近代崛起的英国阶段特征具体事件过程结果与影响政治近代化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领导下,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颁布了《权利法案》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经济近代化对外殖民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活动开始于17世纪。
从18世纪中期开始,英国开始对印度发动侵略战争,其代表人物是克莱武。
掠夺了无数的财富,用于发展国内的工业生产;同时,这些殖民地也为英国国内的工业生产提供了巨大的市场,进一步刺激了工业的发展,促使英国迅速成长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工业革命开始1765年,珍妮机的发明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积极开拓世界市场,在亚非拉地区进行殖民掠夺,导致这些地区也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市场标志1785年这种蒸汽机投入使用,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交通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机车近代科技文化牛顿英国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系统阐述了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起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牛顿力学达尔文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从而完整的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在科学和社会领域引起了一场革命,同时也为生物学家和其他科学家的科学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崛起启示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前提;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定要走科教兴国道路。
2.两次世界大战前后的英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一战前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工业产量被美、德相继赶上和超过,退居第三位,丧失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英、德为争夺殖民地形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国调整同法国、俄国的关系,成立三国协约军事集团一战中打败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取得一战胜利一战后1919—1922年,参加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参与对世界的重新瓜分,与法、美、日等大国共同确立了新的世界格局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第四课时(辅导)(2012年是俄国十月革命95周年)主题:大国崛起2-----俄国专题复习(俄国史与中俄关系)目的:把握近、现代俄国(苏联)历史发展线索;从中获取成功或失败的历史启迪。
流程:一、名称的演变沙俄或沙皇俄国)----苏俄(苏维埃俄国)---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俄罗斯(独联体中最大的独立成员)二、俄国史1、沙俄时期(1917年前)(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或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性质、原因、影响。
(2)俄国与“一战”:“三国协约”军事侵略集团的重要成员;“一战”中协约国的重要成员;2、苏俄时期(1917—1922)(1)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它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2)苏俄新经济政策(1921年,列宁)。
它是20世纪20年代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探索。
其特点是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恢复、发展了国民经济,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苏维埃政权。
3、苏联时期(1922—1991)(1)1922年,苏联成立(列宁)(2)斯大林模式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及严重弊端成就:两个五年计划,苏联成为世界一流工业强国(欧洲第一、世界第二);1936年,苏联新宪法,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严重弊端:政治经济体制高度集中下---以重工业为主,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严重计划经济;民主法治建设不健全等。
(3)苏联与“二战”:与中美英等国组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或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
(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斯大林格勒战役、雅尔塔会议、柏林战役)(4)“二战”后,苏联与美国长期争霸、对抗,形成美苏争霸的两极政治格局,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也给本国带来沉重负担。
(5)苏联社会主义改革:50年代赫鲁晓夫改革,把苏联改病了;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改革引起政局动荡,把苏联改垮了,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的终结。
大国崛起之俄国的发展之路分解俄国的发展之路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阶段:1.莫斯科公国时期(1147年-1547年):从莫斯科公国起源开始,俄罗斯民族的统一和强大开始形成。
莫斯科公国通过与蒙古帝国保持良好关系,同时逐渐扩张领土,吸纳邻国,增强自身实力。
这一时期,俄国的国土面积明显扩大,对外侵略也开始进行。
莫斯科公国最终获得了独立地位,并在1547年建立了沙皇制度。
2.彼得大帝时期(1682年-1725年):彼得大帝是俄罗斯帝国的创立者,在他的领导下,俄国开始向西方看齐,学习欧洲的技术和文化,进行了一系列的现代化。
彼得大帝将首都迁至圣彼得堡,以打开一扇通向欧洲的窗户。
他积极发展海军,建造强大的战舰,加强对外海上贸易,提高俄国的国际地位。
彼得大帝还进行了一系列的行政、军事、经济和文化,对俄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3.稳定和扩张时期(1725年-1855年):在彼得大帝的继任者和后继者的领导下,俄国经历了一个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俄国实施了一系列的内政,加强了国家机构的效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同时,俄国也积极拓展领土,进行战争征服,吞并了波兰、土耳其和日本的一部分领土,使得俄国的领土面积达到历史最大。
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作家,如叶卡捷琳娜二世和亚历山大一世等。
4.俄国帝国时期(1855年-1917年):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俄国迅速崛起为世界上的大国。
这一时期,俄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铁路、工厂和矿山等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
农业也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地区的工业发展。
与此同时,俄国还积极扩张领土,征服中亚、远东等地区。
然而,这一时期也面临许多内外挑战,如克里米亚战争、十月革命等。
总的来说,俄罗斯的发展之路是从莫斯科公国时期开始,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并在彼得大帝时期向西方靠拢、进行现代化。
然后,在稳定和扩张时期,俄国实施了一系列的内政和扩张战争,使其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